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弹力 力的测量教案
《弹力力的测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弹力的测量》学科领域:物理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弹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2.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自主探究弹力的测量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介绍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演示弹力测量的实验过程。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
4.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弹力测量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的理解力、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弹力概念和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弹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实验室,观察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
3. 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受力时的弹力特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弹力概念和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究。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以及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弹力的测量。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弹力 力的测量》教案
《弹力力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实验导入。
用生活中的拉力器,分别让两个同学拉,比较谁的力气大。
提出问题:拉力器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力的?方案二、情景导入。
古代小说中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形容项羽的力气很大,而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文弱书生的力气很小。
同学们的力气也不同,一般男生比女生的力气大。
那么,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呢?学习了这节课,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推进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弹力]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弹簧、直尺、橡皮泥、铝导线等),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请小组进行实验展示。
提问:以上这些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生答:共同点是:实验中证明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形变。
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有的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总结: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又叫塑性)。
师:请同学们再举几个具有弹性或范性的实例。
师:(展示拉力器)拉力器是利用弹性工作的一种器材,谁能拉开这个拉力器?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同学拉开拉力器的表情。
师:这说明了什么?原来,物体发生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学中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
提问:弹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师生共同讨论教材P24图79、710。
总结:弹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同学们的力气有大有小,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力产生的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下面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力的测量。
[测力计的原理]测量力的大小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学生活动:每位同学发放一个弹簧,让同学们拉伸或压缩弹簧,使其形变量不同。
根据自己的感觉和观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拉力或压力能使弹簧发生形变,拉力或压力大小不同,弹簧的形变量不同。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七章 力和运动 第2节 弹力 力的测量
二、弹力力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的相关概念。
2.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3.知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4.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
教具准备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废纸、弹簧测力计。
新课引入1.一手握住直尺,另一手轻压直尺,体会手感;撤去压力,观察直尺形状。
2.用两手将一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撤去拉力,观察橡皮筋的形状。
3.用力捏橡皮泥,体验手感;撤去外力,观察橡皮泥的形状。
4.用力将一张纸揉成团,体验手感;撤去外力,观察纸的形状。
【处理策略】对比撤去外力物体是否恢复原状的现象引入弹性与范性,进而依据手感引入弹力及其影响因素,引入新课。
知识点一弹性形变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当受到力时,橡皮筋和面团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力撤销后,橡皮筋可以恢复原状,面团没法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弹性;变形后无法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范性(又称塑性)。
2.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
外力撤销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外力撤销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知识点二弹力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归纳总结: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弹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归纳总结:1.大量实验证明,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力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1)小组合作,探究不同材料、形状的弹簧对弹力大小的影响。
(2)撰写探究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分析结论等。
作业要求:
1.字迹清晰,表述准确,确保作业质量。
2.实践题和探究题需提交实验报告或探究报告,报告中要有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等。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4.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力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如弹簧的弹性系数、形变量等。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问题。
2.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整理答案。
3.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判断题: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对/错)
-选择题: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弹力的大小?(A.弹性系数;B.形变量;C.物体的质量;D.接触面积)
-强调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弹簧测力计的稳定,避免因抖动导致数据不准确。
3.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弹簧的弹性系数、形变量等对弹力大小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道):
(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二弹力力的测量教案新版
二、弹力力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乐于制作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此节的重点,又是此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或接触到一些有趣的物体。
它们在被挤压后,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一旦撤消挤压,它们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一些物体即使撤消挤压后,它们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样貌。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找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形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貌?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介绍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想知道自己使出的力多大,或一个物理受到多大的重力,怎样才能测出来呢?可不可以利用一个物体受到力变长,不受力能够恢复原来形状即弹性去制作出一种工具来测量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表扬学生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归纳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弹簧测力计还需要些什么?学习要求:(1)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参考课本P28《弹簧测力计及其结构》内容。
) (2)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
(3)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并用此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积极回答。
(5)启发并引导学生指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北师大物理八下册:7.2弹力 力的测量-教案
复习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巩固上节课难点。
突出重点。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通过4道典型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完成练习
部分学生分享答案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橡皮筋、橡皮泥、弹簧、铁丝、气球、弹簧测力计、笔袋(4人一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分钟)
通过撑杆跳么撑杆跳高比普通跳高跳的高?撑杆对人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弹力力的测量(板书)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检查指针是否还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的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4、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观察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不同
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生:①拉力越大,弹簧越长。
(5)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要先轻轻拉秤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
(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它阻碍;
(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下册-弹力 力的测量教学设计
XX县XX学校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范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弹力及弹力的方向。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案,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新课导入】导入1:复习导入力的作用效果有一种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改变了,有的可以恢复原状,有的不能恢复原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受力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弹力.导入2:活动导入动手做:让手中的钢尺弯曲,然后松手;将橡皮筋拉长一些,然后松手;捏一团橡皮泥,然后松手.发现了什么?——弯曲的钢尺、拉长的橡皮筋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无法恢复原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受力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弹力.导入3:图片导入如图,是什么力使运动员跳起?是什么力使箭射出?——弹力.什么是弹力呢?物理学中的弹力是怎样定义的?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弹力.导入4: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弹性》和《塑性》【课堂探究】1.弹力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两种形变:物体形状的变化叫作形变.物体形变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作弹性,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物体形变后不能够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作范性(又称塑性),这种形变叫作范性形变.(2)弹力的产生: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通常表现为拉力、压力和支持力.(3)弹力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2.测力计(1)动手做一下: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拉、压弹簧,从中知道原理:弹簧受到拉力或压力而发生形变,在一定范围内, 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2)①构造:挂环、刻度面板、指针和挂钩.②量程:即测量范围,最大刻度值是它允许测量的最大的力.③使用方法:a.使用前, 估计所要测量的力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b.测量前, 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线,否则要进行调整;c.测量时,要让力的方向沿着螺旋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d.读数时, 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取哪条刻度线的值.【当堂测验】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弹力B.拉力不是弹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D.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弹簧越长,所受拉力越大B.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C.弹簧只要不被拉断,它的伸长就与拉力成正比D.弹簧测力计就是将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的伸长来观察的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量范围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运动几次C.使用前应校零D.使用时,必须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4.小华班上的几位同学为了体验弹力的作用,他们用手压缩弹簧,手施加力使弹簧的形状发生改变,但同时他们的手也受到弹簧力的作用.他们分析这个力是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所以这个力是弹力,施力物体是弹簧.5.小芸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开始时感觉并不费力,可是越向外拉越费力,这是因为越向外拉弹簧伸长得就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6.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0-5 N,示数是 3.6 N.第二节弹力力的测量。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弹力 力的测量
7.2弹力力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探究点二:弹力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2《弹力力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弹力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在实验环节,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弹力的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我通过总结和拓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弹力测量的原理,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与物体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弹性形变的概念。
4.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弹簧门的工作原理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设计多个层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验操作。
2. 设计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弹力测量的方法,还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弹力力的测量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弹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区分弹力与其他类型的力;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理解不透彻,操作时可能出现错误;
3.探究影响弹力的因素时,难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有效实验;
4.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较弱。
3.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如弹簧床垫、弹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弹力概念:通过实验和动画,让学生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弹力的定义。
2.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全面、逻辑清晰;
2.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3.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知识点,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弹簧测力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较弱。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学习新知识,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仍依赖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步骤,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已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喜欢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2《弹力 力的测量》 课程教学设计
7-2 《弹力力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体验,了解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的区别;、
2.通过观察日常物品形状的变化,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
生的力;
3.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弹力的存在,能解释实际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简单现象。
4.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的
原理制成的;
5.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存在进而获得弹力概念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和从想象中发现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弹簧测力计,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1.弹力的方向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 二、弹力 力的测量》公开课教案_15
7.2弹力力的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范性的区别。
(2)理解弹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3)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力力的示意图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法,演示法四、教学器材学生分组:弹簧测力计(5N、10N)、钩码、橡皮泥、橡皮筋、弹簧教师演示:演示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泥、苹果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视频(人体弹弓)引导人是怎么飞出去的。
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这节课主要就学这个力——弹力(二)、展示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知道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做出弹力的示意图,能够利用弹力知识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
(三)、新课内容1、弹力(1)弹力的概念做一做、想一想思考与讨论1:用力分别拉弹簧、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面团;松手后,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现象?(PPT投影,学生动手)引导学生回答:相同:形状都发生改变,不同:弹簧、橡皮筋松手后形状恢复,橡皮泥、面团松手后形状不能恢复。
教师结论:形状的改变称为形变,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称为弹性形变,物体本身具有弹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称为范性形变,物体本身具有范性。
提问2:生活中还有哪些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引导学生回答:(PPT投影)提问3:弹弓发生了弹性形变,石子怎么飞出的,受到了弹力,概括弹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答(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接触)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提问4:弹力产生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现象及概念回答)练一练总结:接触是前提,发生弹性形变是必要(2)弹力的方向提问5:使用弹弓时,石子受到的力的方向向哪里?用手拉弹簧时手受到的弹力向哪?引导学生回到力的方向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的关系介绍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 力的测量》
本节首先从跳台跳水,拉压弹簧等生活实例引出弹力;紧接着介绍一个弹力的实际应用——弹簧测力计,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
法,最后,安排了一个学生随堂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几个实际力的大小。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爱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勇于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1.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2.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其结构,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3.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了解非弹性形变。
4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实验设计、动手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推导。
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一、认识弹性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太阳的东升西落、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都离不开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要怎样做,弹弓才能将纸团弹得很远呢?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教师总结: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这些物体在发生形变的时候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二、新授课
问题1:用力捏橡皮泥和弹簧,作用效果是什么?
将力撤去后,有什么不同?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若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能够恢复原状。
2、范性形变: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若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不能够恢复原状。
问题2: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体操比赛中。
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
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问题3:弹力的方向指向哪呢?
结论: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生活中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本质都是弹力。
人们通过探究,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它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呢?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一特性呢?
总结:为了测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测力计对力进行测量。
而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特性制作的。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实验室我们最常用的测力计就是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测量力的大小吗?(让同学归纳:外力大,形变大,形变主要体现在长度上。
)问题:要使弹簧发生形变我们可以怎样做呢?要改变弹簧形变的大小,我们又要做什么呢?(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
实验装置图:
教师引导:在弹簧的挂钩上可以挂上钩码,每个钩码可以提供0.5N的拉力。
随着钩码的增加,弹簧变长了,现在,我们就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
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
在纸板上。
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
(2)将0.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
(3)分别将1N、1.5N、2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
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实验表格
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如果对于这根弹簧,伸长量为7cm时,拉力为多大?拉力为4N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
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将0.5N、1N、1.5N、2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
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
教师展示弹簧测力计: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后面介绍弹簧测力计的部分
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
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弹性,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