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的10个模型(一)

全等三角形的10个模型(一)

全等三角形的10个模型(一)引言概述: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完全相等的情况。

全等三角形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在证明和推导定理时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十个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模型。

这些模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正文:1. 模型一:完全相等的三边-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就是三边相等。

- 通过边的对应关系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 证明时可利用边长相等的性质进行推导。

2. 模型二:完全相等的两边和夹角-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通过边角边(SAS)或角边角(ASA)的条件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等。

3. 模型三:完全相等的两角和夹边-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夹边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边角边(SAS)或角边角(ASA)的条件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等。

4. 模型四:等腰三角形和全等条件-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的三角形。

-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且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角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模型五:直角三角形和全等条件- 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且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或两个锐角均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总结:通过十个模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而广泛应用的概念。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模型来推导和证明定理,从而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复习正式经典ppt课件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复习正式经典ppt课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模型三 旋转型 模型解读:将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 重合,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旋转型三角形.识别旋转型三角形时,如图①, 涉及对顶角相等;如图②,涉及等角加(减)公共角的条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解:∵AB⊥CD,∴∠EBC=∠DBA=90°.在 Rt△CEB 与 Rt△ADB 中 CBEE= =ABDD,,∴Rt△CEB≌Rt△ADB(HL),∴∠C=∠A,又∵∠C+∠CEB= 90°,∠CEB=∠AEF,∴∠A+∠AEF=90°,∴CF⊥AD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解:∵AD⊥AB,BE⊥AB,CD⊥CE,∴∠DAC=∠CBE=∠DCE=90 °,又∵∠DCB=∠D+∠DAC=∠DCE+∠ECB,∴∠D=∠ECB.在△ACD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中考数学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模型

中考数学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模型

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模型一、手拉手模型已知:△ABE和△ACD为两个的等腰三角形,∠BAE=∠CAD=∠α,连接EC,BD交于点O结论:①△ABD ≌△AEC;②∠α+∠BOC=180°;③OA平分∠BOC已知:△ABD和△A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D,BE交于点O结论:①△ACD ≌△ABE;②∠BOC=90°;③OA平分∠BOC已知:直线AB的同一侧作△ABD和△BCE都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CD,二者交点为H结论:①△ABE≌△DBC;②AE=DC;③∠DHA=60°;④△AGB≌△DFB;⑤△EGB≌△CFB;⑥连接GF,GF∥AC;⑦连接HB,HB平分∠AHC模型应用1. (2010·深圳改编)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 在AB上.(1)求证:△AOC≌△BOD;(2)判断△CAD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说明理由.2.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D,BE,CD,BE相交于点O,判断CD 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半角模型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且∠EAF=45°结论:将△ADF绕点A旋转90°到△ABG,则:①EF=DF+BE;②△CEF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周长的一半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且∠EAF=45°结论:将△AEB绕点A为旋转90°到△ADE′,则:EF=DF-BE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AB=1,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连接EF,AE,AF,过A 作AH⊥EF于点H,BE=EH结论:①△ABE≌△AHE;②△AHF≌△ADF;③∠EAF=45°;④EF=BE+DF模型应用3. (2015·深圳改编)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 折叠到DF,延长EF交AB于G,连接DG,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①△ADG≌△FDG;②GB=2AG;③∠GDE=45°;④DG=DE.在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的共有()A. 1个B. 2 个C. 3 个D. 4个4.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连接EF,AE,AF,过A作AH⊥EF于点H.若EF=BE+DF,那么下列结论:①AE平分∠BEF;②FH=FD;③∠EAF =45°;④S△EAF=S△ABE+S△ADF;⑤△CEF的周长为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2 B. 3C. 4D. 5第三题第四题倍长中线模型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中线结论: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 ,则:①△ADC ≌△EDB ;②AD< 21(AB +AC)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中线结论:作CF ⊥AD 于F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 ,则:①△BDE ≌△CDF ;②BE ∥FC模型应用6. 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一直线三垂直模型已知:AE=DE,AE⊥DE,∠B=∠C=90结论:①△ABE≌△ECD;②BC=AB+CD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ABF=∠C=90°,AF⊥BE,交于点H结论:①△ABF≌△BCE;②EC=AB-FC模型应用7. (2016·深圳改编)如图,CB=CA,∠ACB=90°,点D在边BC上(与B,C不重合),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过点F作FG∠CA,交CA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FB,交DE于点Q,给出以下结论:①AC=FG;②S∠FAB∠S四边形CBFG=1∠2;③∠ABC=∠ABF.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B. 2C. 3D. 08. 如图,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M,则下列结论:①∠AME=90°;②∠BAF=∠EDB;③MD=2AM=4EM.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9. 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BC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DE,交AG 于点F.给出以下结论:①∠AED∠∠BFA;②DE-BF=EF;③∠BGF∠∠DAE;④DE-BG=FG.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 (2018·深圳)如图,四边形ACDF是正方形,∠CEA和∠ABF都是直角且点E,A,B三点共线,AB=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对角互补模型已知:已知∠AOB=∠DCE=90°,OC平分∠AOB结论模型应用11.(2012·深圳)如图,Rt∠ABC中,∠C=90°,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且正方形6,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________.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OC,已知AC=5,OC=212. (2017·深圳)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BC=4,Rt∠MPN,∠MPN=90°,点P在AC上,PM交AB于点E,PN交BC于点F,当PE=2PF时,AP=________.。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复习(正式经典)PPT课件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复习(正式经典)PPT课件

2021
10
模型四 一线三垂直型 模型解读:基本图形如下:此类图形 通常告诉 BD⊥DE,AB⊥AC, CE⊥DE,那么一定有∠B=∠CAE.(常用到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2021
11
4.如图,AD⊥AB于A,BE⊥AB于B,点C在AB上,且CD⊥CE,CD=CE. 求证:AB=AD+BE.
2021
2021
3
1.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
2021
4
解:∵BE=CF,∴BE+EC=CF+EC,即 BC=EF, ∵AB∥DE,AC∥DF,∴∠B=∠DEF,∠ACB=∠F, 在△ABC 与△DEF 中 ∠B=∠DEF, BC=EF, ∠ACB=∠F, ∴△ABC≌△DEF(ASA) ∴AB=DE
2021
8
3.如图,AB⊥CD于B,CF交AB于E,CE=AD,BE=BD.求证:CF⊥AD.
2021
9
解:∵AB⊥CD,∴∠EBC=∠DBA=90°.在 Rt△CEB 与 Rt△ADB 中 CBEE= =ABDD,,∴Rt△CEB≌Rt△ADB(HL),∴∠C=∠A,又∵∠C+∠CEB= 90°,∠CEB=∠AEF,∴∠A+∠AEF=90°,∴CF⊥AD
12
解:∵AD⊥AB,BE⊥AB,CD⊥CE,∴∠DAC=∠CBE=∠DCE=90 °,又∵∠DCB=∠D+∠DAC=∠DCE+∠ECB,∴∠D=∠ECB.在△ACD
与△BEC 中,∠∠AD==∠∠BEC,B,∴△ACD≌△BEC(AAS),∴AC=BE,CB= DC=CE,
AD,∴AB=AC+CB=AD+BE
2021
5
模型二 翻折型 模型解读:将原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 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之为翻折型全等三角形.此类图形中要注意其隐含条件, 即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模型初中数学经典模型

全等三角形模型初中数学经典模型
余角相等 △ABC≌△CED
有三个直角,一 △ABF≌△BED 组对应边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
余角相等 △BAD≌△CEB
训练 4 已知:如图,AC⊥CE,AB⊥BD,ED⊥BD, BC=DE.求证:AB=CD.
训练 4 题图
证明:∵AC⊥CE,AB⊥BD, ∴∠A+∠ACB=90°,∠ACB+∠ECD=90°, ∴∠A=∠ECD, ∵AB⊥BD,ED⊥BD, ∴∠ABC=∠CDE=90°, 在△ABC 和△CDE 中,
训练 5 题图
证明:∵∠ACB=90°, ∴∠ACD+∠BCE=90°, ∵AD⊥ED,BE⊥ED, ∴∠ADC=∠CEB=90°, ∴∠ACD+∠CAD=90°,
∴∠CAD=∠BCE, 在△BEC 与△CDA 中,
∠BCE=∠CAD, ∠CEB=∠ADC, CB=AC,
∴△BEC≌△CDA(AAS).
3.共旋转型(手拉手模型)
图示
特点
结论
△ABC≌△ADE 共顶点,对应
线段相等 △ABC≌△DEC
△ABC≌△FBD 共顶点,对应
线段相等
△ABC≌△EDC
△ABD≌△ACD′ 共顶点,对 应线段相等
△CBD≌△CAD′
共顶点,对 △ADE≌△ABE′
应线段相等
训练 3 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AD,∠B =∠D,∠1=∠2.求证:△ABC≌△ADE.
第四章 三角形
1.平边平 △ABC≌△DEF 行,一组对应
边在同一条直
线上
△ABC≌△DEF
训练 1 [2019 西藏]如图,点 E,C 在线段 BF 上,BE =CF,AB=DE,AC=DF.求证:∠ABC=∠DEF.
训练 1 题图

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五种基本模型(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几何模型篇

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五种基本模型(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几何模型篇

模型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模型种类多,其中有关中点的模型与垂直模型在前面的专题已经很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在重复.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①截长: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另外两条较短的线段。

如图所示,在BF上截取BM=DF,易证△BMC≌△DFC(SAS),则MC=FC=FG,∠BCM=∠DCF,可得△M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可证∠CFE=45°,∠CFG=90°,∠CFG=∠MCF,FG∥CM,可得四边形CGFM为平行四边形,则CG=MF,于是BF=BM+MF=DF+CG.②补短:选取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进行延长,使得较短的两条线段共线并寻求解题突破。

如图所示,延长GC至N,使CN=DF,易证△CDF≌△BCN(SAS),可得CF=FG=BN,∠DFC=∠BNC=135°,又知∠FGC=45°,可证BN∥FG,于是四边形BFGN为平行四边形,得BF=NG,所以BF=NG=NC+CG=DF+CG.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题精讲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例1】.如图,AD⊥BC,AB+BD=DC,∠B=54°,则∠C=.变式训练【变式1-1】.如图,点P是△ABC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AP、BP、CP,∠ACB =60°,且CA+AP=BC,则∠CAB的度数为()A.60°B.70°C.80°D.90°【变式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变式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点D在线段AB 上,连接CD,∠ADC=60°,AD=2,过C作CE⊥CD,且CE=CD,连接DE,交BC 于F.(1)求△CDE的面积;(2)证明:DF+CF=EF.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AD∥EC,∠AED=∠B.(1)求证:△AED≌△EBC.(2)当AB=6时,求CD的长.变式训练【变式2-1】.如图1,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DE∥AF,且DE=AF,求证:△AFC≌△DEB.如果将BD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2-2】.如图,AD,BF相交于点O,AB∥DF,AB=DF,点E与点C在BF上,且BE=CF.(1)求证:△ABC≌△DFE;(2)求证:点O为BF的中点.【变式2-3】.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ADC=60°,求CD的长.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例3】.如图,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线与∠CB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P,C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PAD的度数;(2)求证:P是线段CD的中点.变式训练【变式3-1】.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M⊥CD于M,AN⊥BE干N.求证:AM=AN.【变式3-2】.如图,已知点E、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边AB、BC上的点,且AB=12,AE=6,将正方形分别沿DE、DF向内折叠,此时DA与DC重合为DG,求CF的长度.【变式3-3】.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例4】.如图,已知:AD=AB,AE=AC,AD⊥AB,AE⊥AC.猜想线段CD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变式训练【变式4-1】.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C=∠DAE,AB=AC,AD=AE.(1)如图1,点E在BC上,求证:BC=BD+BE;(2)如图2,点E在CB的延长线上,求证:BC=BD﹣BE.【变式4-2】.如图所示,已知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3,PB=4,则PC的最大值是3+4.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5】.如图,△ABC与△ADE是以点A为公共顶点的两个三角形,且AD=AE,AB=AC,∠DAE=∠CAB=90°,且线段BD、CE交于F.(1)求证:△AEC≌△ADB.(2)猜想CE与DB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式5-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DE=DP;④∠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5-2】.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变式5-3】.(1)如图1,等腰△ABC 与等腰△DEC 有公共点C ,且∠BCA =∠ECD ,连接BE 、AD ,若BC =AC ,EC =DC ,求证:BE =AD .(2)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图3、图4情形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实战演练1.如图,已知AB AD =,BC DE =,且10CAD ∠=︒,25B D ∠=∠=︒,120EAB ∠=︒,则EGF ∠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15︒D .125︒2.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个.A.4B.3C.2D.13.如图,在△ABC中,∠BAC=30°,且AB=AC,P是△ABC内一点,若AP+BP+CP的最小值为4,则BC2=.4.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CE=2DE,将△ADE沿AE折叠至△AFE,=6;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S△FGC③EG=DE+BG;④BG=GC.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D′处.(1)求证:AF=CF(2)求AF的长度.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延长AB至点D,使DB=AB,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作等腰三角形CDE,其中∠DCE=90°,连接BE.(1)求证:△ACD≌△BCE;(2)若AB=3cm,则BE=cm.(3)BE与AD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B作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过A作AF⊥AE交CD于点F.(1)求证:AE=AF;(2)求证:CD=2BE+DE.8.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AB=AC,点D是斜边BC上的中点,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1)若设BE=a,CF=b,满足+|b﹣5|=+,求BE及CF的长.(2)求证:BE2+CF2=EF2.(3)在(1)的条件下,求△DEF的面积.9.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 的同侧作等腰△ACD和△BCE,CA=CD,CB=CE,∠ACD=∠BCE=30°,连接AE 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CP.(1)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写出∠APD=;(2)将△BCE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求出此时∠APD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求证:∠APC=∠BPC.10.阅读与理解: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例如,在△ABC中,AB>AC(如图),怎样证明∠C>∠B呢?分析:把AC沿∠A的角平分线AD翻折,因为AB>AC,所以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即AC=AC',据以上操作,易证明△ACD≌△AC'D,所以∠AC'D=∠C,又因为∠AC'D >∠B,所以∠C>∠B.感悟与应用:(1)如图(a),在△ABC中,∠ACB=90°,∠B=30°,CD平分∠ACB,试判断AC 和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b),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AC=16,AD=8,DC=BC=12,①求证:∠B+∠D=180°;②求AB的长.11.如图甲,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PB=,PC=1,求∠BPC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1)李明同学作了如图乙的辅助线,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如图乙所示,连接PP',可说明△APP'是直角三角形从而问题得到解决.请你说明其中理由并完成问题解答.(2)如图丙,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AP=,BP=,PC=1:类比第一小题的方法求∠BPC的度数,并直接写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12.在△ABC中,AB=AC,∠BAC=120°,以CA为边在∠ACB的另一侧作∠ACM=∠ACB,点D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在射线CM上截取CE=BD,连接AD、DE、AE.(1)如图1,当点D落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ADE的度数为.(2)如图2,当点D落在线段BC(不含边界)上时,AC与DE交于点F,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AB=12,求CF的最大值.。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

i作弊?三角形9级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 3三角形7级 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Q 三角形8级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满分晋级漫画释义 订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秋季班第二讲秋季班第三讲秋季班第四讲/考试尺砸件阳.目才卜宙曲学邺三曲帮三垂直模型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思路:⑴利用特殊边特殊角证题( AC=BC或90° ,45 ,45 ).如图1;⑵常见辅助线为作高,禾U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图2;⑶补全为正方形.如图3, 4.的经典模型等IB宜角三箱形模型图3 图4已知:如图所示, Rt △ ABC 中,AB=AC , BAC 90° O 为BC 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厶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 求证明) ⑵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C 、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 AN=CM.试判断△ 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如果点 M 、N 分别在线段 CA 、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 保持AN=CM ,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证明:•••/ BAC=90° , AB=AC , O 为 BC 中点 •••/ BAO= / OAC = ZABC = Z ACB=45° , ••• AO=BO=OC , •••在△ ANO 和厶CMO 中, AN CM BAO C AO CO• △ ANO 也厶 CMO ( SAS )• ON=OM , / AON = Z COM , 又•••/ COM / AOM =90° ,, • △ 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全等的含30° , 60°角的三角板 ADE 和三角板ABC ,女口 图所示放置,E,A,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 BD ,取BD 的 中点M ,连接ME , MC •试判断△ 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析】△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典题精练_________ i t ■【解析】 ⑴OA=OB=OC⑵连接OA,•/OA=OC BAO C 45° AN=CM• △ ANO CMO •ON=OM• NOA MOC• NOA BONMOC BON 90• NOM 90• △ 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厶ONM 依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例1】【例2】 MA证明:连接AM •由题意,得 DE AC, DAE BAC 90°, DAB 900 :.△ D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M MB ,••• MA MB DM , MDA MAB 45° . ••• MDE MAC 105° , • △ EDM △ CAM . • EM MC, DME AMC .又 EMC EMA AMC EMA DME 90° . • CM EM ,• △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3】 已知:如图, △ ABC 中,AB AC , BAC 点,AFBD 于E ,交BC 于F ,连接DF . 求证: ADB CDF . 1 2 AB AC 3 C• △ ABM ◎△ CAF . • AM CF . 在△ ADM 和△ CDF 中, AD CD DAM C AM CF• △ ADM ◎△ CDF . • ADB CDF .证法二:如图,作 CM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 M .T AF BD , •32 90° ,BAC 90° , • 1 2 90° , • 13.在△ ACM 和△ BAD 中,【解析】证法一: 如图,过点 A 作AN BC 于N ,交 •/ ABAC , BAC 90° ,• 3DAM 45° .••• C45° , • 3 C .••• AF BD , 1 BAE 90°BAC 90° , • 2 BAE 90° .• 1 2 .在△ ABM 和△ CAF 中,C1 3AC ABACM BAD 90°••• △ ACM ◎△ BAD .二M ADB, AD CM•/ AD DC , • CM CD .在△ CMF和△ CDF中,CF CFMCF DCF 45°CM CD• △ CMF ◎△ CDF . • M CDF•- ADB CDF .【例4】如图,等腰直角△ ABC中,AC BC , ACB 90°, P为△ ABC内部一点,满足【解析】补全正方形ACBD,连接DP,易证△ ADP是等边三角形,DAP 60 ,BAP 15 , PAC 30 , • ACP 75 ,BCP 15【探究对象】等腰直角三角形添补成正方形的几种常见题型在解有关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问题,若遇到不易解决或解法比较复杂时,可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引辅助线转化成正方形,再利用正方形的一些性质来解,常常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而顺利地求解。

初二美术:全等三角形经典模型及例题详解

初二美术:全等三角形经典模型及例题详解

初二美术:全等三角形经典模型及例题详解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术中绘画和造型的基础。

本文将详解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及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角度的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或者两个三角形的两边长相等且夹角相等,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1.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全等三角形模型。

当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即为全等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也是常见的全等三角形模型。

当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边和底边分别相等,即为全等三角形。

3.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中最特殊的模型。

只要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等,即为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例题详解例题一已知∠ABC = ∠DEF,AB = DE,BC = EF,证明△ABC ≌△DEF。

根据题意,我们已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相等,因此可以使用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进行证明。

解答过程如下:1.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需要证明三个条件:∠ABC =∠DEF,AB = DE,BC = EF。

2. 我们已知∠ABC = ∠DEF,因此第一个条件已经满足。

3. 又已知AB = DE,BC = EF,因此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也已经满足。

4. 综上所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可以得出结论:△ABC ≌△DEF。

例题二已知△ABC ≌△DEF,AC = DF,∠B = ∠E,证明AB = DE。

根据题意,我们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证明另外一个对应边相等。

同样可以使用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进行证明。

解答过程如下:1.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已知△ABC ≌△DEF,需要证明AB = DE。

2. 我们已知AC = DF,∠B = ∠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条件,可以得出∠A = ∠D,BC = EF。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及习题练习第一部分全等模型图一、平移模型特征:可看成是三角形在一边所在直线上移动构成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的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加(减)公共边证得,对应角的相等关系可由平行线的性质证得。

二、平行模型(X型)特征:平行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三、折叠轴对称模型(翻转型,部分X型)特征: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则这条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

图①中有公共角∠A;图②中对顶角相等(∠AOC=∠BOD);图③④中分别有公共边AB,BD四、旋转模型特征:可看成是以三角形某一个顶点为中心旋转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对顶角、某些角的和或差中五、角平分线模型旋转有重叠特征:角平分线形成的两个角相等,若把角平分线看成一条公共边,在角的两边再截取相等的线段,就可根据SAS得到全等三角形(如图①,ΔA1BD1≌ΔC1BD1),或者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找到一组相等的边,就可根据HL得到全等三角形(如图②,ΔA2BD2≌ΔC2BD2)六、双直角三角形模型特征:证明多数可以用到同(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个定理,相等的角就是对应角七、一线三等角模型(K型)特征:如图①,,三个等角指的是α(图②中,α=90°),利用外角定理可证得∠1=∠2或∠3=∠4第二部分精选例题例1.如图,已知AB∥CD,AD∥BC,F在DC的延长线上,AM=CF,FM 交DA的延长线上于E.交BC于N,求证:AE=CN.思路分析:欲证AE=CN.看它们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设法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结合图形可发现△AME≌△FCN可证.题设告知AM=CF,AD∥BC,AB∥CD.由两平行条件,可找两对角相等.∵∠1=∠2(对顶角相等)∴∠2=∠E(等量代换)∴AE=C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ABC中,∠ACB=90°,AC=BC,过C的一条直线CE⊥AE于E,BD⊥CE的延长线于D,求证:AE=BD+DE.思路分析:从本例的结论知是求线段和的问题,由此入手,很难找到突破口.此时可迅速调整思维角度,可仔细观察图形,正确的图形是证题的“向导”,由此可发现△ACE与△CBD好像(猜测)全等.那么AE=CD=CE+DE.又BD=CE.那么,此时已水落石出.AC=BC(已知)∠1=∠3 (已证)∠AEC=∠CDB(已证)∴△ACE≌△CBD(AAS)∴BD=CE,AE=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E=CE=CE+DE∴AE=BD+DE(等量代换)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DF分别平分∠ADB和∠ADC,连接EF,求证:EF<BE+CF. 定对象:△ABC定角度:三角形全等分析:由结论EF<BE+CF很容易与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在一块,观察图形,BE,CF,EF 条件分散,不在一个三角形中,必须设法(平移,旋转,翻转等)把三者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是打开本例思路的关键.由角的平分线这一线索,可将△BDE沿角平分线翻转180°,即B点落在AD的点B'上(如图)(也就是在DA上截取DB'=BD),连结EB',B'F,此时△BDE与△B'DE完全重合,所以△BDE≌△B'DE(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就是全等三角形,所以BE=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EFB'中,EF<B'E+B'F(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EF<BE+CF(等量代换).例4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 20°,AB=10,AD= 4, G为AB延长线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定对象:如图定角度:三角形全等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 和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角∠EBG.例5已知: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交 DE于G,∠ACB=105°,∠CAD=10°,∠D=25°.求∠EAC,∠DFB,∠DGB的度数.例6.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20 cm,则△DBE的周长等于多少?分析:对象:△DBE的周长角度:(1)BD,DE,BE的长解:因为DE⊥AB,所以AED ACD∠=∠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AD CAD≅则AE=AC ∠=∠又因为AD为公共边所以AED ACD DE=DC所以△DBE的周长=BE+DE+BD=AB-AE+BC=20例7如图13—3—8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EF⊥AD.分析:对象:△ABC 角度:(1)AD是∠BAC的平分线,(2)DE⊥AB于E,DF⊥AC于F证明:因为DE⊥AB于E,DF⊥AC于F,所以0∠=∠=又因AED AFD90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AD FAD∠=∠由于AD是公共边所以AED AFD≅则AE=AF 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F⊥AD。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十个模型(解析版)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十个模型(解析版)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10个模型)目录模型梳理题型一倍长中线模型题型二一线三等角模型题型三半角模型2022·山东日照真题题型四手拉手模型2022·张家界真题2022·贵阳中考题型五对角互补+邻边相等模型题型六平行线夹中点模型题型七截长补短模型题型八绝配角模型2023·深圳宝安区二模2023·深圳中学联考二模题型九婆罗摩笈模型2022武汉·中考真题2020·宿迁中考真题题型十脚蹬脚模型(海盗埋宝藏)模型梳理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一)基本模型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到点E,使ED=AD,连接BE.结论1:△ACD≌△EBD.已知:在△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连接ED,延长ED到点F,使DF=DE,连接CF.结论2:△BDE≌△CDF.(二)结论推导结论1:△ACD≌△EBD.证明:∵AD是BC边上的中线,∴CD=BD.∵∠ADC=∠EDB,AD=ED,∴△ACD≌△EBD.结论2:△BDE≌△CDF.证明:∵点D是BC边的中点,∴BD=CD.∵∠BDE=∠CDF,DE=DF,∴△BDE≌△CDF.(三)解题技巧遇到中点或中线,则考虑使用“倍长中线模型”,即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然后连接相应的顶点,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模型2一线三等角模型(一)基本模型已知:点P在线段AB上,∠1=∠2=∠3,AP=BD(或AC=BP或CP=PD).结论1:△CAP≌△PBD.已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1=∠2=∠3,AP=BD(或AC=BP或CP=PD).结论2:△APC≌△BDP.(二)结论推导结论1:△CAP≌△PBD.证明:∵∠1+∠C+∠APC=180°,∠2+∠BPD+∠APC=180°,∠1=∠2,∴∠C=∠BPD.∵∠1=∠3,AP=BD(或AC=BP或CP=PD),∴△CAP≌△PBD.结论2:△APC≌△BDP.证明:∵∠1=∠C+∠APC,∠2=∠BPD+∠D,∠3=∠BPD+∠APC,∠1=∠2=∠3,∴∠C=∠BPD,∠APC=∠D.∵AP=BD(或AC=BP或CP=PD),∴△APC≌△BDP.(三)解题技巧在一条线段上出现三个相等的角,且有一组边相等时,则考虑使用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找准三个等角,再根据平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等角代换,判定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一线三等角模型常以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或矩形)为背景,在几何综合题中考查.模型3半角模型(一)基本模型等边三角形含半角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C外一点,∠BDC=120°,BD=CD,点E,F分别在AB,AC上,∠EDF=60°.结论1:EF=BE+CF,∠DEB=∠DEF,∠DFC=∠DFE.正方形含半角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F分别在BC,CD上,∠EAF=45°.结论2:EF=BE+DF,∠AEB=∠AEF,∠AFD=∠AFE.等腰直角三角形含半角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E在BC上,∠DAE=45°.结论3:DE2=BD2+CE2.(二)结论推导结论1:EF=BE+CF,∠DEB=∠DEF,∠DFC=∠DFE.证明:延长AC到点G,使CG=BE,连接DG.∵△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DC=120°,BD=CD,∴∠DBC=∠DCB=30°,∴∠DBE=∠DCF=90°,∴∠DBE=∠DCG=90°,∴△BDE≌△CDG,∴DE=DG,∠DEB=∠G,∠BDE=∠CDG.∵∠EDF=60°,∴∠BDE+∠CDF=60°,∴∠CDG+∠CDF=60°,即∠GDF=60°.∵DF=DF,∴△DEF≌△DGF,∴EF=FG,∠DEF=∠G,∠DFC=∠DFE.∴∠DEB=∠DEF.∵FG=CG+CF,∴EF=BE+CF.结论2:EF=BE+DF,∠AEB=∠AEF,∠AFD=∠AFE.证明:延长CB到点G,使BG=DF,连接AG.∵正方形ABCD,∴∠ABG=∠D=90°,AB=AD,∴△ABG≌△ADF,∴AG=AF,∠G=∠AFD,∠BAG=∠DAF.∵∠EAF=45°,∴∠BAE+∠DAF=45°,∴∠BAE+∠BAG=45°,即∠EAG=45°.∵AE=AE,∴△AEF≌△AEG,∴EF=EG,∠AEB=∠AEF,∠AFE=∠G.∴∠AFD=∠AFE.∵EG=BE+BG,∴EF=BE+DF.结论3:DE2=BD2+CE2.证明: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CF,连接E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ACB=45°,∴∠ACF=∠B=45°,∴∠ECF=90°,∴EF2=CF2+CE2=BD2+CE2,∵∠DAE=45°,∴∠BAD+∠CAE=45°,∴∠CAF+∠CAE=45°,即∠FAE=45°.∵AE=AE,∴△AEF≌△AED,∴EF=DE,∴DE2=BD2+CE2.(三)解题技巧对于半角模型,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做辅助线(延长或旋转),构造全等,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相关的结论.模型4手拉手模型(一)基本模型已知: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连接BD,CE相交于O,连接OA.结论1:△ABD≌△ACE,BD=CE,结论2:∠BOC=∠BAC,结论3:OA平分∠BOE.(二)结论推导结论1:△ABD≌△ACE,BD=CE.证明:∵∠BAC=∠DAE,∴∠BAD=∠CAE.∵AB=AC,AD=AE,∴△ABD≌△ACE,∴BD=CE.结论2:∠BOC=∠BAC.证明:设OB与AC相交于点F.∵△ABD≌△ACE,∴∠ABD=∠ACE.∵∠AFB=∠OFC,∴∠BOC=∠BAC.结论3:OA平分∠BOE.证明:过点A分别做BD,CE的垂线,垂足为G,H.∵△ABD≌△ACE,∴S△ABD=S△ACE,∴12BD⋅AG=12CE⋅AH.∵BD=CE,∴AG=AH,∴OA平分∠BOE.(三)解题技巧如果题目中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考虑连接对应的顶点,用旋转全等模型;如果只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用旋转的方法构造旋转全等.模型5对角互补+邻边相等模型模型解读:通过做垂线或者利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K字)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几何模型解读(浙教版)解析版

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K字)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几何模型解读(浙教版)解析版

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K 字)模型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K 字)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一线三等角(K 型图)模型(同侧型)【模型解读】在某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利用平角为180°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常见模型及证法】同侧型一线三等角(常见):锐角一线三等角 直角一线三等角(“K 型图”) 钝角一线三等角条件:A CED B ∠=∠=∠+ CE=DE证明思路:,A B C BED ∠=∠∠=∠+任一边相等BED ACE ⇒≅ ,已知:在ABC 中,【答案】(1)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分析】(1)根据AAS 可证明ADB CEA ≌,可得AE BD AD CE ==,,可得DE BD CE =+.(2)由已知条件可知180BAD CAE α∠+∠=︒−,180DBA BAD α∠+∠=︒−,可得DBA CAE ∠=∠,结合条件可证明ADB CEA ≌,同(1)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1)如图1,∵BD ⊥直线m ,CE ⊥直线m ,∴90BDA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CAE ABD ∠=∠,在ADB 和CEA 中,BDA CEA CAE ABDAB AC ∠=∠⎧⎪∠=∠⎨⎪=⎩∴(AAS)ADB CEA ≌△△,∴AE BD AD CE ==,,∴DE AE AD BD CE =+=+;(2)如图2,∵BDA BAC α∠=∠=,∴180DBA BAD BAD CAE ∠∠∠∠α+=+=︒−,∴DBA CAE ∠=∠,在ADB 和CEA 中,BDA CEA CAE ABDAB AC ∠=∠⎧⎪∠=∠⎨⎪=⎩∴(AAS)ADB CEA ≌△△,∴AE BD AD CE ==,,∴DE AE AD BD 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AE BD AD CE ==,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3春·上海·七年级专题练习)在直线m 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D A E ,在直线m 上方有AB AC =,且满足BDA AEC BAC α∠=∠=∠=.(1)如图1,当90α=︒时,猜想线段,,D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2)如图2,当0180α<<︒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3,在ABC 中,BAC ∠是钝角,AB AC =,,BAD CAE BDA AEC BAC ∠<∠∠=∠=∠,直线m 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若3BC FB =,ABC 的面积是12,求FBD 与ACE △的面积之和.【答案】(1)DE =BD+CE(2)DE =BD+CE 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FBD 与△ACE 的面积之和为4【分析】(1)由∠BDA =∠BAC =∠AEC =90°得到∠BAD+∠EAC =∠BAD+∠DBA =90°,进而得到∠DBA =∠EAC ,然后结合AB =AC 得证△DBA ≌△EAC ,最后得到DE =BD+CE ;(2)由∠BDA =∠BAC =∠AEC =α得到∠BAD+∠EAC =∠BAD+∠DBA =180°﹣α,进而得到∠DBA =∠EAC ,然后结合AB =AC 得证△DBA ≌△EAC ,最后得到DE =BD+CE ;(3)由∠BAD >∠CAE ,∠BDA =∠AEC =∠BAC ,得出∠CAE =∠ABD ,由AAS 证得△ADB ≌△CAE ,得出S △ABD =S △CEA ,再由不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得出S △ABF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解:DE =BD+CE ∵∠BDA =∠BAC =∠AEC =90°,∴∠BAD+∠EAC =∠BAD+∠DBA =90°,∴∠DBA =∠EAC ,∵AB =AC ,∴△DBA ≌△EAC (AAS ),∴AD =CE ,BD =AE ,∴DE =AD+AE =BD+CE ,故答案为:DE =BD+CE .(2)DE =BD+CE 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A =∠BAC =∠AEC =α,∴∠BAD+∠EAC =∠BAD+∠DBA =180°﹣α,∴∠DBA =∠EAC ,∵AB =AC ,∴△DBA ≌△EAC (AAS ),∴BD =AE ,AD =CE ,∴DE =AD+AE =BD+CE ;(3)解:∵∠BAD <∠CAE ,∠BDA =∠AEC =∠BAC ,∴∠CAE =∠ABD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CEA AB AC ∠=∠⎧⎪∠=∠⎨⎪=⎩,∴△ABD ≌△CAE (AAS ),∴S △ABD =S △CAE ,设△ABC 的底边BC 上的高为h ,则△ABF 的底边BF 上的高为h ,∴S △ABC =12BC•h =12,S △ABF =12BF•h ,∵BC =3BF ,∴S △ABF =4,∵S △ABF =S △BDF+S △ABD =S △FBD+S △ACE =4,∴△FBD 与△ACE 的面积之和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答案】(1)△ACP 与△BPQ 全等,理由见解析;(2)PC ⊥PQ ,证明见解析;(3)存在,当t =1s ,x =2cm/s或t =94s ,x =289cm/s 时,△ACP 与△BPQ 全等.【分析】(1)利用SAS 定理证明ACP BPQ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线段PC 和线段PQ 的位置关系;(3)分ACP BPQ ∆≅∆,ACP BQP ∆≅∆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详解】(1)△ACP 与△BPQ 全等,理由如下:当t =1时,AP =BQ =2,则BP =9﹣2=7,∴BP =AC ,又∵∠A =∠B =90°,在△ACP 和△BPQ 中,AP BQ A B CA PB =⎧⎪∠=∠⎨⎪=⎩,∴△ACP ≌△BPQ (SAS );(2)PC ⊥PQ ,证明:∵△ACP ≌△BPQ ,∴∠ACP =∠BPQ ,∴∠APC+∠BPQ =∠APC+∠ACP =90°.∴∠CPQ =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3)①若△ACP ≌△BPQ ,则AC =BP ,AP =BQ ,∴9﹣2t =7,解得,t =1(s ),则x =2(cm/s );②若△ACP ≌△BQP ,则AC =BQ ,AP =BP ,则2t =12×9,解得,t =94(s ),则x =7÷94=289(cm/s ),故当t =1s ,x =2cm/s 或t =94s ,x =289cm/s 时,△ACP 与△BPQ 全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注意分 类讨论思想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例4.(2022·贵州铜仁·三模)(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 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过点C ,过点A 作AD l ⊥,过点B 作B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CD BE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 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N 的坐标为()4,2,求点M 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44y x =−+与y 轴交于点P ,与x 轴交于点Q ,将直线PQ 绕P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 轴于点R .求点R 的坐标.【答案】(1)见详解;(2)点M 的坐标为(1,3);(3)R (203,0)【分析】(1)先判断出∠ACB=∠ADC ,再判断出∠CAD=∠BCE ,进而判断出△ACD ≌△CBE ,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M 作MF ⊥y 轴,垂足为F ,过点N 作NG ⊥MF ,判断出MF=NG ,OF=MG ,设M (m ,n )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Q 作QS ⊥PQ ,交PR 于S ,过点S 作SH ⊥x 轴于H ,先求出OP=4,由y=0得x=1,进而得出Q (1,0),OQ=1,再判断出PQ=SQ ,即可判断出OH=5,SH=OQ=1,进而求出直线PR 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ACB =90°,AD ⊥l ,∴∠ACB =∠ADC .∵∠ACE =∠ADC+∠CAD ,∠ACE =∠ACB+∠BCE ,∴∠CAD =∠BCE ,∵∠ADC =∠CEB =90°,AC =BC .∴△ACD ≌△CBE ,∴CD =BE ,(2)解:如图2,过点M 作MF ⊥y 轴,垂足为F ,过点N 作NG ⊥MF ,交FM 的延长线于G ,由已知得OM =ON ,且∠OMN =90°,∴由(1)得△OFM ≌△MGN ,∴MF =NG ,OF =MG ,设M (m ,n ),∴MF =m ,OF =n ,∴MG =n ,NG =m ,∵点N 的坐标为(4,2)∴42m n n m +=⎧⎨−=⎩解得13m n =⎧⎨=⎩∴点M 的坐标为(1,3);(3)如图3,过点Q 作QS ⊥PQ ,交PR 于S ,过点S 作SH ⊥x 轴于H ,对于直线y =﹣4x+4,由x =0得y =4,∴P (0,4),∴OP =4,由y =0得x =1,∴Q (1,0),OQ =1,∵∠QPR =45°,∴∠PSQ =45°=∠QPS .∴PQ =SQ .∴由(1)得SH =OQ ,QH =OP .∴OH =OQ+QH =OQ+OP =4+1=5,SH =OQ =1.∴S (5,1),设直线PR 为y =kx+b ,则451b k b =⎧⎨+=⎩,解得435b k =⎧⎪⎨=−⎪⎩.∴直线PR 为y =35-x+4. 由y =0得,x =203,∴R (203,0).【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模型2.一线三等角(K 型图)模型(异侧型)【模型解读】在某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利用平角为180°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3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满分晋级三角形 7级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三角形 8级秋天班第二讲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三角形 9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秋天班第三讲秋天班第四讲漫画释义舞弊?知识互联网题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思路导航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思路:⑴利用特别边特别角证题( AC=BC 或 90°,45 ,45 ) . 如图 1; ⑵常有协助线为作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 .如图 2;⑶补全为正方形 . 如图 3, 4.CC45° 45°BAABD图 1 图 2图3 图4典题精练【例 1】已知:以下图, Rt△ABC 中, AB=AC, BAC 90°, O 为 BC 的中点,⑴写出点 O 到△ ABC 的三个极点 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 B求证明)⑵假如点 M、 N 分别在线段 AC、 AB 上挪动,且在挪动中保持OAN=CM .试判断△ 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 N⑶假如点 M、 N 分别在线段 CA、 AB 的延伸线上挪动,且在挪动中保持 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能否依旧建立,假如是请给出证明.A CM【分析】⑴ OA=OB=OCB⑵连结 OA,∵OA=OCBAOC 45° AN=CMO ∴△ ANO ≌△ CMO∴ON=OM N∴NOA MOC∴NOA BONMOCBON 90 ∴NOM 90 A CM∴△ O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 ONM 依旧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 BAC=90°, AB=AC,O 为 BC 中点∴∠ BAO=∠ OAC =∠ABC =∠ ACB=45°,∴AO=BO=OC,∵在△ANO 和△CMO 中,AN CMBAO C NBOAO COM AC ∴△ ANO≌△ CMO ( SAS)∴ON=OM,∠AON=∠COM ,又∵∠ COM∠ AOM =90°,∴△ 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 B 【例 2】两个全等的含 30o, 60o角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 ABC ,如 D图所示搁置, E, A,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 BD的中点 M ,连结 ME ,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原因. ECA【分析】△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结AM .由题意,得DE AC , DAE BAC 90o , DAB90.oD ∴△D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M MB,∴MA MB DM , MDA MAB 45o. E∴MDE MAC 105o,∴△EDM ≌ △CAM.∴EM MC, DME AMC .又EMC EMA AMC EMA DME 90o.∴CM EM,∴△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 3】已知:如图,△ ABC 中,AB AC ,BAC ,D 是AC 的中90°点, AF BD于E,交BC于F,连结 DF.求证:ADB CDF .【分析】证法一:如图,过点A作AN BC于 N,交BD于M.B ∵ AB AC ,BAC 90°,∴ 3 DAM 45°.∵ C ,∴ 3 C .45°∵ AF BD,∴ 1 BAE 90°∵BAC ,∴.90°2BAE 90°∴ 1 2 .在△ ABM 和△CAF 中,1B1 2AB AC3 C∴ △ ABM ≌△CAF .∴ AM CF .在△ ADM 和△CDF 中,AD CDDAM CAM CF∴△ADM ≌△CDF .∴ADB CDF .证法二:如图,作CM AC 交AF的延伸线于M.∵AF BD ,∴32 ,90°∵BAC ,90°∴ 1 2 90°,∴ 1 3 .3 在△ ACM 和△BAD 中,BM BA CADEFCA3 2DMEN FCA21DEC.1 3AC ABACM BAD90°∴△ACM ≌△BAD .∴ M ADB ,AD CM∵ AD DC ,∴ CM CD .在△CMF 和△CDF 中,CF CFMCF DCF 45°CM CD∴ △CMF ≌△ CDF .∴M CDF∴ADB CDF .【例 4】如图,等腰直角△ ABC中,AC BC , ACB 90°,P为△ ABC 内部一点,知足PB PC ,AP AC ,求证:BCP 15 .AD AP PB CB C【分析】补全正方形ACBD ,连结 DP,易证△ ADP 是等边三角形,DAP 60 ,BAD 45 ,∴BAP 15 ,PAC 30 ,∴ACP 75 ,∴BCP 15 .【研究对象】等腰直角三角形添加成正方形的几种常有题型在解相关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问题,若碰到不易解决或解法比较复杂时,可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引协助线转变成正方形,再利用正方形的一些性质来解,经常能够起到化难为易的成效,进而顺利地求解。

【差】全等三角形简单模型(解析版)

【差】全等三角形简单模型(解析版)

全等三角形简单模型【模型讲解】模型1、平移全等模型,如下图:【巩固训练】1.如图,AB DE =,A D ∠=∠,要说明ABC DEF △≌△,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 .//AB DE B .//AC DF C .AC DE ⊥D .AC DF =【答案】C 【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证明全等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AB ∥DE ,∴∠ABC=∠DEC ,∴根据ASA 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AC ∥DF ,∴∠DFE=∠ACB ,∴根据AAS 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AC ⊥DE ,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条件,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AC=DF ,∴根据SAS 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证明全等所需添加的条件,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D BE =,BC EF =且//BC EF ,求证:ABC DEF ≌△△.【答案】见解析【分析】由AD=BE 可求得AB=DE ,再结合条件可证明△ABC ≌△DEF .【详解】证明:∵AD BE =∴AD BD BE BD +=+∴AB DE=又∵//BC EF ∴ABC DEF∠=∠在ABC 和DEF 中AB DE ABC DEF BC EF =⎧⎪∠=∠⎨⎪=⎩∴ABC DEF △≌△(SA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3.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B =DE ,∠A =∠D .(1)求证:ABC DEF ≌;(2)若BF =11,EC =5,求BE的长.【答案】(1)见解析;(2)BE =3.【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 ∥DE 得到∠ABC =∠DEF ,然后根据“ASA”可判断△ABC ≌△DEF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BC =EF ,由此可求出BE =CF ,则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BE .【详解】(1)证明:∵AB ∥DE ,∴∠ABC =∠DEF ,在△ABC 和△DEF 中A D AB DE ABC DEF ∠=∠⎧⎪=⎨⎪∠=∠⎩∴△ABC ≌△DEF (ASA );(2)解:∵△ABC ≌△DEF ,∴BC =EF ,∴BC -EC =EF -EC ,即BE =CF ,∵BF =11,EC =5,∴BF -EC =6.∴BE +CF =6.∴BE =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点C 是AB 的中点,CD ∥BE ,且CD BE =.(1)求证:△ACD ≌△CBE .(2)若87,32A D ∠=︒∠=︒,求∠B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61【分析】(1)根据SAS 证明△ACD ≌△CBE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C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B=∠ACD .【详解】(1)∵C 是AB 的中点,∴AC =CB ,∵CD//BE ,∴ACD CBE ∠=∠,在△ACD 和△CBE 中,AC CB ACD CBE CD BE =⎧⎪∠=∠⎨⎪=⎩,∴ACD CBE ∆≅∆;(2)∵8732A D ︒︒∠=∠=,,∴180180873261ACD A D ︒︒︒︒︒∠=-∠-∠=--=,又∵ACD CBE ∆≅∆,∴61B ACD ︒∠=∠=.【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SAS 证明△ACD ≌△CBE .5.如图,AB//CD ,AB=CD 点E 、F 在BC 上,且BF=CE .(1)求证:△ABE ≌△DCF (2)求证:AE//DF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由题意易得B C ∠=∠,BE CF =,然后问题可得证;(2)由(1)可得DFC AEB ∠=∠,则有EFD AEF ∠=∠,然后问题可得证.【详解】证明:(1)∵AB ∥CD ,∴B C ∠=∠,∵BF =CE ,∴CF EF BE EF +=+,∴BE CF =,∵AB =CD ,∴ABE DCF △≌△(SAS );(2)由(1)可得:ABE DCF △≌△,∴DFC AEB ∠=∠,∵180,180DFC EFD AEF AEB ∠+∠=︒∠+∠=︒,∴EFD AEF ∠=∠,∴//AE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1,A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B =CD ,DE ∥AF ,且DE =AF ,求证:△AFC ≌△DEB .如果将BD 沿着AD 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思路】可以根据已知利用SAS 判定△AFC ≌△DEB .如果将BD 沿着AD 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仍然成立.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常用的判定方法进行验证.【解答过程】解:∵AB =CD ,∴AB +BC =CD +BC ,即AC =BD .∵DE ∥AF ,∴∠A =∠D .在△AFC 和△DEB 中,AF DE∠A ∠D AC DB,∴△AFC ≌△DEB (SAS ).在(2),(3)中结论依然成立.如在(3)中,∵AB =CD ,∴AB ﹣BC =CD ﹣BC ,即AC =BD ,∵AF ∥DE ,∴∠A =∠D .在△ACF 和△DEB 中,AF DE∠A ∠D AC DB,∴△ACF ≌△DEB (SAS ).模型2.对称(翻折)全等模型,如下图:【巩固训练】1.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O ADO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CB CD =;③ABC ADC △≌△;④DA D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 ,∠BAO =∠DAO ,∠AOB =∠AOD =90°,OB=O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C ≌△ADC ,进而得出其它结论.【详解】由△ABO ≌△ADO 得:AB=AD ,∠AOB =∠AOD =90°,∴AC ⊥BD ∠BAC =∠DAC ,又AC =AC ,所以,有△ABC ≌△ADC ,∴CB=CD ,所以,①②③正确.由已知条件得不到DA=DC ,故④不正确.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以及HL ,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CB DBC ∠=∠,若要使得ABC DCB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A .A D∠=∠B .ABC DCB ∠∠=C .AB =DC D .AC =DB【答案】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CB DBC ∠=∠,BC =CB ,A 、当添加∠A =∠D 时,可利用“AAS”判断△ABC ≌△DCB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当添加ABC DCB ∠=∠时,可利用“ASA”判断△ABC ≌△DCB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当添加AB=DC 时,利用“SSA”不能判断△ABC ≌△DCB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当添加AC=DB 时,可利用“SAS”判断△ABC ≌△DCB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3.如图,12∠=∠,BC EC =,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能使用“ASA ”方法判定ABC DEC ≌△△.【答案】∠B =∠E【分析】已知∠1=∠2,就是已知∠ACB =∠DCE ,则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即可证【详解】可以添加∠B =∠E .理由是:∵∠1=∠2,∴∠1+∠BCE =∠2+∠BCE ,∴∠ACB =∠DCE ,∴在△ABC 和△DEC 中,ACB DCE BC EC B E ∠=∠⎧⎪=⎨⎪∠=∠⎩,∴△ABC ≌△DEC (ASA ).故答案是:∠B=∠E【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4.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 =DE ,②BF =EC ,③∠B =∠E ,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结论:.(均填写序号)证明:【答案】①②③;④;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根据三个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即可;【详解】情况一:题设①②③,结论④;∵BF=EC ,∴BF CF EC CF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E BC EF =⎧⎪∠=∠⎨⎪=⎩,∴ABC DEF ≅ ,∴12∠=∠;情况二:题设①③④,结论③;在△ABC 和△DEF 中,12B E AB DE ∠=∠⎧⎪∠=∠⎨⎪=⎩,∴ABC DEF ≅ ,∴BC EF =,∴BC FC EF FC -=-,即BF EC =;情况三:题设②③④,结论①;∵BFEC =,∴BF CF EC CF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12BC EF B E ∠=∠⎧⎪=⎨⎪∠=∠⎩,∴ABC DEF ≅ ,∴AB DE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证明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BD CE =,ABE ACD ∠=∠,BE 与CD 相交于点F ,求证:AB AC =.【答案】见详解;【分析】依题意,BD =CE ,∠ABE =∠ACD ,∠BFD =∠CFE ,可得△BDF ≌△CEF ,可得DF =EF ,BF =CF ;可得CD =BE ,可得△ABE ≌△ACD ,即可;【详解】由题知:BD =CE ,∠ABE =∠ACD ,又∠BFD 和∠CFE 为对顶角,∴∠BFD =∠CFE ;在△BDF 和△CEF 中ABE ACD BFD CFE BD CE ∠=∠⎧⎪∠=∠⎨⎪=⎩,∴△BDF ≌△CEF (AAS );∴DF =EF ,BF =CF ;又CD =DF +CF ,BE =BF +EF ;∴CD =BE ;在△ABE 和△ACD 中A A ABE ACD BE CD ∠=∠⎧⎪∠=∠⎨⎪=⎩,∴△ABE ≌△ACD (AAS );∴AB =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顶角相等、用AAS 证明全等及其性质,熟练构造出全等的三角形是关键;6.如图,已知∠C =∠F =90°,AC =DF ,AE =DB ,BC 与EF 交于点O ,(1)求证:Rt△ABC≌Rt△DEF;(2)若∠A=51°,求∠BOF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78°【分析】(1)由AE=DB得出AE+EB=DB+EB,即AB=DE,利用HL即可证明Rt△ABC ≌Rt△DEF;(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ABC=39°,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BC=∠DEF=39°,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AE=DB,∴AE+EB=DB+EB,即AB=DE.又∵∠C=∠F=90°,AC=DF,∴Rt△ABC≌Rt△DEF.(2)∵∠C=90°,∠A=51°,∴∠ABC=∠C-∠A=90°-51°=39°.由(1)知Rt△ABC≌Rt△DEF,∴∠ABC=∠DEF.∴∠DEF=39°.∴∠BOF=∠ABC+∠BEF=39°+39°=7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模型3.旋转全等模型,如下图:【巩固训练】1.如图,△ABC和△AED共顶点A,AD=AC,∠1=∠2,∠B=∠E.BC交AD于M,DE交AC于N,甲说:“一定有△ABC≌△AED.”乙说:“△ABM≌△AEN.”那么()A .甲、乙都对B .甲、乙都不对C .甲对、乙不对D .甲不对、乙对【答案】A 【分析】利用AAS 判定△ABC ≌△AED ,则可得到AB=AE ,再利用ASA 判定△ABM ≌△AEN .【详解】∵∠1=∠2,∴∠1+∠MAC =∠2+∠MAC ,∴∠BAC =∠EAD,在△BAC 和△EAD 中,B E BAC EAD AC AD ∠=∠⎧⎪∠=∠⎨⎪=⎩,∴△BAC ≌△EAD ,∴甲说的正确;∵△BAC ≌△EAD (AAS ),∴AB=AE ,在△BAM 和△EAN 中,12B E AB AE ∠=∠⎧⎪=⎨⎪∠=∠⎩,∴△BAM ≌△EAN (ASA ),∴乙说的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根据题目的特点,补充适当条件,活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B AD =,BC DE =,且10CAD ∠=︒,25B D ∠=∠=︒,120EAB ∠=︒,则EGF ∠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15︒D .125︒【答案】C【分析】由已知得△ABC ≌△ADE ,故有∠BAC =∠DAE ,由∠EAB =120°及∠CAD =10°可求得∠AFB 的度数,进而得∠GFD 的度数,在△FGD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EGF 的度数.【详解】在△ABC 和△ADE 中AB AD B D BC DE =⎧⎪∠=∠⎨⎪=⎩∴△ABC ≌△ADE (SAS )∴∠BAC =∠DAE∵∠EAB =∠BAC +∠DAE +∠CAD =120°∴∠BAC =∠DAE ()112010552=⨯︒-︒=︒∴∠BAF =∠BAC +∠CAD =65°∴在△AFB 中,∠AFB =180°-∠B -∠BAF =90°∴∠GFD =90°在△FGD 中,∠EGF =∠D +∠GFD =1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求得∠BAC 的度数.3.已知:如图,C 为线段BE 上一点,AB//DC ,AB=EC ,BC=CD .求证:∠A=∠E.【答案】见详解【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ABC ≌△ECD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AB ∥DC ,∴∠B =∠ECD ,在△ABC 和△ECD 中,AB EC B ECD BC CD ⎧⎪∠∠⎨⎪⎩===,∴△ABC ≌△ECD (SAS ),∴∠A =∠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4.如图,,,,AC BC DC EC AC BC DC EC ⊥⊥==,求证:(1)ACE BCD ∆≅∆;(2)AE BD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得到90ACB DCE ∠=∠=︒,求出DCB ECA ∠=∠,即可得到结果;(2)设AC 交BD 于N ,AE 交BD 于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 B ∠=∠,再根据已知条件转换即可;【详解】证明:()1AC BC ⊥Q ,DC EC ⊥,90ACB DCE ∴∠=∠=︒,ACB ACD DCE ACD ∴∠+∠=∠+∠,∴∠=∠DCB ECA ,在DCB ∆和ECA ∆中,AC BC DCB ECA CD CE =⎧⎪∠=∠⎨⎪=⎩,()DCB ECA SAS ∴∆≅∆;()2如图,设AC 交BD 于N ,AE 交BD 于O ,∆≅∆ DCB ECA ,A B ∴∠=∠,∠=∠ AND BNC ,90∠+∠=︒B BNC ,90∴∠+∠=︒A AND ,90∴∠=︒AON ,AE 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三角形全等模型(全)

三角形全等模型(全)

三角形全等模型(全)三角形全等模型一、垂直型全等1.如图,在RtABC中,∠C=90°,在RtADE中,∠AED=90°,且AD⊥AB,AD=AB,说明△XXX≌DAE。

2.如图,AB⊥AE,DE⊥AE,BC⊥DC,BC=DC。

1)说明△ABC≌ECD;2)说明AE:AB:ED=1:1:2.变式1:如图,AB⊥BD,AC⊥BE,DE⊥BE,AB=BD,说明△ABC≌△BDE。

3.如图,AE,BD是△ABC的两条高,AE=BE,说明△BEF≌△AEC。

二、公共边(角)型全等1.(1)如图,AB=AD,BC=DC,说明△ABC≌△ADC;2)如图,∠BAC=∠DAC,∠B=∠D,说明△ABC≌△ADC;3)如图,AC平分∠BAD,AB=AC,说明△ABC≌△ADC。

2.(1)如图,AB=DC,AC=DB,说明△ACB≌△DCB;2)如图,∠A=∠D,∠ABC=∠DCB,说明△ACB≌△DCB;3)如图,AB=DC,∠ABC=∠DCB,说明△ACB≌△DCB。

3.(1)如图,∠B=∠C,AB=AC,说明△ABE≌△ACD;2)如图,AB=AC,AD=AE,说明△ABE≌△ACD。

三、和(差)型全等1.(1)如图,AB=DE,AC=DF,BE=CF,说明△ABC≌△DEF;2)如图,∠A=∠D,∠B=∠DEF,BE=CF,说明△ABC≌△DEF;3)如图,AB=DE,∠B=∠DEF,BE=CF,说明△ABC≌△DEF。

2.(1)如图,AB=DE,AC=DF,BE=CF,说明△ABC≌△DEF;2)如图,∠A=∠D,∠B=∠DEF,BE=CF,说明△ABC≌△DEF;3)如图,AB=DE,∠B=∠DEF,BE=CF,说明△ABC≌△DEF。

3.(1)如图,∠B=∠D,∠BAD=∠CAE,AC=AE,说明△ABC≌△ADE;2)如图,AB=AD,∠BAD=∠CAE,AC=AE,说明△ABC≌△ADE。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在研究三角形的时候,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里介绍一些经典的模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7级: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全等三角形模型。

当三角形的中线等于另一条边的一半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

此外,如果一条边被截成两段,其中一段的长度等于另一条边的长度减去另一段的长度,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是全等的。

三角形8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全等三角形模型,利用的是三边对应相等的原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三角形9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这个模型利用的是两边一角相等的原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题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三角形,可以利用其特殊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常见的辅助线包括作高和补全为正方形等。

思路导航如果要解决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思路:1.利用特殊边特殊角证题,如AC=BC或90°,45,45。

2.常见辅助线为作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

3.补全为正方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思路:⑴利用特殊边特殊角证题(AC=BC或90°,45,45).如图1;⑵常见辅助线为作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图2;⑶补全为正方形.如图3,4.典题精练例1】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B⑴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C、AB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XXX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⑶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CA、AB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解析】⑴OA=OB=OC⑴连接OA。

最新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之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模型(原卷版)

最新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之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模型(原卷版)

专题06 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模型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①截长: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另外两条较短的线段。

如图所示,在BF上截取BM=DF,易证△BMC△△DFC(SAS),则MC=FC=FG,△BCM=△DCF,可得△M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可证△CFE=45°,△CFG=90°,△CFG=△MCF,FG△CM,可得四边形CGFM为平行四边形,则CG=MF,于是BF=BM+MF=DF+CG.②补短:选取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进行延长,使得较短的两条线段共线并寻求解题突破。

如图所示,延长GC至N,使CN=DF,易证△CDF△△BCN(SAS),可得CF=FG=BN,△DFC=△BNC=135°,又知△FGC=45°,可证BN△FG,于是四边形BFGN为平行四边形,得BF=NG,所以BF=NG=NC+CG=DF+CG.例1.如图,△ABC中,△B=2△A,△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已知AC=16,BC=9,则BD 的长为()A.6B.7C.8D.9【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中,AB=BC,△ABC=60°,线段AC与AD关于直线AP对称,E是线段BD与直线AP的交点.(1)若△DAE=15°,求证:△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连CE,求证:BE=AE+CE.【变式训练2】如图,在△ABC中,△ACB=△ABC=40o,BD是△ABC的角平分线,延长BD至点E,使得DE=DA,则△ECA=________.【变式训练3】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锐角顶点与A点重合,将此三角板绕A点旋转时,两边分别交直线BC,CD于M,N.(1)如图1,当M,N分别在边BC,CD上时,求证:BM+DN=MN(2)如图2,当M,N分别在边BC,CD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M,DN,MN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直线AN与BC交于P点,MN=10,CN=6,MC=8,求CP的长.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例.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DE ,AB = DE ,△A = △D .(1)求证:ABC DEF ≌;(2)若BF = 11,EC = 5,求BE 的长.【变式训练1】如图,AB//CD ,AB=CD 点E 、F 在BC 上,且BF=CE .(1)求证:△ABE△△DCF (2)求证:AE//DF .【变式训练2】如图,已知点C 是AB 的中点,CD △BE ,且CD BE =.(1)求证:△ACD△△CBE .(2)若87,32A D ∠=︒∠=︒,求△B 的度数.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例.如图,已知△C=△F=90°,AC=DF,AE=DB,BC与EF交于点O,(1)求证:Rt△ABC△Rt△DEF;(2)若△A=51°,求△BOF的度数.【变式训练1】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AB交FC于N,∠E=∠F=90º,∠B =∠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4个B.3个C.2个D.1个【变式训练2】如图,AB=AC,BE⊥AC于E,CF⊥AB于F,BE,CF交于D,则以下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例.如图,△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CAE+△ACE+△ADE=130°,则△ADE的度数为()A.50° B.65° C.70° D.75°【变式训练1】如图,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正方形AB′C′D′,线段CD,B′C′交于点E,若DE=1,则正方形的边长等于_____.【变式训练1】如图,,,,AC BC DC EC AC BC DC EC ⊥⊥==,求证:(1)ACE BCD ∆≅∆;(2)AE BD ⊥.【变式训练2】如图,AB AC =,AE AD =,CAB EAD α∠=∠=.(1)求证:AEC ADB ≅△△;(2)若90α=︒,试判断BD 与CE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3)若CAB EAD α∠=∠=,求CFA ∠的度数.【变式训练3】如图①,在△ABC 中,△A =90°,AB =AC1,BC =2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AD =AE =1,DE.现将△ADE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如图②,连接CE 、BD 、CD .(1)如图②,求证:CE =BD ;(2)利用备用图进行探究,在旋转的过程中CE 所在的直线能否垂直平分BD ?如果能,请猜想α的度数,画出图形,并将你的猜想作为条件,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在旋转的过程中,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α= °.(直接写出答案即可)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如图,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和均为等边三角形,与交于点,与交于点.C E ABC ∆DCE ∆BD AC M AE CD N(1)求证:;(2)若把绕点任意旋转一个角度,(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1】如图,△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AOB =△COD =90°,AC 、BD 交于点M .(1) 如图1,求证:AC=BD ,判断AC 与B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 如图2,△AOB =△COD =60°时,△AM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变式训练2】如图,将两块含45°角的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板△COD 和△AOB 如图①摆放,连结AC ,BD .(1)如图①,猜想线段AC 与BD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2)将图①中的△CO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②),连结AC ,BD ,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C 与BD 存在(1)中的关系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③),连结AC ,BD ,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C 与BD 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AE BD =DCE ∆C【变式训练3】已知:如图1,在和中,,,.(1)证明.(2)如图2,连接和,,与分别交于点和,,求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请直接写出的度数.课后训练1.如图,已知AB AD =,BC DE =,且10CAD ∠=︒,25B D ∠=∠=︒,120EAB ∠=︒,则EGF ∠的度数为( )ABC ∆ADE ∆C E ∠=∠CAE DAB ∠=∠BC DE =ABC ADE ∆∆≌CE BD DE AD BC M N 56DMB ∠=︒ACE ∠CN EM =CBA∠A .120︒B .135︒C .115︒D .125︒ 2.如图,△ABC 中,E 在BC 上,D 在BA 上,过E 作EF△AB 于F ,△B =△1+△2,AB =CD ,BF =43,则AD 的长为________.3.如图,2A C ,BD 平分ABC ∠,10BC =,6AB =,则AD =_____.4.如图,正方形ABCD ,将边CD 绕点D 顺逆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线段DE ,连接AE ,CE ,过点A 作AF △CE 交线段C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1)当AE =AB 时,求α的度数;(2)求证:△AEF =45°;(3)求证:AE △FB .5.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C,点E是BD上一点,且AE=AD,∠EAD=∠BAC.(1)求证:∠ABD=∠ACD;(2)若∠ACB=65º,求∠BDC的度数.6.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点E在AC上(且不与点A、C重合),在△ABC 的外部作△CED,使△CED=90°,DE=CE,连接AD,分别以AB、A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FD,连接AF.(1)求证:EF=AE;(2)将△CED绕点C逆时针旋转,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②,连接AE,请判断线段AF、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一点,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交BE于点D且∠ACF=∠CBE,CG平分∠ACB交BD于点G,(1)求证:CF=BG;(2)延长CG交AB于H,连接AG,过点C作CP∥AG交BE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B=CP+CF;(3)在(2)问的条件下,当∠GAC=2∠FCH时,若S△AEG=3,BG=6,求AC的长.8.如图,在△ABC中,∠ABC=60°,点D,E分别为AB,BC上一点,BD=BE,连接DE,DC,AC=CD.(1)如图1,若AC=3,DE=2,求EC的长;(2)如图2,连接AE交DC于点F,点M为EC上一点,连接AM交DC于点N,若AE =AM,求证:2DE=MC;(3)在(2)的条件下,若∠ACB=45°,直接写出线段AD,MC,AC的等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弊?满分晋级三角形9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三角形8级 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 三角形7级 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 漫画释义3全等三角形的 经典模型(一)45°45°CBA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思路:⑴利用特殊边特殊角证题(AC=BC 或904545︒︒°,,).如图1; ⑵常见辅助线为作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图2; ⑶补全为正方形.如图3,4.图1 图2图3 图4知识互联网思路导航题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DCBA【例1】 已知:如图所示,Rt △ABC 中,AB =AC ,90BAC ∠=°,O 为BC 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C 、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 AN =CM .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CA 、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 =CM ,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 【解析】 ⑴OA =OB =OC⑴连接OA ,⑴OA =OC 45∠=∠=BAO C ° AN =CM ⑴⑴ANO ⑴⑴CMO⑴ON =OM⑴∠=∠NOA MOC⑴90∠+∠=∠+∠=︒NOA BON MOC BON ⑴90∠=︒NOM⑴⑴O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⑴⑴ONM 依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⑴⑴BAC =90°,AB =AC ,O 为BC 中点 ⑴⑴BAO =⑴OAC =⑴ABC =⑴ACB =45°,⑴AO =BO =OC ,⑴在⑴ANO 和⑴CMO 中, AN CM BAO C AO CO =⎧⎪∠=∠⎨⎪=⎩⑴⑴ANO ⑴⑴CMO (SAS )典题精练ABCOMN A B COMN ABCOMN⑴ON =OM ,⑴AON =⑴COM , 又⑴⑴COM -⑴AOM =90°, ⑴⑴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例2】 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取BD 的中点M ,连接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析】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AM .由题意,得,90,90.DE AC DAE BAC DAB =∠+∠=∠=∴D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⑴DM MB =,⑴,45MA MB DM MDA MAB ==∠=∠=. ⑴105MDE MAC ∠=∠=, ⑴EDM △⑴CAM △.⑴,EM MC DME AMC =∠=∠.又90EMC EMA AMC EMA DME ∠=∠+∠=∠+∠=. ⑴CM EM ⊥,⑴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3】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90BAC ∠=°,D 是AC 的中点,AF BD ⊥于E ,交BC 于F ,连接DF . 求证:ADB CDF ∠=∠. 【解析】 证法一:如图,过点A 作AN BC ⊥于N ,交BD 于M .∵AB AC =,90BAC ∠=°, ∴345DAM ∠=∠=°. ∵45C ∠=°,∴3C ∠=∠. ∵AF BD ⊥,∴190BAE ∠+∠=° ∵90BAC ∠=°,∴290BAE ∠+∠=°. ∴12∠=∠.在ABM △和CAF △中,M EDCBA MEDCBAFE DCB ANM 12A BCD EF3123AB AC C ∠=∠⎧⎪=⎨⎪∠=∠⎩∴ABM CAF △≌△.∴AM CF =. 在ADM △和CDF △中, AD CD DAM C AM CF =⎧⎪∠=∠⎨⎪=⎩∴ADM CDF △≌△. ∴ADB CDF ∠=∠.证法二:如图,作CM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M . ⑴AF BD ⊥,⑴3290∠+∠=°, ⑴90BAC ∠=°, ⑴1290∠+∠=°, ⑴13∠=∠.在ACM △和BAD △中, 1390AC ABACM BAD ∠=∠⎧⎪=⎨⎪∠=∠=⎩° ⑴ACM BAD △≌△. ⑴M ADB ∠=∠,AD CM = ⑴AD DC =,⑴CM CD =. 在CMF △和CDF △中, 45=⎧⎪∠=∠=⎨⎪=⎩CF CF MCF DCF CM CD ° ⑴CMF CDF △≌△.⑴M CDF ∠=∠ ⑴ADB CDF ∠=∠.【例4】 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90AC BC ACB =∠=,°,P 为ABC △内部一点,满足求证:15BCP ∠=︒. PB PC AP AC ==,,M12A BCDEF 3PCBA PCBAD【解析】 补全正方形ACBD ,连接DP ,易证ADP △是等边三角形,60DAP ∠=︒,45BAD ∠=︒, ⑴15BAP ∠=︒,30PAC ∠=︒,⑴75∠=︒ACP , ⑴15BCP ∠=︒.【探究对象】等腰直角三角形添补成正方形的几种常见题型 在解有关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问题,若遇到不易解决或解法比较复杂时,可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引辅助线转化成正方形,再利用正方形的一些性质来解,常常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而顺利地求解。

例4为求角度的应用,其他应用探究如下:【探究一】证角等【备选1】如图,Rt △ABC 中,∠BAC =90°,AB =AC ,M 为AC 中点,连结BM ,作AD ⊥BM交BC 于点D ,连结DM ,求证:∠AMB =∠CMD .【解析】 作等腰Rt⑴ABC 关于BC 对称的等腰Rt⑴BFC ,延长AD 交CF 于点N ,⑴AN ⑴BM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N =BM ,易证Rt⑴ABM ⑴Rt⑴CAN ,⑴⑴AMB =⑴CND ,CN =AM , ⑴M 为AC 中点,⑴CM =CN , ⑴⑴1=⑴2,可证得⑴CMD ⑴⑴CND , ⑴⑴CND =⑴CMD , ⑴⑴AMB =⑴CMD .21N FA BCDM E EMDCBA【探究二】判定三角形形状【备选2】如图,Rt △ABC 中,∠BAC = 90°,AB =AC ,AD =CE ,AN ⊥BD 于点M ,延长BD 交NE 的延长线于点F ,试判定△DEF 的形状.【解析】 作等腰Rt⑴ABC 关于BC 对称的等腰Rt⑴BHC ,可知四边形ABHC 为正方形,延长AN 交HC 于点K , ⑴AK ⑴BD ,可知AK =BD ,易证:Rt⑴ABD ⑴Rt⑴CAK , ⑴⑴ADB =⑴CKN ,CK =AD , ⑴AD =EC ,⑴CK =CE ,易证⑴CKN ⑴⑴CEN ,⑴⑴CKN =⑴CEN , 易证⑴EDF =⑴DEF ,⑴⑴DEF 为等腰三角形.【探究三】利用等积变形求面积【备选3】如图,Rt △ABC 中,∠A =90°,AB =AC ,D 为BC 上一点,DE ∥AC ,DF ∥AB ,且BE =4,CF =3,求S 矩形DF AE .【解析】 作等腰Rt⑴ABC 关于BC 的对称的等腰Rt⑴GCB ,可知四边形ABGC 为正方形,分别延长FD 、ED 交BG 、CG 于点N 、M ,ABCD E FNMKHM NFE D C BAGMN FED C B AF EDCB A可知DN =EB =4,DM =FC =3, 由正方形对称性质,可知S 矩形DF AE =S 矩形DMGN =DM ·DN =3⨯4=12.【探究四】求线段长【备选4】如图,△ABC 中,AD ⊥BC 于点D ,∠BAC =45°,BD =3,CD =2,求AD 的长.【分析】此题若用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再列方程组求解是可以的,但解法太繁琐,本题尽管已知条件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但⑴⑴BAC =45°,若分别以AB 、AC 为对称轴作Rt⑴ADB 的对称直角三角形和Rt⑴ADC 的对称直角三角形,这样就出现两边相等且夹角为90°的图形,满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再引辅助线使之转化为正方形.【解析】 以AB 为轴作Rt⑴ADB 的对称的Rt⑴AEB ,再以AC 为轴作Rt⑴ADC 的对称的Rt⑴AFC .可知BE =BD =3,FC =CD =2, 延长EB 、FC 交点G ,⑴⑴BAC =45°, 由对称性,可得⑴EAF =90°,且AE =AD =AF , 易证四边形AFGE 为正方形,且边长等于AD , 设AD =x ,则BG =x -3,CG =x -2,在Rt⑴BCG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35x x -+-=, 解得x =6,即AD =6.GFED CBADCBA【探究五】求最小值【备选5】如图,Rt △ABC 中,∠ACB =90°,AC =BC =4,M 为AC 的中点,P 为斜边AB 上的动点,求PM +PC 的最小值.【解析】 将原图形通过引辅助线化归为正方形,即作Rt⑴ACB 关于AB 对称的Rt⑴ADB ,可知四边形ACBD 为正方形,连接CD ,可知点C 关于AB 的对称点D ,连接MD 交AB 于点P ,连接CP ,则PM +PC 的值为最小,最小值为:PM +PC =DM =224225+=.常见三垂直模型M PDBC AMPB C A思路导航例题精讲题型二:三垂直模型【引例】已知AB ⊥BD ,ED ⊥BD ,AB =CD ,BC =DE ,⑴求证:AC ⊥CE ;⑵若将△CDE 沿CB 方向平移得到①②③④等不同情形,1AB C D =, 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C ⊥C 1E 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予证 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① ② ③ ④【解析】 ⑴∵AB ⊥BD ,ED ⊥BD∴90∠=∠=︒B D在ABC △与CDE △中 =⎧⎪∠=∠⎨⎪=⎩AB CDB D BC DE ∴ABC CDE △≌△(SAS ) ∴1∠=∠E ∵290∠+∠=︒E ∴90∠=︒ACE ,即AC ⊥CE⑴ 图⑴⑴⑴⑴四种情形中,结论永远成立,证明方法与⑴完全类似,只要证明1ABC C DE △≌△∴1∠=∠ACB C ED∵1190∠+∠=︒C ED DC E ∴190∠+∠=︒DC E ACB∴AC ⊥C 1EC 1ABC ED D E(C )B AC 1C 1AB C ED C 1AB CEDEDCBA 21【例5】 正方形ABCD 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点C 在第一象限.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 的坐标.(计算应用: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解析】 过点C 作CG ⑴x 轴于G ,过B 作BE ⑴y 轴于E ,并反向延长交CG 于F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⑴BE =8, AE =6,⑴AB =10⑴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⑴AB =BC ∵1390∠+∠=︒ 2390∠+∠=︒∴12∠=∠∵90AEB BFC ∠=∠=︒⑴⑴AEB ⑴⑴BFC ⑴CF =BE =8,BF =AE =6 ⑴CG =12 EF =14⑴C (14,12),正方形的边长为10【点评】 此题中三垂直模型:【例6】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ABC ∠=︒,AD BC ∥,AB BC =,E 是AB 的中点,CE BD ⊥. ⑴ 求证:BE AD =;典题精练21G FE Oyx3DCBAOyxDCBAA B CDEM⑴ 求证: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 ⑴ DBC △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解析】⑴⑴90ABC ∠=︒,BD EC ⊥,⑴9090ECB DBC ABD DBC ∠+∠=︒∠+∠=︒,,⑴ECB ABD ∠=∠, ⑴90ABC DAB ∠=∠=︒,AB BC =, ⑴BAD CBE △≌△,⑴AD BE =. ⑴⑴E 是AB 中点,⑴EB EA =由⑴得:AD BE =,⑴AE AD = ⑴AD BC ∥,⑴45CAD ACB ∠=∠=︒, ⑴45BAC ∠=︒,⑴BAC DA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EM MD AM DE =⊥, 即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 ⑴DBC △是等腰三角形,CD BD =由⑴得:CD CE =,由⑴得:CE BD = ⑴CD BD =,⑴DBC △是等腰三角形.【例7】 ⑴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AB 、BC 上的点,且BD =CE ,连接AE 、CD 相交于点P .请你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PD 的度数= ; ⑵如图2,Rt △ABC 中,∠B =90°,M 、N 分别是AB 、BC 上的点,且AM =BC 、BM =CN ,连接AN 、CM 相交于点P .请你猜想∠APM = °,并写出你的推理过程.(2013平谷一模)【解析】 ⑴图略,60°⑵45°EABCM NP图2图1PN M CB A CB A证明:作AE ⑴AB 且AE CN BM ==. 可证EAM △≌MBC △⑴ME MC =,.AME BCM ∠=∠⑴90,CMB MCB ∠+∠=︒⑴ 90.CMB AME ∠+∠=︒ ⑴ 90.EMC ∠=︒⑴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MCE ∠=︒ 又⑴AEC ⑴⑴CAN (SAS ) ⑴ .ECA NAC ∠=∠ ⑴ EC ⑴AN.⑴ 45.APM ECM ∠=∠=︒训练1. 已知:如图,中,AC =BC ,90∠=︒ACB ,D 是AC 上一点,AE ⊥BD 的延长线于E ,并且12=AE BD ,求证:BD 平分∠ABC .【解析】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F∵BE ⊥AF ,90∠=︒ACB∴ ∠=∠FAC DBC ⑴ 在⑴AFC 和⑴BDC 中, ∠=∠⎧⎪=⎨⎪∠=∠⎩FAC DBC AC BCACF BCD∴⑴AFC ≌⑴BDC (ASA ) ∴AF =BD 又∵12=AE BD ∴12==AE AF EF∴BE 是AF的中垂线∴BA =BF∴BD 平分∠ABC训练2. 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 在BD 上,DG ⊥CE 于G ,DG 交AC 于F .求证:OE =OF【解析】 ⑴ABCD 是正方形⑴OD =OC 90∠=︒DOC⑴DG ⑴CE ⑴90∠=︒DGC⑴∠=∠DOC DGC ⑴ ∠=∠OFD GFCABC △思维拓展训练(选讲)ABCD EF EDCAGO FEDC B A⑴ ∠=∠ODF ECO⑴ 在⑴DOF和⑴COE 中,∠=∠⎧⎪=⎨⎪∠=∠⎩DOF COE OD OCODF OCE∴⑴DOF ⑴⑴COE (ASA ) ⑴OE=OF训练3. 已知:如图,中,,,D 是BC 的中点,⊥AF BE 于G .求证:DH DF = 【解析】 ⑴,,是BC 的中点⑴AD=BD=CD , AD ⑴BC ⑴90∠=︒ADB ⑴⊥AF BE ⑴90∠=︒AGH ⑴∠=∠DBE DAF ⑴在⑴BDH 和⑴ADF 中, ∠=∠⎧⎪=⎨⎪∠=∠⎩DBH DAF BD ADADB ADF⑴⑴BDH ⑴⑴ADF (ASA ) ⑴DH =DF训练4. 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E 是AD 上的一点,F 是AB 上的一点,EF ⊥EC ,且EF =EC ,DE =4cm ,矩形ABCD 的周长为32cm ,求AE 的长. 【解析】 在Rt⑴AEF 和Rt⑴DEC 中, ⑴EF ⑴CE , ⑴⑴FEC =90°,⑴⑴AEF +⑴DEC =90°,而⑴ECD +⑴DEC =90°, ⑴⑴AEF =⑴ECD .又⑴F AE =⑴EDC =90°.EF =EC ⑴Rt⑴AEF ⑴Rt⑴DCE .ABC △AB AC =90BAC ∠=°AB AC =90BAC ∠=°D EF DCB AG HFED CBA∴AE=CD.∴AD=AE+4.⑴矩形ABCD的周长为32 cm,⑴2(AE+AE+4)=32.解得AE=6 cm.题型一 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 巩固练习【练习1】 如图,△ACB 、△E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图中与△BDC 全等的三角形为_________. 【解析】 △AEC【练习2】 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AC BC =,D 是BC 的中点,CE AD ⊥,垂足为E .BF AC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2AC BF =.【解析】 ∵90ACB ∠=°,BF AC ∥,∴90ACD CBF ∠=∠=°, 90ADC CAD ∠+∠=°.∵CE AD ⊥,∴90FCB ADC ∠+∠=°, ∴CAD FCB ∠=∠. 又∵AC CB =, ∴ADC CFB △≌△. ∴DC FB =. ∵D 是BC 的中点, ∴2BC BF =, 即2AC BF =.题型二 三垂直模型 巩固练习【练习3】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AB ),点E 在BC 上,且AE =AD ,DF⊥AE ,垂足为F .请探求DF 与AB 有何数量关系?写出你所得到的结论并给予证明.【解析】 经探求,结论是:DF = AB .证明如下:复习巩固E D CBAABC DEF FA DCEB⑴四边形ABCD 是矩形, ⑴ ⑴B = 90 , AD ⑴BC , ⑴ ⑴DAF = ⑴AEB .⑴ DF ⑴AE , ⑴ ⑴AFD = 90, ⑴ AE = AD , ⑴ABE DFA △≌△. ⑴ AB = DF .【练习4】 如图,ABC △中,AC BC =,90BCA ∠=°,D 是AB 上任意一点,AE CD ⊥交CD 延长线于E ,BF CD ⊥于F .求证:EF BF AE =-. 【解析】 根据条件,ACE ∠、CBF ∠都与BCF ∠互余,∴ACE CBF ∠=∠. 在ACE △和CBF △中,AC CB =,90AEC CFB ∠=∠=°,∴ACE CBF △≌△. 则CE BF =,AE CF =, ∴EF CE CF BF AE =-=-.【练习5】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⑴如图1,点G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不与B 、C 两点重合),连接AG ,作BF ⊥AG 于点F ,DE ⊥AG 于点E .求证:△ABF ≌△DAE ; ⑵在⑴中,线段EF 与AF 、BF 的等量关系是 (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不需要证明);⑶如图2,点G 是CD 边上任意一点(不与C 、D 两点重合),连接AG ,作BF ⊥AG 于点F ,DE ⊥AG 于点E .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是 ,线段EF 与AF 、BF 的等量关系是 (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不需要证明).FE D C BA图2图1GGA B C DE F F E D C B A【解析】 ⑴在正方形ABCD 中,AB=AD ,90∠=BAD °∴90BAF DAE ∠+∠=°90∠+∠=︒BAF ABF ∴ABF DAE ∠=∠ 在⑴ABF 和⑴DAE 中 ,,,∠=∠⎧⎪∠=∠⎨⎪=⎩ABF DAE AFB DEA AB DA ∴ABF DAE △≌△(AAS ) ⑴EF AF BF =- ⑴⑴ABF ⑴⑴DAEEF BF AF=-测试1. 问题:已知ABC △中,2BAC ACB ∠=∠,点D 是ABC △内的一点,且AD CD =,BD BA =.探究DBC ∠与ABC ∠度数的比值. 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 当90BAC ∠=︒时,依问题中的条件补全右图. 观察图形,AB 与AC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当推出15DAC ∠=︒时,可进一步推出DBC ∠的度数为_______; 可得到DBC ∠与ABC ∠度数的比值为_________.(2010北京中考)【解析】 相等;15° ;1:3测试2. 已知: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 【解析】⑴FE AC ⊥于点E ,90ACB ∠=°,⑴90FEC ACB ∠=∠=°. ⑴90F ECF ∠+∠=°. 又⑴CD AB ⊥于点D , ⑴90A ECF ∠+∠=°. ⑴A F ∠=∠.在ABC △和FCE △中, ,,,A F ACB FEC BC CE ∠=∠⎧⎪∠=∠⎨⎪=⎩课后测图1D C BA C BAE CD B AFPQMCBA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21 / 21 ⑴ABC FCE △≌△.⑴AB FC =.测试3. 如图, Rt △ABC 中,∠C =90°,10cm AC =,5cm BC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M 上运动. 当△ABC 和△APQ 全等时,点Q 到点A 的距离为___________ .5cm 或1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