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说课教案长春版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曹刿论战教案1长春版66
2020年精品试题芳草香出品曹刿论战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重难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一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一、了解《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二、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朗读课文:重点字音: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旗靡(mǐ)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搜集《左传》与长勺之战的资料,整理后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1).doc
长春版九年级上《曹刿论战》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长春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17).doc
教师强调: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译。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2、请你谈一谈“既克,公问其故”一 句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各抒己见
由3到4名同学发言后,归纳如下:
第1段: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并与之讨论进行的政治准备和用兵作战的条件。
第2段:叙长勺之战全过程。
第3段: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胜的原因。
1、由3个组讨论后,分别从战前、战 中、战后总结出 曹刿的人物形象:
(6分钟)
(8分钟)
(6分钟)
板书:
曹刿论战
一、人物形象
二、写作特色
教学后记: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教师板书:
(3)学生齐读第三段,背诵。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 节安排、 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 从……中可以看出……”的 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3)“未可”、“可矣”--善于把握战机,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战后:总结取胜的原因,条理清晰,入情入理,讲战略战术,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谋。
2、由3个组讨论后,分别从战前、战中、战后总结出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战前:庄公一答、二答,将战胜的希望寄托在臣子和神灵身上,而不是百姓,体现他目光短浅,政治上无能。
战中:“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他不懂军事战略、急躁冒进,军事上无知。
九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曹刿论战教案长春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预习展示二
小结反馈Βιβλιοθήκη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1、文言 词语:
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 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 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引导 学生归纳、概括。
提问法。
教学
反思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大意。
五、各段大意:
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
六、背诵课文。
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 争问题的讨论。
背诵课文第一段。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三、朗读课文:
重点字音:
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旗靡(mǐ)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搜集《左传》与长勺之战的资料,整理后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重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 文。
2、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一
长勺之战是“中国 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20).doc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教学设想及目标:文章记事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并要求学生注意积累重点字词,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直接从对《左传》的介绍开始谈起,引出齐鲁长勺之战,以引入新课教学。
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关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
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刿(gùi) 间(jiàn) 褊(biàn) 帛(bó)孚(fú) 辙(zhé) 靡(mǐ)四、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后,-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
3.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重点的字词,如:(1)曹刿请见:曹刿请求面见。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12).doc
第10课《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利用工具书自觉学习的习惯;养成理解品味语言的习惯。
2. 学习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理解战争取胜的原因。
教学重点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1.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品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4)。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选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景介绍。
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
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义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三、教师范读、正音。
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夫战()轼()旗靡()四、课文探究。
1. 听读理解。
(1)曹刿为什么要去求见鲁庄公?(2)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获胜一方由谁指挥的这场战争?2. 课文解析。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12).doc
第10课《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利用工具书自觉学习的习惯;养成理解品味语言的习惯。
2. 学习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理解战争取胜的原因。
教学重点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1.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品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4)。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选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景介绍。
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
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义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三、教师范读、正音。
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夫战()轼()旗靡()四、课文探究。
1. 听读理解。
(1)曹刿为什么要去求见鲁庄公?(2)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获胜一方由谁指挥的这场战争?2. 课文解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1长春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曹刿论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曹刿论战》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战争策略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战争策略的魅力或特点。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战争策略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战争策略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曹刿论战》,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刿论战》,深入理解了曹刿的智谋和战争策略,对古代战争中的智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通过分析战争策略和案例,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对古代历史和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曹刿的论战策略。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18).doc
(1)乃:于是,就。
(2)以:用,凭,靠.
(3)战于长勺:介词,在。
(4)夫战:助词;用于句首,作发语词,以引出议论;不必译。
(5)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6虽:即使。
(7)遂:于是,就。
第1组同学讨论很总结出本文中的古今异义字、词: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17)狱:诉讼案件。
(18)察:明察
(19)情:实情。
(20)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1)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3)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4)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5)驰:驱车(追赶)。
今义:师长
第2组同学讨论很总结出本文中的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2、省略句:
(1)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必以分人:即“必以(之)分人”,省略介宾结构的宾语。
(3)再而衰,三而竭:即“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谓语、主语。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相关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相关文言知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设疑启发: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长春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利用工具书自觉学习的习惯。
2.理解课文课文的内容。
3.分析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2.掌握曹刿,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把握本文以“论战”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艺术。
一.课前预习1.作品及文体简介:《左传》简介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
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背景介绍鲁庄公十年(前648)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国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4.汉字正音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夫战轼旗靡5.翻译实词,疏通文义。
(1)伐:讨伐,攻打。
(2)肉食者:指有权位的贵族(3)间焉:参与(4)鄙:鄙陋,目光短浅。
(5)何以战:即“以何战”以:用、凭(6)安:有“养”的意思(7)专:独自占有(8)徧:通“遍”遍及普遍(9)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0.曹刿论战》word教案 (14).doc
曹刿论战教案2课题课型讲读总节时2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历史背景能力目标: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理清线索难点把握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课前演讲一、导入新课。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成为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战争一触即发。
一场战争竟浓缩在数百字间,血肉丰满,奥妙何在?二、解析题目。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2、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3、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一次战争的经过吗?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论)精品【初中语文试题】4、文章记叙的是哪一次战争?(长勺之战)5、从历史背景分析,鲁国进行这场战争是什么性质?(抗击外来入侵的正义战争)三、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几部分?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主要是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曹刿对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战争胜利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战斗经过,写曹刿是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
第三段主要写曹刿谈这次战胜齐军的原因所在。
四、理解课文内容1、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此次战争的性质?什么性质?“伐”,侵略,对于鲁国来说是一次抵御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3、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曹刿论战教案1长春版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二、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齐桓公 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朗读课文:
重点字音:
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旗靡(mǐ)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搜集《左传》与长勺之战的资料,整理后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
五、各段大意:
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
六、背诵课文。
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 争问题的讨论。
背诵课文第一段。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曹刿论战
教学
内容
一O、曹刿论战(1)
序号
教学
时间
教具
教内
学容
目要
标求
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 长春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0课《曹刿论战》1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行文线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学情分析j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以设疑切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手段,将课堂交给学生,辩论中更加体会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3重点难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本文中心主旨。
4教学过程4.1 一.学生课前演讲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学生齐读课文。
设疑的方法讨论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特征。
问题设计如下: 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4。
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6..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活动2【讲授】整体把握课文整体把握课文1.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
,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讨论。
曹刿的性格特点: a.政治上:政治家有取信于民的思想;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敢谏,善谏。
b.军事上:军事家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曹刿论战》是长春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也是本册书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剪裁得当地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学习此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二、说学情初三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
但依然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不断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加之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查阅资料,了解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积累文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
难点确定为:准确理解重点词句。
四、说教法和学法课标指出要注重诵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他们自身理解感悟和提高。
而教师则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基此,我把本课的教法定为:一读书指导法二点拨质疑法学法定为:一朗读法二练习法三合作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落实315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七步教学法展开教学:1、导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学们,细数中国历史,凡能以少胜多的战役无一不是因为有一位集勇气与谋略于一身的主帅的缘故才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战例吗?(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除了同学们列举的这些外,还有一场著名战役,那就是《左传》中记载的发生在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即齐鲁长勺之战。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曹刿论战教案2 长春版
曹刿论战教学内容一O、曹刿论战(2)序号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1、情感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2、知识与技能: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重难点1、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一、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段:(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品质?(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研读第二段: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3、研读第三段: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二、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1、关于人物塑造(1)关于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联系长勺之战背景,审明题意,思考、分析、解答。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归纳、概括.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反馈:提问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九年级上《曹刿论战》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长春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采用投影、小黑板、地图等媒体手段。
六、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七、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联系当今世界、国防、军事建设导入课文,同时板书“齐鲁长勺之战”,并点明战争的性质“以弱胜强”。
(导语深入浅出,简明而有启发性,符合这篇课文的风格。
)
二、学生自学
1、通读全文
(1)、指导学生不看课文注释,初读全文,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
(2)、对照注释,再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并写入课堂笔记。
(3)、学生各自翻检词典,自己解决课堂笔记中的问题。
(4)、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2、点拨、交流
(1)、教师发印好的材料给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出示小黑板,补充注解。
(材料是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一是有关“肉食者”,二是有关“战车”,三是“齐鲁长勺之战示意图”。
)
(2)师生交流小黑板的注解:
伐—请—下视其辙—下,视其辙
战—登轼而望之—登,轼而望之
3、朗读训练
(1)、教师领读(2)学生自读
(3)集体齐读(4)检查朗读,师并作纠正
4、总结本课内容
5、作业布置
(1)、学生填写课本上练习三、四,并对照订正,师适当检查,点拨。
(2)熟读课文
(以上为第一课时)
三、深入理解
1、提问:同学们对词语解释还有什么问题?
(提问的目的一是自然过渡,二是复习交流巩固。
)
2、翻译理解课文:(1)、同桌右边的同学逐句翻译第一段给左边的同学听,再请左边的同学逐句翻译后2段给右边的同学听,相互提意见,力求释词准确通畅。
(2)、老师指导一个讨论小组,然后请其中一位同学上讲台翻译。
(这种形式从动嘴到动脑,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
3、老师简述课文三段的段意。
并讲述参与战争的三个主要人物,同时让学生去思考这三个人物中谁是英雄人物。
(答案一目了然,曹刿。
)
4、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投影讨论题:
(1)、课文写他怎样成为英雄的呢?写出了他怎样的性格?
(2)、曹刿能发挥他的远谋,有所建树,似乎应该加上重要的哪一条?你对之有什么启发?
(3)、你对鲁君是怎样看的呢?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5、师生交流,归纳总结。
(1)、曹刿是个有远谋的人,在长勺之战中表现了他的战略思想和指挥才能,他认为战争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他认为战争中要抓准战机。
他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家。
(2)、曹刿有所建树,重要的一条是爱国精神。
(交流、讨论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
6、齐背课文
四、拓展训练(要求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自己的发现。
)
小黑板揭示练习题:
(1)从《曹刿论战》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从《曹刿论战》谈“民不可失,机不再来”。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
2、背诵课文
附一:有关“肉食者”(略)
附二:有关“战车”(略)
附三:有关“齐鲁长勺之战示意图”
附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齐鲁长勺之战
弱国战胜强国伐—下视其辙—下,视其辙遍偏(piān)战—登轼而望之—登,轼而望之孚(fú)夫(fú)请—
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可/以/一战
遂/逐/齐师惧/有伏焉
第二课时:
齐鲁长勺之战
乡人曹刿公
爱国
英雄
远谋
战略思想指挥才能(取信于民)(抓住战机)
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