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 (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世界经济概论 第1章
(二)初步形成阶段
( 18世纪60年代后—19世纪70年代前)
1.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产业 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进一步 发展随着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迅速 向国际领域扩展国际贸易商品大量参与资本主 义再生产过程原料来自于世界市场,产品销往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本收益率机制
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引起资本的国际 移动-调节资本的供求关系 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较 低-资本流出-资本收益率上升 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较 高-资本流入-资本收益率下降
4.汇率机制
汇率: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1美 元:6.2941元人民币
两次世界打战发了战争财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
第三节 :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其本身的矛盾,总是 从一个高涨到下一个高涨,不断循环.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2、经济周期的类型
(1).短周期—基饮周期 :40个月
(2)、中周期-马克思的经济周期:9—10年 (3)、长周期-康得拉季耶夫周期 50—60年
1. 各区域经济全面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 4. 石油价格上升和 金融动荡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三条黄金海岸线
(1)西欧大陆海岸线: 北端的荷兰—南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生命线; 16—19世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2)美国的东海岸线 20世纪后成为热点地区 西欧海岸线的对应线; (3)美国的西海岸线—加利福尼亚洲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比较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
四、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学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组织
全球化 和 一体化
不同国家 的 发展模式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WTO
区域经济 一体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 跨国公司IMF
转型经济国家
五、学习世界经济的意义
1、有助于深刻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国家 的经济、各种经济纽带关系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在发展变化中出 现了新现象和新特点。尤其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 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外 部世界经济环境以及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2、有助于选择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学在各学科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政治经济学的分 支,又居于国际经济关系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实用 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之上,对他们又提供理论指导的作用 3、有助于把握国际关系的动向和特点 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要把握他们 的动向与特点,离不开对世界经济的深入研究;
(3)劳动者素质的变革。 随着人类自身从体力到脑力的解放,对劳动者素质则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只靠体力和熟练劳动已不适应生产力进步 的需要。 “蓝领”人数相对下降、“白领”人数相对上升的趋势 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更 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劳动者素质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专业化和智力化。
(2)劳动对象的变革。 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 学纤维等新型材料。 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 业和化学工业等。 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 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 纳米技术将创造很多新兴的材料。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版
第一章习题与答案:1.解释概念: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它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经济全球化: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世界经济格局: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
世界经济中心: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世界经济概论》第1章思考题答案
思虑题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各自取决于哪些条件?2.简述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4.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立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深层次矛盾?思虑题解答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此中,自然条件包含领土面积、自然资源、天气和地理地点等,社会经济条件包含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构造的差异等。
自然条件的差异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要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立,(3)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发展,(4)世界钱币的出现。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长久的一次危机(简称大危机)。
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以下:(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样矛盾。
(2)美、英、法等国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德、日、意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3)国际xx遇到严重损坏。
总之,为了赶快从1929—1933年大危机中挣脱出来,美、英、法等国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涉和调理,而德、意、日则采纳了法西斯统治。
大危机以致国际金融领域杂乱无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遇到了更多的阻挡,由此以致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矛盾日趋尖利,从而以致了二战的迸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有以下表现以下:(1)生产力遇到极大的损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2)全世界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崩溃。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与美国、日本大发战争财促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形成鲜亮比较,英国、法国、德国的综1/3合经济实力都遇到严重削弱。
《世界经济概论》讲义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讲导论一、关于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一定的理论体系。
1、世界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1) 19世纪中期,英国产业革命世界商品贸易大发展世界市场形成,马克思《资本论》对国际分工、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研究,为世界经济学的奠定创立了基础。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控制世界经济生产规模空前庞大,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对世界经济理论的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西方学者着手创建世界经济学,1933年《世界经济学》作田庄一著,日本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学产生,但时而中断。
(3)20世纪80年代,才在中国范围内提出建立是独立世界经济学的任务,目前世界经济学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国内专门研究的专家有:曹宏苓、庄起善、张幼文、仇启华、杜厚文、朱立南等,成果有:《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教程》《当代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世界经济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其发展虽经历了一个过程,但到目前为止,其体系性不强,主要是从探索新问题角度进行研究。
作为国际贸易的专业必修课,我们既要利用已学的知识,加强对世界经济学的理解,同时通过学习世界经济学,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和国际贸易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世界经济的概念及研究对象(一)概念1、采用仇启华的看法,世界经济是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在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世界市场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相互联结起来形成的有机整体。
2、曾经在原苏联,把世界经济看成是国别经济的简单加总。
3、上海社科院的张幼文认为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生产方式所构成的复合社会生产方式,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国家集团所成的相互依赖、相到联系的整体。
两个概念从世界经济发展现实来看都不如仇启华的概念合理。
目前,尤其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学习世界经济的目的之一,除了掌握世界经济学体系外,熟悉中国所处世界经济大背景;了解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我国所借鉴;运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各国经济政策的操作和内容等等。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8页文档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世界经济: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2、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3、产业结构“软化”:一个由工业时代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关联的硬件产业结构向以技术、知识生产为关联的软件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4、产业空心化: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5、信息经济: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6、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循环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9、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任其自由竞争。
10、金融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36分)1、世界经济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有什么特征?答: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世界经济萌芽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 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 协议分工B. 垄断优势C. 比较优势D. 产品生命周期3. 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理论。
A. 议协分工B. 技术差异C. 产品差异D. 自然资源禀赋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 垄断优势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国际生产折衷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 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6. 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 雁形模式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产品差异7. 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学派,是()。
A. 后凯恩斯学派B. 货币主义学派C. 理性预期学派D. 供应学派8.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长约50至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称为()周期。
A. 基钦B. 朱格拉C. 康德拉季耶夫D. 库兹涅茨9.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B. 混合型C. 需求拉起的D. 成本推动的10. 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世界经济概论(ppt 102页)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内在 本质。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发展 趋势。
世界经济概论(ppt 102页)
l 全球化与一体化是统一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趋势的 两个方面。全球化发展领先于一体化,但要受前一阶段一 体化体制的推动,并突破现在体制的制约,提出对新体制 的需求;
影响具体体现在:
l 信息革命使国际贸易发生巨大变化,出现“ 网络贸易”新趋势;
l 信息革命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网络 金融”快速发展;
l 信息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深化和跨国公司 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世界经济概论(ppt 102页)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理论
--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一些分析和建议 一、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
l 70年代起,科技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 开发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群。(最具 影响--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
l 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 经济信息化本身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世界经济概论(ppt 102页)
宏 总量均衡;经济体制 观 ;规模扩大--经济
增长;结构进步-- 经济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制度 形成的标志--WTO;区域经 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均衡、 增长与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ppt 102页)
l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
上篇 世界微观经济学 l 国际分工的演化与变革 l 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 l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l 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l 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
《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二、 非关税壁垒措施
•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 一般又分为直接非关税壁垒间接非关税壁垒
30
三、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一)鼓励出口措施 • 出口信贷 • 出口补贴 • 商品倾销 • 外汇倾销 (二)出口管制措施包括单方面出口管制和多边出口管
•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决议,1995年1月1日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 GATT完成其历史使命。
WTO的构成: 1、货物贸易由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及下属十几个贸易协议组成。 2、服务贸易由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下属金融、自然人、电信等贸
易附件组成。 3、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4、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 5、争端解决机制(机构及程序)。
18
参考题目与参考书目
• 参考题目
1、目前世界经济中表现出来的国际分工种类有哪些? 2、世界市场的两大流通系统分别是什么? 3、世界经济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 参考书目
1、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宗则行、樊亢著《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3、钱俊瑞著《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4、仇启华著《世界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出版。
5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实施马歇尔计划 • 推行“第四点计划” • 建立“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完整word版)世界经济概论
1.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3)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经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4)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5)管理贸易:广义上,贸易管理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和政策对贸易运行实现宏观调控。
狭义上,贸易管理指对商品流通过程、贸易主体经济行为及贸易活动的协调、控制、规范和监督(网上找的)(6)国际直接投资P178: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7)国际间接投资:指国际收支表中金融资产交易项下的投资活动,包括国际信贷、国际有价证券投资、国际融资租赁等(8)企业跨国并购P200: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9)国际货币制度P209: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含)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核心,为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在国外创建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称为(D)。
A.垂直型投资B.国际间接投资C.绿地投资D.国际直接投资2、世界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中包括以(A)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B.德国C.日本D.瑞典3、(C)战略,即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引进外资、技术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建立起本国工业生产体系,以本国的制成品代替过去同类产品的进口。
A.内向型工业化B.外向型产品生产导向C.进口替代D.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4、俄罗斯在2000年至2008年采取的经济转型方案称为(C)。
A.缓慢疗法B.休克疗法C.渐进式改革D.新方案改革5、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提出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被称为(B)。
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库兹涅茨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6、(C)指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各国中央银行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
A.固定汇率制B.金本位制C.浮动汇率制D.自由汇率制7、使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从“激进”转为“渐进”,强调转型的可控性的领导人是(B)。
A.盖达尔B.普京C.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8、(D)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C.经济同盟D.自由贸易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B.辩证的方法C.比较方法D.数量分析方法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包括(CD)。
A.竞争效应B.规模经济效应C.贸易创造效应D.贸易转移效应3、经济波动的周期可分为(ABCD)。
A.衰退B.谷底C.扩张D.峰顶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ACD)。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讲义教学大纲精品教案课件讲义下载后可编辑.doc
教学大纲导论0.1世界经济的形成0.2世界经济研究对象0.3研究世界经济方法论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世界经济的涵义;(2)世界经济的形成;(3)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4)世界经济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研究对象的区别;(5)研究世界经济的方法论;第一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的形成1.1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萌芽;1.2第一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3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世界经济形成(包括萌芽时期、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2.1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产生的原因2.2科技革命的趋势和规律;2.3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联系和区别;(2)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的原因;(3)科技革命的四个规律;(4)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软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3.1马克思再生产周期理论3.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3.3新经济和经济周期3.4经济周期长波论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马克思再生产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2)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中间性经济危机的联系和区别;(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七次周期性经济危机;(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5)新经济形成和发展以及与经济周期的关系;(6)经济周期长波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制约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因素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4.1世界经济增长极限4.2制约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因素4.3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1)世界经济增长极限理论;(2)制约社会生产力增长的人口、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二个因素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3)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用: 使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日益国际化 , 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专业化; 带有强制性和掠夺性。
❖ 分类
8
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
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
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 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 和工艺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
❖ 由于机器的广泛采用,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分离出许多独立工业部门。 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 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基地。大规模生产所 需的原料已非本国生产的原料所能满足,它 的产品也非本国的市场所能容纳。于是,社 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 平不同的国家纳入国际分工之中。
❖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内外开放的城乡经济取 代封闭的农村经济,将彼此分割的地域经济
和民族经济联为一体,形成有机的国民经济 体系和世界经济。
(1)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 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 。
(2)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 扩大。
(3)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
丰富。
22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23
世界市场的形成
❖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国际 领域扩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工业资本取代商
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集中体 现。
(1)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19世
纪各种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 业化;
(2) 19世纪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
货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
9
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 之间媒介的不同
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10
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 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水平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
11
世界市场
❖ 含义 ❖ 基本特征 ❖ 内容和结构 ❖ 基本运行机制
12
含义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 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 领域;
4
学习难点
❖ 难点是从世界经济萌芽、产生和发展的 逻辑出发,真正理解世界经济的“整体 性”,理解世界经济是作为一个不可分 割的有机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理解世 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之间的密切联系性。
5
第一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 基础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世界经济形成的过程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动荡
2
❖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世界 经济形成的基础,世界经济形成的过 程,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动荡与 发展,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本章为后面其他章节提供了平台和基 础。
❖ 学习本章需要了解地理大发现、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史等背景知识。
3
学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世界经济的形成过 程,以及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 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对世界经济发 展所发挥的作用。
16
基本运行机制
❖ 国际价格机制 ❖ 关税税率机制 ❖ 资本收益率机制 ❖ 汇率机制 ❖ 资源配置机制 ❖ 传导机制
17
第二节 世界经济形成的过程
❖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它的形成是跟工业社会与近代机 器大工业联系在一起的,是国际分工、世 界市场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结果。
❖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 业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 段:萌芽期、初步形成期和最终形成期。
18
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
❖ 由西欧封建社会的危机以及以地中海 为中心的东西方贸易的恶化引发的 “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 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 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 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 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 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13
基本特征
❖ 统一性: 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 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 “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 在。
❖ 竞争性 ❖ 扩展性
商品和无 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
❖ 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指国际金融和国际 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 与历程
第一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 与历史沿革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本章对这门 课程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在本书中起到总括的作用。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对世界经济 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特 别是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
19
❖ 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 段在亚、非、拉美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 策,形成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本国 和国外市场生产的近代奴隶制度,建立 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 业化生产。
❖ 这一时期出现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只
是一种早期的原始形式。这种早期的国
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
与发展 第四节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6
第一节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
❖国际分工:
社会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 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 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 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 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7
国际分工
❖ 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的萌芽。
20
初步形成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产业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 大工业的过渡,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 一次质的飞跃。
❖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 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21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 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指各国货币的兑换 关系 ,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 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 的货币兑换。
15
结构
❖ 国际商品市场 可分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有 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 国际资本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长期信贷市场和 短期信贷市场。
❖ 外汇市场 它主要从事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之间 的兑换和买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