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b6518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f.png)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监控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工具。
该指标旨在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确保患者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对2024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解读。
首先,该指标包含了五个主要领域,即结构、过程、结果、安全和保障。
结构方面主要评估检验实验室的设施、设备、人员和管理情况,确保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过程方面主要评估检验的各个环节,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分析和报告等,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操作程序。
结果方面主要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
安全方面主要评估检验环境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感染、误报和误诊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保障方面主要评估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质量体系能够稳定和持续改进。
其次,该指标涵盖了多个具体的指标和指标解释。
每个指标都有详细的解释,包括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和参考值等。
例如,在结果方面的一个指标是“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
其定义为“临床检验结果与事实真相一致的程度。
准确性可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来衡量”。
计算方法是将该指标适用的临床检验结果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数目与总检验结果数目相除,并乘以100%得到百分比。
评估标准和参考值则根据相关法规和国内外的专家建议确定。
另外,该指标还提供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指导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是针对各个指标的局部质量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旨在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
例如,在安全方面的一个指标是“标本采集过程的风险控制措施”。
指导建议包括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合理采样和及时报告风险,以及开展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等。
最后,该指标还强调了全员参与和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医疗质量控制不仅仅是检验科的责任,还需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和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
该指标鼓励建立跨部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质量问题,促进医院内部的全面合作。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fda51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8.png)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标题: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检验科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控制指标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2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避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3 设备验证:新引进的检验设备需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符合检验要求。
二、人员培训质量控制2.1 岗位培训:对检验科人员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2.2 质量控制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人员对质量控制指标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2.3 不断学习:鼓励人员不断学习最新的质量控制知识和技术,保持专业素养。
三、质量控制文件管理3.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检验流程,确保每一项检验都按照规范进行。
3.2 文件记录完整性:对每一次检验结果和质量控制记录进行完整保存和归档,便于溯源和审查。
3.3 定期审查更新:定期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符合最新的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四、质量控制指标监测4.1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对每一批次检验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2 外部质量评价:参与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医院进行比对,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
4.3 质量指标监测:监测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风险管理和改进5.1 风险评估:对检验科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
5.2 不良事件处理:建立不良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事件,防止其再次发生。
5.3 持续改进:不断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估和改进,提高检验科的整体质量水平。
结语: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检验科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医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的书面计划和方案-监控指标
![医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的书面计划和方案-监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fda188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5.png)
医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的计划/方案和监控指标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我院医院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标准,制定2012年医院工作的重点和质量改进计划,着重在病人的医疗安全、病人家属安全及员工安全、规范化医疗服务,尤其强化对病人有重大安全影响的医疗服务规范和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提高环境、设备、设施及其它服务对医疗的支持、提高病人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等项目进行管理与监测.一、本年度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目标医疗质量改进是一个系统性评价的过程,并且是一个确保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以及确保病人安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确保医疗质量及病人安全,并且可持续性的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按照医院《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标准管理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正确实施我院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部位、重点质量管理工作环节和病人医疗安全过程控制,强化科室一级质控的管理职能,将医院2012年的医院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管理有关的项目和各项指标为医院本年度控制的目标和任务,实施有效措施积极完成,力争年内减少和杜绝重大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医院重要部门和重要环节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控制过程的计划、实施,进行衡量和评估,不断持续改进,并进行跟踪,以促进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和病人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医院质量改进及病人安全控制的范围、内容、目标(一)、质量改进及病人安全计划的目标是:1)、支持实施医院的宗旨;2)、确保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达到患者满意;3)、医院领导层是实施全院范围的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的关键;4)、积极采取检查、监督、跟踪和反馈,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部门与科室、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5)、不断完善医院的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每年度的质量改进控制方案和措施;6)、医院增加安全目标:1:鼓励不良事件通报;2:改善交接患者沟通与安全;3:提倡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工作.(二)、医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管理控制的范围:从病人来院就诊、住院到出院所接受的医疗、护理、服务以及患者来院的医疗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全过程,涵盖全院临床、医技、职能科室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服务质量。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评分标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1a04a26f1aff00bed51e84.png)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六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5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1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50分,“科研与教学”占180分,“生物安全”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5年时间从2006年1月1日算起。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执业地点所在医院的人员。
五、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
标注*项需提供相关原始资料的复印件,并经所在医院盖章确认(如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不明确,视为无效)。
六、申报本标准评审的医疗机构检验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所属医院为三级医院。
2、申报的检验科不应包括检验科以外的检测实验室,其检测能力需涵盖以下亚专业:
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及体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3、学科带头人是本科室第一负责人,正高级职称,具有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能力。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89de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4.png)
1.5
(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1
(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
1
(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2
(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
1
(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1.5
(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缺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
1
(2)缺设备操作规范
2
(3)缺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
2
(4)缺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以上)的相关资料
1
(5)缺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的记录资料
1
8
5、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有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有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有与临床科室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收集意见的制度与记录文件,科室技术人员要主动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有记录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生素药敏种类,应有报告时限的明文规定、公示承诺及贯彻执行时的对应措施,平诊检验结果日报时间:生化、临检≤24h,免疫≤48h
(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
1.5
(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
2
(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
1.5
(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
2
(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
1
三、医疗安全(30)
12
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对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等应有专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重点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有专门人员进行督查,并有记录文件,制定科室“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临床应用须有审批记录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
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30ae76684868762cbaed567.png)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质量监测指标2011。
10.7cha—zhw整理稿第一节概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早期新生儿表现呼吸窘迫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有嗜伊红透明膜形成和弥漫性肺不张,因此,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属新生儿科危重症,是重点监护和救治的疾病之一。
近30~40年来,对本病的研究比较深入,从预防到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
本病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引起的.当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壁与空气交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加,肺泡不易扩张并趋于萎陷,表现为进行性呼气性肺泡不张,进而小叶不张,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不张。
因此,任何可以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因素,最后均可引发本病。
但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临床主要表现为生后6~12(最早可能生后2~4小时)小时以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青紫,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胸部X线征象,可分为四期。
由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技术的改进,大多数RDS患儿预后良好,无合并症者,病程一般7天,可撤离呼吸机。
但有些孕周和体重过小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发生感染、PDA、气压伤、颅内出血、BPD等并发症,则影响预后。
主要参考资料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主编。
新生儿急救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第二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质量监测指标一、ICD-10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P22。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范例(2篇)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范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cb00b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9.png)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范例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质量监控1、各临床科室或个人可以用书面、电话等方式,把了解或掌握的医疗质量隐患及时反映到医教管理部门。
2、临床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
3、医教管理部门每季进行一次全所医疗质量大检查,深入了解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医疗质量问题当面向科室负责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
通报医疗质量检查结果。
4、医教管理部门对医疗流程、医疗设施和患者群体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安全目标、处置预案和处理措施,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医疗质量评价1、临床科室每个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会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围绕管理、医疗技术制度、规章制度落实等,解析评价医疗质量。
2、全所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由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平时和医疗质量大检查中发现的医疗质量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对严重违反医疗质量安全的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对医疗质量管理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范例(2)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这一制度涉及众多方面,包括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医疗流程的规范化等等。
首先,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需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医疗机构的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评价机制。
内部监控可以通过设置检测点、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手段来实现,以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规范进行。
而外部评价则可以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和评比来实现,以评价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
其次,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需要确保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
医生是医疗体系中最核心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因此,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f6396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c.png)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填报日期: 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重点疾病名称例数死亡例数二周内再住院例数* 一月内再住院例数1. 急性心肌梗塞2. 充血性心力衰竭3. 脑出血和脑梗塞. 创伤性颅脑损伤5.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6.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7. 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0.结节性甲状腺肿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12.前列腺增生13.肾功能衰竭14.败血症(成人)15.高血压病(成人)16.急性胰腺炎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1.甲状腺切除术2.半月板摘除术3.子宫摘除术4.剖宫产术5.腹股沟斜疝修补术6.阑尾切除术7.乳腺手术* 这18种手术的具体ICD-9-CM-3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三)麻醉监测指标麻醉总例数1.麻醉总例数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数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4.麻醉复苏管理数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例数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类指标10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类指标并发症与安全事件发生率(%)* 严重程度1. 住院患者压疮2..医院内跌倒/坠床3.择期手术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率6. 输血/输液反应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第二诊断)* 在计算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时,分子和分母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的相关说明。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1d4811168884868762d668.png)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
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
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
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
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
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
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
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
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
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38c74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0.png)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
是指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控医疗质量:通过医疗质量指标的收集和分析,监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常见的监控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医院感染率、病死率等。
2. 评价医疗质量:通过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
评价的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设施等。
3. 提供反馈和改进机制:将监控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促使其改进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质量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医疗服务。
4. 强制性措施和奖惩机制:对于严重违反医疗质量要求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如吊销执业执照等。
对于表现出色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和荣誉。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也可以提供公正和透明的医疗服务信息,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资源。
第 1 页共 1 页。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d141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0.png)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检验科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流程,以确保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措施:
1. 检验标准制定与维护:制定和维护适用于各类检验项目的检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检验设备与仪器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和环境条件的控制,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3. 样品管理:包括样品接收、登记、保存、处理和处置等环节,确保样品的来源真实、数量准确、标识明确,防止样品混淆和变质。
4. 检验员的培训与管理:对检验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能够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5. 检验过程的控制: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方法的选择和执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等,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6. 检验结果的报告和确认: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及时向委托方报告检验结果。
7.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追溯: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样品,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追溯,以及向委托方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8. 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和问题,确保服务质量,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总之,对于检验科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流程,并不断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执行,以确保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措施得到落实。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考核评分表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考核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38e40f9b2b160b4e777fcf97.png)
2分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每月抽考工作人员,不熟悉每人次扣0.5分
1.5分
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符合规定记1.5分,不符合规定即为0
1.5分
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
100%记1.5分,<100%即为0
1.5分
按要求对库存血液数量及质量核查情况
符合规定记1分,不符合规定即为0
1分
血液有效期内使分
3、质量体系文件不完善扣0.5分;
4、未定期进行量化评估扣0.5分。
5、未及时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扣0.5分。
5分
4、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各实验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研究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各项记录完整。
1、相关人员不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每人次扣0.5分;
5分
3、实验室对比管理
(1)未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实验项目,需进行实验室比对。
(2)各专业制定并执行该专业比对实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3)比对实验数据应保留原始数据,并保存5年。
5分
输血质量管理20分
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的行为(自体储血除外)
无非法行为记5分,存在非法行为,即为0
5分
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检验科(含血库)质量
指标名称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法
分值
科
室
管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1eb50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2.png)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检验科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为了保证检验科的工作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以便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二、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质量控制指标是对检验科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的依据,通过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1. 可度量性:指标应该能够通过具体的测量方法进行量化。
2. 明确性:指标应该具备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以确保不会产生歧义。
3. 敏感性:指标应该能够敏锐地反映出检验科工作的质量状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4. 可比性: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可以与其他时间段或其他检验科进行比较,以评估工作的进展和水平。
5. 可操作性:指标应该能够被检验科自身控制和改进,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
三、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1. 准确性指标: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指标:通过与已知标准样品进行对比,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 精密度指标: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品,评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可靠性指标:包括再现性和回收率。
- 再现性指标:通过不同实验室或不同检验员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评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回收率指标: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物质到样品中,然后进行检验,评估检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3. 效率指标:包括分析时间和资源利用率。
- 分析时间指标:评估检验过程所需的时间,以确保能够及时提供结果。
- 资源利用率指标:评估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客户满意度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客户反馈等方式,评估客户对检验科工作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改进工作质量。
四、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监控1. 制定指标:根据检验科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结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指标。
指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能够反映出检验科的工作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17ff2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d.png)
2022 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为了强化临床工作的质量意识,保障各项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医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认真执行,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 版》,制定我院2022 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实施方案。
一、控制目标1.达到“三甲”医院的标准;2.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3.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缺陷,无重大医疗事故。
4.严格按照科学诊断、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的原则,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医疗服务。
二、监测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手术先后诊断符合率≥95%。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CT 检查阳性率≥70%。
MRI 检查阳性率≥70%。
大型X 光机检查阳性率≥70%。
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1.5%。
麻醉死亡率≤0.02%。
医院感染现患率≤ 10%。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 VIS ≤ 120)。
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 10 分钟。
急诊留观时间≤48 小时。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合格病历率≥90%。
处方合格率≥95%。
开展成份输血比例≥85%。
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剖宫产率≤30%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0 分钟。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 小时。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 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 天。
山东省医疗机构评审标准-二、质量与安全
![山东省医疗机构评审标准-二、质量与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b9033f0c770bf78a6429541b.png)
②落实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未落实扣3分
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评价内容与方法
扣分标准
评价结果
(五)
非手术
科室质
量与安
全管理
(25分)
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6
抽查住院病历,检查:
1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级以上人员确定。
(六)
手术科室
质量与安
全管理
(50分)
1、科室制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建立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5
查阅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及实施情况。
无实施计划扣5分,落实不好扣2分。无患者入院、出院标准扣3分。
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8
抽查20份住院病历,检查:
①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级以上人员确定。
档案不全每份扣0。5分。
③有开展新技术项目应急处置预案。
无应急预案扣2分,未落实记录酌情扣分。
2、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开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医学伦理道德规范.
5
①查医疗技术、科研项目档案.
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分。
②人体试验项目应履行知情同意和谈话签字手续,并有医学伦理委员会论证报告。
未履行知情同意和谈话签字手续不得分;无论证报告扣1分。
无计划、无记录扣1分。
④了解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发生医疗质量、安全问题能否及时处理,有无整改措施.
无整改措施扣2分。
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处罚规定.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61b90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d.png)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是保障检验科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它对于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一、指标名称及编号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名称和编号,便于标识和管理。
例如,指标名称可以为“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001”,编号为“QC001”。
二、指标描述每一个指标应具有清晰明确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和操作。
指标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1. 指标目标:明确指标的目标,即期望达到的结果。
例如,“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指标定义:对指标进行准确定义,阐明其具体含义。
例如,“指标001表示每月内外质控样本的合格率”。
3. 指标计算方法: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具体明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例如,“指标001的计算方法为合格样本数除以总样本数,再乘以100%”。
4. 指标单位:指标的单位应明确,以便于统计和比较。
例如,“指标001的单位为百分比”。
三、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指标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对于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应明确指标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来源:指明指标所需的数据来源,例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质控记录等。
2. 采集方法: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例如手动输入、自动导出等。
3. 数据频率:指明数据的采集频率,例如每日、每周、每月等。
四、指标的目标值和标准每一个指标都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值和标准,以便于评估和监控。
目标值是期望达到的结果,标准是评价指标是否合格的依据。
应明确指标的目标值和标准,并注明其依据和参考文献。
五、指标的评估和监控方法为了保证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和监控方法。
评估和监控方法应具体明确,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采集和整理:指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方法,例如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2. 评估指标:指明如何对指标进行评估,例如比较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
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
![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4191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b.png)
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医学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是一个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一套详细、可执行并具备可持续性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方案的目标、实施步骤和持续监控等方面展开,力求实现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和成本效益的平衡。
目标和范围明确方案的目标是设计高效的危急值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向临床医生报告危急值。
危急值通常指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状态的检验结果,比如血钾、血钠、血糖等。
该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危急值的具体标准。
- 设定报告流程,确保信息迅速传达。
- 建立监控机制,跟踪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组织现状与需求分析在实施方案前,必须对当前医学检验科的现状进行分析。
大部分医院已经具备一定的检验设备和信息系统,但在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仍存在不足。
根据多项调查,约30%的危急值未能在24小时内有效报告,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发现他们普遍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检验结果,并及时进行干预。
此时,建立高效的危急值报告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一、确定危急值标准首先,依据专业文献和临床经验,制定危急值的具体标准。
例如:- 血钾:低于3.0 mmol/L或高于6.0 mmol/L- 血糖:低于2.8 mmol/L或高于16.0 mmol/L- 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或高于50.0×10^9/L这些标准应经过医学委员会的审核,并定期进行复评。
二、建立报告流程一旦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标准,检验科需立即启动报告流程。
具体步骤如下:1. 自动化系统警报:利用信息系统设置自动警报,检验结果一旦达到危急值,系统自动提醒相关人员。
2. 报告方式:报告应通过电话或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钉钉等)直接告知临床医生,同时通过邮件发送详细检验结果和建议措施。
3. 记录与确认:每次报告后,需记录报告时间、接收医生的姓名及确认时间,以便后续追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0.5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0.5
(4)科室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
1
(5)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
1
4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1
(8)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0.5
(9)无与外院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0.5
二、工作规范(50)
12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8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1)科室布局与流程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
(2)缺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
(3)缺废弃物处理程序
(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
1.5
(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
2
(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
1.5
(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
2
(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
1
三、医疗安全(30)
12
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对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等应有专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重点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有专门人员进行督查,并有记录文件,制定科室“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临床应用须有审批记录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
1
(4)未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
(5)未落实废弃物处理程序
2
15
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与卫生部或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工作记录,检测方法、仪器操作须有SOP文件,本专业组人员均知晓并执行
(1)缺室内质控制度
1.5
(2)缺室内质评制度
(1)缺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
1
(2)缺设备操作规范
2
(3)缺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
2
(4)缺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以上)的相关资料
1
(5)缺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的记录资料
1
8
5、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有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有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有与临床科室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收集意见的制度与记录文件,科室技术人员要主动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有记录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生素药敏种类,应有报告时限的明文规定、公示承诺及贯彻执行时的对应措施,平诊检验结果日报时间:生化、临检≤24h,免疫≤48h
1
(3)缺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
2.5
(4)缺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
2.5
(5)缺实施室内质控记录
1.5
(6)缺实施室间质评记录
1.5
(7)缺实施室内质控失控处理记录
1.5
(8)缺实施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记录
1.5
(9)检测方法、仪器操作未执行SOP文件规定
1.5
7
4、有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有设备操作规程,有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有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及以上)相关资料,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有记录资料,应有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配置,应有个人防护用具(护目镜、洗眼装置等)
1.5
(7)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或事故
2
(8)缺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的保管使用制度
1
(9)腐蚀药、易爆药、易燃物、毒性试剂保管使用不力
1.5
4
2、应有能够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及程序,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1)员工对“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不了解
(1)缺检查服务项目清单
1
(2)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
2
(3)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4)开展的检验项目未经批准、准入程序
2
(5)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未经验收、准入程序
2
(6)缺实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
1
(7)缺未开展检验项目的完善的外送运行机制
1
(8)工作人员存在无证上岗情况,每发现1人扣0.5分
1
1
(4)急诊检验人员为经过资格验证
1
4
5、科室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有明确的“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按时到位
(1)缺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
(2)替代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或通讯工具不畅通
2
(3)工作人员出现脱岗
1
(1)缺应急预案或员工对《预案》、《条例》内容不了解
1
(2)缺科室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条例》计划及记录,或安全制度、措施不到位
2
(3)未制定“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
(4)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
1
(5)未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本
1
(6)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
(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
2
(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
1
(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1
2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1)缺全员培训计划
1
(2)员工对质量管理要求不熟悉
1
10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检查项目
莲花县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项目
分值
基本要求
缺陷内容
扣分标准
得分
一、质量管理(20)
4
1、科主任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应有适宜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检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程序及改进措施,有记录文件
1
(3)科室未落实告知项目目录
1
(4)未维护尊重患者的权益
1
6
4、建立规范的急诊实验室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急诊检验人员经过资格认证,开展适合本院急诊工作的服务项目,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临检≤30min,生化≤120min
(1)缺急诊实验室或开展项目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2)急诊报告时间延时
2
(3)缺急诊实验室工作制度
1
(2)异常医疗信息发生后科室难以处置
1
(3)缺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和程序
1
(4)不能及时提供检查结果
1
4
3、履行有关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操作项目,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
(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0.5分
1
(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1.5
(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1
(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
1
(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2
(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
1
(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1.5
(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