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21
at t v x +=t
v v x t 2
0+=20
22v
v ax t -=一、直线运动
物理概念
规律名称 概念内容、公式规律
说明
位移 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可用由初位置指向
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路程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速度 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平均速度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置所用时间的比值
粗略的描述运动快慢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
表示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率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 V =Vo+at
取运动方向为正方(a 与v 同向,a >0取正;a 与v 反向a<0取负)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其他常用规律、公式
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中间时刻的速度 V t/ 2 = =
这些规律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变加速、变减速) 不适用
②一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t v v 中中>+=
2
v v 2t
2
0s ③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
∆s = aT 2
x
t
x v t
∆=∆v
a t ∆=∆V V t 02
+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常用规律和公式①t、2t、3t时刻末的速度之比v1:v2:
v3=1:2:3
只适用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
②t、2t、3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
x2:x3=12:22:32
※③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1:3:5
※④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
⑤位移是x、2x、3x时的速度之比
V1:V2:V3= : :
自由落体运动
gt
v
y
=v2=2gh V=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V= V o一g t h = V o t 一g t2
V2一V o2 = 一2 gh t 上=t 下=
全程看成竖直向上的匀减速
运动;h 在抛出点之上取正,
在抛出点之下取负,H为上
升的最大高度
竖直下抛运动
V= V o+g t h = V o t + g t2
V2一V o2 = 2 gh
初速度为v。(v。≠0)加速
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常用方法及规律特点
基本公式法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位移速度关系式都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五个物理量v。、v t、a、x、t只要知道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另外两个物理量
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此公式对任何运动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t/ 2 =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比例求解
2
2
1
gt
h=
x
v
t
=
V V
t
2
+
)2
3
(:)1
2
(:1-
-
3
2
1
V
g
o
1
2
1
2
逆向思维法把动态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巧用推论Δx=x n+1-x n =aT2求解对于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时,应优先考虑用Δx=aT2 求解
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尤其是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计算,快速找到答案。
巧选参考系法为了求解简捷,有时需要灵活转换参考系,用相对运动的方法简化运动过程
二、相互作用
物理概念
规律名称
概念内容、公式规律说明
力作用效果:
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弹力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有弹性形
变
方向:①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接触面,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
收缩的方向
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胡克定律F=kx(在弹性限度内)k 为劲度系数
静摩擦力0 ①静摩擦力为被动力,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Fmax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弹力 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保持相对静止)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不 光滑、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