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GINA指南解读
GINA2014解读幻灯
哮喘的最常见表型
变应性哮喘
非变应性哮喘
迟发型哮喘
固定性气流 受限型哮喘
肥胖型哮喘
GINA2014
哮喘的诊断流程
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是否是哮喘的典型症状?
是
否
详细的病史/检查病史/ 检查是否支持哮喘的诊断?
临床急诊或其他 无法确认的诊断
是
其他诊断的进一步病史 和检测确诊为其他疾病?
开展肺活量测定/PEF结果 是否支持哮喘的诊断?
每日调整: 对于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二丙酸倍氯米松/福莫特罗作为维持 和缓解治疗药物的患者,可根据症状调整每日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的剂量
哮喘控制的分级治疗方案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优选控制 治疗方案
低剂量ICS 低剂量
中/高剂量
ICS/LABA ICS/LABA
考虑辅助 治疗
如抗IgE
其他 治疗方案
缓解药物
考虑低剂量 ICS治疗
白三烯受体 中/高剂量
高剂量 加入低剂量
拮抗剂 ICS低剂量 ICS+LTRA
口服
(LTRA) ICS+LTRA (或+茶碱) 糖皮质激素
6-11岁儿童的 优选方案
大于11岁患者的 优选方案
其他方案
中剂量ICS 加按需SABA
GINA2014
低剂量 ICS/LABA 加按需SABA
低剂量布地奈德 或倍氯米松/ 福莫特罗作为
维持和缓解药物
ICS增至中剂量
低剂量ICS 加LTRA或 低剂量缓释茶碱
与低剂量布地奈德加用孟鲁司特相比, 增加布地奈德至中剂量,治疗可更好地降低急性发作患者比例
GINA指南解读
学龄前儿童哮喘的诊断非常困难!
• 学龄前儿童哮喘的症状多变、非特异性; • 气流受限、气道炎症指标不能常规开展; •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家族史评估
和体检发现; • 喘息表型(phenotypes)被推荐使用。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2011
喘息表型
喘息发生率 短暂性 (早期)喘息
持续性喘息/哮喘
非过敏性喘息 -持续性早发喘息
2006 GINA
年龄(岁)
各种喘息的特点
1 暂时性早期喘息
–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及父母吸烟有关
2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非过敏性喘息
–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复发作 – 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为其它病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
1.反复发作的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 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 染及运动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 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随后,全球哮喘创议组织(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正式成立。
2001年,GINA组织将每年5月6日确定为世界哮喘日。 1995年出台,自2002年起,GINA报告:全球哮喘管理和
预防策略(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每年更新
2014 GINA指南解读及诊疗实践-2562-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62-2014 GINA指南解
读及诊疗实践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解读
1、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不包括()
A、嗽持续>4周,常在运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喘息
B、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C、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D、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13%[正确答案]
2、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按症状表现形式可分为()
A、发作性喘息和多诱因性喘息[正确答案]
B、间歇性哮喘和发作性哮喘
C、持续性哮喘和多诱因哮喘
D、持续性哮喘和间歇性哮喘
3、哮喘在2008年和2016年分别作了定义,其中属于2016年定义范畴的是()
A、由多种炎性细胞及因子参与慢性气道炎症
B、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表现及严重程度随时间变化[正确答案]
C、性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反复发生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
D、泛、多变且可逆的气流受限
4、儿童哮喘诊断的分期是()
A、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正确答案]
B、性发作期、快速持续期、临床观察期
C、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观察期
D、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
5、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2014哮喘GINA指南解读定义、分型、诊断、 病情评估和监测
观察患者吸入装置的使用
重复肺功能
去除潜在危险因素或合并症
升级治疗
4级治疗3-6月后仍为好转需重新评估 病情及诊断
哮喘病人的回访
2014年GINA 解读
1、开始治疗后1-3月回访,此后3-12月
回访一次。
2、妊娠患者4-6周回访一次 3、如有发作,1周内回访
4、根据哮喘日志自行决定
致死性哮喘危险因素
总结
1、诊断标准:PEF变异率调整,新增2次就诊间歇肺功能变化
2、强调COPD合并哮喘(ACOS)
3 、激发试验因药物不同,标准不同
4、哮喘分型变化
5、对>5岁哮喘的诊断、监测等再分为6-11岁、12-39岁、40+岁
表型
• 最常见的表型包括: • ③迟发哮喘:一些成人尤其女性哮喘患者,初次 发生哮喘,这些患者多为非过敏性哮喘,常需要 大剂量吸入激素或对激素相对耐受。 • ④伴固定性气流受限的哮喘:一些患者长期哮喘, 因气道重塑产生固定气流受限。 • ⑤肥胖伴哮喘:一些肥胖的哮喘患者,呼吸道症 状明显,但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并不明显。
哮喘鉴别诊断 • 1.6-11岁:慢性UACS、吸入异物、支扩、原发性 纤毛运动障碍、充血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CF; • 2.12-39岁:慢性UACS、声带功能障碍、过度通气 与呼吸功能异常、支扩、CF、充血性心脏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吸入异物; • 3.40岁以上:声带功能障碍、过度通气与呼吸功 能异常、COPD、支扩、心衰、药物相关性咳嗽、 实质性肺病、PE、中心气道阻塞
诊断
• 如果不能做肺功能或不能获得可变气流受 限的证据,开始治疗还是进一步检查或观 察取决于临床是否危急。如支气管激发试 验、过敏源测定等。
2014年重度哮喘国际诊治指南
2014年ERS/ATS重度哮喘国际诊治指南发布目标人群初级保健提供者、肺病、过敏症专科医师指南背景与目的大多数哮喘患者使用现有药物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但5%~10%的患者为重度或难治性哮喘。
本指南对重度哮喘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并讨论了重度哮喘的可能表型,为临床医生治疗儿童(年龄≥6岁)和成人重度哮喘患者提供了建议。
已证实为哮喘,且明确合并症的患者,如在前一年需要使用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加一种二线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支气管扩张剂或在前一年≥50%的时间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或尽管接受上述治疗,哮喘仍未得到控制)时,则可定义为重度哮喘。
要点1.明确哮喘的诊断、评价与哮喘变现类似或者与哮喘相关的疾病(例如,支气管炎、囊性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对于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进行高分辨电脑断层扫描。
2.评估患者的合并症和诱发因素:如鼻窦炎、鼻息肉、心理因素、声带功能障碍、肥胖、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过度换气综合征、激素的影响(经前、经期、绝经期)、甲状腺疾病、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疾病、药物(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确定哮喘表型(如过敏、嗜酸性粒细胞、肥胖、早发或晚发)的特点。
可以进行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医学中心应采用这项技术。
4.对于ICS治疗无应答的激素耐药患者,除高剂量ICS或LABA,可考虑小剂量茶碱或长效抗胆碱剂,如噻托溴铵(思力华)。
痰嗜酸细胞计数可用于指导成人患者治疗,但不推荐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
对于过敏性哮喘患者,可考虑试用奥马珠单抗(索雷尔)。
不推荐甲氨蝶呤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仅用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
支气管热整形术因治疗重度哮喘患者的现有证据可信度“非常低”,仅应在临床试验或登记研究中使用ERS/ATS工作组关于年龄≥6岁者重度哮喘的定义在过去的1年需要指南建议的全球哮喘创议(GINA)4~5级哮喘药物治疗[大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白三烯调节剂/茶碱]或全身激素治疗≥50%的时间,以防止变成未控制哮喘,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
2014gina部分翻译
2014 异质性疾病 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 征 主要依据症状(如喘息、 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症 状发生及严重程度随时间而 改变),以及可变的呼气气 流受限。
1
Add Your Text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国家的 发病率占人群的1%-18%; 哮喘通常与气道高反应及慢性气道炎症相关, 但以此来判断或诊断哮喘是不够的。 哮喘症状的特点为强度随时间变化,通常有触发因 素为如抗原或刺激物暴露、季节变化或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
•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仅用于成人) • 6、不同次就诊之间肺功能测定差异巨大:成人FEV1差异>12%、 200mL,儿童FEV1差别12%以上或PEF差异超过15%。
• 如果不能做肺功能或不能获得可变气流受限的证据,开始治疗还是 进一步检查或观察取决于临床是否危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过敏 源测定等。
• ②非过敏性哮喘:一些成人哮喘与过敏无关,此类患者痰里细胞可 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只有很少量炎症细胞(粒细胞缺乏 性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此类患者吸入激素治疗效果差一 些。
• ③迟发哮喘:一些成人尤其女性哮喘患者,初次发生哮喘,这些患 者多为非过敏性哮喘,常需要大剂量吸入激素或对激素相对耐受。
哮喘的表型
•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伴不同的基础疾病过程,即存在不同 “哮 喘表型” ,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特殊病理学表现与不同的表型以及 与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强烈相关性,需要进一步验证表型分类的临床 意义.
最常见的表型包括:
• ① 过敏性哮喘:童年发病,常有过敏性疾病史或相应家族史,如湿 疹,过敏性鼻炎,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诱导痰或病理学显示气道 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种哮喘常常对吸入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哮喘 课件 PPT】GINA 2014更新与哮喘管理新趋势
GINA 2014
GINA 2011
GINA 2006
GINA2006 revision GINA2011 revision GINA2014 revision
强调哮喘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未来风险)
Emphasiz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or Prognosis of Asthma (future risk)
GINA 2014更新与哮喘管理新趋势
GINA 2014 Updates and New Trends of Asthma Management
目 录 Content
01 逐步细化的管理策略 Gradual refinement of management strategy
02 强调个体化管理及患者参与
GINA2014 revision
哮喘管理目标的更新:越来越高的目标需求
Updates to asthma management objectives: higher target needs
2002
最少的哮喘症状,包括夜间 症状
最少的哮喘发作 无急诊就医 最少需用β2激动剂 无活动受限,包括运动 PEF变异率<20% (接近)正常PEF 最少的药物副作用
Updates to asthma management objectives:propose the strategy of useing inhaler device effectively
表3-11. 确保有效使用吸入装置的策略
在处方之前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吸入装置。
提出更切合 临床实践的
策略
•要求患者演示如何使用吸入装置(不要仅仅询问是否知道如何使用) •只有当患者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仍然无法正确使用装置时才考虑换装置
GINA指南:1993-2014
信必可维持缓解治疗
* 哮喘控制天数= 无症状和缓解药物使用+无夜间憋醒天数
Bousquet J, et al. Respir Med 2007: 101; 2437–2446
AHEAD研究:ICS+LABA维持缓解治疗更好的降低风险
发作次数/患者
0.3
累计严重急性发作次数
0.2
信必可维持缓解治疗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SABA
部分控制 未控制
□ 是□否□
是□否 是□否
□ □
无
存在 1-2项
存在 3-4项
B. 哮喘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未来风险)
在诊断时和之后定期评估风险因素,尤其对经历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 在开始治疗时、控制药治疗3-6个月测定FEV1,记录患者最佳肺功能,之后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主要改变: • 当前临床控制——更名为哮喘症状控制, • 症状控制评估中去掉了肺功能评估,将肺功能作为未来风险的危险因素
• 明确推荐ICS/LABA是中重度哮喘的“首选”控制药物 • 针对中重度哮喘,增加了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的推荐
增加ACOS章节
• 明确ACOS定义、诊断要点 • 推荐ICS/LABA是ACOS的治疗药物
哮喘的定义和控制水平评估
哮喘定义
2012版 •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 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 2014版 • 通常以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 症为特征。其定义包含随时间不断 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
GINA 2006 P31
AHEAD研究设计
为期6个月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
筛选期
规律吸入 ICS ≥ 400µg 或加 LABA* 入选: 3346 随机: 2309
GINA哮喘指南解读
频繁使用SABA时哮喘急性加重的一项危险因素;此外, 过度使用SABA(比如>200个剂量/月)是哮喘相关死 亡的危险因素。
一旦诊断为哮喘,肺功能是评 估未来风险的最有效指标。应 在哮喘诊断时、开始治疗3-6 个月和定期随访时记录肺功能。 与肺功能相关的症状极少或症 状很多的患者,应进行更多的 调查。
第3步:联合低剂量ICS / LABA维持治疗加按 需SABA或联合低剂量ICS /福莫特罗(作为维 护和缓解治疗。
过去一年发作次数≥1次,低剂量BDP /福莫 特罗或BDP /福莫特罗维持治疗和缓解策略 较ICS/LABA维持治疗+按需SABA。
其他选择:中等剂量ICS。 儿童(6-11岁):中等剂量ICS。其他选择: 低剂量ICS/LABA。
GINA哮喘指南解读
公元前450年,希波克拉底第一次用哮喘描述了“急促 的呼吸”这一症状。
19世纪早期 一种临床表现,支气管痉挛是病因 缓解症状,对症处理 20世纪中期 气道高反应疾病 降低气道高反应成为必需
20世纪中后期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抗炎治疗受到重视 20世纪70-80年代 ICS应用开始普及
第4步:联合低剂量ICS/福莫特罗作为维持和 缓解治疗,或联合中剂量ICS / LABA维持治 疗加上按需SABA。
其他选择:噻托溴铵由软雾吸入器可以治疗 发作史≥12年的患者;高剂量ICS/LABA副作 用较多,额外获益较少;其他吸入剂,如 LTRA或缓释茶碱(成人)。
儿童(6-11岁):参考专家评估和建议。
1.没有使用ICS等哮喘控制药物的情况下禁用LABAs, LABAs单药制剂只能与哮喘控制药物联合使用, LABAs不能单独使用。
gina2014中文解读很精练很重点课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 125.210,022 有效期: 2019/07/10
GINA 2019提纲的重大更新
GINA 2019
GINA 2019
? 定义和综述 ? 诊断和分类 ? 药物治疗 ? 管理和预防 ? 健康系统实施指南
? 定义、描述及诊断 ? 评估 ? 治疗 ? 加重及急性发作的管理 ? 哮喘、COPD和ACOS的诊断 ? 5岁及5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和管理 ? 哮喘的初级预防 ? 健康系统实施哮喘管理策略
GINA2014
基于控制的哮喘管理策略
?症状 ?急性发作 ?副反应 ?患者舒适度 ?肺功能
GINA2014
?诊断 ?症状控制和风险因素 ?吸入技术&依从性 ?患者偏好
?哮喘治疗药物 ?非药物治疗策略 ?治疗可变的危险因素
哮喘控制的分级治疗方案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优选控制 治疗方案
? 记录患者现有的治疗级别 ? 观察吸入器使用技术,评估依从性和副反应 ? 核查患者是否写下了哮喘行动计划 ? 询问患者对于哮喘和治疗药物的态度和治疗目标
3 并发症的评估 ? 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抑郁和焦虑
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生活质量不佳,有时还会导致哮喘控制不佳
GINA2014
哮喘评估的具体方法
成人和青少年 简单的筛查工具: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三个问题工具、30秒哮喘测试 分类症状控制工具:基于共识的GINA症状控制工具 哮喘控制评分工具:哮喘控制调查问卷、哮喘控制测试
6-11岁儿童 哮喘控制评分工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哮喘控制调查问卷 包括急性发作的儿童哮喘评分工具:儿童呼吸道和哮喘控制测试、 复合哮喘严重程度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GINA指南解读——与儿童哮喘相关内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09-24 发表评论(1人参与) 分享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尚云晓冯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慢性肺部疾病,早期确诊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哮喘的防治策略。
GINA方案1995年首次出版后,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反映此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保持了指南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2014年5月,GINA委员会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等再次对指南进行了修订,相对于之前版本,在哮喘定义、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等方面有较多更新,并给出了较多的图表和流程图。
本文将对GINA2014版与儿童哮喘相关的更新部分进行解读,以便读者深入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从而有益于对儿童哮喘的防治。
1 哮喘的定义GINA2014版对哮喘的定义进行了重要更新,将哮喘定义如下,“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病史,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
既往指南中强调“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而新版指南则更强调了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笔者理解将哮喘定义为“异质性”,是提示我们哮喘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存在个体差异、由多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等。
新版指南在定义中还尤其强调了“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且用于以后哮喘的诊断、评估及管理。
2 哮喘的分型哮喘在临床表现上和对治疗的反应上都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故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哮喘的分型,目的在于更好地治疗和管理哮喘。
GINA2012版根据气道炎症,将哮喘分为嗜酸性和非嗜酸性两种表型,但这两种表型在临床实际中难以确定,从而难以起到指导治疗作用。
而新版指南则提出,在一些重症哮喘中,表型也许可以指导治疗。
推荐了以下几个常用的表型:(1)过敏性哮喘:是最容易识别的哮喘表型,通常开始于儿童期,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疾病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或药物过敏。
这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做诱导痰液检查,往往提示嗜酸性气道炎症。
这部分患者对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较好。
(2)非过敏性哮喘:是指一些发生在成年人、与过敏无关的哮喘。
诱导痰液检查可能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只有一些炎症细胞,对ICS治疗反应差。
(3)迟发型哮喘:一些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在成年期首次哮喘发作。
这部分患者无过敏表现,并且需要高剂量ICS治疗或ICS相对难治。
(4)伴有固定气流受限的哮喘:一些长期哮喘患者,发展为固定气流受限,可能与气道重塑有关。
(5)伴有肥胖的哮喘:一些肥胖的哮喘患者,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几乎没有嗜酸性气道炎症。
3 哮喘的诊断哮喘的诊断仍是一个难点,GINA2014版将哮喘的诊断根据年龄,分为5岁及以下和6岁及以上两个部分。
3.1 关于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对于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给出了哮喘初始诊断流程图,笔者认为,该流程图对儿童哮喘的诊断很有帮助。
在诊断方面强调了两点,即“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与哮喘定义紧密结合。
第一,症状要符合哮喘的症状模式,即可变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包括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在强度上的变化。
第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的确定,主要体现在肺功能指标(FEV1、PEF等)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上。
同时提出了儿童日间PEF变异率>13%,可作为诊断可变的气流受限的指标之一。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不能确诊哮喘,因其亦可见于过敏性鼻炎、囊性纤维化、BPD等疾病。
3.2 关于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仍然很困难,是儿童哮喘诊断中的难点。
新版指南将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与管理单独作为一个章节阐述,是对2009年版[2]首次提出的“5岁及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与管理”的首次更新,重点强调了儿童哮喘与病毒诱发性喘息的鉴别和诊断,从而制定长期管理方案。
喘息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一个呼吸道症状,而且具有一定异质性,且多数与病毒感染有关,所以鉴别病毒感染后喘息与哮喘首次或反复发作仍然很困难。
在2009版的基础上,新版指南提出了支持哮喘诊断的症状模式,该症状模式并非同时出现,而是随时间变化,尚需动态观察。
对于病毒感染后症状(咳嗽、喘息、沉重的呼吸声)小于10 d,1年发作2~3次,发作间期无症状者,更倾向于病毒诱发性喘息的诊断。
而症状大于10 d,1年发作大于3次和(或)夜间加重,发作间期运动或大笑后出现症状,且具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哮喘史者,更倾向于哮喘的诊断。
在此症状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对抗哮喘治疗的反应,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以往的指南中对5岁以下儿童肺功能检查描述较少,新版指南特别说明了对于4~5岁儿童,在有经验技师的指导下可以完成肺功能检测,从而判断气流受限的情况,强调了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1~5岁儿童在可行潮气呼吸下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并有研究表明有反复喘息和咳嗽症状的学龄前儿童,若上呼吸道感染后FeNO增高持续超过4周,可预测学龄期哮喘。
3.3 关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上将年龄段再次细化,分为0~5岁、6~11岁、12岁及以上。
对于0~5岁儿童哮喘的鉴别诊断,未再提及慢性鼻窦炎(将其归因于并存疾病中),而明确提出气管软化和血管环,主要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临床中需要特殊注意,必要时可完善相关检查,加以鉴别。
6~11岁儿童哮喘的鉴别诊断首次单独提出,包括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异物吸入、支气管扩张、原发性纤毛不动障碍、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囊性纤维化。
4 哮喘评估4.1 关于哮喘控制评估与以往不同的是,GINA2014版将哮喘评估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详细描述,认为哮喘评估应包括哮喘控制、治疗问题和并存疾病三个方面,重点阐释了哮喘控制的评估。
首先对哮喘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哮喘控制应包括症状控制和不良预后的未来风险两个主要方面(以前只强调前者)。
新版指南强调全面评估哮喘,而不仅仅是关注症状控制,更加重视未来风险的评估,充分体现了不良预后风险评估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
GINA2014版仍从日间症状、夜间憋醒、缓解药物使用及活动受限四个方面评估哮喘症状控制。
不同的是,以往肺功能(FEV1、PEF)是评估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新版GINA指南不再以肺功能参数来评估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而是将其纳入到未来风险评估中,认为肺功能(FEV1)是评估未来风险的一个良好指标。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肺功能与哮喘的症状不完全相符,尤其是儿童,在两次急性发作期间,肺功能可能表现为正常。
另外虽然部分患者肺功能下降,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运动,症状也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在未来风险评估中,分别就急性加重的风险、发展为固定气流受限的风险和药物副反应的风险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列表,以此有助于临床医生判读。
对于5岁以下儿童哮喘评估,也分为症状控制评估和不良预后的未来风险评估两个方面。
在症状控制评估方面,将日间哮喘症状和缓解药物使用两点由原来的2次/周,均调整为1次/周,更为严格地界定了症状控制。
在未来风险评估方面,与6岁及以上儿童不同的是,强调了“恶化”季节来临的风险,主要原因是5岁以下儿童哮喘发作多与病毒感染有关。
4.2 关于哮喘严重程度评估新版指南明确指出,哮喘严重程度评估是对已经规律控制治疗数月后的哮喘患者,根据能够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和急性发作的控制治疗水平,进行评估。
以往GINA指南提出的“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评估方法,现已不再提及,主要是因为这种评估方法不能够有效地指导治疗。
虽然GINA2012版已经提出了基于控制治疗水平的分类,但仅将其分为轻度哮喘和重度哮喘。
新版GINA 指南对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根据控制治疗水平,将哮喘严重程度分类如下:(1)轻度哮喘:第1或第2级治疗可以良好控制的哮喘;(2)中度哮喘:第3级治疗可以良好控制的哮喘;(3)重度哮喘:需要第4或第5级治疗的哮喘。
目前关于哮喘严重程度的描述方式很多,包括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或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等,这些更接近于哮喘控制程度的概念,而非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
哮喘患者可有频繁发作,如果只是因为没有规律使用药物,或者有持续过敏原暴露,通过ICS 治疗可迅速达到缓解和控制,那么只能说是哮喘未达到控制,而非重度哮喘。
所以在诊断重度哮喘前,一定要注意与未控制的哮喘进行鉴别,要排除以下几点:(1)吸入技术不当;(2)用药依从性差;(3)哮喘诊断不当,存在鉴别诊断的症状;(4)并存或伴随疾病,如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持续的过敏原暴露。
难治性哮喘也是哮喘的一个亚型,新版指南将其归于重度哮喘,笔者认为其发生主要与环境过敏、依从性差、特殊体质、伴随疾病、诊断错误等有关。
5 哮喘的管理方案哮喘的长期管理方案对哮喘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在前版“评估哮喘控制→治疗达到控制→监测维持控制”的循环管理基础上,GINA2014版将其进一步细化成“基于哮喘控制的循环管理”,即“评估→调整治疗→监测治疗反应”,再次强调了长期管理的目标是控制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并将其贯穿于哮喘循环管理的始终。
5.1 关于哮喘控制治疗药物与之前指南相同的是,吸入治疗仍是儿童哮喘治疗的基础,吸入装置要根据年龄等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注意吸入的技术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并增加药物在肺部有效沉积。
ICS 是控制哮喘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的首选药物。
不同ICS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低、中、高剂量也有调整,将5岁以上儿童又分为6~11岁和12岁以上两个部分;5岁以下儿童增加了环索奈德的低剂量(160 μg)。
ICS副反应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新版指南首先强调了未控制或重度哮喘同样会影响患儿生长及成年身高,所以不能一味担心其副反应,而忽视了其治疗作用。
一般认为每日100~200 μg ICS不会影响儿童生长。
但是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每日400 μg布地奈德治疗所致的1.2 cm身高落后,在成年期仍不能恢复,尤其是10岁以内开始使用ICS者。
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仍需联合ICS使用,主要用于中等剂量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并且ICS剂量需要根据病情选择,而非固定剂量的联合。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效果不如低剂量ICS,而且联合使用的效果亦不如增高ICS剂量。
新版指南对抗IgE治疗(奥马珠单抗)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如给出6岁及以上哮喘儿童应用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