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A、906500
B、58000530
C、3060908
D、3060008
四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1 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 3 课时 亿 以 内 数 的 写 法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千百十万 千百 十 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 位位 位 位
30500000 > 3050000
五、课堂小结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①数位不相同的两 个数,位数多的数就大。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最高 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的,就比较第 二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六、拓展训练
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 10034500 7899999 11230000 9056789
二、填一填。 (1)10个一万是( 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 一亿 )。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分别为( 个 )级、( 万 )级和( 亿 )级。 (3)一(个)、十、百、千、万……都是( 计数单位 )。 (4)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个 )位,第五位 是( 万 )位,第六位是( 十万)位,第八位是( 千万 )位。 (5)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千位)和( 十万位 ),它 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 千 )和( 十万 )。
四、巩固练习
1.将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320050 432500 4230005 4320005 432500 < 4230005 < 4320005 < 432005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ppt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8×5=240
8×50=400
120×3=360 48×50=2400 8×25=200
120×30=3600 48×500=24000 4×50=200
你能看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
2.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
24÷8=3 200×3=60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600平方米。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
用以上的方法依次比较其他算式。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不断变小。
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 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
1.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3= 36
四、拓展训练
判断。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不变。( √ )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 )
3.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一定扩大到原来的4倍。 ( ×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4 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3 课时 积 的 变 化 规 律
二、自主探究 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 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课本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课本  ppt课件
位名称“万”或“亿”; 是准确数的要写上“=”, 是近似数是要写上“≈”
ppt课件
10
1、读含有0的数的技巧。读含有0的数时要特别 注意哪些0要读,哪些0不用读。这时分级的作用 就体现出来了。如50 0007 8000。为了强化读含 有0的数的技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一些针对 性的练习。如:
下面的数中,读出一个零的是( ),读出
两个零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2 4010 B、5020 0401
C、5240 0100 D、5241 0000
E、 5020 0410 F、5240 1000
G、 5002 4100
ppt课件
11
2、写含有0的数的技巧。写数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0。有 的时候一个数的0只读一个或者不读,但写时要写几个。 如4006 2900。要处理好写含有0的数的技巧,关键是让 学生明白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不满四位数用0补足。
写数:从高级一级一级地 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 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ppt课件
8
4、会比较数的大小。
(包括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和 若干个数按大小排列顺序)
创设一个展现我国最大的的6 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可以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每 两个省份面积数进行比较, 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比较的;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出大数的比较方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
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的度量(4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亿以上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PPT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亿以上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PPT

二亿零六百四十一万 一亿一千零四十万三千零六十
60702010000
六百零七亿零二百零一万
巩固练习
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各数。
625000000
六亿二千五百万
2080000000
二十亿八千万
309000500000
三千零九十亿零五十万
探究新知
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034500000≈()亿 9876540000≈()亿
四舍五入
巩固练习
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1)923456000≈亿9950228500≈亿
10
(2)428000000526023000049692000000
≈4亿
≈53亿
≈497亿
巩固练习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 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还要注意什么位置 上的0不读,什么位 置上的0要读,读几 个0。
巩固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九十二亿 二百六十七亿零五百万 五千零八十亿四千万三千 三亿零七十万零四百
巩固练习
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各数。
206410000 110403060
巩 固 练 习 1.下面这几个数你还会读吗?
800000()
八十万
72030000() 七千二百零三万
要想读得又对 又快,需要先 干什么?几位 一级??
4203000() 四百二十万三千
76000400()
亿以上的数怎样读?
七千六百万零四百

《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PPT精品课件

《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PPT精品课件

天数
9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6
9
5
2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很清楚,我知道这个月9天晴,6天阴,9天多云,5天 阵雨,2天雷阵雨。
新知探究
小红的方法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清楚?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新知探究
条形图更清楚,不用数就能知道具体的数据。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9
9
6 5
2
新知探究
天数 18
1北8京市2012年9月天气统计图
16
14
12
10
8
6
4
5
4
3
2
0 晴 阴 多云 雨 天气
(1)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
9月的晴天比8月多。
天数 18
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统计图
天数 18
1北8京市2012年9月天气统计图
16
16
14
14
12
12
10 9
9
8
6
6
7
4
2
10
8
6
4
新知探究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机动车 辆数
轿车 60
面包车 30
客车 40
货车 10
哇,数据更大了,我觉得每 格代表10比较合适。
销售量∕台
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 销售量∕台
一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5 10 20 25 30 50 45
50 45
把上面的统计 表制成条形图。
十 二
人数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的条形图中表示出来。
人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对策问题》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对策问题》ppt课件
返回
田忌赛马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练习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返回
田忌赛马问题
课堂练习
两人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每人每次出一张 牌,各出3次,赢两次者胜。小红拿的是右边下 面一组的牌,她有可能获胜吗?

对 方 小 红 本场胜者

第一次
9


第二次
7
3
对方
8
小红

第三次
5
6
小红
返回
田忌赛马问题
班级对抗赛每人打一场,最后以三场两胜制决定班级胜负。 如果你是四(3)班的班长,你如何安排才能使本班获胜的 可能性大呢?
四(3)班 第一名 刘乐军 第二名 孙翔宇 第三名 李向阳
四(4)班 第一名 郑小鹏 第二名 周大力 第三名 王小平
刘乐军——郑小鹏 孙翔宇——周大力
李向阳——王小平 ×
分析
没有运用“田忌 赛马问题”的技 巧
正解 李向阳——郑小鹏 刘乐军——周大力 孙翔宇——王小平
返回
田忌赛马问题
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 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 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1+2=3
10÷3=3……1 答:为了确保获胜,第一次应该报1,接下来继 续报1,两人报的所有数和为4、7、10,必赢。
返回
田忌赛马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策略问题
1.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解决问题 的最优方案。 2.与对方比赛时,要知己知彼,选择利多弊少的最优策略, 从而使劣势变为优势,最终取得胜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课本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课本ppt课件

2、认识角的概念,会 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角”学生有了一定的 基础,已经知道了角的各部 分的名称。应着重在射线概 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 角的表示法是一种规定,可 以直接告诉学生,也可以让 他们自学书本,注意角的书 写符号与小于号的区别。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讨计数单位 的排列规律,得出每个计数单位要占 一个位置的结论,进一步向学生说明: 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四个数位是 一级。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材先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 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 行类推,要求学生记住数位顺 序表,特别要记住右起第五位 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接着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对数位的分 级,学生已知右起第一位至第 四位是个级,第五位至第八位 是万级,进一步说明第九位至 第十二位是亿级。可以简要说 一下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 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 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会量角、会画角会比 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 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系。
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 的空间,首先,可以让 每个学生画一个角,同 桌间比较角的大小。引 导学生先自己尝试量一 量所画角的度数。并归 纳量角的方法。 (量角 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 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 射线重合)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课件(24张ppt)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课件(24张ppt)

知识运用
口算
96÷3= 32
80÷20= 4
560÷80= 7
900÷30= 30
240÷60= 4
90÷6= 15
知识运用
列竖式计算
416÷32= 13
13 32 4 1 6
32 96 96 0
876÷84= 10······36
10 84 8 7 6
84 36
知识运用
148÷38= 3······34
54 72 72 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新课讲解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1. 从被除数的 高 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 被除数前 两 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 再试除前 三 位数。
2.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 写商 。
3.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小 。
14······26
14······28
54 784
20······19
20······29
19······29
31 649
课堂小结
1. 从被除数的 高 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 数前 两 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 前 三 位数。
2.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 写商 。
3.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小 。
576÷18= 32
32
18 5 7 6 54
36 36
0
30 18 5 7 6
540
3
2 30
18 5 7 6 54
36 36
0
先算18除什么数? 18除57个十,30×18=540, 商3个十,余3个十。
3个十加6个1等于36, 2×18=36,个位可以商2。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引导探索,建立数位顺序表
活动:学生利用手中的计数器去拨珠子,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题:1.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为什么?
2. 继续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 3. 照这样数下去,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多少? 4.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 5.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 说明: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 是计数单位。 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754300 读作:七十五万四千三百 1120280 读作:一八百十一十二万零二百 7058005 读作:七百零五万八千零五 85000008读作:八千五百万零八
987654321
亿以上数的读法
学习目标: 学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掌
握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
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 你能填出数位顺序表吗?试一试。
(1)从低位到高位,按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2)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亿位?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 11个
5个
2个
(2) 25个
9个
1个 1个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4. 两个同学都在计数器上拨数,他0000000 读作:???
第一步:分级
6100000000
第二步:标出数级
6100000000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级:“61”读六十一,添上“亿” 读作六十一亿。
10040002000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级:“100”读一百,添上“亿” 读作一百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ppt课件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 亿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A.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B.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C.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 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在亿级。


0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
326750040090902003001000000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1)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2.检验所写的数是否正确的方法:(1)把写出的数读一遍,看与题目是否一致。(2)根据最高位判断是几位数,再依次核对。
C
A
A
A
二、填一填。
(1)10个一万是(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分别为( )级、( )级和( )级。(3)一(个)、十、百、千、万……都是( )。(4)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第六位是( )位,第八位是( )位。(5)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 )和( )。
3.比较下面四组数的大小。 43500 435000 6030045 6030450 876200 875800 904030 904003
<
>
<
>
方法相同,只是亿以内数的位数比万以内的位数更多。

《平行四边形》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PT精品课件

《平行四边形》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PT精品课件

可以研究它的角
二、探究新课
边的特点:
4cm
2.5cm 4cm
2.5cm
边的长度关系: 上下两边相等
左右两边相等 对边长度相等 边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课
边的特点:
边的长度关系: 上下两边相等
左右两边相等 对边长度相等 边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课
边的特点:
2.3cm 2.3cm
2.3cm
边的长度关系:


垂 足底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 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二、探究新课
从平行四边形这条边上的任意 一点,可以做出高吗?
底垂 足 高
高 高高
垂 足底
二、探究新课
底 高
高 高高
底 同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做多少条高?
可以画无数条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
2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讲解人:
一、新课导入
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我们以前也研究过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是怎么研究的吗?用到了什么工具?
二、探究新课
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可以研究它边的的边位置关系, 也可以研究边的长度关系。
分别画出它们的高并 量出来。
四、巩固练习
1.照下面这样画两组平行线,涂色部分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是。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2.你能用完全相同的两套三角尺拼出平行四边形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第一章认识数字1、什么是数字数字是用来表示一个数量的符号,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多少个人、多少个苹果等等。

2、数字的读法数字的读法有两种,一种是阿拉伯数字,例如0,1,2,3等等,我们一般的时候用的就是阿拉伯数字。

另一种是中文数字,例如零、一、二、三等等,我们在看一些文字或者广告时会用到中文数字。

3、数字的大小在数字中,比较大的数字叫做“高位数”,比较小的数字叫做“低位数”,例如3456中的“3”是千位数,而中的“6”是个位数。

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数字的大小,例如在数轴上1和2之间有很多个数字,但是2比1大。

4、数字的加减法数字的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例如5+3=8,8-3=5。

我们可以用算盘和手算来做数字的加减法,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5、数字的排列组合数字的排列组合是学习初中和高中数学时要学习的内容,例如从5个人中选出2个人进行排列组合,我们可以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第二章数的认识1、数字的比较在数中,我们可以用大小来比较数字的大小,例如在8和3之间,8比3大;在2和5之间,5比2大。

2、数字的分类数字有正数、负数、零等等不同的分类,其中正数是表示一个数的大小比0大,负数表示一个数的大小比0小。

我们还可以将数字进行分类,例如偶数和奇数,其中偶数为能够被2整除的数字,奇数则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字。

3、数字的位置数字的位置有个十百位、千、万等等不同的单位,在计算数字时需要注意数字的位置。

例如在3456中,3是千位数,而6是个位数。

4、数字的组成数字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或者中文数字进行表示,例如123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为“1,2,3”,或者用中文数字表示为“一百二十三”。

数字还可以进行分解,例如将123分解成“1x100+2x10+3”,这是数字分解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算术基础1、四则运算算术中最基本的运算就是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我们可以通过手算或者计算器等方法来进行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两个因数扩大与 缩小的倍数相等, 积不变。
一个因数扩大4倍。 一个因数缩小2倍。 积扩大2倍。
3 根据每组题中第 1 题的积,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9× 2 = 158 79× 2 0 = 1580 79× 200 = 3= 72 240× 30 = 7200
积也乘 10 , 1 0 0 。
积也除 以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 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说一说 举例说明你的发现。
20 × 4 = 80
× ÷ 10 不 变 ×÷ 10
200 × 4 = 800
课堂练习
1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 × 3 = 36 120 × 3 = 360 120 × 30 = 3600
× 200 = 120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 10 , 100,积也乘 10 , 1 0 0 。
20
÷2
10
÷2
5
× 4 = 80
不变
÷2
× 4 = 40
不变
÷2
× 4 = 2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 以 2, 积也除 以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一个因数不变,另
个因数分别乘 10 ,100, 一个因数分别除 以 2,
探究新知
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 6×2=12
(2) 20×4= 80
6×20= 120
10×4= 40
6×200= 1200
不变 变大 变大
5×4= 20
变小 不变 变小
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6
不变
6
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时安排及分布情况: 本单元授课节,进度从12月3日——12月9
日。(或截至到今天讲到数学广角) 这些课时的分布情况,仅供老师们参考。
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复式条形统计图(纵向、横向)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渗透(象形统计图)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5.实际活动。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要求:见教参P139。
2.重、难点:
重点: 1.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对策论和优化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
方案。 难点:培养面对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最优 方案的意识。
7 . 准确把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要求。 学生不用完整制图,是在给定的图例和横纵轴 情况下会画出直条表示出相应的数据。
综合应用 你寄过贺卡吗?
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
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保方面的问题,并提 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
2.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 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 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制作复式 条形统计图是实际的需要,从而进一步体会统 计的意义和作用。
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从统计表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怎样能够让人很容易地看出某地区城镇和
乡村人口的情况? (3)你能把上面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吗?
3.应让学生掌握制作较复杂的统计图的步骤 方法,感受统计的全过程。 (1)要注意图例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2)注意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宽窄、颜色以及 直条位置的确定。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的层次与环节 1.阅读文字材料,了解信息,发现浪费纸张的
问题,初步感知节约用纸的必要性。 2.通过调查统计学生及家庭收贺卡的数量、计
算平均数和估算,进一步感受浪费纸张问题的严重 性。
3.讨论少寄贺卡的好处。 (1)保护森林树木 (2)除了保护森林,还有哪些好处?
3.课时安排及分布情况: 本单元授课节,进度从12月10日——12月
14日。 这些课时的分布情况,仅供老师们参考。
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运筹思想
优化思想 对策论
对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例1 烙饼问题
这是学生要解决的第
一个核心问题。核心
词“尽快”。
内容及任务
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Βιβλιοθήκη 安排操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介绍
朝阳区教研中心
特级教师工作室地址
58.132.10.211
第六单元 统计 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要求:见教参P123。 2.重、难点: 重点: 1.能够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完成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2.能够根据统计图的内容进行初步分析。 难点:理解和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4.在例2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统计 项目和数据的多少,选择横向或纵向的条形统计 图。
5.要重视对统计图的分析,通过分析,进 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统计对于 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如: 例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人口教育。 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P103、2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进行合理的决
例2 烧水问题
这是学生要解决的核
心问内题容。核及心任词务“尽 快”通。过讨论怎样尽
快让客人喝上茶
的问题,使学生
体会优化思想在
选择合理、快捷
的解决问题办法
中的应用。
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 寻求最佳方案
例3 排队问题
内容及任务
通过讨论排队问题,
使学生能够找到使服 这是务学对生象要等解候决时的核间最少 心候问时的间题最的。佳总核方和心案最词少,“”等体。会运
作最节省时间,
使学生体会在解 这是决学问生题要中解决优的化第思
二个核心问题。核心
词“想规的律应”用。。
最优方案: 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
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 面。这种方法共需9分钟。
规律:如果烙饼张数是双数,就2张2张地烙; 如果烙饼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地烙, 最后3张按照上面的最优方法烙。
2 .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当数据的种 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更 方便。横向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对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 . 本单元两个知识点的教学重点都是: (1)能读懂图中的信息。 (2)能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作出判断、预测、提出建议等)
2.本节课的任务:
(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需求。
(2)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把握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 的联系与区别。
(4)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5)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
第二个知识点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及知识把握
这个内容是例2。 1 . 本节课的任务: (1)学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体会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能在生活中找到多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
策。 “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可以怎
样进货?” P104、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合
理化建议。 例2: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树木与
降水之间良性循环的问题,提出保护环境的建 议。
6. 教学前要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网络 上搜集多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在课堂 中进行交流。一方面使学生读懂统计图上的信 息,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另一方面拓 宽视野,把握更丰富的统计图的形式。如教材 P109、6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复式统计表,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第一个知识点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及知识把握
这个内容是例1。 1.要注意例1的素材是城乡人口问题。一方 面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外小组人数、运动项 目、学生体重等),另一方面是社会问题,这 一点与第一学段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