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一、

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地同地、异地、向同向、相向

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在杯赛中大量出现,约占80%左右。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线段画图基本功解答。由于只用到相遇追及的基本公

式即可解决,并且要就题论题,所以无法展开,但这是考试中最常碰到的,希望高手做更

为细致的分类。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二、

复杂相遇追及问题。特别推荐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们能碰到的

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

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见考前辅导最后一题,就是典型例题,此题为2000年华罗庚

杯竞赛试题。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人在一段路程中同时同地或者同时异地反复相遇和追及,俗称“反复折腾型问题”。分为标准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两者速度,求n次相遇或者追及

点距特定地点的距离或者在规定时间内的相遇或追及次数和纯周期问题少见,如已知两者

速度,求一个周期后,即两者都回到初始点时相遇、追及的次数。

标准型解法固定,不能从路程入手,将会很繁,最好一开始就用求单位相遇、追及时

间的方法,再求距离和次数就容易得多。如果用折线示意图只能大概有个感性认识,无法

具体得出答案,除非是非考试时间仔细画标准尺寸图。

一般用到的时间公式是只列举甲、乙从两端同时出发的情况,从同一端出发的情况少见,所以不赘述:

单程相遇时间:t单程相遇=s/v甲+v乙

单程追及时间:t单程追及=s/v甲-v乙

第n次相遇时间:Tn= t单程相遇×2n-1

第m次追及时间:Tm= t单程追及×2m-1

限定时间内的相遇次数:N相遇次数=[ Tn+ t单程相遇/2 t单程相遇]

限定时间内的追及次数:M追及次数=[ Tm+ t单程追及/2 t单程追及]

注:[]是取整符号

之后再选取甲或者乙来研究有关路程的关系,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需要注意,不要把运动方向搞错了。

简单例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在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问1第二次迎面相遇后又经过多长时间甲、乙追及相遇?2相遇时距离中点多少千米?350小时内,甲乙两车共迎面相遇多少次?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三、火车问题。

特点无非是涉及到车长,相对容易。小题型分为:

1火车vs点静止的,如电线杆和运动的,如人s火车=v火车±v人×t经过

2火车vs线段静止的,如桥和运动的,如火车s火车+s桥=v火车×t经过和s火车1+s火车2=v火车1

±v火车2×t经过

合并1和2来理解即s和=v相对×t经过把电线杆、人的水平长度想象为0即可。火车问题足见基本公式的应用广度,只要略记公式,火车问题一般不是问题。

3坐在火车里。本身所在火车的车长就形同虚设了,注意的是相对速度的计算。电线杆、桥、隧道的速度为0弱智结论。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四、流水行船问题。

理解了相对速度,流水行船问题也就不难了。理解记住1个公式顺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就可以顺势理解和推导出其他公式逆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静水船速=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水流速度=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对于流水问题也就够了。技巧性结论如下:

1相遇追及。水流速度对于相遇追及的时间没有影响,即对无论是同向还是相向的两船的速度差不构成“威胁”,大胆使用为善。

2流水落物。漂流物速度=水流速度,t1= t2t1:从落物到发现的时间段,t2:从发现到拾到的时间段与船速、水速、顺行逆行无关。此结论所带来的时间等式常常非常容易的解决流水落物问题,其本身也非常容易记忆。

例题:一条河上有甲、乙两个码头,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50千米处。一艘客船和一艘货船分别从甲、乙两码头同时出发向上游行驶,两船的静水速度相同。客船出发时有一物品从船上落入水中,10分钟后此物品距客船5千米。客船在行驶20千米后掉头追赶此物品,追上时恰好和货船相遇。求水流速度。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五、间隔发车问题。

空间理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公式,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在班车里。即柳卡问题。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A、B是公共汽车的两个车站,从A站到B站是上坡路。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从A、B两站每隔30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已知从A站到B站单程需要105分钟,从B站到A站单程需要80分钟。问8:30、9:00从A站发车的司机分别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

2在班车外。联立3个基本公式好使。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1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2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3

1、2合并理解,即

汽车间距=相对速度×时间间隔

分为2个小题型: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例题:小峰在骑自行车去小宝家聚会的路上注意到,每隔9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从后方超越小峰。小峰骑车到半路车坏了,于是只好坐出租车去小宝家。这时小峰又发现出租车也是每隔9分钟超越一辆公交车,已知出租车的速度是小峰骑车速度的5倍,如果这3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都保持匀速,那么公交车站每隔多少分钟发一辆车?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六、平均速度问题。

相对容易的题型。大公式要牢牢记住: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用s=v×t写出相应的比要比直接写比例式好理解并且规范,形成行程问题的统一解决方案。

升初数学常考题型七、环形问题。

是一类有挑战性和难度的题型,分为“同一路径”、“不同路径”、“真实相遇”、“能否看到”等小题型。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几何位置问题审题不仔细容易漏掉多种位置可能、不等式问题针对“能否看到”问题,即问甲能否在线段的拐角处看到乙。仍旧属于就题论题范畴,不展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