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内科心电图(诊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高见右房大、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R间期:
原理:心房复极 交界区激动
正常:0 .12~0.20s 临床 意义:延长见房室传 导阻滞 缩短见于预激 综合征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QRS波
QRS波:心室除极波 形态:RV1-5 渐大
SV1-5 渐小 电压: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 RV5+SV1<3.5mv女 Q <1/4 R < 0.03s 时限:0.06—0.11S 意义:室大、失常、心梗
(6)QS波:只有向下的负向波。
注:波幅为4mm或不足的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如q、r、s)反之用大 写字母表示(如Q、R、S)。
QRS综合波命名
各 种
QRS
综 合 波 图 形
QRS综合波根据波幅的大小,可用大小写英文 字母来代表。 以上QRS波命名仅仅是给予各波的一种符号,或 者名称,别无其他的意思。
心电图发展简史
19世纪末:动物→→人
体,心搏产生电活动。 1902年:记录到电活动
1903年:发明心电计
1924年:获诺贝尔奖
威廉· 爱因托芬 Willem Einthoven 荷兰生理学家
心电图发展简史

人类第一份心电图
Waller (1856 ~ 1922), 1887 年应用 Lippman 毛细管静电计在人体体 表记录了心电图。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QRS波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QRS波
导联低电压: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中,每个 导联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如小于 0.5mV 或胸导联的<0.8mv称为肢体 / 胸导联低电压。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 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产生机理: (1)细胞膜内外电解质正负离子浓度分布不同。 (2)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2、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
除极—— 极化状态下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细胞 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阳离子进入细胞 内, 细胞内电位上升, 由负变正 (+ 20~40 mV), 极化状态逆转。又 称除极状态。 复极—— 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除极状态逐渐复原 到极化状态。
三波:P、QRS、T 三段:P—R、S—T、T—P 三间期:P—R、Q—T、R—R(或P—P)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波来自百度文库形 图
QRS综合波命名
(1)Q波:QRS波在等电位线上第一个向下波(R波前向下的波
是Q波).
(2)R波: P波后面第一个向上的波是R波 (3)S波:随R波后第一个向下的负向波。 (4)R波:S波后又一个向上的波。 (5)S波: R波后又一个向下的负向波。
3、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时的波形
复极波 除极波
除极波 复极波
电源对向检查电极 -------------------波形向上 电源背向检查电极 --------------------波形向下 细胞中部 ----------------------双向波 复极 与 除极 -----------------------波形相反
房室肥大
心房肥大的病理改变 主要为心房扩张,很少伴 心房壁增厚,其ECG表现为 P波的电压增高、时间增宽 、电轴偏移和复极改变。 心房负荷(压力、容量) 增加亦可有上述ECG表现。
一、心房肥大示意图
房室肥大
左房肥大:
时间:P≥0.12s Ⅰ、Ⅱ、R、L 振幅:ptfv1≥0.04mm.s P波增宽、双峰 “二尖瓣”P波 意义:二狭、CHD
基本原理
一、 心电变化
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 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与 除极波方向是一致的, 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 极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 而复极是从心外膜向心 内膜。 故T波方向常与 QRS波主波方向相同。
除极 复极
基本原理
二、 心电向量
定义: 心肌细胞除极或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 力,具有一定的方向、大小和极性,用带 箭头的线段表示,称之。除极过程中均有 大量的心肌细胞产生电活动,心肌细胞排 列各不相同,各细胞向量朝向四面八方, 通过物理学合力的原则,就形成心电综合 向量。
qR
qRs
Rs
R
rsR’
rS
RS
rSr’
Qr
QS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波 形 图
心电图纸组成
心电图纸
5mm
mv
0.2s
s
纸速:25mm/s 标准电压: 1mv=10mm时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R—R(P—P)间期:
原理:心动周期 时间:0.6-- 1.0S 意义:计算心率

电 图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自学)
(一)心电活动的产生 1、单个心肌细胞的静止膜电位
A 心肌细胞 B 细胞内微电极 C 电位计

D 细胞外液电极
E 接地
心肌细胞静息状态,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低80 ~ 90 mV。
心肌细胞的静止膜电位
心肌细胞静息状态——即无电激动时: 细胞膜外 ---- 带正电荷(+) 细胞膜内 ---- 带负电荷(–) 内、外相差80 ~ 90 mV,也称极化状态。
注: 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
心率测量
快速阅读法:不规则心率
心率=3秒钟R数×20
波段测量
1、时间—— 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 的内缘。
2、振幅—— 正向波: 负向波: 基线上缘——波形顶点 基线下缘——波形底端
注:基线以T-P段为准。
(四)平均心电轴
1、平均心电轴;指在前额面内QRS波电轴的方 向,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 综合。反映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 间 内的平均电势方向(主要)和强度。
平均电轴---振幅法
测定方法:
2、准确测量方法: 1)、振幅法: 分别测算I和Ⅲ导联的QRS振幅的代数和,然 后将这二个数值分别在Ⅰ导联及Ⅲ导联上画出 垂直线,求得两垂直线的交叉点。电偶中心0点 与该交叉点相连即为心电轴,该轴与 Ⅰ导联轴 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 2)、查表法 分别测算Ⅰ、Ⅲ导联QRS振幅代数和值后查表 。
左黄绿,右红黑。
心电图仪器肢体导联的连接方法
左黄绿,右红黑。 左上肢接黄电级、左下肢接绿电极。 右上肢接红电极、右下肢接黑电极。

“右手举红旗,右脚踩黑帮,黄蓝遍地走”
导联
标准 肢体 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加压肢体导联 反映正极所在部分的心电激动情况。 aVR :右上肢接正极,左上肢和左下肢共同接负极。 aVL: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和左下肢共同接负极。 aVF: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和右上肢共同接负极。
心率测量
1、规则心率:60/R—R(或P—P)
例如: R-R间距为0.8S,则 HR为 60/0.8=75次/分。
2、不规则心率: 1)、60/5个(R—R)/5 2)、3秒钟R数×20 3、查表法 4、心率尺
(一)测量心率
心率 (次/分)= 60 / R-R ( 或P-P)间距
( HR = 60 / 0.8 = 75 bpm )
电轴偏移的诊断: 电轴正常、左偏、右偏。
平均心电轴
电轴定义——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QRS综合向量的总 和,称平均QRS电轴,简称心电轴。可反映心室 除极过程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具有空间性。
心电图学中通常所指是平均电轴投影在前额
面上的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目测法
测定方法:
1、目测法: 用Ⅰ、Ⅲ导联 QRS波群的主波方 向,估测电轴是否 偏移。 A、口诀法: 尖并尖,轴不偏; 尖对尖,向右偏; 口对口,向左走。
延长:心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 钾、低血钙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u波
u波
出现在T波之后0.02—0.04s,振幅很低,代表 心室后继电位。 u波方向:与T波相一致。在胸导联较易见 到,尤其V3导联较为明显。 临床意义:U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其他——J和U
J点
原理 心室除极与 复极的交点
U波
导联
加压 肢体 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胸导联——单极心前导联
反映心电激动的综合心电向量; 电极面对部位心肌的局部电位。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上。 V5: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变异型 心绞痛 ST段下移:心肌缺血、心梗、心包 炎、电解质紊乱、药物、 继发性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T—P段 T—P段:
原理:心脏静息 极化 电压: 意义:测波幅基线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Q—T间期
Q—T间期:
原理:心室除极和 复极总时间
时间:0.32--0.44S
临床意义:缩短:高血钙、洋地黄药物黄效应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T波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S—T段
S—T段:
原理:心室缓慢复极 电压:正常的ST段是:
ST段下移:一般不应超0.05mV。
ST段上抬:在 V1~V2导联不 超 0.3mV V3不超过 0.5mV
其它导联<0.1mv 临床意义: ST段上抬:心梗、心包炎、室壁瘤、
平均电轴---振幅法
平均电轴---查表法
平均电轴:临床意义
结果判定: 正常:-30o —— +90o 左偏:-30o —— -90o 右偏:+90o —— +180o 极度右偏(不确定电轴) -90o —— -180o 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LV大、LBBB、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右偏:RV大、RBBB、左后分支阻滞
上图 Waller 与他的实验狗 Jimmy
下图
1887年记录的第一份人的心电图
重要性
心电图是心脏病重要
的检查仪器之一。特别
是在心肌梗死和心律失 常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心电图概念
心电图是什么——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 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概念
心脏激动→→产生电流→→人体组织→→体 表→→心电图机处理(电极放大描记) →→ 电位变化(曲线图) →→心电图
平均心电轴
无 人 区 电 轴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一)分析对像: P,QRS,T,u 波 P-R 间期,Q-T 间期 S-T 段
(二)分析内容:形态,时间,振幅 (三)熟记正常值范围: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原理:心房除极波 形态:Ⅱ、Ⅲ、aVF↑ V4-V6↑、aVR↓ 电压:肢<0.25mv 胸<0.2mv 时限:<0.12S 意义:增宽见左房大
J点多在等电位线上, 可随ST段的偏移发生移 位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T波
T波:
原理:心室快速复极波 形态: --同主波Ⅰ、Ⅱ、 V4-V6 ↑aVR↓ 电压:1/2R>T>1/10R 当T>1/2R则T高尖 时限: 意义:低平倒置:心肌劳损、 缺血、心梗心包炎、左心室肥厚
及劳损
T波高耸:高血钾,心梗、左室高电压时TV5亦可增 高
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导联
某些特殊的胸导联: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右心导联: V3R,V4R,V5R,V6R 均在右胸壁,与V3 ~ V6 对称处。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电激动有序地传播,引起一系 列电位变化,形成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组成一个图形。
基本原理
相同:相加; 相反:相减; 成角: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心电向量
基本原理
心电图是心电 向量图在导联轴上 的投影。在正常人 的心电图中,P波与 QRS波的综合向量均 由右上至左下。
二、 心电向量
P波向量
QRS波向量
导联
一、 概念
将电极安放在人体表面任何两 点,再用导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两 极相连,就可构成一个电路,称之 为导联。
通过导联可能从不同角度观看 心脏,反映各室面的电位变化。
导联
肢体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Ⅲ aVF
标准肢体导联:Ⅰ Ⅱ 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 胸导联 单极心前导联:V1—V6
导联电极安置
导联
二、导联的连接
标准肢体导联 反映两个肢体间 的电位差。 Ⅰ:左上肢接正极, 右上肢接负极。 Ⅱ:左下肢接正极, 右上肢接负极。 Ⅲ:左下肢接正极, 左上肢接负极。
心室后继电位
形态 与T波一致 电压 <0.3mv 意义 测S—T偏移 低血钾 注意: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
联中,每个导联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 值相加如小于 0.5 mV,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
各波、段、间期的关系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