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概念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
•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2.关注行为和环境的城市设计——小组10(Team 10):
►提出的“门阶哲学”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直到专项规划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设计始终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贯穿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
►城市设计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具体而细致。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
►纵观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历史,成功的街道、空间、村落、市镇和城市往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宜人的空间尺度、视觉愉悦、使用方便、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就属于人所公认的环境优点。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
•定量的城市设计标准通常以条例法规形式表达。
►如1969年,美国城市土地研究所与联邦住宅局合作推出了一套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体系(LUI:land use intensity)
►定性标准
►(1)可识别性
►指应具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生动而引人注意。
►建筑上的国际式破坏了许多地方传统,曾经与众不同的建筑也因为照搬抄袭而湮没,所有的城市和城市建设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认为设计师应尽量设计出反映不同区域的差异或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式,例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或市政建筑的不同语汇。
•定性标准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考试重点城市设计的概念:诚实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1)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它着重研究城市土地的综合组合,寻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城市设计具有战术性,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物质形态环境,内容比较具体、细致,属微观方面(2)城市规划偏重于二维,是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城市设计偏重于三维,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3)城市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是“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的区别:(1)就研究对象而论,建筑设计解决使用功能,城市设计关心建筑与建筑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关心整体环境质量(2)城市设计强调公众参与,建筑设计以精英的方式出现,以业主自身的价值取向为目标(3)城市设计关注大范围环境质量,表现为“面状”、“线状”的整体性,建筑设计只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状个体P26(论述)古罗马城市设计主要有三方面特征:(1)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中世纪城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P60(看表)卡米洛·西特,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伊利尔·沙里宁提出“体形环境”的概念,归纳总结出三方面的城市建设原则:(1)表现的原则。
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2)相互协调的原则。
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3)有机秩序的原则。
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是协调指导一切原则的最基本原则视觉连续: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空间的两种方法:减法空间,加法空间城市的四大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丹下健三提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轴理论的基本构思(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市结构(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标志(P134有名词说明)城市空间总体上可分为: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及其二者的交汇空间三大类P98:1、2、4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务实性城市设计(1)概念性城市设计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2)策略性城市设计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包括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3)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按其实践开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专业特点,可分为开发型、保护与更新型、社区型(4)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n explain):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建成区中的建设活动,与开发型不同的是,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强调的是一种渐进的城市物质环境改善。
城市设计概论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7、简述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
答:(1)滨水空间共享;(2)建立亲水带;(3)注意可达性、特色和堤岸安全;(4)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
8、简要介绍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
答:(1)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注意利用原有基础;(3)位置适中,交通方便;(4)考虑环境影响;(5)适应城市发展需要;(6)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
5、城市滨水区域: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路域三大部分组成。
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将城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各种功能活动对于不同区位的市场竞租曲线表示城市系统的构成机制。
7、城市形态: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简述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原则。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5、简述广场空间的水环境的表现手法。
答:(1)作为广场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他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主题,水景只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
4、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山水意象设计的具体手法有对比,因借,诱导,主从。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 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 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弗洛伦萨
威尼斯
1 历史发展: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兴建起来。中世纪城市是以一种“渐 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建 立起来。有关学者研究,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要塞型:由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发展而来
1 历史发展:
3、古罗马时期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广场也是这一时期 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功能 除了希腊时期的集会、市场 职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 竞技等。其中罗马城中的广 场群最壮丽辉煌,其四周一 般多为庙宇、政府、商场。
1 历史发展:
伊斯坦布尔中心区及索非亚大教堂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的规划准则,惟一可 以识别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 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到相对 成熟的城市平面。
市场 卫城
奥林匹翁神殿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既 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同时也考虑到从卫城 周围仰望她的景观效果。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希波战争前,希腊的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 市空间、街道系统均不规则。公元5世纪, 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 首次系统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 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城市中心有分 区,广场那个呈规整形状。十字格网这一系 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
城市设计研究基本概念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5、城市设计研究的内容:
城市意象构成元素 凯文•林奇
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 方法: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 发,通过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研 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 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真正实现了 “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价值原则。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5、城市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般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①空间组成要求 明确空间定义──区域、街坊、单元--空间气氛、意义、用途 用地的控制条件──性质、范围、高度、色彩--控规指标 ②空间组成特点 对确定空间的功能、形态及象征意义 虚实关系 空间的环境质量──建筑、绿化、小品、道路、活动场所 ③空间的艺术布局 空间主次关系 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
其主要类型包括:街道空间、 城市广场、城市滨水空间、重要节点地块。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4、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
(1)开发型城市设计(Urban Development Design) (2)保护型城市设计(Urban Conservation) 和城市更新(Urban Revitalization) (3)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 ----唐纳德. 爱坡雅(D. Appleyard)(美)
1、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城市设计
第三节 基本理论和方法
(1)图底理论
从分析建筑实体和开发虚 体之间的对比关系着手, 试图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 的组织加以分析,明确城 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 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
间和消极空间。最好诠释 的是詹巴蒂斯塔•诺利 (Giambattista Nolli)于 1748年所绘制的罗马地 图。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1.把自然引进城市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4.重视人的尺度卡米络·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城市设计的定义 Ketvin Lynch说:“城市设计专门研究城市环境的可能形式。”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学者Gerald Crane(盖兰)指出:“城市设计就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 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的设计。城市设计在实践上并不能作为与建筑、风 景建筑及城市规划截然分开的一种设计。从成果看,最好将它作为前二者的一部分 来实践;从程序看,则可作为后者的一部分。” (引自《城市设计的实践》)。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造成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 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正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 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优越的程度,应用到城市就取决于使人愉说的自然联系,尺度、 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协调的对比。纵观今昔,质量意味着文化遗产,持续存在的事 物和价值。对于城市居民,它意味着好的生活和理所当然地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安全、 健康、舒适、娱乐和方便。空间环境质量还必须包括提供生活的私密性、兴趣活动 和取得成就的机会。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是政府对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 它所关注的是城市形态和经管的公共价值领域,不仅包括公共空间本身,而且涵 盖对其品质具有影响的各种建筑物。
城市设计作为公共干预的两种方法基本方式:
1.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和公园等)的具体设计,称为形态型,作为结 果的城市设计; 2.制定和实施城市形态和景观的公共价值领域的控制规则,称为管 制型,作为过程的
城市设计控制的概念和内涵
都会规划导则的修正方案
4. 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构成
城市设计策略:目标-原则-导则
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范畴不太一致,但一项完整的城市设计策略往往包括目标(objectives)、达到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principles)和导则(guidelines)作为构成元素。 ຫໍສະໝຸດ 城市设计导则:规定性和绩效性
建筑形式:虽然周围住宅的建筑形式较为一致,但并不具有历史和建筑价值,因而允许开发项目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性,但需考虑与北侧庄园的景观协调关系。
绿化景观:保留基地内的树木,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宜结合北侧庄园选择有关主题。
3. 城市设计控制的策略范畴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建成环境特征不同,各个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策略也会有所侧重。以整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可以进一步编制专项的和局部的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形态和景观的重要元素,制定更为专门的城市设计策略,比如城市高度分区、街道景观和广告标志的设计控制。局部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中具有重要或独特品质的地区,制定更为详尽的城市设计策略,比如具有重要景观价值的滨水地区和城市中心地区等。
从高密度的中心地区到低密度的边缘地区,采取合乎条理的建筑高度轮廓的级差。
新发展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特别是在新镇的边缘部位
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山体轮廓的视域保护建议
(从九龙看港岛)
港岛的滨水高度轮廓(从九龙看港岛)
滨水地区作为特别设计控制区的建议范围
1991年香港都会规划导则提出保护山体轮廓的概念
城市设计导则的第二轮公众咨询文件围绕五项主要议题,分别是香港各个区域(如港岛和九龙、新镇、乡村地区和维多利亚港周边地区)的高度轮廓、滨水地带发展、城市景观(涉及开放空间、历史建筑保存、坡地建筑)、步行环境(步行交通和街道景观)、缓解道路交通所产生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城市设计》教案-1
⑵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
❖ 城市设计的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 有较多文化和审美的含义。
❖ 城市设计能更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 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更详细地指导 项目的具体实施。
2.二者的区别:
⑴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容所及要远远超出城市 设计的对象范围。
❖ 形体环境论:认为城市设计是从三维角 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 的设计。
❖ 建筑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对空间秩序的 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 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 规划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 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 体化。
❖ 管理论:认为城市设计是政府职能的一部 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单功能空间
建立多功能空间
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1.二者的联系: ❖ ⑴都是对形体环境进行设计; ❖ ⑵城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先导; ❖ ⑶建筑设计一旦接受了城市设计的指导或制
约,它便成为城市设计的延续和组成部分; ❖ 因此,二者是从属、主次关系。
2.二者的区别:
❖ 建筑设计——倾向于建筑单体设计(对环 境的考虑常缺乏整体观念)。
第二节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城市设计的相关学科 ❖ 城市设计的学科定位 ❖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相关学科
主要包括城市科学中的其他学科:
❖ 1.城市规划
城市❖规2.划建—筑—学是城市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 以建筑下❖学四3.—方景—面观是的建研内筑究容学建:筑社物会及规其划环、境经的济科规学划,、其形目体环 境的景规是观❖划创建4.、 造 筑市学政 融政—策 技工—确术程偏定与学重。艺于术建为筑一外体部的空形间体的环形境体形环态境。质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一般包括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地段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四种类型。
一、总体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形象进行的设计。
内容包括: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基本定位、景观形象总体目标;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和形态,明确城市天际线、轮廓线和景观视廓控制要求;划分特色风貌保护区、特定景观环境控制区,明确管控原则、色彩基调、建筑高度等要求;组织城市开敞空间,建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与景观系统;提出城市设计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二、片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局部地区进行的系统的空间形态和景观形象的设计。
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明确片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定位;发掘和提出片区的历史肌理和景观资源要素;构建空间景观格局,综合分析片区内的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视廊保护要求;明确主要街道立面要求。
三、地段城市设计是对具体城市街区、地段和地块的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建筑空间等进行的详细安排与设计。
地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优化街区、地段的空间形态,完善公共场所和空间布局,明确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小品及人文活动场所所管控要求:明确地段和地块建筑空间的组织,规定建筑群体组合和建筑的退线、型体、风格、体量、高度、第五立面和色彩等要求。
四、专项城市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市户外广告、店铺招牌、公共标识、夜景灯光、城市雕塑等特定要素或特定系统编制专项城市设计。
现代城市主导产业类型: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体系、航空航天信息系统、新能源。
吕梁新区产业定位:与主城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依托优越地理、交通区位条件,重点推荐物流商贸、金融办公,休闲度假,商业服务,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
城市设计
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 应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免发展项目流于刻板或单调,同时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 调的突兀建筑物。
(二)功能多元化
沿海旁应预留用地作文娱、旅游相关、康乐和零售用途。应借多元化的活动和功能,为海滨注 入生气,营造享乐气氛。应鼓励在海旁进行富视觉趣味和可吸引人观赏的活动。如可行的话, 应为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钓鱼和放风筝,提供方便。应避免海旁区出现会间断海滨长廊的不 协调土地用途,例如货物装卸区,以及一些位处海边会在视觉上和实际上构成障碍的大型基础 设施。应辟设连贯的海滨长廊,让公众消闲遣兴,可以踱步、缓跑、踏单车、垂钓作乐,甚至 闲坐其间,各适其适。应鼓励在海旁加入一些富趣味的聚脚点,例如园景美化设施、休憩处、 观景区、步道和小码头,令海旁地区更添活力。
(2) 行人道的宽度和路面
行人道应有足够宽度以容纳人流和街道装置,并须为公用事业设施、树木/环境美化设施额外预留空间。在城市旧区,行人道宽度不足以应付目前的需 要,故此,在进行重建时,应设法把建筑范围后移或缩减平台覆盖范围,以扩阔这些行人道。在新发展区,则应有设计优良和较为宽阔的行人道,以 创造高质素的行人环境。行人道的阔窄在定案前,应先谘询公用事业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务求在规划时预留的行人道阔度足以完全符合所有需求。 行人路面应该美观悦目和富吸引力。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尽量铺筑高质素的行人路面,例如用地砖铺砌图案、用砖或石铺砌路面。
(六) 园景设施和休憩用地的供应
向内陆的一面应设有休憩用地,以吸引游人进入。每隔一段距离,亦应有休憩用地连接海滨,以产生连贯性和观景看透度。休憩用地应按 不同大小分布。如果情况适合,可考虑辟设一些较大的休憩用地,以供公众聚会或举办文化和社交活动。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目录
• 引言 • 城市空间布局 • 城市建筑风格与特色 • 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 •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 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
01 引言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的规划、 塑造和优化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宜 居、美观、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
它涉及到对城市中各种公共空间、建 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综合规划和 设计,以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和形象。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保护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活动和休闲空间, 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保护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的要素
建筑保护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原有风 貌和特色。
景观保护
对城市景观进行保护,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持 其完整性和美观度。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的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交通
包括道路网络布局、交通流量 规划、交通信号灯设置等。
公共交通
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交 通方式的规划与建设。
步行与自行车设施
建设安全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 道,鼓励绿色出行。
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通信、排水、垃 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06 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
02 城市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的概念
空间布局是指城市中各种功能空间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的相 对位置和组织方式,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 。
空间布局决定了城市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城市设计的重要 基础。
空间布局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城市空间布局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城市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确保城市整体功能的协调和优化。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 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 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2)、特 征
1、以人为本──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设计依据 2、综合性──与城市规划、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管理学等等密切相关 3、时间性、地方性──时间、空间的统一,静态景观和动态 景观的统一,地方特色、风格的统一
精选课件
(3)、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 力的制约。 街道城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强调街 道景观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变化中求得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街道 空间的尺度上、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上、色调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 理解与表达上求得统一;而在细部处理上,在色彩上,在街道的横断面设 计和地面铺装形式上进行变化,既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统一,又保证城市 街道变化的丰富多彩。
精选课件
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对建筑单体的色彩较 为重视,但对单体色彩与城市总体色彩的关 系却表现出一定的“无意识”,体现在:某 些现代城区中出现的单体建筑之间色彩的争 奇斗艳使城市色彩局部产生不和谐;某些有 地标意义的建筑在其外观更新过程中“喜新 厌旧”,忽视色彩所产生的识别意义,忽视 人们对城市地标的心理依赖,也忽视城市地 标的景观面貌对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在旧 城改造中,新的建筑往往以异质性的“斑块” 对老街区不同时代所呈现的色彩与“肌理” 形成干扰;也有因城市更新而导致历史色彩 “剖面”边缘的识别模糊等问题(图5)。所 有这些均表明城市色彩有很多可以进行控制 与引导的方面,这需要通过规划进行色彩干 预以使城市总体色彩朝有利于整体识别个性 的方向发展。
城市设计定义及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发展
城市设计定义及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发展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创造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它涵盖了城市公共空间、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城市的可用性、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的质量。
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城市发展迅猛,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管理对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因此,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对城市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城市的发展效益和居住环境。
在20世纪初,德国的城市设计理论家康拉德·鲍弗著作《城市建筑奠基书》提出了“人类定居者”的概念,强调城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和舒适为重点。
他主张城市规划需要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来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后,西方城市设计理论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之一是功能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设计应该以功能的需求为导向。
例如,建筑师莱·柯布西耶通过功能分区的方式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以提高各功能区的效益和互联互通。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城市设计理论出现了新的转变。
不再仅仅关注功能性和效益,更加重视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情感和文化需求。
人文主义理论提出了“人类环境学”概念,指出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领域,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因素。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渐成为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城市设计强调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均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推广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还提倡民主参与的原则,以确保居民能够参与到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城市设计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
多元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也被视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因素,要求尊重和包容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文化需求。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
我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一、引言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涵盖了城市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我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根据我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人口、产业结构、空间组织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使得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都能实现良好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 城市设计的广度:我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涵盖了城市的多方面因素,包括人口、产业结构、空间组织和自然环境等。
这说明城市设计不仅仅关注城市的形态和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设计的深度:通过对城市人口、产业结构、空间组织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规划、设计和改造,使得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都能实现良好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表明城市设计不仅要考虑城市的表面状态,更需要深入思考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和内在结构。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非常全面和深刻。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对城市形态的规划和设计,更是要全面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现代城市正面临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城市设计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总结回顾我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全面、深刻而富有启发意义。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对城市形态的规划和设计,更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和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设计是我国大百科全书所定义的,需要根据城市人口、产业结构、空间组织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使得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都能实现良好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建筑师等设计师,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为提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生活质量所作的设计。
具体地说,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是改善整体或局部环境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为建筑设计做出指导性的工作。
城市设计可以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设计,小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
2、城市设计的目标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
3、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典型案例: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4、霍华德——田园城市5、柯布西耶——光明城市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和空间;6、城市设计的层次1)宏观城市设计:宏观城市设计主要侧重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
①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②构造城市景观体系;③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④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2)中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是直接与规划管理结合的阶段,其确定的标准和导则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依据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原则,确定城市设计分区的具体围,并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的政策和标准。
eg:城市空间轴线设计、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城市中心区等城市设计。
3)微观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则是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进行具体的形体、空间与环境的设计。
Eg:城市广场、住区城市设计7、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共同点:①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②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区别:城市设计的特点----战术性、微观、三维、形体环境、设计性质、指导性质城市规划的特点----战略性、宏观、二维、社会经济环境要素、计划性、法定性。
8、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1)城市设计通过以下环节指导建筑设计:定位——为建筑之间建立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协调交通,满足功能。
定量——控制容积率,协调场地的空间容量、尺度、视线等。
定形——确定建筑的高度和体积。
定调——确定建筑的色彩、风格和格调(2)建筑设计应具备以下城市设计思想:整体观念——把建筑看成是城市物质形体环境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服从整体环境的需要,明确“主”、“配”角色的关系。
环境观念——把建筑和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和周围开敞空间视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空间上的连续性(4)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筑设计的自主性9、城市设计的基础——空间和城市空间(1)空间的类型:从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关系出发,可以将城市分解为两种空间,一种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部空间,即室空间(interior space)。
另一种是由建筑物的外壳界面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open space)。
开敞空间主要包括: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公园绿地空间、滨水空间、建筑环境空间(2)空间的基本模式:一排、一环、一群(3)空间的特性:1、空间整体的在特性1)开敞与封闭空间①开敞空间:即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仰,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②封闭空间:即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强,表情厚重而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2)静态与动态空间①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供茶座。
休息,读书、读报、远望、人看人,交谈等可逗留空间。
②动态空间:由曲面,斜、折而构成的,暗示方向、具一定动向的空间。
3)可塑与非可塑空间①可塑空间:即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玻璃等物质界面所构成的。
具有自然的、活泼的,安全的、温暖的。
也有称为软质空间。
②非可塑空间:即由砖、石、棍凝土等物质界面构成的,显示永恒、生硬与端庄感的空间。
也有称为硬质空间或严格空间。
4)明空间,暗空间与灰空间①明空间:即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
②暗空间:即室空间。
③灰空间:常作为室外的中界、过渡空间,功能上多在人流出入频繁的地方使室外活动自然过渡、融合。
5)其它特性表现紧:不稳定的形象,不和谐的组合轻松(愉快):空间的大小合适、亲切,各要素间关系和谐欢乐:自由组合的空间,柔和及流动的形象与图案,强烈的对比沉思:整个空间装饰清淡朴素,一种独立、隐密,隔离,安全与和平的感觉活泼:形式大胆,有角的平面,天然粗糙的质地,倾斜的垂直线,有方向性的组合敬畏:气氛宏伟的尺度,特别广大的空间。
2、空间语言空间大小:大——豪华,高贵,公共社交,小——紧密,压抑,亲切。
空间高低:高——神秘,威严、庄重、深奥,低——温暖,和谐,平易.空间轴线:直——庄重、尊严、集中,纪律曲一—活泼,变幻、情趣。
空间分隔:纪律、秩5.空间高差:活泼、热情、等级,追求、趣味.空间韵律:丰富,智慧、艺术、高雅、秩序、规律.空间实虚:实——坚固,力量,隔离,停止。
虚——欢迎,进入,连续、通畅.空间借景:虚心,希望,智慧,团结.空间外延: 光明,愉快,探索,希望。
空间方向:向,向外,向上,向下、辐射,等等。
序,理智、、安全、清醒.10、开放空间(1)定义:开放空间又称开敞空间或旷地,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亦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以及室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2)特性:一般而论,开放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性:①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
②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
③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
④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
(3)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4)开放空间的功能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有机地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5)开放空间的特征大致上,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具有如下特征:边缘:即开放空间的界线。
它出现在水面和土地交接或建筑物开发与开敞空间的接壤处。
连接:是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
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
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
连续性:这是体系的基本特征。
自然河道、一组公园道路、相连接的广场空间序列乃至室外步道系统都可以形成连续性。
11、空间-形体分析方法1、视觉秩序(1)由来已久、深受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视城市环境为艺术作品,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重要基础之一。
(2)在西方,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和崇尚视觉秩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师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实践力量。
A、西克斯特斯的罗马更新改造设计:以城市作为尺度的、系统的和意向性的改造……在形状和规划上明显表达出一种对意向性美学形态和理论假设的价值取向。
B、朗方的华盛顿规划:以城市的整体作为一个艺术品加以设计。
(3)在中国,元大都以后的城市建设,追求完整和谐的整体空间视觉景观秩序,体现封建都城营造的型制要求。
(4)在实践中,视觉分析方法通常是由少数精英人物——政治家、建筑师或规划师来驾驭贯彻的。
这种方法易于满足政治变革形势的需要,成为特定的政体在物质空间表达上的中介。
(5)特点:传统的学院派思想,注重城市空间体验的艺术质量,是城市设计思想的重要基础;对视觉艺术和形体秩序的片面追求也容易导致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丰富涵的,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忽视。
2、图形-背景分析(1)“空间即主体”(space-as-object)建筑实体---solid mass; 图---figure;空间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空间即主体”---城市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2)罗杰·特兰西克——图底关系与联系理论(3)“诺利地图”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诺利地图反映的城市空间概念与现代空间概念截然不同。
前者的外部空间是图像化的,具有与周围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而在现代建筑概念中,建筑物是纯图像化的、独立的,空间则具有一种消极含义。
传统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虚体系统。
公共空间有建筑物的量体中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外部的空间及活动。
就整体关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虚体比实体更具实质意义。
(4)城市隙地空间“图底分析”理论认为,当城市主导空间形态由垂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构成时,要想形成连贯整体的城市外部空间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城市用地中,设计建造的垂直方向扩展的实体要素,很容易导致大量难以使用和定义的隙地(Lost space)。
(5)空间印象转变(1)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围合性的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2)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在降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整体性消退,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市环境之中。
(6)空间是传递城市体验的媒介空间形式:格网形态、同心放射、中轴序列、折角形状、曲线形状、有机形态等;空间领域: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的有序组织是实现空间意义的重要容;空间序列:应重视建立场所的次序和视觉方向性;(7)图---底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①实体形态:纪念性建筑物或主要公共建筑物、城市街廓地区、具有方向性和边缘界定意义的建筑物等;A、视觉焦点、配置在开放空间的主要位置、传达空间的社会及政治地位。
例如:万神庙、圣彼得教堂、天使城堡。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
天安门、钟鼓楼、世纪坛。
B、性质相近、肌理相近。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四合院传统街区。
C、线性结构、视觉连续。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外滩建筑群。
②虚体形态:重要建筑入口前庭、阶廓虚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