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应用论文
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对话”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对话”不仅是口语交会,更是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对话”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更是教学的原则。
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何应用对话理论来指导教学,将对话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中学语文对话教学是我们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课堂教学生态的角度看,至少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教师的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
2、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
3、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造成教师教育民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
由此造成主体性缺失、有效性缺失、创造性缺失、情感性缺失,教学设计忽视情感性培养;教学中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简单的重复的劳动。
那么到底何谓语文对话教学?如何进行语文对话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一、语文对话教学的概念界定“对”者,“相处、相遇、相知”也:“话”者,“交流、交换、交际”也。
“对话”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就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或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
即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
广义的对话,还指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自然、社会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他者的理解、感悟和批判、表达展开。
本文所说的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是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的教学,它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对话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教学在学习价值上,不仅注重获取有意义的知识信息,更注重参与到知识的批判和创建中去创新学习;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对话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及表现形态-最新文档
对话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及表现形态一、对话教学理论概述真正把对话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正式提出来的是前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
巴赫金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
人类社会生活绝非个人的“独白”,思维不能独行而自足,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
每个说话人无论是自言自语,还是与他人交流,都是按照对话的方式进行的。
即便是独白,也有预期或潜在的听者。
“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单一的声音,什么也归结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
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二、对话教学的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理论正逐步成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理论。
对话教学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日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对话时代的理念和精神的一种教学形态。
对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目的。
对话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在真正的对话教学情景中,师生双方都以整体、独特的形式而存在,参与对话的人之间没有任何对立,他们基于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立场,共同探究问题,在各自做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的默契。
进一步讲,对话式教学就是尊重主体性,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
1.尊重xx双方主体性的教学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是以承认个人主体为前提的。
没有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承认和尊重,就无法体现教学的主体性。
对话没有功利性,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表达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
这种对话式教学从根本上挑战了我们传统的对师生关系、知识本质的认识,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
2.追求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具有人文性,将对话模式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意味着教学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追求。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浅谈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对话理论的解读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对话理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话理论。
对话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学习。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相互作用和思考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对话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激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话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对话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而对话理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本。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和辩论。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运用对话理论。
比如,在阅读一篇短文之前,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段,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
除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对话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对话教学课堂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对话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本报告将基于我所在学校的一堂对话教学实践课,对对话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背景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初级中学,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学校决定在部分学科中尝试对话教学。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草原》一课的对话教学实践。
三、实践过程1. 课前准备在课前,我首先对《草原》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写作背景。
同时,我还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对话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2. 课堂实施(1)导入课堂开始,我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接着,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草原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草原的认知。
(2)文本解读在文本解读环节,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每组学生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
在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价。
(3)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我”和“老舍”。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课文。
(4)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去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3. 课后反思课后,我对本次对话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以下经验:(1)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4)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效果通过本次对话教学实践,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研究摘要“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话题”在对话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一个个“话题”,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语文课堂。
本文旨在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对话理论”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人本对话”中的“学生与文本”(除此之外,还有老师与文本的对话)的对话——的角度,探究“对话”式教学如何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亮点。
文章将从“文本的‘空白处’设置话题”、“文本与生活的‘衔接点’设置话题”、“文本的‘关键点’设置话题”、“文本的‘冲突点’设置话题”四个方面来探讨,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实例评析,希望能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角度窥语文“对话”教学一斑。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话题实施策略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克林伯格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
”可见,对话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对话式阅读教学有三个要素:甲方(teacher)、乙方(student)和话题。
王尚文教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内必然产生的效应。
”教师设置话题,就是设计“碰撞”,而确立的话题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到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
由此可见,精心设计的话题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那么教师到底怎样设计话题,才使得话题具有引爆性并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对话欲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微薄的建议(即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在文本的“空白处”设置话题接受理论研究指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
而文本意义的未定性与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有关。
那么何为空白?它就是一切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也是留给欣赏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
语文课堂“对话”引导策略
浅议语文课堂的“对话”引导策略摘要:语文对话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有效途径。
真正的阅读,是师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用恰当的方法引领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和谐的“对话”,课堂更具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引导策略语文课堂上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同仁一直在孜孜探求着。
对话理论在教学中的适时引入,表现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能让对话精神飞扬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会更充满活力,教学效果会更加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正是这一对话理论,使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对话让学生的眼睛触摸文字,让学生的心灵可以倾诉,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飞翔……面对学生主体的对话参与,作为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一、重视隐含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教学中,要让享有了“话语权”的学生真正“有话可说”,关键在于给予学生对话的“谈资”。
由此,教师必须设法为学生与课文“牵线搭桥”,与文本“共度好时光”,也为师生对话“蓄势”。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要清楚,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动的互动。
对话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阅读文本中的独特体验,又要尽到“主导者”的责任,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顺利地进行。
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固然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文本中心”“仰视作者”的态度,却又不能走向另一极端,一切以读者(学生)为中心随心所欲地解读文本,而完全无视文本(作者)的客观存在。
这样说也许比较抽象,不妨举个实例。
有位学生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后,主要的“发现”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对话理论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1充满 师 生 真 情 , 溢 民 主 、 等 的 氛 围 . 洋 平
师 生相互信任 、 理解 、 尊重是 开展有效教学 的基
下, 个体才能走 向他人 , 才能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 , 础。 使 传统的语文教育提倡知识本位 , 教师是冷冰冰 的、 具有 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拥有构建的平 台。 值得注意 机械的, 学生是被动的 , 师生之 间的情感难 于沟通 。 在 的是 , 尽管对 话无法 脱离语 言这个领域 , 是对话关 对话教学 中, 但 教师放下架子 , 传统的高高在上 的权 从 归还学生话语权 , 让学生不仅 有机 系 又是超 出语 言 学 领域 的一 种 特 殊关 系 。 因此 , 代 威地位 中走 出来 , 现 人可 以超越时问 、 空间的局限对处于不 同时期 、 地域 会说 , 而且与教师共 同决定着对话 的形式和 内容 。教 的文本或观点进行对话 , 不断丰富个体体验 , 那么人 师尊重学生 、 尊重差异 , 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 神的
学生在和教师 、 同学 、 文本对 平等 中进行对话 , 对教师而言 , 意味着地位由高高在 文本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 上降到了和学生同一个水平面的位置 , 角色由理性权 话的过程中, 也在积极地判断 、 取舍 , 他们会摆脱教师 威和知识 的传授者 、讲解人变为了知识 的探求者 、 的权威 , 讨 根据 自己的经验独立思考而不仅仅局 限于依 论者 。对学生而言 , 意味着 由低下 的 、 压迫 、 受 受支配 赖 教 师 的 思想 。学 生 正 是 通过 这 个 过 程 改造 了 自己 , 的地位上升到 与教 师同等的地位 ,由知识的被灌输 在平等 、 深入的对话 中探索真理 , 抛却权威话语 , 是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对话理论”观点直击传统语文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改“传话”为“对话”,并提倡“平等”的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理念。
“对话论”要求我们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采用“谈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的“对话论”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体出了现代“接受美学”的先进观念。
“对话理论”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将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发展型”。
一、“对话理论”教学的特征:“对话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模式。
参加“对话”的人,必须愿意“对话”,且要有一定的“对话”能力。
其具体表现是:(1)对话的主体,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对话之中。
课堂学习是互动的实践与体验过程,不允许有旁观者、置身事外者。
因而,在学的过程中没有缺席的权力。
如果没有一种参与、介入的积极心态,课堂对话将无法进行下去。
(2)“对话”应从话题(问题)入手。
教学应抓住:激活话题、筛选话题、组织对话、暗示导向等环节进行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激”、“选”、“组”、“导”这四个字上。
(3)“对话”必须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转换角色,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要求个性的自我完善,即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4)对话应体现随机性、开放性。
有些观点是想出来的,但有些观点则是“讲出来”的,这是对话的特殊的认知功效,这即是“对话”智慧碰撞的火花。
因为“对话”可以使人们找到更多的兴奋点,“对话”不仅有助于参与对话的主体理清思路,而且有利于打开思路,“对话式”教学就是要培养这么一种思维习惯。
对话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写作是信息输出,写作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帮助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将“对话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构建学生自我话语体系,培养学生读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反思,解决学生写作“不会写”问题。
关键词:写作教学;对话理论;话语体系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但当前写作教学低效,学生怕写作。
荣维东教授指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问题有三个:“不愿写”、“没的写”、“不会写”。
[[1]]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不愿写”、“不会写”、“没的写”为完成任务或是应付考试,硬着头皮写作文,学生“目中无人”,不会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没有真情实感,作文出现生搬硬套、粗制滥造现象。
本文将“对话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尝试解决学生写作的“不会写”问题。
一、学生写作中“不会写”原因分析“不会写”是指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不会表达。
不会写又不得不写就会出现生搬硬套、粗制滥造现象,作文空有其表没有丰富内涵。
荣维东教授认为,学生“不会表达”属于学生“语文经验”的缺失,需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来解决。
[[2]]所谓“语文经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范文、语感、语识、语式、措辞以及其他语言表达的能力。
[[3]]写作教学内容包括写作所需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更需要帮助学生将已有的“体验了的生活”转化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追求学生写作完成高效,偏重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灌输,淡化对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培养和关注。
学生为完成写作任务或应付考试,过度依赖写作模板,没有主动构建话语体系的意识,作文中没有自己精神世界的参与,“目中无人”。
(一)教师偏重写作技巧灌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写作作为交际工具,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写作教学受实际教学课时、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为学生能“速写”作文,教师偏重讲授写作知识和技巧,导致写作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
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对话理论 在语 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已经进行 了多年 , 研究论文 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 研究领域既有 侧重 于理论 的探讨 , 又有偏 向实践 的总结 , 但研究方 法 还 比较单 一 , 关于语 文阅读对话 教学 的研 究绝大
检索 , 国内研究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 中的应用的 著作 , 目前为止 , 到 仅有 2 0 年 出版 的王 尚文主编的 04 《 文教 学对话论 》2 0 年 出版 的孙建军编著 的《 语 ,0 8 语
2 0 01 2 9 00 3 8
小计
话与文本解读
0 6
话特征与形式
1 1 4 1 5
2 0 08 2 0 07
2 6 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4
2
0 3
2
0 0
3
5 7
7
2 0 05
2 4 00 2 3 00
啊
囊 } 焉 二 l 二 _ 艉 随
一
、 婴
蛙
,
…
一
— ———
一
、
语文阅读教学 中对话的特征 与形式
生 的对话 , 有师生 与环境 和资源 的对话 等等 。也就
关于对话 型语 文阅读教 学 的特 征 , 研究者 主要
是说 , 阅读对话教学 中, 阅读 对话 为前 提 , 学对 以 教
部分都是定 性的研究 , 是对相关 经验 的总结或是 都 理论陈述 与探讨 , 而缺 乏关于语 文阅读对 话教学各
个环节具体的评价指标 。下面就对话理论在语 文教
学中的应用 的研究所涉及的具体方面进行综述。
文对话教学》2 1年孙建锋编著的《、 , 0 0 /学语文享受对 J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大多数人认为 ,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但是 ,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 ,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 ,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 ,同时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
自从巴赫金探讨对话性之后 ,对话 ,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开始活泼于人文主义者的视野之中。
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 ,认为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经。
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要以对话为根底 ,促使教育的方法、程序和价值发生变革。
巴赫金认为 ,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
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根底。
“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 ,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 ,对话才是目的。
单一的声音 ,什么也归结不了 ,什么也解决不了。
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 ,生存的最低条件〞。
“对话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对话的对语之间 ,而是存在于各种声音之间、完整的形象之间、小说的完整层面之间〔大型对话〕 ,而同时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 ,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
不仅以自己的思想 ,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 ,白春仁、顾亚铃等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 ,理解是对话得以发生的关键要素 ,理解又是受教育者形成关于自身知识和生活智慧的根底。
因此 ,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 ,个体才能走向他人 ,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 ,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拥有构建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对话无法脱离语言这个领域 ,但是对话关系又是超出语言学领域的一种特殊关系。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对话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运用。
对话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对话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对话理论的运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话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话理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互动和交流过程。
在语言学中,对话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以发言、回答和反问等方式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对话往往是一种有目的的交流,目的可以是获取信息、交换意见、解决问题等。
二、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话作为一种真实生动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作为阅读材料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相对于独白或叙述型材料,对话中常常包含有对话者之间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等信息,这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对话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话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意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话的形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作品中的对话,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话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交发展。
三、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对话分析法通过对对话问题、对话主题、对话角色和对话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对话的含义。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对话的问题和思考,在分组或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对话演练法将对话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的情境。
运用对话理论激活语文教学
阅读学 习 的组 织 者和促进 者 。
具体做法是 :
1 、
用 真爱对待学生 ,
营造
和 谐 、 自主 、 民 主 的课 堂 氛 围 。
脱掉先生 的
长 衫 “
”
,
摒弃
教师的
神 圣 “
”
,
蹲下 身来 ,
融
入 学生 身心 , 营造平等的课 堂氛
围。 用真爱对待学生 , 让爱充满 课 堂 , 让 学生 自由地 探讨 , 我 们 教师才会游刃有余 , 充满教育教
学 《曹刿 论 战 》时 , 有 学 生 突 然 提问 “ 曹刿作为百 姓 , 庄公是诸
侯 , 他怎么可能见庄公呢? 更不 用说去论战” 。 当时正 值文言疏
通 中途 , 我根 本未想 到会 有 学 生
圈赵 患
如此提问 , 他也许是边学边思
考 , 偶然想 到 的这 一 问题 。 怎样 办 ? 停下来解答这 个 问题 , 还 是
文学
教
育2
00
8
10
.
对话 理 论 是指在 阅读教学
中 , 以教材文本为平 台, 教师组 织 学 生 , 与 作 者 、 作 品 中人 物 和 同学 、 教师 以及教材编写者 的对 话交流。 其本质是人与人之 间的 精 神联 系 , 对 话 和 交 流 是 共 同参 与 、 共 同创造 的学 习过程 。 学生 与作 者 、 文 本 , 教 师 与学 生 , 学 生 与学生 , 教师 、 学生与教材编 写者是一 种平等 的关 系 , 这 种 活 动是 以 学 生 为 中心 , 重 视学 生 的 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 不 是刻意 追求 “ 标准答 案” , 而 是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地 去发现 。 教师只是
对话理论下的朗读教学浅析
一、对话理论的基本概念
对话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单纯 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 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参与者。通过对话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 问题、交流思想,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然而,对话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 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运用对话理论,如何平衡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 的研究中需要重点和解决的问题。
感谢观看
参考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日益受到。对话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 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本次 演示将从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方法、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探 讨。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 水平
对话理论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对 话理论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 造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朗 读能力
在对话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朗读活动。对于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朗读任务,逐步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 求他们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技巧来表达情感。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对话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所占份额并不大,尤其是在为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如网瘾、早恋、有暴力行为等而创办的军事化管理学校更显缺失,笔者曾在长沙县某所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即深感此点。
因此,本文将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联系实际,来谈谈对话理论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得到有效地运用。
一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将对话视为人的本质,是任何人存在的基本方式。
他认为对话是生活的本质,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等皆是其本质体现。
他同时指出:“所有都是手段,目的仅有对话。
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终止不了,什么也干不了。
两个声音才是生命和生存的最低条件。
”[1]36平等性、差异性及思想性是对话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巴赫金将“自我”以外的全部皆视为他者,认为人之外的世界是多元的,在对话中存在的,即使是单一个体,也只有至少两个声音的同时存在,才意味着生命的真正开始,因此,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总是在他者的关系中构成真正的生命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学会尊重,多沟通、多理解。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都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不良习惯,他们不爱好学习,甚至会排斥教师。
但我们必须平等地像对待正常学校学生般对待他们,这样才能渐渐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回归到正常学校生活后,方能快速融入学习生活中,便于以后发展。
2.差异性巴赫金认为对话既不能只以个人主观注意的方式局限于个人心里范围,也不仅仅存在于抽象客观主义的封闭语言体系之中。
人也正是在这种差异性对话中成为社会的人,并不断丰富、发展自己。
因此,要维持人的某种差异性,不用片面追求趋同效应,抹杀学生个性。
学生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学不能无视这种现实,差异发展是人的共同性发展与独特性发展的统一,是人的社会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统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在混合能力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
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力, 又训练了他们 的推理想象能力 , 同时也深化 了他们
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确 。落 花 生 的 “ ” 有 “ ” 而 是 它 的 子 房 特 别 , 一 花 没 落 , 像 根 管 子 插 入 地里 把 果 实 f 生 1 在 泥土 里 。我 当 即鼓 励 花 结 学生 , 向教 材 编 委 写 信 反 映这 个 情 况 。 提 倡 和 引导 学 生 有 批 判 地 读 书 , 于 向课 文 质 疑 , 敢
言 文字 , 课 文 加 以涵 泳 , 味 思 考 , 出 新 意 , 出 前 对 体 读 得
人 或他 人 未 曾有 过 的 独 特 的 感悟 和 新 异 的 结 论 。如 《 赤
壁 之 战 卜 一 中作 者 用 了 三 句 话 概 括 地 写 了 黄 盖 给 曹 操 文 的投 降 信 的 内容 :东 吴兵 少 , 挡 不 住 八十 万 大 军 。周 “ 抵 瑜 不 自量 力 , 拿 鸡 蛋 去 跟 石 头 碰 , 有 不 失 败 的 。他 硬 哪
曾 祥 芹 、韩 雪 屏 同志 认 为 :意 音 文 字 的高 度 稳 定 “ 性和 广泛适应性 , 它能古今 相通 , 使 四方 互 达 , 有 极 具
三 、 同化 阅读 中超越 文本 在
阅读 教 学 总 是 要 通 过 学 生 主 体 的 认 识 去 同 化 课 文 内 容 的 , 种 同化 , 不 完 全 是 “ 应 ” 也 应 当 引导 学 这 并 顺 , 生 去 质 疑 、 批 判 、 否定 , 于 给 课 文 挑 刺 , 小 培 养 去 去 敢 从 学 生 不 盲 从 权 威 , 唯 书 , 于 独 立 思 考 , 求 真 理 的 不 敢 追 精 神 。在 阅读 教 学 中 , 向培 养 学 生 的开 放 思 维 和 批 判 双 思 维 ,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以 养 成 学 生 遇 事 、 理 都 能 具 可 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上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同仁一直在孜孜探求着;对话理论在教学中的适时引入,表现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能让对话精神飞扬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会更充满活力,教学效果会更加优化。
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对话理论在哪些方面契合呢?对话教学的氛围是怎
样的?对话教学的形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从以上几个方
面作些探讨。
一、从孔子的一节课看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教学,古亦有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有很好的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环坐在孔子周围,孔子向学生问志,但他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孔子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
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尽管当时没有“对话教学”一说,但已充分展现了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
对话在这里实际上被理解为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
广义的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
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流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
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对话,但他极可能永不会熟识的人进行对话。
孔子和他的学生对话,我们通过《论语》和孔子及他的弟子们对话。
“对话”具体到教学实践,指对话教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动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
对话教学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程观从“意义聚合”走向“精神互动”;教学观从“文化传承”走向“文化对话”;师生观从“接受培育”走向“平等交往”。
二、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对话精神的契合
(一)语文教学目标与对话精神契合。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是基于语文实践的素质修养;语文实践能力是独立运用语言文字从事语文学习和语文生活的能力,绝不是做习题和回答老师提问的能力。
素养和能力都是内在于人的,需要自己建构生成的。
语文的重要使命是让人获得“符号生命”,走向言语人生。
如果能采用孔子的对话型教学,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彼此接纳,平等沟通。
那么,既进行了语文实践活动,又和老师有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既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同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高度地统一在对话教学之中。
(二)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对话精神契合。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便是阅读教学。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和被教,灌输和被灌输,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学生置身于文本之外,他们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实际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我们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对课文做合理的多元解读。
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
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体验。
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
这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就是说,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往往不能求得答案的统一。
我们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体验,进行独到的自我阐释、自我解读,做出自我的、多元的合理解读。
如果我们能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象孔子一样,循循善诱,通过提问、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而不是人云亦云,消极被动。
(三)作文教学的灵魂与对话精神契合。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学了十几年语文,不少同学提到作文仍然头疼,拿到作文题目不知从何处下笔。
写出的作文,也常常言不由衷,大话空话司空见惯。
作文的实质是“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描述所见所闻所想,表达真情
实感,发表独到见解,其核心是一“真”字。
但学生的习作因生活体验的差异,往往被教师批评“无意义”、“无价值”、
“立意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只有带上面具,虚构生活,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失去了与心灵对话的习惯和能力。
其实,训练学生的作文技巧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学会用心感受。
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属于自己的精彩。
让学生去追求一些美好是没有错误的,关键是这些美好要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
三、对话教学的不同情境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
确实,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
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下来,归还学生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其次,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
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
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民主、平等、真诚、
信任和共同建设的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丰富和提
高的前提条件;再次,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
语文课堂应有以下几种基本情境:
(一)生本对话的情境。
生本对话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
“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
”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教师只有创设了多种阅读情境,才能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二)生师对话的情境。
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表演者,还是一位学习的伙伴,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生生对话的情境。
“对话式”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
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讨论、争论、比较。
(四)学生自我对话的情境。
自我对话即与自己交谈,不断省视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生活、时事,让学生写日记、写随感、写作文,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地与自己的作品对话,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实现了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起与人格的塑造。
当然,对话教学暗含着倾听的必然要求,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新的素质要求。
倾听学生等于尊重他、欣赏他,给他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
整个课堂也体现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氛围。
倾听学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现他们的困惑,准确地介入对话。
史苏敏,女,湖北财税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