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涵义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不离开 (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我国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由此出发


不超越 (1)是我国最大最基本的国情
(2).特指中国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生产力不发达


(三)中国 1.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1)不发达的社会主义(2)比较发达的社 Nhomakorabea主义

2.文革后
(1)叶剑英: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幼年时期,还是发 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2)邓小平: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判断. 党的十二大确认了这一提法. 党的十三大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四大系统的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五大使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
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


2.生产关系不成熟 3.上层建筑不完善
政治体制需健全 民主法制需完善 思想道德有待提高

由以上最终得出:不发达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时间:至少需要100年 2.长期性的原因:
(1)历史前提: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现实状况: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 (3)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郝玉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一)马恩:分为三个阶段
1.从资本主义社会变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 时期 2.没有完全摆脱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 阶段 3.完全摆脱旧社会痕迹经济上完全成熟的共产主 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认为社会主义有“初级 形式的社会主义”和 “发达的社会主义”。
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 意 义 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 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 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坚定、 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坚定、自觉 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 前进。 前进。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 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 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 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 掉以轻心。 掉以轻心。”
特点
第一、是低水平的。 第一、是低水平的。 第二、是不全面的小康。 第二、是不全面的小康。 第三、是发展很不平衡的。 第三、是发展很不平衡的。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要在 21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 世纪头二十年,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 水平的小康社会 。 党的 十六大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要求
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 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 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 差距的历史阶段; 差距的历史阶段; 通过改革和探索,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 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 史阶段; 史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2、是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 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邓小平
我们的现代化面临两大任务
信息化为标志的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工业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1958年中国流行这样一首豪情满怀的大跃进民歌:
五年计划看三年, 苦战三年看头年, 赶上英国用不了十五年, 嗨吼嗨吼嗨吼, 十五年十五年,嘿嘿十五年!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1958年5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了:“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同时,计划指标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即建设速 度不是一般地超过过去的中国,一般地超过资本主义 国家。建设速度要成倍地、几倍地以至几十倍地超过 过去的中国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
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 大)


⑴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 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 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⑶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 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⑷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⑸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 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张程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

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层涵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个社会的性质 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层涵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 平和程度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 度,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两 面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
2.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2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3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 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正如邓小平所说:“什么叫现代化? 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 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二)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研究苏联《政治 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 的教训以后,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 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发展起来,要赶上 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 这些思 想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六十年代党 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 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 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从而中断 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你们大多可以看到共产主义。
跑马乡的故事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 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 年 10 月中旬发生在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 宣布; 11 月 7 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 11 月 8 日是 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 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 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 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 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 条 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 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 (顾海良、秦宣;《新时期的旗帜》) 案例讨论: ( 1 )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2 )我们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
这个阶段。
一、我国已经进入了
具备社会主义质
论 断 包 含 两 层 含 义
社会主义社会。
的规定性,具有 了社会主义最基 本的特征。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 还处在初级阶段。
体现我国基本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体现
了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两者
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
1921年新经济政策
193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 1939年宣布开始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1959年21大赫鲁晓夫宣布社会主义已取得彻底胜利 1961年22大赫鲁晓夫宣布用20年时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1967年勃列日涅夫降温 苏只是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 义” 1982年安得罗波夫“苏联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 史阶段的起点”。 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
(二)毛泽东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成”和“建立” (1957年2月), 后来又提出的“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
段”的正确认识(1959年底1960年
初)。
毛 泽 东 对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的 划 分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 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
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
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
十五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
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
十六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历 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九大基本特征表述为三个层次:
“五个化”: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生活富裕
化、体制活力化;
精神文明两大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 缩小两个差距:逐步缩小地区经济文化差距,逐步
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 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
的根据。” 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 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切 问题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问题的历史探索
马恩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一、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 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主 要矛盾具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 “人民”包括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 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 不断提高的,具有 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 括生产力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 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 管理方式落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

第一,改变生产力落后状况需要用相当长 的时间。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第三,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 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 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 会主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 树立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脚踏实地去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 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改革开放、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科技、改善教育、改善社会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改善,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施,也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得到健全,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施,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它的实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引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理论的起源、基本内涵、主要特点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理论的起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十月革命后,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抗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渐壮大起来。

在中国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旨在使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指社会主义发展的初始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非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生产力,逐步消除非社会主义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三、主要特点1. 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要对国情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能简单照搬外国经验,而是要根据中国特点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2. 突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求把经济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来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3. 稳定和改革并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又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4. 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倡导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理论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任务,通过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准确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思想。

该理论为中国的现实社会条件和实践经验提供了指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级阶段的概念和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素质还不高,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特定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的特殊性: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发展阶段,与其他社会形态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

2. 发展阶段的特点:初级阶段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而言是必经的发展过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3. 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初级阶段的目标是逐步改变落后状态,最终实现现代化,同时也需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早由邓小平提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初步确认。

随后,该理论逐渐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创新。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与使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之上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中国尚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与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以及在实践中的坚持,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任务与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矛盾问题,逐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素质。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73,421.9 240,192.4 226,294 74,650.9 72,871.2 72,232.1 59,814.0 58,587.8 49,767.5 48,211.7
5
6 7 8 9
10
丰田汽车公司
日本邮政控股公司
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 工商银行 中国建筑股份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公司
毛概· 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党的最高纲领是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可称为 党的最高理想。 党的最低纲领是指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制 定的近期目标,又称基本纲领。 ⑴党必须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最高纲领 ⑵党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⑶必须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起来
毛概· 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论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 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 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共产 主义的 第二阶级 或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 的第一阶段 或低级阶级
2011年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
名 次
1 2 3 4
世界500强 名单
沃尔玛m 荷兰皇家壳牌石 油公司 埃克森美孚m 英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中国500强 名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营业收入(百 万元)
421,849 378,152 354,674 308,928 221,760.2 203,958.1 196,337 186,055 184,966 168,041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表述: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④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的其他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

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

例题1: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阶段,这主要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D.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阶段,决非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它具有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含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十二届六中全会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
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揭示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可编辑ppt
18
十三•大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四大•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
可编辑ppt
7
可编辑ppt
8
超英赶美
可编辑ppt
9
邓小平: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 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 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1985年8月)
可编辑ppt
1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 “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 63 年
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0年
1月)
--邓小平
可编辑ppt
5
3、毛泽东-两步走的思想
• 1956年1月,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尚未建成。 • 1959年2月,搞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国家工
业化等,这还只是第一阶段,以后还有第二、第 三个提高阶段,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 • 1959年底,“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 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 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 ⑤从人民富裕程度看,是由贫困人口占很 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逐步转变为 全体人民较富裕阶段。
• ⑥从地区差别状况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 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 小差距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 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 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 达的社会主义。 • 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 能需要更长时间。
“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 内,建设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6年9月)
• 大跃进,浮夸风 • 1958年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是金桥) • 认为共产主义的实 现已经为时不远了。 •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 乡宣布(1958年) 11月8日是共产主义 开始之日。
方法论 提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 提出社会主义 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后 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后来 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十二大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
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 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四大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十五大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 特征

毛邓三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邓三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探索社会主 义具体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同样 告诉我们,认识和判断发展阶段 既要考虑生产关系,更要遵循 “经济上的成熟程度”,从本国 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如果脱离本 国发展水平,超越历史阶段,必 然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损 失。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列宁还科学阐述了这样一个 新论断:每一个发展阶段本身也 有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或阶段。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 幼稚病》中,他把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的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 阶段、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 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他依据马、恩和列宁对社会主 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进行 了新的探索。
社毛 会泽 主东 义思 理想 论与 体中 系国 概特 论色



社 会 主 义 初级阶段 理 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重 视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 他们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同 时,还在《共产党宣言》、 《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 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中对未 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原则 性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 来社会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们 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 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 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的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精选-PPT】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精选-PPT】
•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邓小平提出的 “三步走”战略,同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3)是实现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 一个重要步骤,有利于把我们伟大事业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纪。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 1953年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
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 1964年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
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 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重申了四个现代
请同学们参与几个案例讨论,以便加深理解上面 已经学过的知识
• 案例 1 跑马乡的故事 • 案例 2 苏联的探索 • 案例 3 艰巨的历史阶段任务 • 案例 4 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五条基本路线 • 案例 5 “票证经济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所谓纲领,是指起指导作用的原则、奋斗目 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制定的路线等。
化目标
• 1980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经过20年的时 间,使我国经济发展达到小康水平。
• 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两步走战略目标,要 使国民生产总值从1980年到2000年翻两 番,即从7100亿元增加到28000亿元。
• 1987年4月,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三步走” 战略目标,提出要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 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
• 中共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 领,同时,在革命或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客 观实际的不同,也制定了不同的最低纲领。
•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理想和现 实、方向和道路、目的和过程、持续发展与阶 段发展、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指导中国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应该采取改革和建设的双重措施,以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一、以改革开放为主导,实行改革结构性改革,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社会主义文明水平。

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水平。

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水平。

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马克斯关于发展阶段的构想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 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 义的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或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 或高级阶段
列宁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 义社会 第二阶段是共产主 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 展也将经历不同的 历史阶段 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导人总是把 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估计过短
1981年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历史决议” 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 决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 间的矛盾。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 奋斗,勤俭建国, 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 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 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阶段。 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 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 内的因素, 长期存在, 在一定范围内 长期存在,在某种条 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 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我们一定 要有清醒的认识, 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 方法去解决。但是, 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矛盾已经不 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
一个奋斗目标: 一个奋斗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六届六中全会增添了“和谐”这一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增添了“和谐”这一目标。) 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 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 根本立足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特征
1、从现代化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 从现代化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 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农业人口 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农业人口 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 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从经济运行方向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 从经济运行方向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 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 高的历史阶段。
十二大:“必要的补充” 十二大:“必要的补充” 十三大:“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十三大:“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十四大:“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十四大:“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十五大: 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大: “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 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 十七大: 两个“平等”待遇 两个“平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提出 概念
十一届六中
首次 论述
系统 阐述
丰富 内容
十五大
十三大
十四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 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立论基础,也是现阶段去我们党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本章的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正确理解“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的坚定信心。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正确理解十七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难点分析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这些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有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噪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难点分析2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失去正确的方向,走道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

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难点分析3 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这也就是社会主义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漫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需要分步骤、长时期的努力。

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要看到,虽然我们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说,还属于世界中下等国家水平。

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他在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进一步发展,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乃至“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

必须继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不动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具体发展阶段,是一个非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大发展又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不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