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走近苏轼》校本课程的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
宋词
第 5课
苏轼词两首
自主学习夯基
础 课堂内外话阅读
课堂探究破重
难 课时作业
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 对黄州赤壁的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但也是他精神历程中 的一次升华。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 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 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 个圣地。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 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 上。赤壁,成了苏轼思想的高峰,铸就了苏轼的辉煌。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 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 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 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 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 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 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这“余独不觉” 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江山 [空: 天空。 涛: 巨浪。 拍岸: 拍打江岸。 雪: 比喻浪花。 ] 江山壮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②③ 美如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周公瑾,美丽的小乔刚嫁给他,他英
姿英发。 [遥想:远想。 公瑾: 即周瑜,孙权军 姿勃发,勇武刚烈。 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24 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 呼之为 “ 周郎 ”。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 英发: 英 气 勃 发 。 形 容 周 瑜 的 气

名师课堂实录:《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名师课堂实录:《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名师课堂实录:赵志升《念奴娇赤壁怀古》执教: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2005年11月26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喜欢这首词吗?生:喜欢!师:喜欢。

好!我们就来学习。

(众笑)师:请大家来看一看,看书。

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来读,可惜我没那么壮,我来读读看,好不好?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鼓掌)师:谢谢。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好吗?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二——(众生朗读全词)师:好,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男生。

请大家注意,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

看一下开头,“浪淘尽、”这儿是顿号,我们停顿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显得急促一些;最后,“一尊还(hái)酹江月”,不读“还(huán)酹江月”。

注意这个字。

好,我们读完了。

这首词大家课前预习了,四十位同学交给我七十二个问题,我把相同的合并一下,一共有三十九个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挑出几个问题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投影)师:戴睿同学问:“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谁来说说?根据你的理解。

好,请你说。

生:我认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上阕。

上阕中尤以倒数第二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当时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而在前面,第一句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中,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英勇战绩。

我由这一句中不禁联想到当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那种战斗场景,由此我认为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极具豪放的风格。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9: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9: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感知本词内容。

2.反复咏诵,体会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

学习截取生活小事以小见大的写法。

3.探究本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模式]咏诵式、自主探究式、读写结合式咏诵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针对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的精美诗词,领略词句中的音韵和谐之美,熏陶渐染,形成和积累丰富的语感,并以此基础上体会文本的内涵。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归纳、整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愉悦的方法。

读写结合式模式就是学生在反复吟咏成诵,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并以此为素材而进行的文本再创造,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一种双向互进教学共赢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课温故知新今天我们学习苏轼一首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他的诗词,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定风波》(课前让学生搜集,并要求写在课本内)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孤傲高洁,乐观向上)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南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壮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富有诗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走近苏轼

走近苏轼

《走近苏轼》(专题阅读课)走近苏轼(专题阅读课)沙河中学刘志敏【设计理念】初三的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苏轼的诗文,对他的作品和人品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这些感知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面的。

根据《课程标准》阅读部分中“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及“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这节课我确立了通过“了解苏轼生平、熟读苏轼作品,感悟其旷达情怀、激发探究兴趣”的学习目标,采用引导对话,移情想象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苏轼,走进其作品,知人论世,思考他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苏轼的资料,熟练背诵他的诗文,为深入探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但苏轼毕竟是一个无可挑剔、近乎完美的人,这节课的学习只是管中窥豹。

走近苏轼,学生心怀崇敬之心,诵读他的诗文,感悟他命运多舛,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我与学生均感慨万分;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更主动地去阅读他的作品,进而探究他的婉约词作,及至爱上宋词,那是我不懈的追求。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赏析苏轼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堂上的多层面展示、交流、提升激发学生对苏轼作品的探究欲望,感受苏轼其人其文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词人的博大胸襟,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背诵苏词。

2、激发学生对苏轼其人、其作品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博大胸襟,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方法】1.谈话法2.移情想象【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苏轼生平及有关资料2、背诵自己喜欢的苏轼的诗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屏幕显示)有人这样评价一位历史名人:他开辟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难,叹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种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种由高贵品性和苦难人生历程锻铸的宁静和澄明,一种凡人难以步趋的潇洒和从容,一种在苦难中体证生命价值的深沉,一种饱经忧患仍对人生与社会保持热情的豪迈与豁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制成课件。

师: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生: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生: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大家笑)“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师: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大多数学生:没有!部分学生:有,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师:对!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

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

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

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放录音,学生听]师: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生: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生: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全班笑)师: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请看下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生: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

《赤壁赋》-董一菲老师的课堂实录

《赤壁赋》-董一菲老师的课堂实录

赤壁赋》教学简案大连市十二中学李颖辉教学目标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辩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把握苏轼的心路历程,体会主客问答的哲理内涵。

教学方法1、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2、辅以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3、教师引导,给出话题,学生合作研讨,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

教学思路一、走近作者,知人论诗1、苏轼和黄州:苏轼一生最无用世机会的是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正是写于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被贬黄州时,简单地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欣赏作品。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介绍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有人说苏轼《赤壁赋》之赤壁并非赤壁大战之地,苏轼写错了地方,而清代诗人朱日浚却这样说:“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2)赋的特点及演变二、倾情诵读,涵咏情致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境界。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句节奏的缓急和变化。

边听朗读,边想象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

2、指导诵读,辅以《平湖秋月》古曲,营造氛围。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

(1)读出重音。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并延长;“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节奏、气势。

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

苏轼主题班会记录(3篇)

苏轼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才华横溢,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文坛巨匠”。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本班特举办以“致敬苏轼——千年文豪的风采与智慧”为主题的班会。

二、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会人员班主任、全体同学五、班会流程1. 班主任致辞2. 视频播放:苏轼生平简介及代表作欣赏3. 诗歌朗诵:苏轼经典诗词选读4. 名家讲座: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影响5. 学生讨论:如何传承苏轼的文学精神6. 互动环节:书法展示、绘画创作7. 总结发言六、班会内容1. 班主任致辞班主任首先对苏轼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指出本次班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激发同学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视频播放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对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视频中展示了苏轼的诗词、散文、书画作品,以及他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贡献。

3. 诗歌朗诵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苏轼经典诗词的朗诵,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朗诵过程中,同学们饱含深情,将苏轼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4. 名家讲座邀请了一位文学专家为同学们讲解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专家指出,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苏轼的文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放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倡导“豪放、奔放、激昂”的文学风格;(2)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3)倡导文学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4)注重文学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人才。

5. 学生讨论同学们就如何传承苏轼的文学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要传承苏轼的文学精神,首先要热爱文学,广泛阅读;其次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还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束缚。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风波》课堂实录(精选五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风波》课堂实录(精选五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风波》课堂实录(精选五篇)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风波》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课堂实录下面是一堂语文课(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事实证明它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少年得志,一举高中,名声震动整个京城;他仕途坎坷,曾贵为帝王之师,也曾沦为阶下之囚。

他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忠臣,他还是一个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

他是后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他还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就是苏轼,一个有着无穷魅力的人。

我们今天将共同学习他的一篇名篇《定**》。

学习这首词,我们要把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从容的气度。

感受: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它不应该割裂,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连贯和统一,注意课堂语言的衔接性和一致性。

二、诵读和背诵:诗词的教学贵在诵读,因为只有进行充分的诵读才能把握词人蕴藏其中的情感。

这个环节,我们采用的是竞争比赛的形式,只限前三个小组进行诵读,形式不拘一格。

同学们的热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其中第七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演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诵读: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激情澎湃,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然后,我设计的是背诵环节,仍然采用竞赛的形式,各小组在背诵中比的是准确度和熟练度,同学们的积极性相当高。

感受:在2008年山东省教师培训时,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听了一堂语文课《再别康桥》后说“你们课下让学生都干什么了?”。

我对此深受启发: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如何实现高效性,如何让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这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大难题。

基础知识、基本文学常识、课文的熟读、背诵和默写这些内容,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课前都自主掌握呢?为此,我要求语文课堂预习前移,以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如此,我们的诵读、背诵、默写、作者和背景介绍等内容课前同学们都已经熟练掌握。

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登临诗”群诗整合课堂实录

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登临诗”群诗整合课堂实录

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登临诗”群诗整合课堂实录以“登临诗”为聚焦点,从诗画分享入课,杨老师带着学生析读、品读、悟读从而望天地、见众生、晓自我。

听课的过程也是“登临”的过程,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多重朗读设计,多维问题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拾阶而上。

连结、融合、化用,老师引源头活水,学生能温故知新,更能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的人文情怀。

欢迎走进本期的青春课堂——一、诗情画意导入师:这个五一,咱们班的孩子们走向山川湖海,用手中的画笔描摹出心中的美丽风光。

请咱们班的孩子来当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你们的五彩画作,为我们分享一下你画作的名字和创作的意图。

生1:我的这幅图画叫双帆碧云图,描绘的是两艘小船穿梭在碧云之间、山峦之下有河流,表现意境的广阔、辽远,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师:很有意境的一幅画,山水融合,动静搭配,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

生2:我画的这幅图叫做日暮晚夕图,描绘的是一个在日落的场景,有山,有水,有一种寂寞苍凉的感觉,鄙人自题《无题》一首,枯草余晖雾蒙蒙,野望黛山相思浓。

晚夕难留春草色,岁月不待罗绮红。

(学生自发鼓掌)师:好一幅淡雅水墨画,好一首绝妙深邃的诗歌。

你的画体现了中国画留白的艺术,流连在这山水间,真是美妙惬意。

生3:我画的是墨山雁飞图,描绘“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中,有一些红叶高飞,我为此题诗两句:“红叶高飞尽,绝顶万丈高。

”生4:我画的这幅图叫做“万条垂下绿丝绦”图,我想表达的是柳树在春天的时候挺立在山水之间的感觉,表现了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绿色葱茏、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你的画作,让我想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浓墨重彩,苍茫浩远,诗画相融,意趣横生。

(现场师生一起鼓掌)二、析读·望天地师:画笔很小,创意很大,诗歌文化,名扬天下。

诗画本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今天我们就带着画作,一起走进主题为“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的群诗学习,去领略诗画中的大好河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玩不?生:有的说谁不喜欢玩呢?有的说喜欢。

师:那你们喜欢学习不?生:有的说喜欢,有的说不喜欢。

师:说“喜欢”的,老师不知道你是否出于真心。

但老师很欣赏说“不喜欢”的同学的坦诚。

但老师要说,你们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间,学习是你们的正事,你们必须要好好学习。

老师上活动课,今天想让你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家说好不好?生:(鼓掌)说好极了。

二、活动师:古往今来,月亮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

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

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活动一:“月亮的诗句知多少?”师:看哪个组写的多,写的快,且字写的漂亮。

优胜组得2分。

生:各组都选综合实力强的同学在自己组的位置展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师:大家都记的挺多的,特别是第二、第三组,还写出了两没学的诗句。

第二组同学字写的工整,规范。

第二组加分。

老师这里再问一下,这些月亮的意象,往往表达怎样的情感?生:思乡,思念亲人。

师:很好,大家还记得老师讲的诗词中的意象,这对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苏轼的有月亮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活动二:你是小记者,我是苏轼师:每组同学查注释,资料,了解苏轼。

《赤壁赋》课堂实录之一

《赤壁赋》课堂实录之一

《赤壁赋》课堂实录之一【课程分析】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赋,它不是纯粹的散文,却也不能看作一般的诗歌来看待,而且它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

它是比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厚的诗意,作者在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问答最后文章的主题又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辩论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所以在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特色,以及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上。

【学情分析】所教两班为学生基础较弱,对于课文的理解首先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的包办,不能代替学生去逐字逐句的翻译。

但是如果不翻译文章大多数学生理解文章就会产生障碍。

所以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译课文交给学生自己课前预习时进行。

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会提前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基础较弱班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也是预习的首要任务。

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学习中自己先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课堂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全面的,自主的掌握知识,真正的理解了接受知识。

【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特色,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怀。

3、会“主客矛盾”所体现的处世哲理。

4、学习古人身处困境仍然乐观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设计理念】老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品德。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视手段的运用,使得我们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发挥,因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做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那么必须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被填充。

老师只作为一个路标,去帮助学生自己正确的前进。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拓展知识面,提高认识,所以设置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谈苏轼的处世哲学,带动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

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

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

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作者:王海燕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1期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豪放洒脱,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他频遭贬谪,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彩的——苏东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走近苏轼,品其诗,悟其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文章”。

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生齐读)1.在吟咏背诵中感受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

2.体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

二.走近苏轼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

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通才。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师:谈得非常完整,看来预习相当充分。

谈苏轼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对苏轼影响巨大的事件——乌台诗案,找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走进《定风波》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

请大家认真感受,看老艺术家是如何读出一份从容与淡定的。

(播放鲍国安《定风波》音频朗诵)师:吟咏诵读确实是诗歌解读的生命,三分诗词七分读。

下面我们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思考《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作,记的什么事?抒的什么怀?生3:记叙的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师:很好。

找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其他同学思考,从诗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用一两个词概括。

(生4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师:读得怎么样?生5:他读得很好,没有错别字,声音悦耳,音调铿锵,而且读出了感情。

《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课堂实录《《定风波》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定风波》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展示篇目《定风波》及作者苏轼)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诗词单元的内容。

本课学习的是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定风波》。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典型的文学样式,如果说唐代最典型的文学样式是唐诗,那么宋代最典型的文学样式就是词,而宋词里面最为杰出的词人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苏轼这首《定风波》。

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定风波》并不是题目,而是什么呢?生:词牌名。

师:对,除了《定风波》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词牌名?生:《沁园春》、《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等等。

师:这些都是词牌名,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牌名并不一定指代词的内容,它只是代表词的格式。

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格式要求。

除此之外,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对照我们的学案,思考并回答词是如何分类的?生:按照字数来分,58字之内的叫小令;59到90个字之间的叫中调,91个字以上的叫长调。

师:对,这是按照字数分类。

如果按照段落分类呢?生: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或四段的叫三叠或四叠。

师:对,那如果按照风格来分呢?生:分为豪放词和婉约词。

师:对,那么按照以上原则来看,这首《定风波》可以归到哪几类?生:中调、双调、豪放词。

师:很好,这是关于这首词的分类。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画像)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师:我们在此之前还学过他的那些作品呢?生:《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

师:看一下我们的《学案》,上面第5题要求我们回顾并列出学过的苏轼的名句,诗词文均可。

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人生的况味》定风波课堂教学实录1

《苏轼——人生的况味》定风波课堂教学实录1

《定风波——苏东坡人生况味》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我们在上一讲中曾经讲到的苏东坡的形象。

除此之外,《念奴娇》中的苏东坡是一个豪迈奔放,满心抱负的儒士;我们也接触到了另外一面,在《卜算子》之中,苏东坡由于其贬谪黄州,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迷惘;而在《东坡》之中,此诗则展现了寄情山水,体悟人生的情况。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定风波,作为苏东坡的名篇,这首词又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黄州苏东坡呢?师:一首词要理解,三分靠我们的讲解,而其他则靠在朗读中的领会。

(打铃声)诵读有三个要素,首先第一就是要读准字音,第二就是读出其结构,第三则是读出其中的一种情感。

大家拿到这首定风波,让我们先来一同齐读定风波,感受它的内容。

(师生朗读全文)师:大家要注意一下啊同行皆狼狈,绝对不能读成同行(háng),同行的意思是什么?生:一同出行的人。

师:好,那么我们字音没有太大的问题。

接下来就要考虑的是如何读出自己的节奏和情感,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为这首诗词打上自己的节奏,那么大家自由朗读了两分钟,待会儿我请同学起来为大家进行一个示范性的读,也让我们一同领会其中的妙处。

好,自由朗读时间开始。

(同学们进行自由朗读)师:我没有听到你们的声音哦,朗读、朗读,一定要大声的读出来。

(两分钟后)师:有没有在结构方面的划分,觉得有困难的同学,没有吧?那么大家现在都对这首诗的节奏有了解了,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进行朗读。

听一听他有没有读出自己的理解。

文同学请为大家示范。

(同学起来朗读全文,全班听完后鼓掌)师:文同学读出了其中的味道。

特别是这一句,啊你们注意到他读的时候怎么读没有,“何妨吟啸且徐行”,“徐行”怎么读的?生:慢慢的的读出来。

师:为什么要慢慢读出来?其中隐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舒缓。

师:对,也像作者这样一种舒缓舒适,他的一个细节——从容潇洒,毫不急躁,所以其中有一种升调。

《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课堂实录教学设想苏轼的《定风波》通过描写在路上遇雨这件小事,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全词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在学习中应从鉴赏和感悟词的语言入手,进而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哲理。

教学中,第一步重在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悟;接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在听中悟;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诵读,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感受作者的形象。

第二步重在探究和讨论,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将学生对词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第三步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和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豪放洒脱,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他频遭贬谪,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彩的——苏东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走近苏轼,品其诗,悟其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文章”。

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生齐读)1.在吟咏背诵中感受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

2.体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

二、走近苏轼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

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通才。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师:谈得非常完整,看来预习相当充分。

谈苏轼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对苏轼影响巨大的事件——乌台诗案,找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水调歌头课堂实录课堂实录,顾名思义,就是在上课时对于课堂情况进行实时录制。

不同于微课需要讲求制作精致,课堂实录更加讲究真实性,旨在展现上课时的真实情况,同时录制时间较长,一般为一课时40~45分钟或者是连续两课时的内容。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篇1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苏轼资料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学生充分预习。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首童谣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生在提示下背童谣: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月儿就是我们挂在天上的梦。

望着洁白的月儿,我们都会忍不住想倾吐心事,看着美丽的中秋圆月,我们都想为远方的亲人捎去美好的祝愿。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出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生:齐声读学习目标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得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关注写作背景。

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知道的苏轼,说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一生经历坎坷,仕途几经沉浮。

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在文学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成为后来豪迈词派的开创者写作背景:苏轼被贬密州后,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

苏轼兄弟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

生:齐读投影内容。

师: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更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苏轼带给我们的明月青辉的世界。

请大家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师个别指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诵这首词?生踊跃举手,师指名朗诵。

生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苏轼教学设计(共4篇)

苏轼教学设计(共4篇)

苏轼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走近苏轼》教学设计《走近苏轼》教学设计高年级语文小课题组吴元清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对苏轼及其诗词的认识。

2、通过阅读指导,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了解作者豁达、达观的人生态度与豪迈的性情。

教学重点:联系诗人生活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诗人的豁达、豪迈与多情。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的古诗词,认识了许多诗人,你能根据提示,猜猜他是哪位诗人吗?这是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作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字是子瞻,号为东坡居士;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弟弟合称“三苏” ……2、回忆一下,你学过或读过哪些苏轼的诗或词,听过哪些他的故事?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几首词,对苏轼东坡做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三、自主阅读诗词,体会诗人的思想(一)学生自由阅读这三首词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放声朗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说说读了这三词,你对苏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学习《临江仙·夜归临皋》,体会诗人的豁达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老朋友。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是一代文豪,著名书法家、创新画家,还是一名美食家……听了这么多评价的语言,大家猜猜他是谁?(生答:苏轼)师: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池莉曾经对记者坦言:“这辈子要么不嫁人,嫁人就一定要嫁给苏东坡。

”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获得女作家如此青睐?今天我们就通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走近苏轼,了解苏轼其人。

(板书课题)二、读内容1、师:请大家试读课文,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2、两名同学分别试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3、师:为了更准确的理解一篇古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先做怎样的准备呢?生:翻译成现代文。

师: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老师出示的PPT中红色的字该如何翻译。

你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请同学们采用抢答的方式完成。

生1:“念”翻译成“考虑,想到”。

生2:“至”是“到”的意思,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学过,“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师:他说的非常好,学习古文就要融会贯通。

生3:“但”我们也学过,《木兰诗》一课“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燕山胡骑鸣啾啾”,应该解释为“只、只是”的意思。

生4:“闲人”是指清闲的人。

……4、师:同学们尝试难度大一点儿的,翻译整句话的意思。

我们请几名同学作为代表来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略)5、师:本文叙事性很强。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写的生活片段。

生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

生2:苏轼张怀民承天寺夜游。

三、品欣喜1、师:你在文中感受到作者夜游时怎样的心情?生:高兴、欣喜。

师: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这情感的句子?生: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句,欣然是高兴的意思。

2、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到:“能使读者快乐是苏东坡作品的一大特点。

”能让别人快乐的人心中一定有快乐。

那么,让我们从文章词句中感受一下苏轼的快乐。

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本节课标:1、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辛弃疾的愤慨与痛苦。

2、体会辛词豪放的特点,比较苏辛词风,感受其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辛弃疾的名字导入:同学们,辛弃疾,姓什么?请大家用“辛”字组词:艰辛、酸辛、辛辣、悲辛。

这些词,几乎就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了。

连他自己也这样自嘲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永遇乐》)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那么辛弃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辛酸、悲辛、艰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走近辛弃疾。

二、诵读1、师范读2、自由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请学生单独朗读,并作朗读指导。

三、赏析赏析指导:诗言志,读诗,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所含蕴的“志”。

熟悉辛词的人都知道,辛弃疾的词,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

读这首词,我们就要注意体会景中情,参透典中义:板书诗言志: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用典抒情(一)赏析上片请咱班的女同学齐读上片,然后展示上片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

师示范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并请大家依照示例,鉴赏“落日楼头……江南游子”一句。

1、“落日楼头……江南游子”这句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词人此刻的心境。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却无人理解自己的满腔怨愤,词人激愤到把栏杆拍遍。

但是,就是把栏杆拍遍,又能如何呢?朝堂一片主和之声,无人理解他重用他,一腔悲愤只能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无人会,登临意!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但是,辛弃疾,他会吗?(二)赏析下片1、请男同学齐读下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语文《走近苏轼》校本课程的课堂实录在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在高一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走近苏轼》的校本课程,感觉学习的效果比较理想。

每逢周五,都是学生期待的日子。

语文课,上校本课程。

自从开学后,我们的校本全部交给了学生,在老师规定的学习范围内,他们自己选题,制作课件,争先报名,登台讲授,过足“讲坛擂主”瘾,自主学习的气氛非常浓郁,效果良好。

这节因为是学校布置的教学展示课,我在事先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直接选题开讲。

现将课堂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又是周五,我们上校本,主题是探讨一位古代的文化名人。

(板书:文化名人)
古往今来,文化名人、历史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如浩瀚星海。

今天探讨的这位是星海中最为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

在法国巴黎2000年举办的一次“世界千年文化名人”大选的活动中,他作为中国的唯一一位名列其中。

他是谁?
生:苏轼。

(前面刚学过《赤壁赋》,学生自主探究过作者的生平)(补齐板书:文化名人苏轼)
师:对,是苏轼。

猜猜看,老师今天的主题怎样命的?
生:《苏轼研究》?
生:《我心目中的苏轼》?
生:《走近苏轼》?
师:是《走近东坡》。

为什么我称“东坡”,而不是“苏轼”?同位讨论,找出几条理由。

生1:东坡是苏轼的号,古人称呼号,似乎更尊敬些。

师:“尊敬说”,很好,你知识丰富,并且准确。

那就称呼“苏东坡”?
生2:不直接喊姓氏,更显得亲切自然些。

师:“亲近说”,很好,你的解很位。

谁还有高见发表?
生3:纪念他自己喜欢的号,东坡居士。

师:对。

老师是想“走近东坡”,四个字,两个节拍,更具一种韵律的美,是为“韵律说”,可以么?(生笑)
从标题的设计,我们共同挖掘出这“三说”,就是给大家一个启发,你自己文章命题时,注意多一点独运的匠心。

毕竟有老话说,“看书看皮,看文看题”“题好文一半”。

(自然延伸拓展到写作的命题上)先前我们了解的东坡,是肤浅的,停留在表层,今天通过回顾、延伸拓展,希望能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身上折射出的文化光辉和人格魅力。

(师至此才打出投影:走进东坡。

在大力倡导课前导学的教学背景下,我刻意没有安排课前导学,我希望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热情和乐趣。


师:对于这位文化名人,我们前面刚刚鉴赏过他的《赤壁赋》,
初中、小学学过他很多的诗文。

谁能背诵?
生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生6:《密州出猎》
师要求生齐背:老夫聊发少年狂……课堂
生7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师按照学生提到的诗词,调整顺序,依次打出课件,学生会背的背,背不过的就诵读,照顾到不同的学情。

课堂的的预设根据生成来及时调整课件,不被课件生硬牵制。


师:这些诗词写自不同的时期,因而表达出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他一生有怎样的遭际? (展示投影2)他“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其中,下狱事件怎么回事?
生8:就是乌台诗案,有小人揪住苏轼里的诗句,诬陷苏轼,告他下狱,差点要了他的命,这影响了苏轼的一生。

师:你回答的很流畅。

大家看看苏轼的人生履历表。

(展示投影3)
注意乌台诗案发生的年份。

晚年他自己写了一个《自题金山画像》(展示4 齐读,“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感受苏轼的坎坷人生经历和丰富情感)
师: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思考回答)
众生:是一个伟大的人/ 是有追求的人/ 是率真的人/ 是有才华的人/ 是书法家/ 是政客/ 是画家/是多才多艺的人
师:(边听边记,自然分成系列。

指导学生学会分类)
从性格上分:是豁达、洒脱/ 有追求/ 活的真实/ 大俗大雅的人
从身份上说:是一个有身份的政客/ 有政绩的地方官/ 是一个重感情的好丈夫/ 关系弟弟的好兄长
从才华上说:是诗人/ 是词人/ 是画家/ 是书法家/ 是美食家/是水利专家/ 是服装设计师
师:在别人眼中,苏轼是则怎样的人?(展示投影5 齐读)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中这样写到:“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当代有人这样评价他的一生:一部苦难穿越千年风雨,一首悲壮跨过万代冰霜,磨难中成就了他的洒脱与孤傲,逆境里炼狱成永恒的诗章。

(要求生当堂背过)
师:苏轼他有才华,有追求。

他又很洒脱,通常“在朝野不恋山林,在山林不恋朝野”。

对人生很通透,看得开。

“文章憎命达”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人身处逆境,他们都是怎样的自我解脱方式?
学生四人小组比较讨论1:1屈原2陶渊明3李白4苏轼
生热烈讨论交流,师总结展示。

1屈原:面对出国的残破,国君昏聩,曾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志向的屈原,含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的牵挂,抱石自投汨罗而亡。

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表达对出国的忠贞不逾。

2陶渊明:生性高傲的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愤然解下冠带,归隐南山。

3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被逐出京城,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还极具自信地唱到:“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他是洒脱的
4 苏轼:面对贬官,他潇洒依旧:“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即使被贬,他也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

他有积极的入仕态度,有能追求自己内心的和谐闲适。

师:面对短暂的人生,古人有不同的感慨。

比较讨论2:古代人对“人生短暂”表达的不同含义。

1孔子曰2李白曰3苏轼曰找出与“水”相关的代表诗句,研讨。

生回答。

1孔子:逝者如斯夫。

2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3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师生交流最后总结:
1孔子:执着
2李白:无奈
3苏轼:超脱
师总结:苏轼一生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赤子之心。

他有丰富复杂的思想。

老师展示: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讲求社会责任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讲求自适逍遥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

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师:写作练习:
以“我心目中的苏轼为话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推荐读物:林语堂《苏东坡传》(校图书馆)
余秋雨《东坡突围》(《语文读本》第一册)
后记:校本课程,意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人生感受。

这节课我试图通过对苏轼诗词的巩固复习,进而延伸拓展,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使学生能对苏轼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感受到最具中国文人气质的人物精神风采。

安排的内容太多,有的地方就讨论的不够深入和充分,有越俎代
庖之嫌。

这样的尝试正在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