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2011社工硕士卢雅倩 M201174496

摘要:据国家局统计,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且残疾人是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群体,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分析回顾,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视角、等角度来综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这些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措施,以期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现残疾人现状的改善,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福利,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宏大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残疾人不仅是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群体自身的福祉,更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本文就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采取的视角等方面来对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综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

残疾现象和问题由来已久。中外历代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应付的方法。传统上,对于残疾问题的认识多局限于疾病的范畴,对其定义和分类也简单和直接,例如: 盲、聋、哑、跛、疯等都属于残疾。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多种。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这种特殊性来自于残疾人的特殊性: 因为他们不似老人、儿童、贫困者那样由于

社会或者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如果说其它社会工作对象陷于痛苦和不幸的话,残疾人则是双重痛苦与不幸。这样,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更具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 供养理论

在各种社会中,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最初的、甚至认为是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他们的家人或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经济上的供养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这种供养几乎只限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但在发达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范围在扩大。尽管不同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内容和水平有不同,但是一般说来,这种供养大多限于经济方面,或者物质方面,而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对他们的能力估计不足。尽管对于残疾人,特别是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经济上的供养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对残疾人进行关照的全部。

(二) 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是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将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收养于各种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照顾,残疾人之间的刺激性的互动加上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残疾人的消极的、冷漠的态度和严格管制会使残疾人处于消极的社会关系之中。我们认为应使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于是改变院舍照顾这种既昂贵、效果又不好的福利模式的呼声就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让残疾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和比较好的选择。

(三) 增能理论

许多关于残疾人、老人的供养及照顾理论,在把服务对象看作是脆弱的一群时,忽视了人是有潜能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增能理论则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增能不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的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它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按照增能理论的理解,增能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康复可以使残疾人已丧失的功能得以恢复,教育和培训可以发掘他们的潜能,外界生活、活动条件的改善可以减少他们表现自己能力的障碍,等等。

依据上述主要工作理论,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时主要采取社区

康复模式、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几种方法进行康复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实务工作的方法来对残疾人进行具体工作,并且是在根据不同残疾人的需要进行评估和系统分析之后做出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希望达到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帮助他们重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目的。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我国残疾人数量众多,残疾人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其生存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家庭,而且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定的大局。残疾人问题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工作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首先,从现有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的不足出发。林友华认为,在我国,残疾人具体工作主要由民政、卫生、教育和残联、社区等系统和组织来负责。然而,民政部门由于面临的工作太复杂而应接不暇。残联由于天然的情感和责任心,主动做了许多应该由其他部门做的事,又力不从心。以及其他部门、组织等等不合适的工作举动,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需要进行调整。只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才能有能力和精力为残疾人提供经常性的、具体的和周到的服务。

其次,从社会工作的本质和社会工作者角度出发。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支持网络和专业技巧等,给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不同形式的帮助,以达到助人的目的。

除了现实需求和服务的专业化之外,还有政府开始倾向于重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和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2008年开始进行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其独特性。同时,学者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多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发展了社工作专业化方向。残疾人社会工作逐渐被各界认可和重视,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四、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现状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残疾人的生活责任几乎完全落在家庭中。中国对于残疾人的关怀与救助始于宋代,宋神宗时期曾设置福田院,收养幼老废疾者,设置漏泽园,凡老弱废疾者死后无力为葬,由漏泽园予以掩埋。清代设养济院,以收容麻风病人及残疾人为主。

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现中国盲民福利会、中华聋哑协会等组织,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