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全册
高二物理理科-人教版选修3-5导学案
高中物理课堂导学案二、合作探究:三、我的疑惑探究一、动量及其变化量1.动量:(1)当两个物体的动量相同时,其动能一定相同吗?(2)当两个物体的动能相同时,其动量一定相同吗?2.动量变化量:(1)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与初状态的动量方向一定相同吗?(2)如何确定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探究二、动量定理及其应用1.动量定理:某物体静止时,物体的重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而一段时间内重力的冲量如何?2.动量定理的应用:(1)结合“汽车碰撞试验”提出增加安全系数的几点建议。
(2)在进行跳高或撑杆跳高比赛时,为什么要放上厚厚的海绵垫子?四、课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不一定大C.动量大的物体,其动量变化量也一定大D. 动量定理只适用于恒力作用的物体E.竖直上抛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经过空中同一位置时动量一定相同2、运动员向静止的球踢了一脚,踢球时的力F=100N,球在地面上滚动了t=10s停下来,则运动员对球的冲量为()A.1 000 N·sB.500 N·sC.0 N·sD.无法确定3、将质量为0.10 kg的小球从离地面20 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的初速度为15 m/s,g取10 m/s2,求:(1)当小球落地时,小球的动量;(2)小球从抛出至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增量。
五、课后练习(作业)4、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A.人跳在沙坑里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B.人跳在沙坑里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小C.人跳在沙坑里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D.人跳在沙坑里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小2、用0.5kg的铁锤把钉子钉进木头里,打击时铁锤的速度v=4.0m/s,如果打击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打击的作用时间是0.01s,那么:(1)不计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g取10m/s2)(3)比较(1)和(2),讨论是否要计铁锤的重力。
人教版物理选修3-5全册导学案(共62页)
人教版物理选修3-5导学案【课题】§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导学案【学习目标】备课人:赵炳东(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自主探究】1.光滑桌面上有1、2两个小球。
1球的质量为0.3Kg,以8m/s的速度跟质量为0.1kg的静止的2球碰撞,碰撞后2球的速度变为9m/s,1球的速度变为5m/s,方向与原来相同。
根据这些数据,以上两项猜想是否成立:(1)通过计算说明,碰撞后是否是1球把速度传给了2球?(2)通过计算说明,碰撞后是否是1球把动能传给了2球?(3)请根据实验数据猜想在这次碰撞中什么物理量不变,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6.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B两个小车,质量分别是0.6k g和0.2kg.A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车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车发生一维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起共同向前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猜想:把两小车加在一起计算,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后是相等的?【典型例题】A、B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下图所示。
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Δt,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cm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 恰好通过x=55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cm处,问:(1)碰撞发生在何处?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多长时间?(3)设两滑块的质量之比为m A:m B=2:3,试分析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问题思考】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你认为在计算时怎样对待速度的方向?【针对训练】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为了顺利地完成实验,入射球质量为m1,被碰球质量为m2,二者关系应是( )A.m1>m2 B.m1=m2 C. m1<m2 D.以上三个关系都可以2两球相向运动,发生正碰,碰撞后两球均静止,于是可以断定,在碰撞以前 ( ) A.两球的质量相等 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同C.两球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的大小相等 D.以上都不能断定,3.在“探究验证”的实验一中,若绳长L,球1、2分别由偏角α和β静止释放,则在最低点碰撞前的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教案汇总
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 m,速度 v)
为什么与质量 m 有关?
(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
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m1、m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 v1、v2,碰撞后速度分 别为 v1 、 v2 。速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教学 目标
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 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这个关系不可能。碰撞前后能量必有损失,只是多少的问题。而
我们要寻找的物理量是在任何一种碰撞中都不变的量。
② m1v1 m2v2 m1v1 m2v2 ③ m1 m2 m1 m2
v1 v2 v1 v2 ④ v1 v2 v1 v2
m1 m2 m1 m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5 全册教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5 全册教案汇总
(四)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
(例如:利用平抛运动原理,利用斜面等)
(五)补充说明:实验中还需注意两点:
1、碰撞不单止两个物体相碰,原来连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由于具有相互
排斥的力而分开,也是一种碰撞。
例如:用细线将弹簧片拉成弓形,连接两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将细线烧
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9.7《核聚变》导学案
高二物理选修核聚变导学案一、知识点扫描1、聚变及其条件问题:什么叫轻核的聚变?问题: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计算氢的聚变反应所释放能量:2H+31H→42He+10n1(21H的质量是2.0136u,31H的质量是3.0166u,42He的质量是4.0026u,10n的质量是1.0087u。
)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结论: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 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说明:(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107 K 以上,因而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
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转化为能量的物质是400万吨。
科学家估计,太阳的这种“核燃烧”还能维持90亿~100亿年。
当然,与人类历史相比,这个时间很长很长!(2)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利用核聚变反应制成了用于战争的氢弹,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在规模杀伤武器,在其中进行的是不可控热核反应,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十几倍。
提问:氢弹爆炸原理是什么?2、可控热核反应(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提问: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了解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哪些优点?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17.3《粒子的波动性》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第17.3节《粒子的波动性》导学案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光既具有波粒二象性,从微观角度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重点、难点)2.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重点)3.通过电子衍射实验,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迁移;归纳总结。
【知识链接】1.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2.光子的能量公式 ;光子的动量公式 ;动量的定义式:3.麦克斯韦指出光是一种 波。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光的波粒二象性【问题1】回忆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哪些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哪些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⑵如果现在问你:“光究竟是什么?”你该如何回答呢?⑶光子的能量表达式h εν=和动量表达式hp λ=中: 和 描述光的波动性;和 描述光的粒子性;普朗克常量h 起到 作用。
知识点二、实物粒子的波动性【问题2】德布罗意是怎样想到“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一大胆假设的?他认为:在对光.的研究上,由于过多地关注了光的 性,导致我们忽视了 性;反之,在对实物粒子....的研究上,由于过多地关注了其 性,可能导致我们忽视了其 性。
于是,他提出了“ ”这一大胆假设。
【问题3】德布罗意波的内容:⑴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 相联系。
⑵而且粒子的能量ε和动量p 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也像光子跟光波一样,遵从如下关系: , 。
⑶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称为 波,也叫做 。
【问题4】某电视显像管中电子的运动速度是74.010/m s ⨯;质量为10g 的一颗子弹的运动速度是200/m s 。
分别计算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
(已知电子的质量:319.110e m kg -=⨯。
提示:6.630.189.14≈⨯。
)【问题5】有以下四种波:①宏观物体(如子弹)的物质波、②微观粒子(如电子)的物质波、③波长为77.610m λ-=⨯的红光、④波长为2m λ=的机械波。
物理_选修_3-5_光电效应导学案
图1课题: 光电效应使用说明:本学案1课时,课内探究括号内内容平行班尽量做,3班必须完成【学习目标】理解光电效应、极限频率和遏止电压【重点难点】理解极限频率和遏止电压【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课前预习】1、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在_________(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的________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装置:如上(左图)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2.阅读课本P28第二段10.实验中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图中A 点表示____.【课内探究】5.关于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试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A. 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入射光强度大于某一极限强度B. 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入射光波长大于某一极限波长C. 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入射光时间大于某一极限时间D. 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某一极限频率6.某种频率的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若光的频率不变而强度减弱,是判断并分析下列说法:A.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时,就没有电子逸出B.逸出的电子数一定减少C.逸出的电子数有可能增加D.逸出的电子数有可能不变7.三种不同的入射光线甲、乙、丙分别照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b、c上,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
已知三种光线的波长λ甲>λ乙>λ丙,则( )A、用三种入射光照射金属a ,均可发生光电效应B、用三种入射光照射金属c ,均可发生光电效应C、用入射光甲和乙同时照射金属c,可能发生光电效应D、用入射光甲照射金属b ,可能发生光电效应8.关于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A.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从金属飞出的光电子所具有的B.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所具有的C.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从金属飞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都是最大初动能D.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用同一强度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课内反馈】9.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应( d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改用紫光照射10.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把某种金属板连在验电器上。
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第十八章 3
3 氢原子光谱[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光谱,掌握连续谱和线状谱的区别.2.记住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3.知道什么是光谱分析.科学思维:应用巴耳末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科学态度:知道经典物理学在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分立特性上的困难.一、光谱1.定义: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2.分类(1)线状谱: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 (2)连续谱: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3.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光谱中的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4.应用: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g 时就可以被检测到.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满足 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2)(n =3,4,5…)式中R为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取整数.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三、经典理论的困难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2.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2)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并且只能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4)可以利用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5)巴耳末公式中的n既可以取整数也可以取小数.(×)一、光谱和光谱分析如图所示为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光谱.(1)钨丝白炽灯的光谱与其他三种光谱有什么区别?(2)铁电极弧光灯的光谱、分子状态的氢光谱、钡光谱的特征相同吗?答案(1)钨丝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的,中间没有暗线或亮线,而其他三种光谱是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的.(2)这三种光谱中亮线的位置是不同的,即特征不同.1.光谱的分类光谱⎩⎨⎧发射光谱⎩⎪⎨⎪⎧连续谱线状谱吸收光谱2.几种光谱的比较3.太阳光谱(1)太阳光谱的特点:在连续谱的背景上出现一些不连续的暗线,是一种吸收光谱.(2)对太阳光谱的解释:阳光中含有各种颜色的光,但当阳光透过太阳的高层大气射向地球时,太阳高层大气中含有的元素会吸收它自己特征谱线的光,然后再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到达地球的这些谱线看起来就暗了,这就形成了明亮背景下的暗线. 4.光谱分析(1)优点:灵敏度高,分析物质的最低含量达10-10g.(2)应用:a.发现新元素;b.鉴别物质的组成成分.(3)用于光谱分析的光谱:线状谱和吸收光谱.例1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做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答案 C解析物体发光的发射光谱分为连续谱和线状谱,A、B错;做光谱分析可使用吸收光谱也可以使用线状谱,D错.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此光谱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仅含有一些特定频率的光.线状谱中不同的谱线对应不同的频率,不同元素的原子产生的线状谱不同,因而可以用线状谱来确定物质的成分.例2利用光谱分析的方法能够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关于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高温物体的连续谱就可鉴别其组成成分B.利用物质的线状谱就可鉴别其组成成分C.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某物质后的光谱上的暗线反映了高温物体的组成成分D.同一种物质的线状谱上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上的暗线,由于光谱的不同,它们没有关系答案 B解析高温物体的光谱包括了各种频率的光,与其组成成分无关,故A错误;某种物质发射的线状谱中的亮线与某种原子发出的某频率的光有关,通过这些亮线与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即可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B 正确;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某物质后某些频率的光被吸收而形成暗线,这些暗线由所经过的物质决定,C 错误;某种物质发出某种频率的光,当光通过这种物质时它也会吸收这种频率的光,因此同一物质线状谱中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相对应,D 错误.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应用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光谱.(1)仔细观察,氢原子光谱具有什么特点?(2)阅读课本,指出氢原子光谱的谱线波长具有什么规律? 答案 (1)从右至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2)可见光区域的四条谱线的波长满足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2),n =3,4,5,…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在氢原子光谱图中的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巴耳末公式(1)巴耳末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公式:1λ=R(122-1n2)(n=3,4,5,…),该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实验值为R=1.10×107 m-1.(2)巴耳末公式说明氢原子光谱的波长只能取分立值,不能取连续值.巴耳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3.其他谱线:除了巴耳末系,氢原子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例3(多选)下列关于巴耳末公式1λ=R(122-1n2)的理解,正确的是()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公式中n只能取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的分析答案AC解析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中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A对,D错;公式中n只能取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λ不能连续取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B错,C对.例4已知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系第一条谱线Hα的波长为656.47 nm,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108 m·s-1.(1)试推算里德伯常量的值;(2)利用巴耳末公式求其中第四条谱线的波长和对应光子的能量.答案(1)1.097×107 m-1(2)4.102×10-7 m(或410.2 nm) 4.85×10-19 J解析(1)巴耳末系中第一条谱线对应n=31λ1=R⎝⎛⎭⎫122-132R=365λ1≈1.097×107 m-1.(2)巴耳末系中第四条谱线对应n=6,则:1λ4=R ⎝⎛⎭⎫122-162 解得λ4=92R =92×1.097×107m ≈4.102×10-7 m ≈410.2 nm E =hν4=h c λ4≈4.85×10-19 J.1.(原子光谱的理解)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 .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C .由于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D .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答案 B解析 原子光谱为线状谱,A 正确;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B 错,C 对;根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D 对.2.(光谱和光谱分析)(多选)下列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谱包括发射光谱、连续谱、线状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五种光谱B .往酒精灯的火焰上撒精盐,可以用分光镜观察到钠的线状谱C .利用太阳光谱可以分析太阳的化学组成D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答案 BD解析 光谱包括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种,其中发射光谱分为连续谱和线状谱,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能体现不同原子的特征,称为原子光谱,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选项A错误,D 正确;往酒精灯的火焰上撒精盐,可以用分光镜观察到钠的线状谱,选项B 正确;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其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说明太阳大气层中存在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素,但是不能分析太阳的化学组成,故C 错误.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多选)巴耳末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 2),n =3,4,5,…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B .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C .巴耳末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D .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答案 CD解析 巴耳末公式是根据氢原子光谱总结出来的.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选项C 、D 正确.4.(经典电磁理论与氢原子光谱的关系)(多选)关于经典电磁理论与氢原子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典电磁理论很容易解释原子的稳定性B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C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D .氢原子光谱彻底否定了经典电磁理论答案 BC解析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原子不应该是稳定的,并且发射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氢原子光谱并没有完全否定经典电磁理论,而是引入了新的概念.故正确答案为B 、C.一、选择题考点一光谱和光谱分析1.(多选)下列物质中产生线状谱的是()A.炽热的钢水B.发光的日光灯管C.点燃的蜡烛D.极光答案BD解析炽热的钢水、点燃的蜡烛能产生连续谱,发光的日光灯管能产生水银蒸气的线状谱,极光是宇宙射线激发的气体发光,能产生线状谱.选项B、D正确.2.太阳的连续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是()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相应的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相应的元素答案 C解析由于对太阳光谱的成因认识不清,易误认为暗线是由于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产生的,因此错误地选择B.实际上太阳内部进行着激烈的核反应,它发出的连续谱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吸收光谱,我们通过对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分析,把它跟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就知道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氮、氦、碳、镁、硅、钙、钠等几十种元素.因此正确答案为C.3.(多选)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A.连续谱就是由连续发光的物体产生的光谱,线状谱是线状光源产生的光谱B.通过对连续谱的光谱分析,可鉴定物质成分C.连续谱包括一切波长的光,线状谱只包括某些特定波长的光D.通过对线状谱的明线光谱分析或吸收光谱的暗线分析,可鉴定物质成分答案CD解析连续谱是指光谱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而不是指光源是连续的.连续谱是由炽热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同理线状谱是指光谱是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的,由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出的光产生的,而不是指光源是线状的,A错,C对;光谱分析是根据不同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方法,连续谱含有一切波长的光,不是原子的特征谱线,不能用来进行光谱分析,而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是原子自身的特征谱线,所以可以用来进行光谱分析,鉴定物质成分,其优点是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定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B错,D对.4.如图1甲所示为a、b、c、d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图1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答案 B解析由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B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考点二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5.下列对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因为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氢原子只能产生一种波长的光B .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波长不连续的谱线C .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亮度不连续的谱线D .氢原子产生的光的波长大小与氢气放电管放电强弱有关答案 B解析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波长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特征谱线,并不是只含有一种波长的光,也不是亮度不连续的谱线,B 对,A 、C 错;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的特征谱线,只要是氢原子发出的光,光谱就相同,与放电管的放电强弱无关,D 错.6.(多选)关于巴尔末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光谱在各个光区的谱线都遵循与巴尔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B .n 只能取整数不能取分数C .巴尔末公式中的n 可以取任意的正整数D .巴尔末公式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为什么是线性光谱答案 AB7.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为( )A.59B.49C.79D.29答案 A解析 由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 2 n =3,4,5,… 当n →∞时,有最小波长λ1,1λ1=R 122, 当n =3时,有最大波长λ2,1λ2=R ⎝⎛⎭⎫122-132,得λ1λ2=59. 二、非选择题8.氢原子光谱除了巴耳末系外,还有赖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1λ=R ⎝⎛⎭⎫132-1n 2,n =4、5、6…,R =1.10×107 m -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试求:(1)n =6时,对应的波长;(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多大?n =6时,传播频率为多大?答案 (1)1.09×10-6 m (2)3×108 m/s 2.75×1014 Hz解析 (1)由帕邢系公式1λ=R ⎝⎛⎭⎫132-1n 2,当n =6时,得λ≈1.09×10-6 m.(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红外线区域,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波速为光速c=3×108 m/s,由v=λT =λf,得f=vλ=cλ=3×1081.09×10-6Hz≈2.75×1014 Hz.。
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18套-19案18套-002
第十八章原子核**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目标】1.知道α和β衰变的规律及实质。
2.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重点:α和β衰变的规律难点:半衰期【自主预习】1.原子核放出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衰变时________和________都守恒。
2.β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________转化成了一个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
其转化方程是________,这种转化产生的________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
3.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________。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________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________关系。
4.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两种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①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就说它发生了一次α衰变,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减少4,而电荷数减少2,用通式表示为:AZX→A-4Z-2Y+42He。
②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就说它发生了一次β衰变,新核的质量数不变,而电荷数增加了1,用通式表示为:AZX→AZ+1Y+ 0-1e。
5.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我们通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1)半衰期的计算公式为:式中的N原和m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余和m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T表示半衰期。
(2)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进行统计的结果,对个别的或少量的原子核,没有半衰期可言。
(3)半衰期的长短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压强、强度等)和化学状态(单质或是各种化合物等)无关,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
2021-2022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导学案:第四章 1 量子概念的诞生 Word版含答案
1量子概念的诞生[目标定位] 1.知道热辐射、黑体和黑体辐射的概念,知道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2.知道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假说.一、黑体与黑体辐射1.热辐射(1)定义: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状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2.黑体(1)定义: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取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确定黑体,简称黑体.(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想一想在火炉旁边有什么感觉?投入炉中的铁块颜色怎样变化?说明白什么问题?答案在火炉旁会感到热,这是由于火炉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投入炉中的铁块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直至成为黄白色,这表明同一物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二、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1.随着温度的上升,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2.随着温度的上升,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想一想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抱负的黑体吗?答案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抱负的黑体,实际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电磁波),也都能吸取和反射红外线(电磁波),确定黑体不存在,是抱负化的模型.三、能量子1.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吸取能量时,只能是辐射或吸取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行再分的最小能量值ɛ叫做能量子.2.大小:ɛ=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量,数值h=6.626×10-34__J·s(一般h取6.63×10-34 J·s).一、对黑体辐射规律的理解1.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2.黑体是指只吸取而不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的物体,由于黑体只进行热辐射,图4-1-1所以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3.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随着温度的上升,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如图4-1-1所示.【例1】图4-1-2在试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4-1-2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B.T1<T2C.随着温度的上升,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D.随着温度的上升,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答案AD解析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能的多少打算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波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放射的面积,而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取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λ1<λ2,T1>T2,本题正确选项为A、D.借题发挥随着温度的上升,各种波长的辐射本事都在增加,当黑体温度上升时,辐射本事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这是黑体辐射的特点,生疏黑体辐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训练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试验规律的是()答案A解析随着温度的上升,辐射强度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二、能量子的理解和ε=hν的应用1.物体在放射或接收能量的时候,只能从某一状态“飞跃”地过渡到另一状态,而不行能停留在不符合这些能量的任何一个中间状态.2.在宏观尺度内争辩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可以认为:物体的运动是连续的,能量变化是连续的,不必考虑量子化;在争辩微观粒子时必需考虑能量量子化.3.能量子的能量ε=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ν是电磁波的频率.【例2】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的大致范围是400 nm~700 nm.求400 nm、700 nm 电磁辐射的能量子的值各是多少?答案 4.97×10-19 J 2.84×10-19 J解析依据公式ν=cλ和ε=hν可知:400 nm对应的能量子ε1=hcλ1=6.63×10-34×3.0×108400×10-9J=4.97×10-19 J.700 nm对应的能量子ε2=hcλ2=6.63×10-34×3.0×108700×10-9J=2.84×10-19 J.借题发挥(1)求解本题关键有两点:一是能依据已知条件求得每一个能量子的能量,另外必需明确激光器放射的能量是这些能量子能量的总和.(2)这类习题数量级比较大,留意运算当中提高运算精确率.【例3】对于带电微粒的辐射和吸取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取B.辐射和吸取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C.吸取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D.辐射和吸取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答案ABD解析带电微粒的辐射和吸取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能量子ε的整数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取的,是不连续的.故选项A、B、D正确,C选项错.对黑体辐射规律的理解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5:《反冲运动 火箭》导学案-新版
《反冲运动
火箭》导学案
(1)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2)结合动量守 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世巨大成就。 【自主学习】 一、反冲 1、一个静止的物体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由动量守恒定律 可知: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而另一部_______________运动,我们称为反冲。 此时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反冲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 式飞机、火箭等,但我们也要____反冲现象存在着弊端,用枪射击时,子弹向 前飞去,由于反冲现象枪身会________,从而影响射击的________。 二、火箭 1、工作原理:火箭的飞行应用了_____的原理,火箭的燃料点燃后燃烧生成的 高温燃气以很大的速度______喷出,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2、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因素:(1)____________; (2)质量比(火箭______的质量与火箭____________质量之比); (3)______越大,______越大,火箭最终获得的速度就越大。 3、现代火箭主要用来发射探测仪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 即利用火箭作为运运动
4、一只青蛙,蹲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一端,并沿板的方向朝另一端跳, 在下列情况下,青蛙一定不能跳过长木板的是 A.木板的上表面光滑而底面粗糙 B.木板的上表面粗糙而底面光滑 C.木板的上下表面都粗糙 D.木板的上下表面都光滑 ( )
【典型例题】 例一:假设火箭发射前的总质量为 M,燃料燃尽后的质量为 m,火箭燃气对地 的喷射速度为 v1,燃料燃尽后火箭的飞行速度 v 为多大?
高中物理 17.2 光的粒子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2021年整理)
安徽省潜山县高中物理17.2 光的粒子性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潜山县高中物理17.2 光的粒子性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潜山县高中物理17.2 光的粒子性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的全部内容。
光的粒子性【学习目标】1.了解光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光电效应与电磁理论的矛盾.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3.了解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了解光子的动量.【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难点:结合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导学】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_____从表面逸出的现象.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_____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存在着_____电流: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______(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_____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____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3)光电效应具有______: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_____4.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_______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______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____,频率为ν的光子的能量为_____。
2.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2)物理意义:金属中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______,这些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属的__________,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_________三、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体微粒的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康普顿效应在光的散射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______的成分外,还有波长_______的成分.3.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_____,深入揭示了光的______的一面.4.光子的动量_________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方程实质上是___________.能量为ε=hν的光子被电子所吸收,电子把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__________,另一部分就是___________.如果克服吸引力做功最少为W0,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最大初动能为E k,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_______________2.光电效应方程说明了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若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必须_______,即E k=hν-W0〉0,亦即hν〉W0,ν〉错误!=νc,而_________恰好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3.E k-ν曲线.如图所示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随入射光频率ν的变化曲线.这里,横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___;纵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___;斜率为__________【导练】题组一光电效应现象及规律的理解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 )A.入射光的强度大于某一极限强度B.入射光的波长大于某一极限波长C.入射光照射时间大于某一极限时间D.入射光的频率不低于某一极限频率2.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C.改用比绿光波长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D.改用比绿光频率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3.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用b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分别用a光束和c光束照射该金属,则可以断定()A.a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c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a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数目最多D.c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4.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不发生光电效应,则( )A.A光的强度大于B光的强度 B.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C.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a流向bD.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b流向a5.某金属的逸出功为2.3 eV,这意味着( )A.这种金属内部的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做2。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六章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型:实验课课时:2课时审核人:高二物理组【学习目标】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碰撞现象.2.经历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的猜想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领会实验的基本思路,感悟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能.【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领会实验的基本思路【学习难点】1. 掌握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一课时【知识链接】知识点一:实验的基本思路:1.设置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也就是做一维碰撞.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呢?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速度与我们设定的方向一致,取正值,否则取负值.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供同学们去研究.也许还有……2.碰撞可能有很多情形:(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相碰撞;(2)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物体相碰撞;(3)两个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物体碰撞;(4)一个运动物体与一个静止物体相碰撞;(5)两个物体碰撞时可能碰后分开,也可能黏在一起不再分开等.3.所寻不变量的特点: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知识点二: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1.保证发生一维碰撞.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运动在同一直线上进行,如课本“参考案例一”.2.质量的测量:可以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速度的测量:(1)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碰撞,它与光电计时器的配合使用可以迅速测量出两个滑块碰前、碰后的速度:若滑块上挡光条的宽度为d,滑块通过某处光电计时器的挡光时间为Δt,则滑块通过该处的速度v =.(如案例一)(2)若将一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起来,并拉起一个与竖直方向成θ的夹角,无初速释放后,小球到达最低处的速度v =.(如案例二)(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若所打各点均匀分布,可以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知道打点计时器的频率和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便可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v =.(如案例三)4.得出结论.知识点三:参考案例:案例(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不同的质量可以通过在滑块上加重物的办法实现.应用气垫导轨很容易控制滑块碰撞前的速度或使它在碰撞前静止.因此,这个方案是本实验的首选.案例(二)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把两个小球用线悬挂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如图(b)所示,放下时它们相碰.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落下时的速度;测量被碰撞小球摆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被撞后的速度.也可以用贴胶布、双面胶等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案例(三)如下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A的后面.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将以上三个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然后探究不变量.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你找到的碰撞前后的“不变量”可能是什么?第二课时例1.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上滑块间的碰撞来寻找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表示速度方向):实验1:使m1=m2=0.25 kg,让运动的m1碰静止的m2,碰后两个滑块分开.数据如表1.根据这个实验可推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 碰前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速度;(2) 碰前物体的动能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动能;(3) 碰前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 的乘积mv.实验2:使m1=m2=0.25 kg,让运动的m1碰静止的m2,碰后m1、m2一起运动.数据如表2.根据这个实验可推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 碰前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速度的矢量和;(2) 碰前物体的动能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动能的和;(3) 碰前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 的乘积mv的矢量和.实验3:使2m1=m2=0.5 kg,让运动的m1碰静止的m2,碰后m1、m2分开.数据如表3.根据实验数据可推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1) 碰前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速度的矢量和;(2) 碰前物体的动能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动能的和;(3) 碰前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 的乘积mv的矢量和.还进行了其他情景的实验,最终在实验中发现的“不变量”是________.4.(多选)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关于实验结论的说明,正确的是() A.只需找到一种情景的“不变量”即可,结论对其他情景也同样适用B.只找到一种情景的“不变量”还不够,其他情景未必适用C.实验中要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D.进行有限次实验找到的“不变量”,具有偶然性,结论还需要检验.练习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选用水平气垫导轨、光电门的测量装置来研究两个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的变化情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实验过程:(1) 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2) 在滑块1上装上挡光片并测出其长度L.(3) 在滑块2的碰撞端面粘上橡皮泥(或双面胶纸).(4) 用天平测出滑块1和滑块2的质量m1、m2.(5) 把滑块1和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2处于静止状态(v2=0),用滑块1以初速度v1与之碰撞(这时光电计时器系统自动计算时间),撞后两者粘在一起,分别记下滑块1的挡光片碰前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和碰后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2.(6)先根据v=Lt计算滑块1碰撞前的速度v1及碰后两者的共同速度v;再计算两滑块碰撞前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并比较两滑块碰撞前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实验数据:m1=0.324 kg,m2=0.181 kg,L=1.00×10-3 m2.用图示装置研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气垫导轨水平放置,挡光板宽度9.0 mm,两滑块被弹簧弹开后,左侧滑块通过左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0.040 s,右侧滑块通过右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0.060 s,左侧滑块质量100 g,左侧滑块m1v1大小________ g·m/s,右侧滑块质量149 g,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m1v1+m2v2=________ g·m/s.例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实验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 若实验已得到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该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撞前速度;应选________(选填“AB”、“BC”、“CD”或“DE”)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2) 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 A=0.40 kg,小车B的质量m B=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 =________ kg·m/s;碰后:(m A+m B)v共=________kg·m/s.由此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练习1. 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B两个小车,质量分别是0.6 kg和0.2 kg.A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车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车发生一维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起共同向前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猜想:把两小车加在一起计算,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后是相等的?(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课型:讲授课课时:6课时审核人:高二物理组【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3.理解冲量概念.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学习重点】1.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会正确计算动量变化.2.理解冲量概念, 会正确计算冲量【学习难点】1. 动量定理的应用;第一课时一.动量.1. 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叫作物体的动量.2. 表达式:p=mv.3. 单位:千克米每秒,符号kg·m/s.4. 方向: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二.理解:1. 动量与速度: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有区别.速度是一个运动学量,它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动量是一个动力学量,它描述物体在一个运动状态下运动量的大小.速度相同的足球和铅球,它们的运动快慢相同.但运动员敢用头去顶足球,却不敢用头去顶铅球,这说明速度相同的足球和铅球其运动量不同,产生的机械效果不同,动量就是描述这种不同.2. 动量与动能: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既有动量又有动能,由于动量P= , 动能E K= .因此它们的联系是P= , E K= .区别:①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对确定物体来说,其动量变化(动量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动量大小不变时,动能不变化);动能变化(速度大小改变)时,动量一定变化.②动能的变化与力的功相联系,动量的变化与力的冲量相联系.三.动量的变化量.1. 动量是矢量,它的大小p=mv,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因此,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也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速度就发生变化,物体具有的动量的大小或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设物体的初动量p1=mv1,末动量p2=mv2,则物体动量的变化:Δp=p2-p1=mv2-mv1由于动量是矢量,因此,上式一般意义上是矢量式.注意:动量改变有三种情况:①动量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对同一物体而言p=mv,则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②动量的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对同一物体来讲,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而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③动量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仅动量的大小发生变化,对同一物体来说,就是速度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仅速度的大小改变.2. 动量的变化量Δp是用末动量减去初动量.3. 动量的变化量Δp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第二课时例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练习1.(多选)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也越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不一定大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动量也保持不变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的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例2.(2014·上海卷)动能相等的两物体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1,则动量大小之比p A∶p B=________;练习1.两辆汽车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m1>m2,沿水平方向同方向行驶且具有相等的动能,则此时两辆汽车动量p1和p2的大小关系是( )A.p1=p2B.p1<p2C.p1>p2D.无法比较例3.羽毛球是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之一,林丹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342 km/h,假设球飞来的速度为90 km/h,林丹将球以342 km/h的速度反向击回.设羽毛球质量为5 g, 试求:(1) 林丹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2) 在林丹的这次扣杀中,羽毛球的速度变化、动能变化各是多少?练习1.质量为0.1 kg的小球从1.25 m高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回0.8 m高处.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且g=10 m/s2.求:(1)小球与地面碰前瞬间的动量;(2)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第三课时四:冲量.1. 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用I表示2.表达式为I=Ft.3. 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4. 冲量的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如果力的方向是恒定的,则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是变化的,则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注意:(1)冲量是描述力对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所以说冲量是一个过程量.(2)表达式中的F一般是指恒力,即恒力的冲量可以用I=Ft来求.但在计算时要明确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3)冲量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外力的冲量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选定正方向后,每一个力的冲量的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此时冲量的运算就可简化为代数运算.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冲量的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B.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在任一时间内的冲量一定为零C.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物体的动能不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变化了,物体的动能肯定也变化练习1. (多选)关于冲量、动量、动量的增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冲量的方向一定和动量的方向相同B.冲量的方向一定和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C.冲量的方向一定与外力的方向相同D.如果力是恒力,则冲量的方向一定与该力的方向相同2. 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斜面高h,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求:(1)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
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六章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型:实验课课时:2 课时审核人:高二物理组【学习目标】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碰撞现象.2.经历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的猜想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领会实验的基本思路,感悟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能.【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领会实验的基本思路【学习难点】1. 掌握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一课时【知识链接】知识点一:实验的基本思路:1.设置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也就是做一维碰撞.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呢?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速度与我们设定的方向一致,取正值,否则取负值.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供同学们去研究.也许还有……2.碰撞可能有很多情形:(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相碰撞;(2)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物体相碰撞;(3)两个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物体碰撞;(4)一个运动物体与一个静止物体相碰撞;(5)两个物体碰撞时可能碰后分开,也可能黏在一起不再分开等.3.所寻不变量的特点: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知识点二: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1.保证发生一维碰撞.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运动在同一直线上进行,如课本“参考案例一”.2.质量的测量:可以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速度的测量:(1)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碰撞,它与光电计时器的配合使用可以迅速测量出两个滑块碰前、碰后的速度:若滑块上挡光条的宽度为d,滑块通过某处光电计时器的挡光时间为Δt,则滑块通过该处的速度v =.(如案例一)(2)若将一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起来,并拉起一个与竖直方向成θ的夹角,无初速释放后,小球到达最低处的速度v =.(如案例二)(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若所打各点均匀分布,可以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知道打点计时器的频率和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便可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v =.(如案例三)Earlybird4.得出结论.知识点三:参考案例:案例(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不同的质量可以通过在滑块上加重物的办法实现.应用气垫导轨很容易控制滑块碰撞前的速度或使它在碰撞前静止.因此,这个方案是本实验的首选.案例(二)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把两个小球用线悬挂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如图(b)所示,放下时它们相碰.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落下时的速度;测量被碰撞小球摆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被撞后的速度.也可以用贴胶布、双面胶等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案例(三) 如下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A的后面.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将以上三个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然后探究不变量.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你找到的碰撞前后的“不变量”可能是什么?第二课时例1.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上滑块间的碰撞来寻找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表示速度方向):实验1:使m1=m2=0.25 kg,让运动的m1 碰静止的m2,碰后两个滑块分开.数据如表1.根据这个实验可推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 碰前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速度;(2) 碰前物体的动能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动能;(3) 碰前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Earlybird的乘积mv.实验2:使m1=m2=0.25 kg,让运动的m1 碰静止的m2,碰后m1、m2 一起运动.数据如表2.根据这个实验可推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 碰前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速度的矢量和;(2) 碰前物体的动能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动能的和;(3) 碰前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的矢量和.实验3:使2m1=m2=0.5 kg,让运动的m1 碰静止的m2,碰后m1、m2 分开.数据如表3.根据实验数据可推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1) 碰前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速度的矢量和;(2) 碰前物体的动能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动能的和;(3) 碰前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碰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mv的矢量和.还进行了其他情景的实验,最终在实验中发现的“不变量”是________.4.(多选)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关于实验结论的说明,正确的是() A.只需找到一种情景的“不变量”即可,结论对其他情景也同样适用B.只找到一种情景的“不变量”还不够,其他情景未必适用C.实验中要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D.进行有限次实验找到的“不变量”,具有偶然性,结论还需要检验.练习1.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选用水平气垫导轨、光电门的测量装置来研究两个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的变化情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实验过程:(1) 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2) 在滑块1 上装上挡光片并测出其长度L.(3) 在滑块2 的碰撞端面粘上橡皮泥(或双面胶纸).(4)用天平测出滑块1 和滑块2 的质量m1、m2.(5) 把滑块1 和滑块2 放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2 处于静止状态(v2=0),用滑块1 以初速度v1 与之Earlybird碰撞(这时光电计时器系统自动计算时间),撞后两者粘在一起,分别记下滑块1 的挡光片碰前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 和碰后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2.L(6)先根据v=计算滑块1 碰撞前的速度v1 及碰后两者的共同速度v;再计算两滑块碰撞前后的质量t 与速度乘积,并比较两滑块碰撞前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实验数据:m1=0.324 kg,m2=0.181 kg,L=1.00×10-3 m2.用图示装置研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气垫导轨水平放置,挡光板宽度9.0 mm,两滑块被弹簧弹开后,左侧滑块通过左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0.040 s,右侧滑块通过右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0.060 s,左侧滑块质量100 g,左侧滑块m1v1 大小________ g·m/s,右侧滑块质量149 g,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m1v1+m2v2=________ g·m/s.例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实验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 若实验已得到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该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的碰撞前速度;应选________(选填“AB”、“BC”、“CD”或“DE”)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2) 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A=0.40 kg,小车B 的质量m B=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________ kg·m/s;碰后:(m A+m B)v 共=________kg·m/s. 由此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练习1. 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B 两个小车,质量分别是0.6 kg 和0.2 kg.A 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 车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 车发生一维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起共同向前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猜想:把两小车加在一起计算,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后是相等的?(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Earlybird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课型:讲授课课时:6 课时审核人:高二物理组【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3.理解冲量概念.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学习重点】1. 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会正确计算动量变化.2. 理解冲量概念, 会正确计算冲量【学习难点】1. 动量定理的应用;第一课时一.动量.1. 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叫作物体的动量.2. 表达式:p=mv.3. 单位:千克米每秒,符号kg·m/s.4. 方向: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二.理解:1. 动量与速度: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有区别.速度是一个运动学量,它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动量是一个动力学量,它描述物体在一个运动状态下运动量的大小.速度相同的足球和铅球,它们的运动快慢相同.但运动员敢用头去顶足球,却不敢用头去顶铅球,这说明速度相同的足球和铅球其运动量不同,产生的机械效果不同,动量就是描述这种不同.2. 动量与动能: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既有动量又有动能,由于动量P= , 动能E K= .因此它们的联系是P= , E K= .区别:①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对确定物体来说,其动量变化(动量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动量大小不变时,动能不变化);动能变化(速度大小改变)时,动量一定变化.②动能的变化与力的功相联系,动量的变化与力的冲量相联系.三.动量的变化量.1. 动量是矢量,它的大小p=mv,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因此,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也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速度就发生变化,物体具有的动量的大小或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设物体的初动量p1=mv1,末动量p2=mv2,则物体动量的变化:Δp=p2-p1=mv2-mv1 由于动量是矢量,因此,上式一般意义上是矢量式.注意:动量改变有三种情况:①动量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对同一物体而言p=mv,则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②动量的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对同一物体来讲,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而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③动量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仅动量的大小发生变化,对同一物体来说,就是速度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仅速度的大小改变.2. 动量的变化量Δp是用末动量减去初动量.3. 动量的变化量Δp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Earlybird第二课时例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练习1.(多选)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也越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不一定大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动量也保持不变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的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例2.(2014·上海卷)动能相等的两物体A、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1,则动量大小之比p A∶p B=________;练习1.两辆汽车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已知m1>m2,沿水平方向同方向行驶且具有相等的动能,则此时两辆汽车动量p1 和p2 的大小关系是( )A.p1=p2B.p1<p2C.p1>p2D.无法比较例3.羽毛球是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之一,林丹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342 km/h,假设球飞来的速度为90 km/h,林丹将球以342 km/h 的速度反向击回.设羽毛球质量为5 g, 试求:(1) 林丹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2) 在林丹的这次扣杀中,羽毛球的速度变化、动能变化各是多少?练习1.质量为0.1 kg 的小球从1.25 m 高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回0.8 m 高处.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且g=10 m/s2.求:(1) 小球与地面碰前瞬间的动量;(2) 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Earlybird晨鸟教育第三课时四:冲量.1. 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用I表示2.表达式为I=Ft.3. 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4. 冲量的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如果力的方向是恒定的,则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是变化的,则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注意:(1)冲量是描述力对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所以说冲量是一个过程量.(2)表达式中的F一般是指恒力,即恒力的冲量可以用I=Ft来求.但在计算时要明确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3)冲量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外力的冲量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选定正方向后,每一个力的冲量的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此时冲量的运算就可简化为代数运算.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冲量的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B.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在任一时间内的冲量一定为零C.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物体的动能不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变化了,物体的动能肯定也变化练习1. (多选)关于冲量、动量、动量的增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冲量的方向一定和动量的方向相同B.冲量的方向一定和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C.冲量的方向一定与外力的方向相同D.如果力是恒力,则冲量的方向一定与该力的方向相同2. 质量为m 的物体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斜面高h,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求:(1)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18.1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8.1电子的发现【教学目标】1.知道阴极射线的概念,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
2.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3.知道电子的电荷量及其他电荷与电子电荷量的关系。
重点:电子的电荷量及其他电荷与电子电荷量的关系。
难点:阴极射线【自主预习】1.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________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________,后来汤姆孙直接测到了阴极射线粒子的________,它的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________。
电子是________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3.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在1910年前后由________通过著名的________做出的。
电子电荷的值一般取做e=________ C。
4.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________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________。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m p/m e=________。
6.阴极射线的产生1). 阴极射线由阴极射线管产生2).阴极射线:在两极间加有高压时,阴极会发生一种射线,这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
3).阴极射线的特点:阴极射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
4).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19世纪后期的两种观点:(1)认为是电磁辐射,类似X射线;(2)是带电粒子。
7. 2.密立根的“油滴实验”1910年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现代值为e=1.602 177 33(49)×10-19 C,有关计算中一般使用e=1.6×10-19 C。
该实验还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
由比荷及e的数值确定电子的质量为m e=9.109 389 7×10-31 kg。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m p/m e=1 836。
【典型例题】一、阴极射线的产生【例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二、电子的发现【例2】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18-1-2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全册
第十四章 动量守恒定律16.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自主预习】1.两个物体________沿同一直线运动,________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即如何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这条直线运动。
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和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
3.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应用________的形式记录,填表时注意思考:如果小球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________,应该怎样记录?4.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例如两个物体碰后分开或粘在一起的两种情况),都要填写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寻找碰撞前后的________。
5.实验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怎样找出不变量?(1)质量:质量是不变的,但质量与运动状态无关,不是要寻找的量。
(2)m v :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 1v 1+m 2v 2=m 2v ′1+m 2v ′2?(3)m v 2: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 1v 21+m 2v 22=m 2v ′21+m 2v ′22?(4)v m :物体速度与其质量之比的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v 1m 1+v 2m 2=v 1′m 1+v 2′m 2? 说明:碰撞是在物体之间进行的,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考虑到质量与速度的各种组合。
6.需要考虑的问题①怎样才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也可以利用长木板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或使两物体重心连线与速度方向共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动量守恒定律16.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自主预习】1.两个物体________沿同一直线运动,________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即如何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这条直线运动。
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和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
3.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应用________的形式记录,填表时注意思考:如果小球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________,应该怎样记录?4.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例如两个物体碰后分开或粘在一起的两种情况),都要填写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寻找碰撞前后的________。
5.实验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怎样找出不变量?(1)质量:质量是不变的,但质量与运动状态无关,不是要寻找的量。
(2)m v :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 1v 1+m 2v 2=m 2v ′1+m 2v ′2?(3)m v 2: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 1v 21+m 2v 22=m 2v ′21+m 2v ′22?(4)v m :物体速度与其质量之比的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v 1m 1+v 2m 2=v 1′m 1+v 2′m 2? 说明:碰撞是在物体之间进行的,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考虑到质量与速度的各种组合。
6.需要考虑的问题①怎样才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也可以利用长木板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或使两物体重心连线与速度方向共线。
②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参考案例一:v =Δx Δt,式中Δx 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参考案例二:v =2gl (1-cos θ),其中l 为单摆摆长,θ为小球被拉起或被撞小球摆起的角度。
参考案例三:v =x t,式中x 为小车匀速运动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t 为通过x 所用的时间。
【典型例题】【例1】在如同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 .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C .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D .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例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1所示。
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标在图上,A 为运动起点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2=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m 1v 1+m 2v 2=________kg·m/s。
碰后m 1v 1′+m 2v 2′=________kg·m/s。
(3)结论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1.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A .秒表、天平、刻度尺B .弹簧秤、秒表、天平C .天平、刻度尺D .秒表、刻度尺2.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下列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A.导轨安放不水平B.小车上挡光片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3.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实验:A.先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B.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弹簧压缩,滑块B紧靠在桌边C.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点到重锤线的水平距离x1和滑块A沿桌面滑行的距离x2(1)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m v为不变量,需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左侧滑块质量m1=170 g,右侧滑块质量m2=110 g,挡光片宽度为3.00 cm,两滑块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片,并用细线连在一起,如图1-2所示。
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烧断细线后,两滑块分别向左、右方向运动。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Δt1=0.32 s,Δt2=0.21 s。
则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 m/s,v′2=________ m/s。
烧断细线前m1v1+m2v2=________ kg·m/s,烧断细线后m1v′1+m2v′2=__________ kg·m/s。
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3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A、B两辆实验小车,A车上系有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A车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A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B车发生正碰并连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车和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1-3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A车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如果已知碰撞过程中m v是不变量,则可求得m A∶m B=________。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m B v B=_____kg·m/s;碰后m A v A’+m B v B’=______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两个小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7.如图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A、B,做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实验:(1)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A和B,在与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
(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起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和B与挡板C和D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至C运动时间t1,B至D运动时间t2。
(3)重复几次取t1,t2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②应测量的数据还有;③作用前A、B两滑块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作用后A、B两滑块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
例题答案:1. [答案] ABD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 正确。
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 2/2—0,即初速度为0,B 正确。
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无要求,C 错误。
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 正确。
2【答案】(1)BC DE(2)0.420 0.417 (3)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等于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即碰撞过程中不变量为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而AB 段相同时间内间隔不一样,说明刚开始不稳定,因此BC 段较准确描述小车A 碰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 段计算A 碰前的速度,从CD 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 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 段计算小车碰后A 和B 的共同速度。
(2)小车A 碰前速度v 1=BC 5×150 =10.50×10-25×0.02m/s =1.050 m/s 小车A 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为m 1v 1=0.40×1.050 kg·m/s =0.420 kg·m/s碰后A 、B 共同速度v ′=DE 5×150=6.95×10-25×0.02 m/s =0.695 m/s 两车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m 1+m 2)v ′1=(0.40+0.20)×0.695 kg·m/s=0.417 kg·m/s课后练习答案1. 解析:用天平测滑块质量,用刻度尺测挡光片的宽度。
运动时间是指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光电计时器计时,因此不需要秒表。
答案:C2. 解析: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误差;挡光片倾斜会导致挡光片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使计算速度出现误差。
答案:A 、B3. 解析:(1)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2)M 2μgx 2-mx 1g 2h=0((1)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测出两滑块及各自的速度。
取向右方向为正,剪断细线后,A 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 ′A = 2ax 2= 2μgx 2,B 向左做平抛运动,设桌面高度为h ,则h =12gt 2,x 1=v ′B t ,得v ′B =-x 1 g 2h。
故要求出v ′B ,还应测出h 。
(2)若m v 为不变量,碰前M v A +m v B =0,碰后M v ′A +m v ′B =0,故M v A +m v B =M v ′A +m v ′B ,即M 2μgx 2-mx 1 g 2h=0。
) 4. 解析:取向左方向为正,两滑块速度v ′1=d Δt 1=3.00×10-20.32 m/s ≈0.094 m/s ,v ′2=-d Δt 2=-3.00×10-20.21m/s ≈-0.143 m/s. 烧断细线前m 1v 1+m 2v 2=0烧断细线后m 1v ′1+m 2v ′2=(0.170×0.094-0.110×0.143) kg·m/s =2.5×10-4 kg·m/s ,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m 1v 1+m 2v 2=m 1v ′1+m 2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