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尿蛋白就一定是肾病吗
尿检中尿蛋白2+是怎么回事-

尿检中尿蛋白2+是怎么回事?所谓的蛋白尿就是指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白蛋白,平时当人们在小便时发现尿液中有泡沫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当然了导致蛋白尿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尿路感染或是各种肾病等,都是需要多加注意的,而且尿蛋白含量不同,代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那么尿检中尿蛋白2+是怎么回事?正常尿液里不含或只含微量蛋白质,检查结果呈阴性(-),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上升到一定量是检查结果就呈阳性(+)。
尿蛋白2+(++、两个加号)是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的结果。
同时还可以表述为尿蛋白两个加号、尿蛋白+2,几种表述都是一个意思。
尿蛋白两个加号的意思是1L尿液里含有蛋白质1.0~2.0g,即1.0~2.0g/24H。
尿蛋白1+和3+的意思分别又是尿蛋白为0.2—1.0g/24H:+、尿蛋白为2.0—4.0g/24H:+++。
尿蛋白四个加号:尿蛋白>4.0g/24H:++++;阴性或中性的情况:尿蛋白<0.1g/24H:-; 尿蛋白为0.1—0.2g/24H:±。
肾病专家说,尿蛋白是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的尿蛋白偏高将是导致肾病预后不良中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
所以患者在发现尿蛋白偏高后一定要早期及时的治疗,避免发展到尿毒症后而加大治疗难度。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
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相信大家对尿检中尿蛋白2+是怎么会回事也都很清楚了,可以说尿蛋白检测后面的加号越多,说明尿液中蛋白含量就会越高,病情也会越严重,对此还是需要尽快做好治疗准备工作的,降低或控制住尿液中蛋白的含量还是很关键的。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各种健康隐患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健康与安全,在接受检查的时候,也会发现很多的指标异常,比方说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多,导致白蛋白偏高现象的出现,就是需要提高警惕的,这说明人体健康已经受到了威胁,那么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
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
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
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 +++;尿蛋白>4.0g/L: ++++。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液白蛋白偏高原因: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
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
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
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
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也都很清楚了,掌握了具体的原因之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了,可以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调理好生活起居,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尿蛋白原理

尿蛋白原理尿蛋白是指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含有蛋白质的。
因此,尿蛋白的出现常常被视为一种疾病的表现,例如肾脏疾病、糖尿病等。
那么,尿蛋白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将从尿蛋白的原理来进行解析。
尿蛋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所导致的。
肾小球滤过膜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三部分组成的。
在正常情况下,这三部分结构对蛋白质有一定的选择性通透性,可以阻止大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从而保证尿液中不含有蛋白质。
但是,当肾小球滤过膜发生损伤时,这种选择性通透性就会失去,导致蛋白质大量泄漏到尿液中,形成尿蛋白。
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炎症,例如慢性肾炎、急性肾炎等;另一种是由于非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病变,例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导致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
除了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外,尿蛋白的产生还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不全有关。
肾小球滤过膜泄漏的蛋白质进入肾小管后,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重吸收,将其重新回收到体内循环中。
但是,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不全时,就会导致蛋白质的大量丢失,进而形成尿蛋白。
综上所述,尿蛋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不全所导致的。
因此,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尿液中含有蛋白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保护肾脏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尿蛋白产生原理的了解,对相关疾病的防治有所帮助。
尿蛋白质是什么意思

尿蛋白质是什么意思
尿蛋白是通过患者尿液经过检测而析出的一种蛋白质,对于健康者来说,通过面板尿蛋白的检测,一般是阴性,如果通过检测以后是阳性,这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的含量增加,这常常会预示着患者的肾脏功能发生了一些病变,这也是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检查的方法。
★1、临床意义
尿中若持续含有蛋白质,则应视为病理现象。
常见于急、慢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其他情况有发热性疾病、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甲状腺
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先兆子痫,以及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后等情况。
需要检测的人群: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
★2、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止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禁止服用含蛋白质高的食物
检查时:放松身体,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不适宜人群:没有
★3、相关疾病
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小儿IgA肾病,小儿淀粉样变性病,妊娠合并癫痫,小儿糖尿病,盐敏感性高血压,小儿单纯性血尿,高原适应不全症,膀胱结石。
尿蛋白四项解读

尿蛋白四项解读
尿蛋白四项是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及尿白细胞检测。
1. 尿总蛋白:正常情况下,尿中总蛋白的含量通常很低,正常值一般在每升150毫克以下。
如果尿中的总蛋白浓度超过了正常值,可能表明存在肾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2.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更为敏感的蛋白检测方法,可以发现较低浓度的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很低,正常值一般在30毫克/克肌酐以下。
如果尿微量白
蛋白超过了正常值,可能提示早期肾脏病变或其他系统疾病。
3.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这个比值是通过比较尿中白蛋白和肌
酐的浓度来评估蛋白丢失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这个比值很低。
如果比值超过30毫克/克,可能表明存在肾脏疾病。
4. 尿白细胞检测:尿白细胞检测用于检测尿中是否存在白细胞,其增多可能表明尿路感染或其他炎症情况。
总之,尿蛋白四项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脏功能,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果和检查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和进一步诊治。
什么是肾病的尿蛋白

什么是肾病的尿蛋白1、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
只要具备前两点就可以诊断肾病综合征。
2、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点和标志,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直接或间接后果。
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摅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同时还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会减少,甚至达不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病变的程度并无完全对应的关系。
肾病综合征病人之所以出现低蛋白血症,除从尿中大量丢失蛋白的因素外,白蛋白在肾和机体其他部位的降解增加;病人食欲减退及限制蛋白饮食,肠壁水肿影响吸收;或同时有肝病、肾功能不全使蛋白合成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浆蛋白的降低。
而个别平素身体健壮又摄入高蛋白饮食者,往往不出现低蛋白血症。
但在一般情况下,肾病综合征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蛋白的增加,而血浆白蛋白不会增加或仅有微量增加。
如限制蛋白摄入会使尿蛋白减少,而血浆白蛋白水平不会改变或改变甚小。
3、并发低钠血症肾病综合症在并发低钠血症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纠正:①、稀释性低钠血症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若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不予静脉补充钠盐,只要造成水的负平衡即可。
②、及时补钠由于肾病综合症往往是稀释性低钠血症与缺钠性低钠血症并存,故病人可表现出衰弱、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有明显的压陷性水肿。
在急性水中毒时,可有昏迷和惊厥。
此时应及时补钠,按每公斤体重给3%氯化钠12ml可提高血钠10mmol/L来计算补钠量。
可先经上述计算总量的1/3静脉缓慢滴入,观察4~8小时,若血钠上升和临床症状好转即可停用,若仍未纠正,可再给1/3,继续观察。
切勿一次给予全量,以免因过量造成不良后果。
尿蛋白高怎么回事

尿蛋白高怎么回事
临床医疗中发现蛋白尿高多数是因为肾病综合症所引起的,也有一些时候因为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物,或者是正处于感冒或者是细菌感染期,也容易引发尿蛋白比较高的情况,但是后两种情况会因为症状的减退,尿蛋白高的情况逐渐消失,但是如果是因为肾病综合症所引起的尿蛋白高,这就应该到医院及时的就诊治疗。
尿蛋白是临床上检查肾脏功能的重要项目之一。
对于反复出现尿蛋白高极可能是肾病导致。
蛋白的出现是由于肾脏受损,肾小球的滤过膜孔径增大或断裂,使蛋白从中漏出。
尿中蛋白超过正常值而形成的泌尿系疾患。
尿蛋白的出现有三种情况:一是剧烈的体力劳动或运动,长途步行,高温作业,冰冻严寒,精神紧张,高热,
心衰病人或进高蛋白饮食后而形成的称功能性蛋白尿。
二是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后即减少或消失者称体位性蛋白尿。
三是病理性蛋白尿,分肾小球型和肾小管型,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病变导致血浆蛋白滤出增大或大分子蛋白漏出,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故在患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尿蛋白顽固而持久。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也明白尿蛋白高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出现反复性尿蛋白偏高的话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避免肾脏功能受到更深一步的损害,一旦发现肾脏功能细胞受到损坏或者是坏死的话,极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肾病,对于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克会肾衰吗?

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尿蛋白定量0.5克是一种轻度蛋白尿,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患者会患上肾衰竭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指在24小时内收集的尿液中测量蛋白质的含量。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蛋白定量应该低于150毫克/24小时。
如果尿蛋白定量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意味着可能存在肾脏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肾衰竭。
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逐渐下降,无法正常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水分,导致体内废物和水分潴留,造成各种症状和并发症。
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还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
尿蛋白定量0.5克是否会导致肾衰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尿蛋白定量0.5克并不会导致肾衰竭,但是这也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其他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那么尿蛋白定量0.5克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肾脏功能进一步下降。
那么,尿蛋白定量0.5克应该如何处理呢?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肾脏疾病。
如果没有其他疾病,那么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等方式来控制尿蛋白定量。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疾病,那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尿蛋白定量0.5克并不一定会导致肾衰竭,但是这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那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肾脏,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酒、过度摄入盐分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肾病有哪些早期信号 你知道多少?

肾病有哪些早期信号你知道多少?吃得太咸、口味太重、每天喝水太少、长期憋尿,这些不良习惯会“伤肾”;而迷信偏方、喜欢用药补身,这些行为可能会“害肾”……如何拯救你的肾?一起来听听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的意见。
关注早期信号中国每100个人里有超过10人患慢性肾病,但100个患者里只有12人知道自己患病,部分慢性肾脏病会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尿毒症。
侯凡凡说,关注肾脏病就要关注身体发出的一些早期信号。
这些信号包括:1.泡沫尿增多,这些泡泡是尿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如果经检测尿蛋白呈阳性就是肾脏病出现的征兆;2.尿色发红或尿液检查红细胞增多;3.夜尿次数增多也是肾脏病到来的信号,如果一夜之间排尿超过3次就要引起注意;4.眼睑和下肢经常浮肿,这可能是肾炎的早期表现;5.血压增高,高压超过140mmHg,低压超过90mmHg;另外,尿频、尿急、尿痛等都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可以通过尿常规、尿蛋白(或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肾超声检查进行排查。
侯凡凡说,肾脏病高危群体一定要定期体检,有一些单位体检没有把尿常规检查作为常规项目,忽视了肾脏病风险,她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
保护肾脏,要注意什么?A、长期服用抗生素易致肾脏病侯凡凡介绍,慢性肾脏病有6大类高危人群: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病时间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有肾脏病家族史者,如直系亲属中患多囊肾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
侯凡凡说,部分止痛药和抗生素都属于肾毒性药物,有一些止痛药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伤,现在有人一感冒就服用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是有肾脏毒性的,长期服用也容易导致肾脏病。
B、迷信偏方会加重肾脏病除了高危人群,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慢性肾脏病。
比如吃得太咸、口味太重、每天喝水太少、大量喝啤酒也会促进高尿酸血症发展。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但是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不仅是肾脏疾病的表现,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蛋白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的原因主要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中,肾小球疾病是导致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
此外,肾小管疾病也是引起蛋白尿的重要原因,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蛋白尿等。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因此,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蛋白尿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首先,针对引起蛋白尿的疾病进行治疗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IgA肾病等,可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而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
其次,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控制高血压、减轻蛋白质摄入、限制盐分摄入等。
此外,蛋白尿患者还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受凉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外,蛋白尿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但是也不可过度限制,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其次,要适当限制盐分的摄入,以控制水钠潴留,减轻肾脏负担。
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总之,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治疗蛋白尿时,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缺一不可,同时合理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蛋白尿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蛋白尿这一症状,及时进行治疗,保持身体健康。
有蛋白尿是尿毒症吗

有蛋白尿是尿毒症吗:【长沙普济肾病医院】临床医学上,蛋白尿是尿毒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对于这一定义,患者们经常误解一旦检查出蛋白尿就呼天抢地以为自己患上了,“病魔”尿毒症。
其实,有蛋白尿症状未必就确诊为尿毒症。
就算确诊为尿毒症,选对疗法积极治疗,康复也并不是没有希望。
什么是蛋白尿?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
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200毫克/24小时,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
当尿蛋白定量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是如何产生的?检查有蛋白尿是尿毒症吗?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
当肾脏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
检查有蛋白尿并不能确诊为尿毒症,检查有蛋白尿,并且患者有高血压,水肿,肾功能衰退,肌酐值大于或等于707才能确诊为尿毒症。
尿毒症怎么治疗?传统对于尿毒症的治疗不是透析就是换肾或是采用激素药物,但这都不是最佳疗法,副作用与并发症多的不可胜数。
目前国际上治疗尿毒症最佳的疗法是:德国血液光氧活肾疗法加上透析的治疗方案该方案经光氧技术处理诱导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产生细胞因子和活性代谢产物,激活机体中性粒细胞,增强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清除肾内免疫复合物沉积、清除肾脏内的垃圾,最终使肾小球和肾小管得到修复。
该方案,不仅可以完全发挥透析治疗的疗效,还可以免除透析的副作用,且大大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能最终达到治疗与养护的目的。
尿蛋白高是什么病

正常尿液里不含或只含微量蛋白质,检查结果呈阴性(-),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上升到一定量时检查结果就呈阳性(+)。
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尿蛋白检测不仅能判定肾脏有无病损,通过临床深入的尿蛋白定量检查,还可以帮助肾病患者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1、轻度蛋白尿(小于0.5g/24h):主要见于非活动期肾脏病变、肾盂肾炎等。
2、中度蛋白尿(0.5~4g/24h):见于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硬化、肾肿瘤等。
3、重度蛋白尿(大于4g/24h):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等。
专家指出,导致尿蛋白高的原因多样,需早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济南肾病医院的“HTR 血液光氧活肾疗法”针对尿蛋白高的病因,通过补肾、活血、排毒调节全身免疫功能,修复肾小球基底膜,清除免疫复合物,减轻或消除尿蛋白、潜血。
促进肾脏微循环,加速肾脏新陈代谢,激活肾单位,使萎缩肾脏恢复正常大小,增强排毒功能,使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从小便中排出。
实现清除免疫复合物+活肾双重效果,只要治疗彻底就不会复发。
饮食(1)应根据引起蛋白尿的肾病种类及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的蛋白质饮食。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天为0.8~1.0g/kg。
应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等。
对于无肾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征者,可供给高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成人每天为1.5~2.0g/kg,并供给优质蛋白质,血浆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质饮食为宜。
(2)肾病综合征等,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质结合钙、镁、锌等矿物质,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其制品、虾皮、芝麻酱、海带、鱼类及绿色蔬菜等。
含镁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麦、大麦、肉类和动物内脏等。
含锌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麦、玉米粉、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茄子、扁豆、南瓜等。
肾病尿蛋白指南定义

肾病尿蛋白指南定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病尿蛋白指南定义肾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其中之一就是肾病尿蛋白。
肾脏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当肾脏受到不同原因的损害时,就可能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这就是肾病尿蛋白。
肾病尿蛋白是一种病理性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一般而言,尿液中会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称为微量蛋白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就被称为尿蛋白过多或肾病尿蛋白。
根据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医学上将肾病尿蛋白分为三种不同类型:1. 低量蛋白尿:尿液中蛋白含量在0.15-0.5g/24小时之间,属于微量蛋白尿的范畴,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
2. 中量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在0.5-3.5g/24小时之间,属于中量蛋白尿,需要密切关注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展。
3. 大量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超过3.5g/24小时,被称为大量蛋白尿,是严重的状况,需要紧急治疗和监控。
肾病尿蛋白是许多肾脏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包括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一般来说,导致肾病尿蛋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来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蛋白质,但是当滤过膜受损时,就会导致蛋白质无法正常被滤除,进而泄漏到尿液中。
2. 肾小管功能异常:除了肾小球滤过膜的问题,肾小管也扮演着重要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如果肾小管功能出现异常,也会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加。
3. 免疫系统异常: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肾脏,导致肾病尿蛋白的发生。
对于肾病尿蛋白的治疗,首先要明确引起该症状的原因。
如果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的肾病尿蛋白,首要的治疗就是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
如果是由其他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病尿蛋白,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控制饮食,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老中医:人体出现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身体各项功能自我感觉十分正常,但是体检单显示尿蛋白偏高,这是困扰很多朋友的问题。
尿蛋白偏高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偏高,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
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出现蛋白尿和肾脏受损脱不了关系,肾脏受损之后,它的过滤作用会变差,蛋白质容易漏出来,从而出现蛋白尿。
所以,当自己出现蛋白尿的时候,可以检查一下肾脏,及时调理。
一般出现蛋白尿,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泡沫尿了。
患者在上厕所排尿的时候,通常会发现尿液表面有很多小泡沫,这些泡沫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消失。
如果是因肾脏受损而出现的蛋白尿,患者可能会有身体水肿、乏力、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出现,与此同时,身体的抵抗力也会变差,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在检查之后发现的确是肾病引起的蛋白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指导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治疗的,不宜拖延。
一旦发现了尿蛋白高就需要积极寻找造成这种情况的病因,同时需要积极注意不要吃大鱼大肉,尽量吃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低,脂肪含量比较低的食物,炒菜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少放盐、少放味精,尽量不要吃那些具有高热量、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比如羊肉、辣椒等都一定要慎用。
芡实、糯米各30g,白果肉10个。
一起煮成稀粥即可。
每日1-2剂,分1-2次服用。
具有健脾益肾、消蛋白尿等功用,适用于脾肾不足性蛋白尿等。
山萸肉、莲子各15g,糯米60g,白糖适量。
前3味一起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2剂,分1-2次服用。
具有健脾益肾、消蛋白尿等功用,适用于肾气不足性蛋白尿等。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山药、南瓜、土豆等蔬菜类的食物,这样可以使得膳食的热量达到平衡和规范的水平,如果身体出现了浮肿或者是高血压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太多的盐,尽量多喝水,这样可以减少尿蛋白高的情况。
尿里有少量蛋白正常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尿里有少量蛋白正常吗导语:说起蛋白的时候,人们还会说这是营养物质,但是人体中尿液中有蛋白,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很有可能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尿说起蛋白的时候,人们还会说这是营养物质,但是人体中尿液中有蛋白,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很有可能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尿液中的蛋白我们是用,肉眼不能看见的,只有医生通过仪器检查才能得出。
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蛋白,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的肾出现了问题,但是有的人说自己身体很健康,但是会有少量的蛋白,对此许多人有疑问,那么尿里有少量蛋白是正常的吗?尿蛋白顾名思义是指尿里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尿里可以有少量蛋白,一般在二十四小时内不应超过0.1克,这样的量用普通的化验方法是检验不出来的,所以应是阴性,标志为蛋白“-”。
当尿中有蛋白时,化验单上根据其量的多少用“+~++++”来表示。
偶尔尿蛋白“+”,不一定就是肾脏有病。
有一种“功能性蛋白尿”,只是偶尔发生一次,不能算作病,因为当反复检查时,多半是蛋白“-”。
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以下一些情况:寒冷季节,发高烧时,剧烈疼痛时,情绪紧张时,剧烈活动后。
这些因素可反射性地引起肾血管痉孪,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质就滤过到尿液中。
另外,如果蛋白质吃的过多(尤其是生鸡蛋),也可以有蛋白尿。
不能因为偶尔发现尿蛋白“+”,就认为是肾炎,而应多次检查尿,并做一些分析。
如“+”较多,且经常存在,就得进一步检查了。
尿里有少量蛋白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个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非常少的。
但是如果我们出现了发高烧等其他疾病的时候,通过尿检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尿液中含有非常多的蛋白。
因此这。
肾脏检查?查些什么

肾脏检查 ? 查些什么很多肾脏疾病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也不会感觉身体不舒服,甚至有的病人都不会感觉腰部疼痛,很多病人都是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才检查出自己得了肾脏疾病。
但是,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不注重体检,这就更难以发现肾脏疾病。
那么肾脏检查到底查些什么呢?1.肾脏检查查些什么?1.尿蛋白检查造成尿蛋白的原因比较多,当人体肾上皮细胞、肾内皮、基膜受到损害,或者血液流动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引起蛋白尿。
尿蛋白是肾脏检查中必须查的一个项目,比较常见的病理性蛋白尿为肾小球疾病,一般都是良性的。
1.血尿检查血尿检查是肾脏检查中比较常规的一项检查。
血尿检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肉眼血尿,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得见尿液中含血。
很多人都认为血尿都是人的肉眼可以看得见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还有一种血尿检查就是镜下血尿,这种血尿是人的肉眼所看不见的。
所以一些得了肾脏疾病的病人,起初一切表现都比较正常,很难看得出其生病,但是在镜下观察病人的尿液就可以看见血尿。
所以在检查肾脏时,一定要检查血尿,以此及时发现疾病,避免错过肾脏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1.尿蛋白定量检查尿蛋白检查结果受尿液量的多少、敏感性以及试验方法所影响,所以,仅单纯的做尿蛋白检查并不能够准确的断定病人是否得了肾脏疾病,所以如果病人持续出现尿蛋白的情况,就需要对病人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如果依然存在异常情况,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得了肾脏疾病。
1.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如果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检查出存在血尿,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查找血尿的来源。
通过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如果尿红细胞形态正常,但是存在血尿,就说明血尿并不是来源于肾小球,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查找血尿的原因。
1.尿微量蛋白检查健康人肾脏的肾小球可以100%过滤分子量物质,如果肾脏器官存在异常情况,会导致肾小球过滤孔变大,这时对肾脏功能的损坏程度也会随着变大。
所以通过尿微量蛋白检查,可以判断蛋白尿是否是因为肾小球发生病变所以引起的。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很多朋友在被检查出尿蛋白之后,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所谓尿蛋白,就是尿中所含的蛋白,如果说因为炎症等疾病的刺激,导致肾脏“滤过”受损,在尿中就会有蛋白的出现,它的出现代表着肾脏功能受到了损伤。
这也就是说,如果是您的身体肾脏功能征程的话,是不会检查出尿蛋白的。
知道了尿蛋白代表着什么,需要向您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尿蛋白都代表着肾脏受损,它的出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正常的生理代谢,是一种暂时性的尿蛋白现象,如果是这样情况是不需要担心的。
检查出尿蛋白之后,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肾脏的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因为肾脏是一个过滤的系统,人体的废物经过肾脏排泄,肾脏回吸收之后,把废物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就是正常的尿液,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
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
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
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
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
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
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
知道了蛋白尿是怎么回事之后,如果说您的检查结果尿蛋白属于阴性的话,也不用过于紧张,可以进行一下肾病筛查,如果是肾脏功能正常的话,就表示您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如果说检查发现确实是肾脏功能受损的话,就请您及时的进行治疗。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尿蛋白高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对水和电解质有良好的通透性,但分子量大于白蛋白的物质则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即使有少量白蛋白和低分子蛋白经过肾小球,绝大部分在肾小管回吸取,仅有微量蛋白在尿中排出,应用临床检验方法,不能检出。
当尿蛋白含量超出上述水平,用陈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检出尿中有蛋白时,就证实肾脏已经出现病变了。
尿蛋白高的原因很多,分为病理性蛋白尿和生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强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一般说来,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
尿蛋白的多少反应了病变程度,临床可据此作疗效观测。
而病理性蛋白尿,一般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造成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小球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的减轻。
体检单中尿蛋白高的表示方法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
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0。
1g、L:-;尿蛋白为0。
1~0。
2g、L:±;尿蛋白为0。
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尿蛋白>4、0g、L:++++。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蛋白高的危害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患者在进入肾衰竭后,将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沉积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
2、尿蛋白可损害肾小管间质,正常肾小球滤过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质被接近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
病理状态下,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到肾小管腔内,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重吸收白蛋白导致胞浆内溶酶体活性增高,可致细胞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尿蛋白就一定是肾病吗
文章目录
一、有尿蛋白就一定是肾病吗
有尿蛋白就一定是肾病吗
1、有尿蛋白就一定是肾病吗
很多人觉得出现尿蛋白就是肾脏出现了问题,其实这样的认识是过于片面了,因为有的情况下出现的尿蛋白与肾脏健康没有任何关系。
生理性蛋白尿也叫作一过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g,此时肾脏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
发热/脱水,剧烈运动后,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紧张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病因消失之后身体自然恢复正常。
青少年在早
期肾脏病变和左肾静脉受压迫也会有尿蛋白。
病理性蛋白尿此类尿蛋白主要是由于肾脏发生病变之后,表现出来的持续性尿蛋白症状。
如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等。
所以除功能性尿蛋白以外,其余的尿蛋白类型都基本上与肾脏病变有关系。
2、肾病产生的原因
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
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时低体重等。
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医保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
3、肾病有哪些症状
在3期之前,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CKD3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进入肾衰竭期以后则进一步加重,有时可出现高血压、心衰、严重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症状、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哪些蔬菜对肾病好
1、秋葵还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享有“植物伟哥”之美誉。
2、蚕豆有快胃、祛湿、利脏腑,“补中益气,涩精实肠”等功能。
3、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
4、洋葱具有消炎抑菌、利尿止泻、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等多重作用,而且又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能保护前列腺。
5、花菜性平味甘,有强肾壮骨、补脑填髓、健脾养胃、清肺润喉作用。
6、韭菜具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等功效,在增强精力的同时,更是对男性勃起障碍、早泄等有极好的治疗效果。
生活如何预防肾病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
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2、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3、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
生活要规律,不熬夜。
4、远离烟、酒。
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得肾病有机可乘。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