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电影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鉴赏论文

中国电影鉴赏论文

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你我赏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片段正式展示在人前,标志着中国电影诞生。

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中国电影蓬勃发展,在现今信息化迅猛发展,人们逐步习惯快节奏的情况下,商业化的电影日益增多,能引起人们深思体悟的影视作品也随之减少,我们更应慢下来平静地品味曾带给我们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思考与领悟,指导我们创造引起社会与人性的思考的优秀作品,激发更多的灵感。

中国大多数电影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下介绍的这部影片《霸王别姬》也是如此,但它还有着独特的对人性审视以及时代的命运探索,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与深思。

《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的作品,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5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奖项,该片富有深刻的意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们都被它所征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完美呈现,更是人性力量的有力展示。

陈凯歌作为自李碧华改编的小说《霸王别姬》的导演,他是极其认真负责的,秉着对原著的高度还原精神,但不是照搬,而是对原著进行合理的改变,使得向观众展现出来的场景、动作、人物情绪等独具匠心,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对艺术的执着负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的经典。

有句俗话说借戏话人生,该剧中展现京剧,人生百态展现在台前,《霸王别姬》表演戏曲与戏路相呼应,前面第一场京剧与两人的戏路起点相契合,菊仙出现时,唱到有离别之意,也暗含了两人即将破裂的感情,后来曲目《贵妃醉酒》顺应了兄弟不和,结局是蝶衣与小楼合演,最终在台上自刎,最终展示了他们的悲惨结局。

蝶衣因为是妓女生下的原因以及本身身体残疾,地位低贱,所幸小楼对其关爱有加,但蝶衣对艺术的痴迷程度造就他的悲惨命运。

后来,在当时残酷的时代背景下,一直注重兄弟情义夫妻情分的小楼也背弃这些感情,决然做出自私伤害他人的事情来,由此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在严酷的政治条件下暴露无遗。

影片另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是同性恋非常态的展示,现今社会稍微对同性恋持宽容支持的态度,可知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排斥与鄙视之深,蝶衣与菊仙同喜欢小楼,但因为世俗所不堪,终不得所想,男欢女爱才是正道,而在文革时期小楼的背叛,使得他身心俱惫,亦对艺术追求感到失望,他的悲剧命运由此可见了。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

百年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一、引言在百年我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英雄叙事和历史观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主题。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承载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记忆。

通过对英雄叙事和历史观念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我国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和呈现历史观念方面的独特力量,以及这种力量所反映出的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

二、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1. 英雄的塑造与传统价值观在百年我国电影中,英雄形象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主题。

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勇敢、忠诚、正义等品质,他们的形象往往被设计成鲜明而强烈的符号,代表着社会理想和价值信仰。

电影《英雄》中的李连杰饰演的英雄形象,以他的勇敢和智慧,展现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英雄气概和仁义道德。

2. 英雄叙事与当代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也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当代价值观念。

英雄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武侠、军事英雄,而是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电影《战狼》中的吴京饰演的英雄形象,既体现了传统的军事英雄品质,同时也展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个人成长的思考,体现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英雄形象的新诠释。

三、我国电影中的历史观念1. 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与社会意义我国电影中的历史题材影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题材,通过对历史题材的创作,可以更好地呈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激发观众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

电影《建党伟业》通过对我国的历史探讨,展现出了我国革命历史的宏伟史诗,弘扬了我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同时也激发了当代社会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2. 历史观念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我国电影中的历史观念也开始呈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探索。

影片在讲述历史故事的也更加关注历史背后普通人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

电影《活着》通过对我国历史的变迁和家族生活的描述,体现了对历史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使得历史观念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命经验,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情感共鸣。

四、总结与展望在百年我国电影的发展中,英雄叙事和历史观念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百年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历史观念1. 前言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英雄叙事一直是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主题。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再现,这些电影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百年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中体现出的历史观念。

2. 从简到繁:英雄叙事的起点在中国电影的早期阶段,英雄叙事主要集中在对民族英雄的赞颂和崇拜上。

这些电影作品以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为主角,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电影《义勇军进行曲》通过再现1948年解放军渡过长江的一幕,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开始更加注重揭示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理解也逐渐从单一的英雄崇拜转变为对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3. 由浅入深:英雄叙事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维化,人物角色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的英雄,而是具有复杂心理和故事的人物。

这种转变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观众的需求息息相关。

电影《霸王别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该影片通过讲述两位戏剧演员之间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命运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悲剧。

观众不再只是简单地看到英雄取得胜利或失败,而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选择,思考社会制度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4. 总结与回顾:英雄叙事中的历史观念无论是早期的英雄赞颂还是后期的复杂叙事,百年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中都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观念。

早期的英雄叙事强调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而后期的英雄叙事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探究。

通过观看这些电影作品,观众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

这些作品也为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可能性,展示了电影创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英雄叙事是中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也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导读:本文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范志忠吴鑫丰提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语境中分别呈现为“输入式影响”、“输出式影响”和“输入与输出交互影响”三个历史阶段,表现为巴赞纪实美学与新时期反思电影、国际节展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海外大片输入与国产电影输出等不同发展形态,中国电影呈现出从拿来主义到本体觉醒、从理念输入到观念输出、从个体表达到产业共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时期国际传播中国电影新时期以来,全球化潮流深刻改变了中国电影的传统格局。

一方面,各种外来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催发了中国电影的演变与转型,诸如第四代反思电影、第五代新民俗叙事、“第六代”个人叙事,以及中国电影的产业转型和商业大片的崛起,都烙印着外来影响的痕迹;另一方面,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以西方为中心的欧美学术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了解和研究中国电影,命名为Chinese Cinema或者Chinese Film的课程也开始在西方的学院体制内出现,这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圈的交流,拓展了跨国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的新视野。

一1978年,中国进入政治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都发生巨大转型的新时期。

作为“拨乱反正”的标志,新时期对“文革”中被禁锢的电影予以重新审查和解放。

建国十七年来视为毒草的六百多部影片先后解禁,苏联电影《母亲》、《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英国电影《雾都孤儿》、《百万英镑》,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朝鲜片《卖花姑娘》等外国电影,以及《红旗谱》、《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等新中国红色经典陆续公映,引起了饱受禁锢之苦的观众的观影热情。

据报道,1979年全国电影市场创下了全民平均观看电影达28人次、全国观众达293亿人次的空前纪录。

高中议论文《中国电影》800字(共11页PPT)

高中议论文《中国电影》800字(共11页PPT)
紫外线,彩色带,电影,次数,人们,日 全食,数量,原因,观点,个人,堪称, 相信,敷浅。
高中议论文《中国电影》
人们期待《赤壁》就像奶奶
媳妇 期待
生孙子一样。《赤壁》
在这样的期待下横空出世。在中国
大地很快掀起了大风浪。如果
在国外,估计波澜不惊。但是看到
大陆的反应,他们也就跟着反应
了一下。表现还可以。看着追求它的
中国电影
高中议论文 800字
由于本文堪称长江的哥哥尼罗河。
所以本文就分段。就像跆拳到 中的黑带白带紫外线彩 色带一样。我看电影的次数 人们 是比较少的,比长江流域的 看日全食的次数要多那么一点。 我相信由于数量原因会影响我 观点的广度,但因为个人原因,
观点也不至于敷浅。
关键词:分段,跆拳,黑带,白带,
力量 人浩浩荡荡,一股无形的

方向 定了我的
:一睹《赤壁》之
芳容。
关键词:人们,赤壁,奶奶,媳妇,
大地,风浪,大陆,力量,பைடு நூலகம்向,芳容, 期待,掀起,估计,看到,跟着,表现, 看着,追求,决定。
高中议论文《中国电影》
看看那经典的历史现代人
如何上演。 不知道是不是我在晚上看的。那
画面总给人阴暗潮湿的感觉。
高中议论文《中国电影》
有点 每次他都
自命不凡,而无数
事实证明,也只是自命不凡。
不知是不是人们觉得《赤
壁》的出生来之不易,所以就特别
身价 关照。以至它的
还很不错。
父母 又不知是不是生赤壁的
早就
蓄谋已久,全然不顾计划生育这一
政策,准备再生一个,还是因为
看到自己的儿子对钱有吸引
力,所以就再生。
关键词:有点,人们,赤壁,身价,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近年来,中国电影业发展迅猛,就像膨胀起来的焦糖爆米花,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篇1浅析中国当代西部电影摘要西部电影是在“”结束之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那时,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和农村的回乡知青既构成了新一代的电影导演群体和新一代的文学创作群体,也构成了中国当代电影的新一代接受群体,从而实现了中国电影从城市小市民文化视角向现当代农民文化视角的转移。

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和较为本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中国西部电影,体现出中国电影特别是西部电影较为罕见的文化多样性。

关键词中国西部电影;农民文化;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中国当代西部电影,这是一个乡村文化和城镇文化交汇融合的阵地,也是民族文化与近现代文化交流促进的阵地,从思想上来说也好,从艺术上论述也罢,我们的西部电影都可以给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更加突出的表现。

一、中国当代西部电影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可以说与西部电影不无关系。

(一)中国当代西部电影的形成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我们看到,相对于其他城市,上海在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发展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些优势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上海成为了解放前名符其实的制片中心,在题材上也集中表现上海市民文化生活。

和上海的繁荣相比,西部地区在电影的发展上就显得那么力不从心。

到了解放后,由于政治要求的局限,西部影片,除了外在的服饰与环境,其主题和构思与其他地区的影片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因此,在新时期之前,中国西部的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

[1]改革开放为电影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地处西部最繁华之处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最早有了以地域文化为轴心的类型片的雏形――中国西部片。

随后,其他各厂也相继拍出了一系列好片,中国电影的“西部片”创作在国内外掀起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

中国电影欣赏(邹超平09221120 序号:34)由于自己没什么爱好,所以课余时间基本花在看电影上。

回想一下,这个学期看的电影绝不下60部。

可以这么说,近两年来中国所拍摄的电影基本都看过。

然而,大部分电影的故事情节基本已经抛之脑后了,但是,还是有那么几部仍让我记忆犹新,其中故事情节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

下面就让我来谈谈自己对这几部影片的看法或感受吧!《唐山大地震》——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影片吧!这部影片是由著名导演冯小刚以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的这个灾难为背景,根据小说《余震》改编而成。

这部影片的演员没有大牌明星,但却引起强烈的反响,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1976年,一个平凡普通的四口之家——父亲方大强,母亲元妮,姐弟方登、方达,他们过着普通但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地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袭来,残忍的残拆散了这个普通但完整的家庭——父亲方大强为救子女,不顾自己安危冲进摇摇欲坠的平房,结果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充分的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爱,父母的崇高伟大,怎能不让人感动呢?然而更不幸的是姐弟竟然被同一块楼板压着,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当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让元妮选择到底救哪一个时,这对元妮无疑是残忍的,因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她哪一个也不想舍去!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的选择,此时,她恨母亲,恨她重男轻女,恨她不顾自己的死活,然而她只有默默的流泪,等待死亡的到来!也许创天眷恋,她活下来了,但她不肯原谅母亲,于是她没有寻找母亲而是选择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

弟弟方达也锯掉了一只手,最后跟随着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地震过去了,但元妮心中的地震永远也不会消失,因为她觉得对不起方登,她不能原谅自己没有救下女儿。

于是,她每次给他们烧纸钱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回家的路,32年一直这样。

尽管在儿子有钱要给她买房她也拒绝了,有人追求她,她也拒绝了。

论从电影百年看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风云变迁

论从电影百年看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风云变迁

论从电影百年看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风云变迁【摘要】电影能保存自己民族文化,反映的是对当下民族融入现代文明的一些困惑和反思,中国电影几番沉浮,发展至今,恰恰已经走过了一百年,这一百年也见证着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风云变迁。

【关键词】中国电影百年、民族文化、精神追求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大概是在一百年前,当时上海徐园内一家叫做“又一村”的茶楼里。

那时,电影这种“西洋法术”是穿插在唱戏、“杂耍”、“戏法”这样的节目间放映的。

看客们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在他们的身边,小贩们不停叫卖着吃食。

然而电影毕竟不同于唱戏,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始终是一种藏在匣子里的艺术,其光影必须于黑暗之中方能显现。

之后,当年的“专业影戏院”便从戏园、茶馆里脱身而出赢得自己独立的门户,由著名建筑师师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大戏院是当时中国第一批高档影院的代表,这是百年来中国电影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这时去电影院的观众已经与当初茶楼里的看客有了本质的不同,其观众主要是恋爱中的男女、上流社会的妇女、无聊的富商、愤世的青年以及专业的影评人。

抛开时代背景,电影院的观众群也在此定格,其后近百年并无显著差异。

中国电影已经诞生百年,几经沉浮。

电影诞生之初旨,其目的就是为了丰富与扩展人们的感观世界,电影脱胎于被小众享受的奢侈品,到褪去神秘的面纱,服务于社会大众,电影院的作用功不可没。

与电影有个约会,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梦想,出于对自我世界之外的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曾几何时,电影与电影明星,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的社会象征,牢牢占据了公众话语权,引领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尚。

当文化生活极度匮乏,当电影再度与奢侈品划上等号的时候,通向电影院的那条小径显得格外漫长。

计划经济时代,电影票被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一张电影票,其意义不外是权力或关系的代号;商品大潮涌来,电影票又成为黄牛手中挥动着的魔术棒,点石成票,点票成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渐渐有所提高,电影业也开始复苏。

中国电影论文电子版

中国电影论文电子版

中国电影论文电子版浅谈中国魔幻电影摘要:尽管《画皮2》这部电影创造了可观的票房成绩,在艺术创作上也有所突破,但其在一些基本叙事元素上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一是人物形象的混沌与模糊,二是价值观念的矛盾与龃龉。

关键词:魔幻电影;《画皮2》;人物形象;价值观谈到中国魔幻电影,我们无法忽略的一部电影就是《画皮2》。

尽管这部电影创造了可观的票房成绩,在艺术创作上也有所突破,但其在一些基本叙事元素上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

人物形象的混沌与模糊。

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常常在移情结构作用下,通过自我身份代入,与影片中的某一个角色产生认同,从而可以与角色共赴经历冒险之旅、品味生活的五味、体验别样的人生。

但是《画皮2》在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均出现败笔,造成人物形象模糊,最终导致观众观影情绪投入不够,游离于情节之外。

小唯是妖,承受着妖界的惩罚,她的最大愿望是变成人,观众没有这种切近的人生体验,只能通过想象与同情体会她的心理状态;而且在影片中,她与作为男主人公的霍心并没有实质的情感关系,仅仅是作为推动剧情进展的外来因素而存在,这完全不同于前作《画皮》中的“搅局者”角色:在与另外多个角色的情感纠葛中对追逐、失落、自私、牺牲与痛苦做出形象化展示,从而以复杂的人/妖性与情感逻辑使观众暂时忘却自我的真实身份,投入到狐妖的角色之中,与其一起歌哭欢笑。

该片中的公主本可以使观众产生角色认同,但是她与小唯的两次换皮导致公主面目不清,使观众产生认同谬误与偏差。

而片中的男主人公霍心则情感指向不明确,他本对公主痴心一片,但一句“你说有就有吧。

”对“你心里是不是有了别的女人?”的回答以及为救小唯挡住公主之剑,并不惜被公主“蹂躏”的行为又暴露了他情感的犹疑与不确定,有学者对此不无嘲讽“霍心用一种很真诚的方式完成了跟两个搞不清楚的女人在一起的关系。

”①所以,观众亦无法对这样一个用情不专、情感被动的男主人公产生心理认同。

而该片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_1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_1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现实的边缘;第五代破坏了意识形态神话,第六代破坏了集体神话:第五代呈现农业中国,第六代呈现城市中国;第五代是集体启蒙叙事,第六代是个人自由叙事。

”因此,如果说第五代是以对中国传统电影的革命而震惊世界的话,那么“第六代”则试图通过对、宁瀛查,相反,这,1998三曾经掀起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大片风潮的制片人罗伯特·艾文斯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认为,电影大片是20世纪最新颖的艺术形式!确实,自从斯皮尔伯格1974年执导的《大白鲨》这一“后新好莱坞大片开山之作”在世界影坛引起巨大轰动之后,以大导演、大腕明星、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大回报等为主要特征的“电影大片”,就迅速成为电影制片人将被电视抢走的观众重新拉回影院的重要策略。

有人甚至认为,在家庭影院系统和网络视频节目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大片几乎成为观众必须在传统影院观赏电影的唯一理由。

1994年广电部电影局批准每年可以进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1994年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公映,极大激活了本已萧条的中国电影市场。

1998年《泰坦尼克号》登陆克,李、等,必须指出的是,进口大片在国内市场所取得的商业票房的成功,可谓一柄双刃剑,利弊各半。

一方面,进口大片加剧了中外电影交流的不平衡,仅以中美电影交流为例,“从1995年-2011年七年间,我们共进口美国电影134部,其中分账影片61部;而美国几乎没有进口过一部中国电影在主流院线进行商业发行放映”。

另一方面,进口大片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电影院线制的出台,加快了影院环境、设备的升级以及服务质量的优化,重新唤醒了观众观看电影的热情。

中国电影工作者从中切身感受到商业大片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及其蕴含的巨大商机,进而激发起打造国产商业大片的热情与信心。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中国电影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展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迅猛,无论从票房还是市场成熟度来看都显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篇1浅析中国体育电影[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产体育影片进行研究,认为体育电影在传达体育精神、宣传政治思想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国产体育电影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体育电影市场不景气,电影在创作上缺乏新意,拍摄效果没有真实感,电影的娱乐性较差等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以体育项目为题材的电影进行梳理,分析了体育电影当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国产体育电影应以市场为目标,以丰富体育精神和传承体育文化内涵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体育电影;体育精神;文化价值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影是传播人类社会文明的艺术形式和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文化交融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体育可以借助于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而电影可以借助于体育的魅力吸引人们的注意,两者的结合符合历史的必然性。

一、中国体育电影发展历程回顾(一)初级发展阶段(1949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社会主义迎来了全面建设时期,关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提出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口号,为这一时期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体育电影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阶段,共拍摄了10余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影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分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女篮5号》《水上春秋》《球场风波》《女跳水队员》《冰上姐妹》《球迷》《小足球队》《大李、小李和老李》《两个小足球队》,这一时期的影片主要以叙事为主,深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但在创作思维上,还无法摆脱国家政治思想的影响,这些影片大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热爱新时代,热爱工农兵”的时代主题。

中国电影史论文

中国电影史论文

中国电影史姓名:班级:学号:论述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之间的电影拍摄手法和创作理念,结合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三位导演其中一位的影视作品来谈谈你对其电影的主题、结构、人物、台词、配乐有怎样的理解,构思一下中国电影今后应该朝着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才能在世界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

正如陈凯歌所言:“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

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中国第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没有受过“文革”的影响,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时代的印象性记忆,并不存在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中学时代至长大成人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各种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伴随着他们成长,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

纪录片百年中国的论证及论点

纪录片百年中国的论证及论点

纪录片百年中国的论证及论点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

《百年中国》是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

它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

在历史中发现诗意,追求可触摸的历史。

其篇幅之宏伟、资料之丰富、视点之独到在电视界中也属史无前例。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诸多干扰,成功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虽然直到1909年,沿袭中国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废除,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革,有意无意间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

影视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163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樊笑汐(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摘要:电影,是我们思想精神的印证、日常生活的剪影和完美理想的升华。

好的电影创作是很多人的梦想的结晶,是用无数电影人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百年中国电影,从城市中大大小小的戏院到美丽的奥斯卡殿堂,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多语,它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并慢慢转变成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也不断折射出中国深入变迁的多重社会文化。

关键词:中国电影;社会文化;变迁;发展展望一、百年中国电影的成就概述1995年,电影诞生百年,它标志着电影的世纪变迁。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摇篮时期和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其次是解放前后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电影,再次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最后是我们新时期的中国电影。

每个阶段、每次转变、每个主题,都和时代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文化潮流的根本写照。

现如今,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核心是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迸发,是一种艺术创造,它的目的是改变人们对现实的错误认知,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要,实现情感世界的体验需求。

二、不同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一)摇篮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为世界贡献出了很多杰出的电影作品,它们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独特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真实的生活场景,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时期正处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候,讴歌民主自由、批判政治黑暗、鼓舞人民救亡图存便成为了当时中国电影的主题。

这个时期的电影运用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

如《小玩意儿》、《三个摩登女性》等意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使得电影成为了当时革命的有利武器。

《小春之城》就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借鉴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色,将普通百姓的生活娓娓道来。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_周星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_周星

2005年9月第12卷第5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2005Vol.12 No.5 收稿日期:2005206220作者简介:周 星(19582 ),男,江苏灌南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现状批评。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周 星(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电影百年史的框架基本具备,但研究个性、独立性、史料性、理论依据、方法论、类型研究、比较研究等等都不能算完备。

难题主要在于阶段划分基本明晰,但细部缺乏梳理;一些阶段尚未深入,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粗浅,对历史潮流的演变与形成没有深入的探讨,跨时期的创作现象和作品联系把握都不足:对电影产业性质历史状态研究和艺术与市场关系研究严重不足。

强调今后电影史重写,必然注意艺术的创造性、产业性(商业性)和政治性之关系。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研究;电影史 中图分类号:J 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22(2005)0520010206一、百年电影史研究的基本背景在几代研究者的努力下,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显然存在如何深入的问题。

站在当今背景下回望中国电影史研究,深入的前提是检讨过去、端正观念,关键显然是认识电影研究的对象性质。

不能不看到,电影从根本上是一种艺术创造,其核心是艺术想像力和艺术创造性,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情感世界的体验需求。

但从来电影都不免受制于产业形态的完整与否,局限于资金投入的大小多寡,仰仗于技术水准的发展高低,取决于市场潮流的迁徙变化,以及依赖于社会政治要求的宽大与严苛程度。

于是,电影被外在的复杂生存条件遮蔽了内在的丰富艺术追求。

电影艺术的精神被淡漠的情形和电影艺术涨落的状况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不例外。

影视鉴赏论文中国早期电影

影视鉴赏论文中国早期电影

中国早期电影摘要:电影自诞生,仅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至今电影传入中国已逾百年,它从一种带有文化殖民色彩的舶来品,演变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发展壮大完善起来。

本文主要写的是有关中国早期电影的一些东西,其主要从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以及港台早期电影三方面来对中国早期电影进行的浅谈。

关键字:中国早期电影、中国“影戏”美学、中国纪实主义、早期港台电影中国早期电影的时期主要集中于1896至1931年,这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萌芽和发展壮大,由单纯地从外国输入带殖民文化色彩的电影到不断推出自己拍摄的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影片的转变,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一、中国电影的萌芽1、电影的传入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法国诞生。

仅隔不到一年时间,电影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传入中国。

1896年8月2日,上海的娱乐场所徐园首度放映了西方人制作的电影短片,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电影。

中国人给它最初的名字是“西洋影戏”。

2、早期外国电影在中国的放映、发展及其影响●放映在中国最初的电影放映并没有专门像今天电影院一样的场所,而只是借茶园或戏园场地。

并因陋就简,电影放映只是穿插在一些游艺杂耍节目中作为奇观式的余兴。

当时放映的节目多为介绍世界各地风光、民俗、民间艺术、生活即景的短片。

诸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巴黎)》、《西班牙跳舞》、《西方野番刑人》、《马房失火》、《婚礼教堂》、《水池浴戏》、《秋千弄枝》等。

这些影片大都节目短小、绘影传神,异域景观、千变万化,给人一种前所未见的新鲜刺激,形成一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兴娱乐形式。

●发展我国电影放映的发展首先是在上海开始,随后流行于北京,并逐渐遍于南北,深入内地。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来到上海,并先后在福州路升平茶楼、虹口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番菜馆客堂内放映电影。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月,北京也开始放映电影。

中国电影百年思考之一(上)

中国电影百年思考之一(上)

<百年中国电影的成就经验>经历这样一个历史长度的艺术,有许多可以总结的东西,人们也从多重角度做了不同的探讨。

但以下对于总结中国电影百年经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建立中国电影的基本形态,即融合、超越戏剧欣赏习惯的影象艺术欣赏规范,在借鉴戏剧娱乐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影象语言和东方观影习惯特点,形成影戏艺术的表现和接受习惯的中国电影形态。

应该承认,中国电影的“影戏”文化观念实际上多少影响了创作以及大众欣赏习惯,并且对于中国式电影的基本规范具有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在早期电影中,“影戏”从本能表现在银幕中,到比较成熟时期,戏剧因素也渗透在出色的影象语言表现的电影中,及至现在,既有融合戏剧因素与影像特点而相当视觉世界化的优秀之作,也掺杂有相当一些平庸水平的故事构架与明知故问的人物对话、以及拖沓缓慢的表现形态的电影中,它们也似乎多还陷在戏剧性中不可自拔。

当然,其实,我主要强调的是,对于中国电影传统和现实而言,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核心是关于民族化人文传统如何辨证看待的问题。

我们必须尊重从20年代的《孤儿救祖记》到40年代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到80年代的《天云山传奇》的叙事传统的人文内涵及其价值。

无论如何,这是中国电影经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经验,而具有历史转变意义的“第五代电影”的变化,其实也隐含着继承基础上改变这一传统的意义在内。

2、创立了中国电影的主导精神,即适应中国社会文化人心现实的现实主义审美影像表现观念与艺术创作方法。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支撑着民族艺术影象,支配着中国电影主流形态的艺术走向,并且形成独特的收获。

总体而论,百年中国电影的现实表现经历了几个起伏阶段,逐渐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和关注现实的传统。

只要认真思考都不难看到,被公认为中国电影几个主要高潮阶段都是现实表现整体突显的阶段,因为它显示的不仅是创作本身,而是生活丰富性、艺术表现的多样开放性和政策的宽容性造就的整体景观。

21世纪的中国电影增多了彷徨和思辫,对改革深入现实的矛盾、对入世后的前路的思考、对开放社会人际复杂问题的表现,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现实表现芜杂而多向。

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

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

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一、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电影所受到的外来影响中,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大制作、高投入、明星制和强大的发行放映网,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对世界各国电影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年和“文化大革命”10年之外,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均有迹可寻。

特别是早期中国电影,影响尤其显著。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电影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渗透和定型上。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美国电影从一开始就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电影市场。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96年到1937年有五千多部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电影。

在其熏陶下,中国的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对电影的认识、看法和审美情趣的形成,自然无法摆脱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为此,在中国民族电影初创时期的创作中,也自然注重以好莱坞电影为范本。

再加上中国早期从事电影工作的人——从老板到导演、演员、摄影等,很少有科班出身的,所以他们拍摄的影片就往往摹仿或照搬美国影片。

即使后来某些科班出身的编导,如洪深、孙瑜等,也是在美国学习的戏剧和电影,他们关于电影的理论知识和创作经验,也较多的来自于美国的电影文化,所以其创作也无法完全摆脱好莱坞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1930年孙瑜在联华影业公司编导的影片《野草闲花》,就是受到了美国影片《七重天》的启发和影响而创作的。

故而,从20年代中国电影的总体创作情况来看,尽管也有少数影片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进步的思想意识,但大多数影片凸现了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往往是对好莱坞电影简单的借鉴和模仿,“美”化倾向十分严重。

30年代至40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有声片和彩色片的相继诞生,更使其如虎添翼,实力大增﹔而类型电影的样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歌舞片、音乐片等影响颇大,仿效者众多。

同时,该时期也正是好莱坞戏剧式电影的成熟期,其结构方法、叙述技巧等,对中国进步电影的创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电影史论文

中国电影史论文

中国电影史论文我记得很早就看过《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当时看这部电影给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对于我们来说,普遍的失学现象是难以有切身理解的,我们的同情也只能是短暂的寄籍,透过无数次的学校集体捐款、参与义工活动、义务活动,对有需要的人民伸出援手,仅此而已,谈不上有深刻的心灵震颤。

在物质丰厚的社会,我们过着便利的城市生活,就算生活在农村,我们也很少经理那种艰难困苦的生活。

可以说,90后的我们是异常幸福的。

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大部分人看不见更大部分的社会现实,而我就压根忽略了这部电影中的艰涩、朴拙的生活与面对着的许多没有实际经验的生活问题。

它给我们展示了真正贫苦农村学子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非正式老师的质朴和深深的辛酸。

《一个都不能少》纪录片式的风格统御了整部影片的美学,非职业演员、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贫困的山村小学,这里面追求一种真实感。

不管这种真实感有没有做到,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感染了很多人。

就是这样一部最不像张艺谋风格的电影成为了张艺谋电影中最不可少的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水泉村水泉小学的故事,一个代课老师谨记休假老师的交代,不能让一个学生流失,这个交代成为了她的责任。

然而电影总是这样不能没有后戏,一个学生去了城里打工,作为老师的的责任,她去寻找学生,一切故事便开始了。

影片故事主线可以分为两条,一条是魏敏芝因为50块钱去学校代课,而高老师交代的是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成为了她50块钱的责任。

另一条是当第二个学生出走,找会这个学生已经不是50块钱的责任,而是老师的责任,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是师生情,是爱。

在两条故事主线连串的发展下电影的内容、人物、主题思想不断的得到升华。

第一条故事线的内容是水泉小学的老师休假,村长50块钱请十四岁的魏敏芝代课,魏敏芝是这一故事线的核心人物,责任就是50块钱一个月不让学生流失,无论学生们在课上怎么调皮捣蛋,魏敏芝都不管,让人觉得这个老师不尽责任,然而我们该看到这个老师自己也是小孩,她的责任是不让学生流失,上课怎么样不是她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转眼间,中国电影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我们迎来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但在这“黄金时代”之下,中国电影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就是试图找出中国电影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票房,商业片,出产数,3D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1907年,北京东长安街上出现了第一家影院“平安电影公司”,1909年,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成立,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舞女红牡丹》问世,1941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195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在北京成立,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被视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

由1905年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迎来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而今天,中国的电影票房激增,我们看似又迎来了中国电影史上
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下还隐藏着许多问题,接下来就浅谈一下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
1.中国电影一味注重票房,以票房成绩来评价影片好坏,而忽视了影片的精神内容。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导演过于追求商业片所带来的利益价值。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商业片”,商业片是相对艺术片和纪实片而言的,指的是以票房收益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它集合了多种商业元素,如当红明星、知名导演、复杂的特效、大投资、大规模宣传、全国或全球同步上映等,而中国第一部商业片就是在2001年由李安执导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它为华语影片成功提供了一个完美范例: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外加古装动作,这个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一部商业片,它的投入大,回报自然也是大的。

对于导演来说,商业片可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获得可观的票房成绩;对于观众来说,商业片即可以得到视听感官上的刺激,其制造梦幻,让人在其中得到精神满足,又不区分观看人群,适合全家一起看,这么看来,我们就只拍摄商业片就可以了,为什么老一辈电影人还要呼吁当代电影人回归文艺片上呢?事实上,大多数商业片只能图一乐,它的空洞、无内涵成就不了经典,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国电影的长久发展。

2.中国电影出产数高,但上映数少。

以2012年中国电影出产数为例,2012年中国全年共出产745部,但上映的只有231部,且大部分电影到电影院一日游后就匆匆下线,514部更是无露脸机会,而中国电影全年票房170.73亿,其中国国产影片票房82.73亿,进口影片票房88亿,但是进口影片却只有84部,这就相当于国产3部影片才能抵得上进口1部影片。

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只有一条院线,它选择什么电影上映就什么电影上映,什么电影下映就什么电影下映,导演和观众就分别只有被选择和二次选择的权利,可能有人会问影院和院线为什么不给那些未被上映的电影一个机会?对影院来说,只有加盟了院线才会有片源,不加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放映老电影;而对于院线来说,既然有些电影注定是老少通吃的票房灵药,为什么还要去费时费力的研究不同观众的不同口味,为不同地区的影院配置不同的影片呢?
3.纵观全球,3D电影势必会在未来的电影市场占据很大比重,但中国相比国外在3D电影从人才到设备上都比较匮乏。

在2010年,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Avatar)火上荧屏,吸引了大批观众,其原因不仅仅是它拥有精彩的故事情节,还有它让人如临其境的3D特效,由此3D 电影开始了新纪元。

近几年,中国3D电影市场火热,以2012年为例,中国全年规模上映影片(包括国外电影)315部,其中3D电
影只有39部,虽仅占上映电影六分之一左右,但其票房占比超过42%,由此可见3D所带来的收益不容小视,事实上,相比国外中国3D电影技术并不成熟,由于很少影片能有强烈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画面的纵深层次感,致使国人不爱看国内3D影片,而国外票房不好的3D影片在国内却能意外的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不少导演还是愿意拍摄3D电影,甚至有些不需要用3D来表现的文艺片也将其转制成3D影片放映,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比普通2D影片,制成3D影片,其票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提高,由此提高票房、增加收益,当然还有中国国民对3D电影的渴求,毕竟电影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作用于观众,观众偏向哪一种电影类型,导演就会拍哪一张电影类型,所以导演们一窝蜂的涌向3D市场,而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拍摄出令观众称赞的3D电影。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
1.建立小众影院,让小众电影得到上映机会,也让喜欢小众电影的观众得到观看机会。

2.国家应加大对电影扶持基金的设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并且为初出茅庐的有才华的新导演提供资金支持。

3.加大对3D电影体系建设。

结束语
中国电影已经诞生100余个年头了,回望中国电影发展,有起,有伏,有沧桑,也有荣耀,中国电影发展至今,的确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即使是好莱坞电影,它也曾经历过低谷期而走向现在辉煌,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电影一直在努力向前走。

历史是怎么前进的?它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历史的前进,既然我们发现了中国电影的问题,那么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中国电影未来应该走的路。

参考文献:
[1]范志忠.百年中国影视的历史影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1.附录
[2]高红岩.2007年度中国主要院线与影院经营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