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哼哈力功
武当太乙养生医疗功

武当太乙养生医疗功第一节梳头姿势: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已学纯阳内丹功者,以站无极桩为好,但不可闭眼,本功不要求闭眼。
呼吸:自然呼吸。
全套功法都是自然呼吸。
功法: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并弯曲。
用十指梳头,从前额发际处,向脑后梳,为一次,重复梳八次。
第二节揉头和拍头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先炼揉头,双掌放在头部前面,从头部前面,轻轻向脑后揉摩,为一次,重复揉摩八次。
揉头时,双掌要柔和,但要稍微用点力。
再用左手掌放在脑后部,一左一右,来回揉摩,重复八遍。
又换为右手掌放在脑后部,一左一右揉摩八遍。
接着炼拍头。
拍头时,双掌放在头部前面,还是从头部前面,轻轻拍向脑后,为一遍,重复拍八遍。
又接着,左手掌轻轻拍脑后部八次。
又换为右手掌轻轻拍脑后部八次。
拍头时,只能微微用力,绝不可力重,以免引起头昏。
通过梳头、揉头和拍头等功法,可使头部气血通泰,脑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以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工作效率。
对预防脑膜炎、脑瘤等疾病,也有积极意义。
同时还可使白发转青,常葆青春。
第三节擦面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手掌合拢,轻轻摩擦,直到两手掌发热。
并将两手掌捂面,先按顺时针方向,擦面八圈。
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擦面八圈。
擦面可活动面部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
久炼,可使面部红润,有光泽。
同时,十四经络,皆通于面。
常擦面,有利于全身经络的疏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以提高人体素质。
此外,还可常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擦面。
常擦,可使面部白嫩。
这是道家注颜术之一。
第四节鸣天鼓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双掌跟捂耳,但不可按得太紧。
两手中指端按住风池穴(后颈窝两边凸陷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食指放在中指上。
接着,两手的食指用力(但不可用力太大)往下弹;弹后,食指又放在中指上,再往下弹。
如此重复八次。
弹时,会听到咚咚的响声,像敲鼓一样,谓之鸣天鼓。
南宗武当太乙功的抗寒能力

南宗武当太乙功的抗寒能力太乙气功乃全真派南宗武当太乙门修炼之术,有着千年历史,为道家正宗内丹派传统养生内功。
不畏风寒,这是太乙功很明显的特点之一。
一般气功都主张避风,而太乙功连霜雪都不怕,何况风乎!《太乙金华宗旨》在“回光证验章”第六篇指出:“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
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
既而万类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
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
既而遍体充实。
不畏风霜。
”事实上,正宗道家气功,炼到一定阶段,都可达到单衣过冬。
丹经中这段话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去验证。
“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
”这是修炼金丹大道的第一层次,标准是“遍体阳和”。
“既而万类俱寂,皓月中天。
”这是修炼金丹大道的第二个层次,其标准是“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
”“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
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
”这是修炼金丹大道的第三个层次。
标准是“遍体充实,不畏风霜。
”即周身内气充盈,元气充足,不畏寒冷,甚至身着单衣也可过冬。
太乙功在命功阶段主要是炼气。
命功以培养元气为本。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钟吕传道集》曰:“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
”育丹功中的三眼内视法,对于培养元气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功法是:站无极桩。
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柔弱婴儿。
整个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
排除杂念。
运用三眼之神光内视丹田。
也就是将意念止于丹田,止中有观,观中有止。
培养元气,只炼人体自身内气是不够的。
还必须外气内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
天地人三才之正气合而为一。
外气内收,功法甚多,现介绍如下几种主要功法:其一、采气法。
是外气内收的主要功法。
如丹田采气法。
其功法是:站无极桩。
第一步炼丹田开合法,为丹田采气打下基础。
丹田开合时,呼吸、意念和手的动作要配合一致。
全身要柔和,意念不可重。
慢慢做到丹田自然地随着呼吸一开一合。
第二步炼丹田采气。
初炼时要配合鼻的呼吸,慢慢忘掉鼻呼吸,好像是丹田在呼吸。
随着呼吸,外气源源而来,进入丹田。
武当大力重手法

武当大力重手法武当大力重手法全称“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传说为武当山镇山绝技。
该功法以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定名,据传系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太乙真庆宫掌教坤仑道长所传,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修炼本功法时,须采五方五行之气助功,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口诀,采五方正气为我所用,以外气补充内气,扶正气祛邪气,从而达到内壮外强的目的。
修炼本功有成者,不但臂力大增,手重如铁,而且整个身体如铁布裹身,不畏拳打脚踢,具有很强的应战价值。
临敌技击,不惧击打,出手击人,立见伤亡。
故请习功者慎用。
歌诀曰:大力重手法,势势皆可夸。
虔诵真言诀,五气显光华。
朝朝须采气,三年功到家。
一掌运五行,霹雷震天涯。
一、无极站桩(预备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上身正直,松肩垂肘,两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朝里,指尖朝下,头虚领顶劲,舌抵上腭,两眼平视前方,思想集中,鼻吸鼻呼,一任自然,渐渐入于无人无我之境。
练功要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呼吸自然,渐而达到深、长、匀、细。
若心不静,可内敛神光,返照丹田,以意守之,杂念自除。
此式练十分钟为宜。
二、双龙出洞(金手)1、面西而立,凝神静息。
默念口诀“西方白气入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
念完三遍后,深吸一口气。
吸气时意念西方之白气如云雾状从头顶百会而人,进人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
同时两臂向前平伸,掌心相对,五指指尖朝前。
两臂平行,肩手同高。
2、两臂内收至胸前,与肩同高不变,肘尖朝外,掌心向下,手指相对。
同时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分两股入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入掌心劳宫穴。
3、两手外展,变手指朝前,沿两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意念内气由掌心劳宫穴奔泻而出,入地三尺,同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9次。
练功要点:动作要舒展大方协调自然,柔中有力不可蛮劲。
吸气要深长,气贯丹田,呼气时小腹外挺,同时提肛、五趾抓地。
三、白虎亮爪(木手)1、而东而立,凝神静息。
默念口诀“东方青气人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
武当太乙门洞藏绝技-太乙金龙功

武当太乙门洞藏绝技-太乙金龙功太乙金龙功的修炼以内功为主;其修炼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三个桩法(太乙金龙桩、玄武桩、阴阳桩):其中太乙金龙桩(又称:大乙聚灵桩) 是以聚气,蓄气为目的(聚集高级能量获得高层次内功效果),本功始终以修此功法为主;玄武桩是将太乙金龙桩所蓄之气加以强化。
提高的一个途径;故每隔五天加练习玄武桩一次。
以作提高功力之用;阴阳桩是太乙金龙功的高层次内功修炼法门,它将作为隔空发力技击和内功至高层次修炼主导法门,此桩练习数日(七天左右)可在自身分出阴阳(一般刚开始左凉右热,熟练后可随意转变)进而可修成霸道异常的阴阳追魂手。
此乃三个主修桩法的特点及功效。
本功三个层次即为:七日筑基、21日实修、见奇特功效!下面将详述本功的几个桩功的训练方法:1、太乙聚灵桩太乙聚灵桩(又称:大乙金龙桩)由五个桩架组成;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本机功效显著,立竿见影。
修炼此桩当天即可得气,三天体内丹田形成气丹,丹田及小腹即可抗打,七天至二十天修炼即可内气发力,运用内气开砖破石,易如翻掌。
百日修炼,内气可贯串全身,不畏拳棍击打。
可作数十种内外功夫发力表演,并可使气丹在中下丹田运转,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引发高能量聚集。
功法:(1)阴阳合一:双脚叉开站立,略宽于肩,脚尖内扣成内八字型;全身放松,自然站立;采用顺腹式呼吸,舌顶上鄂。
双目微闭,气沉丹田。
此时,双手自然分开,打开双臂;由身体两侧缓缓上升至头顶,两掌相对,隔距约20公分,翻掌体前贯气缓慢下降至下丹处,双掌重叠捂在下丹田上(左内右外)。
(2)金龙飞升:接上式,双手捂住丹田上,半分钟后,双腿同时下蹲成小架马步,下蹲时吸气,向上站立时呼气,连续三次。
练习时一定要引降缓慢,动作柔和。
(3)双龙戏珠:接上式,三次下蹲后自然站立,双臂及两手由体侧升至膻中穴前,掌心向着身体呈抱球状,双手指尖相对约十公分远。
两腿微曲自然放松,意念专注,静静体验两手的气感;呼气时两手相内吸,吸气时两手向外顶。
太乙哼哈力功

太乙哼哈力功第一部:太乙返还功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御寒。
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
但是温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来抵御严寒了。
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增大体内的热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一.贯气式:如图1之预备势。
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2)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
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
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
太乙功让我获得健康

龙源期刊网 太乙功让我获得健康作者:逄和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10期当今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寻求健康更是每个人的目标,但获得健康的途径也各有千秋。
我选择的方法是修炼武当太乙内丹站桩功。
通过数年的修炼,使我受益匪浅。
我在练功前曾患有顽固性鼻窦炎,体质虚弱,怕寒怕冷,稍有不慎,必患感冒无疑。
多年来为了治病去过多家医院,吃了不少药,也练了几种功法,然而收效甚微。
即使通过药物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一旦停药,不久便又复发了,感冒也随之而来,对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正当我感到困惑无望之际,于1996年有幸结识了太乙功,仅一个月的时间鼻炎竟奇迹般的基本治愈了。
当时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奇迹为我增添了动力,练功也更投入了。
又经过二个月的苦练,不仅鼻炎彻底根治了,而且还提高了身体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数年来,不管气候如何变化,不管是冻着或凉着也不再感冒,身体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
我一位同事,由于多年来喜爱打鱼、打猎活动,常常爬冰卧雪或浸泡在水中,由此患了惧寒症,而且也常爱感冒,每到春、秋季节,衣服穿的总是比别人多许多,照样还是冷得簌簌发抖,周身起鸡皮疙瘩。
到冬季,对他来说尤如灾难降临,晚上睡觉时还常伴有憋闷和心脏骤停的现象。
我教他练太乙功,大约3个月的时间,所有症状全部消除,而且还特别抗寒了。
我认为太乙功是我们获得健康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我的悟性较差,对本门的沟通也较少,所以我的功境层次与本门寒暑不侵、固精不漏、胎息等高层次还相差甚远,还须不断努力。
太乙功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无副作用。
功架结构科学合理,内容全面,法简效宏,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抗寒、根治感冒及呼吸系统疾病堪称一绝。
太乙功不仅是一种用以健身治病的功法,也是气功门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少林太乙健身拳谱详解

少林太乙健身拳谱详解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静极生动,动极惊天,禅拳归一”是少林功夫的真谛。
千百年来,少林武僧遵照着这条玄奥的哲理创造并发展了少林武术。
少林功夫始于北魏,源于少林寺,练功必须遵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法正确的原则,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锻练体魄,增强体质,是我们练功的目的。
郑州市康复医学研究所张倡荣(第二代传人)所长介绍,太乙拳源于少林武术,经过历代拳师的继承、发展,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将禅、武、医与养生融为一体的三十二式拳法。
少林太乙拳三十二式编排创造即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
有独特的三大特点:一是它讲求拳气合一,以意引气,以内气随拳势之变化,而运转周身,变化无穷,身心均受益。
二是要求刚柔相济,刚藏于内,柔现于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以柔韧之劲连贯于整体之中。
三是在内气运行时,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含静,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心意相依。
以养生与拳术为一体。
少林太乙拳,它具有套路,技法、内功与外功结合组织的一套拳术,它运用了阴阳五行的原理,调整气血与动静结合,利调百脉,从而达到身心气血通畅。
从整体上把所到人体状态的锻练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太乙拳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的动作,可以促进内脏的蠕动,起到调整内脏、提高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可延年益寿,对各种疾病都有调解和促进作用。
太乙拳的三大特点一、平衡阴阳、缓解亚健康,增进人们身心和谐太乙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太乙拳讲究柔化,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发挥正面性格,减少内向性格影响,调理亚健康,增进人们身心的健康。
二、调理疾病,强身健体,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太乙拳对于解除精神状态,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
【武术博览】太极以声助气聚丹法!哼、哈二气让丹田气更充盈!

【武术博览】太极以声助气聚丹法!哼、哈二气让丹田气更充
盈!
训练太极拳时可以通过特定字的发音,用声波震荡助气聚丹,增进丹田活力和运转功能。
形意讲雷音,大成讲试声,都对声音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共识。
练功时使用的发音主要以下几个如:
噫——助气聚丹田,是丹田气充盈丰满,精力充沛。
呀——助丹田伸缩,气压(挤)丹田,增进丹田伸缩能力。
哼——含劲,助丹田蓄劲。
哈——发劲,助丹田气发。
太极拳以声助气聚丹法,以哼、哈为主,以噫、呀为辅。
哼哈二声,一蓄一发,交替使用,就是武术上的所谓“打哼哈劲”。
四种发声,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发力和受力双方均会产生不同效果。
以声助气可外开于皮毛,内壮于脏腑,周身之气可以聚于丹田,同时丹田之气也可以放于周身。
交替训练可使气血充盈,劲力雄厚。
一些特定的发音会对人体的经络起到震动的作用,更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
但是发音不是孤立的为发音而发音,必须与人体的运动相互配合的,同时在敌我双方技击中,可用于干扰对方的功效。
声音浑厚的话,在突然发音的一瞬间,可以使对方措不及防,有一种受惊的感觉,在对方猛然一愣的情况下击打对方,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挥。
发声可透肺腑,低音对于人体的血管有着微弱的震动,接引内外,其作用可谓大矣。
武当太乙五行神功

武当太乙五行神功太乙五行神功系武当内功系列法中的特绝秘技。
行功时两手运转阴阳,双脚按五行方位踏步,久练则能舒筋活络,顺调五脏六腑,令人精神矍烁。
健康长寿,全身生发千钧之力,双掌如刀,步履如飞,功效洪大,令整理出来供广大气功爱好者研练。
功法如下:1、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身居中官。
站在土位。
舌尖轻舐上腭,自然呼吸屏除杂念,全身放松,先从头顶泥丸宫松到脚底涌泉处,一上一下为一次。
放松九遍。
2、由土位过渡到金位两臂手心向下,慢慢抬起,两腿渐渐微蹲,当手抬至与膻中穴成水平时,重心也随之移到右脚,左脚变为脚尖着地,此时左掌划弧到下丹田前方,掌心朝天,右掌心向下,置于胸前与肩平齐(注意:两掌心不能相对,下同)。
左脚迈向金位。
先脚跟着地,然后重心渐移至左脚,成左弓步,随之两臂上下展开(如拉弹簧,有弛有张,下同),左手与肩平高,手心朝内,右手置右腿环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视左劳宫穴。
3、右脚收到金位脚尖着地。
两手同时划弧。
左掌心向下置胸前,与肩平高,右掌掌心向上置于下丹田前。
右脚迈向水位,先脚跟着地,重心渐到右脚成右弓步,两臂随之上下展开,右掌与肩平高,掌心朝内,左掌置于左腿环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视右手劳宫穴。
4、收左脚到水位先以脚尖着地后迈向木位。
先脚跟着地,渐成左弓步,随之两臂上下展开。
左手与肩平简,掌心朝内,右手在右腿环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视主手劳宫穴。
5、收右脚踏木位,两手划弧,左掌心向上,置于下丹田处,右掌心向下。
于胸前与肩平高,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脚尖着地。
6、左脚迈向火位先以脚跟着地,渐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上下展开,左掌心朝内,与肩平高,右掌心削下,于右腿环跳穴附近,目视左手劳宫穴。
7、收右脚到火位脚尖着地,两手划弧,左掌心向下,于胸前与肩平高,右掌掌心向上于下丹田处。
身体移向土位,右脚先脚跟着地迈向土位,渐成右弓步,两手同时上下展开,左掌掌心朝内,与肩乎高,左掌掌心向下于左腿环跳穴附近,目视右手劳宫穴。
太乙玄门橐龠胎息诀

太乙玄门橐龠胎息诀太乙玄门橐龠胎息诀宝字曰哼,吟唱连声,哈嗨一省,海底四烹,初焉在上,后居海中,遍身如泥,要在项颈,田间一纵,锁鼻鼓应,酥痒麻生,三十六宫,鸿毛不动,一气冲盈,金炉火发,橐龠内生。
解释:平时多练哼哈嗨发声,要有节奏的吟唱,每字分别练,要逐渐将声音下引,调胎息,仰卧在床,枕头以颈椎最放松来定厚薄,放松如泥,入静,突发哼声,则丹田跳动,也可发嗨以动丹田,立即闭息提肛,上下起伏鼓动小腹,牙关紧咬,锁紧口鼻,不令泄气,要憋的恰到好处,胎息自生,进行这种彻底放松后的锻炼,腹部常会随着哼声突发出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拱动着腹腔产生剧烈的起伏运动,就像不受控制的自动有节律的跳动,身体舒畅,心情喜乐。
练法:平时多练哼哈嗨发声,要有节奏的吟唱,每字分别练,将声音从上向下引,调胎息:仰卧,枕头以颈椎最放松来定厚薄,放松如泥,入静,突发哼声,或发嗨震动丹田,丹田一跳,立即闭息,锁紧口鼻,下提双阴,上下起伏鼓动小腹,要憋的恰到好处,胎息滋生。
关键之处在于激起腹部之橐龠,抑止胸腔之呼吸,缓缓进入胎息,全身彻底放松,先行逆呼吸,待松静自然之时,突然以哼字声震动胸腹,激起橐龠,闭息鼓动而渐入胎息者。
丹家传有哼、哈、嗨三声口诀,哼字诀声震上焦,哈字诀声震中焦,嗨字诀声震下焦。
胎息启动时各有不同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概有两种:一是腹部大伏度的起伏内动;二是很轻微地跳动感。
全身放松之极的基础上,轻柔的,几乎就是不用任何力量的。
放松得气常似醉,“醉”后呼吸轻。
更轻复更炼,息无胎息自成。
细胞“醉”动少,“醉”深活动无,氧气不需吸,碳气无产出,而闭气鼓腹法有时又要练习时极度放松身心,而闭气要坚持到快憋死的时候,必然引动丹田之火,全身烘热而引动胎息,闭气之前躺在床上真正达到全放位放松,放松至深处,竟达呼吸无,轻守通身酥,穴穴放松到,自然容易产生胎息,两眼微闭,全身放松,眉心舒展,面带微笑,就这样进入一种虚空状态,调息绵绵,若亡若存,深度放松,深吸一口气,吸满后闭住气,两眼微闭,从内直视下去,凝视并意守下丹田,慢慢可体会到下丹田处有跳动的感觉具体练法一, 放松、平躺,逆腹式匀细呼吸二, 吸气一口,闭气, 腹部鼓荡, 就是扩张与收缩, 尽量闭气。
太乙五行七步功-文档

太乙五行七步功运和道人,武当全真派第24 代传人,武当太乙门梁九道长第 6 代掌门传人,道号:运和。
旨为追求丹道真诀,通过真修实证,顿悟快速遁入金丹大道之修证次第---- 依武入道: 有为炼丹(主武火)一一无为养胎(主文火)一一无不为丹道炼己(无极金丹大道)。
为“无极丹道”之开宗立派者。
在运和道人的努力下,梁九先生失传已久的“拳、术、医、道”得以重建,近乎失传的五行七步丹功之修炼吐纳口诀又得以还原而重放光芒,以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功力上升,亲身体验道教内丹功带来的神奇魅力。
运和道人曾在全国多家专业武术刊物发表内丹学术论文公开养生丹法秘籍数篇,并著道家内丹学专著《道家窖藏武功摄生秘籍》(人民体育出版社)度己度人。
“道以养性,术方延命” ,运和道人决心将内丹术从江湖宗教文化推向“武医道”学术之殿堂,普渡众生,造福人类。
运和道人的辉煌事迹曾被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电视台、华人时刊、健康大视野等诸多媒体报道。
引言钟祖曰: “苦志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知名师,所受非法。
依法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知时候,所以不成。
若遇名师而得法,行大法以依时,何患验证不有乎?”、太乙梁九门太乙五行七步功无极丹派之掌门人――运和道人顿悟丹道真谛后,在原梁九道长五步功基础上,融入了太和门、太乙火攻门、达摩易筋经以及铁掌大侠顾汝章掌劲秘法之精华于一体,还原修炼吐纳口诀,而创出依武入道快速上功之 4 个次第境界可持续到中高乘的卓越丹法。
本功法以“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为主,用意引气,意到气至,气到力达,渐步练至阴平阳秘、意气通神,营气内行五胜六腑,卫气外及四肢百骸,最终达到浑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有为”之武火修炼而快速炼气通经实现道家炼丹之第一种境界“炼己筑基”入门,同时内服本门秘传的人元金丹药浆酒”内壮培元,外用“排打散”活血化瘀强筋壮骨,本门道医秘宗手法正骨整脊开关展窍、度师外气环流洗髓伐经,快速打通督脉实现气通周天,入室弟子一般在15 天初功告成,百脉贯通,筋膜腾起,功到病除,先天真力碎石裂碑无坚不摧。
修仙派秘传

修仙派秘传第一部:太乙返还功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御寒。
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
但是温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来抵御严寒了。
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增大体内的热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一.贯气式:如图1之预备势。
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2)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
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
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
武当太乙功抗寒实证

1 9 9 3 年 在成都 市 青羊 宫 太 乙 气
觉 得 比 穿 衣 练 效果 好
光
功 培 训 中心 函 授 雨
, ,
练功 半 月 后
。
一 次 不 慎 淋
,
也 不感 冒
,
惊 奇万 分
。
一 次 下乡 归 来
, ,
适
男
,
8 岁 2
北 京 市工 作
、
。
身体 虚
逢 大雨
决 定 以 身 验证 太 乙 神功
双 膝关 节增 生病 患者 的体会
.
崔杜 全
,
1 9 9 6年 8 月 6
日
,
我看 到
。
《中国气功 科学 》
”
痛 点
,
真神 了 ! 第二 次击 掌试 念 来 回 需要 5 0 分钟
, , ,
次晨去练功
。
第 六 期登 载 章之后 增 生病 有 劈裂
, ,
“
孙楷 先 生谈 理悟 法 自明
,
这篇 文
,
腿 没 痛 也 不累
,
,
多 方 面 的论述 气
太 乙 育丹 功
, ,
不仅 练 自 身 内 将 融
,
觉得 下 丹 田 处 杨仲
,
似 有滚 烫 的热气 团
,
而 且 还 采 天 地 之 灵气
, ,
吸 日月 之 精华
,
球一 般
冒
19
、
大 自然 的能量 纳 入丹 田 为 一体 成 内丹 光
,
内外 气 合而 为 一 下 照丹 田
, ,
甚 而 单 衣 过冬
偶有感冒
,
,
太乙功全套功法

太乙功全套功法
第一节预备功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
松胯,腹微收。
身直,头正。
微收下腭。
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含,眼微闭。
松肩,两手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静站三分钟。
第二节放松法
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
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
最后放松两侧,还是放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
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做八遍。
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反复做八遍。
第三节洗髓法炼功时,意想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一直洗到脚心,淋洗时,是从外到内逐层淋洗;1洗皮肤,2洗肌肉,3洗血液,4洗内。
武当太乙内功四(关注我后续更精彩)

武当太乙内功四(关注我后续更精彩)第四部分周天功第一节小周天功1、通任脉法本功任脉运行路线,是从祖窍沿胸腹部直达会阴。
站太极桩,自然呼吸。
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经胸腹部直达会阴。
暂不管吸气。
意念不要重。
反复练习八遍。
2、通督脉法本功督脉运行路线,是从会阴沿脊椎经头顶直达祖窍。
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会阴沿脊椎上行,经头顶百会直达祖窍。
暂不管呼气。
意念不要重,反复进行八遍。
3、通小周天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沿任脉下行至会阴;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会阴沿督脉上行至祖窍。
再呼气时,内气又从祖窍到会阴;再吸气时,内气又从会阴到祖窍。
如此反复进行八遍或八的倍数。
第二节大周天功1、通心包经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到膻中。
从膻中分左右两条路线,过乳房经腋下,沿两手内侧经手腕直达中指端。
暂不管吸气,反复进行八遍。
2、通三焦经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手无名指端经手背同时上行,沿两手外侧过肘尖到肩端,再上行颈部沿耳后并绕耳半圈,再过眼眶而达祖窍。
暂不管呼气,反复进行八遍。
3、心包经三焦经合练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到膻中,再从膻中分左右两条路线,过乳房经腋下,沿两手内侧经手腕直达中指端。
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手无名指端,经手背沿两手外侧上行到肩端,过颈部绕耳后半圈,经眼眶下而达祖窍。
如此反复运行八遍。
4、通任脉肾经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沿任脉下行直达丹田。
再从丹田分两条线沿两大腿、小腿内侧下行,直达脚心涌泉穴。
暂不管吸气。
如此反复运行八遍。
5、通督脉膀胱经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脚心同时经足外踝沿小腿后面,过委中穴,再沿两大腿后面上行至脊椎尾端的长强会合,并沿脊椎上行入脑经头顶百会直达两眼间的祖窍。
暂不管呼气。
反复进行八遍。
6、任脉肾经及督脉膀胱经合练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沿任脉至丹田;再从丹田分两条路线,沿两腿内侧一直运行到脚心涌泉穴。
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脚心经足外踝,沿两腿后面上行至尾椎会合,并沿脊椎上行,过百会而达祖窍。
武当太乙门的六部初功

武当太乙门的六部初功第一式.二仪初开谱曰:玉虚宫中一图章,震荡掌上放毫光。
两手上扬双目下,平放虎口招法强。
两腿横开与肩同宽,一脚前挪约一步的距离,成不丁不八步,目视前方,注视一点,两臂同时向前悠荡,两臂前悠以双手高不过眉为度。
动作要领:首先是两臂向前抬荡起,双手高不过眉,用朋劲。
双手向下用切掌,自然向后方用力切出。
第二式.**初显谱曰:伏兔穴居寄中指,混沌劈开轮上扬。
单手托起无形印,反背回劈切掌降。
左脚前挪身稍向右斜,左手放在左伏兔穴上,目视前方一点,右手由前向后摇一周,臂要自然伸直,360次后换手再摇。
动作要领:先用托掌向前向上托起,至肩上方时转掌用鱼际向后下方劈出。
用自然力摇360圈。
第三式.云门托掌谱曰:手照肩头成拳隙,手齐腮耳沉掌强。
掌护云门藏杀手,单臂掌托腕肘前。
脚同前,左手放在右云门穴处,离开寸许,右手由下向前悠平(手心向上托劲)再返下向后甩至耳后侧(手心向脖处离开点)。
第四式.封喉挂印谱曰:反背摔击封喉印,伏在切掌腋下藏。
掌打连环不让步,进退随吾意心藏。
脚同前,右手由上侧掌下切,同时左手由右腋窝处向前稍高点(与目同高)用甩劲横抽(用手背指甲,横着甩出,如扔手劲,有活步、定步两种练法)。
第五式.水火既济谱曰:命门丹田壮水火,左右摇身应浩长。
左右摇摆松肩臂,腰胯灵活形神妙。
马步,两手由两侧前后悠荡拍打,用右打在左侧腹部,而右手则同时用手背拍打后腰命门处(打肾脏,用手背部)结合呼吸,一拍一呼。
第六式.砥柱中流谱曰:山人脚摆黄河水,砥注中流稳一桩。
擎天一柱中宫镇,摆动黄河水逆流。
悠腿:一腿站直(要垫高点约二块砖),一发腿自然前后悠荡,以向前悠平即可。
动作要领:单腿自然前后悠荡,向前向不过裆,向后自然用力踢出。
太乙派心法

武当“太乙隐仙派”有七大专修功,现简述如下:1、寒暑铁布衣:按法修炼,一月后便可达“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
2、鹤舞风摆柳:“鹤舞风摆柳”既是修太乙五行拳及太乙九宫十八跌的基本功,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可系统修炼的内外双修的特殊功夫。
其由“太乙混元桩”、“独立风云桩”、“鸳鸯水上飞”、“凤凰三点头”、“金钩滚跌桩”及“太乙颐养术”六大部分组成。
3、太乙哼哈力“拿住丹田练内功,太乙哼哈力是道家太乙门武功的基础内壮功及受力发力功夫。
有关拳谱说,哼哈二气妙无穷----”由此可见“哼哈力”源流之广。
其“哼”字指的是受力之法,“哈”字则全是发力之法。
需要经过“太乙混元桩”、“玄门抟气术”、“九九和合凝”等系列步骤锻炼,然后才谈得上受力发力养力化力的修为。
4、太乙磨盘手“太乙磨盘手”又称“太乙魔手”,是武当道内秘传的内外双修之功。
通过“筋、骨、皮、气、运、化、阴、阳、神”等九个层次的系列的修练,实为太乙道法中由武入道的一大法门。
5、五雷劈空掌“五雷劈空掌”纯粹为内家武学以气击人的功夫。
必须由“太乙混元桩”入手,通过“提气丹田”、“炼气化劲”、“和合凝集”等系列功夫的修炼,便全身经脉气血贯通。
其后再经过采收阴阳二气合本身先天元气,炼而聚合为通灵活泼之气团,此气团能随神意运化贯注于各处,气流由双掌发出时,便形成一股特殊的内气能量流。
6、太乙阴阳术“太乙阴阳术”的功法有两重,在武功而言它是太乙派“阴阳掌诀”的修炼秘技;在道法而言,它蕴涵着道家隐仙派“阴阳道法”奥秘。
武功方面,由“太乙绵掌”及“太乙雷掌”两部分组成的。
在道法而言,“阴阳道法”是张三丰嫡传之隐仙派传习的最重要的入道方法。
其特点是由“阴阳栽接大法”可迅速入道得功。
7、太乙摄心术“摄心术”是古代道教内纯粹修炼精神的功夫,教内也称为“九层炼心术”,通称为“摄心九论”。
太乙道功法口令

太乙道功法口令
预备式:1、两脚开立2、双臂上举3、屈蹲落掌4、马步推掌第一式:乾坤初开两边分
口令:1、左右云手2、马步抱球第二式:翻手包球捋八门
口令:1、转身·滚球2、提膝抱球3、弓步前挤4、转体抱球
5、弓步前挤
6、马步抱球
7、叉步转身
8、马步抱球
9、叉步转身10、弓步前捋
第三式:双手推开山重重
口令:1、收脚落掌2、弓步推掌3、松掌提腕4、屈蹲下扑
5、起身收掌
6、弓步推掌
7、松掌提腕
8、屈蹲下扑
第四式:跟手把那桃来献
口令:1、起身收掌2、弓步勾拳3、松拳提腕4、屈蹲下扑
5、起身收掌
6、弓步勾拳
7、松拳抱球
8、叉步转身第五式:再拜头撞玉门关
口令:1、上步分手2、弓步撞头3、上步分手4、弓步撞头第六式:双手担山去赶月
口令:1、左臂上抬2、上步提拳3、马步落拳4、转身上步5、马步落拳6、转身上步7、马步落拳
第七式:回转身行把路横
口令:1、落臂叉步2、转身摆拳3、上步摆拳第八式:双捞海底把身转
口令:1、松拳提腕2、屈蹲下扑3、撤步抱球4、转身抱腿
5、收脚上步
6、抱腿撤步
7、转身下按
第九式:跟步连打闯三关
口令:1、撤步握拳2、上步绷拳3、上步绷拳4、上步绷拳第十式:转身旋绕单飞式
口令:1、松拳抱球2、撤步转身3、举臂下垂4、屈膝后提第十—式:上步勾击变阴阳
口令:1、起身勾拳2、上步勾拳3、连环直拳4、上步摆拳5、上步摆拳
第十二式:背步交叉把腿起
口令:1、双臂交叉2、撤步转身3、抬臂起脚
第十三式:美人照镜身后行
口令:1、起身落脚2、双手推位3、落掌收脚4、双臂上抬5、合掌收腹6、并步还原。
武當太乙五行神功

武當太乙五行神功太乙五行神功系武當內功系列法中的特絕秘技。
行功時兩手運轉陰陽,雙腳按五行方位踏步,久練則能舒筋活絡,順調五臟六腑,令人精神矍爍。
健康長壽,全身生發千鈞之力,雙掌如刀,步履如飛,功效洪大,令整理出來供廣大氣功愛好者研練。
功法如下:1、預備式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身居中官。
站在土位。
舌尖輕舐上齶,自然呼吸屏除雜念,全身放鬆,先從頭頂泥丸宮松到腳底湧泉處,一上一下爲一次。
放鬆九遍。
2、由土位過渡到金位兩臂手心向下,慢慢擡起,兩腿漸漸微蹲,當手擡至與膻中穴成水平時,重心也隨之移到右腳,左腳變爲腳尖著地,此時左掌劃弧到下丹田前方,掌心朝天,右掌心向下,置於胸前與肩平齊(注意:兩掌心不能相對,下同)。
左腳邁向金位。
先腳跟著地,然後重心漸移至左腳,成左弓步,隨之兩臂上下展開(如拉彈簧,有弛有張,下同),左手與肩平高,手心朝內,右手置右腿環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視左勞宮穴。
3、右腳收到金位腳尖著地。
兩手同時劃弧。
左掌心向下置胸前,與肩平高,右掌掌心向上置於下丹田前。
右腳邁向水位,先腳跟著地,重心漸到右腳成右弓步,兩臂隨之上下展開,右掌與肩平高,掌心朝內,左掌置於左腿環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視右手勞宮穴。
4、收左腳到水位先以腳尖著地後邁向木位。
先腳跟著地,漸成左弓步,隨之兩臂上下展開。
左手與肩平簡,掌心朝內,右手在右腿環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視主手勞宮穴。
5、收右腳踏木位,兩手劃弧,左掌心向上,置於下丹田處,右掌心向下。
于胸前與肩平高,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左腳腳尖著地。
6、左腳邁向火位先以腳跟著地,漸成左弓步同時兩手上下展開,左掌心朝內,與肩平高,右掌心削下,於右腿環跳穴附近,目視左手勞宮穴。
7、收右腳到火位腳尖著地,兩手劃弧,左掌心向下,於胸前與肩平高,右掌掌心向上于下丹田處。
身體移向土位,右腳先腳跟著地邁向土位,漸成右弓步,兩手同時上下展開,左掌掌心朝內,與肩乎高,左掌掌心向下于左腿環跳穴附近,目視右手勞宮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乙哼哈力功第一部:太乙返还功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御寒。
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
但是温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来抵御严寒了。
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增大体内的热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一.贯气式:如图1之预备势。
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2)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
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
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
呼气时不可太快速,也要缓缓呼出。
以上再连续练三天;注意:贯气法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要操作熟练才可打锤,而且在以后应敌之时,需要随时贯气,既可抗击又可充盈拳脚之内力,练其他拳掌功夫及腿脚功夫时自可事半功倍。
二单展翅1.抱气式左脚向身体左侧跨一大步,正低马步然后双手相叠左内右外抚盖基于肚脐外面,贯气不放,目视前方.如图2所示。
2 采气式:原势不动,右手横掌于腹前,掌心向上,掌指朝左,目视前方,如图3所示。
上动不停,右掌由下向左向上伸,伸到与胸部平齐时,翻掌内旋掌心向外,横置于胸前,如图4所示。
上动不停,右臂仍然由左向右缓缓横拖过胸前,右掌向右前伸开,掌指朝上,掌心向前,目视右掌,如图5所示。
3 收气式:上动不停,右掌以腕为轴向右向下旋转,变成掌心朝上掌指朝左,慢慢向下左收回于腹前右掌外。
5 升气势:右掌由腹外向上慢慢端起,同时小腹中气团随右掌上升至"膻中穴"处,如图6所示。
6降气式:右掌由“膻中穴”处慢慢内旋变为掌心向内轻抚于“膻中穴”外,然后慢慢下降,气团也随掌势下降到小腹中,右掌到达左掌上时,左掌外开一道缝,容右掌进入左掌内,变成右内左外相叠于肚脐外的姿势,如图7所示。
7松气揉腹:松开腹中气团,呼气念“哈”字三遍,然后双掌稍用力沿逆时针方向揉腹九圈,即可接练左势。
此势又名“右单展翅”,“左单展翅”动作姿势与此相同,不过右臂换为左臂,方向相反而已。
(揉腹转圈为顺时针九圈)。
此势的关键内容在于意与气的配合。
贯气后,运臂一定要慢,要臂中贯注真力,由图4开始,意想采集大自然中真气,到图 5时想回臂抱气,右掌托一大气团,缓缓收回于腹前与腹内气团相合。
升气时手托此大气团一起上升,降气时,外气团已全部溶于内气团中,此时开始换气,练“左单展翅“,注意事项与此相同。
一右一左为一遍,共做三遍即可。
三双展翅由图1的预备式起,贯气入腹,双手缓缓由身体两侧抬起,手心斜向前下方,同时意念腹中气团向下由“会阴穴”处向后到“尾闾骨”,再沿脊椎骨向上升起到“命门穴”,如图8。
上动不停,双手继续上抬,意念由双手小指领先上行到大椎骨处,此时双手高与肩平,手心朝下。
如图9上动不停,双手继续高抬领气上行,过后脑之“玉枕穴”上升至头顶“百会穴”处,此时双手已升上至头顶,双手相叠左下右上照于“百会穴”。
如图10接上动,双手由左向后向右向前连续转三圈,然后再反方向转三圈,此时腹中气团实际已升入“膻中穴”处,把气团提住。
双手向前沿前额下降,到双目前时双手分开并行,掌心照于双目外,如图11。
双手继续下行经吼到胸,下行到腹,同时降气归入腹中,松气念“哈”,呵气三口,双手左内右外相叠贴于肚脐外面,再如“单展翅”顺逆揉腹各九圈为一遍。
以上“单展翅”主要练“采抱收提‘使腹中气团沿壬脉升降,而”双展翅“则将腹中气团向下向后再向上沿脊椎中之督脉上升入上丹田”泥丸宫“中(泥丸宫位于由双目之间向脑内三寸处,即脑海所居,丹家练气士称为”上丹田“),然后再向前下行沿壬脉归入小腹,此为小周天之循环。
此为强运周天,而于练气士之自然周天不同,必须接练后面之“贯三田“功以疏导真气,免除由此引起的影响。
一般来说,练三遍”单展翅“,再接练三遍”双展翅“即可。
四.贯三田(1) 由预备式之自然站立,将双手轻握拳于腰处,双拳背面分贴于左右腰腿外面”肾俞穴”处.微闭双眼,用意念凝注于双眉之间向内一寸处,意念注之约三分钟,即可感觉该处有微跳动之感,同时感觉闪闪放白光.待白光出现时,全身方松,用鼻发声,张口发”哼”,声音短促洪亮清脆,但不能大声喊.发声时,同时意念脑中白光突然一亮如太阳之光芒四射,照亮整个大脑,重复六次.(2) 声停,白光仍回复原来,然后意念下注于腹内”黄庭”处,该处位于肚脐向内三寸处,为一空窍.双目内照此处,意念该处黄光闪烁,口发”哈”声,但不可大声喊.发声时,意念该处黄光大亮,腹内部黄光笼罩,重复六次,声停光息仍回复原状(3) 意念下行,双目内视于”会阴穴”处,该穴位与前后阴之间,向上约半寸处为一空窍.意念内视此窍,其处会发出深蓝色的暗光,然后张口发”嘿”声,意念该处随声蓝光大盛,将整个下阴部照亮,双腿双脚也隐于蓝光之中,重复六次,声停光息,回复原状.双掌放下恢复预备式,再向前分别捂于小腹外侧.(4) 在重复 1.2.3.发声次序,但此时不再发短促清脆之声,而是缓缓发声,把声音拖长,每个声音长约五秒,同时意念光亮时间也较长,声音也不如前面大.如此先发上丹田”哼”,接发”中丹田”哈”,接发下丹田”嘿”为一遍,重复六——三十六遍,即将双手放松恢复预备式.注意:发声时中间间隔时间不可太长,初练时可稍长,把所内视的穴位处守到有光出现在发声,熟练后即不须再等,意念一到,即有光芒,即可发声.太乙返还功主要练任督二脉及中脉的贯通,此三脉一通则周身气血全部畅通无阻,为以后的受力发力做准备武当太乙哼哈力(九九和合凝第二)武当太乙隐仙派密传——太乙哼哈力(原著:郭浩然先生)第二部分:九九和合凝“和合凝集”是隐仙派道法中一项最重要的武火呼吸法,也是调动体内气团的捷径秘要.古人说”传药不传火”,意思是练气士只传授内丹的说明,但却不传授练丹的火侯.通常修道练气的初学者,为使体内真气迅速凝集,有两条捷径,第一是迅速逼求真气,其二是使真气和合凝集,对于练武的人来说,,凡我门中弟子只要苦修”太乙混元桩”和”贯气法”,一般会很快产生真气.因此只需在长练此”九九和合凝”即可.“九九和合凝”是一种纯粹的呼吸方法,修炼此功时,并没有绝对的姿势限定,可以说随时随地,行,站,坐,卧均可.但对练武的人来说,应以站势为主.1,预备式站立,自然放松,意注于丹田穴中双手轻捂于小腹两侧.调平呼吸,闭口开始用鼻吸气,吸气要缓慢伸长,小腹缓缓凹进去,愈凹愈深,仿佛肚皮已贴在脊椎上,吸气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7.8.9.;2.2.3.4.5.6.7.8.9;直到9.2.3.4.5.6.7.8.9.0.数的要快,数完9.2.3.4.5.6.7.8.9时,正是吸气凹腹已到了不能忍受时,然后开始缓缓用鼻呼气,愈慢愈好.同时肚皮缓缓放松复原,同时心中默数1.2.3.4.5.6.;2.2.3.4.5.6.;直到6.2.3.4.5.6.,正好将气呼尽.此为一遍,即吸数九九,呼数六六,每次共重复四遍为一个单元.2结束一个单元后,调平呼吸,意想”会阴穴”处,想该处发热,有微跳之意,然后深呼吸,吸时意想将”会阴穴”处的精气上提到丹田中,同时心中默数 1.2.3.4.5.6.7.8.9.此时数的要慢,数到九时恰好吸气到头无法再吸.然后开始呼气,呼时也要同时心中默数1.2.3.4.5.6.慢呼慢数,数完也正好呼完为一遍,重复四遍为一个单元.更注意的是,做第一单元时,因为共要吸数九九八十一数,呼数六六三十六数,所以吸呼一定要慢,而默数一定要快,要极快,要象鸟语那样快,一般三秒钟数一遍九,九遍九约需二十七秒钟,呼气也是如此,六遍六约需十八秒钟.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呼吸虽然缓慢悠长,但要轻要极轻柔,如鼻前放置一张薄纸片,而呼吸的气流不能吹动纸片丝毫,功夫深时呼吸愈来愈细,即使一根发丝也不会吹动,此为胎息功的速成之法.而第二个单元则不要求呼吸轻柔,鼻中可以随意呼吸,恢复自然状态.以上两步各作四个单元为一组,初学者每日两组即可(可功前功后各一组),一定要空腹进行,切记!武当太乙哼哈力功(丹元哼第三)武当太乙隐仙派密传——太乙哼哈力(原著:郭浩然先生)丹元哼武当派拳术均重内力,即重视丹田真气的修习,打“丹元哼”是最重要的修习方法。
通过自打“丹元哼”,可使小腹中内气鼓荡并因而产生弹力,真气周流胸背使周身都产生弹力。
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周身可在受到外力击打时,可不须思考自然产生弹力将外力弹回,最后使周身无处不弹簧,碰到休息均可反击。
由于弹力来源于丹田中的元气,因此称之为“丹元哼”,可称之为武当拳术的秘中之秘,其法简单易修,一劳永逸,对于健康强壮腰腹之力有不可思议之奇效。
1、预备势自然站立。
2、双手松松握拳,身微下蹲,膝盖弯曲,同时身稍左转,右手向正前方伸出,虎口向腹部,高与肚脐平,左手向后扬起,虎口向后背高与腰齐,目视左前方,鼻长吸气,小腹略内收。
3、双手同时以虎口部位向腹腰处击打,右手击在肚脐下约一寸处,左手击在“命门穴”处;双手着身的一瞬间小腹自然一鼓,以弹力迎击双手。
同时闭口鼻中发“哼”声,声音短促清脆,一发即停,短促呼气。
注意:双臂一定要放松,双腕双手都要有松劲,以两肘为轴两小臂及双手如两条鞭子般击在腹腰上,万不可用拙力,两手的手型为“虎抓手”,呼吸要长吸短呼用鼻进行以呼吸配合动作,有节奏进行,此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