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

合集下载

逆矩阵求解方式

逆矩阵求解方式

逆矩阵求解方式简介在线性代数中,逆矩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方阵A的逆矩阵记作A-1,满足A·A-1=I,其中I是单位矩阵。

求解逆矩阵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具体方法1. 初等行变换法初等行变换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逆矩阵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求逆矩阵A和单位矩阵I合并成一个增广矩阵(A|I)。

2.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使得(A|I)变为(I|B)。

3.如果A存在逆矩阵,则B就是它的逆矩阵。

初等行变换包括以下三种操作:•交换两行:将第i行与第j行互换。

•数乘某一行:将第i行所有元素都乘以一个非零常数k。

•某一行加上另一行的k倍:将第j行所有元素都加上第i行对应元素的k倍。

通过多次进行这些操作,可以将增广矩阵变为单位矩阵,此时增广矩阵的右半部分就是原矩阵的逆矩阵。

2. 初等变换法初等变换法是一种与初等行变换法类似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求逆矩阵A和单位矩阵I合并成一个增广矩阵(A|I)。

2.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使得(A|I)变为(I|B)。

3.如果A存在逆矩阵,则B就是它的逆矩阵。

初等变换包括以下三种操作:•交换两列:将第i列与第j列互换。

•数乘某一列:将第i列所有元素都乘以一个非零常数k。

•某一列加上另一列的k倍:将第j列所有元素都加上第i列对应元素的k倍。

通过多次进行这些操作,可以将增广矩阵变为单位矩阵,此时增广矩阵的左半部分就是原矩阵的逆矩阵。

3. 公式法对于一个二维方阵A,如果其行列式不为零,则可以通过公式求解其逆矩阵。

公式如下:A-1 = (1/|A|)·adj(A)其中,|A|表示A的行列式,adj(A)表示A的伴随矩阵。

伴随矩阵的计算方法如下:•对于A的每个元素aij,计算它的代数余子式Aij。

•将所有的代数余子式按照一定规律填入一个新的矩阵,这个新矩阵就是伴随矩阵adj(A)。

对于高维方阵来说,公式法求解逆矩阵会比较复杂,涉及到更多的行列式和代数余子式的计算。

矩阵求逆方法大全

矩阵求逆方法大全

矩阵求逆方法大全矩阵的逆在线性代数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概念。

逆矩阵存在的前提是矩阵必须是方阵且可逆。

逆矩阵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对于一个方阵A,如果存在一个矩阵B,使得AB=BA=I,其中I为单位矩阵,那么B就是A的逆矩阵,记作A^-1下面将介绍几种求解矩阵逆的方法。

1.初等变换法:初等变换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求解矩阵逆的方法。

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将原矩阵A转化为单位矩阵I,同时对单位矩阵进行相同的初等变换,得到A的逆矩阵。

具体步骤为:(1)将原矩阵A与单位矩阵I进行横向拼接,形成增广矩阵[A,I];(2)通过初等行变换将增广矩阵[A,I]变换为[I,B],其中B即为矩阵A的逆矩阵。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计算量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矩阵很不方便。

2.列主元消去法:列主元消去法是一种改进的初等变换法,其目的是选取主元的位置,使得计算量减少。

具体步骤为:(1)将原矩阵A与单位矩阵I进行横向拼接,形成增广矩阵[A,I];(2)选取增广矩阵中当前列中绝对值最大的元素作为主元,通过交换行使主元出现在当前处理行的位置;(3)用主元所在行将其他行消元,使得主元所在列的其他元素都为0;(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增广矩阵[A,I]经过一系列的行变换变为[I,B],其中B即为矩阵A的逆矩阵。

列主元消去法相对于初等变换法来说,计算量会更小,但仍然对于大型矩阵的操作不够高效。

3.公式法:对于一个二阶方阵A,其逆矩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A^-1 = (1/,A,) * adj(A),其中,A,为A的行列式,adj(A)为A的伴随矩阵。

对于更高阶的矩阵,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公式求解,但行列式和伴随矩阵的计算相对较为复杂,不太适用于实际操作。

4.LU分解法:LU分解也是一种常用的矩阵求解方法,其将原矩阵A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即A=LU。

逆矩阵的计算可以通过LU分解来完成。

具体步骤为:(1)对原矩阵A进行LU分解,得到下三角矩阵L和上三角矩阵U;(2)分别求解方程LY=I和UX=Y,其中Y为未知矩阵;(3)得到Y后,再将方程UX=Y带入,求解方程UX=I,得到逆矩阵X。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求矩阵逆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对矩阵进行逆矩阵的计算,以便进行某些后续操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求矩阵逆矩阵的方法:1. 伴随矩阵法:如果矩阵 A 可逆,则其伴随矩阵 A^(-1) 也是存在的。

实际上,A^(-1) = A^(-T),其中 A^(-T) 表示 A 的逆矩阵的转置矩阵。

伴随矩阵法简单易行,但是要求矩阵 A 必须可逆。

2. 初等行变换法:对于任意矩阵 A,可以通过初等行变换将其化为行简化梯矩阵的形式。

如果左边子块是单位矩阵 E,则矩阵 A 可逆,且其逆矩阵为 A^(-1) = (A^(-T))[E - (A^T)A]。

这里,(A^(-T))[E - (A^T)A] 表示将 A 的逆矩阵插入到单位矩阵 E 和 A 的伴随矩阵A 之间的矩阵。

初等行变换法适用于大多数矩阵,但是需要对矩阵进行多次行变换,因此计算效率较低。

3. 列主元消元法:对于矩阵 A,可以通过列主元消元法将其化为行阶梯形式。

如果矩阵 A 的行主元不为 0,则其逆矩阵为 A^(-1) = (A^(-T))[(A^T)A - EE^T]。

这里,EE^T 表示矩阵 A 的列主元部分,(A^(-T))[(A^T)A - EE^T] 表示将矩阵 A 的逆矩阵插入到行阶梯形式的矩阵 A 的列主元和主元部分之间的矩阵。

列主元消元法适用于矩阵 A 为非方阵的情况,但是要求矩阵 A 的行主元不为 0。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求矩阵逆矩阵的方法。

不同的矩阵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求其逆矩阵,选择适合该矩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矩阵,可能存在更高效的算法。

矩阵运算 求逆

矩阵运算 求逆

矩阵求逆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的是对于一个给定的方阵,找到一个同样大小的矩阵,使得两者相乘得到单位矩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求逆矩阵的方法:
1. 高斯消元法:这是一种通过行变换将矩阵转换为行阶梯形矩阵,然后通过回代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如果矩阵可逆,最终可以通过回代得到其逆矩阵。

2. LU分解法:这种方法将矩阵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

如果这样的分解存在,那么矩阵的逆可以表示为U的逆和L的逆的乘积。

3. SVD分解法:奇异值分解(SVD)是一种将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的方法。

如果矩阵是可逆的,那么它的逆可以通过对分解得到的矩阵进行相应的逆运算得到。

4. QR分解法:这种方法将矩阵分解为一个正交矩阵Q和一个上三角矩阵R的乘积。

如果矩阵可逆,那么其逆可以表示为R的逆和Q的转置的乘积。

5. 伴随矩阵法:这是通过计算矩阵的伴随矩阵和行列式的倒数来求逆的方法。

适用于小矩阵或者行列式容易计算的情况。

6. 初等变换法:通过对矩阵进行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或列变换,将其转换为单位矩阵,同时对单位矩阵进行相同的变换,最终得到的就是原矩阵的逆。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 ,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1.利用定义求逆矩阵定义定义: : : 设设A 、B B 都是都是都是n n n 阶方阵阶方阵阶方阵, , , 如果存在如果存在如果存在n n n 阶方阵阶方阵阶方阵B B B 使得使得使得AB= BA = E, AB= BA = E, AB= BA = E, 则称则称则称A A 为可逆矩阵可逆矩阵, , , 而称而称而称B B 为A A 的逆矩阵的逆矩阵的逆矩阵..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1 求证求证: : : 如果方阵如果方阵如果方阵A A A 满足满足满足A k= 0, A k= 0, A k= 0, 那么那么那么EA EA EA是可逆矩阵是可逆矩阵是可逆矩阵, , , 且且(E-A E-A))1-= E + A + A 2+…+A 1-K证明 因为因为E E E 与与A A 可以交换可以交换可以交换, , , 所以所以所以(E- A )(E+A + A 2+…+ A 1-K )= E-A K ,因A K = 0 ,= 0 ,于是得于是得于是得(E-A)(E-A)((E+A+A 2+…+…+A +A 1-K )=E =E,,同理可得(同理可得(E + A + A E + A + A 2+…+A 1-K )(E-A)=E (E-A)=E,,因此因此E-A E-A E-A是可逆矩阵是可逆矩阵是可逆矩阵,,且(E-A)1-= E + A + A 2+…+A 1-K .同理可以证明同理可以证明(E+ A)(E+ A)(E+ A)也可逆也可逆也可逆,,且(E+ A)1-= E -A + A 2+…+(+…+(-1-1-1))1-K A 1-K .由此可知由此可知, , , 只要满足只要满足只要满足A A K =0=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E ±A 的逆矩阵的逆矩阵. .例2 设 A =úúúúûùêêêêëé0000300000200010,求 E-A E-A的逆矩阵的逆矩阵的逆矩阵. .分析 由于由于由于A A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中有许多元素为零, , , 考虑考虑考虑A A K 是否为零矩阵是否为零矩阵, , , 若为零矩阵若为零矩阵若为零矩阵, , , 则可以则可以采用例采用例2 2 2 的方法求的方法求的方法求E-A E-A E-A的逆矩阵的逆矩阵的逆矩阵. .解 容易验证容易验证容易验证A 2=úúúúûùêêêêëé0000000060000200, A 3=úúúúûùêêêêëé0000000000006000, A 4=0 而 (E-A)(E+A+ A 2+ A 3)=E,)=E,所以所以所以(E-A)1-= E+A+ A 2+ A 3=úúúûùêêêëé1000310062106211.2.初等变换法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常用初等变换法常用初等变换法常用初等变换法..如果如果A A 可逆,则A 可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 I ,即存在初等矩阵S P P P ,,21 使(1)s pp p 21A=I A=I,用,用,用A A 1-右乘上式两端,得:右乘上式两端,得: ((2)s p p p 21I= A 1- 比较(比较(11()(22)两式,可以看到当)两式,可以看到当A A 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对单位矩阵矩阵I I 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A A 的逆矩阵的逆矩阵A A 1-.用矩阵表示(用矩阵表示(A I A I A I))¾¾¾®¾初等行变换为(为(I A I A 1-),就是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初等变换时只允许作行初等变换等变换..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 .例1 求矩阵求矩阵A A 的逆矩阵的逆矩阵..已知已知A=A=úúúûùêêêëé521310132.解 [A I]®úúúûùêêêëé100521010310001132®úúúûùêêêëé001132010310100521® úúúûùêêêëé--3/16/16/1100010310100521®úúúûùêêêëé-----3/16/16/110012/32/10103/46/136/1001故 A 1-=úúúûùêêêëé-----3/16/16/112/32/13/46/136/1. 在事先不知道在事先不知道n n 阶矩阵是否可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此方法阶矩阵是否可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此方法..如果在初等变换过程中发现左边的矩阵有一行元素全为0,则意味着则意味着A A 不可逆,因为此时表明A =0=0,,则A 1-不存在不存在. .例2 求A=úúúûùêêêëé987654321.解 [A E]=úúûùêêëé100987010654001321®úúûùêêëé------1071260014630001321® úúúûùêêêëé----121000014630001321. 由于左端矩阵中有一行元素全为由于左端矩阵中有一行元素全为00,于是它不可逆,因此,于是它不可逆,因此A A 不可逆不可逆. .3.伴随阵法定理 n n阶矩阵阶矩阵阶矩阵A=[a A=[a ij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A 非奇异非奇异..且A 1-=A 1úúúúûùêêêêëé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 (212221212111)其中其中A A ij 是A 中元素中元素a a ij 的代数余子式的代数余子式. .矩阵úúúúûùêêêêëén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称为矩阵称为矩阵A A 的伴随矩阵,记作的伴随矩阵,记作A A 3,于是有,于是有A A 1-=A 1A 3.证明 必要性:设A 可逆,由A A 1-=I =I,,有1-AA =I ,则A 1-A =I ,所以A ¹0,即A 为非奇异为非奇异. .充分性:充分性: 设A 为非奇异,存在矩阵为非奇异,存在矩阵B=A 1úúúúûùêêêêëé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其中其中AB=úúúûùêêêëénn n n n n a a a a a aa a a ............... (2)12222111211´A 1úúúûùêêêëé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 (212)221212111=A 1úúúúûùêêêêëéA A A A ...00.........0...00...0=úúúúûùêêêêëé1...00...1......0...100 (01)=I同理可证同理可证BA=I. BA=I.由此可知,若由此可知,若A A 可逆,则可逆,则A A 1-=A1A 3. 用此方法求逆矩阵,对于小型矩阵,特别是二阶方阵求逆既方便、快阵,又有规律可循规律可循..因为二阶可逆矩阵的伴随矩阵,因为二阶可逆矩阵的伴随矩阵,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次对次对角线的元素变号即可角线的元素变号即可. .若可逆矩阵是三阶或三阶以上矩阵,在求逆矩阵的过程中,需要求9个或个或99个以上代数余子式,还要计算一个三阶或三阶以上行列式,工作量大且中途难免 出现符号及计算的差错出现符号及计算的差错..对于求出的逆矩阵是否正确,一般要通过AA 1-=I =I来检验来检验来检验..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对每一计算逐一排查旦发现错误,必须对每一计算逐一排查. .4.分块矩阵求逆法4.1.准对角形矩阵的求逆命题 设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且都是非奇异矩阵,且A A 11为n 阶方阵,阶方阵,A A 22为m 阶方阵阶方阵úûùêëé22110A A úûùêëé--12211100AA 证明 因为A =22110A A =11A 22A ¹0, 0, 所以所以所以A A 可逆可逆. . 设A 1-=úûùêëéW ZY X,于是有úûùêëéW ZY X úûùêëé22110A A =úûùêëém nI I 00,其中其中 X A X A 11=I n , Y A 22=0=0,,Z A 11=0=0,,W A 22=I m .又因为又因为A A 11、A 22都可逆,用都可逆,用A A 111-、A 122-分别右乘上面左右两组等式得:分别右乘上面左右两组等式得:X= A 111-,Y=0Y=0,,Z=0Z=0,,W= A 122-故 A 21= úûùêëé--1221110A A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每一个子块都是非奇异矩阵的准对角形状矩阵中去,即:121...-úúúúûùêêêêëék A A A =úúúúúûùêêêêêëé---11211...k A A A 4.2.准三角形矩阵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1221211-úûùêëéA A A =úûùêëé-----122122121111110A A A A A证明 因为因为úûùêëé2212110A A A úûùêëé--I A A I 012111=úûùêëé22110A A两边求逆得两边求逆得1121110--úûùêëé-I A A I 12212110-úûùêëéA A A =úûùêëé--12211100A A 所以所以 1221211-úûùêëéA A A =úûùêëé--I A A I 012111úûùêëé--12211100A A=úûùêëé-----122122121111110A A A A A同理可证同理可证12221110-úûùêëéA A A =úûùêëé-----122122211111110A A A A A 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 . . 是特殊方阵求逆的是特殊方阵求逆的一种方法,并且在求逆矩阵之前,首先要将已给定矩阵进行合理分块后方能使用.5.恒等变形法恒等变形法求逆矩阵的理论依据为逆矩阵的定义,此方法也常用与矩阵的理论推导上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要求的值化简出来,题目中的逆矩阵可以不求,利用AA 1-=E =E,把题目中的逆矩阵化简掉。

(完整版)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完整版)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1.利用定义求逆矩阵定义: 设A 、B 都是n 阶方阵, 如果存在n 阶方阵B 使得AB= BA = E, 则称A 为可逆矩阵, 而称B 为A 的逆矩阵.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 求证: 如果方阵A 满足A k= 0, 那么EA 是可逆矩阵, 且(E-A )1-= E + A + A 2+…+A 1-K证明 因为E 与A 可以交换, 所以(E- A )(E+A + A 2+…+ A 1-K )= E-A K ,因A K = 0 ,于是得(E-A)(E+A+A 2+…+A 1-K )=E , 同理可得(E + A + A 2+…+A 1-K )(E-A)=E ,因此E-A 是可逆矩阵,且(E-A)1-= E + A + A 2+…+A 1-K .同理可以证明(E+ A)也可逆,且(E+ A)1-= E -A + A 2+…+(-1)1-K A 1-K .由此可知, 只要满足A K =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A 的逆矩阵.例2 设 A =⎥⎥⎥⎥⎦⎤⎢⎢⎢⎢⎣⎡0000300000200010,求 E-A 的逆矩阵.分析 由于A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 考虑A K 是否为零矩阵, 若为零矩阵, 则可以采用例2 的方法求E-A 的逆矩阵.解 容易验证A 2=⎥⎥⎥⎥⎦⎤⎢⎢⎢⎢⎣⎡0000000060000200, A 3=⎥⎥⎥⎥⎦⎤⎢⎢⎢⎢⎣⎡0000000000006000, A 4=0而 (E-A)(E+A+ A 2+ A 3)=E,所以(E-A)1-= E+A+ A 2+ A 3=⎥⎥⎥⎥⎦⎤⎢⎢⎢⎢⎣⎡1000310062106211.2.初等变换法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常用初等变换法.如果A 可逆,则A 可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 ,即存在初等矩阵S P P P ,,21 使(1)s p p p 21A=I ,用A 1-右乘上式两端,得:(2) s p p p 21I= A 1-比较(1)(2)两式,可以看到当A 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对单位矩阵I 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A 的逆矩阵A 1-.用矩阵表示(A I )−−−→−初等行变换为(I A 1-),就是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初等变换时只允许作行初等变换.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例1 求矩阵A 的逆矩阵.已知A=⎥⎥⎥⎦⎤⎢⎢⎢⎣⎡521310132.解 [A I]→⎥⎥⎥⎦⎤⎢⎢⎢⎣⎡100521010310001132→⎥⎥⎥⎦⎤⎢⎢⎢⎣⎡001132010310100521→ ⎥⎥⎥⎦⎤⎢⎢⎢⎣⎡--3/16/16/1100010310100521→⎥⎥⎥⎦⎤⎢⎢⎢⎣⎡-----3/16/16/110012/32/10103/46/136/1001故 A 1-=⎥⎥⎥⎦⎤⎢⎢⎢⎣⎡-----3/16/16/112/32/13/46/136/1. 在事先不知道n 阶矩阵是否可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此方法.如果在初等变换过程中发现左边的矩阵有一行元素全为0,则意味着A 不可逆,因为此时表明A =0,则A 1-不存在.例2 求A=⎥⎥⎥⎦⎤⎢⎢⎢⎣⎡987654321.解 [A E]=⎥⎥⎥⎦⎤⎢⎢⎢⎣⎡100987010654001321→⎥⎥⎥⎦⎤⎢⎢⎢⎣⎡------1071260014630001321→ ⎥⎥⎥⎦⎤⎢⎢⎢⎣⎡----121000014630001321. 由于左端矩阵中有一行元素全为0,于是它不可逆,因此A 不可逆.3.伴随阵法定理 n 阶矩阵A=[a ij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非奇异.且A 1-=A 1⎥⎥⎥⎥⎦⎤⎢⎢⎢⎢⎣⎡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其中A ij 是A 中元素a ij 的代数余子式.矩阵⎥⎥⎥⎥⎦⎤⎢⎢⎢⎢⎣⎡nn nn n n A A A A A AA A A (2122212)12111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作A 3,于是有A 1-=A 1A 3.证明 必要性:设A 可逆,由A A 1-=I ,有1-AA =I ,则A 1-A =I ,所以A ≠0,即A 为非奇异.充分性: 设A 为非奇异,存在矩阵B=A 1⎥⎥⎥⎥⎦⎤⎢⎢⎢⎢⎣⎡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其中AB=⎥⎥⎥⎥⎦⎤⎢⎢⎢⎢⎣⎡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A 1⎥⎥⎥⎥⎦⎤⎢⎢⎢⎢⎣⎡n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2122212)12111=A 1⎥⎥⎥⎥⎦⎤⎢⎢⎢⎢⎣⎡A A A A ............0...00...0=⎥⎥⎥⎥⎦⎤⎢⎢⎢⎢⎣⎡1 (00)...1......0...100...01=I同理可证BA=I.由此可知,若A 可逆,则A 1-=A1A 3. 用此方法求逆矩阵,对于小型矩阵,特别是二阶方阵求逆既方便、快阵,又有规律可循.因为二阶可逆矩阵的伴随矩阵,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次对角线的元素变号即可.若可逆矩阵是三阶或三阶以上矩阵,在求逆矩阵的过程中,需要求9个或9个以上代数余子式,还要计算一个三阶或三阶以上行列式,工作量大且中途难免 出现符号及计算的差错.对于求出的逆矩阵是否正确,一般要通过AA 1-=I 来检验.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对每一计算逐一排查.4.分块矩阵求逆法4.1.准对角形矩阵的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且A 11为n 阶方阵,A 22为m 阶方阵⎥⎦⎤⎢⎣⎡221100A A ⎥⎦⎤⎢⎣⎡--12211100A A 证明 因为A =221100A A =11A 22A ≠0, 所以A 可逆.设A 1-=⎥⎦⎤⎢⎣⎡W ZY X,于是有⎥⎦⎤⎢⎣⎡W Z Y X⎥⎦⎤⎢⎣⎡221100A A =⎥⎦⎤⎢⎣⎡m nI I 00,其中 X A 11=I n , Y A 22=0,Z A 11=0,W A 22=I m .又因为A 11、A 22都可逆,用A 111-、A 122-分别右乘上面左右两组等式得:X= A 111-,Y=0,Z=0,W= A 122-故 A 21= ⎥⎦⎤⎢⎣⎡--12211100A A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每一个子块都是非奇异矩阵的准对角形状矩阵中去,即:121...-⎥⎥⎥⎥⎦⎤⎢⎢⎢⎢⎣⎡k A A A =⎥⎥⎥⎥⎥⎦⎤⎢⎢⎢⎢⎢⎣⎡---11211...k A A A 4.2.准三角形矩阵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12212110-⎥⎦⎤⎢⎣⎡A A A =⎥⎦⎤⎢⎣⎡-----122122121111110A A A A A证明 因为⎥⎦⎤⎢⎣⎡2212110A A A ⎥⎦⎤⎢⎣⎡--I A A I 012111=⎥⎦⎤⎢⎣⎡22110A A 两边求逆得1121110--⎥⎦⎤⎢⎣⎡-I A A I 12212110-⎥⎦⎤⎢⎣⎡A A A =⎥⎦⎤⎢⎣⎡--12211100A A 所以 1221211-⎥⎦⎤⎢⎣⎡A A A =⎥⎦⎤⎢⎣⎡--I A A I 012111⎥⎦⎤⎢⎣⎡--12211100A A =⎥⎦⎤⎢⎣⎡-----122122121111110A A A A A同理可证12221110-⎥⎦⎤⎢⎣⎡A A A =⎥⎦⎤⎢⎣⎡-----122122211111110A A A A A 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 是特殊方阵求逆的一种方法,并且在求逆矩阵之前,首先要将已给定矩阵进行合理分块后方能使用.5.恒等变形法恒等变形法求逆矩阵的理论依据为逆矩阵的定义,此方法也常用与矩阵的理论推导上.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要求的值化简出来,题目中的逆矩阵可以不求,利用AA 1-=E ,把题目中的逆矩阵化简掉。

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

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

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1.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求未知数的方法。

将一个多项式表示成另一种含有待定系数的新的形式,这样就得到一个恒等式。

然后根据恒等式的性质得出系数应满足的方程或方程组,其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便可求出待定的系数,或找出某些系数所满足的关系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对于这个题来说,左边是题目中的矩阵,右边是假设的三阶矩阵[1 -4 -3] | [a b c][1 -5 -3] | [d e f][-1 6 4] | [g h i]接下来该说说矩阵的乘法,两个矩阵相乘,内部决定可乘与否,外部决定新形状形如A[3*1]与B[2*3]不可乘,A[3*3]与B[3*1]可乘A*B=C3*1(三行一列的矩阵)其核心是第一个矩阵第一行的每个数字,各自乘以第二个矩阵第一列对应位置的数字,然后乘积相加就可以得到,换句话说,结果矩阵的第M行与第N列交叉的位置的那个值等于第一个矩阵的第M行与第二个矩阵第N列对应位置的每个数字的乘积之和。

过程如下[a-4d-3g b-4e-3h c-4f-3i ] | [1 0 0][a-5d-3g b-5e-3h c-5f-3i ] | [0 1 0][-a+6d+4g -b+6d+4g -c+6c+4i ] | [0 0 1]九个未知数九个方程a-4d-3g=1 a=2b-4e-3h=0 b=2c-4f-3i=0 c=3a-5d-3g=0 >>> d=1b-5e-3h=1 >>> e=-1c-5f-3i=0 >>> f=0-a+6d+4g=0 g=-1-b+6d+4g=0 h=2-c+6c+4i=1 i=1以上就是待定系数法的全部内容,这种方法方法并不难,主要考察的是细心。

2.伴随矩阵法用这个方法之前,必须先搞清什么是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设矩阵,将矩阵的元素所在的第i行第j列元素划去后,剩余的,各元素按原来的排列顺序组成的n-1阶矩阵所确定的行列式称为元素的余子式,记为,称谓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求解逆矩阵的常用三种方法

求解逆矩阵的常用三种方法

求解逆矩阵的常用三种方法逆矩阵是一个矩阵的逆操作,即找到一个矩阵,与原矩阵相乘后得到单位矩阵。

逆矩阵在线性代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比如求解线性方程组、计算矩阵的行列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求解逆矩阵的方法包括:伴随矩阵法、初等变换法和分块矩阵法。

第一种方法是伴随矩阵法。

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它的行列式不为0,那么它存在逆矩阵。

首先计算矩阵A的伴随矩阵,记作Adj(A),然后用伴随矩阵除以原矩阵A的行列式,即可得到逆矩阵。

具体步骤如下:1. 计算矩阵A的行列式det(A);2. 计算矩阵A的伴随矩阵Adj(A),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等于原矩阵A的代数余子式Aij的行列式乘以(-1)^(i+j);3. 将伴随矩阵Adj(A)的每个元素除以原矩阵A的行列式det(A),得到逆矩阵A^(-1) = Adj(A)/det(A)。

第二种方法是初等变换法。

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和初等列变换来求解逆矩阵。

具体步骤如下:1.将原矩阵A和单位矩阵I进行横向拼接,得到一个增广矩阵[A,I];2.对增广矩阵进行行变换,将矩阵A变为单位矩阵I,同时单位矩阵I经过相同的行变换得到逆矩阵A^(-1);3.若矩阵A无法通过行变换变为单位矩阵I,则矩阵A不可逆。

第三种方法是分块矩阵法。

将原矩阵A按照其中一种方式进行分块,然后通过对分块矩阵进行运算来求解逆矩阵。

常见的分块矩阵法有Schur补法和Sherman–Morrison公式法,这里以Schur补法为例进行说明。

1.将原矩阵A分解为分块矩阵,例如A=[B,D;E,F];2.利用矩阵分块的性质求解逆矩阵,A^(-1)=[B^(-1)+B^(-1)D(X-F^(-1)E)B^(-1),-B^(-1)DF^(-1);-F^(-1)EB^(-1),F^(-1)+F^(-1)EHF^(-1)],其中X=(F-EF^(-1)D)^(-1);3.若分块矩阵的逆存在,即B可逆、F可逆且B-DF^(-1)E可逆,那么原矩阵A也存在逆矩阵。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矩阵逆矩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许多数学和工程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了三种求矩阵逆矩阵的常见方法,以及它们的拓展。

方法一:行列式求解法行列式求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基于矩阵逆矩阵的定义,即矩阵的逆矩阵等于其转置矩阵与原矩阵相乘的行列式。

具体步骤如下:1. 计算矩阵 A 的行列式;2. 将行列式乘以矩阵 A 的列向量,得到矩阵 A 的逆矩阵。

方法二:高斯 - 约旦消元法高斯 - 约旦消元法是一种用于求解矩阵逆矩阵的线性代数算法,它基于矩阵乘法的可逆性。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矩阵 A 分解成阶梯形矩阵;2. 对阶梯形矩阵的每一列进行高斯 - 约旦消元,得到一个新的矩阵;3. 将新的矩阵与原矩阵 A 相乘,得到矩阵 A 的逆矩阵。

方法三:奇异值分解法奇异值分解法是一种用于求解矩阵逆矩阵的非常规方法,它基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矩阵 A 分解成奇异值分解;2. 对分解后的矩阵分别进行逆矩阵运算,得到矩阵 A 的逆矩阵。

拓展:矩阵逆矩阵的应用矩阵逆矩阵在许多数学和工程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应用领域:1. 信号处理:矩阵逆矩阵在数字信号处理中被用来求解信号的逆变换,即信号的逆变换。

2. 量子力学:矩阵逆矩阵在量子力学中被用作求解系统的能级和波函数。

3. 控制理论:矩阵逆矩阵在控制理论中被用作求解系统的控制器,即控制器的逆矩阵。

4. 统计学:矩阵逆矩阵在统计学中被用于求解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即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

5. 计算机科学:矩阵逆矩阵在计算机科学中被用于求解矩阵的逆矩阵,即矩阵的逆矩阵。

矩阵逆矩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在许多数学和工程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不同方法求解矩阵逆矩阵的原理和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矩阵逆矩阵的概念。

矩阵求逆的几种方法

矩阵求逆的几种方法

矩阵求逆的几种方法矩阵求逆是线性代数学习的重要内容,给出一个矩阵A,要求求矩阵A的逆矩阵存在时,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对这几种求逆方法进行了总结,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矩阵求逆的2x2特例2x2矩阵求逆是求矩阵逆最为基础的方法,下面以A为例,计算A的逆矩阵。

A=begin{pmatrix}a&bc&dend{pmatrix}则A的逆矩阵为:A^{-1}=frac{1}{ad-bc}begin{pmatrix}d&-b-c&aend{pmatrix}二、增广矩阵的方法用增广矩阵的方法,可以求任意阶的方阵的逆矩阵。

由A增广矩阵B:B=begin{pmatrix}a&b&e_1c&d&e_2e_3&e_4&e_5end{pmatrix} 其中,$e_i$是单位矩阵的元素。

用行列式计算法求出$Delta_B$由$Delta_B=ad-bceq 0$可以判断行列式不等于0,即矩阵A可逆。

计算A的逆矩阵:A^{-1}=frac 1{Delta_B}begin{pmatrix}d&-b&e_3-c&a&e_4e_1&e_2&e_5end{pmatr ix}其中,$e_i$为求解此增广矩阵过程中得到的单位矩阵的元素。

三、分块矩阵的求逆分块矩阵的方法是求解大型矩阵的另一种简便方法,假设A为4阶矩阵:A=begin{pmatrix}A_{11}&A_{12}A_{21}&A_{22}end{pmatrix} 它的逆矩阵为:A^{-1}=begin{pmatrix}A_{11}^{-1}&-A_{11}^{-1}A_{12}-A_{21}A _{11}^{-1}&A_{22}-A_{21}A_{11}^{-1}A_{12}end{pmatrix} 以上三种矩阵求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不同的作用,但是本质都是同一种方法,以上三种方法矩阵求逆的数学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实现过程和求解结果有所不同而已。

求逆矩阵的方法

求逆矩阵的方法

求逆矩阵的方法逆矩阵是矩阵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矩阵进行逆运算,以便求解方程组、进行线性变换等。

那么,如何求逆矩阵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初等变换法。

初等变换法是求逆矩阵的一种常用方法。

首先,我们将待求逆的矩阵写成增广矩阵的形式,即将单位矩阵拼接在原矩阵的右侧,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将原矩阵变为单位矩阵,此时增广矩阵的右侧就是所求的逆矩阵。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小规模矩阵的求逆运算。

2. 初等矩阵法。

初等矩阵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逆矩阵的方法。

我们知道,对一个矩阵进行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左乘一个初等矩阵,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系列的初等矩阵,使得它们的乘积等于单位矩阵,那么这些初等矩阵的逆矩阵的乘积就是原矩阵的逆矩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矩阵的求逆运算,因为可以通过计算初等矩阵的逆矩阵,避免直接进行行变换。

3. 克拉默法则。

克拉默法则是另一种求逆矩阵的方法,它适用于方阵且可逆的情况。

根据克拉默法则,一个矩阵的逆矩阵可以通过它的伴随矩阵来求解,具体的求解过程可以通过矩阵的代数余子式和行列式来完成。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很有意义,但在实际计算中往往效率较低,因此一般不适用于大规模矩阵的求逆运算。

4.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法。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法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求逆矩阵的方法。

通过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我们可以得到矩阵的对角化形式,从而进一步求得矩阵的逆矩阵。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非常有深度和广泛的适用性,但在实际计算中往往较为复杂,因此一般适用于特定的矩阵结构和特定的求逆问题。

综上所述,求逆矩阵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会结合多种方法,以求得更加高效和精确的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矩阵的逆的求法

矩阵的逆的求法

矩阵的逆的求法
矩阵的逆的求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定义求逆矩阵:如果矩阵A是可逆的,那么存在一个矩阵B,使得
AB=BA=E,其中E为单位矩阵。

利用这个定义,可以通过特定的算法计算出矩阵A的逆矩阵B。

2.初等变换法:对于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可以利用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
矩阵的方法来求逆矩阵。

如果A可逆,则A可通过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即存在初等矩阵使(1)式成立。

同时,用右乘上式两端,得到(2)式。

比较(1)、(2)两式,可以看到当A通过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处阵的同时,对单位矩阵I作同样的初等行变换,就化为A的逆矩阵。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

3.伴随阵法:如果A是n阶可逆矩阵,那么A的伴随矩阵A也是可逆的,且
(A)-1=A*/|A|。

利用这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A的逆矩阵。

4.恒等变形法:利用恒等式的变形规律来求逆矩阵。

例如,利用行列式的性
质和展开定理,可以计算出矩阵的行列式值,从而得到逆矩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矩阵和问题,因此在选择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等问题。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E-A) 1= E + A + 2 K1 + … +A(E- A )(E+A + A 2+…+ AK 1)= E-A K(E-A) (E+A+A 2 + …+A K 1)=E,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 ,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 .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1. 利用定义求逆矩阵定义:设A、B都是n阶方阵,如果存在n阶方阵B使得AB= BA = E,则称A为可逆矩阵,而称B为A的逆矩阵.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 求证:如果方阵A满足A k= 0,那么EA是可逆矩阵,且证明因为E与A可以交换,所以因A K= 0 ,于是得同理可得( E + A + A 2 + … +A K 1 )(E-A)=E ,因此E-A是可逆矩阵,且(E-A) 1 = E + A + A 2 +…+A K 1同理可以证明 (E+ A) 也可逆,且E-A 的逆矩阵.(E+ A) 1 = E -A + A 2+…+ (-1 ) K1A K1.由此可知,只要满足A K=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A 的逆矩阵.例2 设 A =00 20 00 03,求0003 0000分析 由于A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考虑A K是否为零矩阵,若为零矩阵,则可以 采用例2的方法求E-A 的逆矩阵.解 容易验证00 2 00 0 0 6200 0 630 0 0 04A 2=■A 3=, A 4 =000 0 00 00 0000 00 0 0 0而 (E-A)(E+A+ A2+ A 3 )=E , 所以1 12 61230 12 6 (E-A)E+A+ A2+ A.0 0 1 30 00 12. 初等变换法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常用初等变换法 •如果A 可逆,则A 可通过 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 ,即存在初等矩阵R,P 2 , P S 使(1) p 1 p 2 p s A=I ,用 A 1右乘上式两端,得:(2) p 1 p 2 p s I= A 1比较(1)(2)两式,可以看到当A 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对单 位矩阵I 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A 的逆矩阵A 1.用矩阵表示( A I )为( I A 1 ),就是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初等变换时只允许作行初 等变换 .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 .2 3 1例1 求矩阵A的逆矩阵•已知A= 0 1 31 2 52 3 1 1 0 0 1 2 5 0 0 1解[A I] 0 1 3 0 1 0 0 1 3 0 1 01 2 5 0 0 1 2 3 1 1 0 01 2 5 0 0 1 1 0 0 1/6 13/6 4/30 1 3 0 1 0 0 1 0 1/2 3/2 10 0 1 1/6 1/6 1/3 0 0 1 1/6 1/6 1/31/6 13/6 4/3故 A 1 = 1/2 3/2 11/6 1/6 1/3在事先不知道n阶矩阵是否可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此方法•如果在初等变换过程中发现左边的矩阵有一行元素全为 0,则意味着A不可逆,因为此时表明A =0,则A 1不存在.1 2 3例 2 求 A= 4 5 6.7 8 91 2 3 1 0 0 1 2 3 1 0 0解[A E]= 4 5 6 0 1 0 0 3 6 4 1 07 8 9 0 0 1 0 6 12 7 0 11 2 3 1 0 00 3 6 4 1 0 .0 0 0 1 2 1由于左端矩阵中有一行元素全为0,于是它不可逆,因此A不可逆.3. 伴随阵法定理 n阶矩阵A=[a j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非奇异.且A n1A n2矩阵A 21.A n1A 22...A 12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作A 3,于是有A 1=-A A 3'' ''' )A 2n.A nnB=A n A 2n 由此可知,若A 可逆,则AA 3.其中A j 是A 中元素a j 的代数余子式.证明 必要性:设A 可逆,由A A 1=I ,有AA 1 = l |,则A A 1 =|l |,所以A 0 , 即A 为非奇异.充分性: 设A 为非奇异,存在矩其中a11 a12 ...a 1nA 11 A21...A n1 a 21a22...a2 n1 A 12A22A n2 AB=... ... ...A・・・an1an2...a nnA 1nA2n...A nnA 0...0 1 0=丄oA ...0 =010 = -1=A ... ... A ...1T0 0...A0 01同理可证BA=I.用此方法求逆矩阵,对于小型矩阵,特别是二阶方阵求逆既方便、快阵,又有A|2nAiA2 A inAI2A 22A nn证明 因为A =A ii0 0A22其中X A ii A 11A ii0 A 22=A 1i | |A22An 0 0A 22 i0,所以A 可逆.YW ,于是有X Y A ii ZWA22I n 00 I m n, 丫 A22 =0, ZA ii =0,W A 22 I m .又因为A ii 、A 22都可逆,用22 i 分别右乘上面左右两组等式得:规律可循.因为二阶可逆矩阵的伴随矩阵,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次对 角线的元素变号即可•若可逆矩阵是三阶或三阶以上矩阵,在求逆矩阵的过程中,需要求9个或9个以上代数余子式,还要计算一个三阶或三阶以上行列式,工作量大且中途难免 出现符号及计算的差错.对于求出的逆矩阵是否正确,一般要通过 AA 1=I 来检验.一 旦发现错误,必须对每一计算逐一排查.4 .分块矩阵求逆法4.1.准对角形矩阵的求逆命题 设A il 、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且A il 为n 阶方阵,A 22为m 阶方阵iiX= A ii ,Y=0,Z=0,W= A 22A 2i =Aii0 A 22 i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每一个子块都是非奇异矩阵的准对角形状矩阵中去,即:iA i iA2 A2i42准三角形矩阵求逆命题设A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A11 1 1A12 A111A11 A12 A22 10 A22 0 A22 1证明因为A11 A12 I 1A11 A12 =An 0 0 A22 0 I 0 A22两边求逆得I A11 1 1A12 A1 1 A12 1= A11 100 I 0 A22 0 A22 所以A11A12 1 _ I A11 A12 A1 100 A22 0 I 0 A22 1=A11 11 1 A11 A12 A220 A22 1 同理可证A1110 A11 10A21 A221 1A11 A21 A22 A22 1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是特殊方阵求逆的一种方法,并且在求逆矩阵之前,首先要将已给定矩阵进行合理分块后方能使用•5.恒等变形法恒等变形法求逆矩阵的理论依据为逆矩阵的定义,此方法也常用与矩阵的理论推导上.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要求的值化简出来,题目中的逆矩阵可以不求,利用 AA 1=E,把题目中的逆矩阵化简掉。

(完整word版)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完整word版)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1.利用定义求逆矩阵定义: 设A 、B 都是n 阶方阵, 如果存在n 阶方阵B 使得AB= BA = E, 则称A 为可逆矩阵, 而称B 为A 的逆矩阵.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 求证: 如果方阵A 满足A k= 0, 那么EA 是可逆矩阵, 且(E-A )1-= E + A + A 2+…+A 1-K证明 因为E 与A 可以交换, 所以(E- A )(E+A + A 2+…+ A 1-K )= E-A K ,因A K = 0 ,于是得(E-A)(E+A+A 2+…+A 1-K )=E , 同理可得(E + A + A 2+…+A 1-K )(E-A)=E ,因此E-A 是可逆矩阵,且(E-A)1-= E + A + A 2+…+A 1-K .同理可以证明(E+ A)也可逆,且(E+ A)1-= E -A + A 2+…+(-1)1-K A 1-K .由此可知, 只要满足A K =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A 的逆矩阵.例2 设 A =⎥⎥⎥⎥⎦⎤⎢⎢⎢⎢⎣⎡0000300000200010,求 E-A 的逆矩阵.分析 由于A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 考虑A K 是否为零矩阵, 若为零矩阵, 则可以采用例2 的方法求E-A 的逆矩阵.解 容易验证A 2=⎥⎥⎥⎥⎦⎤⎢⎢⎢⎢⎣⎡0000000060000200, A 3=⎥⎥⎥⎥⎦⎤⎢⎢⎢⎢⎣⎡0000000000006000, A 4=0而 (E-A)(E+A+ A 2+ A 3)=E,所以(E-A)1-= E+A+ A 2+ A 3=⎥⎥⎥⎥⎦⎤⎢⎢⎢⎢⎣⎡1000310062106211.2.初等变换法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常用初等变换法.如果A 可逆,则A 可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 ,即存在初等矩阵S P P P ,,21Λ使(1)s p p p Λ21A=I ,用A 1-右乘上式两端,得:(2) s p p p Λ21I= A 1-比较(1)(2)两式,可以看到当A 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对单位矩阵I 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A 的逆矩阵A 1-.用矩阵表示(A I )−−−→−初等行变换为(I A 1-),就是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初等变换时只允许作行初等变换.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例1 求矩阵A 的逆矩阵.已知A=⎥⎥⎥⎦⎤⎢⎢⎢⎣⎡521310132.解 [A I]→⎥⎥⎥⎦⎤⎢⎢⎢⎣⎡100521010310001132→⎥⎥⎥⎦⎤⎢⎢⎢⎣⎡001132010310100521→ ⎥⎥⎥⎦⎤⎢⎢⎢⎣⎡--3/16/16/1100010310100521→⎥⎥⎥⎦⎤⎢⎢⎢⎣⎡-----3/16/16/110012/32/10103/46/136/1001故 A 1-=⎥⎥⎥⎦⎤⎢⎢⎢⎣⎡-----3/16/16/112/32/13/46/136/1. 在事先不知道n 阶矩阵是否可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此方法.如果在初等变换过程中发现左边的矩阵有一行元素全为0,则意味着A 不可逆,因为此时表明A =0,则A 1-不存在.例2 求A=⎥⎥⎥⎦⎤⎢⎢⎢⎣⎡987654321.解 [A E]=⎥⎥⎥⎦⎤⎢⎢⎢⎣⎡100987010654001321→⎥⎥⎥⎦⎤⎢⎢⎢⎣⎡------1071260014630001321→ ⎥⎥⎥⎦⎤⎢⎢⎢⎣⎡----121000014630001321. 由于左端矩阵中有一行元素全为0,于是它不可逆,因此A 不可逆.3.伴随阵法定理 n 阶矩阵A=[a ij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非奇异.且A 1-=A 1⎥⎥⎥⎥⎦⎤⎢⎢⎢⎢⎣⎡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其中A ij 是A 中元素a ij 的代数余子式.矩阵⎥⎥⎥⎥⎦⎤⎢⎢⎢⎢⎣⎡nn nn n n A A A A A AA A A (2122212)12111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作A 3,于是有A 1-=A 1A 3.证明 必要性:设A 可逆,由A A 1-=I ,有1-AA =I ,则A 1-A =I ,所以A ≠0,即A 为非奇异.充分性: 设A 为非奇异,存在矩阵B=A 1⎥⎥⎥⎥⎦⎤⎢⎢⎢⎢⎣⎡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其中AB=⎥⎥⎥⎥⎦⎤⎢⎢⎢⎢⎣⎡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A 1⎥⎥⎥⎥⎦⎤⎢⎢⎢⎢⎣⎡n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2122212)12111=A 1⎥⎥⎥⎥⎦⎤⎢⎢⎢⎢⎣⎡A A A A ............0...00...0=⎥⎥⎥⎥⎦⎤⎢⎢⎢⎢⎣⎡1 (00)...1......0...100...01=I同理可证BA=I.由此可知,若A 可逆,则A 1-=A1A 3. 用此方法求逆矩阵,对于小型矩阵,特别是二阶方阵求逆既方便、快阵,又有规律可循.因为二阶可逆矩阵的伴随矩阵,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次对角线的元素变号即可.若可逆矩阵是三阶或三阶以上矩阵,在求逆矩阵的过程中,需要求9个或9个以上代数余子式,还要计算一个三阶或三阶以上行列式,工作量大且中途难免 出现符号及计算的差错.对于求出的逆矩阵是否正确,一般要通过AA 1-=I 来检验.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对每一计算逐一排查.4.分块矩阵求逆法4.1.准对角形矩阵的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且A 11为n 阶方阵,A 22为m 阶方阵⎥⎦⎤⎢⎣⎡221100A A ⎥⎦⎤⎢⎣⎡--12211100A A 证明 因为A =221100A A =11A 22A ≠0, 所以A 可逆.设A 1-=⎥⎦⎤⎢⎣⎡W ZY X,于是有⎥⎦⎤⎢⎣⎡W Z Y X⎥⎦⎤⎢⎣⎡221100A A =⎥⎦⎤⎢⎣⎡m nI I 00,其中 X A 11=I n , Y A 22=0,Z A 11=0,W A 22=I m .又因为A 11、A 22都可逆,用A 111-、A 122-分别右乘上面左右两组等式得:X= A 111-,Y=0,Z=0,W= A 122-故 A 21= ⎥⎦⎤⎢⎣⎡--12211100A A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每一个子块都是非奇异矩阵的准对角形状矩阵中去,即:121...-⎥⎥⎥⎥⎦⎤⎢⎢⎢⎢⎣⎡k A A A =⎥⎥⎥⎥⎥⎦⎤⎢⎢⎢⎢⎢⎣⎡---11211...k A A A 4.2.准三角形矩阵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12212110-⎥⎦⎤⎢⎣⎡A A A =⎥⎦⎤⎢⎣⎡-----122122121111110A A A A A证明 因为⎥⎦⎤⎢⎣⎡2212110A A A ⎥⎦⎤⎢⎣⎡--I A A I 012111=⎥⎦⎤⎢⎣⎡22110A A 两边求逆得1121110--⎥⎦⎤⎢⎣⎡-I A A I 12212110-⎥⎦⎤⎢⎣⎡A A A =⎥⎦⎤⎢⎣⎡--12211100A A 所以 1221211-⎥⎦⎤⎢⎣⎡A A A =⎥⎦⎤⎢⎣⎡--I A A I 012111⎥⎦⎤⎢⎣⎡--12211100A A =⎥⎦⎤⎢⎣⎡-----122122121111110A A A A A同理可证12221110-⎥⎦⎤⎢⎣⎡A A A =⎥⎦⎤⎢⎣⎡-----122122211111110A A A A A 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 是特殊方阵求逆的一种方法,并且在求逆矩阵之前,首先要将已给定矩阵进行合理分块后方能使用.5.恒等变形法恒等变形法求逆矩阵的理论依据为逆矩阵的定义,此方法也常用与矩阵的理论推导上.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要求的值化简出来,题目中的逆矩阵可以不求,利用AA 1-=E ,把题目中的逆矩阵化简掉。

逆矩阵的求法及逆矩阵的应用

逆矩阵的求法及逆矩阵的应用

逆矩阵的求法及逆矩阵的应用1. 前言在矩阵运算中,逆矩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矩阵的逆矩阵是指,如果一个矩阵A乘上它的逆矩阵A^-1等于单位矩阵I,那么A就有逆矩阵。

逆矩阵经常用于解线性方程组、计算行列式和计算矩阵的特征值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逆矩阵的求法和逆矩阵的应用。

2. 求逆矩阵的方法要求一个矩阵的逆矩阵,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该矩阵是方阵且它的行列式不等于零。

下面介绍两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2.1. 初等变换法采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需要构造一个n阶矩阵[AB],其中A 为待求矩阵,B为单位矩阵,即:[AB]=[A I_n]然后,对矩阵[AB]进行初等行变换,一直到[AB]变为[IBA']的形式,其中A'为A的逆矩阵。

由于[AB]=[A I_n],所以[IBA']=[I_n A^-1],即A的逆矩阵就构造出来了。

2.2. 公式法另一种求逆矩阵的方法是采用公式法。

设A为一个n阶矩阵,若它的行列式为D,那么它的伴随矩阵记为adj(A),则逆矩阵为A^-1=(1/D)adj(A)。

其中,adj(A)表示矩阵A的伴随矩阵,它的第i行第j列元素A_ij的代数余子式与(-1)^(i+j)的乘积。

3. 逆矩阵的应用逆矩阵在数学中有多种应用,这里只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

3.1. 解线性方程组逆矩阵可以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解法如下:假设有n个未知数,n个方程,可将方程组表示为AX=B的形式,其中X为未知数向量,B为常数向量,A为系数矩阵。

如果系数矩阵A有逆矩阵,那么可以将方程组A^-1AX=A^-1B简化为X=A^-1B,即可求得未知数向量X。

3.2. 计算行列式和矩阵的特征值逆矩阵还可以用于计算行列式和矩阵的特征值。

设A为n阶方阵,它的逆矩阵为A^-1,则有:det(A)=det(A^-1)^-1λ是A的特征值,那么A的逆矩阵的特征值就是λ^-1。

3.3. 计算数据的逆矩阵逆矩阵也可以用于计算数据的逆矩阵。

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

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

求逆矩阵的三种方法求逆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给定的一个方阵A,求解出一个方阵B,使得A与B的乘积为单位矩阵,即A乘以B等于单位矩阵。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求逆矩阵的方法:伴随矩阵法、初等变换法和高斯-约当消元法。

一、伴随矩阵法:伴随矩阵法是求解逆矩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给定一个n阶方阵A,首先计算出其伴随矩阵Adj(A),然后用其行列式D,A,除以A的行列式,A,得到矩阵的逆矩阵A^(-1)。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计算A的行列式,A。

步骤2:对A的每个元素a(ij),计算其代数余子式A(ij)。

A(ij)是将A的第i行和第j列删除后得到的矩阵的行列式。

步骤3:根据代数余子式A(ij)计算伴随矩阵Adj(A)。

Adj(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等于A(ij)乘以(-1)^(i+j)。

步骤4:计算逆矩阵A^(-1) = Adj(A)/,A。

伴随矩阵法求逆矩阵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但是对于大型矩阵来说,计算量较大。

二、初等变换法:初等变换法是通过一系列矩阵的变换,将原矩阵变换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将单位矩阵进行相同变换,最终得到的矩阵就是原矩阵的逆矩阵。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原矩阵A和单位矩阵I进行横向拼接,得到一个n阶矩阵[A,I]。

步骤2:通过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将矩阵[A,I]变换为一个左边是单位矩阵的矩阵[E,B]。

此时,原矩阵A的逆矩阵就是右边的矩阵B。

步骤3:将右边的矩阵B拆分出来,即得到A的逆矩阵A^(-1)=B。

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通过初等行变换的方式来求解,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矩阵而言,可能需要执行大量的行变换操作。

三、高斯-约当消元法:高斯-约当消元法是通过消元的方式,将原矩阵A变换为一个上三角矩阵的同时,将单位矩阵进行相同变换,最终得到的矩阵就是原矩阵的逆矩阵。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原矩阵A和单位矩阵I进行横向拼接,得到一个n阶矩阵[A,I]。

步骤2:通过高斯-约当消元的方式,将矩阵[A,I]转化为一个上三角矩阵[U,C]。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
因此E-A是可逆矩阵,且
(E-A) = E + A + A +…+A .
同理可以证明(E+ A)也可逆,且
(E+ A) = E -A + A +…+(-1) A .
由此可知,只要满足A =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A的逆矩阵.
例2设A = ,求E-A的逆矩阵.
分析由于A中有许多元素为零,考虑A 是否为零矩阵,若为零矩阵,则可以采用例2的方法求E-A的逆矩阵.
3.伴随阵法
定理n阶矩阵A=[a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非奇异.且
A =
其中A 是 中元素a 的代数余子式.
矩阵 称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记作A*,于是有A = A*.
证明必要性:设A可逆,由AA =I,有 = ,则 = ,所以 0,即A为非奇异.
充分性: 设A为非奇异,存在矩阵
B= ,
其中
AB=
X= A ,Y=0,Z=0,W= A
故 A =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每一个子块都是非奇异矩阵的准对角形状矩阵中去,即:
=
4.2.准三角形矩阵求逆
命题设A 、A 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
=
证明因为 =
两边求逆得
=
所以 =
=
同理可证
=
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 是特殊方阵求逆的一种方法,并且在求逆矩阵之前,首先要将已给定矩阵进行合理分块后方能使用.
5.恒等变形法
恒等变形法求逆矩阵的理论依据为逆矩阵的定义,此方法也常用与矩阵的理论推导上.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要求的值化简出来,题目中的逆矩阵可以不求,利用AA =E,把题目中的逆矩阵化简掉。
例1计算(A+4E) (4E-A) (16E-A )的行列式,其中 A=

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的技巧

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的技巧

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的技巧
初等变换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求解矩阵的逆矩阵时,初等变换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的技巧。

1. 初等行变换法
首先将矩阵A和单位矩阵I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增广矩阵[A|I]。

然后对该增广矩阵进行一系列初等行变换,使得左半部分变成一个单位矩阵,右半部分就会是A的逆矩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时,要保证左半部分的主元为1,否则会影响到右半部分的计算。

同时,在进行初等行变换时,要保证进行相同的变换操作式,否则会出现计算错误。

2. 初等列变换法
同样地,将矩阵A和单位矩阵I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增广矩阵[A|I]。

然后对该增广矩阵进行一系列初等列变换,使得右半部分变
成一个单位矩阵,左半部分就会是A的逆矩阵。

与初等行变换类似,进行初等列变换时,也需要保证右半部分的主元为1,同时进行相同的变换操作式。

3. 初等行列变换法
初等行列变换法是同时对矩阵的行和列进行变换,使得左上角的元素变成1,右下角的元素变成0,其余元素也相应地变换。

这个方
法需要先将矩阵A分解成一个对角矩阵D和一个可逆矩阵P,即A=PD。

然后对P进行初等行列变换,使得其变成一个单位矩阵,即P的逆矩
阵。

最后,逆序相乘,即A的逆矩阵为D的逆矩阵乘以P的逆矩阵。

总之,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初等变换操作式相同,同时保证主元为1。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求解逆矩阵。

求逆矩阵的方法

求逆矩阵的方法

求逆矩阵的方法逆矩阵是线性代数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线性方程组、计算行列式和矩阵的秩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矩阵的逆,因此了解求逆矩阵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求逆矩阵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方法一,初等行变换法。

初等行变换法是一种常见的求逆矩阵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待求逆的矩阵A写成增广矩阵[A,I]的形式,其中I是单位矩阵。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将矩阵A变换为单位矩阵,此时增广矩阵的右半部分就是矩阵A的逆矩阵。

方法二,伴随矩阵法。

伴随矩阵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求逆矩阵的方法。

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它是可逆的,那么它的逆矩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A^(-1) = (1/|A|)·adj(A)。

其中,|A|表示矩阵A的行列式,adj(A)表示矩阵A的伴随矩阵。

通过计算行列式和伴随矩阵,我们可以得到矩阵A的逆矩阵。

方法三,矩阵的分块法。

矩阵的分块法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求逆矩阵的方法。

对于一个n阶矩阵A,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四个n/2阶的子矩阵,然后利用分块矩阵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得到矩阵A的逆矩阵。

方法四,高斯-约当消元法。

高斯-约当消元法是一种通过矩阵的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单位矩阵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待求逆的矩阵A写成增广矩阵[A,I]的形式,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初等变换,将矩阵A化为单位矩阵,此时增广矩阵的右半部分就是矩阵A的逆矩阵。

方法五,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法。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法是一种通过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求逆矩阵的方法。

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它是可逆的,那么它的逆矩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A^(-1) = Q·Λ^(-1)·Q^T。

其中,Q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矩阵,Λ是矩阵A的特征值对角阵。

通过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我们可以得到矩阵A的逆矩阵。

总结。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求逆矩阵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介绍在线性代数中,矩阵逆运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逆矩阵是指对于一个非零矩阵A,存在另一个矩阵B,使得A与B的乘积等于单位矩阵。

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有多种,本文将详细探讨其中的三个常见方法:伴随矩阵求逆、初等变换法和特征值法。

伴随矩阵求逆伴随矩阵求逆是一种常见的求解矩阵逆矩阵的方法。

下面给出详细步骤:1.计算矩阵的行列式,如果行列式为0,则矩阵不可逆。

2.计算矩阵的伴随矩阵,伴随矩阵的定义是原矩阵的代数余子式矩阵的转置矩阵。

3.将伴随矩阵的元素除以原矩阵的行列式得到逆矩阵。

初等变换法初等变换法是求解矩阵逆矩阵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将原矩阵转换为单位矩阵,同时将单位矩阵通过相同的初等行变换转换为逆矩阵。

下面是具体步骤:1.将原矩阵A和单位矩阵B合并为[A|B]的形式。

2.对[A|B]进行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将A转换为单位矩阵I。

3.将变换后的矩阵记作[A’|B’],此时B’即为A的逆矩阵。

特征值法特征值法是求解矩阵逆矩阵的另一种方法,它利用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来求解逆矩阵。

下面是具体步骤:1.计算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如果矩阵A的特征值中有0,则矩阵A不可逆。

3.计算矩阵A的特征值的倒数,得到特征值矩阵Λ。

4.计算特征向量的逆矩阵V的转置矩阵。

5.根据矩阵A的逆矩阵公式A^(-1) = VΛ(-1)V T,计算出逆矩阵A^(-1)。

总结本文介绍了求矩阵逆矩阵的常用方法,包括伴随矩阵求逆、初等变换法和特征值法。

其中,伴随矩阵求逆适用于已知矩阵的行列式非零的情况,初等变换法适用于通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将原矩阵转换为单位矩阵的情况,而特征值法适用于已知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情况。

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计算复杂度,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矩阵逆矩阵。

参考资料1.陈红霞, 邵子涵. 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2.彭丽慧. 数学方程与矩阵变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Gilbert Strang.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Wellesley-Cambridge Press, 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1.利用定义求逆矩阵定义: 设A 、B 都是n 阶方阵, 如果存在n 阶方阵B 使得AB= BA = E, 则称A 为可逆矩阵, 而称B 为A 的逆矩阵.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 求证: 如果方阵A 满足A K = 0, 那么E-A 是可逆矩阵, 且(E-A )1-= E + A + A 2+…+A 1-K证明 因为E 与A 可以交换, 所以(E- A )(E+A + A 2+…+ A 1-K )= E-A K ,因A K = 0 ,于是得(E-A)(E+A+A 2+…+A 1-K )=E , 同理可得(E + A + A 2+…+A 1-K )(E-A)=E ,因此E-A 是可逆矩阵,且(E-A)1-= E + A + A 2+…+A 1-K .同理可以证明(E+ A)也可逆,且(E+ A)1-= E -A + A 2+…+(-1)1-K A 1-K .由此可知, 只要满足A K =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A 的逆矩阵.例2 设 A =⎥⎥⎥⎥⎦⎤⎢⎢⎢⎢⎣⎡0000300000200010,求 E-A 的逆矩阵.分析 由于A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 考虑A K 是否为零矩阵, 若为零矩阵, 则可以采用例2 的方法求E-A 的逆矩阵.解 容易验证A 2=⎥⎥⎥⎥⎦⎤⎢⎢⎢⎢⎣⎡0000000060000200, A 3=⎥⎥⎥⎥⎦⎤⎢⎢⎢⎢⎣⎡0000000000006000, A 4=0而 (E-A)(E+A+ A 2+ A 3)=E,所以(E-A)1-= E+A+ A 2+ A 3=⎥⎥⎥⎥⎦⎤⎢⎢⎢⎢⎣⎡1000310062106211.2.初等变换法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常用初等变换法.如果A 可逆,则A 可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 ,即存在初等矩阵S P P P ,,21 使(1)s p p p 21A=I ,用A 1-右乘上式两端,得:(2) s p p p 21I= A 1-比较(1)(2)两式,可以看到当A 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对单位矩阵I 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A 的逆矩阵A 1-.用矩阵表示(A I )−−−→−初等行变换为(I A 1-),就是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初等变换时只允许作行初等变换.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例1 求矩阵A 的逆矩阵.已知A=⎥⎥⎥⎦⎤⎢⎢⎢⎣⎡521310132.解 [A I]→⎥⎥⎥⎦⎤⎢⎢⎢⎣⎡100521010310001132→⎥⎥⎥⎦⎤⎢⎢⎢⎣⎡001132010310100521→⎥⎥⎥⎦⎤⎢⎢⎢⎣⎡--3/16/16/1100010310100521→⎥⎥⎥⎦⎤⎢⎢⎢⎣⎡-----3/16/16/110012/32/10103/46/136/1001 故 A 1-=⎥⎥⎥⎦⎤⎢⎢⎢⎣⎡-----3/16/16/112/32/13/46/136/1. 在事先不知道n 阶矩阵是否可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此方法.如果在初等变换过程中发现左边的矩阵有一行元素全为0,则意味着A 不可逆,因为此时表明A =0,则A 1-不存在.例2 求A=⎥⎥⎥⎦⎤⎢⎢⎢⎣⎡987654321.解 [A E]=⎥⎥⎥⎦⎤⎢⎢⎢⎣⎡100987010654001321→⎥⎥⎥⎦⎤⎢⎢⎢⎣⎡------1071260014630001321→ ⎥⎥⎥⎦⎤⎢⎢⎢⎣⎡----121000014630001321. 由于左端矩阵中有一行元素全为0,于是它不可逆,因此A 不可逆.3.伴随阵法定理 n 阶矩阵A=[a ij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非奇异.且A 1-=A 1⎥⎥⎥⎥⎦⎤⎢⎢⎢⎢⎣⎡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其中A ij 是A 中元素a ij 的代数余子式.矩阵⎥⎥⎥⎥⎦⎤⎢⎢⎢⎢⎣⎡n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作A *,于是有A 1-=A 1A *.证明 必要性:设A 可逆,由A A 1-=I ,有1-AA =I ,则A 1-A =I ,所以A ≠0,即A 为非奇异.充分性: 设A 为非奇异,存在矩阵B=A 1⎥⎥⎥⎥⎦⎤⎢⎢⎢⎢⎣⎡nn nn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其中AB=⎥⎥⎥⎥⎦⎤⎢⎢⎢⎢⎣⎡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A 1⎥⎥⎥⎥⎦⎤⎢⎢⎢⎢⎣⎡n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2122212)12111=A 1⎥⎥⎥⎥⎦⎤⎢⎢⎢⎢⎣⎡A A A A ............0...00...0=⎥⎥⎥⎥⎦⎤⎢⎢⎢⎢⎣⎡1 (00)...1......0...100...01=I同理可证BA=I.由此可知,若A 可逆,则A 1-=A1 A *. 用此方法求逆矩阵,对于小型矩阵,特别是二阶方阵求逆既方便、快阵,又有规律可循.因为二阶可逆矩阵的伴随矩阵,只需要将主对角线元素的位置互换,次对角线的元素变号即可.若可逆矩阵是三阶或三阶以上矩阵,在求逆矩阵的过程中,需要求9个或9个以上代数余子式,还要计算一个三阶或三阶以上行列式,工作量大且中途难免 出现符号及计算的差错.对于求出的逆矩阵是否正确,一般要通过AA 1-=I 来检验.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对每一计算逐一排查.4.分块矩阵求逆法.准对角形矩阵的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且A 11为n 阶方阵,A 22为m 阶方阵⎥⎦⎤⎢⎣⎡221100A A ⎥⎦⎤⎢⎣⎡--12211100A A 证明 因为A =221100A A =11A 22A ≠0, 所以A 可逆.设A 1-=⎥⎦⎤⎢⎣⎡WZY X,于是有⎥⎦⎤⎢⎣⎡W Z Y X ⎥⎦⎤⎢⎣⎡221100A A =⎥⎦⎤⎢⎣⎡m nI I 00, 其中 X A 11=I n , Y A 22=0,Z A 11=0,W A 22=I m .又因为A 11、A 22都可逆,用A 111-、A 122-分别右乘上面左右两组等式得:X= A 111-,Y=0,Z=0,W= A 122-故 A 21= ⎥⎦⎤⎢⎣⎡--1221110A A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每一个子块都是非奇异矩阵的准对角形状矩阵中去,即:121...-⎥⎥⎥⎥⎦⎤⎢⎢⎢⎢⎣⎡k A A A =⎥⎥⎥⎥⎥⎦⎤⎢⎢⎢⎢⎢⎣⎡---11211...k A A A .准三角形矩阵求逆命题 设A 11、A 22都是非奇异矩阵,则有12212110-⎥⎦⎤⎢⎣⎡A A A =⎥⎦⎤⎢⎣⎡-----122122121111110A A A A A证明 因为⎥⎦⎤⎢⎣⎡2212110A A A⎥⎦⎤⎢⎣⎡--I A A I 012111=⎥⎦⎤⎢⎣⎡22110A A 两边求逆得1121110--⎥⎦⎤⎢⎣⎡-I A A I 12212110-⎥⎦⎤⎢⎣⎡A A A =⎥⎦⎤⎢⎣⎡--12211100A A 所以 1221211-⎥⎦⎤⎢⎣⎡A A A =⎥⎦⎤⎢⎣⎡--I A A I 012111⎥⎦⎤⎢⎣⎡--12211100A A=⎥⎦⎤⎢⎣⎡-----122122121111110A A A A A同理可证12221110-⎥⎦⎤⎢⎣⎡A A A =⎥⎦⎤⎢⎣⎡-----122122211111110A A A A A 此方法适用于大型且能化成对角子块阵或三角块阵的矩阵. 是特殊方阵求逆的一种方法,并且在求逆矩阵之前,首先要将已给定矩阵进行合理分块后方能使用.5.恒等变形法恒等变形法求逆矩阵的理论依据为逆矩阵的定义,此方法也常用与矩阵的理论推导上.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要求的值化简出来,题目中的逆矩阵可以不求,利用AA 1-=E ,把题目中的逆矩阵化简掉。

例1 计算(A+4E )T (4E-A )1-(16E-A 2)的行列式,其中 A=⎥⎥⎥⎦⎤⎢⎢⎢⎣⎡-141021001 解 令 )16()4()4(21A E A E E A T --+-=DD=)16()4()4(21A E A E E A T --+- =)4)(4()4()4(1A E A E A E A E T +--+-=)4()4(A E A E T ++=2)4(A E +.虽然题目中出现了(4E-A )1-.但是经过化简之后不再出现此式,因此得D=24A E +=22500.例2 已知 n 阶矩阵A 满足A 2+2A-3E=0.求证:A+4E 可逆并求出A+4E 的逆. 证明 把A 2+2A-3E=0变形为A 2+2A-8E=-5E ,即(A+4E )(A-2E )=-5E ,可得(A+4E )(-A/5+2E/5)=E ,所以存在一个矩阵B=-A/5+2E/5,使(A+4E )B=E ,由定义得A+4E 可逆,且(A+4E )1-=B=-A/5+2E/5.另外,有些计算命题中虽出现逆矩阵,但通过适当的矩阵运算可消去,因而不必急于求出逆矩阵.6.利用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若n 阶矩阵A 可逆,则A A 1-=E ,于是A 1-的第j 列X j 是线性方程组AX j =E j 的解,j=1,2,…,n, E j 是第j 个分量是1的单位向量.因此,我们可以去解线性方程组AX=B , 其中B=(b 1,b 2,…,b n )T ,然后在所求的解中把B=(b 1,b 2,…,b n )T 列,分别用E 1=(1,0,0,…,0)T , E 2=(0,1,0,…,0)T ,……, E n =(0,0,0,…,1)T代替,便可以求得A 1-的第1,2,…n 列,所以A -1= (X 1,X 2,…,X n ).这种方法在某些时候可能比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稍微简一点.下面例子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若n 阶矩阵A 可逆,则A A 1-=E令A -1= X=(x 1,x 2,…,x n )T E=B=(b 1,b 2,…,b n )T (x,b 皆为行向量) 则A A 1-=E 变为AX=B因此,我们可以去解线性方程组AX=B , 然后把所求的解的公式中的b 1,b 2,…,b n 分别用b 1=(1,0,0,…,0), b 2=(0,1,0,…,0),......, b n =(0,0,0, (1)代替,便可以求得x 1,x 2,x 3,x 4,x 5,所以A -1= X=(x 1,x 2,…,x n )T例 求矩阵A=⎥⎥⎥⎥⎥⎥⎦⎤⎢⎢⎢⎢⎢⎢⎣⎡3000013000013000013000013的逆矩阵.解 设X=(x 1,x 2,x 3,x 4,x 5)T ,B=(b 1,b 2,b 3,b 4,b 5)T 解方程组 AX=B ,即:⎪⎪⎪⎩⎪⎪⎪⎨⎧==+=+=+=+5545434323212133333b x bx x b x x b x x b x x 解得: ⎪⎪⎪⎩⎪⎪⎪⎨⎧=-=-=+-=+-=-+-=-+-=+-+-=+-+-=-------------------51552415424534231543233544332215432234255443322115432231451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b x b b b b x b b b b b b x b b b b b b b b x b b b b b b b b b b x 然后把B=(b 1,b 2,…,b n )T 列,分别用E 1=(1,0,0,…,0)T , E 2=(0,1,0,…,0)T ,……,E n =(0,0,0,…,1)T代入,得到矩阵A 1-的第1,2 ,3,4,5列,分别为X 1=(13-,0,0,0,0)T , X 2=(-32-,13-,0,0,0)T , X 3=(33-,-32-,13-,0,0)T , X 4=(-34-,33-,-32-,13-,0)T , X 5=(35-,-34-,33-,-32-,13-)TA 1-=⎥⎥⎥⎥⎥⎥⎦⎤⎢⎢⎢⎢⎢⎢⎣⎡---------------------1213214321543213000033000333003333033333.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线性方程组AX=B 比较容易求解的情形,也是很多工程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上各种求逆方法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许有很多的不当之处,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解决好繁琐的求逆矩阵问题.同时,它还是我们更好的学习线性代数的必备基础知识,认真掌握它,可供我们以后继续在数学方面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我很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给于指导.能使我的这篇文章更加完善和实用.参考文献[1]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 高等代数[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 杨明顺. 三角矩阵求逆的一种方法[J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3] 丘维声. 高等代数[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杨子胥. 高等代数习题集[M]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 赵树原. 线性代数[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 李宗铎. 求逆矩阵的一个方法[ J ] . 数学通报,1983.[7] 贺福利等. 关于矩阵对角化的几个条件[J ] .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1)[8] 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王永葆. 线性代数[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10] 同济大学遍.线性代数(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11] 王萼芳,丘维声编,高等代数讲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3]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 杜汉玲求逆矩阵的方法与解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7卷第4期2004年8月[15] 苏敏逆矩阵求法的进一步研究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第16 卷第2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