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教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由图忆知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左右,并不是在晚上。
题组练通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选B 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吸收a很少,A错;湖泊湿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过程长,能缓慢加热大气,B对;CO2增多,c大量补偿地面失热,C错;冰雪地面反射率高,地面吸热少,放热也少,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河南省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案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填图: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画图: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受力情况风向图示三种力的不同特点风速相同的情况下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利用等压线图,可以判断的内容主要有:1.判断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
(如A处)(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
(如B处)(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如L1处)(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如L2处)2.判断风向(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C处);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D处)(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
3.判断风力大小在摩擦力一定的情况下,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29页PPT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大气与气候高频考点9大气受热原理的运用练习
9大气受热原理的运用(2018 •海南文昌中学调研)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据此完成1〜2题。
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 减弱了地面辐射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018 •辽宁调研)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1所示,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3.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 . 削弱大气逆辐射 B.削弱太阳辐射C. 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4. 图2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 . 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④一②C. ②一③一④D.③一④一②(2018 •三明中学月考)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完 成5〜6题。
5.图中曲线中( )A. 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 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 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 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6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 )A. 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植被破坏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 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44M)3002009(尸N 规°忖 0° 弭活'X )Q S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1-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受热过程——黑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2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①为反射作用,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降低地面温度;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大气 中温室气体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方式把 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7~8月为夏季 且气温高,黑色尼龙网可阻挡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蔬菜上,从 而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11~12月气温低,黑色尼龙网会降低 地面光照而使棚内气温更低,故冬季不会用黑色尼龙网覆盖; 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地面温度,与网的颜 色无关。故选B项。
【点】 对流层的高度判读 (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 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 10~12 km,高纬度为8~9 km; (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 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第5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能量来源
(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 辐射。
第27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图1 图2
第28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29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 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 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 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 故选A项。第2题,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 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 温影响最明显。故选B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与练课件新人教
CHAPTER 03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温度差的形成与影响
温度差的形成
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太阳 辐射的强度和时间不同,导致地 表温度存在差异。
温度差的影响
温度差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 因,它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 平运动,进而影响气候和天气。
热力环流的形成与表现
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表加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的空 气密度和温度存在差异,进而形成空 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
气候系统
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 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大气运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气候变化
指气候系统状态和气候要素的长期 变化,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有关 ,大气运动的变化是其中之一。
大气运动的分类
01
02
03
水平运动
指大气的水平流动,包括 风、季风、气旋和反气旋 等。
垂直运动
指大气的垂直升降,包括 对流、升降流等。
课程意义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 核心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 考试,提高考试成绩。
CHAPTER 02
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
大气运动的定义
大气运动
指地球大气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 生的运动,是气候系统的重要构
成部分。
气候预测
基于长期的大气运动变化 趋势,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为农业、水资源、能源 等领域的规划提供依据。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气候变化监测
通过观测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 大气运动特征,分析气候变化的
趋势和影响。
气候模型模拟
利用大气运动模型,模拟未来气 候变化情景,评估气候变化对生
2019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课件: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9讲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代号 ① ② ③
名称 _吸__收__作__用_ _散__射__作__用__ _反__射__作__用___
起作用的大气成分 臭氧、水汽和_二__氧__化__碳_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 有选择性 部分选择性 无选择性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__大__气_ __逆__辐__射___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 ℃以上,最低气温在8 ℃以下, 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 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附近不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 林,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 ℃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降低幅度 超过了6 ℃,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 000米。 答案 (1)C (2)C
(2017·课标全国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摩擦力)
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__垂__直__,由高压 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__平__行__,背风而 立,左低右高
风向与等压线___有__一__夹__角___, 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
【深度思考2】 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 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夹 角越来越小。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48张PPT)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
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
)。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
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题 组 递 进 ]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纲定位
思维导图
最新考纲 大气的受热过 程。 考纲解读 1.识记:大气的 受热过程、大 气运动的根本 原因和直接原 因。 2.理解:热力环 流的形成、大 气水平运动。 3.应用:等压面 图和等压线图 的判读。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 识 整 合 ]
1.两个来源
太阳辐射 。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_________
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深 度 思 考 ]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 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 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
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 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 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 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大气PPT课件
水 年 1500 mm mm
mm
B
知识迁移一:季风气候和季风现象的分布地区
• 世界季风的分布。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 洲,但季风现象在世界分布较广。亚洲东部和 南部、东非的索马里、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部 沿岸、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巴西东岸等地, 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但并不是季风气候。
知识迁移二:高原季风环流
• 要点二:冬夏季风比较:
比较内
东亚
容 _____气候 ____气候
主要成 因
风向 冬 及其 源地 夏
南亚 ________气候
比较内 容
东亚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
气候
候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成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
风向
冬
偏北、西北风;亚 洲大陆内部
及其
• 要点三:锋面系统及其应用(重点) • 1.如何划分锋前和锋后
A
B
A
B
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而确定的, 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空气一侧为锋 前,冷空气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空 气一侧为锋前,暖空气一侧为锋后。
• 2.怎样区别冷锋和暖锋
• (1)在暖锋图中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 一个环流。
知识体系导航
冷热不均引 起大气运动
热力 环流
大气的受
风
热过程
削保
弱温
城
作作
市
用用
风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运动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常见的天气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三气
冬
圈压
夏
环带
气
流风
压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
因,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
压。
(2)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
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大小随纬度
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3)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
6.在下面两幅图中画出甲地风向,并 标注作用力。 (1)北半球高空
(2)北半球近地面
(3)在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 线的夹角越 ;随大着海拔的升高,风向 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 。
热 力 环 流
辐射。
【知】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 的形式。
【辨】理解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突破 点 (1)大气的垂直运动与近地面冷热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空差气异的→大气中的上运升动或运→下动同沉→一形水成平热面力上环的流。 气压
水平
均有关,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
沉。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与同一水平面上 4.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填充下
【知】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太阳,辐射
有:云量多少、大气洁净度、干燥 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度等。一般 空气越混浊 射越强。
而言,大气中云量越多、 、湿度越大,大气逆辐
(2)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包括B、,D其中主 要的直接热源是B ,根本来源是 A
小
【辨】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 异。
气 (1)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
的 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 (1)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由于风从高压吹向低
水 压线平行。
压,故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如甲图
平 (2)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 等压线 数值最小;乙图等压线 数值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2.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空变化。
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值得关注一、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作用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特别提醒达17千米~18千米。
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代号名称起作用的大气成分特点①吸收作用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有选择性②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部分选择性③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4.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 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5.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3.图示【深度思考1】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由高压流向低压。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风受力作用受力作用分析风向理想状态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提示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1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2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3 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017·课标全国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审题指导]第(1)题,要求分析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解题思路:先分析覆膜与不覆膜气温的差异,再分析丰雪年与枯雪年气温的差异。
第(2)题,需要根据不同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结合选项内容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要注意最低气温与日平均气温的区别,两者概念不同。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
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
答案(1)B(2)C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法一气温日较差分析1.(2016·北京文综,7~8)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 ℃以上,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 项错误;赤道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 ℃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6 ℃,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 000米。
答案(1)C(2)C考法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经典高考题)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容易吸收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导致近地面大气增温;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浓度增大,也会增强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借此起到了保温作用。
第(2)题,由于大棚技术对太阳辐射这一短波辐射几乎是无阻碍的,但对地面辐射却起到了阻隔的作用。
致使冬季大棚内光照条件优越,太阳光得以充分利用,还可以提升大棚内的气温,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等,较好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考点二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同纬度地带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温升高温馨提示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2018·连云港五校联考)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A.8月22时B.8月13时C.1月22时D.1月13时(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地形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D.地形、洋流[析图过程][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答案(1)A(2)B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判读方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地形(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 地势高(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考法一两地气温差异比较1.[2015·新课标Ⅰ,3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