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三个优势病种的护理方案
三个优势病种的护理方案一、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一)病因及主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有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温,多地4-5腰椎间,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二)护理方案1、平卧硬板床,腰部保暖,勿受寒湿,坚持热敷及DTP理疗。
2、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以平和安祥的心态接受治疗,接受手术者应了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排除顾虑,主动配合术前一晚应休息好。
3、饮食以清淡素薄为主,多食水果蔬菜,保持二便通畅。
4、中药饭后热服,服中药前后1小时忌食生冷。
5、接受手术治疗者,术前12小时禁饮禁食,术后去枕平卧4小时,伤口渗出物多,有恶心呕吐者头就偏向一侧,并立即告诉医生。
6、接受电子机器进行牵引者,每天2次,每次牵引30分钟,重量应听从医生意见,一般为10kg,牵引时重量应逐渐增加,牵引后应卧床休息半小时到1小时。
7、接受持续骨盆吊带牵引者,每天至少牵6小时。
8、急性期或不稳定性椎间盘突出,应以腰围固定,避免活动时加重病情。
9、接受推拿者,治疗前应先用中药薰洗或热敷,使腰部软组织松驰再接受治疗。
10、避免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运动。
11、出院后三月内,避免做重体力劳动及腰产剧烈运动,出院带药按医嘱服用,外敷药用开水调后,摊于沙布上包敷患部。
二、颈椎病(痹证)(一)、病因及主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背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者。
(二)、护理方案1、自由体位,避免长久静坐,椎动脉型避免头颈急速旋转,以防猝倒。
2、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与粗纤维食物、多饮水,以预防便秘。
3、观察牵引效果,头颈痛的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改变,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4、治疗配合:①牵引治疗:常用颌枕带牵引,适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
取坐位卧位,头微屈。
牵引重量2-6kg,每次1/2-1小时,每日1-2次,15日为一疗程,牵引后症状加重者,应改用其他方法。
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4 中药调护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症状。
冠心病中医护理方案
情志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减少心脏负担。
饮食调护
遵循中医食疗原则,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食物 ,保持心脏健康。
运动保健
根据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 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辨证施护策略应用
辨证分型,因人而异
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 等因素进行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施护灵活,随证而变
在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强调随证而 变,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 理方案,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预防性护理措施实施
未病先防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的理念,通过饮食调养、情志护理、 运动保健等方法,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成功案例
选取典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享,如某 患者通过针灸推拿和中药熏洗敷贴等 综合治疗,成功缓解了腰痛症状。案 例中需详细描述治疗过程、效果评估 及患者反馈等信息。
经验总结
对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炼出有 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经验。同时,针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 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褥疮
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 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
发。
坠积性肺炎
因长期卧床导致肺活量减小, 肺功能降低,痰液积聚而引发
。
尿路感染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中风中医护理常规中风因素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一、护理评估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2、辨证:中脏腑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中经络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二、一般护理要点1、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
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
3、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病情危重者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3、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
五、情志护理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六、辨证施护1、高热者,冰袋冷敷头部。
2、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遵医嘱艾灸。
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七、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外三科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 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给药护理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5、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6、临证(症)施护(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
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常规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膝关节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膝关节骨关节炎在中年多发,尤以女性、肥胖者多见。
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医近似病名为膝痹,属于痹病类范畴。
其病位在膝,与肝、肾、脾三脏有关。
一、护理评估1、年龄、发病史、诱因2、疼痛部位、活动时有无骨擦音、晨僵等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4、X线、实验室检查等5、辨证: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淤血闭阻证、肝肾亏虚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个病种中3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提高中医护理效果,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医护理方案,在国家中医药管我科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三级中医医院“以为主题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从本科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的相关评价指标要求,《优评价,整理编印本科1年的学习、实施、实际出发,经过近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本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并附有相关知识专科知识及基础知识,便于科室培训、护士学习及执行实施。
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1?、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2?、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3?二、常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按摩1?、艾灸2?、耳穴贴压(埋豆)3?、穴位贴敷4?熏洗、5中药?..、药熨6?、中药外敷7?、中药离子导入8?、中频、低频治疗仪9? 10、拔罐?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四、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标准(目的、注意事?项)五、病种常用中药应用注意事项?六、常用经络穴位定位?七、优势病种相关护理知识?(一)中风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二)眩晕相关知识与技能?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三)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常见证候?(一)中脏腑?..痰蒙清窍证1.?痰热内闭证2.?元气败脱证3.?(二)中经络?风火上扰证1.?风痰阻络证2.?痰热腑实证3.?气虚血瘀证4.?阴虚风动证5.?(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四、健康指导?五、护理要点?六、护理难点?七、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可从网上下载,在下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优势病种
12、内一科中医优势病种眩晕眩晕是指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两次或两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
【辩证分型】1、肝阳上亢证。
2、痰浊中阻证。
3、肾气不足证。
【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居室宜安静、舒适,定时开窗通风。
注意休息。
若工作高度紧张、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表现者要充分休息。
2、眩晕严重时需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少做旋转、弯腰动作。
二、病情观察1、定期测量血压、心率。
2、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及血压变化。
3、当收缩压高于≥180mmHg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根据医嘱给予必要的处理。
4、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同时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提示有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让患者卧床、吸氧,同时准备快速降压药物,脱水药等。
如患者抽搐、躁动,则应注意安全,加床栏防护。
三、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给予情志调适,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3、对眩晕严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
2、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忌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五、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避免剧烈运动。
2、遵医嘱按时服药,口服降压药物后,起身动作宜缓慢,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喘,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喘促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胸胁膨满。
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五)痰热郁肺证:常因起居不慎或因食甘肥诱发,患者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为表现,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中医骨科护理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2013)一、临床表现:(一)早期:为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摸、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二)中期:为营血不调证,伤后2周~4周,其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动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三)晚期:为气血两虚证,伤后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临证施护:(一)早期:血瘀气滞证,治疗与护理原则: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护理:饮食宜健脾开胃、生精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若大便秘结,宜润肠通便,可用蜂蜜30g冲服,或者用番茄叶10g泡茶饮,卧板床休息,腰部垫软枕,适当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二)中期:营血不调证,治疗与护理原则: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护理:饮食宜清补为主,并含钙质和富含营养如“黄豆排骨汤”。
卧板床休息,腰部垫软枕,加强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三)晚期:为气血两虚证,治疗与护理原则: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护理:饮食护理应本着以虚则补足的原则,所以病人应多食滋补肝肾食品如:猪肝、排骨汤、瘦肉等,继续腰背肌功能锻炼。
可佩戴腰围或脊柱固定器逐渐下地活动,指导患者下地时活动量,宜循序渐进三、饮食护理:(一)骨折早期(1—2周):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其不可过早食用骨头汤,肥鸡等。
否则淤血积滞,难以消散使症状加重。
(二)骨折中期(3-4周):加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类。
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三)后期(骨折1.5月):食谱上可配以老母鸡汤,骨头汤,羊骨汤,炖水鱼等。
能饮酒者可选用杠仲骨醉补酒。
(四)久卧患者的肠蠕动减慢,应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
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术后可耳穴埋豆(选双侧神门、皮质下、胃、膀胱)以镇静、止痛、减轻胃肠道反应、促进排尿。
内科优势病种护理
胃脘痛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脘痛,又称为痛。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学中急慢性胃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常见证型:寒邪犯胃、食滞肠胃、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二、辨证护理1、生活起居护理环境宜清洁、安静、空气流通,生活宜有规律,防止胃脘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寒邪犯胃者室温宜暖,脾胃虚寒者室温宜略高;胃阴亏虚者喜凉恶热,室内宜湿润凉爽;胃热炽盛者室温可偏凉,光线柔和。
2、给药护理寒邪犯胃或脾胃虚寒者,中药汤剂宜热服,发驱寒止痛;胃阴亏虚中药汤剂宜久煎、温服、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以细、软、少量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寒邪犯胃者,选用温中、散寒、理气的食品;食滞胃肠者应控制饮食,痛剧时暂禁食,食物以宽中、和胃、消食之品为宜;胃热炽盛者多予泄热之品;胃阴不足饮食宜细软、温热易消化,可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山药、茯苓、苡仁等。
4、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5、并发症护理(1)胃者胃痛发作时,可局部用热水袋温熨,以散寒通脉,也可拔火罐、药熨、熏蒸、艾灸等温中散寒止痛;胃热炽盛大者禁用温热疗法止痛,以免加重病情。
(2)可配合穴位按压或针刺治疗胃痛,实证者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用泻法;虚证者取穴中脘、脾俞、肾俞、足三里,用补法,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3)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否规律及伴随症状,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三、健康指导1、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5、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优势病种护理2
脑出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微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亦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该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衰退,气血逆乱,清窍失养,经络阻滞所致,即风、火、痰、瘀痹阻脑脉,致窍闭神昏,神不导气。
临床以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一、辨证:风痰阻络、阴虚风动、痰热腑实、肝阳暴亢、气虚血瘀、痰火闭窍、痰湿蒙窍、元气衰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风痰瘀血二、一般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湿、温度适宜。
2.急性期限绝对卧床休息,头抬高15°-30°。
头置冰袋,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保持肢体的功能体位。
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出血加重。
3.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h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
4.急性期保证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电摄入;限制钠盐;喂食不宜过急。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立即进行抢救。
6.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并发症。
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7.加强大小便护理:若病人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应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保持会阴部皮肤干燥;便秘者,定期给予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
7.遵医嘱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适当使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出血。
8. 记录24小时出入量,引流者注意观察引流液量、色和性状。
9.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关心、安慰患者,严格控制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辨证护理1.中经络(1)风痰阻络证主要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优势病种
优势病种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
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
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1、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脑梗塞的中医护理常规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仅以冬春两季为发病高潮,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临床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1)按急诊一般护理常规(2)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急性期危重病人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备有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一)肺炎喘嗽 (1)(二)感冒 (9)(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7)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肺炎喘嗽中医病名:肺炎喘嗽西医病名:小儿肺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
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1.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2.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四)证侯诊断1.常证(1)风寒闭肺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www优势病种护理常规2012
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区环境1.病区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合理安置病人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史,护送患者到指定的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的抢救室。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注意事项。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以后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Q4h,连续3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每日记录大便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每周测血压一次。
2、若体温37.2以上或高热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Q4h,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3、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五.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2.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舌脉、汗出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3. 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
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验。
4. 腹痛未明确诊断前,禁用镇痛剂。
大出血或剧烈腹痛,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的准备。
5. 阴道分泌物多的患者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或留置导尿时,每日应予会阴部清洁消毒1-2次。
六.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七.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急诊手术及呕吐频繁者,无医嘱前,暂禁食。
八.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忧郁、焦虑、恐惧心量,怡情悦志,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九.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十.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有传染病者,按传染病要求隔离,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中医优势病种护理
附件5 达拉特旗中蒙医医院中医特色科优势病种护理方案优势病种1腰痛的护理方案1、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1)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1)知道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4)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达拉特旗中蒙医医院中医科优势病种2颈弊的护理方案1.一般护理适宜安静、舒适,阳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2.病情观察①对急性期的病人应加强观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病变的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的轻重等。
②在应用颈托时,须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消失一段时间后,应减少使用时间。
3.情志护理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体位与安全①保持良好的睡卧姿势,枕头不宜过软、过硬,或是过高。
②头颈部不做剧烈运动,不做突然后转等动作,以免引起不适。
5.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
6.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适宜温服。
若服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
②根据病症选用的手法、穴位各有不同。
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适宜轻柔和缓,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局部变化情况,要防止手法粗重引起的意外。
7、颈椎病的临证(症)施护(1).颈型: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颈部症状为主,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酸楚,甚至活动受限,姿势不良及感受风寒后加剧或复发。
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常规)
急诊专科中医特色护理一、根据本科三个优势病种泄泻、外感高热、急性中毒的中医护理常规积极开展临证施护,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泄泻病寒湿泄泻证:治疗与护理给予解表散寒,芳香化湿;以藿香正气散为主方加减治疗,汤药趁热服用,服后覆被静卧并取微汗,病室内需保持温暖,避免复感风寒,腹痛者可局部热敷,表证明显者,可用苏叶、藿香、生姜煎水饮以驱散风寒.针刺可取穴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可加艾灸或隔姜灸。
湿热泄泻证:治疗与护理给予清热利湿;以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夏日盛暑发生泄泻,且兼有面垢、自汗、心烦、脘闷,可用荷叶、藿香、香薷、滑石等煎水服,以清暑化湿。
病室需要通风,并且清爽干燥,饮食宜清淡爽口,忌食辛辣、厚腻等生热助湿之品。
肛门灼热疼痛,可用苍术、黄柏煎水坐浴,擦干后再涂以黄连膏。
其针刺穴位同上,但手法以泻法为主,忌艾姜灸。
伤食泄泻证:治疗与护理给予消食导滞;以保和丸为主方加减治疗,腹泻期间以禁食、少食为宜,待好转后,在进食细软或半流饮食,痊愈后要做到饮食有节,以免再次因伤食复发。
泻下不畅者,为使积食尽快排出,可用大黄、枳实、神曲煎水内服,以痛腑荡积,腹痛可针刺脾腧、中脘、天枢、足三里、里内庭等穴,针刺时亦兼有健脾化滞作用。
外感高热病外感风寒证:治疗与护理给予解表散寒;轻者可先用红糖水或生姜煎水热服以发汗解表。
亦可用葱鼓汤加杏仁、苏叶、防风、荆芥以解表散寒。
重者可用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
服药后可饮热粥,以助发汗驱邪。
但发汗不可太过,以遍微有汗出为宜。
另外室内外空气要新鲜而温暖衣被要适宜、若恶寒较重者可加重保暖措施,而不宜用冰袋冰帽冷敷降温。
可饮热姜汤水或葱白萝卜汤以助辛温解表。
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等品。
若头痛较重无汗出者,宜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以及配合针刺合谷、列缺、印堂、百会、凤池。
鼻塞流涕明显者针刺迎香等穴。
外感风热证:治疗与护理给予解表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轻者可日服一剂,重者可日服二、三剂,咽喉疼痛较重时鼓励病人喝银花甘草水,并可针刺双侧少商穴放血。
脑病科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脑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目录一中风病人护理常规二眩晕病人护理常规三痴呆病人护理常规四中风恢复期病人护理常规痴呆病人的护理常规痴呆为一种临床综合症,是由脑部疾患引起的进行性记忆力下降或丧失,智力减退,行为异常和个性改变。
一、护理评估1.评估智能:主动性差,记忆力、判断力下降。
2.评估语言:措辞困难,言语断续,词汇量减少,讲话不连贯,重复语言。
3.评估精神:精力不充沛,动作迟缓。
4.评估生活活动能力,了解自理状况。
二、护理常规: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各种护理操作时,避免或减少对病人的刺激,防止激惹。
3.督促病人定时排大小便,保持床单元干燥舒适无异味。
4.做好腕带识别标识,加强陪护,或在病人衣服上写清地址,以防止走失发生意外。
5.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三、饮食护理:1、饮食清淡,忌辛辣柑肥厚味之品,戒烟酒。
2、.便秘者多食润肠通便之物,多食水果蔬菜谷类食物。
四、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病人,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2.防止各种激惹病人情绪的因素,减少情绪刺激。
五、健康指导:1、帮助病人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动。
2、可用病人熟悉的社会活动和熟悉的音乐发生记忆反映。
3、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用有关疾病的治疗药物。
4、加强陪护,做好身份识别标识,防止走失。
眩晕护理常规眩晕是因风阳上饶、谈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因、伴发症状(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阳上饶,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盛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常规护理(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护理常规贡井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及护理常规目录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二、项痹(颈椎病)诊疗常规三、桡骨远端骨折诊疗常规四、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颈痹(颈椎病)护理常规六、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1、病名1.1 中医:腰痹1.2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2、定义:由于载重和脊柱运动,使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和扭转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致腰腿痛等症状,属祖国医学腰痹病范畴。
3、诊断标准3.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3.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3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3.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3.5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4、治疗方案:以牵引、针灸、按摩、拔罐、中药为主要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适当静脉给予活血化瘀药。
5、中医证候分类5.1 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选方: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香附、羌活、秦艽、灵脂、没药、牛膝、甘草。
取穴:肾腧、大肠腧、膈腧、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2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选方:干姜苓术汤—甘草、干姜、云苓、白术。
取穴:肾腧、腰阳关、关元俞、大肠腧、委中。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3 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
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止痛。
选方:四妙丸加减—黄柏、苍术、牛膝、薏仁。
取穴:膀胱腧、秩边、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4 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逆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选方:4.4.1 偏阳虚,用右归丸—熟地、生地、山茱萸、肉桂、当归、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
4.4.2 偏阴虚,用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山萸肉、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取穴:肾腧、大肠腧、命门、腰眼、太溪。
操作:针用补法,配用灸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6、治疗难点由于平时缺乏锻炼,生活习惯等,该疾病有增多趋势,且人们对该疾病或多或少有此认识,一旦发病,多数均是到盲人按摩或私人诊所进行不规范治疗,且反复进行,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使得治疗难度加大。
同时,目前治疗该病的微创方法较多,使得适应症范围扩大,最终疗效不如人意,为患者增加了痛苦。
7 解决难点思路仍然是以防治结合,加强宣教,保养,锻炼并重,防止复发。
同时,该病类型中中央型突出症患者有大部分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往手法推拿总是为禁忌,但通过临床观察,并不是不可为的,只要力度、手法选用适当,仍可收到较好疗效。
8、疗效评定8. 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 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8.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8.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项痹(颈椎病)诊疗常规1、病名1.1 中医:项痹2.2 西医:颈椎病2、定义: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劳损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
3、诊断标准3.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3.2 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3.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和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3.5X 摄线正位报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 及M RI 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4、治疗方案:以牵引、按摩、针灸、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适当静脉给予活血化瘀药。
5、中医证候分类5.1 风寒湿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痛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选方:益蜀痹汤—独活、羌活、秦艽、木香、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海风藤、甘草。
取穴:颈夹脊穴、风府、风池、外关、列缺、大椎。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治法:舒筋活络,活血通痹。
选方: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香附、羌活、秦艽、灵脂、没药、牛膝、甘草。
取穴:颈夹脊穴、大椎、天柱、膈腧、曲池、后溪。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祛瘀化痰。
选方:加味四物二陈汤法夏、陈皮、云苓、海藻、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花、香附。
取穴:颈夹脊穴、风池、大椎、曲池、丰隆。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治法:补益肝肾。
选方:右归丸—熟地、生地、山茱萸、肉桂、当归、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
取穴:颈夹脊穴、肝腧、肾腧、气海。
操作:针用补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选方:人参养营汤—人参、当归、白芍、熟地、大枣、黄芪、白术、云苓、陈皮。
取穴:颈夹脊穴、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针用补法,可用灸法,留针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6、治疗难点5.1 由于生活习惯因素,该病越加年轻化,证型颈椎病增多,且患者对治疗坚持不好,平时又不注意保养和必要时锻炼,因而反复较大、较频繁。
5.2 基于上述因素等,颈椎间盘退变发生较早,髓核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病例增多,此时,患者症状多较严重,治疗疗程较长,疗效欠佳,有些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7、解决难点思路加强宣教,充分认识,坚持治疗,加强平素保养,指导功能锻练,正确辩证,施用推拿、牵引、针灸等方法,其中尤以推拿手法为重中之重,不可盲目施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不用颈椎病变节段采用不同角度牵引。
8、疗效评定8. 1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8. 2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8.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三、桡骨远端骨折诊疗常规1.定义: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cm 以内的骨折。
2.诊断依据2.1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损伤。
2.2 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2.3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3.症候分型3.1 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3.2 伸直型(柯氏骨折)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并尺桡下关节脱3.3 屈曲型(史密斯骨折)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3.4 半脱位型(巴尔通骨折):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4 治疗方法4.1 治疗原则:恢复掌倾角,彻底矫正掌或背侧成角。
尽早进行患腕功能锻炼。
4.2 治疗方法:不同症候的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时纸压垫的放置位置也不相同。
固定时间4-6 周。
期间行握拳功能锻炼。
4.3 内服中药治疗:早期有桃红四物汤加味,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中期用八珍汤加味,和营生新,续筋接骨;后期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4.4 后期用上肢外洗方薰洗患处。
4.5 备注:此部位骨折,大部分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效果好,且创伤小,费用少,不影响皮肤美容。
但如果骨折是累及关节面且不平整,经手法复位不能恢复平整关节面,则需手术治疗,切开复“L”型钢板内固定,或超腕钢板内固定。
、位“T”5.难点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最好,部分患者的骨折类型复杂,既有关节面的骨折,又有下尺桡关节的脱位,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复查 X 片,骨折基本上可以恢复到解剖位置,治疗上要注意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指导,还要随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和位置,才能保证骨折不再发生移位。
6.疗效评定6.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
6.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6.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
7.骨折三期中药处方7.1 一期::桃红四物汤加味:生地20g 川芎15g 当归10g 赤芍15g 桃仁15g 红花15g 丹参15g 三棱10g 三七粉15g 枳壳10g7.2 二期:八珍汤加味: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5g 甘草5g 生15g 川芎15g 当归10g 赤芍15g 续断15g7.3 三期: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30g 山药15g 山茱萸15g 泽泻10 g丹皮10g 茯苓10g 续断15g 杜仲15g 骨碎补15g 枸杞20g。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纤维环在理,髓核组织突出,压迫了神经根而引起坐骨神经痛。
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合并下肢感觉异常。
一、常见证候要点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者,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