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现代诗歌鉴赏的调查研究结题报告
诗歌鉴赏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诗歌鉴赏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3da62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d.png)
诗歌鉴赏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诗歌鉴赏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中华古诗词鉴赏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填表时间: XX年5月13日篇二: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年级:高一班级:4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年级:08级班级:4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年级:08级班级:4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年级:08级班级:4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年级: 08级班级:4班篇三:XX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XX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一)研究小组成员:张翰雄、陈震、余鹏、盛尚然、毛俊雄、李浩宸指导教师:刘**课题:北京老城区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1.选题意义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突出,而位于北京中心地带的老城区成为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一方面,老城区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商业基础好,是北京发展服务业、商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这种需求和房地产商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中保存历史更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使得保护历史街区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济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胡同密布,居民众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迹之中或四周,多以大杂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积小,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
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区居民的搬迁工作成为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重点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
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
![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19c3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2.png)
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摘要:诗歌赏析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诗歌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本篇报告主要研究了诗歌赏析的几种常见方法,包括主题分析法、形式分析法、语言艺术分析法和艺术效果分析法。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引言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对于读者来说,赏析诗歌需要具备一定的解读技巧和方法。
本文旨在研究诗歌赏析的常见方法,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主题分析法主题是诗歌的核心,通过分析诗歌主题可以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
主题分析法要从诗歌的整体内容出发,寻找关键词、抓住主旨,同时要注意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形式分析法形式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式分析可以揭示诗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形式分析法主要包括对诗歌的格律、韵律和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诗歌形式的研究,可以了解诗人创作的意图和构思,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四、语言艺术分析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艺术分析可以揭示诗人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语言艺术分析法要从诗歌的字词、句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语言的用词、句子的结构和修辞的手法。
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和诗人的意图。
五、艺术效果分析法艺术效果是诗歌所要表达和体现的艺术结果,通过艺术效果分析可以揭示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艺术效果分析法要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意象构建和表现手法入手,分析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通过对艺术效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六、结论诗歌赏析是一门需要技巧和方法的艺术,通过主题分析法、形式分析法、语言艺术分析法和艺术效果分析法等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实际的诗歌赏析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近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报告
![近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7adb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3.png)
近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报告近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近现代文学承载着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变革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近现代文学的特点、主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1. 分析近现代文学的创作背景和特点,了解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研究近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探讨其对社会人文思潮的影响。
3. 探究近现代文学在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作用。
4. 阐述近现代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近现代文学的研究现状、学术观点等。
2.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就近现代文学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获取专业观点和见解。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比较,验证研究论点,得出结论。
四、研究内容1. 近现代文学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描述近现代文学的创作背景,分析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特点,如现实主义、反传统、人性探索等。
2. 近现代文学的主题内容:分析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内容,如社会现实、人性的矛盾、道德观念的变革等,探讨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潮和社会关怀。
3. 近现代文学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塑造:研究近现代文学作品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塑造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在构建社会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上的作用。
4. 近现代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示:分析近现代文学对后续文学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创作启示,为当代文学创作者提供借鉴和启迪。
五、研究意义近现代文学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本研究对于加深对近现代文学的认识、促进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可为传承和发扬优秀近现代文学作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1个月)第二阶段:专家访谈与数据分析(2个月)第三阶段:案例分析与结论撰写(1个月)第四阶段:论文撰写与修改(1个月)七、参考文献1. 冯唐,《流年诗话:20世纪文学评论选》2. 余华,《活着》3. 郁达夫,《沉沦》4. 莫言,《红高粱家族》5. 韩寒,《三重门》八、预期结果通过对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近现代文学的创作特点、主题内容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结论,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进展。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结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f5d30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6.png)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结题报告范文标题:《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旨在探索适合小学生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我们采用文献研究、课堂实践、教师访谈和学生反馈等多种方法,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并优化教学策略,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
三、主要研究成果1. 策略一:情境导入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策略二:诗歌朗诵与表演。
让学生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表达诗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策略三:诗歌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模仿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策略四:多维度评价。
除了传统的知识测试,还包括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情感反应的评价。
四、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策略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师反馈积极,认为这些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课堂活力。
五、结论与展望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小学现代诗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结合信息技术,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六、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项目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是你们的支持和努力使得这项研究得以顺利完成。
同时,也感谢学校和相关部门给予的指导和支持。
(此处应附上详细的数据、图表等证据,以支持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报告人:(你的名字)日期:(完成报告的日期)。
研究报告课题古诗词鉴赏
![研究报告课题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c3a610ac8d376eeafaa3103.png)
编号:
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学生课题立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安迪
指导教师:正楷
立题日期:2011 年12月25日
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安迪
指导教师:正楷
开题日期:2012年3月5日
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组访谈表
〔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组访谈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制表:省教育厅教研室
编号:
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一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结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安迪
指导教师:正楷
开题日期:2012年3月5日
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研究性学习成果自评表。
诗词的研究报告小结
![诗词的研究报告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81bd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6.png)
诗词的研究报告小结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诗词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
实证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关键发现和分析:
一、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学价值。
它以
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人情世态和情感之美,饱含着作者的
心境与情感,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传递
智慧和思想。
二、诗词的艺术特点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它注重音
韵和节奏的配合,通过韵律和韵脚的运用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其次,它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词更具表现力
和感染力。
此外,诗词还注重意象的描绘,通过生动的景象和形象语
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三、诗词的应用价值
除了艺术价值,诗词还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
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通过传唱、传诵,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其次,诗词的表达方式简练有力,可以用于修辞和感情的表达,提升
文学创作和口才表达的能力。
此外,诗词作为一种美学表现形式,还
可以用于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和演绎。
综上所述,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
术特点,同时也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诗词,我们
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之美,同时也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进一步挖掘和发扬诗词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引导。
注:本文档仅用于研究目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及其他非法用途。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注明出处。
【小课题】《中考古诗赏析角度探析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课题】《中考古诗赏析角度探析的研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b318771ed9ad51f01df292.png)
《中考古诗赏析角度探析的研究》研究报告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何伟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对古诗篇目的“量”的规定,决定了古诗教学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和中考学业检测的必然性;《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要求的“记诵积累”与“理解诗文大意”既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指向,也决定了学业检测的落脚点。
纵观大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从2006开始至今,每年都专门设有赏析某一首古诗的阅读分析题。
当下的语文古诗教学,存在重应试轻赏析、重结果轻过程、重试题题型轻赏析角度的现象,赏析角度归根结底是学习角度,若仅仅把中考古诗赏析绑缚在应试技巧上,以大量的习题代替深入的学习,古诗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渐染、熏陶作用势必在题海中丧失殆尽。
通过研究,建构出以古诗赏析为中心的、以若干上位概念为统领的知识系统,可为古诗教学和中考复习教学提供有效的共享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建构出以“中考古诗欣赏”为中心的古诗阅读知识结构,为古诗教学和中考古诗复习提供有效的共享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出能够呈现中考“古诗阅读欣赏”的角度,厘清“阅读赏析角度”的呈现规律,以及命题中题干语言的表述特点。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贯穿始终:根据问题,确立课题;对课题进行分析、假设;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方案;用叙事研究法记录研究过程;用案例法反思现象,发现规律;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系统。
1.在课题准备阶段,搜集查阅了中考真题中古诗阅读赏析题的考试比重、题型、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汇总。
2.在课题研究阶段,运用思维导图法。
绘制出古诗内容与赏析角度思维导图、古诗学习流程图、大庆市2011年到2014年中考古诗命题特点图。
3.在课题研究阶段,采用古诗知识口诀化的方法,从内容到形式编制成“三字经”,便捷易记,为教学积累了一个优良的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本研究原计划三个月(2014年3月—2014年7月)完成,后根据课题管理部门统一要求,研究周期修改为2014年3月—2014年12月)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1)查找、浏览了各地历年中考试题,随机抽取的各省市地区的40套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其中23份试题单独对某一首古诗设题进行赏析考查,占总数的57.5%;40份试题全部设有古诗词默写题,且题型多样。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50a3f7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3.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bef4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b.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鉴赏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日益重要。
然而,由于古诗词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研究:通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的研究:通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开发,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生动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提高其鉴赏能力。
3.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的探究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科学、公正、客观。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和资源,收集和分析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评价数据,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成果经过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鉴赏能力。
2.开发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增强其古诗词鉴赏能力。
3.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客观的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
五、结论本课题的研究表明,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古诗词。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2.12月结题《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2.12月结题《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513e8143968011ca300914c.png)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集贤县第四中学徐伟杰内容提要:在新课标高考模式下,古代诗歌阅读实中考题分值11分,分两小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试题的设定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等。
而表达技巧题又适用于现代文学作品和使用类文本的阅读,分高,考查能力强,有必要作为专题细致研究。
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方式题,既典型,又具有考察面广,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得分的特点。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讲解答题方法、明确知识点(考点)、专题训练、实战演练几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答题的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半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刚接触诗歌鉴赏题型的同学,往往读不懂题干,分析不出来考察题型,分析出题型,又不会相关答题术语;所以第一步是分步讲解答题方法,这一过程主要在高一高二阶段落实。
高一高二时是考了什么题,针对问题再讲相关知识点,是举一反三的过程。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
高三专题复习时,又针对考点透析,全面讲解的所有相关知识,我大概用了一周时间区填充学生欠缺的知识点。
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苏轼诗词欣赏研究报告
![苏轼诗词欣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7e07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a.png)
苏轼诗词欣赏研究报告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本报告旨在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欣赏,并分析他的诗词风格和艺术成就。
苏轼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婉约细腻的词风而著名。
他的诗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常常借助鲜明的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苏轼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描绘。
他以水、山、花、鸟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痴迷。
例如《题西林壁》中,苏轼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树木的茂盛和山水的壮丽,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自然与人的和谐。
其次,苏轼的诗词亦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尤其在他的晚年,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弊端表达了不满和思考。
例如《东篱久作寒蝉鸣,碧鬓年华两已盈》中,苏轼抒发了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忧虑。
此外,苏轼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
他的词语选词精准,意境深远。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运用奇绝的意境和婉约的语言,描绘了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抒发自己对红楼梦中人物遭遇的同情和思念。
苏轼的诗词不仅从文学角度上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为后人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他的艺术成就得
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和学习。
总之,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热爱。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个性化和独创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来的文人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做诗歌鉴赏题》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让学生学会做诗歌鉴赏题》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8bc7205727a5e9856a61e2.png)
《让学生学会做诗歌鉴赏题》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叶芳一、课题研究的构思本学期我的小课题研究主要针对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结合新课标教材,依据高考考点,作专题训练。
常言道:“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教会学生切实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规范答题。
诗歌的灵魂是情感,因此因从情感抓起,逐步拓展,联系讲解表达情感的手法,需借助的意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平时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学生情况分析我对自己任教高二(19)(20)两个班进行了调查。
主要学生平时的诗歌背诵、考试做题,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读不懂诗歌,就认为自己做不好题。
2、不使用规范的术语与答题模式。
3、平时不注重阅读积累(二)本课题具体的实施计划一、要让学生体会诗歌之美。
诗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些诗友经常说:评诗是很感性的事,没道理可讲。
这种说法既有一定道理,也不是完全合理。
、诗歌的美,是整体的美,很难把各种来源割裂开来。
但具体分析,诗歌之美绝大多数缘于以下几个部分: 1、意象之美。
以意象达情、表义是诗歌的常用手法。
塑造意象第一贵鲜明,即写物能抓住其关键特点,作到传神而生动,写人物能抓住其最典型的神态,直入其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如在目前。
2、字面之美。
诗歌是语言艺术,文字美形式美也是一个主要的美感来源。
字面之美主要包括:(1)文字的雅致。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对于诗歌尤其如此。
文字是诗歌的基础,其他的所有美感,内容之美,形式之美,意义之美等都是首先用文字来体现的,如果文字不通或有严重缺陷,那么其他的都无从谈起。
以上几种应尽力避免的情况,以晦涩不通及生造为首恶,因为文白混杂可笑,作怪语恶心,粗豪不美,但不失为人言,而不通及生造,则不符合人的基本语言规则了。
(2)文字的形式之美。
旧体诗本身就有形式美,尤其是格律诗,严整本身就是一种美。
这里着重提出的就是诗歌的“巧”。
第一,于难工处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第二,工而不觉其工,细品方知其工,如“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第三,字面工而奇,但奇得有理,“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3、内含之美。
【课题结题报告】《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70a006360cba1aa811dad0.png)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来各地高考的必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逐步由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从题型上看,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还是比较阅读题等,其考查范围无外乎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思想感情倾向,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明确将“古诗鉴赏”列为重要的考测内容。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诗教既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这种教育所具有的力量是强烈而感人的。
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4、研究过程:
(1)2020年1月-2020年1月
准备阶段:做好课题申报、确定课题、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参研人员等工作。
(2)2020年2月-2020年11月
实践研究阶段:严格按研究进度操作,做好理论学习、实验的小结与调整、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工作手册的填写等工作。
3、由于平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诗词教学受到课时限制,对学生古诗词学习诵读平台不足的问题,以组建诗词社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阅读和诵读及赏析活动。从而在获得更多诗词教学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古诗词赏析方法。
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会学生学习诗歌鉴赏——通过捕捉意象》
![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会学生学习诗歌鉴赏——通过捕捉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737ed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0.png)
《教会学生学习诗歌鉴赏——通过捕捉意象》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构思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意象是高一学生就该开始重点学习的。
因此本学期的小课题我就准备以此为契机,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下一下关于诗歌意象的知识,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
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
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
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希望通过实际教学能够真正使得学生捕捉意象的能力得以提升.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计划1、教会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和丰富物象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过程。
读诗歌时,由这一首想到另一首,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由这个意想想到那个意象,由诗人的体验想到自己的体验,这也是联想。
读诗联想,可以启发理解和鉴赏的思路,可以丰富、补充诗歌的内容,可以拓宽诗歌的境界。
想象是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诗歌文字浓缩着很多生活现象,或隐藏许多生活细节,诗歌形象往往是精约的、含蓄的,那么鉴赏诗歌,就需要借助想象来丰富和再现诗歌形象,再创造诗歌形象,体验诗人的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5e5be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6.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选取背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思想、艺术和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对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也愈发受到重视。
二、研究目的本次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研究内容1. 回顾古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探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分析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关键要素和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4. 设计并开展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评估教学效果。
五、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和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是提高鉴赏能力的关键。
3.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积极影响。
六、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结果对于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研究不足和展望本次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选择范围较窄、实验时间和资源有限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延长实验时间,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次研究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的成果,能够为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一)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ea5f9d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b.png)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一)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诗歌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在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诗歌鉴赏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
•探索诗歌鉴赏的理论框架
•分析不同诗歌形式的鉴赏方法
•提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教育策略
三、研究方法
•文献综合分析
•问卷调查
•诗歌解读实践
四、研究结果
•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诗歌鉴赏理论框架
•提出了多种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探索了有效的诗歌鉴赏教育策略
五、研究结论
•诗歌鉴赏研究对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个体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高效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促进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六、研究展望
•进一步完善诗歌鉴赏理论框架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鉴赏方法
•培养更多的诗歌鉴赏教育专家
以上是本研究的结题报告,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对本研究的关注和支持!。
诗歌的研究报告
![诗歌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26bb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2.png)
诗歌的研究报告
诗歌的研究报告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运用特定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
本研究报告将对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首先,诗歌具有高度凝练和集中的特点。
相对于散文而言,诗歌通过有限的字数和线条来表达更为丰富、深刻的意义。
诗人运用押韵、对仗和音律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简练而生动。
其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巧妙地运用文字,创造出形象生动、意义深远的词句,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感受到情感冲击。
诗歌也可以通过意象、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诗歌还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也都有其特有的诗歌传统和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并通过诗歌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和价值观,来观察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的共性。
此外,诗歌也有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心感受的作用。
诗歌可以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减轻精神压力和情感困扰。
最后,诗歌对于文学创作和艺术创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伟
大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受到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歌作品,它们不仅在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总之,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魅力和意义。
通过对诗歌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表达方式,并赏析其中蕴含的美学和情感力量。
同时,研究诗歌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和历史的演变,以及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共通性。
近现代诗歌鉴赏结题报告范文
![近现代诗歌鉴赏结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4426e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c.png)
近现代诗歌鉴赏结题报告范文关于近现代诗歌鉴赏的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朱xx课题组成员: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一、课题的来源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较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1、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2、课题进程的安排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查阅相关诗人及作品。
阶段目标:理解相关人物。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弄清诗人写作目的和意义。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蕴含的深刻意义;研究近现代诗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同学之间对所得成果进行探论。
阶段目标:探讨并得出诗歌的意义内涵及诗人创作时的感触。
第五阶段主要任务:整理资料阶段目标:分析结果;得出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结论第六阶段主要目标:做出结题报告阶段目标:对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做一个系统报告。
3、课题任务分工第一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完成开题报告,并且进行相关工作的相关调度。
第二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第三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诗歌鉴赏实习报告
![诗歌鉴赏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385d7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3.png)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于近日参加了一次诗歌鉴赏实习。
本次实习由我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担任主讲,旨在通过对经典诗歌的解读,培养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实习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
诗歌鉴赏是指对诗歌进行审美评价、理解、阐释和批评的过程。
它包括对诗歌的题材、形式、语言、意境、情感、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2. 诗歌鉴赏的方法为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方法:(1)形象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场景、人物等,理解诗歌的意境。
(2)情感分析法:探究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韵味。
(3)语言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修辞等。
(4)文化背景分析法: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经典诗歌鉴赏实习期间,我们鉴赏了以下几首经典诗歌:(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我们了解了李白的孤独、思乡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鉴赏这首诗,我们领略了王之涣的壮志豪情。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我们感受到了柳宗元的孤独、清高。
三、实习收获1. 提升了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实习,我对诗歌鉴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2. 拓宽了文学视野:在实习过程中,我鉴赏了多首经典诗歌,了解了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野。
3. 培养了文学素养:通过诗歌鉴赏,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感受生活。
四、总结本次诗歌鉴赏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思想的文学爱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题组成员:耿绿漪 钱程 张一丹 李晨曲 安子墨 赵玥 刘隽
课题指导教师:贾老师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来源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较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第四阶段:
主要任务:同学之间对所得成果进行探论。
阶段目标:探讨并得出诗歌的意义内涵及诗人创作时的感触。
第五阶段
主要任务:整理资料
阶段目标:分析结果;得出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结论
第六阶段
主要目标:做出结题报告
阶段目标:对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做一个系统报告。
3、课题任务分工
第一小组、课题的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访谈法
2、课题进程的安排
第一阶段:
主要任务:查阅相关诗人及作品。
阶段目标:理解相关人物。
第二阶段:
主要任务: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弄清诗人写作目的和意义。
第三阶段:
主要任务: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蕴含的深刻意义;研究近现代诗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第三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第四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完成相关文献工作,并整理所得资料,撰写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