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合集下载

0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0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对故国的思念、人生失路、无可奈何的悲哀 风格萧瑟苍凉
《隋书· 文学传序》: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 刚,重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 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二、庾信
(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 河南)人。以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分为两 个时期: 前期与父亲庾肩吾并仕于梁朝,颇受恩宠;作品 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 后期虽受到北周皇帝和宗室的优宠,但含垢忍耻、 屈仕敌国的行为使他面热心寒,悔恨终生 作品多“乡关之思”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 羁旅、忧嗟身世,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代表作:《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五言组诗的体制, 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直承阮籍《咏怀》组诗的 抒情传统。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北朝文学概况
1、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文学极度衰微 2、北魏后期文学复苏,崇尚汉魏或西晋文学; 3、北齐文学领先于西魏与北周,开始自觉仿效南朝名 家;西魏、北周崇尚质朴的周代文学。 4、江左文士留北,齐梁文风北传,南北文学开始交融。 5、作家作品 温子昇、邢邵、魏收,史称“北地三才” 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代表 北方土著文人最高创作成就。 庾信:“穷南北之胜”
《拟咏怀》之十八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怀疑,日复一日的无聊与 绝望 。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

《拟咏怀》之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哀江南賦序
【导读】 这是庾信的名作,《哀江南赋》 及序文主要反映了梁朝灭亡的历史和庾信身世 的沉浮,梁武帝太清二年(548),侯景发动 叛乱,攻占建康,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先 后遇害,湘东王萧绎(梁武帝第七子)在平定 侯景叛乱后,于公元552年称帝,定都江陵, 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庾信奉梁元帝之命 出使西魏,却被扣留,同年冬,西魏攻占江陵, 梁元帝被杀。梁朝灭亡。庾信从此被迫屈仕西 魏。“哀江南”一语,出于《楚辞•招魂》的 “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思想内容】诗中表现了作者深挚的爱国 情感。 【艺术特色】1、用典构成全篇。用一系列 的古典,喻说了梁亡的今典。可称为用典 的博喻。 2、用典贴切。如“哭坏杞梁城”,用春秋 的杞梁,切指今之萧梁。 3、字面都未说破,风格含蓄、隐晦。
庾信文学成就
1、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其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 与北朝雄浑劲健的风格相融合,体现了南北文学的交融,成 为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2、后期诗善用典,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风格刚健 深沉,苍劲老成。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3、庾信是南北朝时期骈文和辞赋大家,其后期作品情文并至, 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有“四六宗匠”之誉。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 辞赋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他不愧为南北朝文学之 集大成者。
庾 信 手 迹
庾信的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庾信的作品分前后两期,内容、风格迥异。 前期为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绮丽秾艳,不 出宫体规范。
后期诗歌内容广泛,最动人的是其乡关之思、身世之叹。
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
拟咏怀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 产,羁旅接陈完。寓卫非所寓,安齐独 未安。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唯彼 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解题】《拟咏怀》共二十七首,大都 为叙述丧乱、感叹身世之作。本篇是其 中的第四首,叙写流落异域、思念乡国 的悲愤感情。

庾信把南朝诗歌讲究声韵长于用典

庾信把南朝诗歌讲究声韵长于用典

庾信把南朝诗歌讲究声韵长于用典“用典”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在庾信的代表作《拟咏怀》组诗中,“用典”这一手法十分突出。

在《拟咏怀》中,庾信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引用典故同时模糊了古今时空界限和抒情主体;“用典”手法的运用,让诗歌产生了独特的美感,使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自然而深沉。

“用典”即“引用典故”,指在创作中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词句以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用典”这一手法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中十分盛行,而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用典”这一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出现得极为频繁,其后期作品《拟咏怀》二十七首便是他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拟咏怀》是庾信诗赋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一作品是庾信羁旅北朝时所创作的,在组诗中,庾信主要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悲,风格苍凉悲苦,情感深沉厚重;诗歌所隐含的意蕴极为丰富,这与庾信在诗歌中大量用典息息相关。

一、《拟咏怀》中“用典”的特点《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内敛;综合来看,诗人在《拟咏怀》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诗歌中引用的典故数量极多;二是引用典故时诗人模糊了时空界限和抒情主体。

下面作详细论述。

(一)《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诗歌引用典故的数量极多《拟咏怀》二十七首诗歌中,几乎每首诗歌都引用了历史典故;此外,典故在诗句中密集出现,一首诗可能会出现三四个典故,甚至出现一句一典的情况。

以《拟咏怀》其八为例: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

纵观全诗,作者几乎每一句都引用了一个典故,详情如表1。

由表1可以直观看出,庾信在《拟咏怀》中的诗文创作引用了大量的典故,除了《拟咏怀》(其八)以外,其四、其十五等都几乎是一句一典的情况。

经统计,《拟咏怀》二十七首共计二百七十四句诗,其中用典的诗句就达到了一百三十句,几乎接近了一半。

庾信由南入北的文学史意义

庾信由南入北的文学史意义

庾信由南入北的文学史意义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南京刘宋朝的重要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由南入北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庾信由南入北意味着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南北朝时期,北方与南方政权相互对抗,而庾信作为南方文人,选择北方举贤任能,展现了文人墨客不拘一格的风采。

他在北方长安举办文艺会演,与北方文人以及北方文化产生了深入的交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风貌。

其次,庾信由南入北对于北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庾信不仅在政治上为北方政权策划谋划,还在文学上为北方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他的诗文作品风格独特,既有南方文学的柔美和细腻,又带有北方文化的豪放和奔放,为北方文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北方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庾信由南入北还体现了文人的忠诚和智慧。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文人需要适应时局变化,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尊严。

庾信能够在南北交替之间保持忠诚和坚持,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风度,还为后来的文人树立了榜样。

综上所述,庾信由南入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同时展现了文人的忠诚和智慧。

他的文学成就和文化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八讲 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_图文

第八讲 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_图文
第八讲 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
第八讲 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
主讲人:訾希坤
第一节 北朝文学
• 一、北朝文学概说
• 1、北朝文学背景
• 太武帝统一北方后,政局趋于安定,经济有所恢 复和发展。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迁都洛 阳后,推行汉化,中原文化得以沿续。
• 2、太和之后文坛的复兴 • 《隋书•文学传序》云:“暨永明、天监之际,太
三、庾信的诗歌创作
• 1、前期作品 • 《奉和山池》
•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
• 《 舞媚娘 》
•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谩去,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拟咏怀》其十一
•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怨歌行
•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 卷四 《 法云寺 》 条如下一节:
•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 于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负 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 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性蹶倒伤裸。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 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 《 法云寺 》 写河间王元琛的歌女朝云:
• 有俾朝云,善吹篪,能为 《 团扇 歌》 《垄上声》。琛为秦州刺史, 诸羌叛,屡讨之不降;乃令朝云假为 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 流涕, 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 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 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胡风入华下的南北文化交融

胡风入华下的南北文化交融

胡风入华下的南北文化交融作者:姚维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0期摘要:自汉以降,狩猎诗的创作陷入了一个低谷期。

胡人南迁为狩猎诗的中兴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其中,庾信的狩猎诗占有重要的地位。

庾信的狩猎诗虽然在艺术造诣上不及其他作品,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北朝社会的狩猎风尚,显示了在胡风入华的时代背景下,南北文化、华夷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

同时,庾信的狩猎诗也为唐代狩猎诗的繁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庾信;狩猎诗;胡风入华;文化融合;文学接受一、前言早在先秦时,我国即已出现了与狩猎相关的诗歌。

自秦以降,铺陈华丽、张扬恣肆的大赋比诗歌更能体现皇家的气派、更受社会上层的推崇,严格意义上的狩猎诗日趋减少,而游猎赋则随着汉赋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定型。

随着胡人大规模南迁中原,北地朴素而彪野的文学风格进一步与中原传统文化相融合,同时,贵族间社会性的狩猎活动打破了皇室对狩猎活动的垄断和汉魏齐梁文人对游猎活动的疏离,游猎诗迎来了中兴。

其中颇引人注目的,不是北地诗人,而是来自南朝的庾信。

这不仅是因为其前期文化身份与后期文本创造之间的鲜明反差,也是因为作为在南朝文化氛围熏染下成长的齐梁文人,庾信提供了透视北朝游猎活动的独特观察视角和写作文笔。

二、庾信狩猎诗对游猎活动的书写庾信现存的六首关于北地狩猎活动的作品全都是狩猎诗,包括《伏闻游猎诗》、《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和宇文京兆游田诗》、《见征客始还遇猎诗》、《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第十九首和《和王内史从驾狩诗》。

以上均做于入北以后,其中前四首载于《北周诗·卷二》,第五、六首载于《北周诗·卷四》。

在庾信的笔下,北地的狩猎活动并不像南朝的皇家狩猎活动那般刻意地与和某些庄严的目的联系起来——或是为了供祭祀,或是为了修武备。

总之要努力从话语上和实质上淡化狩猎活动的娱乐功能。

而北地的狩猎活动则更显直接纯粹。

以《和宇文京兆游田诗》为例,庾信在诗中运用秦汉典故,把京兆尹宇文氏的狩猎活动和西汉宣帝时的京兆尹张敞的逸闻轶事联系起来,又兼取章台作为章台街和章台宫二义,把狩猎活动的轻松愉悦和日常性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第七章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第七章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第七章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南北朝时期,北朝文人诗坛相对滞后。 在南北文化交流中,逐渐受到南朝诗风的 影响。庾信由南入北以后的诗歌创作,昭 示着南北诗风交融的新前景。
1
第一节 北朝文坛概况
↗ 东魏 → 北齐 五胡十六国 → 北 魏
(都平城,后都洛阳
(都邺)
↘ 西魏 → 北周
(都长安)
2
一、北魏文坛 北方文学在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极度衰微。 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改革后开始复 苏,太和十九年(495)迁都洛阳后渐次繁 荣。 北魏文风的基本倾向是崇尚汉魏,也学 习南朝诗歌的风调。成就最高的是温子昇。
14
奉和山池
庾信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 浪,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 舒。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 气,云归带雨徐。
15
(二)后期诗歌 1、思想内容:乡关之思 《周书》本传载,庾信‚虽位望通显, 常有乡关之思。‛ ① 感时伤变,魂牵故国。 ②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庾信哀故国之破亡,悲已身之屈节, 以一己之心灵,承受着时代和个人的双重 悲剧。
四十二岁(554)奉命出使西魏被留长 安,不久仕西魏,又继仕北周。 出使被留屈仕北朝是庾信一生的分界 线,他历仕北朝二朝五帝,先后任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虽位高官显,但痛 念故国,在悲愤抑郁中度过了近三十个年 头,六十九岁卒于长安。
13
二、诗歌创作 (一)前期诗歌 庾信前期与其父庾肩吾,徐摛、徐陵父 子都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文并绮艳, 世号‘徐庾体’焉。‛(《周书〃庾信 传》) 前期诗歌主要是陪驾,奉和、应制之作, 内容单薄,风格轻艳,适合宫廷趣味。艺 术上声律和谐、属对工巧,辞藻华丽,对 诗歌形式技巧的发展多有贡献。

魏晉南北朝文學--24庾信及北朝詩人

魏晉南北朝文學--24庾信及北朝詩人

魏晉南北朝文學--24庾信及北朝詩人第五节:庾信及北朝诗人南北朝时代,传统文学的中心在南朝。

北朝除乐府民歌外,文人诗坛一直是比较荒凉的。

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出现了号称北朝三才的温子升、刑邵、魏收,但他们的诗文基本上是规抚齐梁的沉约、任方,没有什?创造。

直到庾信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带来了转机。

他一方面把南朝诗歌的丰富遗?和新的成就带到北方,一方面又吸收北方文化中比较健康的精神,批判了南朝诗歌腐化浮豔的内容,创造了新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新趋势。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父亲是梁代着名宫庭文人庾肩吾。

他自幼聪敏,博览群书,尤好左传。

十五岁作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十九岁作萧纲的东宫抄撰学士。

他们父子和当时也在东宫任职的徐推、徐陵父子都深得萧纲的宠信,并且是萧纲所倡导的宫体诗的重要作家,当时号称“徐庾体”。

侯景之乱,他任建康令,全军溃退,潜奔江陵。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当时西魏大军正南侵江陵,他被留在长安,屈仕敌国。

以后又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官位虽高,心里却非常痛苦,常常想念故国。

后来陈朝请求北周放他回国,北周因?爱惜他的文才,不肯放还。

终于老死北方。

庾信前期完全是一个宫庭的文学侍臣。

他前期保留下来的少数诗中,象《咏舞》、《奉和示内人》等,都是色情内容的作品,其他的诗也是形式绮豔,内容空洞的奉和、应制之作,其中纵有少数佳句如“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奉和山池》),显示了一点清新的才思,但也看不出他比写过“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折杨柳》)的萧纲究竟高明多少。

他到北朝以后,也写过少数的奉和应酬、宫体色情的诗,但这些诗显然已经不能代表他后期诗歌的面目和成就了。

他出使被留而屈节于敌国,是他生活、思想变化的转捩点,也是他诗赋内容风格发生变化的转捩点。

他的名作《拟咏怀二十七首》,反映了他后期的生活、思想、感情。

这些诗并非一时之作,内容相当丰富深刻。

庾信辞赋特点_庾信诗歌特点

庾信辞赋特点_庾信诗歌特点

庾信辞赋特点_庾信诗歌特点庾信是南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

庾信的辞赋和诗歌特点各有点,这些特点又与他生平经历有关。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庾信辞赋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庾信辞赋特点庾信是南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

庾信辞赋特点是融贯南北文学的精华。

他的作品是南北融合,和南北文化交流的重点之作。

早期作品与晚期作品有所不同,这也与他生平经历有关的。

庾信辞赋特点应该是分两个阶段的,在南方时,他的作品大都是宫廷性的,他早年作品是宫体文学的代表。

而后期的作品大都以骈赋为主,并且他把骈赋推向了最高峰。

虽然庾信辞赋对北方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庾信辞赋特点也被历代评论者所评议,自隋代开始,再到唐代,直至清代,都有许多文人墨客对他的辞赋提出异议。

庾信祖籍南阳新野,他所在的时代动荡不羁。

他亲身经历了梁朝由繁盛至衰弱,而后被灭的全过程。

从宫廷华丽的生活,到动荡的四处奔波,又亲眼所见自己的国家被灭,这样的经历不可能不对一个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才子所遗摒弃,为此庾信辞赋特点多变也是理所当然的。

庾信自青年时期凭借着父亲庾肩吾的地位,和自己出彩的文才,加上聪明过人的智慧,可以出入宫禁,并且有着独霸文坛的声誉,可以说他的早期作品是以快乐为题材的。

然而时局动荡,他所亲身经历的亡国之痛无人能知,后羁留北方,被帝王所重用。

自此他的文学辞赋也有所变化,从他的辞赋中可以看出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也显示出了他无比的沉痛心情。

庾信诗歌特点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分为两个时期,早期跟晚期作品有所不同。

早期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大都以快乐为题材,而晚期诗歌特点有点悲痛,这也是跟他的个人经历有所关联的。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由于时局动荡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也有所变化。

据史书记载,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

他从小借以父亲的显赫地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经常出入宫廷。

后来与徐陵一起担任萧纲的东宫学士,两人都是文采出众的才子,他们所做的作品大都倾向于宫廷,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

论庾信对北魏文化融合的作用

论庾信对北魏文化融合的作用

论庾 信对 北魏文化融合 的作 用 。 Nhomakorabea 莘茹
摘 要 :庾信 ,由南入北 最著 名的诗人 。他饱 尝战乱 分裂时代特有 的人生辛酸 ,却结 出 “ 穷南北之胜 ” ( 倪瑶 ( 《 注释庾 集题辞 )的文 学成 果。他的文学成就 ,彰显着 南北 文化 融合 的大好前 景。本文从庾信 的生 平经历入
唐之先鞭” (《 升 庵 诗 话 》卷 三 ) 。 ( 一 )庾信 诗赋 创 作 成 就
《 将命使北 始渡瓜步江 》 《 入彭城馆 》等一 系列诗作 , 已 显 示典 正之 美 ,苍凉之 气 。庾信 后期 的创作 多抒发亡 国之 痛 、乡关之 思、羁旅之 愁、思乡之愁 ,具有清 新之色 。他
2 0 l 4 . O 2
( 三 )作 品融 入 北 方 意 象
野 。最 后,在交流 中庾信结 识了一些 东魏 名人和使 者 ,扩
《 文学理论 教程》…中 曾解释 “ 意象 ”是中 国首创 的 大 了政 治 、文化 的影响 ,直接 促进 了南 北文风 的交 融 。公

5 4 年,庾信出使西魏 。出使期间 ,梁被西魏所灭 ,江陵 个 审美范畴 ,专指一种特殊 的表意性 艺术形象 或文学形 元5 中正是特殊 的文学形象 的创造 。如庾信 入北之后 的创作题 安 ”。后庾信 出仕 西魏 、北 周,在北朝 历经两朝 五帝 ,终
其思 想 内容轻 浅单薄 ,并没有对 当时的社会 产生积极 的影 有 宫廷 的绮 靡之气 ,如 《 奉和 山池 》 《 和 咏舞 》 《 春赋 》 响。但庾信在 格律方面 做 出了杰 出贡献 ,如 《 乌夜啼 》七 等 。风格绮 艳 ,内容轻 薄 ,反 映了南朝贵族 文人精神 的空 言八句 ,声调铿锵 ,基本 符合律诗 的平仄 ,为后世格律 诗 虚 和 醉生 梦死 的腐败 生 活 。后庾 信 出使 东魏 ,沿途 留下 的产 生作铺垫 。明杨慎指 出 “ 庾信 之诗 ,为梁 之冠冕 ,启

庾信晚期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

庾信晚期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
文物
庾 信 晚 期 的 诗 歌 创 作 对 唐 诗 的 影 响
。宋成英


摘 要 :庾信后期 的亡 国 北,使他的诗风得 兼南北之长,尽管宫廷诗仍 占 入 主导 ,但他 的诗歌风格 已经向质朴方 面转变,对扭转宫体 诗风还是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庾信晚期诗歌在声律方面刻 意追求 ,更接近唐代 的近体诗 ,对
“ 冰 ”、 “ 度 经寒 ”二句颇 具 边塞 特 色 ,全 诗语 气 与前 四句相粘 ,则几乎为一首唐人五律 了。
豪壮 ,颇 具风骨 ,让人看 到了 “ 建安风 骨”的再现 ,对 唐 代边塞诗 的影响也十 分大 。如陈子 昂在 唐初提倡 “ 魏风 汉
( )对仗精工 ,语辞 自然流畅 二
验——乡关之 思、哀怨之情 等 。翻 阅庾信后 期诗文可 以看 题材超越 了狭窄 的宫廷诗 。除了乡关之作 ,作者还写 了一
到很多这样 的诗句,如:
“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 ( 哀江南赋并序》 )
些 边 塞 诗 , 如 《 赵 王 送 峡 中 军 》 、 《 益 州 上 柱 国赵 王 和 上
风 偏 于 纤 小 而 浮 靡 , 多 为 应 制 之 作 , 有 的 只 是 文 风 的 绮
笛 断肠歌 。纤腰 减束素 ,别泪损横 波。恨心终 不 歇 ,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三个 “ ”字 的使用 ,体现 了作者有家难 归的心酸 , 断
艳 ,而 少建安诗歌 的风的技 巧与北风独有 的刚健风格融合 在一起 ,开启 了南 感 ,而且语 言的表达也十分流畅,如 《 出塞》: 北诗风融 合的序幕 ,也为唐代诗歌突破 宫体诗 的拘 囿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
飞蓬似征客 ,千里 自长驱 。塞禽唯有 雁 ,关

穷南北之胜的评价

穷南北之胜的评价

穷南北之胜的评价
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西魏,被迫留在长安,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所以说他是穷南北之胜。

庾信早年是个宫体诗人,他当时的作品内容空洞,风格华靡,但技巧已相当成熟。

流落北方后,由于个人生遭的变化,还有对早年生活的追悔,他的创作风格一变而沉郁、苍凉。

作品的内容除了乡关之思,还有乱离的现实以及对早年生活的追悔。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这些话概括了庾信后期创作的特点。

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

庾信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到了北方,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和,推动了北方的文学创作。

庾信的作品也为唐代作家树立了典范,受到他们的推崇与模仿。

所以说,庾信是南北朝集大成的作家。

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很受庾信的影响。

论庾信对盛唐文坛的影响

论庾信对盛唐文坛的影响

论庾信对盛唐文坛的影响摘要:庾信是整个南北朝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对唐代文学尤其是盛唐文学的繁荣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他在文学形式方面创造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兼该南北文学之长的风格、气韵为盛唐文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唐诗实际上就是循此轨径发展,最后导致了大气磅礴、包罗众长的盛唐气象的出现,可以说,庾信的创作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关键词:庾信盛唐文学创作接受影响庾信生活于南北朝后期,是整个南北朝时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作家。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综合前代与当代南北作家的艺术成就,敢于突破业已形成的艺术藩篱,把南方文学的文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在作品中融化、统一,使自己的诗赋创作,成为南北朝文学的终结,隋唐文学的先声。

清人倪璠以庾信的作品为“穷南北之胜”,可谓要言不凡。

庾信对唐代文学尤其是盛唐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南北朝文学向盛唐文学过渡的重要桥梁,唐诗实际上就是循此轨径发展,才最终形成了大气磅礴、包罗众长的盛唐气象。

(一)盛唐文坛对庾信的称誉到了盛唐,唐帝国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驾驭能力和雍容大度。

其博大胸襟包容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内容,文学上也自然做到兼收并蓄,即允许各种创作风格的存在和发展。

正因为在这“其调则飘逸、雄浑、深沉、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谐矣”的宽松和谐的文化与文学环境里,诗人杜甫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比较全面地考察、体会了庾信的创作,从而给庾信的创作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此种意见带有一定的批评上的平反昭雪特色。

首先,他对庾信的创作,尤其是赋作品予以了高度肯定,所谓“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同时也对他的创作风格予以分别的对待和一定赞扬。

他以为庾氏的创作风格既有“清新”的一面,即”清新庾开府”,又有悲凉慷慨的一面,即“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出杜甫已经认识到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以及风格方面的变化,并且准确地揭示了他后期创作风格的主要特征。

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

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

两大时期: 两大时期:
早期 庾信早期的赋,现存有《春赋》 对烛赋》 庾信早期的赋,现存有《春赋》、《对烛赋》、 荡子赋》等七篇,有些已残缺。这些赋均属宫 《荡子赋》等七篇,有些已残缺。这些赋均属宫 范畴, 体文学范畴 内容不外是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 体文学范畴,内容不外是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 篇幅短小,语言华艳,注重音节之美。其中《春 篇幅短小,语言华艳,注重音节之美。其中《 最具体表性。赋的开头和结尾多用七言诗句, 赋》最具体表性。赋的开头和结尾多用七言诗句, 有较强的音乐效果。歌咏对人生中短暂的欢乐时 有较强的音乐效果。歌咏对人生中短暂的欢乐时 光的留恋。 光的留恋。这种诗赋结合乃至诗赋难分的倾向也 为后人所继承。总的说来, 为后人所继承。总的说来,庾信早年的诗赋的主 要特点为: 要特点为: 1.“宫体诗”的风格特色 宫体诗” 宫体诗 2.题材狭窄,风格单一 题材狭窄, 题材狭窄 3.声律承接永明体,情调凄丽缠绵 声律承接永明体, 声律承接永明体
宫体诗: 宫体诗:
• “宫体诗”语出梁·简文帝萧纲。《梁书》本传:“余七岁 宫体诗”语出梁 简文帝萧纲 简文帝萧纲。 梁书》本传: 宫体诗 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指兴 起于梁代大通年间( ),以东宫太子萧纲为首的一种 起于梁代大通年间(527),以东宫太子萧纲为首的一种 ), 创作活动和诗风。始作俑者是徐摛,因萧纲的创作、 创作活动和诗风。始作俑者是徐摛,因萧纲的创作、提倡 而成为一代风气,故萧纲被视为“宫体诗”的领袖。 而成为一代风气,故萧纲被视为“宫体诗”的领袖。代表 作家有萧衍、萧绎、徐庾父子(时号“徐庾体”)、陈后 作家有萧衍、萧绎、徐庾父子(时号“徐庾体”)、陈后 主等。基本内容是描写宫廷生活,尤以咏物和女性的姿色 主等。基本内容是描写宫廷生活, 容貌、体态)、服饰、器物、生活环境、 )、服饰 (容貌、体态)、服饰、器物、生活环境、情态为描写对 艺术上追求描写细巧,重辞藻、典故、对偶、声律、 象。艺术上追求描写细巧,重辞藻、典故、对偶、声律、 秾丽,是富于音乐性的五言诗。今多保存在陈·徐陵选编 秾丽,是富于音乐性的五言诗。今多保存在陈 徐陵选编 的《玉台新詠》中。“宫体诗”所以形成、发展,自有其 玉台新詠 宫体诗”所以形成、发展, 世风、士风、艺风、诗风、审美观的背景。简而言之, 世风、士风、艺风、诗风、审美观的背景。简而言之,齐 梁文学集团应制、应教、宴游唱和、同题共赋的活动方式、 梁文学集团应制、应教、宴游唱和、同题共赋的活动方式、 核心人物萧纲等人力主新变的影响所及, 核心人物萧纲等人力主新变的影响所及,既促使当时的创 作形成了迎合帝王之需、之好的创作氛围(或曰“ 作形成了迎合帝王之需、之好的创作氛围(或曰“文坛风 ),也创造了打破陈规 争奇斗巧的创作氛围, 也创造了打破陈规, 气”),也创造了打破陈规,争奇斗巧的创作氛围,“宫 体诗”的形成、发展,其正面、 体诗”的形成、发展,其正面、负面影响都是由这样的艺 术氛围所孕育的。 术氛围所孕育的。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摘要:晋室南迁以来,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远远逊色于南方,北朝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北朝人更加注重于务实方面,长期的民族杂居与战争使北朝人性格中有粗犷、豪放的特点。

这使得北朝诗歌形成了豪放粗犷、朴实雄健的特点。

相反,南方文人在写作技巧方面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南方诗歌逐渐形成了华丽纤巧、细腻秀丽的特点。

至西魏灭梁之后,一些诸如庾信的南方著名文士来到北方,对南北文学走向融合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庾信在入北周之后,合南北文风之长,将宫体诗的精美与北朝朴质的文风相结合,加上乡关之思、故国之恋,他的诗歌集南北之大成,写的既清新又浑厚,形成了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

在字法、句法、修辞法、以及表达方式讲求方面,庾信也有相当大的成就。

关键词:用典、合南北之长、思想感情引文:庾信诗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他的诗歌以华丽纤巧为美,创作了大量宫体诗,运用大量精巧的语言来表现“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欢快情调。

侯景之乱以后,庾信等大批南方文人流亡北方,庾信开始了文风上的大转折。

他擅于运用南朝的美文因素创造出内涵深厚、富于力度的诗文,这给北朝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

南朝与北朝长期处于分裂、割据、对峙状态之中,又因地理、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南北文风的差异逐渐明显:南朝多俏丽华美之诗赋,北朝多经世致用之散文。

北朝诗风朴实,较为重“质”。

北朝文人在写作技巧方面不如南朝文人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在诗歌数量上也远不如南朝诗歌“多产”。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今属河南)人,曾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因为风格绮丽,被称为“徐庾体”。

后来在出使西魏时,梁被西魏所灭,于是他被羁留在北方。

他前期在梁时,所作诗歌均为宫廷唱和之作,具有“宫体”意味。

他前期的作品内容空虚、轻浮、绮艳。

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飘泊之情,《拟咏怀》27首代表性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感情,“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体现了人生苦闷的忧思之情,感情深厚而真挚。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二节南北文风的交融
1、永嘉之乱,人口流动到南方的最多。 2、政权对峙,文化竞争,北齐高欢“江东 有一吴儿老翁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 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感到忧虑,南北文化 构成激励和影响 3、北魏迁都洛阳后崇尚汉魏西晋。北周周 朝礼制。 4、南北使臣交往 5、迁入北方的文士

庾信——个人生平简介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五、六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重点 却在“虽言”、“定自”两个虚词:虽然 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 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 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中自适其 志的庄周。这是反用典故,表明“愁”之 无可消释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七至十句写景,景物无不含“愁”:“残月”细瘦孤独, 形如“初月”;“新秋”清冷忧伤,情似“旧秋”。不 同时间维度中的具象的“月”与抽象的“秋”,在诗人 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朴拙的回环句式所强调的时 间凝定之感,突现出“愁”的深远弥漫。夜露浓重,晶 莹如珠,仿佛天在哭泣;流萤飘飞,无依无傍,宛如点 点细碎的火光。这两句兼用比喻与拟人写法,刻画冷露 与流萤两种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同时形象烘托出诗人 凄凉哀伤、虚无繁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句式工巧, 与前两句恰成鲜明对比。

Hale Waihona Puke 王褒较受后人称道的诗是《渡河北》:“秋风吹
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 山阿。”诗中写北方的景色和旅途中的哀愁,开 头化用《楚辞· 湘夫人》成句,但又浑成无迹。 全诗境界开阔,风格苍劲,在极富特色的北方景
物中融入浓郁的乡愁,堪称抒情写景的佳作。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论庾信入北后的文学创作和对北魏文化融合

论庾信入北后的文学创作和对北魏文化融合
2对北魏文化他途径发挥了他的教化作用不失时机地向jb周君臣百姓大力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尽其教育胡族而汉化之历史使命
论 庾信 入 北 后 的 文 学创 作 和 对 北 魏 文化 融合
高 静
( 聊城 大学文学院 山东 聊城
出使 西魏并 从 此 流 寓北 方 为 标 志 ,可 分 为 前 后 两期 。他 在 南 朝 度
的作 品加 进 了新 的因素 ,“ 黄河” 、“ 胡风” 、“ 胡笳 ” 、“ 长 安 ” 等
过的前期生活 ,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 ,他 的 《 哀江南赋》 屡屡 出现在 他 的作 品 中 ,也 正 是 因为 庾 信 创 作 中的 一 系列 胡 化 的
2 5 2 0 0 0 )
作者 简介 :高 静 ( 1 9 9 1 .1 1 一) ,女 ,山东 聊城 ,聊城 大学 文学 院 ,中 国古代 文学 ,魏 晋南 北朝 方 向。
摘要 :庾 信入 北 以后儒 士情 愫 复 归, 由纯 文人 气质 向儒 文 兼备 的 气质 转 化。 家 国败 亡 的沧 桑 巨变 激发 他 对 历 史 和 现 实作 出深 刻 的反 思 . 唤起 他作 为儒 士 的强 烈 的功 业 意识 ,也促 使其 对儒 家伦 理 的 回归。入 北 以后庾 信 固有 的文 人 气质 又 影 响北 方本 土 士 人价 值取 向 由重儒 向 慕 文转 变。他 的 文学成 就 ,彰 显着 南北 文化 融合 的大好 前 景。 关键 词 :庾信 ;文 学创 作 ;北魏 文化 中 图分类 号 :G 1 2 7 文 献标 识码 :A 庾信 ( 5 1 3 —5 8 1 ) ,字 子 山 ,南 阳新 野 人 ,他 是 南北 朝 文 学 的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O 7— 0 1 6 6— 0 1

略论北朝文风对庾信诗歌创作之影响

略论北朝文风对庾信诗歌创作之影响

略论北朝文风对庾信诗歌创作之影响
陈磊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8S
【摘要】庾信于南北朝时代诗文创作间素称“凌云健笔”,其风格刚健柔美相济,老成而笔力纵横驰骋,究庾信诗歌格局与劲风创作之成因,与其入北之经历遭际息然相关,北朝文风以富典豪迈之风浸染于庾氏诗间,使之兼及南北文采之盛事。

雅擅风格流变之先期,于时代与民族文风的渐进融合过程间厥功甚巨,颇具分析与考榷之价值。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陈磊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四川成都61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略论北朝文风对庾信诗歌创作之影响 [J], 陈磊
2.六朝画论对庾信前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J], 伊赛梅
3.庾信晚期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 [J], 宋成英;何平
4.魏晋南北朝题画诗略论--以庾信《咏画屏风诗》为例 [J], 王亚利
5.略论北朝环境对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J], 吴栓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冷卫国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庾信前后期的辞赋创作,分析了庾信的辞赋观念,指出:庾信前期的赋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汉赋作家曲终奏雅的套路,对辞赋的讽喻功能尚有一定的体认.而他后期提出的"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说,则体现了他对往代文体的清醒反思."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向诗之现实主义、骚之发愤抒情传统回归的趋向.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冷卫国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论《诗》学与两汉辞赋观的发展——经学与文学关系之考察 [J], 谭德兴
2.葛洪对辞赋的贡献——以《抱朴子外篇》论葛洪的辞赋观 [J], 郭勇
3.辞赋研究的新创获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丛书·辞赋学》品读 [J], 许结
4.“辞赋之罪人”与“四六宗臣”——评庾信在赋体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J], 黄样兴
5.王禹的辞赋观和辞赋创作 [J], 王延梯;肖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摘要:晋室南迁以来,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远远逊色于南方,北朝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北朝人更加注重于务实方面,长期的民族杂居与战争使北朝人性格中有粗犷、豪放的特点。

这使得北朝诗歌形成了豪放粗犷、朴实雄健的特点。

相反,南方文人在写作技巧方面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南方诗歌逐渐形成了华丽纤巧、细腻秀丽的特点。

至西魏灭梁之后,一些诸如庾信的南方著名文士来到北方,对南北文学走向融合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庾信在入北周之后,合南北文风之长,将宫体诗的精美与北朝朴质的文风相结合,加上乡关之思、故国之恋,他的诗歌集南北之大成,写的既清新又浑厚,形成了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

在字法、句法、修辞法、以及表达方式讲求方面,庾信也有相当大的成就。

关键词:用典、合南北之长、思想感情
引文:庾信诗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他的诗歌以华丽纤巧为美,创作了大量宫体诗,运用大量精巧的语言来表现“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欢快情调。

侯景之乱以后,庾信等大批南方文人流亡北方,庾信开始了文风上的大转折。

他擅于运用南朝的美文因素创造出内涵深厚、富于力度的诗文,这给北朝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

南朝与北朝长期处于分裂、割据、对峙状态之中,又因地理、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南北文风的差异逐渐明显:南朝多俏丽华美之诗赋,北朝多经世致用之散文。

北朝诗风朴实,较为重“质”。

北朝文人在
写作技巧方面不如南朝文人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在诗歌数量上也远不如南朝诗歌“多产”。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今属河南)人,曾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因为风格绮丽,被称为“徐庾体”。

后来在出使西魏时,梁被西魏所灭,于是他被羁留在北方。

他前期在梁时,所作诗歌均为宫廷唱和之作,具有“宫体”意味。

他前期的作品内容空虚、轻浮、绮艳。

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飘泊之情,《拟咏怀》27首代表性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感情,“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体现了人生苦闷的忧思之情,感情深厚而真挚。

后期他的作品慷慨凄凉,气魄宏伟瑰丽。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集南北之长,学会将细巧精美的宫体诗与真情实感相结合。

大致自西晋以来,文人诗歌就开始有规避政治的趋向,但那是的文人的人生际遇大都与政治的关系相当密切,回避这方面的内容,就回避了人生中在最主要的矛盾和面临的困境,从而使诗歌失去了应有的厚重感。

庾信在北地尽管深受统治者优渥礼待,并且官位通显,但“魂兮归来哀江南”的乡关之思、羁旅之愁成为他这个时期创作的主要基调。

人生际遇的改变成为他改变创作风格的决定性因素。

他在这时,精神和灵魂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贪恋荣华而又良心未泯使得他的内心日夜煎熬,这就改变并重塑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接受了北方文学的影响,从而构成了新的诗文风貌。

他创作的《拟永怀》中对自我失
落的追问,揭示了处于优越地位的士族文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安和拘谨,敢于正视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自己内心的煎熬。

众所周知,南朝的诗歌讲究格律、辞藻、用典,内容多脱离现实,没有真情实感,也就使诗歌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而庾信敢于大胆地冲破束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iii通过对自我心境的表述,对政治的黑暗与混乱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样深刻地敢于直抒胸臆的表达,引发了南北文人的极度效仿。

“穷者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他关心民间疾苦,开始向现实主义回归。

这些创新性思潮,给当时南北文人以启迪,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

二.庾信诗歌在艺术成就方面的创举和在骈文方面的创新,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伟大的杜甫就曾表示过对庾信的高度赞赏,写诗夸赞他说“清新开庾府”iii,“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iv及“庾信文章老更成,键笔凌云意纵横”v等诗句,就高度地概括了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赋题材由艳情、宫苑变为战乱相思,诗风从绮丽轻冶转向苍劲悲凉,其创作艺术也因内容的充实变得更加成熟。

他不但发展了诗歌形式,而且将南朝讲究形象、声色、长于骈偶用典的技巧融入北方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对南北文风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庾信早期的作品虽为宫廷唱和之作,内容空虚,但有些作品在构思和琢句上求新求巧,注意描绘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从诗歌艺术本身的发
展来说,有借鉴意义。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vi,写浴鸟被荷池上的清风惊起,行鱼见桥上的人影而聚拢,“惊”字和“聚”字的使用,鱼、鸟神态全出,活灵活现。

再比如《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中的“长虹双瀑布,圆阙两芙蓉”,“树宿含樱鸟,花留酿蜜蜂”,之所以能把活景写成景物,奥妙全在动词和数词的用法上。

瀑布飞泻而下,芙蓉随风摇曳,这本来是活动的景致,庾信在这里偏偏用“双”和“两”字,就给人一种凝止不动的对称美感。

“宿”和“留”都是使鸟儿处于静止状态的词,这就形成了一种别致的装饰风味。

另外庾信还善于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如《望美人山铭》中,把全篇描写的角度放在一个“望”字身上,禁苑通,春人常聚。

树里闻歌,枝中见舞。

”因是远望,所以不能真切地看清树林中的歌人舞女,而是闻林中婉转的歌声以想象美人的面容,透过疏影横斜的枝叶去望见美人的舞姿,别有一番绰约的风致。

此外,建安以来的游侠往往用一般概括的手法,夸张人物的慷慨意气,而不注重具体景致的描绘。

而庾信则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庾信则注重景色和气氛的渲染,通过场面和细节的客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

比如他的《侠客行》,截取侠客在日落时分归来的一个场面,具体生动的描绘了人物的醉态和侠气。

庾信的创作艺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力求创新,所以才会开出绚丽的花。

这种高超的创作技巧为贫乏的北周王公贵族及文士耳目一新并欣然接受和学习,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三.庾信诗歌在用典和字法句法讲求方面,他在词复句法方面的创新以及灵巧恰当的用典方面,促进了文学形式的发展,促进了南北文化
的融合。

在诗歌中运用到词复句,梁朝诗人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这种用法,但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词复句法在庾信手里有了新的变化。

梁以前的诗人运用词复句法的结构非常单一,绝大多数为A××A×式,如沈约《庭雨应诏》“非烟复非云, 如丝复如雾”。

还有A×××A 式, 如刘孝绰《永百舌》“昔闻屡欢昔, 今听忽悲今”。

以及罕见的××A×A 式, 如梁武帝《空灵》,出现句和对句之间形成词复关系,这种句式多为孤例,鲜少大面积见于他人诗中。

而庾信却堪称集大成者,众家的各种词复类型在他的手里得到了集中运用, 几乎囊括了从《诗经》到六朝诸人的所有类型, 并且有所突破和创新, 开掘了许多其他的应用形式。

这在庾信的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如“若夫一枝之上, 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 壶公有容身之地”(《小园赋》)。

庾信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为六朝末期的诗歌提供了一种新质的东西, 摸索了一条新的诗歌发展途径。

促进了南北文化、学术的融合。

庾信在用典方面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哀江南赋》全篇用典,“使事则古今奔赴 ,述感则方比抽新又缘为隐为彰,时不一格,屡出屡变,汇彼多方。

河汉汪洋, 云霞蒸荡 ,大气所举, 浮动毫端”。

庾信巧妙地运用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种种愁绪。

庾信诗歌首开南北朝之先河,大胆地抒发真情实感,写出了大量思想内容丰富而感情真挚的作品,在艺术上,他的表达技巧精湛成熟,达到了华丽与质实、内容与形式的较为完美的统一。

在南北文风融合的道路上,庾信诗歌做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贡献。

,参考文献:吴功正,《南北朝文学之交流》,2002年,20-27页。

冷卫国,《合南北文学之两长》,2005年,70-74页。

陈恩维,《入北南人的拟作与南北朝文风的融合》,2009
年,67-73页。

周广璜,《融汇异同混合古今》,2010年,42-52页。

刘飞,《文林馆学士对南北朝文风融合的推进》,2014
年86-90页。

出自《哀江南赋序》。

“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语句。

i
ii
出自《春日忆李白》。

iv出自《咏怀古迹其一》
v出自《戏为六绝句》
vi出自《奉和山池》,此诗为庾信在南朝梁担任文德省学士、作为皇太子萧纲侍从时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