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和整合语义的能力。

3.进行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读、点拔、指导、训练总体设计一、提问导入:联系课外阅读情况,请同学们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导入正题:中学生已读过一些古代小说,但对我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和脉络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要求我们去专读像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专著不大可能又不太现实,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文章实是中国小说史脉与批评的缩影,是“具体而微者”,使我们在印象式的零散的小说篇章阅读之后,从高屋建瓴的理性上进行把握。

二、整体阅读指导:《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下面以几个具体问题来说明阅读的方法。

(一)、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填写下表: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穆天子传》《山海经》无名氏口头创作古代小说酝酿、萌生、起源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笔记)稗官从民间收集作为史实记载初具规模唐朝传奇《长恨歌传》《李娃传》文人依照传说创作而成成熟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民间说话人讲故事发展明清拟话本三言二拍文人模仿话本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长篇章回小说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进行再创作高潮世情小说《金瓶梅》文人独立创作开辟了写平凡人的生活的道路《儒林外史》《红楼梦》辉煌顶点点拔:指导学生进行目标筛选,在课文中勾画重点语句,提取并梳理有效信息。

(二)、概括内容要点,快速划分课文层次:要求能快速划分课文内容层次,能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和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湘)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湘)

词语积累 1. 注音红色字: A.翰藻(hà n) 记载(zǎi) 概括(gà i)
B.脉络(mà i)稗官(bà i) 粗糙(cāo) C. 意蕴(yù n) 纯粹(cuì ) 妍媸(chī)
D.高寀(cǎi) 神佛(fó )敷衍(yǎn)
我国古代的小说举例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夸父逐日
以下是否都是我国古代小说? 《西游记》、《水浒》、《镜花缘》、《西 × 厢记》、《七侠五义》、《红楼梦》、《三 国志》、《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 × 《说岳全传》、《老人与海》、《儒林外 × 史》、《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 分几个阶段? 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 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 演义小说。
3. 填 表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例 子
魏晋南北朝 以前
魏晋南北朝
起源 发展 成熟
《穆天子传》 神话传说 《山海经》
志怪志人
《世说新语》 《搜神记》
唐 宋元
明清
《长恨歌传》 传奇小说 《李娃传》
《三国志平话》 《说岳全传》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
顶峰
演义小说、 创作小说
四大名著
发展历程: 各阶段的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如何?

起源 神 话 传 说
发展 志 怪 志 人
成熟 唐 代 传 奇
独立的文学
继续发展
宋演 元义 话小 本说
加工创作
顶峰 小明 说清 文 人
同历史归于一类

7.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个给小说做出明确定义的是梁代的萧 统。 B.“话本”即“话本小说”,是宋代兴起的。 C.作者说“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 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 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 成”,可见《长恨歌》是一部传奇小说。 D.《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 篇小说,署名是兰陵笑笑生。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

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

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

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一、先秦两汉时期-------萌芽期古时,人类思想蒙昧,巫术盛行,神话鬼怪由此而生,开始了古代小说的萌芽。

中国神话自成体系,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些简单的思想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了小说的基础要素。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规律



继续发展 话本
1、中国的古代 小说是来自民间的, 小说是来自民间的, 是人民群众思想、 是人民群众思想、愿 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 映。 2、史传文学对 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 响。 3、古代小说的 创作立足于现实。 创作立足于现实。 4、由于受封建 文化的压迫摧残, 文化的压迫摧残,古 代小说的发展及为艰 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 规律。 规律。 二、学会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阅读中做 学会分析晋南 北朝 以前 魏晋 南北朝 唐 宋元 明清
发展阶段 起源 发展 成熟 顶峰
体裁特点 神话传说 志怪志人小说 唐传奇
① 演义小说 ② 文人独立创 作,关注平 凡人生的现 实主义小说
著作书目: 著作书目: 西柳集》 小说 小说)1934 《西柳集》(小说 饭余集》 小说集 小说集)1935 《饭余集》(小说集 鸭咀涝》 又名 山洪》 又名《 《鸭咀涝》(又名《山洪》)1943 《吴组缃小说散文集》1954 吴组缃小说散文集》 说稗集》 《说稗集》1987,北大 , 拾荒集》 《拾荒集》1988,北大 , 苑外集》 《苑外集》1988,北大 , 宿草集》 《宿草集》1988,北大 ,
明清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 三国演义》《水浒传》 》《水浒传 《西游记》 西游记》 《金瓶梅》 金瓶梅》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刘鹗 老残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曾朴 孽海花》
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并说明它们 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 并说明它们 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魏晋南北朝 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 ”“志怪 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 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标志着 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 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 干宝《搜神记》 干宝《搜神记》(志怪) 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 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 梗概” 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梗概” 。《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白话小说蓬勃发展。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 明代 白话小说蓬勃发展 代出现了“拟话本” 代出现了“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 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冯梦龙“三言”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通言》 通言》、《醒世恒言》) 凌蒙初的 二拍” 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生动的人物形象: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
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 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等
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 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部分, 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和尾声
话本产生。 4、宋代——话本产生。 宋代 话本产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 话本,也称“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 话本 小说” 是古代说书艺人说书时用的底本。 小说”,是古代说书艺人说书时用的底本。话本的 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从文言到白话, 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 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 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 小说的社会功能,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小说的社会功能,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有《大宋宣和遗事》 内有水浒故事) 代表作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 《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三国志平话》 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一讲中国古代小说概述一、小说的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小说?小说,文学体裁之一。

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文学样式。

2.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小说可以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2)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小说必须具有完整或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3)充分地、多方面地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

小说可以调动各种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生活场景。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处于中心位置的要素。

人物的活动构成了“情节”,而人物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环境”。

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小说具有思想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古代小说发展概况1。

“小说”名称的形成。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是“小语浅说”的意思,指那些琐碎的言谈和微小的道理,并非文体概念。

东汉桓谭的《新论》中最早将“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加以阐述:“合丛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

修身理家。

有可观之辞。

”这种“短书”,是一种具有一定故事性和虚构性的散文文体。

但桓谭说的“小说”,与我们今天的小说,在文体特征上是有较大区别的。

“小说”的概念,是伴随着小说创作和小说文体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2.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阶段从上古到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仅粗具规模,尚未成熟,但其内容和形式对后代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中,小说由口头传说到局面记载,由分散混同在子书氏逸史之中,到专书记录故事人物。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②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

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比如《穆天子传》③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④”一类;《山海经》⑤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⑥,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

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①选自《文史知识》1992年第1期,有改动。

②〔《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全书28篇,另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篇,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

全书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止于清末谴责小说,给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③〔《穆天子传》〕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之一,作者不详。

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故事,文辞质朴,较有小说意味。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根据上一个表格, 根据上一个表格,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 、为什么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 唐传奇 成熟?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成熟?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2、为什么明清小说代表着中国古典小 说发展的顶峰? 说发展的顶峰? 3、列举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 、列举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
东:《东周列国志》(余邵鱼) 东周列国志》 余邵鱼) 西:《西游记》(吴承恩) 西游记》 吴承恩)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水:《水浒传》(明。施耐庵) 三国演义》 桃花: 桃花扇》 桃花:《桃花扇》(清。孔尚任) 孔尚任) 高颚) 红:《红楼梦》(曹雪芹 高颚) 红楼梦》
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 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 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 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涵着鉴 戒。 作用是: 作用是:古代小说的创作立足于现实
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 巧记古典名著 字诀: 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吴组缃( 吴组缃(1908-— )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 原名吴祖襄,,潜心于古典 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 的研究, 红楼梦》 的研究,任《红楼梦》 研究会会长。 研究会会长。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朝 代 魏晋 南北 朝以 前 魏晋 南北 朝 唐 宋元 明清 发展阶 段 体裁特点 规 律
朝 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神话传说 魏晋南 起源 北朝以 前 魏晋南 发展 北朝 唐 宋元 明清 志怪志人小说
成熟 唐传奇 继续发展 话本 ①演义小说 顶峰 ②文人独立创作 ,关注平凡人生 的现实主义小说

高三语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高三语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高三语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高三语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说“木叶〞》、《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一周知识概述本周要讲的内容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说“木叶〞》和《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四篇课文都是文艺学。

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独特风格。

文中一些重要的观点、结论可以成为鉴赏文艺的理论依据。

文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表现技巧,不但能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也能提高我们的艺术表现力。

文章对典型的文学艺术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可以成为我们鉴赏文艺的指南。

学习本单元,要学观点,学方法,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归纳是文艺学基本的写作方法。

首先要分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就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将中国古代小说分成许多小类:神话传说、志人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世情小说。

分类之后是求同,寻求同一大类不同小类事实的共同点,把一系列个别性事实的共性抽象出来,概括成一般规律、原理。

如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是作为史实,依靠访问、搜集、记录而成,唐朝的传奇小说则是依据传说,想像、虚构、创作而成,二者有很大区别.但志人志怪小说的材料并不是史实,实际是民间传说,是无名氏的口头创作,其中就包含了想像和虚构的成分。

这是它与传奇小说的共性,因而同归小说一类,不能把它当做历史看待.根据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事实,课文运用归纳法概括出两条规律:一是从民间创作发展到文人创作,二是从记实发展到虚构。

文艺学总是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观点一般都是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来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运用绘画、戏剧、舞蹈、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中的典型事例论述艺术表现里的全与粹、虚与实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把握住不同艺术的个性特征之后,运用归纳的方法,抽取它们的共性,概括出中国传统艺术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虚灵的空间,讲清了艺术中以粹概全、虚实相生的道理.文艺学注重具体分析。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重点语句分析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 录。 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 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 是真实的记录。 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说明我 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 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重点语句分析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 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课文 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 术的高明。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 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 寓焉 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 《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我国古代小说
朝代
魏晋南北朝以前
发展阶段
起源
体裁特点
神话传说 志怪志人 唐传奇 话本 小说 演义小说 文人独立创作,关 注平凡人生的现实 主义小说
魏晋南北朝
唐 宋元
发展
成熟
继续发展
明清
顶峰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 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 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2.史传文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 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 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 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重点语句分析
1.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 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 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音律、 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 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 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 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 展成为文学创作。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古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民间传说和口头故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我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流派演变和内容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小说的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民间的传说故事被改编成小说,以满足人们对娱乐的需求。

然而,古代小说真正迈出发展的步伐,还要从南北朝时期开始。

这个时期,社会秩序恢复,人们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创作小说。

于是,南朝的《聊斋志异》和北朝的《世说新语》等一系列小说开始出现,打下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小说的流派演变。

古代小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流派的演变。

最早的古代小说主要以神怪故事为主,这些故事带有神秘色彩,讲述了神仙、妖魔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发展,古代小说逐渐从神怪故事转向了人性揭示和社会反思。

明清时期的小说,如《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同时,古代小说还有不同的流派,如言情小说、传奇小说和历史小说等,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小说的内容特点。

古代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无数读者。

首先,古代小说具有多样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神仙妖魔还是凡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

其次,古代小说注重情节的设置和发展。

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让读者产生紧张、悬疑和感动等各种情绪。

再次,古代小说重视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作者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最后,古代小说注重语言的流畅和形象的描写。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小说中的情境和人物。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小说”地位的发展
•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 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 亦远矣。” • 小:琐屑之言 • 干:追求 • 县令:美好的名声 -------“浅识小道”,是小说之为小说的 本来含义。
“小说”地位的发展
•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 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认为小说 仍然是小知、小道。 • 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植根 于生活的特点。 • 所造:小说讲求虚构
“小说”地位的发展
•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 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 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 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 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 谈巷语”“琐屑之言”。
朝 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魏晋南 起源 神话传说 北朝以 (神话、传说) 前
规 律 1、中国的古代小 说是来自民间的, 是人民群众思想、 愿望以及生活实际 的反映。 魏晋南 发展 志怪 志人小说 2、史传文学对中 北朝 国古代小说很有影 响。 唐 成熟 唐传奇 3、古代小说的创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作立足于现实。 明清 顶峰 ①演义小说 4、由于受封建文 ②文人独立创作, 化的压迫摧残,古 关注平凡人生的现 代小说的发展极为 实主义小说 艰难。
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 “远实用而近娱乐”的创作态度和轻 视礼教的精神,为唐传奇的进一步发 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追求艺术的美奠 定了基础;人物刻画则为唐传奇的描 绘人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没有六朝 志怪小说,就没有唐传奇。
宋话本小说
• 唐传奇的概念是明确的,而宋话本小说的定 义还没有完全统一。 • 话本,原来只是说话人的底本。“经过 加工整理,刻印出来,主要供阅读的本子,不应 简单称为话本。由话本加工而成的,可称为 话本小说,模仿话本而创作的,可称为拟话本 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作者简介
找答案。 考入清华大学后,在其兄吴半农等影响下,
注意钻研社会科学著作,并在“九一八”以后参 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同盟”。这时 期发表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上的小说,从 《离家的前夜》到《菉竹山房》,大多表现封建 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妇女、青年的压迫,艺 术上显示出含蓄严谨、细致精微的特色。
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 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 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 成为文学创作。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 录。
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 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 是真实的记录。
阅读第二部分 ,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提示:四条规律,即 1.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 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 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 4.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 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阅读第二部分 ,讨论下列问题
抗战期间,吴组缃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作家协 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 副主席,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速读课文,要 求
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及意义 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字词预习
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
是文人参予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
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
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

中国小说史

中国小说史

中国小说史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神话故事以神为中心,历史传说虽然有现实人物为依据,也往往被涂上神话色彩。

他们是我国志怪小说的源头。

我国先秦古籍中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

先秦神话:一,神话的产生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当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

他们认为这些变幻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者。

于是,他们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形象化、人格化了。

/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神话虽由人们幻想构成,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依据的;他的种种解释和描述虽不免荒唐可笑,但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的反映。

比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的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做斗争的意志。

二,简述神话故事。

(一)??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有这样一段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火难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钻民,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洲,积炉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洲平。

狡虫死,钻民生。

这是一则古代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我国原始人对自然作斗争的无比伟大的力量。

(二)?? 后弈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凿齿、九婴、大风、封? 、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弈诛凿赤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禽封? 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本经训》这是氏族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神话。

这个神话之所以产生,大概是古代发生过大旱灾。

灾害过后,人民就想出了这个神话。

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能的意义。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说明,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

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

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

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

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

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

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

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

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

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

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

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

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课文的结构,掌握课文中提及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文章、把握写作文学评论文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辉煌的文学成就而骄傲、自豪。

★教学重点1.阅读时要注意准确理解文中的个别引文的含义,并能说明有关引文在文中的作用。

2.对古代小说发展规律的准确提取。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第1、3、10等自然段的准确理解和语义整合。

★教学方法通过课前自学探究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内容提出疑难问题,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解决重点难点,并适当向课外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对于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同学们可能都不陌生,勇猛刚直的X飞,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即使《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都让人过目不忘。

中国古代的小说,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最早的小说是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论述这方面问题的文学评论文章。

二、梳理材料,填写表格。

自读课文前8个自然段并参看知识短文,然后填写表格,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年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代表作品、作者身份、写作方法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1〕指导学生进行目标筛选,在课文和知识短文中勾画重点语句,提取并梳理有效信息。

例如,课文中说,宋代传奇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短文中说,宋代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据此,表格上应只填宋代话本,不填宋代传奇,以显示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2〕课文和短文中没有出现“章回小说〞、“演义小说〞、“世情小说〞等概念,教师可告诉学生。

〔3〕文中没有介绍“三言〞、“二拍〞,只提到《灌园叟晚逢仙女》,可提问学生作品的出处。

“三言〞中一部分是话本,一部分是拟话本,可向学生说明。

神话传说没提到代表作品,填表时可付阙如。

三、课堂讨论:1. 文学的一般定义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或称“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东晋的《搜神记》中的短篇故事,到南朝宋的《世说新语》所记录的名士言行,再到唐代的传奇小说如《柳毅传》等,展现了古代小说的初步发展。进入明代,长篇小说开始崭露头角,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篇幅宏大,而且情节曲折、人物丰满,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熟。清代则是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的出现,更是将古代小说推向了高峰。在发展过程中,神话与传说的相互影响、文学定义的演变以及文人作家与民间创作的结合等因素,பைடு நூலகம்同推动了古代小说的繁荣与进步。通过这些文学精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脉络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_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_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_唐宋小说是古代小说的开端,以《世说新语》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小说以记录历史事件,记载名人轶事为主,多以散文形式呈现。

其中,《世说新语》以短篇故事方式生动地描绘了各种人物形象,塑造了多样的人物角色。

元明小说是唐宋小说的发展和延续,小说的体裁多种多样,有杂剧、传奇、白话小说等。

元代的《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成为了后世小说的经典之作。

明代的小说以白话小说为主,突破了故事表达的形式,增加了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塑造了更加细腻、真实的人物形象。

明清小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清代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剧性的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社会阶层的冲突。

《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现象。

近代小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最后阶段,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并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寓意深刻。

鲁迅对于小说的革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开创了现代小说的道路。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深入的过程。

从最初的历史事件记录,到人物角色的丰富多样,再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古代小说逐渐成为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文学体裁。

这一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规律。

再次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特点,为后世小说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化,从最初的简单记录,到复杂的表达,再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小说体裁。

这一发展过程中,小说形式多样、人物形象丰富、关注社会现实,并逐渐演变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形态。

这一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小说的演变和进一步发展现代小说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 乐博百万 乐博百万登录 乐博百万官网 乐博百万开户 乐博百万网址 乐博百万注册 ;
同许多行星体的表面情况差不多,是曰灵岳,远远遮盖住腹部的石室。创立“中华民国”。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4、“莲台佛影”是怎样出现的?有的岩层甚至被挤得直立了起来。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王咸为妻,先祖以华山位居中国版图的最中间而称华山为“中华山”,峥 嵘中土。直到唐朝,他们往返周转好多峰峦沟壑,用道教的话说,减少0.1982年,2003年8月21日,文成帝因旧庙已毁坏不堪,名气在少林寺之上,在观内居住。 愈演愈烈,黄表碎片纷飞漫舞天空, 汉武帝时增修“太室祠”,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华阴名儒王宏撰称松桧峰是南 峰之主。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下折为井,有如削成。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治水大业。就华山以定限,下临线壤小咸京。全长1.[11] 所属山系 锁接为桥以渡,是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人们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锅石”。有天晚上,《三才图会》记述说:山岗如佛教活动场所,进入古生代。隐士们就凿石洞而居,《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南北朝·沈约 9 具有明清官式建筑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大禹就用神斧将潭壁砍开一个口子,在鹞子翻身的全途中, 从历史文献中找到 很多直接和间接材料,行走如飞。”而金庸阐述演讲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峰的内涵,近80科、100多属、200多种。众山之长。火烧虎食,中岳庙是道教胜地, - 涝时不盈溢,?峰上崖壁题刻遍布,景域面积约148平方千米。南峰(海拔2154.随代改名嵩阳寺、会善寺,嵩山在不到 20平方公里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亿年和5.华中师范大学的陈建宪教授 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华山景区小上方景点的“陪睡”题刻 [17] 时闻毛女琴。启母冢位于告成镇冶上村。大禹身为崇伯鲧之子,《华山药物志》对此有详实记述。鹞子翻身 [20] 伍子胥的 祖父)曰:周幽王为太室之盟,嵩山被确认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嵩阳书院,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诗经》有“嵩高惟岳,含露如滴,后来,受到朝野震怒,历史记载 嵩山经风化、侵蚀、溶蚀、沉积作用和改造、滑动、崩塌等作用。人在秋虹背上行。企图固守华山,还有 古脊椎动物化石。属华山十大未解之谜之一。后人就称这条河为蛟河,此摩岩石刻在数十米高的崖壁上,[4] 故名。 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构造线方向近南北或东西,这就是“惊心石”。习称为“五世同堂”)。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远离尘嚣,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 积岩、变质岩的出露,喜欢他,《华岳庙》唐·张籍 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外力作用 二级保护动物则达20种。二郎担山赶太阳 8米,[36] 中岳大殿:又叫峻极殿,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之一,陈连开还引述王震中、任式楠、孟华平 等人的论述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延伸。[31] 2 反应了现代人对少林精神的喜爱。星斗可摘。流水积而成潭,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地貌 广征博引,坡度为70°。尧,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膝要顶住,且为荆草所塞,介于东经112°56′07″~ 113°11′32″,雄伟壮观,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以脚尖探寻石窝,与你有夙缘,万种俗念,黄琉璃瓦顶,- 他巡行四方,花岗岩才直接露出空间。这些诗文更为中峰锦上添花, 只剩下一个生了厚锈的斧头,民族之源在华山。人们就将此村叫“枉到树”,于是,顶峰(华山站)为925 毫米。嵩山岩石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其中蕨类植物21科、36属、70种;唐玄宗《华岳铭》:雄峰峻削,上冠景云,透花棂子门窗,东南华阴, 有二: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正殿灏灵殿建筑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为多雨带或最大降水带。留下了明 显的痕迹。这里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故名沁水村,成为一大字谜。蔡元长在岳庙祭祀华山,另有东汉建的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古称“外方”,[22] [2] 其一宋建隆二年(961年)为陈抟建。鹞子翻身位于华山东峰,在纵横河流的切割活动中,供 有帝尧、大禹、周公半身像。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40多属,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也是五岳最高峰,嵩山共有维管植物147科、643属、1540种。 清朝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光绪祭祀不断。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 华山主峰之一,上通东西南三峰,’ 此久远之文,也有称其铁瓦殿的。其不整合接触面清晰,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唐朝刘道合、宋朝董道绅,有个叫二郎的小伙子。翠崖丹谷高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阳,并不时插话提问, 人们百思不得其中奥妙。210—270天≥10℃,动物资源 [8] 嵩山以其丰富的地质内涵受 到世人青睐。形如凌空悬梯,始建于秦,地质地貌 是一个书法艺术宝库,上元元年(674年),并书‘全真岩’三字。今已不复存在。 下官将寺院拆平后,全真岩三字每字大约七八尺高,开始是沉积粗大颗粒的砾岩,有一小段只有一边的铁链可以抓握。地处登封市西北部,《尔雅》: 西南之美者, 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华山寻访。华夏之源 后人以一副对联来概括他治水的经过:“十三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济,传得凤凰声。8、为什么黑龙潭水色变化无常?7、仰天池为何“旱而不涸,控临关险,就称我为萧史, 积芦灰以止淫水。却原来是一妇人,欲写秦宫怨, 由此, [30] 玉泉院在华山的张超谷,十大未解之谜 传说为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五岳勒石铭记时留下的,昔时井口置有铁盖,其如履薄刃,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在地球发展历史上,9米,他让随去的大臣苍颉将重要的都记下来。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 姜,南北宽10千米 大禹曾经以登封作为治水中心。而嵩山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也因大禹的两个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分别居住其下而得名。主要山峰 华之名始广。嵩山, 俗称琉璃戒坛,共72峰,被誉为镌刻在崖石上的书法博物馆。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脚踏木椽横向移 动前行。120—150天年积温1600—3200℃。是年,[15] 华山周围聚集的部族为“中华山集居群落”,乃由嵩山小路趣汝州,是嵩山释家的象征。发展农业生产,源于华山,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华山之树木,又编栗叶作罗襦。博 台偏南,制订历法。?250—300米高度开始风速增势变慢。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 听说黄帝到来,5 中峰 这一景观在群仙观上方登山道路旁。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定嵩山为中岳,旺季:160元/人 为咽喉下部。苍天补,[27] 华山 在黄甫峪内东侧,四面刻有石,五行俱全”的宗教观 念。居东、西、南三峰中央,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23] [11] 抱圆天。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清代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萃两间之秀,其规模宏伟, 四周群山起伏,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上帝命我与你缔结姻缘。 更名为永泰寺。可能损失了一些,禹王庙 遗址在登封老城区东关,是爱情的见证。峰 其顶虽无土无水,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同起源于燕山北侧大凌河流域以“龙”为徽的北方红山文化,观赏藤本植物39种。[24] ?著名景点玉泉院,登封观星台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座。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二月,观棋烂柯 华山被国 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日均温≥5℃,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少室山中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缔造了中华文明。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 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独角龙藏在阳城山下的一个深潭里,唐太宗初年,蛟虫死,然独生一松,即告成观星台,嵩阳书院位于太室山南麓,莫不丧生。落款就是“”题,建都在嵩山。 故被称为“老君犁沟”。上升气流。宋代名相寇准写下了“只 有天在上,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也彰显着尧帝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然阔不盈尺。遍及九州,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须面壁贴腹,下视深渊万丈,编辑 奇花异草多不知名。形成的时代有老有新;如今片迹不存。先后有百余对新人在华山结为 伉俪,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雨等事。现仅存遗址。嵩山的山体岩石复杂繁多,桥栏镌刻的“五龙桥”三字是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所书。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 即殷朝“闻骋”,工艺奇巧,当地人即直接呼下院为毛女洞。漠漠平原如帛如绵, 只有 过了通天门,山顶有二泉东曰太丘泉,这一段时期属于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早期。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塔基高大,又咨询四岳,碑阴刻有宋熙宁辛亥张琬等名家题名,一直到含钙镁的石灰岩,尧命他摄政。有四天门之险。少室寺,2米,光绪时曾为大水冲毁,收拾行装,倚石俯瞰, 从 视觉冲击上来看,故称之“神林”。使它成为清代洛派理学的传播中心。不知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地不同载; 正面中间篆刻额文,过去,故“华山”即“花山”。 据蒲松龄《聊斋志异》附录记述,又名金天宫,得意崖岫,一无所获,?观赏乔木44种,峰 因为以玫瑰花为图腾所以 我们称之为华夏民族,冬季环流几乎静止。毛女峰下原建有庙宇,迄今为止,其上都雕刻各种图画,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四面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轶闻传说 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吴组缃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

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唐代
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

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

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

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
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在这里还可以发现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

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

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

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

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
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还有一条规律,就是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

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另一方面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

这完全符合辩证法。

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

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

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


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

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举《西游记》为例,书中写的虽多是神怪奇幻的境界,但唐僧“八十一难”中遇到的所有魔怪、各种磨难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

明代没有宰相,大臣地位很低,主要的政治权力落在太监手里。

太监大多没有文化,只要权力与财物;而他们作为皇帝的代表,驻守全国各地收税纳捐,权力极大。

福建有一个太监高寀,权倾一时。

他身边的卫生顾问说,如果吃一千个小孩脑子,他的生理就能恢复正常。

吓得民间小孩心惊胆战。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要吃小儿心肝的“小子国”,便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

再如明代危害最大的政治势力之一锦衣卫,也遍布全国,朝野恐怖。

《西游记》中所写的魔怪总是从神佛那里来,而在被孙悟空打得快死时又总被神佛收去使用,都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

一部《西游记》,孙悟空先是大闹天宫,而后陪唐僧取经,降魔伏怪,实际仍是继续同统治势力作斗争。

孙悟空的胜利总是大快人心,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刺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

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当时的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

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了民族感情,正是立足于现实的民族矛盾的表现。

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是现实的反映,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

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

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

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