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请答案写在表格里)A.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属于光的折射C.属于光的反射 D.属于光的色散2. 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A.投影机 B.照相机 C.近视镜 D.老花镜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5.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实像承接6.如图1,在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如图甲放置,则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形与图乙中那幅图相似:7.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时,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A.等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8.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 C.30cm D.40cm9.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图2图3 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 处向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 .像变大,像距变小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0.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 .10 cmB .12.5 cmC .4.5 cmD .7.5 cm 11. 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 A. a 为物距 B. b 为焦距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2.图3中a 、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 图中他拿的眼镜: 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3.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2.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
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3.下列各图是小明所画的光经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后的折射光路,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B.C.D.4.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C.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D.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5.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透镜6.如图所示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B.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L一定大于透镜的焦距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束光射向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B.从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平行主光轴C.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D.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①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①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①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正确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甲是透镜,乙是透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100分)1、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B.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C.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D.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3、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D.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5、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几种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A.“湖光映彩霞”——光的折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现象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D.“水中月,镜中花”——光的反射现象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C.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所成的像不变D.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7.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 16cm C. 10cm D.20cm8.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9.如图2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10.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2.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B.甲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C.乙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D.乙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丙乙C.甲丁D.丙丁4.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C.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5.小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C.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6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6.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7.疫情期间,王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透镜及其运用测试题.docx
《透镜及其运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 潜望镜B.平血镜C.凹透镜D.凸透镜2、 下列关于眼睹和眼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眼睛相当于凹透镜 B.近视看远处的物体清晰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3、 日常牛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影”,如“做手影游戏”、“看电影”、“湖中树的倒 影”、“用照相机摄影”等。
以上词语中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彩——光的折射B.倒影——平面镜成像C.摄影——光的反射D.电影——光的直线传播4、 如图1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 •5、 (08潍坊市)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 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人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人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6、 (08广东佛山)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牛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 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 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 阳光通过凸透镜町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7、 (08广西)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 成了 4 cni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 7. 5 cmB. 12・ 5 cmC. 4. 5 cmD. 10 cm8、 (08荆州)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川,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 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止确的是()A. 尢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B. 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C. 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D.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9、给某人拍照,先拍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当()A.人离镜头近些B.人离镜头远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D.人离镜头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10、(08山东荷泽)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而运川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所示,人们进 入场馆距门口 0. 5〜1. 2m 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 进行快速核对。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应用测试题
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应用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光在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这个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光的反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反射角和入射角__________。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4.入射光线眼镜面的夹角是45°,则入射光线跟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跟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__。
5.看上去表面很光滑的白纸,用放大镜看实际是凸凹不平的,它上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反射。
太阳射在平面镜上的光,我们只在_______(选填“一”或“两”)个方向能看到,这种反射是________。
6.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7.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这个人与平面镜里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竖直放置的镜子_____m。
人向镜面前进1m,人和像间的距离为_____m。
8.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折射角____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
10.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
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
11.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初二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
英杰辅导- 1 - (共4页)初二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满分2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60分) 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B .一叶障目C .鱼翔浅底D .三点对一线 3.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4.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 ’,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阳光,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 和 F ’的温度相比( ) A .F 点的温度较高 B .F ’点的温度较高 C .两点的温度一样高 D .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 .光经过折射后总成实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6.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9.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20cm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无法判断10.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 ) A .10 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56厘米11.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象、放大的实象和放大的虚象,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10cm >f >6cmB .10cm >f >7cmC .14cm >f >10cmD .20cm >f >14cm1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漫反射C .光的折射D .平面镜成像 13.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1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 (b ) (c ) (d )A .(a )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 .(c )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 .(d )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5.如右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 .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 .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 .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16.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 .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 .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17.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 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8.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 光线恰好成直角。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各小题题号的前面1.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阳光,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和 F’的温度相比()A.F点的温度较高B.F’点的温度较高C.两点的温度一样高D.无法判断2.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B.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C.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光经过折射后总成实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3.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5.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6.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A.10 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56厘米7.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象、放大的实象和放大的虚象,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A.10cm>f>6cm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8.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9.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A.会聚作用B.发散作用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无法判断10.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二、填空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2.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光屏放在距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丙乙C.甲丁D.丙丁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D.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A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D .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6.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5cm 10cm f <<B .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10cm 15cm f <<C .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D .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 8.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是凸透镜 B .近视镜是凸透镜 C .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 D .远视镜是凹透镜9.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B解析:B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A解析:AA.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承接在光屏上也能够用眼睛观察,故A正确;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也改变,故B错误;C.光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错误;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 C解析:CABD.图中折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透镜为凹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图中折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透镜为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40cm右侧D解析:DA.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便是凸透镜的焦点,图中凸透镜的焦距f=20cm,故A错误;BC.此时的物距u=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不能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故BC错误;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2f>u>f,此时的像距v>2f=2×20cm=40cm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要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到40cm以外,故D正确。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2.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A.显微镜物镜B.显微镜目镜C.望远镜物镜D.望远镜目镜3.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李老师是近视眼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4.如图所示,手机扫描物品上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手机远离二维码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5.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某小组提出的做法如下: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6.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支付宝收款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时()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形成原因,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形成原因,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呈缩小的像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呈缩小的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处,如图所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能得到下列哪种实验结果()A.将蜡烛移动位置,发现蜡烛越靠近35cm处时,像就越大B.将蜡烛移到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30cm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移到4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9.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生物课上老师正在用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展示教学幻灯片,屏幕上图像清晰但太小。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考点指津』本专题为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掌握基本要求:了解光的色散;了解光的三原色;了解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常识性应用;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相关的光现象;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虚像的概念;知道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中考命题热点:光的色散说明了什么;不同颜色物体透光和反射光的特点;红外线热效应大、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感光;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利用光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释简单现象;根据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光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练习测试』一、填空题1.电影、幻灯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是利用使剧场里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
3.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平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平面镜滚去,结果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运动的.由此可知,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度。
4.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3-1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束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1和S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有关系?答。
(选填“有”或“没有”)5.如图3-2,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姓名:班级:知识点回顾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2.光速:光既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速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c =3x108m/s。
3.三种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1)镜面反射(2)漫反射(3)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5.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6.光的三颜色:红、绿、蓝。
7.红外线和紫外线(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应用:热效应强,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2)紫外线应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杀死微生物,验钞机、灭菌灯等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有会聚作用。
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有发散作用。
10.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A. 显微镜B. 照相机C. 老花镜D. “拐弯镜”3.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 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初中物理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光现象一、填空题1.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一定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
[解析]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也能看见小明;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
2.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中,一个是由于光的__直线传播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__反射__ 形成的像。
3.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
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折射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反射__现象形成的。
【点评】此题主要是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
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而且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光的色散__;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__红光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绿光__。
二、选择题5.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D )A.光的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C )A.路灯下的人影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解析]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项符合题意;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项不符合题意。
《光现象和透镜的应用》综合测试题
《光现象和透镜的应用》综合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3'×12=36')1.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和虚像都可用眼睛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B.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和虚像都在透镜的同侧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D.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2.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⑤3.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的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4.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是()A.大于10cm C.大于20cm B.小于10cmD.在10cm和20cm之间5.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6.小明学过透镜后,回家看到奶奶的眼镜放在桌上,好奇地拿起来左看看,右看看,并且用专用丝布垫着四处摸摸,才高兴地说,我知道是,奶奶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接着小明又把眼镜拿到阳光下粗略测出眼镜的焦距大约是0.2m,请你估算一下奶奶眼镜的大约度数()A.20度B.200度C.500度D.无法估算7.照相机的镜头上不慎有一黑点,则拍出的照片上()A.有一个和大的黑点C.有一个等大的黑点B.有一个缩小的黑点D.没有黑点8.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保持()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点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9.如图所示,小男孩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A.正立的像B.虚像C.倒立的像D.放大的像10.报纸上放着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11.如图所示,S 为物体,'S 为像,则物距u 与焦距f 的关系( )A .u =2fB .2f >u >fC .u <fD .u =2f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右方斜射向玻璃砖的上表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测试题.doc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 下列关于光现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 地球在中间B. 夏天,浓密的树彫下能看到很多圆形的亮斑,亮斑Z 所以是圆形的是因为树叶间的缝隙 是圆形的C.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水,迎着月光走的人应该踩在较暗处,看起來很亮的地方 是水面D.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40m/s2.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
时,反射角也为15°B. 入射角增大5。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 镜血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 检测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被测者面对镜子。
相关距离数据如图,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她之间 的距离是( )A. 4.6m B ・ 4.2m C. 3.8m D. 1.9m4. 下列描述屮,涉及光的折射现象且表述正确的是()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如果将井中灌满水所见会更小B. 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变大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镜屮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漫步在白云湖边,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5. 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0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 述其光路图的是()6. 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在两池的中央各 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7. —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 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O O 太阳 太阳镜9cm时,则()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 B. 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所以在公路的急转弯处一般会安装凸面镜C. 验钞机是利用了荧光物质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D. 牛顿通过实验,证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9.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 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人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崔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 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 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 如图的仪器(M 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 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关.(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直筒M 、N 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M 筒,像距 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 _________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见影”.前者是由 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后者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chgm888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 分)
1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km/s
2、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媒介中是
3、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_ 成的。
4、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 ________ 。
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时,入射角
为______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入射角为 ________ 。
5、物体与平面镜平行放置,若物体距平面镜1m,像距物体m ,若物体向平面镜靠
近0.2m,则像与物体相距m 。
6、照相机的调焦并不是调焦距,而是用来调节___________ 和 _______ 之间的距离。
7、红外线取暖器是利用了红外线的______ 特性来工作的;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的 _强的特性。
8、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小心地滴上几一滴水,把它放在课本上,看到课本上的字_____ 。
9、下图中,OA 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
则______ 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_ 度,折射角为______度。
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都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靠近眼睛的透
镜叫做_______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月球反射返回地球共需 2.56秒,那么月球到地球
的距离是()
A 384 105km B、384 108km C、768 105m D、768 108m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小孔成像
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
C.阳光下树木的影
D.插入水中的筷,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3、一束光线以3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为() A.100 ° B.120 ° C.140 ° D.160 °
4、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四个作图,其中正确的是()
,光年是_________ 单位。
传播的。
A B C D
5、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6、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 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 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 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7、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
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地面
8、渔民发现他斜前方水中有一条鱼,想用鱼叉叉鱼,其正确的方法是()
A. 对鱼的位置稍低一点的位置掷叉
B. 对鱼的正前方掷叉
C. 对鱼的正后方掷叉
D. 对鱼的左右两侧掷叉
9、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
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
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 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0、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若保持物体与
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
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
3、根据图中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根据图中的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 - 一__
A0 F
四、实验与探究(1题9分,2题5分)
1、给你一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一桶水、一支笔、一张纸、一小勺奶粉、一把激光手电筒。
请你选择
器材操作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简单解释
例如:杯、水、笔①将杯盛满水
②将笔竖直插入杯内的
水中
从侧面看去,笔变
“粗”了
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2、有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
现在小宇想要探
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制作材料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
程。
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透镜的焦距为()
A.f<2cm
B.2cm<f<4cm
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
C.4cm<f<5cm
三、作图题(每题
D. 5cm<f<8c
m
4分,共16分)
P为平面镜前的某一点,试画出由
答案:
一、填空题
5
1、3 10 长度
2、沿直线
3、光的折射
4、70 ° 55 ° 45 °
5、2 1.6 6 、镜头胶片7 、热作用生理作用8、变大了
9、OC 30 60 10 、凸透镜目镜物镜
二、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C
7、B
8、A
9、B 10、C
三、作图题
略
四、实验与探究
2、探究过程:(1)用玻璃透镜会聚太阳光,通过调整它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出现最小
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是焦距;(2)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3)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4)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