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上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同仁一直在孜孜探求着;对话理论在教学中的适时引入,表现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能让对话精神飞扬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会更充满活力,教学效果会更加优化。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对话理论在哪些方面契合呢?对话教学的氛围是怎

样的?对话教学的形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从以上几个方

面作些探讨。

一、从孔子的一节课看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教学,古亦有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有很好的描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环坐在孔子周围,孔子向学生问志,但他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孔子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

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尽管当时没有“对话教学”一说,但已充分展现了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对话在这里实际上被理解为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流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对话,但他极可能永不会熟识的人进行对话。孔子和他的学生对话,我们通过《论语》和孔子及他的弟子们对话。

“对话”具体到教学实践,指对话教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动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教学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程观从“意义聚合”走向“精神互动”;教学观从“文化传承”走向“文化对话”;师生观从“接受培育”走向“平等交往”。

二、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对话精神的契合

(一)语文教学目标与对话精神契合。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是基于语文实践的素质修养;语文实践能力是独立运用语言文字从事语文学习和语文生活的能力,绝不是做习题和回答老师提问的能力。素养和能力都是内在于人的,需要自己建构生成的。语文的重要使命是让人获得“符号生命”,走向言语人生。如果能采用孔子的对话型教学,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彼此接纳,平等沟通。那么,既进行了语文实践活动,又和老师有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既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同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高度地统一在对话教学之中。

(二)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对话精神契合。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便是阅读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和被教,灌输和被灌输,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学生置身于文本之外,他们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实际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我们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对课文做合理的多元解读。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

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体验。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就是说,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往往不能求得答案的统一。我们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体验,进行独到的自我阐释、自我解读,做出自我的、多元的合理解读。如果我们能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象孔子一样,循循善诱,通过提问、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而不是人云亦云,消极被动。

(三)作文教学的灵魂与对话精神契合。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学了十几年语文,不少同学提到作文仍然头疼,拿到作文题目不知从何处下笔。写出的作文,也常常言不由衷,大话空话司空见惯。作文的实质是“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描述所见所闻所想,表达真情

实感,发表独到见解,其核心是一“真”字。但学生的习作因生活体验的差异,往往被教师批评“无意义”、“无价值”、

“立意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只有带上面具,虚构生活,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失去了与心灵对话的习惯和能力。其实,训练学生的作文技巧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学会用心感受。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属于自己的精彩。让学生去追求一些美好是没有错误的,关键是这些美好要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

三、对话教学的不同情境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确实,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下来,归还学生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其次,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民主、平等、真诚、

信任和共同建设的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丰富和提

高的前提条件;再次,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语文课堂应有以下几种基本情境:

(一)生本对话的情境。生本对话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教师只有创设了多种阅读情境,才能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二)生师对话的情境。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表演者,还是一位学习的伙伴,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生生对话的情境。“对话式”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

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讨论、争论、比较。

(四)学生自我对话的情境。自我对话即与自己交谈,不断省视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生活、时事,让学生写日记、写随感、写作文,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地与自己的作品对话,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实现了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起与人格的塑造。

当然,对话教学暗含着倾听的必然要求,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新的素质要求。倾听学生等于尊重他、欣赏他,给他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整个课堂也体现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氛围。倾听学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现他们的困惑,准确地介入对话。

史苏敏,女,湖北财税职业学院讲师。

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_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_优秀范文 又到了向旧岁月告别的门槛,辞旧迎新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收获,有人收获了婴儿的微笑,有人收获了老人的欢颜,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学工作是一项看似简单,又充满挑战和创新的事业,也许你会遇见自己曾经讲过无数次的课文,你会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新的一批,你会每天重复着曾经做过的事情,改作业、写反思、。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成长型的老师,你会发现,重复中蕴藏着实践过后经验和教训。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沉沉的收获,有郁郁不得解得疑问,有崭新崭新的希望和梦想,也有溢满胸怀的欣喜。 (一)我的教学收获 1、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培养学习习惯事无巨细。 (1)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五年级的学生,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开学初,我建议学生早晨早到校大声诵读经典诗文,安排专人检查督促,表扬能按要求做到的学生。中午到校,安静默读。这样每天二十分钟的晨诵和午读被我们加长了近一倍时间,而且学生到校后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 (2)有效读书的习惯。面对学生读书多,写作难;不爱读书、读书走马观花等等许多种当前存在的读书问题,我严格执行学校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学习方式,认真指导,仔细批阅,及时评价,做到扎实有效。另外结合班中学生的特点,我们还推行了,同读一个内容,每天指定同学交流读书感受。每读完一本书,老师统一出题进行阅读竞赛等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读书兴趣。 (3)预习的习惯。本学期我们就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一大目标,进行了预习习惯培养的训练。为生字组词,锻炼学生勤范文大全的习惯,根据课后题在文中做批注,查阅资料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4)自由表达的习惯。班中学生总体比较内向,运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训练学生就头不同的意见。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都提前准备,专门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

如何建构初中语文对话教学

如何建构初中语文对话教学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对话教学既是对“独白式”传统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重构。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对话教学既是对“独白式”传统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重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对此浅谈如下看法: 一、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 对话教学把学习看成一种特殊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学习者有权发表意见,有权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语文对话教学中,要努力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开放性原则 对话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和依托。只有对话,才能体验;只有体验,才能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而体验、生成、发展都具有开放性。因此,语文对话教学的时间、空间、内容、答案都是开放的,与学习者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来自学习

者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所以对话的触角也是多维开放的。 3、审美化原则 审美教育功能是语文对话的要义之一。语文对话以“美”为抓点,采用“读美文”、“析美词”、“品美句”、“赏美景”、“感美情”等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挖掘文本之美。“对话中应做到求知与求美的和谐统一,求善与求美的和谐统一,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愉悦的欣赏中吸收人类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实践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所谓实践就是在生活世界中学习言语并将言语学习融于生活世界。实践不是授受,也不是训练。授受和训练是知识文化观、应试教育观的表现,它们瞄准的是知识,目的是应试,学生是被动者;实践是智慧文化观、素质教育观的表现,它对应的是人的生活智慧,目的是提高素质,学生是主动者。实践性原则要求对话教学还学生以实践主体地位,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 5、最优化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它的任务是拓宽学员本学科的知识, 加深理论认识, 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使之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适应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 本课程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 掌握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 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理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组织和实施听说读写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要求。 了解:指能知道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基本内容。 理解:指能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能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它是在"了解"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要求。 掌握:指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阐述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它是在"理解"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能力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基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用这些思想、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特别是学员的自我教学实践)。 2.按照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本课程应以自学为主,在学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习指导书和网上资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面授教学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性强的部分,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与学习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 1.《小学语文教育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的主教材。 2.《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辅导教材。它的主要内容是: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的解析;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主教材内容的补充阐述;各种形式的练习及考核、测试题等。 3.网上资料。 五、平时作业 本课程有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要计入期末总成绩。所有学员都应该认真完成。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教学要求: (一)了解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阐释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师生对话应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话把握得好的话,对师生双方都会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1、师生对话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毫无兴趣,学生在毫无生机的氛围中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厌倦上语文课,对语文学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师生对话式教学则营造了一种的课堂氛围,为教学过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能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并就这一观点与老师、同学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在对话中感

受汉语言的文化韵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学生会认为学习语文是一件乐事,是一件可以自己掌控的事,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师生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学追求固定、统一,追求标准答案,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制,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对话教学则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体会同一问题而得出的不同结论。行知先生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只有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师生对话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风格等得到尊重,从而营造了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而的氛围是创造力形成的沃土。 3、师生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跟他人交往沟通,只有这样人才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存、立足。师生对话教学中师生对话过程本身是一个交往过程,作为学生为了能更好地跟老师对话,体会老师的感情和观点,首先必须认真做好一个听话者,认真倾听;其次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用准确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老师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4、师生对话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跟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思维方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学作品高效精读教学 对话篇(二)

摘要: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处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没有与文本的高效对话,就没有高效的阅读教学。与文本的高效对话,必须有科学的对话策略作保证:巧选对话的切口,优化对话的方法,找准对话的着力点,巧妙处理对话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话策略 优化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选准对话入口之后,还必须精选并优化对话的方法,才能保证阅读对话的扎实深入,卓有成效。现举几例,略加说明。 一、吟读法。 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就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接触文本,而亲近与接触文本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吟咏与诵读。唯其读,才能“明其言,会其声,感其情,悟其旨,得其辞,体其义。”因此在对话之初,一定要引导学生放开手脚,放声朗读,尽情吟咏。在吟读中去感受文本的言中之情,领悟文本的弦外之音,把握作者在文本中跳动的情感脉搏,静心去倾听作者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潺潺流淌的心灵声响。读出迥异的文风,读出鲜明的形象,读出甜畅的文气,读出严谨的文理,读出微言大义。充分的吟读是对话的基础。如果学生在与文本的审视中,感知不深,理解不进,自然就悟之不透,难以共鸣,难以沟通,对话也就无法进行. 二、体验法 文学作品就其情感来说,是作者生活体验的个性化表达。人类的情感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如果读者仍以体验之法,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的与文本及作者对话,最易切中肯綮。“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一首抒写人生体验的词,若以体验之法对之,极易和作者心灵共鸣——少时未经忧患,气盛神勇,登高赋诗,因不知愁为何物,却要说“愁”只能免强为之,这便是“强”字的由来。而历尽人生忧患之后,饱尝过人间的辛酸,愁海无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说还休之时,只能说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啊,……体验之法,还可以去休会隐藏在文字深处的作者情感。例如,川端康成《花未眠》中有这样一句颇为费解的话:“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花儿盛放娇艳绝美,为何却说它含有“哀伤”?若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很难理解。若借用感性体验之法,联系人生的真切体验即可领会寄寓在这“哀伤”里的情思了。——它的“哀伤”来自无人发现,无人欣赏。凌晨四点海棠美丽芬芳,却无人喝彩,被人冷落,像中国古代诗人笔下幽怨的嫔妃宫女,有一种“恨无知音赏”的落寞与悲伤。——它的“哀伤”来自对生命的眷恋与不舍。在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凋零衰败。它只能拥有瞬间的芳华,这种惊艳的美永远无法重来,就像生命里一个匆匆的过客,是一种走向衰败的无奈与哀伤。——它的“哀伤”来自错过之遗憾。“一生都在追求美,然而真正的美却这样无声地从身边滑走”,人生有多少擦肩而过啊!对美的错过,就象错过了一场凄美的爱情…… 由此可见,体验之法,可以洞穿语言的迷雾,体察文字的冷暖,填补文本的空白,丰富作品的意义,使阅读美不胜收。 三、比较法 比较之法往往能帮助读者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和文本的鲜活意趣。比如《阿Q正传》,如果把文中骂阿Q的话,略作比较,迥然鲜活的人物个性便会跃然纸上。 赵太爷(未庄以老一辈上等人的自居的土老财):“阿Q,你这浑小子……”骂声中散发着地主的霸气、老气和土气。 秀才:(在科举的阶梯上开始上爬的年轻地主),“忘八蛋!你反了……”俨然以官场人自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模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普通话,学会阅读文章,学会口语交际等,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并且识得一些基本的汉字。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小学教育是与幼儿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他们彼此,但也相互区别。一年级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重要阶段,所以,本文结合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没有定性,喜欢有趣的东西,因此,老师要把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与拼音方面,旨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并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一、教材安排 1.汉语拼音 人教版一年级的教材中,关于“汉语拼音”一共有十三个小节。教学目标是要生可以掌握汉语拼音,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并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另外,学生也要能够准确、规范地写出这些汉语拼音。 2.识字、写字 关于“识字”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主要涉及八个小节。人教版教材会在书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第一个生字表是要生全部认识的汉字,第二个生字表是总结要生会写的汉字。整体来说,在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要生认识四百个汉字,其中有一百个汉字学生应该会写。另外,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这些汉字的书写笔画。 3.阅读 人教版要求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够使用学习的汉字与拼音,学会使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本中的文章。人教版为了增加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在课本中加入了一些十分生动的图画,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口语交际 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这也是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人

浅谈小学语文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对话教学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中心小学韦尔余 【摘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由于其能够很好地链 接教师、学生和课本,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笔者根据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结合平时教学实践 ,从对话教学的意义、作用、表现形式和实施策略去探讨小学语 文对话教学. 【论文创新点】语文阅读教学是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 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敏锐地把握了“对话 教学”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话题,沉寂的课堂气氛热闹了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对话教学的意义 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探讨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 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 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

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 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二、对话教学的作用 1、与文本对话,发现意义 语文课程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符号表达系统,它浓缩了人类历史中各种生活经验的精华.在它背后有许多潜伏的可以对话的对象,即 课程设计者和文章的作者.课程是他们精心组织后的世界,是一个独 立的他人表达世界,揭示了他们价值观、洞见与情感的世界.师生可 以在与语文课程对话的过程中,理解生活,开阔眼界.教师不仅自己要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对话,而且要注意在课前布置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要求学生尽最大可能地理解课文.为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 课前布置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超越教 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和咨询师长等方式来扩大 视野;引导学生批判地进行思维,大胆提出各种问题,包括想知道但 教材上没说的、教材上已经有的但不解的等等,这便于课堂对话时言之有物. 2、师生对话,激发感悟 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对话要求“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先学后教,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等方式 来掌握.先思后问,是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做出思考,和小组合作思考后没有结果再向别人发问.先问后讲,就是教师先通 过问题摸底或问题启发,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时 候才去讲解. 对话教学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发问的时间和条件,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凝炼问题和表述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发问的质量.教师要鼓 励学生善于生疑、问疑和质疑,勇于提出与教材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来.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和争论,不要武断判定是非,轻易否定学生,而要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 3、生生对话,交流互补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发表时间:2013-07-09T15:17:56.59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靳小强[导读] 多煤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语文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靳小强 (永年县第十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1.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家教委颁发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中学语义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2.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2.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2.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2.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3.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巾,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 3.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3.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3.4艺术性原则。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3.5适度运用原则。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满堂灌”),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质疑。 多煤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语文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但不可以包办一切,使用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恰当、适度。 收稿日期:2012-12-0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黄埠中心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 纵观我国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形式——传授式: 表现为传递式的说听关系,能快捷有效地将前人千百年来实践的知识成果系统有序地传承下来,也就是一下子把学生扶到巨人的肩上,这正是传统教学的魅力所在,它仍旧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与根底。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课程的主宰者。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给,你收,教学的“双边活动”蜕变为“单边活动”,学习成了机械接收。这使得学生常处在单调、封闭的循环系统中被动地学习,语文学习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相隔离,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而对话式教学: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对话教学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教学。体现对话时代精神的对话教学,要求把学生从被动世界解放出来,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知识变成了“话题”,变成了手段,而课堂和学校则真正成为了育人、成人的乐园。 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情况看,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而偏僻农村小学对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却很少。针对这一事实,我校从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校文化、研究特色、教师兴趣等,我们成立课题组,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将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

语文教学理论

语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原创点击数:1214 更新时间:10-20 文章摘要:针对初中生阅读和写作中针对“无话可写,无言以达”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提示连接”和“仿写—精练”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课本的范文,通过对经典段落和文章的学习,用仿写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作文能力。结合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理解概括和作文能力。 一、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必要性 1“有效教学”概念的提出其实由来已久,由美国的加涅提出。它主要注重教学结果,所以强调教学的指导、管理的科学合理策略实施。尽管理论界对有效教学说法各异,就教学的实质来说,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有效学习。评价学习是不是有效,主要看学习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怎么样。面对相同的内容,尽可能的少用时间,也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提高。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 2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现状给我们提出探究的课题。 作文与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间花费多与长,可写作与理解概括的收效不大,教学任务却显得十分艰巨。所以,对初中作文与阅读教学指导的有序性、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3新课标描述的内容比较模糊,在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 具体表现在设置的阅读、写作目标较模糊抽象,有的只是建设性和探究性意见。比如阅读中的“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体体验,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具体怎样指导与具体操作却没有给予阐述,不失为遗憾。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专家的高屋建瓴理论并没有在实践中深入运用与探索。尽管新课程语文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教育改革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真正具有推广和应用的教学策略却不多。同时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和滞后,显得不能与新课标理念对应。 二、理论依据 1符合新时代《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开发创造潜能”两方面统一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思维的过程就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分析是指头脑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各方面或各特征。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属性综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如对一篇文章整体文意和思想主题的理解把握就属于综合。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综合事物的部分、特征与属性,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与综合思维的方向相反而又紧密联系,它们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需要两种思维方式的参与。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必不可少。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的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增加了语文课的现代气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水准上提升了课堂效果。但是事物一般都存有两面性,多媒体方式用的多了也带来一定负面的东西,比如老师的备课就流于形式,因为要制作课件,课件制作的过程其实就似乎备课了,但按规定还得有书面备课,其实是只备不用。还有些老师的课件不是自己的原创,自己懒于动手,直接从网上下载也不加修改拿来就用。再就是多媒体课堂,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但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想象的水平弱化了,学生深入课文不够等等。老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依赖,使课堂表面的花哨挤掉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而语文实际上更多的应该是个性化的东西。下面,作者以两个案例为参考来作点分析。 导课:播放现代歌曲《关雎》的mv 师:同学们谈一谈听歌后的感受 生:优美、好看 师:引出课题,介绍《诗经》及诗经六义 师:要求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生:学生读,学生互相点评读的如何。 师:老师点评:起来范读的几个学生都没读出感情 师:老师放一朗读音频。 生:学生听后再跟着音频再读。 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生:学生说出理解,教师纠正。 师:请同学们插上思维的翅膀,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实行书面描述。 生:学生边写边想。一组有两个代表来表述。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诗经的艺术特色。 评价:诗经是离我们现代人最为久远的文学样式,文字难认,内容生涩难懂,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很多老师想尽了办法来协助学生学习,其中就包括了像mv这样现代和古代的对接。这节课教师先播放了现代歌手哈辉的mv,说实话这首歌的的画面确实优美,吸引人,放在课的开头确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表面上这节课很有观赏性,但仔细分析起来发现画面中的情景与《关雎》描述的情景并不相同,《关雎》描述的画面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划着小船在水中采集荇菜的情景。而歌曲中的画面是一个飘飘欲仙的美女在歌唱,背景是不停变动的景物,有水,有山,有花草。在一堂公开课的开头,在学生高度期盼的心理下,第一个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学生肯定是印象深刻,久久难忘。可真实的《关雎》是什么样的呢?而且后面的矛盾又出现了。在疏通完诗意后,老师让学生想象《关雎》中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而学生的第一印象已经停留在了那首歌里了,此时再把学生从刚才的向往中拉回来肯定就很费劲了。 在朗读环节,学生读了后老师感觉不够好就放了录音,是一个男士的深情朗读,并要求学生跟读,也就是模仿。这样做,好的地方是能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在发音、语气、节奏方面不到位的地方,但感情

语文对话教学

语文对话教学 研究生:王雪源 指导教师:韩玉惠 专业方向:语文教育 [中文摘要] 对话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就是“关系”哲学。其本质意味着参与各方的平等性,以及表达各自观念和意见的自由和权利。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是对一度异化的教学的反思和批判。它代表着时代精神,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情怀。它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动的、创造性的、富有对话理论和对话能力的现代人。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必须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与时俱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作出新的贡献。语文对话教学是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它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的理想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本文从对话的背景,理论探索谈到实践探索,并重点分析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和自我对话五个方面。在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还存在着似是而非的理解,致使语文教学对话中产生了一些误区。本文谈到了误区的表现及走出误区的对策。对话教学虽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它可以发展成语文教学的主流范式,但它也不能解决所有教学问题,必须和其他范式的教学结合进行。只有多种范式并存,语文教学才会呈现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局面。 [关键词] 中学语文对话对话教学问题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背景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烈,地球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成为时代的新主题。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也必须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与时俱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作出新的贡献。对话式语文教学是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将会带来新的改观。 (二)前喻社会的来临 前喻社会即年龄大的人向年轻人学习的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喻社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来临了。年长者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所谓“以前不懂的事情问爷爷,现在不懂的事情问孙子”就是这个意思。前喻社会的来临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十分重大。 网络的发展在前喻社会来临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以前被少数人所掌握的知识、权利等在今天由于网络的存在而逐渐为更多人所拥有和分享。知识不再为特权阶层所特有。知识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形象解体。许多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不仅已知、甚至有些知识比教师知道的还多。 当代社会媒体特别发达,这使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语文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习资源。这正如新课标(高中语文)中所规定的那样:“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①因此也如前文所述,教师已不再是语文知识的权威,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也必定给语文的对话教学打下很好的物质基础。 当代社会的开放前所未有。除媒体作用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迅速成为生存的必需。这无疑给语文教学的对话模式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同时,教材的开放、学生对资料的丰富占有也给教学对话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三)20世纪末语文教育的讨论的推动 在上世纪末,语文教学曾引发了一场批判性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语文教育中的弊端得以充分暴露:教育思想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僵硬,教材刻板单调,考试制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等,这引起了社会上一定程度对语文教学的特别关注,人们在苦苦思考中寻求语文教学的生路。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新的理论,通过新方式来解决。对话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语文教育理论推荐书籍

附录一: 《语文学习》2009(6)——《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本人推荐书目—— 1.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理论视角和观点比较新颖,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实际出发引进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用语文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成果说明:学科教学只有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下,才能更有效地完它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 2.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该书对语感的性质、类型、功能、心理、语感与美感的关系以及语感的形成与创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3.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全书以新的视角与思路、新的方法与框架,展示了语文学科研究新视野,尤其是对教材选文作“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鉴别与划分,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叶澜、白益明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全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上,目的在于重建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也是重建教师职业的生命内涵。 5.刘良华著,《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指导用书,是教育研究入门的引导性作品:贴近实际而不空谈;别具一格可读性较强;脉络分明而更兼资料翔实。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7.钱理群《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12年修订版更好) 9.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支玉恒《支玉恒老师教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附录二: 毕业论文“语文教育学”类备选题目

第二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者与文本对话

教师要做文本对话的先行者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卫宇兰(21418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这既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生动阐释,又是阅读教学策略的具体解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就是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对话,其中师本对话、生本对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阅读对话。王纪人教授说:“作品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认识、阐释所形成的意义,就是变量”。1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自身对教材的感悟,而学生如果缺乏教师对教材感悟的引领,要与文本深入对话,也有一定难度。从这一点说,教师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应当是整个阅读对话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与文本对话要先行。 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曾说过:“我要求自己上课前必须反复朗读课文,朗读、默读、读全文、读重点句段,虽不能烂熟于心,也要做到确有所感,确有所悟,至少在课文的某些方面有个人的体会。我总是先读课文,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有了基本的教学思路,才去读教学参考资料,补充、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样备课,上起课来才有个性,才能让学生活跃起来。”新语文教材文本是遵循“新课标”精神精挑细选、反复洗练设计编排的,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载体;教材文本又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支点,是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凭借。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解读文本的能力,即使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效果不会很好。教师阅读文本,并不是按照“教参”去阅读,也不是仅仅为了研究文本的知识点,而是凭教师的阅读个性和经验积累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从“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的角度,为满足师生对话需要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的这种阅读对话,不只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广泛涉猎,以增厚自己的文化积累和对话经验。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并非是消极地接受文本和照搬教参,而是带着自己的个性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关于教材文本的新的意义,实现教师与文本的视界融合。对语文教师来说,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解读,就无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请看苏州高中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教学片段2: 师:同学们,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呢,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缩成这样一段话:(投影显示)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1转引自肖健兴左晓卫《文学作品意义理解的个性视角》一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2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教学实践卷)(1978—2005),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