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后镇痛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1、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
2、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3、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无痛)。
4、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管理模式和运作术后疼痛处理应作为麻醉科工作的一部分,定期研究并有专人观察镇痛效应和处理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一)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二)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三)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四)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二、术后镇痛的方法(一)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患者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
(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著的不足。
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患者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全。
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
(三)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
常用药物为0、25-0、5%布比卡因。
亦有在关节镜手术后在关节腔内应用小剂量的吗啡(四)神经阻滞镇痛:1、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区和切口上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达到术后止痛的目的。
2、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
穿刺技术要求高,可并发蛛网膜下腔阻滞,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3、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
常用药物是0、125-0、25%布比卡因。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概述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
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循环、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而结合微创手术的开展、早期经口营养、早期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2。
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二、术后镇痛的方法1.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
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著的不足。
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病人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全。
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
目前还常用的有环氧合酶—2 (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钠等。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常用药物为0。
5-1%罗哌卡因。
亦有在关节手术后在关节腔内或周围应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
4.神经阻滞镇痛:(1) 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区和切口上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达到术后止痛的目的。
(2)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
穿刺技术要求高,可并发蛛网膜下腔阻滞,目前临床较少应用.(3)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
麻醉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及流程
麻醉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麻醉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解析在现代医学中,麻醉术后镇痛是保障患者舒适恢复的重要环节。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病情的控制,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制度依据国家、地区相关法规以及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的最佳实践进行编写,旨在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和康复。
一、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麻醉科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通过评估,确定患者是否有禁忌症或者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并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二、麻醉方案选择根据术前评估结果,麻醉科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包括全身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不同方法。
选择麻醉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以及患者的个人需求。
三、术中镇痛治疗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可以通过输注镇痛药物、神经阻滞等方式,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受。
四、术后监测与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
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疼痛程度较高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五、术后镇痛方案制定和实施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类型,制定相应的术后镇痛方案。
常见的镇痛方式包括静脉镇痛、口服镇痛、贴剂镇痛等。
对于需要长期镇痛治疗的患者,需要制定长期的镇痛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术后镇痛效果评估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定期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疼痛评分、肢体活动能力等指标。
如果患者的镇痛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协作。
七、术后镇痛记录和随访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术后镇痛治疗进行记录和随访。
记录包括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等信息。
随访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合理用药和风险管理在术后镇痛治疗中,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麻醉科术后镇痛
麻醉科术后镇痛
1.呼吸抑制
临床表现为病人的意识改变、嗜睡、呼吸深度减弱而频率变化不明显。
镇痛期间应尽可能用血氧饱和度监测。
一旦发现呼吸抑制,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给予呼吸支持或静脉注射小剂量纳洛酮(0.1~0.4mg),以迅速恢复自主呼吸。
必要时还需追加用量。
2.瘙痒
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产生机制可能与组织胺释放有关,抗组织胺药多能减轻瘙痒症状。
纳洛酮也有疗效。
3.尿潴留
多见于男性病人,可用纳洛酮拮抗,必要时进行导尿。
4.恶心呕吐
由于阿片类药物随脑脊液扩散至第四脑室顶部浅层的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使用抗吐药或将东茛菪碱贴剂贴于乳突区,可改善症状。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评估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评估在麻醉科中,术后镇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患者的疼痛管理对于手术后康复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患者术后镇痛疗效的准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常见的患者术后镇痛疗效评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疼痛评估工具1. 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NRS)NRS是一种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通过让患者在0-10的数字中选择最能反映其疼痛强度的数字来评估术后疼痛。
数字0代表无疼痛,数字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数字选择进行疼痛管理的措施,如口服药物、静脉镇痛等。
2. 可视模拟评分法(VAS)VAS是另一种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通过让患者在一条水平线的两端标注疼痛强度的程度进行评估。
左端标注“无痛”或“0”,右端标注“最剧烈的疼痛”或“10”。
患者通过在两端之间选择一个点来表示其疼痛强度。
3. 疼痛面孔评分法(FPS)FPS主要用于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疼痛强度的患者,如儿童、老年患者或智能受限的患者。
它通过给出一系列面孔表情,患者选择最能反映其疼痛强度的面孔来评估疼痛程度。
二、术后镇痛评估的临床意义术后镇痛评估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有效的镇痛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手术后康复速度。
其次,术后镇痛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疼痛管理不当或镇痛效果不佳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现并发症和患者滥用镇痛药物的情况。
因此,准确评估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是麻醉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术后镇痛疗效评估的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评估工具不同患者可能因为年龄、自我表达能力或认知能力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某些疼痛评估工具。
在选择工具时,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评估方法。
2. 镇痛效果评估的时间点术后镇痛疗效评估的时间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应该在手术后疼痛最严重的24小时内进行首次评估。
接下来,根据疼痛的缓解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评估,如术后48小时、72小时等。
麻醉科普之术后镇痛
麻醉科普之术后镇痛手术中麻醉的应用比较常见,但是术后镇痛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麻醉相关的术后疼痛及术后镇痛。
一、术后疼痛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在做完手术之后,患者出现一些急性疼痛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也是常说的术后疼痛,这属于伤害性疼痛的一种。
手术之后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疼痛,那么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紧急处理,若是这种急性疼痛没有在术后的初始状态下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可能就会在术后调养中慢慢转变为慢性疼痛。
1.术后疼痛的原因患者出现术后疼痛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其一就是在药物的使用上,在手术中如果对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足,或者在手术之后麻醉的药效已经完全消失,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疼痛;其二就是手术创伤的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按照术后疼痛的程度来对比,胸腹部术后疼痛>四肢术后疼痛>颈部术后疼痛。
2.术后疼痛的危害患者在手术之后,如果出现疼痛,也会对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概括来讲,术后疼痛的危害主要有6个方面,其一是患者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其二是患者容易出现心动过速;其三由于术后的疼痛,会导致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延迟;其四是会导致患者出现肺不张的情况;其五是患者会出现代谢酸中毒;其六是会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概率。
在一些常规的手术中,在经过手术之后,需要住院调养一段时间的患者中,有65%左右的患者会在术后出现重度的术后疼痛,而在这65%的患者中,又有27%的患者通过实行常规的镇痛之后,还是不能对术后疼痛做到有效的缓解。
在一些门诊手术中,经过手术治疗可以当天出院的患者中,存在大概38%的患者会因为出现术后疼痛而继续返回医院接受镇痛治疗,术后疼痛导致患者返院在医院当天返院的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另外如果一些患者接受了小到腹股沟疝大到体外循环的手术,在其手术之后出现术后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也较高,这个概率在19%~56%不等。
二、术后镇痛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方法?临床上对术后疼痛的患者及时做好术后镇痛对患者后续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因此在出现术后疼痛之后,医生也非常重视对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这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推荐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推荐术后镇痛是麻醉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选择术后镇痛药物时,麻醉科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
本文将针对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进行推荐和解析,以帮助麻醉科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一、阿片类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药效较强的术后镇痛药物,主要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来发挥其镇痛作用。
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在选择阿片类镇痛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情况,同时也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呼吸抑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非甾体消炎药物(NSAIDs)非甾体消炎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组织破坏来缓解术后疼痛。
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物包括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
在选择非甾体消炎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肾脏和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避免出现肾脏损伤和胃溃疡等不良反应。
三、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常用于部分术后疼痛区域的镇痛。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在选择局部麻醉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以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四、镇痛辅助药物镇痛辅助药物是与其它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镇痛效果或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
常用的镇痛辅助药物包括氯胺酮、甘氨酸等。
在选择镇痛辅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群体,选择适合的术后镇痛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疼痛感受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
同时,麻醉科医生应根据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体系,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麻醉科普之术后镇痛科普
麻醉科普之术后镇痛科普麻醉和术后镇痛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拔牙、修复骨折,还是更复杂的心脏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都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
无论您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患者,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都有助于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两个关键领域的重要性和功能。
第一章:麻醉的基本原理麻醉是一项医疗技术,旨在使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不感到疼痛,同时可能会失去意识。
这有助于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麻醉根据其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等。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通过将患者置于深度睡眠状态,使其无感知疼痛。
这种类型的麻醉通常在大手术或需要患者完全无知觉的情况下使用。
局部麻醉则是通过在特定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该部位的神经传导受到阻断,从而实现局部无痛手术。
脊麻则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附近的腰椎液中,从而实现下半身或腰以下区域的无痛手术。
麻醉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不感到疼痛,但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麻醉团队由麻醉医生和护士组成,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在手术期间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第二章:术后镇痛的重要性术后镇痛是一种医疗措施,旨在减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感。
它对患者的康复和舒适至关重要,因为术后的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康复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术后疼痛可能是手术后的常见现象,但它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及时和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轻疼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活动,包括行走、深呼吸和康复锻炼。
这些活动对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血栓形成,以及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此外,术后疼痛也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在麻醉科的临床实践中,术后疼痛治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恢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制定科学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并分析其优缺点,旨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术后疼痛镇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麻醉科中,我们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等。
1. 镇痛药镇痛药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药物。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
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吗啡、芬太尼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疼痛信息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然而,阿片类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非阿片类镇痛药主要包括草酸氯胺酮、帕洛诺司琼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它们通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局部麻醉药在术后镇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局部麻醉药的局部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
丁卡因、利多卡因等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在术后镇痛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NSAIDs有布洛芬、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NSAIDs的优点是副作用较小,但需要注意对肾脏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
3. 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除了上述药物,在术后镇痛中,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镇静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其更好地接受治疗。
常见的镇静药有咪达唑仑、地西泮等。
肌肉松弛药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如库拉斯激素等。
二、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术后镇痛还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无副作用,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效果监测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效果监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病痛的需求,术后镇痛在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开展术后治疗还是预防潜在的疼痛问题,准确评估和监测术后镇痛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术后镇痛效果的监测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术后镇痛效果监测的重要性术后镇痛是手术中的常规操作,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速度。
然而,术后疼痛治疗的效果往往因个体差异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术后镇痛效果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术后疼痛治疗。
二、术后镇痛效果监测的方法(一)疼痛评估量表的使用疼痛评估量表是术后镇痛效果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疼痛评估量表包括VAS疼痛评分法、NRS疼痛评分法和面部表情量表等。
通过患者自主评分,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从而评估术后镇痛效果。
(二)镇痛药物的使用镇痛药物是术后疼痛治疗的核心。
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局部麻醉药等。
监测患者对不同镇痛药物的反应,并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可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三)生物指标的监测生物指标监测是一种客观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的方法。
例如,术后镇痛效果可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C反应蛋白等生物指标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患者在术后镇痛过程中的疼痛感受和生理状态。
三、术后镇痛效果监测的临床应用(一)术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术后镇痛效果的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术后疼痛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某些患者,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更为有效;而对于另一些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可能更适合。
(二)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估和调整术后镇痛效果的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响应。
如果患者疼痛评分持续较高,表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或尝试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效果评估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效果评估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负责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术后镇痛控制。
术后镇痛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减轻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指导医生合理应用镇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疼痛程度、身体状况、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常见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系统药物镇痛、神经阻滞镇痛、管路镇痛等。
具体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二、术后镇痛效果评估的指标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疼痛程度、活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
其中,疼痛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可以通过可视模拟评分、数字评分等方法进行评估。
活动功能评估可通过患者的行走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来判断。
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则反映了镇痛效果的安全性和满意程度。
三、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的方法有许多种,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评分、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等。
不同的评估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
在麻醉科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疼痛评分、活动评分、并发症观察和满意度调查。
疼痛评分可以通过可视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来进行。
VAS是一种将疼痛程度以直观的刻度表示的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在刻度上标记相应的位置,再根据标记位置的数字来评估疼痛程度。
活动评分则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来进行评估,便于判断术后镇痛效果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
并发症观察主要是观察患者在术后镇痛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
满意度调查则是通过向患者发放问卷,让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患者的满意程度。
四、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麻醉科中术后镇痛效果评估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患者个体差异导致了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和痛苦程度不同,同时也会对镇痛效果的评估产生影响。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效果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效果麻醉科在术后镇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对患者来说常常是一次极大的身体负担,术后疼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不适。
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麻醉科医生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后镇痛药物,以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效果。
一、术后镇痛药物的分类术后镇痛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进行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常见的术后镇痛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镇痛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传递途径,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知。
2. 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
3. 局部麻醉类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局部应用或局部注射,直接作用于术后创面,减轻局部疼痛。
根据给药途径,常见的术后镇痛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静脉镇痛:通过静脉输注药物,使药物迅速到达体内各组织,迅速发挥效果。
2. 口服镇痛:患者术后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镇痛,方便易行。
3. 局部应用镇痛:将药物直接涂抹或涂敷在术后创面上,直接减轻创面疼痛。
二、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因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而有所差异。
合理选用适当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以下是常见术后镇痛药物的效果介绍:1. 镇痛类药物效果:镇痛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镇痛、口服镇痛等给药途径应用。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镇痛类药物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
2. 镇静类药物效果: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镇痛等给药途径应用。
镇静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3. 局部麻醉类药物效果:局部麻醉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局部镇痛效果。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应用于术后创面,通过麻醉创面周围的神经末梢,减轻局部疼痛。
为什么麻醉术后需要镇痛
为什么麻醉术后需要镇痛?【术语与解答】手术是人为性创伤,而外源性创伤性损害必然导致疼痛,尤其手术后疼痛,除所表现出难以忍受的感觉外,还可干扰机体各器官及相关系统的功能,极易给患者造成精神、心理上的伤害,并可直接影响其术后康复。
因此对麻醉术后引起的疼痛,作为麻醉医师应当给予解决,即镇痛。
【麻醉与实践】手术完毕,麻醉性药物基本停止供给,患者体内原已存在的麻醉药物作用逐渐代谢、消除,其手术切口所致疼痛逐步显现,甚至患者苏醒后立即出现疼痛,尤其难以忍受的术后疼痛可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反应和改变。
1. 麻醉术后疼痛所致病理生理性变化术后疼痛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复杂性生理反应和对机体调控失衡。
(1)心、肺功能变化:①一般而言,疼痛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而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可引起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②有些患者术后因疼痛而呼吸稍急促可使潮气量相对增加,但开胸手术或上腹部手术其术后疼痛容易随呼吸幅度增大而加重,从而致使患者不敢正常呼吸,因此,转运病房后易引起机体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2)精神神经变化:①术后持续性疼痛易使患者恐惧、忧郁、肌张力增高、术后躁动等。
此外,术后长时间疼痛还可影响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使其功能紊乱;②术后患者手术切口痛几乎可达100%,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相关生理异常或并发症发生也与疼痛有关,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2. 术后疼痛特点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通常取决于手术的大小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一般手术创伤越大,术后疼痛相对越显著,尤其是开胸与剖腹以及关节部位手术后疼痛(因开胸、剖腹术后疼痛与呼吸动度有关,而关节手术后疼痛则与关节活动牵拉伤口有关)。
此外,术后疼痛的程度还常因人而异,多与年龄、性别、精神状态、性格以及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诸多因素有关。
3. 麻醉术后镇痛方法麻醉术后镇痛方法较多。
(1)肌肉或静脉注射镇痛药:如阿片类镇痛药哌替啶肌肉或静脉注射主要用于临时性镇痛。
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恶心呕吐:术后的恶心呕吐原因很多,可因麻醉本身、手术、术后用药、镇痛用药、病人体质及病友的影响而发生。
处理:区分恶心呕吐的原因,对因、对症处理。
从精神方面安慰、鼓励病人,同时应用止呕药。
阿扎司琼有很强的防止及治疗恶心呕吐作用,可以选用。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应盲目夹闭镇痛泵,病人有要求不痛的权利。
也可在药液中加入氟派利多2.5mg,即可增强镇痛,又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2、嗜睡:如果术后镇痛选用了麻醉性镇痛镇静药,则病人会有轻度的嗜睡,老年及体弱病人嗜睡的程度可能要重一些。
处理:只要不至于影响神志及呼吸,可不必处理,但应多加观察。
3、尿潴留:局麻药、阿片类药都有可能引起尿潴留。
处理:一旦发生,首先可采用诱导排尿,如改变体位、听流水声、鼓励病人按平常习惯姿势试行排尿,不成功的视其疼痛程度可考虑夹闭镇痛泵或插尿管。
4、皮肤瘙痒:为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处理:程度轻者可不处理,重者可试用抗过敏药。
效果不佳的只有夹闭镇痛泵。
5、下肢麻木:偶见于硬膜外镇痛的病人,不伴肢体乏力。
处理:在排除了术中局麻药的残留作用或神经损伤的可能后,可以不处理。
待镇痛药物用完,症状自行消失。
6、呼吸抑制:注射吗啡可产生延迟性呼吸抑制。
处理:密切观察,适当调整用药,对老年危重病人更应警惕。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计划与用药推荐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计划与用药推荐术后镇痛是麻醉科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麻醉科医生需要制定合理的术后镇痛计划并推荐合适的用药方式。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术后镇痛计划的制定原则及常用用药推荐。
一、术后镇痛计划的制定原则1. 个体化:术后镇痛计划应基于患者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不同患者的疼痛感知和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镇痛计划。
2.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术后镇痛,包括镇痛药物静脉输注、局部注射、患者控制镇痛(PCA)等。
多模式镇痛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剂使用量和不良反应。
3. 评估与监测:术后镇痛计划的有效性需要通过疼痛评估和监测来进行评估。
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4. 安全性:术后镇痛计划应注重药物的安全使用。
医护人员需了解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信息沟通: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向他们介绍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计划,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二、常用术后镇痛药物推荐以下是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1.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阿片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呼吸抑制、便秘等不良反应。
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
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酮洛芬等。
NSAIDs能够有效地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常用于轻度至中度的术后镇痛。
但患者应注意可能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肾脏损伤。
3.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物可通过局部注射等方式给药,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局部镇痛效果,常用于手术切口和手术部位局部镇痛。
4. 镇痛泵(PCA):通过患者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的输注速度来实现个体化镇痛。
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方案
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方案一、引言手术后的疼痛是病患常面临的问题,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中,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阐述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麻醉科术后镇痛评估术后镇痛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
可以采用多维度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面部表情量表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类型、强度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提供依据。
三、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策略3.1 慎选镇痛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可以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物等。
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禁忌症等因素。
3.2 多模式镇痛管理多模式镇痛管理指的是采用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的镇痛手段,以增强镇痛效果。
例如,可以联合应用口服药物、注射镇痛和麻醉泵等方式,以期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镇痛效果。
3.3 个体化镇痛方案由于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尤为重要。
根据术后患者的特点、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3.4 定期镇痛评估与调整镇痛管理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进行镇痛评估并随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镇痛效果。
四、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的团队合作与指导4.1 麻醉科与术后疼痛科的密切合作麻醉科和术后疼痛科在术后镇痛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手术类型和术后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而术后疼痛科医生则负责术后疼痛的评估和管理,以及与麻醉科密切配合,确保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4.2 护士的重要作用护士在术后镇痛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术后镇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为了规范化管理病区使用镇痛泵,我们制定了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
麻醉师应成为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督导者。
1、建立病区使用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病区镇痛泵管理
档案,并制定了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
登记表的内容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和镇痛/镇静评分。
我们要求认真填写完善每个项目,以备记录使用。
2、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
护士首先与麻醉师进行严格的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泵开放情况,并
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
护士应该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和疼痛强度,如果疼痛为中度,可以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并观察镇痛效果。
如效果不佳,应及时与麻醉师联系。
3、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我们加强了XXX护士的培训,包括人文关怀、疼痛控制理论、镇痛药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
麻醉师讲解了镇痛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方法和新观点。
4、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我们协调麻醉科工作,宣传术后镇痛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同时,我们加强了病房护士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术后镇痛治疗是麻醉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术后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合理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是根据手术的类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来制定的。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常见的几种术后镇痛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 非药物治疗方案在术后镇痛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方案常常被用作辅助治疗手段,它可以减少使用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案包括:(1)冷疗:适用于手术部位肿胀和疼痛明显的患者。
通过冷敷或使用冰袋来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2)热疗:适用于手术后肌肉或关节疼痛的患者。
可以采用热敷或热水浴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物理疗法:如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弹性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4)心理疗法:对于一些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音乐疗法等方式可以减轻焦虑和疼痛感。
以上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2. 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麻醉科中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之一,它可以通过抑制疼痛传导和调节疼痛感受系统来达到镇痛效果。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类型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药物治疗方案:(1)非处方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麦角胺类药物。
NSAIDs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适用于手术后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
麦角胺类药物常常用来治疗神经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可待因类药物:可待因类药物是麻醉科中常用的镇痛药物,适用于手术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患者。
常见的可待因类药物包括可待因、吗啡等。
在使用可待因类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用药剂量和副作用。
(3)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用于自控镇痛的设备,可以通过输入药物后自行控制疼痛的缓解程度。
这种治疗方案适用于手术后严重疼痛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整泵的药量。
除了上述药物治疗方案外,还可以针对特定疼痛类型采用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如神经阻滞、静脉推注等。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麻醉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镇痛管理,以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为确保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严格执行规范和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麻醉患者术后镇痛的规范和程序。
一、镇痛评估术后镇痛工作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
通常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面部表情量表(FPS)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可能的镇痛副作用等因素。
二、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根据镇痛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镇痛方案。
镇痛方案可以包括药物镇痛、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方法。
药物镇痛方案可以选择口服镇痛药物、静脉镇痛药物或局部镇痛药物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
三、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在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控制剂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四、镇痛效果评估与调整在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维持当前的镇痛方案。
如果患者疼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五、镇痛记录和沟通对每位麻醉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时,需要及时记录镇痛方法、剂量和效果等信息。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并为后续的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有关镇痛的预期效果、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的合作性和满意度。
六、术后镇痛的风险与安全性在进行术后镇痛时,需要特别关注镇痛的风险与安全性。
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注意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以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必要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抑制和镇痛药物的依赖性等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类
术后问题 术后疼痛 术后镇痛
Logo pany
在PubMed 数据库中以主题词途径检索有关术后问题的文章共 有59025 篇,其中有22.76% 讨论术后疼痛问题,有5.57% 讨 论术后镇痛的问题
m
o
C
研究现状
例数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静脉PCA(PCIA) ?硬膜外PCA(PCEA) ?皮下PCA(PCSA) ?臂丛PCA(PCBA )
Logo pany m o C
模式比较
Comparison of Epidural analgesia and Intravenous analgesia
Logo pany m o C
静脉镇痛 近年来,随着对疼痛机制的不断深入
术
后硬
镇
膜 外
痛
与 静
脉
比
较
1
术后疼痛
2
术后镇痛
3
模式比较
4
模式选择
Logo pany m o C
术后疼痛
Post-operative pain
Logo pany m o C
术后疼痛概念
?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 为伤害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急需处理的 急性疼痛;
?如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可能发 展为慢性疼痛(≥3 mon)
Logo pany m o C
术后疼痛原因
术后疼痛
术中镇痛不足和 术后麻醉药效作 用消失
Logo pany m o C
手术创伤程度和 部位不同 胸腹部手术>四 肢>颈部
术后疼痛危害
心肌缺血
肺不张
心动过速
术后疼痛
血栓形成
延迟伤口愈合
Logo pany m o C
代谢酸中毒
住院手术病人68%手术后出现中~重度疼 痛,且27%常规镇痛后不能缓解
m o C
传统给药方式的缺点
? 麻醉药物血药浓度波 动大
? 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明 显:如尿潴留、呼吸 抑制、瘙痒、皮疹等
? 连续镇痛效果差 ? 易产生成瘾性
Logo pany m o C
过量中毒 镇痛led
analgesia )是指病人在体验疼痛时,自注 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
Logo 有没有别的镇痛方法弥补其不足呢?
pany m o C
硬膜外镇痛 术后硬膜外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通
过硬膜外隙途径给于局部麻醉药或/和镇 痛药(或常包括其它辅助用药),以减轻 或消除手术后疼痛.
Logo pany m o C
硬膜外镇痛发展史
Logo pany m o C
术后镇痛目标
迅速有 效的消 除疼痛 防止转 为慢性
控制 药物 不良 反应
达到最 佳的躯 体和心 理功能
最大限 度的提 高生活 质量
Logo
疼痛
pany
m
o
C
术后镇痛历程
多模式镇痛
现今
PCA
上世纪90年代后
硬膜外吗啡镇痛
上世纪80到90年代
镇痛不足
Logo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
研究,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大量的新 型镇痛药物用于临床,加上静脉镇痛方便,迅 速有效,使得静脉镇痛广泛用于术后镇痛.
Logo pany m o C
静脉镇痛常用药物
?非选择性NSAIDs, 如氟比诺芬酯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帕瑞昔布 ? 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如曲马多 ? 阿片类镇痛药,如舒芬太尼,布托啡诺
Logo pany m o C
静脉镇痛适应证
静脉镇痛几乎适应所有的术后镇痛 , 包括住院手术,门诊日间手术,诊断性操作与 治疗的镇痛.只要能够建立静脉通道并对镇 痛药物无禁忌的患者都可以使用静脉镇痛 .
Logo pany m o C
静脉镇痛优点
? 起效快,给药后迅速达到止痛效应 ? 无“首关消除”生, 物利用度高 ? 给药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门诊手术患者中 38%因术后疼痛返院 ,占 当日返院原因第一位
小至腹股沟疝大至体外循环手术 ,术后慢 性疼痛发生率高达19%~56%
Logo pany m o C
研究现状
例数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术后疼痛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59025 (100%)
13435 (22.76%) 3290
0
13435
PubMed相关文献
20185 ( 57.35%)
3290
852
( 64.41%)
术后疼痛 post1994
术后镇痛 post1994
1
分类
Logo pany
在全部讨论术后疼痛和术后镇痛的文献中,绝大部分是最近 10年发表的
m
o
C
术后镇痛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Logo pany m o C
静脉镇痛并发症
?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引起的并发症:静脉 炎,皮下渗漏最为常见
?但临床上遇到的并发症多与镇痛药物带来 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关
?如COX抑制剂会抑制血小板,影响肾功能,造 成消化道损害,引起心血管并发症
Logo ?曲马多引起恶心,呕吐
pany m o C
静脉镇痛并发症
Logo pany m o C
PCA
PCA较传统方法有以下优点: ?起效较快,无镇痛盲区 ?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可及时控制爆发痛 ?用药个体化,病人满意度高 ?减少术后并发症
Logo pany m o C
PCA
血 药 浓 度
Logo pany m o C
镇静
止痛
疼痛
MEAC
PCA
PCA根据给药途径分类:
pany
m
o
C
急性疼痛管理组
Acute Pain Service
Consultant anaesthetist
Consultant surgeon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APS
Physiotherapist
Pharmacist
Logo pany m o C
镇痛模式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 ? 口服给药 ? 皮肤粘膜给药 ? 肌肉注射给药 ? 静脉给药 ? 局部浸润 Logo ? 外周神经阻滞 pany ? 硬脊膜外腔给药
阿片类镇痛药可引起:
① 恶心,呕吐
② 呼吸抑制
③ 躯体依赖
④ 瘙痒
⑤ 肌强直,肌阵挛和惊厥
⑥ 镇静和认知功能障碍
Logo pany
⑦ 免疫功能抑制等
m
o
C
静脉镇痛不足
由于静脉镇痛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和副 作用,使得临床上静脉镇痛治疗不充分,怕药 物过量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从而影响麻 醉苏醒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而用量 不足则造成镇痛不全,病人身体心理都受到 疼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