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剖析

合集下载

地史学

地史学

地史学复习资料★总论第一章绪论1、地史学:地史学又称为历史地质学,它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层,它包括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物质记录。

阐述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以及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分析。

2、地史学的基本内容: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

(1)研究地层的形成顺序、时代、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进行地层的时空对比,构成了地层学。

(2)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分、沉积相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地层形成的古环境、古地理及其演化,构成了沉积古地理学。

(3)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合、沉积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磁及其它构造标志,恢复地层形成的古构造背景、古板块分布格局及其离合史,构成了历史大地构造学.。

3、地史学可划分为哪几个学科?动力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知识。

4、什么是现实主义原理?利用动力地质学关于地质作用、现象和产物的知识对地层进行分析,推论当时的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称为现实主义原则或将今论古原则。

5、什么是地史时期和天文时期?第二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重点看)一、岩层是地壳中层状岩石的泛称,其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岩床等顺层侵入的侵入岩及上述岩石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它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地层和岩层的主要区别就是地层具有时间的含义、在地层层序中有一定的位置。

岩层是非正规术语。

二、化石层序律: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进化,其进化过程不可逆,所以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群,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同时代的化石或化石组合。

三、地层层序律: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成的。

即“下老上新”。

四、地层的划分:在理清地层纵向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发展阶段,根据地层的各种特征和属性,把地层剖面划分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史学名词解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史学名词解释

地史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E段,为块状泥岩。

2、沉积相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由N.Steno提出,在未受强强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4、复理石复理石又称复理石沉积,复理石建造,是指形成于大陆边缘(陆间区),大陆钭坡坡麓(深海、半深海),由浊积岩或等深积岩,深海,半深海泥岩,有规律的或韵律性的交互组成的巨厚地层。

5、板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

6、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指携带着大量砂泥质碎屑的河流入海(或湖)在河—海(湖)水动力共同作用下,在河口区形成的尖顶指向陆地的三角形的沉积体,三角洲因此得名。

三角洲相因受河流、波浪、潮汐及岸流影响程度的差别,形态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自陆向海(湖)可分为三部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7、垂向加积作用垂向加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沉降,沉积学上把这这种沉积作用称为垂向加积。

8、笔石页岩相笔石页岩相以黑色页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见底栖生物化石。

代表水深、滞流的非补偿海环境。

9、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0、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纹层状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简答题复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简答题复习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一、填图二、问答1、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应具备什么样的保存条件?生物本身;数量多;具有硬体外部环境:迅速埋藏,免受机械破坏;迅速冷冻;还原环境;沉积物的粒度细2、如何区分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的化石?原地埋藏(autochthonomous burial):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

异地埋藏(heterochthonous burial):化石不同程度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阶段性?演化趋势大小:小—大形态:短轴—等轴—长轴旋壁:单层—三层—四层或具蜂巢层—具副隔壁隔壁:平直—褶皱旋脊:大—小演化的阶段性4试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画出菊石缝合线的类型并表明其繁盛时期?7、头足类的演化趋势?壳形:直-平选;壳饰:简单-复杂;隔壁颈:后伸-前伸;缝合线:鹦鹉螺式-无棱菊石式-棱菊石式-齿菊石式-菊石式8、举例说明性双形现象?由于性别的差异,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现象。

如介形虫雄性个体:长、矮;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9、介形虫的演化趋势?1)、铰合构造从一元型到四元型2)、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其分布由不规则到规则3)、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10、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双壳类腕足动物壳形分左、右壳,两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分背、腹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但每瓣壳左右对称铰合构造发育发育壳子开合机制闭壳肌、韧带闭壳肌、开壳肌壳饰生长纹放射脊、生长纹、中褶、中槽11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12、简述叠层石的形成环境和条件生长于潮间带蓝藻藻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数量的沉积颗粒提供给藻类吸附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水底物质的位置相对稳定生长速度大于剥蚀速度在生长过程中叠层石能被迅速加固13、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化过程的学科,涉及地质、地貌、古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史学的复习内容较为庞杂,需要系统地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地质时代、岩石分类、地球构造等多个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些地史学复习的资料和方法。

一、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地史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按照地球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

复习地质时代时,可以从地质时代的划分标志、主要特征和重要事件等方面进行总结。

例如,新生代是地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地壳运动频繁、火山活动旺盛,同时也是哺乳动物迅速进化的时期。

复习时可以结合图表,对各个地质时代的特征和事件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岩石分类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复习岩石分类时,可以从岩石的成因、组成和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

常见的岩石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岩三大类。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复习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加深对不同岩石类型的认识。

三、地球构造地球构造是地史学的核心内容,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复习地球构造时,可以从地球的层次结构、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总结。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其中地壳又分为洲际地壳和洋壳。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复习时可以结合地质地图和地震分布图,分析板块边界和地震带的关系,以及板块构造对地球表面地貌和地震活动的影响。

四、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演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学科。

复习古生物学时,可以从古生物化石的分类、分布和演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可以分为化石遗体和化石痕迹两大类。

地史学复习资料--国科大

地史学复习资料--国科大

一、中国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史特征1、中国东部地区:受构造环境和气候带控制,古近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存在4种类型的沉积盆地:⏹隆起带上的含煤断陷盆地分布在南北两个潮湿气候带内古阴山-燕山以北:抚顺盆地-河湖沉积。

含暗色砂岩、页岩,底部含油页岩、煤层及玄武岩。

古南岭以南:广东茂名、广西白色盆地:潮湿含煤盆地,油页岩及煤层,局部可遭受海泛,发现咸水介形类化石。

⏹红色膏盐断陷盆地:秦岭和南岭之间的中南地区大型:红色河湖相沉积,含石膏岩盐,出现有孔虫化石海泛层。

等。

如江汉盆地小型:红色山麓堆积和河湖相。

如南雄盆地▪强烈凹陷的海泛河湖盆地:分布于古秦岭以北至古阴山-燕山间的华北地区,古近纪处干湿过渡气候带,渤海沿岸地区、冀中、鲁西北▪半地堑型凹陷,沉降强烈。

▪干湿相间的气候带:同一地点的剖面上,可见红色岩层、暗色岩层,石膏与煤线、油页岩交替出现▪强烈凹陷的海泛河湖盆地:▪东营组砂岩、粉砂岩、泥岩 240-1000m▪沙河街组粉砂岩、泥岩、灰岩,1500-2000m▪孔店组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厚 50-400m▪准平原游移河湖盆地:内蒙中部地区地壳升降微弱,处于准平原状态。

渐新世末期的地壳活动使很多地方的古近系发生程度不同的微弱褶皱变形,与上覆的新近系不整合接触。

在新近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在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渤海湾地区的裂谷作用基本停止;地壳活动表现为大范围的上升或下降,沉积区域普遍扩大。

▪东部干旱气候带消失。

▪新近纪后期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玄武岩喷发活动。

▪大型沉降河湖盆地:▪松辽盆地:沉积区范围覆盖整个松辽平原,暗色碎屑岩含煤。

200m▪华北-苏北:沉积区范围扩大,杂色河湖相沉积。

1000-2000m▪隆起带上的静水湖盆和土状堆积:北部大型盆地两侧的隆起区▪山东山旺盆地:泥岩、硅藻土、油页岩及玄武岩组成,厚70-80 m。

▪晋陕高原,“三趾马”红土▪隆起带上的含煤断陷盆地:西南地区的云贵地区滇桂粤闽的一些小型盆地,温湿气候下的湖沼含煤沉积▪隆起带上的游移河湖盆地与古近纪相似,但沉积范围有所扩大。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

(一)总论(沉积古地理学+地层学+大地构造学)A,沉积古地理学沉积古地理学是地史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地层的沉积相的相分析是进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以及地层学的研究的基石。

本节内容的概要,本人分为三节---基本概念、相标志、几种沉积相的介绍。

A-1基本概念:沉积相:沉积于特定的古环境的具有一定的岩石、化学特征的地层。

相变:沉积相在横向上的变化,反映了空间上的变化。

瓦尔特定律:在连续沉积的前提下,空间上相邻的沉积相在纵向上亦是相邻的。

相分析:依据不同地层的岩石、化学、生物特点分析其形成环境。

相标志:反映地层形成环境的原生沉积特征。

A-2,相标志:A-2-1,物理标志:①层理构造: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多由细粒的泥或者粉砂质组成,纹层极薄,反映低能的水环境。

平行层理由较粗的砂质组成,由较高的水动力产生。

交错层理,又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平面且相互平行;楔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平面但是彼此相交;槽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曲面且彼此相交。

从板状交错层理到槽状交错层理大致上反映了一个水动力递增的变化。

此外交错层理具有示顶底及定流向的作用。

递变层理,由重力流产生,形成的没有纹层面的粒度由下至上由粗到细或者由细到粗的层理构造。

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为砂包泥式的泥沙质互层,而透镜状层理为泥包砂式的泥沙质互层。

前者反映水动力较强的环境,后者反映水动力较弱的环境。

②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波痕是由于水流的流动造成的,可以指示水流的流向,也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

而泥裂以及雨痕等暴露构造可以指示干旱的环境。

③软沉积构造,由于地层的扰动产生的构造,可以反映地震等古地质事件。

A-2-2,化学标志地层中的一些自生矿物(如海绿石)与沉积环境的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有关。

A-2-3,生物特征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物习性,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一些特殊的指相化石,可以判断其沉积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史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史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史学
适用专业:古生物地史学,沉积学
一、名词解释
1、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
2、地层划分与地层对比
3、组与阶
4、沉积相遇沉积组合
5、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
6、混杂堆积与蛇绿岩套
7、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8、小壳动物群和伊迪卡拉动物群
9、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
10、陆核和原地台
二、论述题,任选三题
1、华北地台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2、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级别体系划分依据及两者相互联系
3、任选华南华北古生代一纪论述地史特征
4、晚古生代陆生脊椎动物和陆生植物的演化特征。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大)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大)

1、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印支运动:三叠纪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构造运动,主要在中印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华南与华北之间)发生在:T2/T3/J1。

主要表现:1)古气候重大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2)古地理格局变化,中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发育3)板块拼合——中央造山带形成,青藏海域古特提斯封闭,中国大陆已具雏形4)岩浆岩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环太平洋开始发育2、威尔逊旋回加拿大学者威尔逊(J.T.Wilson,1973)将岩石圈从大陆破裂、裂谷出现到洋盆形成,再从洋盆俯冲、缩小到闭合的完整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期)胚胎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幼年期:出现洋中脊和狭窄洋盆,如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出现大型成熟洋盆,如大西洋衰退期:洋盆开始收缩,洋壳向大陆下俯冲,如太平洋残余期:洋脊扩张减弱,两侧大陆逼近,仅存残留海盆,如地中海消亡期:海域完全消失,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形成高峻山系,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3、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

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

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征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

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穿越的。

4、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加里东运动使华北从中奥陶世开始隆升,至泥盆纪依然处于古陆,遭受剥蚀夷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概(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收集全面版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概(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收集全面版本)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 地质灾害(12、10、06、05、04)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2. 地层层序律(11、10、09、06)地层形成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并总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叫地层层序律3. 化石层序律(00)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底层的时代越老 4. 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5. 地质环境(08、04)围绕生物体外部的空间及所包容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即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6. 生态系统(09、06、05、04、02)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7. 生态平衡(08、07、0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一定时间、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此状态叫做——8.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差值为正叫正异常,差值为负叫负异常9. 成岩作用(11、10)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主要方式有压实、胶结和重结晶作用三种10. 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11. 胶结作用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沉积岩的过程12. 重结晶作用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晶质,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13. 节理岩石受力的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两侧岩块无明显滑动者叫节理,有明显滑动者叫断层14.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5.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12、06、99、00、02、03)1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18. 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19.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的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20.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1. 岩石的构造(04)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22. 岩石圈(12、06、02)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23. 岩浆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局部地段中形成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且富含挥发成分的硅酸盐熔融物质24. 岩浆作用(06、00)岩浆沿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改变,岩浆成分不断发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25.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时,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的作用26. 矿产(矿产资源)(07、06、02)自然界里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27. 矿床(07)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28. 矿石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质学重难点总结

地质学重难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概况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固体地球物理特征(密度、重力和压力、温度、磁性、弹性和塑性)、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及主要划分依据。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组成、矿物和岩石概念)。

地质作用的概念(一般概念、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一)重点: 1 地球主要的物理特征2 岩石圈构造和主要划分依据(包括现代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的类型)3 地质作用的概念记识:重力异常(正、负异常),地磁异常,地温梯度,软流层,岩石圈,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板块边界类型(分离型、汇聚型、平错型),地质作用的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理解:岩石圈构造和主要划分依据,内部状况和固体地球的相关性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应用:三大岩石的区分,各种地质作用现象观察。

(二)次重点: 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2 地壳的物质组成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地水准面,,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组成、矿物和岩石概念)。

理解: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三大岩石的划分。

应用: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识别,三大岩石的区分。

(三) 一般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固体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密度、压力、磁性等特征。

第二章矿物矿物的总体介绍,其中包括矿物与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式、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其中要了解矿物的形态与主要物理性质(矿物单体与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磁性等)。

矿物的各论(矿物的分类与命名、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含氧盐大类等)。

(一)重点: 1矿物概念2 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记识:矿物、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晶体的习性(晶习)、矿物集合体形态、矿物光学性质、解理、断口、常见矿物鉴定。

地质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质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质历史知识点总结地质历史是指地球上岩石和地壳的演变历史,它记录了地球在数十亿年间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地质历史研究的对象包括地球形成和演化、地质构造与地壳变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变质、地球表面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古气候与古生物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地质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本身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它经历了行星团体、构造小行星带、地幔性小行星带和大地站的发展。

地球大气形成于45亿年前的新月裂纹熔体沉积。

地球内部结构可以从地球四大层构造上看:地壳是地球最薄的壳层,由岩石构成;地幔是厚度较大的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由镁铁硅混合岩构成;地核是地球最内部构造,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半流体状态,内核为固体状态。

地球形成后,地球内部发生过多次构造变革,形成了像大陆板块、洋中脊、大洋架构,形成了现在地球的地理特征构造。

古生物学地球上的生物演化与地球的地理变化与生命演化密切相关,各个地质时期的生命演化都反应了当时地理环境的变化。

地球自从出现生命以来,生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地球上生物的演化也体现了地球本身的变化。

例如在古生代晚期,地球上陆地上生活着较为原始的植物和节肢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种类逐渐丰富,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白垩纪晚期出现了被认为过去最大型的恐龙等一系列复杂的侏罗动物。

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地球上大约有三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这是地球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岩石与地层学在地球演变的过程中,岩石矿物和地层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岩石是地球上的基本物质,它是地球表层的主要成分,并且是其他物质和能量的主要储藏体。

岩石经过长期变化形成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岩石,比如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古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曾经经历过若干次巨大的地质运动。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地球上的一些区域曾经是海洋,而后来演变成陆地。

陆地的变化也对于生物演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壳中形成的岩石沉积和堆积过程,它是研究地球地质史的关键科目之一。

地史学复习重点

地史学复习重点

地史学重点笔记(随堂)第一章绪论从哪几方面研究地球?地史学、地球化学、年…地球的大气、表层、生物三个方面Great Oygenation event 大生氧事件(31亿年前?)Huronian Glaclation 冰期(25亿年前,持续3亿年)泥盆纪植物登陆,泥盆晚期出现树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1)了解地球运转规律,保护地球环境;2)早期生命的起源,未知;3)地球大气的独特性。

参考书:《中国地层典》《生物地质学》(2003)第二章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沉积相:形成于特定古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组合。

(单偏光、正交偏光?)黑色薄层硅质岩表示有机质多;含放射虫表示特定的深水、富氧低能环境。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的横向变化。

相分析:通过对地层中古代岩石和生物的特点,将其与环境联系起来分析和恢复古代沉积环境。

沉积相的相对比定律(相率):只有哪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相邻的沉积相,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Walther”s Law)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1)沉积岩组合和结构;碎屑岩成分主要有:岩屑、石英、重矿物、有机质、胶结物;碳酸盐岩:生物碎屑、岩屑(包括内碎屑和非原生沉积)、原地碳酸盐、陆源泥、有机质、胶结物;沉积岩结构:颗粒支撑、杂基支撑海绿石形成于陆棚浅海环境,且在缓慢沉积条件下。

2)沉积构造:沉积过程中沉积物的叠堆方式,包括层理、层理构造、滑塌构造。

层理:水平层理:水动力特别弱(静水环境),细层厚度毫米级平行层理:水动力相对较强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发育于河道底部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层面构造:沉积层面上的构造,如波痕、泥裂海洋环境:XX、泻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缓坡、陆棚海大陆环境:山麓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沼泽沉积相浅海沉积相: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块、陆棚海过渡环境:三角洲、滨海、沼泽3)生物类群及其生态组合;4)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地层的接触关系:1)沉积间断:沉积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沉积作用停止,而后又接受沉积,由此产生的地层的间断;2)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海侵:由于海水范围不断扩大,地层不断向陆地侵入的过程,其形成的沉积序列为海进序列。

地质大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质大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质大历史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地球表面和地下运动的科学。

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地球形成、演变历史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构造的发展变化规律。

我们现在所知的地质学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基础上得出的。

从地球的形成到今天的演化,地质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关于地球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的形成是在约46亿年前开始的。

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形成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一亿年内完成的。

地球形成的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

在地球形成初期,最早的岩石形成于约42亿年前,这也是地球岩石的起源。

地球的初期地幔是熔融状态,而且地球上的气氮和水都是从太空中流入地球表面的。

地球演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地幔相分离、地幔的结晶、地球的构造发展和地球的外壳演化。

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地球的初期形成、地幔的结晶、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发展和地球的表面环境的变化。

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球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地幔柱状构造的发展、板块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等,这些地质事件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核位于地心,是地球的内部最重要的构造之一,它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地幔是由硅酸盐类矿物和镁、铁等元素组成的,是地球内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壳是地球的外部壳层,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环境。

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球的演化和地壳构造具有重要影响。

地幔对地球的运动和地壳的形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一个重要构造,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内部的这些结构相互联系,通过地球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板块构造和地质运动板块构造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它的发现在20世纪初在地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名词解释复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名词解释复习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1、古生物: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生物2、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形成到全新世以前3、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4、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5、指相化石:分布广、狭适性、能过明确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的生物化石6、生长节律:生物生活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生物的生理和形态的周期变化现象7、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8、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所含化石几乎都为浮游笔石,为缺氧、海水宁静、含硫量达7%的还原环境9、混合相:页岩为主,也有砂岩、灰岩,笔石与腕足类、三叶虫等伴生,为正常海的沉积环境10、牙形石的自然集群:不同牙形石自然成对成行地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人们认为这些牙形石是同一动物的骨骼,他们的排列方式能体现其在动物体内的原始状态,因此,人们将这种牙形石的自然集合体称为自然集群11、孢粉分析:通过对地层中的孢子花粉的离析、鉴定、统计来研究孢子花粉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和变化,以此来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及植被类型。

12、世代交替:在有孔虫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13、双形现象:由于有孔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造成了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

14、叠层石: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生物作用和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

15、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6、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17、沉积旋回: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沉积旋回。

18、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19、横板:珊瑚体内横列的薄板。

20、地槽:地壳上垂直沉降接受巨厚海相沉积,最后又回返褶皱并上升成山系的巨型槽状凹陷带。

21、地层叠覆律:未经扰动的地层,总是上新下老。

22、沉积组合: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背景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

地史学复习要点内容

地史学复习要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地史学(Historical Geology)?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间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很强的学科。

二、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地层学(Straigraphy)——主要任务是对出露地表的层状岩层(含生物化石或同位素年龄)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对比,确定地质时代,进而建立其地质系统。

2、沉积古地理学(Sedimentary Paleogeography)分析和确定地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和时空分布特征,恢复地史中的海陆分布,海平面的升降和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变。

3、历史大地构造学(Historical Geotectonic)研究地层的沉积和岩石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动植物群生物分区系性质以及古地磁研究指示的古纬度位置,再造古大陆海洋分布格局,探讨古板块漂移分合历史,岩石圈构造演化合地球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三、地史学发展简史地史学的发展和建立大致可划分三大阶段:1、地史学启蒙时期(18世纪末之前)本阶段相继建立了一些地史学概念。

地层叠覆律(Law of Superposition ):丹麦医生斯坦诺(N.Steno,1668)提出: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水成论:以德国萨克森矿院教授维尔纳(,建立起萨克森地区的地层系统,提出了全球性地层系统的概念。

火成论:以苏格兰地质学家郝屯(J.Hutton)为代表。

最早指明了岩浆岩脉与被侵入围岩之间的侵入接触(烘烤)关系;首次阐明了角度不整合现象的地史意义;提出了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代合地史时期原则上不变的思想,即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Actualism )研究方法。

2、近代地史学建立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石层序律(Law of Succession ):英国工程师史密斯(W.Smith)发现: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中地普地考研知识点总结分解

中地普地考研知识点总结分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

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

生物相岩相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沉积接触:年轻的沉积盖层直接覆盖在较古老的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上侵入接触:年轻的岩浆侵入到较古老的地层中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

地层对比:表示地层特征或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1岩石学:岩性划分对比,追索对比2古生物学:Index fossil: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Fossil association: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3物理地层:磁性地层划分对比地层中通常可以保存沉积物沉积或成岩期的磁性特征,即“剩余磁性”。

地史中地磁极曾发生许多次倒转。

根据地磁极的倒转并配合同位素年龄测定,可以建立一个地磁极向年表。

由于地球的磁极是全球性的,利用地磁极向年表可以对地层定年和进行磁性地层的对比地震地层划分对比测井地层划分对比4化学地层同位素年龄测定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进行的。

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并转化为终极元素。

同一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层年龄的确定,不同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层对比。

5其他地层●事件地层●不整合●层序地层●分子地层●气候地层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结果:形成相应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存在多重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磁性地层单位、化学地层单位、生态地层单位、地震地层单位、矿物地层单位、构造地层单位等。

强调三套常用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和两套独立的地层单位系统(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岩石地层单位: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地层体,即以岩性岩相为主要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分级:群、组、段、层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且具有一定结构类型的地层体。

建组条件:1)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2)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3)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4)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1/5-1/20万)上表达)。

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带(biozone),是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的内容及其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

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地层中化石有别的三维空间岩层体延限带Range Zone-选定化石的延限范围所代表的地层间隔带Interval Zone-两个特定生物面之间的含化石地层种系带Lineage Zone-含有代表进化种系中某一特定片断化石的地层组合带Assemblage Zone-以三个或更多化石分类单元构成的组合或伴生视为一整体,而有别于相邻地层富集带Abundance Zone-以某个特有分类单元或一组特定分类单元的丰度明显高于相邻地层丰度的地层体CU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限(或地质时代)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它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某一时间片断内形成的所有地层体。

时带是指在某个指定的地层单位或地质特征的时间跨度内在世界任何地区所形成的岩石体,与之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时(chron)(ISG, 1994)。

层型(stratotype)是已经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来或是后来指定的参考标准 (即典型剖面)层型主要包括:单位层型(unit-);界线层型(boundary-);复合层型(Composite-) 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地层界线的穿时与等时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

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

如曲流河河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向加积作用、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与海滩、障壁沙坝的进积作用以及滨岸沉积的退积作用等。

穿时普遍性原理:在所有侧向堆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

海侵(海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的现象. 超覆(overlap):由于海侵使得沉积盆地范围不断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层超越其下伏的较老的沉积层而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

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海进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海退由于大陆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海水从大陆撤退的现象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的现象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Biologic sedimentation: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方式沉积旋回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相应的学科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学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1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分析2厚度-相分析:沉积物厚度可以反映地壳升降运动的幅度(与基盘的下降和物质供给的多少有关)3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分析补偿: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

非补偿: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

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

超补偿: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

沉积组合: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地台(platform):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

地槽(geosyncline):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板块构造: 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这些板状体(板块)相对于赤道或地极可发生大规模的横向水平位移.板块之间通常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大陆裂谷和褶皱带等为边界.板块间的离合碰撞及其相关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缘.板块边界分类大陆边缘类型威尔逊旋回:1 胚胎期2 初始洋盆期3 成熟大洋期4 衰退大洋期5 残余洋盆期6 消亡期古板块的重建:1地缝合线----板块构造的最直接证据:蛇绿岩套:由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代表洋壳残片混杂堆积: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板块物质的混杂体,是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双变质带:指板块碰撞俯冲带附近发育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蓝闪石片岩)、高温低压变质带(红柱石、矽线石、兰晶石),它们往往沿缝合线相伴出现2 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的有序分布3 特殊沉积类型4 古地磁学方法5 生物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分区主要指因温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6 岩石大地构造构造旋回:构造作用在时间上的重现, 这种重现通常会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影响造山作用、海水进退、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生物演化等方面。

构造阶段:发生构造旋回所经历的地质时间中国和世界大地构造分区和板块构造格局:欧美习用:加里东(Caledonian)构造阶段 (Z-Pz1),海西(Hercynian/Variscan)(华力西)阶段(Pz2),老阿尔卑斯阶段(Old Alpedic)(Mz),新阿尔卑斯(Young Alpedic)阶段(Cz)。

中国:阜平吕梁阶段(Ar);吕梁晋宁阶段(Pt1-2);加里东构造阶段(Z-Pz1);海西(华里西)构造阶段(Pz2);印支构造阶段(T);燕山构造阶段(J-K);喜马拉雅构造阶段(Cz).划分Precam. Features:1 时限长(46-5.4亿年);Long duration2 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Wide metamorphism & magmatism3 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Complicated deformation4 生物化石稀少;Molecular & soft-body fossils5 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Acid & anoxic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6 矿产丰富(Fe、Au、U);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地球起源: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分化形成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尚无圈层分异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吸集更多星子使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加,同时因重力分异、放射性元素蜕变和星体撞击而增温原始地球内部达到熔融状态时,亲铁元素比重大而下沉形成铁镍地核,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原始地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