第八章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
李
白 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 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 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 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 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 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 其精者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皋陶、禹 孔其子像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 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 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 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 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陈子昂议非经背圣,不合于礼。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 以前议从事。谨议。
推翻前议。
礼法之本,合统于一 礼法之用,判然有异
旌与诛莫得而并
礼杀直不 法不的议
合仇曲
旌义 服 者孝 当死
• 富于逻辑性,说理充分。 • 情理兼备,发人深省。 • 语言多变化,辞短意长。
1. 陈子昂《复仇议状》。 2.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进学解》等。 3. 柳宗元《永州八记》。
• 洎张燕公以辅相之才,专撰述之任,雄 辞逸气,耸动群听。苏许公继以宏丽,丕变 习俗。 • 而后萧、李以二《雅》之辞本述作;常、 杨以三《盘》之体演丝纶;郁郁之文,于是 乎在。
• 惟韩吏部超卓群流,独高遂古,以二帝 三王为根本,以六经四教为宗师;凭陵轥 轢,首唱古文,遏横流于昏垫,辟正道于 夷坦。于是柳子厚、李元宾、李翱、皇甫 湜又从而和之,则我先圣孔子之道,炳然 悬诸日月。故论者以退之之文,可继杨、 孟,斯得之矣。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第一章:唐宋散文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唐宋散文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掌握唐宋散文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2 教学内容唐宋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唐宋散文的历史背景唐宋散文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简介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宋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唐宋散文的历史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唐宋散文代表作品,了解唐宋散文的风格特点。
第二章:唐代散文家及其作品2.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散文家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唐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理解其文学特点。
2.2 教学内容唐代散文家的生平简介唐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学特点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代散文家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
学生通过阅读唐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
第三章:宋代散文家及其作品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散文家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宋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理解其文学特点。
3.2 教学内容宋代散文家的生平简介宋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学特点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宋代散文家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
学生通过阅读宋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
第四章:唐宋散文的比较研究4.1 教学目标了解唐宋散文的异同之处。
分析唐宋散文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影响。
4.2 教学内容唐宋散文的异同之处唐宋散文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影响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唐宋散文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之处。
学生通过阅读唐宋散文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及其影响。
第五章:唐宋散文的鉴赏与批评培养学生对唐宋散文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唐宋散文的批评性思考。
5.2 教学内容唐宋散文的鉴赏方法唐宋散文的批评性思考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宋散文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鉴赏。
学生通过阅读唐宋散文,进行批评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唐代散文的审美特色6.1 教学目标理解唐代散文的审美理念。
分析唐代散文的文学特色及其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第一章:古代诗歌概说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古代诗歌的流派:介绍主要的诗歌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唐代边塞诗派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并示例进行分析。
4.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并示例进行分析。
5.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通过具体作品,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座:教师对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诗歌流派的特点和影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 诗歌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从中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欣赏:学生分组欣赏不同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作业与评估: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代诗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的背景: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对其诗歌发展的影响。
2. 唐代诗歌的主要特点:讲解唐代诗歌的主题、形式、韵律等主要特点,并示例进行分析。
3. 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介绍唐代的主要诗歌流派,如初唐四杰、中唐八大家等,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4. 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通过具体作品,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座:教师对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主要特点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主要特点。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填空题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共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 篇,后者有74 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40 篇。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表达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08唐代散文
3.閎中肆外,氣盛言宜。
• 韩柳非常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
• 作家的品德是根本的,文章是作家品德的反映
• 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以行 为本,在先诚其中。”
• 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柳宗元《与京兆杨凭书》:“凡为文,以神志 为主。”
2.不平則鳴,窮言易好。
• 韩愈的“道”指儒家之道,当他联系到当时知 识分子的不公平待遇时,又突破儒家的“发乎 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的观点,提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把明道与批评社会不公,抒发郁愤结合起来。
• “窮苦之言易好”的可贵之处在于揭示出作家 身世遭遇、真情实感对文学作品的决定性作用。 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越强烈,郁积越深厚, 他的鸣声也就越高。作家的责任就是要反映时 代和社会生活的矛盾。
赠序、祭文墓志、寓言游记,应有尽有。
1.韓愈古文體式與代表作p452
⑴議論文,重在宣揚道統和儒家思想的《原道》 《原人》《原毀》等結構嚴謹。另一類或多或少 存在明道傾向,但重在反映現實的值得重視《師 說》x297。近乎寓言的雜感雜說,短小精悍、內 容豐富,行文不拘一格。《說馬》通篇以馬喻人, 嘲諷現實、議論尖刻犀利
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思潮. 韩柳将其推向高峰,韩愈主张重新建立儒家的 道统,他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并 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着眼点是 解救现实危难。柳具有通经以致用的治学特点
中兴的愿望促成儒学的复兴,也促成政治改革 (永贞革新)。它虽失败,但致力于王朝中兴 的内在精神,却直接影响到此后的政治方向。 宪宗元和一朝,继续推行永贞时期的一些改革 措施,有力促使唐王朝走向中兴,极大地鼓舞 了民心士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体文风改革 高潮到来
20 隋唐五代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三、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所谓“杂文学” 是相对于 纯文学而言的。纯文学指非功利、 重抒情的美文 ; 混美文与非美文 为一的 , 我们称为杂文学。我国 早期文学与非文学是不分的。齐 梁之际 , 有文、笔问题的讨论 , 各人看法不同 , 但一种要把美文 与非美文区别开来的意向却清晰 可见。这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 , 就文学自身的演进而言 , 这一观 念更重视文学的特质, 意在把 “文学” 从杂的境地纯化出来。
三、文体与文风改革
由此可见, 出于相同的政治目的, 韩、柳二人 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以文明道、反对不切实际的文体 文风的路途。他们将文体文风的改革作为其政治实 践的组成部分, 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 现实品格, 去其浮靡空洞而返归质实真切 , 创作了 大量饱含政治激情、具有强烈针对性和感召力的古 文杰作。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一节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第三节 韩愈、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第一节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一、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 西魏的苏绰和隋的李谔, 都提出过文体复古的主 张, 但都未曾产生多少实际的影响。初唐陈子昂提倡 风雅兴寄, 在唐代影响很大, 但其时并未形成文体文 风改革的普遍风气。文体的由骈而散, 在开元时期已 有相当的发展, 而作为一种改革思潮出现, 则是在安 史之乱以后。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 使盛唐时代强大 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 代之而起的, 是藩 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 以及吏治 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 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 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 越过 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围绕这一核心, 韩愈 撰写了以《原道》为代表的大量政治论文, 明君臣之 义, 严华夷之防, 对藩镇尤其是佛、老进行了不遗馀 力的抨击。
第八讲 唐散文和传奇
2.寓言:
• 把先秦渚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段,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 文学样式。
• 内容丰富,结构短小,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哲理性。
• 以虚构的动物故事,讽刺社会的病态现象,揭露和批判旧官僚。
•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通过精彩的描绘, 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 • 笔锋冷峭犀利,风格严峻沉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标志着 我国寓言文学的完全成熟。
(1)论说文 如《原道》 A.观点鲜明,以气势胜; B.辞锋犀利,斩截硬直;
C.论说广征博引,纵横开合,说理透彻,逻辑性很强;
D.论证雄辩有力,感情强烈,气势宏伟; E.反驳直击要害,一语道破; F.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 的论辩力量。
(2)杂文:嘲讽现实,揭露矛盾,犀利精悍。或长或短 ,或庄或谐,嬉笑怒骂,怪怪奇奇,具有一种反流俗 、反传统的力量,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 《杂说》《进学解》等。 (3)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 人的传统,以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善 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突出大节和个性,以儒家的道德价值观作为人物品 评的标准,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如《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4)抒情文: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祭十二郎文》。
(三)古文运动的发展
1.酝酿期:
• 初唐陈子昂大张“复古”旗帜,力矫六朝诗风,尝试文体革 新。针对晋宋以来“文章道弊”、“彩丽竞繁”的弊病,倡 导“汉魏风骨”,打击浮艳文风。 • 盛唐至中唐前期,相继出现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 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散体,反 对骈文。强调文学应当“宗经”、“体道”,为韩愈、柳宗 元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韩柳古文理论的先导。但不足以与 骈文相抗衡,没有形成一支古文作家队伍,取代骈文的统治 地位。
第八章 唐代散文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记叙文 无论叙事、写人、状物,都重视形象的鲜明和完整,善 于抓住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叙述中寄 寓作者的爱憎感情。《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许远、 南霁云等人英勇抗敌的感人事迹,叙事波澜起伏,写人 栩栩如生,议论理直气壮。《柳子厚墓志铭》写柳宗元 一生的遭遇,感情真挚,发自肺腑。《毛颖传》采用拟 人化手法描写毛笔,寓庄于谐,妙趣横生。
第八章 唐代散文
周建国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 晚唐讽刺小品文运动的含义 “古文”一词由韩愈提出。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 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与六朝以来盛行 的骈文相对立。韩、柳倡导古文运动,确立了古文在文 坛上的统治地位。 古文运动是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通过对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用刚健质朴的散 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韩、柳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 确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山水游记 在其散文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代表作是《永州八 记》,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脍炙人口。善 于抓住永州山水的个性特征进行细腻描写,展示出富 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图画;同时善于借景抒情,创造出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由此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 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何谓古文?何谓古文运动? 韩愈对我国散文有何贡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各有何特点?
谢 谢!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议论文 在其散文中数量最多、影响较大。哲学论文有《原道》 《原性》《原毁》等,从不同角度提倡儒学、反对佛老, 集中体现了儒学复古主义观点。政治论文有《师说》 《进学解》《杂说》等,针对当时的政治得失和不良社 会风气而发,立论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说理透 彻,具有雄辩的气势。文学论文有《送孟东野序》《答 李翊书》等,以阐明文学思想和创作经验为主,短小精 悍,平易委婉,文笔富于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史
二)、“沈、宋”之号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 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 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四杰”文学史地位,几点注意:
第一,他们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 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
杨炯的《王勃集序》:“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 糅之以金玉龙风,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 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第二,在创作上,他们的诗歌的视野与题材大大开拓 了。
胡应麟称其“音响格调,闲自停匀;体气风神,尤为焕 发。”(《诗薮》)
3、杨素 《出塞》、《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
4、虞世基 等 《出塞》
5、杨广
春江花月夜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失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
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 怅望情不终。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宫廷诗的时代
原因: 第一是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第二,与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关 第三和帝王的审美趣味有关
二、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1、贞观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
1、卢照邻 (637?-689?)
《幽忧子集》七卷
《唐诗纪事》载:“宋之问贬黜放逐江南,游灵 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嶤, 龙宫锁寂寥。’”久不能续。有老僧照明灯曰: “少年夜久不寐,何也?”之问对曰:“偶欲题 此寺,而兴思不属。”即曰:“何不云:楼观沧 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迟 明更访之,则不复见。寺僧有知者曰:“此乃骆 宾王也。”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众多,文学创作活跃。
在唐代,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文学体裁都有纵横交织的风采,其中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有了独特的发展。
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唐代初期,唐太宗推行了肃纪严刑的政策,多有禁诗令,这使得散文得以兴盛。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玄宗时期更是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代散文的发展受到了先秦以来文化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之风对唐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佛教经书的翻译、佛教思想的传播,使得唐代散文中充满了佛教的哲思色彩。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唐代散文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其整体风貌和特点是相对鲜明的。
1. 内容丰富多样唐代散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生活的日常散文,也有议论社会的政论散文;既有咏物叙景的游记散文,也有文学批评的杂记杂感。
其中,以杂记杂感最为典型,它对人物、风景、名胜、风俗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文人雅趣和情感世界。
2. 文笔清丽、情感细腻唐代散文的文笔清丽,情感细腻。
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时,往往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等作品,都展现了唐代散文的清丽文风和细腻情感。
3.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唐代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包括用典、联想、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的深刻思考。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通过寓言、比喻等手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抨击。
4. 运用典故广泛在唐代散文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唐代文人崇尚经典,善于引经据典,因此在散文中频繁运用典故,这既体现了文人的学识修养,也丰富了散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5.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既有咏史记理、写风景物者,也有感怀过往、写心情者。
第七章第八章唐散文及传奇
钴鉧潭西小丘记
• •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 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 罴之登于山。 •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 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 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 器用,产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 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 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 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 能至焉。 • 噫!以茲丘之胜,致之灃、镐、鄠、杜,则贵游之士 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夫过而 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渊,克己独喜得之, 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茲丘之遭也。
•
二、唐传奇的特点
• 1)具有一定内容的奇情故事,并且故事是想象中可能有的, 但其情节曲折,又不是一般的发展和结果。(志人志怪的合 流融汇)
• 2)故事内容上要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同时也带有一些理想 和虚构。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作者本人思想、认识和看法。 • 3)较深刻地表达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面貌,客观地描 绘出人物内心活动。
第七章 散文的文体 文风改革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散文发展情况及其对于后来散文发展影响。
2)理解古文理论。 3)掌握韩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技巧。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 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
•
儒学思潮及其所触发的文体文风改革
唐文
古文运动的背景和基础
• 思想基础 • 儒学是古文运动的基础。古文运动者反对 儒学是古文运动的基础。 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批评明经以章句为学, 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批评明经以章句为学, 要求务通经典大义,行经术之道, 要求务通经典大义,行经术之道,欲振儒 学以兴唐。陆贽、啖助的《春秋》 学以兴唐。陆贽、啖助的《春秋》之学的 启发。 启发。
古文运动的背景和基础
• 时代背景 • 古文运动是在复古旗帜下,对六朝骈文 古文运动是在复古旗帜下, 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 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其内容的革新与唐 代的政治改革要求相适应 • 古文运动兆端于武后新政时期, 古文运动兆端于武后新政时期,酝酿于 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后,高潮于永贞改革前后和元和 中兴之际。 中兴之际。
古文运动的背景和基础
• 文学基础
• 唐代散文继承和借鉴前人散文创作的成就。 萧颖士、独孤及、粱肃等人的探索。 • 广泛汲取其他文学创作的营养,如诗歌、 骈文等。 • 古文运动是个循序渐进的酝酿过程,其主 将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开拓性)
• 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 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 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途径, 范,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途径,在创 作实践中追求“务去陈言”的创新精神, 作实践中追求“务去陈言”的创新精神,把 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 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 • 其二、散文情感化,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 其二、散文情感化, 和艺术魅力,文章讲“ 和艺术魅力,文章讲“气”、重“势”,艺 术个性极其鲜明, 术个性极其鲜明,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 地。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唐代散文
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 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 收录作者3042人,作品 收录作者 人 作品18488篇。同治 篇 年间陆心源又补辑3310篇。编者使用 年间陆心源又补辑 篇 大散文的概念,散文有骈体有散体, 大散文的概念,散文有骈体有散体, 骈体占主导, 骈体占主导,公文都是以骈体写成
《唐代散文》PPT课件
四、晚唐小品文
古文走向了衰落,但小品文却在晚唐异军突起, 大放异彩,这是晚唐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继承 先秦文学传统和韩柳古文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同时也是韩愈、柳宗元杂说、寓言小品一类文体 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晚唐小品文以指陈时 弊、揭露讽刺为主要特色,篇幅短小、情感炽烈。 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
五、晚唐骈文复兴
晚唐骈文的复兴,代表作家有令狐楚、李商隐、 温庭筠、段成式等。其中李商隐、温庭筠和段成 式三人齐名,被称为“三十六体”。除了重视骈 文原有的骈四俪六、音韵协调、对仗、辞藻等形 式外,他们的骈文变得更加华丽,李商隐是其中 的佼佼者。 晚唐骈文的复兴直接影响到五代及宋初的文学创 作,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埋下了伏笔。
皮日休的作品都收入自编诗文集《皮子文薮》中,他的散 文更富于战斗性,成就高于诗歌。如《鹿门隐书》,托古 讽今,语言犀利,一针见血。
2.陆龟蒙
(?—公元881)字鲁望,长洲(今苏州)人,举进士不第 后,隐居松江甫里,人称“甫里先生”。他的讽刺小品主 要收录在《笠泽丛书》中。他的这些作品直指社会现实, 或托古讽今,或借物讽喻,表达了人民愤怒的心声。
3.创作理论
在散文创作上,韩愈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 如“闳中肆外”、“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师其意,不师其辞”,甚至还提出向民间新兴 文学学习,这些对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注重创新,在人物刻画上,注重个性化描写,甚 至在抒情性的文章中,也能见到这种个性人物, 如《祭十二郎文》,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 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4.创作特点
在文风上,韩愈托名古人,但绝不泥古,如《毛 颖传》,就将写小说的手法运用到散文之中,令 人耳目一新。
古文议论形象化,使议论文有文学意味。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八章唐代散文1.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2.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
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
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
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
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
如《送孟东野序》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
如《杂说四》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
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文学成就辉煌。
唐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成熟和发展了古代散文的体裁和风貌,而且使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散文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形式,涉及社会现实、哲学思考、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因而对于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任务。
下面将按照内容主题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是指唐初至贞观年间,中期是指贞观至天宝年间,后期是指天宝以后至盛唐时期。
唐代散文的前期,主要面临三大困难:一是社会政治动荡,民不聊生,文人无法专心创作;二是文坛受经义、佛教影响过重,造成散文学理论狭隘;三是没有形成独立的散文体裁。
唐代散文的中期,是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在唐文运动中,由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文人得以专心创作,文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唐代散文在这一时期形成独特的风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散文家和优秀的作品。
唐代散文的后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政治社会进入动荡时期,唐代散文的创作收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危机中也有所突破,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和形式,标志着唐代散文的发展已经转入尾声。
二、唐代散文的主要特点唐代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手法成熟、思想性强等。
1.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生活、人物事迹、自然景色、历史事件、哲学思考等各个方面,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反映。
2. 风格多样:唐代散文的风格多样,既有雄浑豪放的,也有细腻婉转的;既有严肃沉重的,也有轻快活泼的。
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3. 艺术手法成熟:唐代散文的艺术手法非常成熟,包括运用修辞手法、构思结构、修辞手法、叙事手法、描写手法等多种手法,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思想性强:唐代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哲学、宗教、伦理、政治等多个方面,探讨人生、社会、自然等诸多命题,思想性强。
(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1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 上古歌谣 第二节 神话传说 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第二节 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 情爱诗 第四节 史诗及其他第五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 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 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 第二节 阮籍诗 第三节 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唐代散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材料汇总) - 语文新课标论文
唐代散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材料汇总) - 语文新课标论文核心提示:第八章唐代散文唐代古文运动。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在内容上是要求复兴务实的儒学,在形式上是要求革除浮艳文风,改骈体为散体。
其古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这是古文运动的核心理论。
..第八章唐代散文唐代古文运动。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在内容上是要求复兴务实的儒学,在形式上是要求革除浮艳文风,改骈体为散体。
其古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这是古文运动的核心理论。
二、要求文章反映现实。
为此,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原则,柳宗元则强调“辅时及物”。
三、加强修养,为文养气。
二人都强调作家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四、反对因袭,主张创新。
五、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韩愈在文辞上提倡“惟古于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强调“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韩愈散文。
韩愈思想的核心是崇儒学,反佛、道。
他是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家,是古文运动的领袖。
其散文可分为三类:一、议论文。
这部分内容数量较多,影响较大,是本章第一个重点。
它又可分为(一)哲学论文,往往以“原”名题,追本溯源,痛快淋漓,思想深刻,批判尖锐,如《原道》等。
文中论述孔孟,却不引经据典,而言必己出。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散文笔法。
文章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很能体现韩愈散文的特色。
(二)政治论文。
如《原毁》,通过古今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毁谤风气,指出其根源是怠而忌,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喜用排比,很有气势。
又如《师说》,通过正反论证阐明了自己的师道观,而《进学解》和《杂说》则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文学论文。
主要是为指导古文运动而写成的书、序,如《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等。
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古文运动阶段——中唐 • (1)酝酿阶段——元结;李华、萧颖士(宗经);独
孤及、梁肃(先道后文);柳冕、权德舆等。
• (2)高潮阶段——韩柳(详后) • (3)衰退阶段——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孙樵等人, 追求奇异怪僻的文风,使得散体文创作的道路越走越窄, 逐渐丧失了内在的生命力。 • 3、骈文复归阶段——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等)
• 4、语言精美清丽。
三、韩柳散文的主要贡献
• 1、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 (1)辞采(骈散并重);
• (2)语言;
• (3)
• 韩愈弟子影响较大的为李翱和皇甫湜。
• 李翱:代表作有《答朱载言书》、《寄从弟正辞书》等,
强调文以明道,文风简洁平易,发展了韩文“文从字顺”
• 2、杂文。有较强的讽刺性。如《送李愿归盘谷序》。
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达官贵人,二是山林
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比,对友人 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
• 3、记叙文。
• (1)记事文。如《平淮西碑》。 • (2)传记文。如《张中丞传后叙》。 • (3)如墓志铭。如《柳子厚墓志铭》。 • 4、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祭文中千年绝调”。
二、 古文运动 • (一)古文运动发生的动因 • 1. 政治背景——改革呼声高涨 • 2. 思想背景——儒学复兴
• 3.骈文积弊的结果。(内因)
• (二)古文运动的内容
• 1、文道合一。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文者以明道。”
• 2、文体革新。 • (1)提倡先秦两汉古文。韩愈《答李翊书》:“非三代秦两 汉之书不敢观。” • (2)重视“文”的作用。韩愈《答李翊书》:“唯陈言之务 去”;又《答刘正天书》:“师其意,不师其辞” 。 • (3)对作家创作与修养的要求。韩愈《答李翊书》:“养其 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 (3)《梓人传》。传主是长安工匠杨潜。
• (4)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等。
• 4、山水游记。代表作为《永州八记》:
•
•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
《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 《八记》用精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形神兼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 一、柳宗元散文的类型。 • 1、论说文。如《封建论》,论述帝王受命 于人,而不在于天,“郡县制”取代“封 建制”乃“势”之必然,批判了封建世袭 制。 • 另外哲学论《天论》、《天对》等亦著名。
• 2、寓言散文。 • 《鹘说》、《谪龙说》揭示世态人情; • 《罴说》、《三戒》( 《临江之麋》、
第八章 唐代散文
• 第一节 唐代散文概述
• 一、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 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骈散的
消长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节 唐代散文概述
• 1、骈文兴盛阶段——初盛唐
• 初唐骈文,以“初唐四杰”为代表,如王勃《滕王阁
序》、骆宾王《讨武曌檄》等。
• 陈子昂所写的政论文朴实平易,在初唐文坛别具一格。
•
3、提出“不平则鸣” 的思想。出韩愈《送孟东野序》。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 一、韩愈散文的类型 • 1、论说文。 • (1)明道之文。如“五原”:《原道》、《原性》、
《原人》、《原毁》、《原鬼》。
• (2)论政之文。如《论淮西事宜状》等。
• (3)论学之文。如《答李翊书》等。
• (4)论文之文。如《送孟东野序》、《与冯宿论文 书》等。
得其平则鸣”——“天籁之鸣” ——“人声文辞之 鸣”——“自鸣不幸”。 • 3、想象丰富,巧于用譬。如《杂说》以伯乐喻善于识 拔人才者,以千里马喻才俊之士。 • 4、语言融会古今,富于独创性。 • (1)吸收经史诸子的语言。 • (2)借鉴骈文的表现形式。 • (3)融会口语。如《祭十二郎文》。 • (4)自创新词。如《进学解》。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二、晚唐骈文
• 散文衰落,骈文复兴,造成晚唐骈赋的数量猛增,而且题材
内容有所扩大。从中唐以前以歌功颂德为主,发展到咏物、
记事、说理,无所不包,技巧也有所变化。 • 温庭筠、李商隐、段成式为晚唐骈文三大家,三人均排行十 六,故其骈文号称“三十六体”。 • 杜牧《阿房宫赋》是其中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基本保持了古 赋的形态,同时大量运用隔句相对的排比句式,极意铺陈却 无堆砌之弊,为后来的散文赋创造了经验。
的特色。 • 皇甫湜:代表作有《答李生书》(三篇),要求“意新”、 “词高”,其主张及创作实践都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
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与骈文
• 一、晚唐小品文
• 代表作家作品:
• 1、皮日休《皮子文薮》;
• 2、陆龟蒙《笠泽丛书》;
• 3、罗隐《谗书》。
• 鲁迅:“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备的景物图画;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 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确立了山水散 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
• 1、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能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特征。 • 2、把山水之景与作者郁闷的心境结合,借山水抒 发作者受迫害的心情,表露怀才不遇的苦闷。
• 3、塑造下层平民形象。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
• 《蝜蝂传》讥刺贪婪无厌;
• 《东海若》,以寓言形式写成的宣扬净土
信仰,议论人之心性修养。
• 3、传记散文。 • 如《段太尉逸事状》,刻画了段秀实沉着机智、 不畏强暴、爱护百姓的优秀品格。 • 还创作了一系列平民百姓传记,如:
• (1)《宋清传》。传主为长安药商。
• (2)《种树郭橐驼传》。传主是长安农民。
• 《答李翊书》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高下皆宜。 ” • 如《论佛骨表》,全靠气势取胜,文气充沛,故生死
不避。生死不避,故文风犀利酣畅。
• 皇甫湜《谕业》:“如长江秋清,千里一道,冲飚激 浪,瀚流不滞。” •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 浑浩流转”。
• 2、曲折多姿,变幻莫测。如《送孟东野序》: “物不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
• 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 韩愈《送穷文》:“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 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 刘熙载《艺概·文概》:“韩文起八代之衰, 实集八代之成。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 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
• 1、气势充沛,豪逸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