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各类题型答题模板(发展变化类+特点特征类+反映说明表明类+认识启示经验教训类)
中考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模板一、发展变化类【题目简析】发展、变化类题目针对的是某一历史事物的发展情况。
之所以将此类题目置于首位,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各地中考真题中。
例如 2023 年的广东、天津、福建、陕西均出现了此类题目,广东中考的主观题全部 8 个小题中,甚至有 5 个属于此类题目。
【答题模板】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描述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内容、原因(背景)、特点。
下面,分类总结其答题模板。
不过,变化有时候不仅是一个点,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材料,综合选用答题模板。
(1)发展、变化的内容:①事物自身的变化:整体上,该事物呈现......的特点;具体上,各元素的变化情况(变得丰富、多样,由......到......功能越来越......,技术不断......,价值不断......受......影响,时间、空间变化情况,数量增减情况,沿着某一线索的变化情况......)如 1978 年以后人们的衣着变化:整体上,呈现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特点;具体上,颜色变得多彩,由单调到丰富;款式变得多样,由单一到多元;衣着需求从侧重保暖到侧重美观、多功能;着装理念由大众化到个性化;受经济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如古代计时工具的变化:计时功能越来越精确,技术不断创新。
②时间点前后的不同变化:时间点之前,该事物主要是/在/属于/呈现......时间点之后,主要是/在/属于/呈现......如描述经济重心的南移:唐朝“安史之乱”之前,经济重心主要在北方;之后,经济重心主要在南方③不同时间段(前中后期)的阶段性变化:时间段一,该事物以......为主,主要......;时间段二,以......为主,主要......(或出现......侧重......)如描述洋务运动的阶段性变化:前期以“自强”为主,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主,主要创办民用工业④渐进性、发展性变化、趋势(或相反):该事物整体呈现不断上升/增加/提高(或相反)的趋势;某一时间段发展较快,某一时间段发展速度放缓/趋于稳定,趋于规范/完善如描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美国经济: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50 年代至 60年代发展较快,70 年代经济发展放缓。
初中历史 _ 中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考前必背!(替孩子转发)
历史考试中的非选择题设问,一般侧重对原因(背景、因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认识(启示、感悟)的考查。
这些角度可以从下面这些关键点突破:一、原因类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 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 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 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 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 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分享与解析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分享与解析历史学科作为中考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本文将分享一些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并对其做出解析和解释。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历史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掌握好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得分率。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选择题答题模板:1. 内容概括题型题干通常会给出一个事件或人物的关键词,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描述。
答题思路如下:事件概况:简单概述事件背景。
主要人物:介绍相关人物的姓名和身份。
事件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件发展过程。
事件结果:归纳总结事件的影响或结果。
2. 图示题型题干通常会配有一幅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理解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答题思路如下:观察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包括人物、场景、物品等。
分析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分析,了解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
选择答案:根据对图片的分析选择最符合的答案。
二、主观题主观题的回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主观题回答模板:1. 事件原因分析型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
答题思路如下:事件背景:简要介绍事件背景和发生的时间地点。
事件原因:列举并分析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事件影响:归纳总结事件的影响和重要性。
2. 态度观点表达型要求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答题思路如下:观点选择:明确自己对事件或问题的观点。
可以选择正面、反面或中立立场。
理由论证:列举理由并进行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以包括历史事实、逻辑推理等。
态度表达: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解析与建议1. 理解题干在回答历史题目时,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注意辨别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概况"、"原因"、"态度"等,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准确回答问题。
2. 列出提纲在回答主观题时,可以先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将要点罗列清楚。
中考历史 年代换算 开放性主观题答题模板
方法速查——年代换算一、解题知识必备1.公元纪年的界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
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
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2.世纪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
3.中华民国纪年是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纪年的方式,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
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第1年,即中华民国元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
二、年代计算方法1.世纪纪年的计算方法(1)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
举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加1就行了;公元前2070年就是公元前21世纪,也是在百位“0”上加1就行。
(2)世纪换为年代:一个世纪(100年)的跨度。
举例:19世纪指从1800~1899年;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公元前500年。
(3)世纪初和世纪末的区分: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后期),小数为初期(前期);公元前大数为初期(前期),小数为末期(后期)。
举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
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
例1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解析世纪纪年法需要在百位“2”上加1,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
又因为公元前大数为初期,那么公元前273年就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
答案 A2.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1)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
如:前190—前145年,其时间差应该是190-145=45。
(2)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
如:前6年—公元57年,其时间差是6+57-1=62。
例2秦朝(前221~前207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主观题(一)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影响?(1分)材料二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
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1分)材料三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统一了全国。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3)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指哪个朝代?(1分)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1分)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1分)(5)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分)1.(1)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1分);(2)文成公主(1分);(3)元朝(1分);(4)西藏(1分);册封达赖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5)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民族有冲突,但和平相处是主流,民族交融是主流。
(言之有理即可,2分)2.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1)写出材料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4分)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各类题型答题模板(背景原因因素类+评价看待类+列举开放类)
中考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模板一、背景原因因素类【题目简析】背景、原因、因素类的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可用答题模板克之。
回答方向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史实,就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包括国内外(或事件各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这些要点,回答时要结合题目分析,不要生搬硬套。
有则答之,无则略之。
【答题模板】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三大产业+贸易+生产+消费市场.......:(2)政治背景=国家/政府+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理论+科技+教育+艺术+意识形态+宗教.....如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事件的我方)①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②政治:政府腐败+军事废弛+财政亏空+阶级矛盾尖锐③文化:思想封闭、愚昧自大。
国际:(事件的敌方)①经济: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扩大,需要打开消费市场;鸦片贸易获利巨大②政治:资本主义崛起、扩张+军事实力大增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思想:列宁主义。
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原因(因素和原因基本相同):(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事物当事人、人才的努力、事物自身的继承、借鉴、创新,事物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发展外因:事物外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发展,如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的推动或支持、人们观念的革新、外来事物的影响等政治、经济、文化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中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中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参照以下内容:一、选择题:1. 确定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明察秋毫。
2. 确定空间因素: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 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二、主观题:1. 快找中心,明确意图:命题人在选取和组织材料时必定有一个主题,所有问题的设置和要求的答案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所以找到主题并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是成功作答的关键。
2. 审读设问,挂靠教材:明确设问要求,围绕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抓取有效信息,如设问的中心词、时空限制词、题型提示语和答题项,然后按照设问考查的方向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规范答案的捷径。
3. 精读材料,理性分析:借助标点符号来把握材料的阶层和逻辑关系,如句号、分号、省略号、问号等等。
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4. 史论结合发散思维材料题:对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语言能力、历史基础掌握能力要求很高。
这类题概括观点是核心,学生做题时,一个论题要找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或者出现的高频词语作为主语,通常情况下是以该主语进行造句,包括其自身特点、趋势、原因、作用及影响。
论题阐述部分要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阶段分别举例并阐述原因或影响;论题总结部分不要照抄材料观点而是要就阐述史实做总体概况。
以上就是中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古代史。
1. 请简要描述商代至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
2.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谈谈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和对内政策对汉朝的影响。
4. 请比较汉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5. 请分析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近现代史。
1. 请简要描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2. 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 请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4. 请比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5. 请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三、世界史。
1. 请简要描述古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请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请谈谈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请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5. 请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能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中考历史答题模板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历史解题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化模式和发散思维:1.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2.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3.主要原因+次要原因4.主观原因+客观原因5.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例如,可以使用这些模式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XXX成立的原因等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的模式来分析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以及使用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的模式来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等。
评价人和事的方法:在评价人和事时,不仅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不仅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历史解题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具体分析方法如下: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例如,鸦片战争背景分析中,国内背景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国际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等方面。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例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以及国际国主义忙于一战等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中,内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外因包括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例如,可以通过分析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等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
以上是历史解题的一些公式化模式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提高历史解题能力。
古代经济的分析方法通常是先分析各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然后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例如,唐朝经济的分析是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然后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完整word版)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夺分锦囊07 中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汇总 -【临考夺分手册】
辛亥革命:民族民主革命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战争性质
反侵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
改革性质
封建性改革:商鞅变法(秦国)、大化改新(日本)、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王安石变法
11
特点
(1)多样性(2)多元性(3)国际性(4)时间长(5)规模大(6)涉及范围广(7)速度快(8)西化、汉化、近代化、现代化、全球化、一体化、多极化(9)兼容并包(10)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11)破坏性大(12)杀伤性强(1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14)残酷性、野蛮性、血腥性(15)开放性(16)平等性、不平等性(17)军国主义色彩(18)国家干预(19)雇佣劳动(关系)(20)广泛性(21)以少胜多等
革命道路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合本国国情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
政策
新经济政策(苏俄)和罗斯福新政(美国):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经济发展经验
14
结论/说明
结论并列找共性,递进、对比找关系
结构:(1)▲▲▲+动词+■■■
资产阶级(富裕农民、市民阶层)——无产阶级
5
劳动力结构
男劳动力、女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劳动者
6
社会类型/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7
政体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河流域)、奴隶主民主政治(海洋文明)、君主立宪制(英国、日本)、民主共和制(美国、法国)
8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中考历史答题模板一、关键词:1、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历史影响: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
3、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贡献,包括政治家、文化名人等方面。
4、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包括战争、革命等方面。
二、文章结构:1、引言:简要介绍历史背景和需要回答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2、主体:根据关键词,分别阐述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3、结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具体内容:1、历史背景:需要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比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
2、历史影响:需要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
比如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3、历史人物:需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贡献,包括政治家、文化名人等方面。
比如政治思想、政治成就、文化成就等方面。
4、历史事件:需要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包括战争、革命等方面。
比如战争原因、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等方面。
四、注意事项:1、注意语言规范:使用准确、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和事实。
2、注意逻辑清晰: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组织文章,确保文章条理清晰。
3、注意证据充分:运用可靠的史料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4、注意观点客观:尊重历史事实,不夸大或歪曲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和贡献。
五、例文赏析:以下是一篇关于唐朝安史之乱的例文,供大家参考:唐朝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事件。
其背景包括唐朝内部政治制度的动荡、地方军事势力的膨胀以及外部民族势力的侵扰等因素。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导致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唐朝末年的两位重要将领,他们的反叛行动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进程,也成为了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模板学习中的苦确实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亦有乐。
当你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性质型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
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1.例1:俄国1861年改革。
(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例2:王安石变法。
(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2)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3.例3:鸦片战争。
(1)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2)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4.例4:美国内战。
(1)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不同历史事件的性质的解题模式及举例1.战争型(1)战争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战争属性三方面归纳。
(2)举例: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小农经济繁荣,工商业不断发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
对外:对外交往频繁,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科技: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腐化。
②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出现停滞趋势;传统思想禁锢人的思想。
政府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
④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近代好事的原因政治: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中国人逐渐觉醒。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近代坏事的原因政治: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
经济: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50-70年代新中国有利建设的因素内部:政治: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1960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思想:双百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对外:50年代一边倒有利于巩固政权,利用苏联援助。
60年代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缓和,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外部: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60年代第三世界对中国的支持。
70年代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减轻了对中国的敌视。
多极化趋势影响。
50-70年代新中国不利建设的因素内部:政治:民主法治不健全,左倾错误不断;。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套路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套路在初中历史课上,面对那些让人抓狂的主观题,咱们得学会一套高效的答题套路。
要不然,到了考试时,脑袋里就像一片空白,啥也想不起来。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答题技巧,让你轻松应对历史考试,拿下高分,嘿嘿!1. 理清思路,抓住要点1.1 读懂题目首先,读题是第一步,咱们得慢慢看,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划出来。
比如说,题目里提到“原因”、“影响”或者“意义”,这都是咱们答题的重点。
读得仔细一点,能帮你避免答非所问,真是一举两得。
1.2 梳理框架接下来,脑海里可以简单梳理出一个大概的框架。
比如,先写出事件的背景,再说出原因,然后描述过程,最后总结影响。
这样的框架,既清晰又有条理,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分数自然水涨船高。
2. 语言表达,活灵活现2.1 适当运用成语答题时,咱们可以适当用一些成语,既能增加分数又能让答案显得更有文采。
比如说,谈到某个历史事件的重大影响时,可以用“深远影响”或者“举足轻重”之类的词,让人感觉你不是个小学生,而是个历史通。
2.2 加入个人见解有时候,老师喜欢看到学生的个人见解。
你可以在答案中穿插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我认为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领土,更是为了民族的尊严。
”这样不仅显示出你对历史的理解,还能让你的答案更具个性。
3. 举例说明,生动形象3.1 运用历史事件如果题目涉及某个历史事件,别忘了举例。
比如在谈论某个朝代的兴衰时,可以提到一些具体的事件或者人物,这样老师就能更加清楚地理解你说的是什么。
比如说:“像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举措就为后来的集权打下了基础。
”具体生动,老师一听就觉得有料。
3.2 链接现实生活此外,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个好办法。
你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分工和当年的官僚体系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样一来,历史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而是活生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
4. 总结归纳,画龙点睛4.1 结尾要有力最后,答案的结尾同样重要。
总结时,可以用一些有力的话,比如“综上所述,这场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局势,更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发展。
九年级中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技巧
初中历史中考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技巧一、辨析题【题型分析】辨析题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史实等进行判断,然后做出解释的一种题型。
它是福建中考历史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分值为6分。
目前,福建中考历史的辦析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第二种是以辩论形式(或两种观点)出现,要求选出错误的一方,并做出合理解释;第三种以辩论形式(或两种观点)出现,要求判断这两种观点是否正确(可能两者都错),并说明理由。
(尤其第三种是2018年福建中考析题的新模式,2019年开始又新增加一小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识记层面的知识点)辨析题,既要求学生“辨”,即辦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又要求学生“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原因,对错误的观点进行改正并分析原因,对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原因。
既不能只“辨”不“析”,也不能只分析为什么错误而不分析为什么正确。
【解题思路及方法】第一步:审清题干。
这一步要求认真读题,审清题干,清楚题目要求,明白题目要求辨析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辦析其中一种观点还是两种。
第二步:辨别对错。
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那么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
对于辨析题,要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史实是否正确。
从辨析题三种形式来说,第一种是直接找出错误点,第二种是按要求找出两种观点中其中一方的错误之处;第二种是按要求找出两种观点中其中一方的错误之处;第三种是对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判断(可能两者都错)。
第三步:说明理由。
要求说明史实、观点错误或片面的理由,即回答“为什么”,但不要求展开论述。
对错误的史实、观点要改正并说明原因,对观点、史实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说明原因。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特别注意:解答辨析题时,语言表述一定要层次清楚、逻辑清晰,意思混乱、层次不清的回答最容易丢分。
二、材料解析题【题型分析】材料解析题是最具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的中考题型。
历史各类型主观题答题模板(四)
历史各类型主观题答题模板(四)八、开放探究性【命题特点】试卷中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也称开放性试题,这种题型设计极大地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改方向。
【真题回顾】典型例题1、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典型例题2、高考全国文综卷(新课标)41“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得分技巧】细读评分参考,我们看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答好此题必须做到:1、观点明确;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4、表达清晰(语言、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原因类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②改革推行者个人的局限性。
③国际、国内环境对改革不利。
④改革根基不强。
⑤改革的阻碍力十分强大7. 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从大国兴衰过程中我国可以吸取哪些经验?(1)因素:①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
②政治体制创新。
③科技创新。
④外国的扶持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适时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对外关系,重视经济、民主政治、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国家崛起。
(2)经验:①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③要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④要处理好对外关系,和平崛起。
二、影响类1. 中国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响。
(1)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
(2)促进思想解放。
(3)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4)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等。
2. 改革的影响。
(1)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改革开放)①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
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
④巩固了国家统治。
补充:①加重了广大底层劳动者的负担,使其生活更加贫困。
(备注:只适用于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②促进民族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备注:只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摧毁了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备注:只适用于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①使社会矛盾或危机更加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经济遭到更大破坏。
③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④国家国力衰弱。
补充:客观上有利于先进思想科技文化的传播。
3. 制度、政策、法令等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
③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④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序进行。
(2)消极影响:阻碍社会进步,禁锢思想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造成经济发展倒退或停滞,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 战争的影响。
(1)给交战双方带来深重的灾难,双方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2)使人民流离失所,使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3)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4)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深入人心。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促进了文明交流。
5. 经济发展的影响。
(古代封建经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加速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4)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5)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补充:(1)发展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备注:只适用于古代封建经济)(2)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消极影响。
(备注:适用于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三、认识类1. 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认识。
(1)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3)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有思想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2. 制度创新的认识。
(1)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2)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国家统一。
(4)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5)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
3. 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2)带来了危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破坏、高科技犯罪、核武器导致战争规模扩大,战争危害性加深等。
(3)利用科技应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避免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3)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4)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5)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5. 中外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②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外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与时俱进。
6.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7. 新中国与近代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1)区别:近代旧中国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启示: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国家必须发展强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丰硕成果。
②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③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和谐世界。
8. 如何认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1)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中国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9. 对外关系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外交。
(3)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4)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5)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
(6)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10. 日本发展史的启示。
(1)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用改革来完善自己,向先进文化学习。
(2)反对民族压迫,捍卫国家独立。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
(4)一个民族面对困境时要勇于创新,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11. 你能从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继承优秀传统,注重法律保障,激励创新精神。
12. 近现代众多的发明出自欧美国家,对我们有何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2)青少年应学习发明家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为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13. 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
(2)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3)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只能暂时掩盖矛盾。
14. 对大国关系发展的认识。
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是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15. 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2)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3)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4)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5)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应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制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行为。
16. 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2)思想解放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社会改革和革命等活动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思想基础。
(3)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必定走向衰落,我们要勇于接受并认同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答主观题的套路:▶步骤1:从题干中选取设问对象,即回答的出发点。
比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设问对象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步骤2:准确提取设问角度,迅速灵活转化,联系题干对象前、后、社会实际等进行思考作答。
比如设问中出现因素、原因、条件、背景等角度,作答时可以相互对等转换,思考试题对象之前发生事件、社会现状等组织答案。
▶步骤3:步骤2依然无法作答时,首先找准设问角度,其次进行对象推理。
对象类推法:主要是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同方向等的相关事件的对等联系。
比如,题干设问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首先可以推类到“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原因”,再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正义战争”进行的原因。
▶步骤4:根据类推最终可以确定的对象,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