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合集下载

兰州市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浅析

兰州市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浅析

状况 ,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兼顾的办法 , 见表 3 。
对于 滑坡 、 崩塌 灾害 本着 系统 防治 原则 , 正 确认 即“
识 滑坡 、 崩塌灾 害” “ 、 以预 防 为 主” “ 面 规划 ” “ 期 、全 、分
治理 ”“ 合治 理” “ 强 工程 维修 保 养 ” 、综 及 加 。皋兰 山北 坡滑坡 治理 首先 严禁 开挖坡 脚 ; 二 , 漫灌 改为喷灌 , 第 将
3 2 滑坡、 . 崩塌危险性评估 滑坡 、 崩塌进行危险性评估 , 主要根据潜在滑坡体、
距离约 4 0 区内主要为皋兰山滑坡 , 0 m, 该滑坡具有多级 和 多次 活 动 的特 征 , 3个 次 级 滑 坡 区组 成嘲 ( 4 , 由 图 )
崩塌体数量 、 活动性 、 危害面积及距离评估 区远近进行
程度综合判别 。下面以兰青线铁路 兰州站 以西 2 m段 k 危险性评估为例进行说 明。评估 区与皋兰山北坡平行
总体积约 2 5 ×1 3均处于极 限平衡状态 。在大暴 0 6 0m ,
雨或地震 的情况下滑坡极有可能失稳 , 失稳滑动距离最 远可达 79 覆盖 面积约 为 0 5 5mz 4m, . 7k 。评估结果 认
维普资讯
16 5
西 部探 矿工 程 4 地 质灾 害治 理对 策
20 0 8年第 1 0期
兰州市泥石流防治应遵循全面规划、 因地制宜 , 抓 住关键 、 突出重点 , 因害设防、 讲究失效的原则。就评估
地段 而言 , 采取 避让 措施 不 可 实 现 , 根据 打 浪沟 区域 应
2 2 滑坡 .
滑坡是兰州市仅 次于泥石流的地质灾害类型。根 据滑坡的物质组成 , 可分三种类型 : 黄土滑坡 、 黄土—基 岩滑坡及基岩滑坡 。其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区、 切割较深

兰州地区黄土湿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兰州地区黄土湿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1 黄土 分 布 状 况
兰州 地 区黄 土分 布 面 积约 1 2万 k , . m 占总 区
和高、 中山 区或梁 、 峁和丘 陵区域是 黄 土湿陷性 地质
灾 害 的多发 区和易 发区.
域 面积 的近 9 以上. 布范 围包 括 兰州 市在 内的 O 分 三 县辖 区 , 布地貌 主要包括 河谷 阶地 、 分 黄土 台地和 黄 土梁 、 峁等 , 布海 拔 为 15 0 20 0m, 度 在 分 0 ~ 0 厚
的地 貌单 元 区 , 然含 水量 和 天 然孔 隙 比对 湿 陷 系 天
数 和 自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湿 陷系数 的影响 比较大 , 如在华 林坪 、 晏家
国黄土高 原黄 土堆 积最 厚 的 区域 . 除黄 河两 岸 低 阶
地 分布 的黄土 为冲 洪积 次 生 黄土 为 主外 , 边 黄 土 周

坪、 家湾、 龚 大砂 坪 及 五 一 山等 高 阶地 地 区Io, s] 黄 ,
Dic s i n a o tRik An l tc lM e h d o e s Co l p i l s u so b u s a y i a t o f Lo s la s b e
Ge l g c H a a d n La z u Re i n o o i z r s i n ho g o
( 甘肃省科 学院 地质 自然灾害与防治研究所 , 甘肃 兰州 7 0 0 ) 30 0

要 : 根据 兰 州地 区湿陷性 黄土分 布状 况、 陷特征 及 其 引发 的 湿 陷性 地 质 灾 害发 生频 率和 对 湿
此造 成的毁坏 情 况, F zy数 学理论 分析 了形成 黄 土 湿 陷 灾害 的主要 因子和 权 重 , 以 uz 以此 确 定黄 土

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09

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09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肃省境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l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区建筑规范DZ/T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F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D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详细调查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2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3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5地质灾害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在自然、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3.6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体活动征兆明显,且将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承灾区。

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要 :以甘肃省为研究 区域 ,选取降雨 、地形 、地质环境 、人 口、经济 、道路 、耕地 、生态 环境 、医救 能力 、
自救能力 和财力支持指标 ,基 于层次分析法建立 了甘肃 省地质灾 害风 险评 估指标 体系 ,利用 G I S技术 对甘肃 省 地质灾 害进行风 险评估 。研究 结果 表明 :①甘 肃省 地质 灾害综 合风 险最高 的地 区为 临夏州 、天 水市 、陇南市 、
③从行政 区划看 ,甘肃省地质灾害高风 险区遍布 1 4个市 州 8 3 个 区县( 除甘南州玛 曲县 、酒 泉市肃北 县和 阿克 塞 县无高风 险区域外 ) 。1 4个 市州 中 ,高地质 灾害风 险面积最 大的市州 为天水 市 ,次之 为临夏 州 、定 西市 、陇南
市 、兰州市 、武威市 。低地质灾害风险 的市州为酒泉市 ,较 低风 险的市 州为嘉 峪关 市 、金 昌市 、甘南 州 。此评 价结果对甘肃省 区域地质灾害 防治规划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 。
We n ,e t a 1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i n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a t a s t r o p h o l o g y ,2 0 1 7 ,3 2 ( 2 ) :9 7—1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8 1 1 X . 2 0 1 7 . 0 2 . 0 1 7 . ]
甘 肃 省 地 质 灾 害 风 险 评 估
裴 惠娟 , 晋 ,李 雯 ,陈 文 凯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共25页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共25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 价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兰州地区滑坡灾害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常见地质灾害的比较

兰州地区滑坡灾害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常见地质灾害的比较

17 .1 西 固区金沟乡常湾 20 x0 9 91 . 7 00 l4 降水、 灌溉 死亡 1 人 .4户房屋被埋 3 6 1 8 .. 七里河区阿干镇大水沟梁 2 0 l 9 491 3 O×0 1 8 .. 西 固区达J 乡 吊庄村 2 x 0 9 55 2 2 I I 41 4 1 8 .. 城关区东 岗大雁湾 9 561 O 18 .11 城关 区白塔山 1 6 9 61.2 8 号 18 0 . 4 xl 降水 灌溉 挖土 死亡 1 . 人 毁房 7间 死亡 6人 死亡 7人 . 毁房 1 O间 死亡 7人 . 毁房 1 O问
毁树百余棵
死亡 2人 . 公路和房屋被毁 死亡 2 , 人 毁房 2问
《 兰州市地质 环境公报( 0 年度) 计 , 2 9 0 》 统 目前
兰州市境 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 8 3处 . 8 其中 滑坡 2 0处 、 2 崩塌 10处 、 1 不稳定斜坡 ( 可能会 发育成滑 坡或 者崩塌 )0 3 0处 、泥石 流沟 2 6 3 处、 地面塌陷 1 7处。目前受地质灾 害威胁的人
积 为 10 56平 方 公 里 . 常 住 人 口 3 1 1万 38. 6. 6
人。兰州地区地质灾害 比较多发 , 在全 国的省 会城市 中是最严重的。据统计 , 14 - 2 0 从 99 09 年, 兰州市已发生 滑坡 、 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 2 0 6 多起 , 造成 6 0多人死亡 , 7 累计直接 经济 损失
【 摘
要】 本文对 兰州地 区 14 以来的滑坡资料进行 了分析 , 出了兰州地 区滑坡 灾害的特征及其与其他 常见地质 灾害的 99 得
比较。兰州地 区滑坡 灾害比较严重 , 常见 的崩塌 、 在 滑坡、 泥石流和地 面塌 陷四种地质 灾害中, 滑坡是 最常见和 最多发 生的, 而

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分析

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分析

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对兰州地区1949-2011年的泥石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对于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了所需要的资料。

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在常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是危害最大的,造成的伤亡人数最多,在兰州的五区三县中都有分布。

【关键词】兰州地区;泥石流;灾害特征0引言在常见的地质灾害中,人们对于地震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地震造成的伤亡巨大。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7人遇难和298人失踪[1],在此之后,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比较多发,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是最严重的。

据统计,从1949-2009年,兰州市已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60多起,造成670多人死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76亿元[2],其中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1研究区概况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在甘肃省中部,是中国陆地的几何中心,全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土地面积为13085.6平方公里[3],常住人口361.61万人[4]。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450~2500m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盆地,还有一部分石质山地,境内最高处位于榆中县的马啣山,海拔3670m,最低处位于榆中县青城镇东滩,海拔1432m[3]。

兰州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蒸发量大。

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无酷暑,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兰州多年平均气温是9.1℃,多年平均降水量是329.9mm[3],表1是兰州市1961-199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降雨日数资料。

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被、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本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导致了兰州地区成为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地区。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在研究背景和目的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介绍了兰州美加地块的概况,然后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提出了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

接着分析了缓坡工程设计的要点,并探讨了监测与预警机制。

强调了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全文。

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建议有望为兰州美加地块相关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缓坡工程设计、监测与预警机制、综合防治、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活动或人类活动在地质环境中引起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灾害。

在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兰州美加地块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是一个潜在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域。

目前,该地块正进行低丘缓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然而地质灾害风险较高,亟需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开展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对该地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兰州美加地块的地质特征及地质背景,探讨其地质灾害危险性;2. 评估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揭示可能存在的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3. 提出针对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包括工程设计要点和监测预警机制。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兰州市城区山洪泥石流现状评价及防灾减灾对策

兰州市城区山洪泥石流现状评价及防灾减灾对策

城 区城关 区 、 七 里河 区 、 西 固 区和 安 宁 区 ( 以下 简 称 兰 成较大损失 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沟道共计 2 8 条, 发生 州市 城 区 ) 主要 分 布 在 黄河 两 岸 的河 谷 阶 地上 。 由于 灾害次数达 6 7次。发生 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沟道和发 本 区居住 的人 口多且集 中 , 地表 植 被覆 盖 率低 , 地 形 陡 生灾 害的次 数 主要 集 中 在 1~1 0 k m 的 流域 内 , 约 占
l 山洪 泥石流 沟 道现 状调 查
的发 生受 人 为破坏 因素 影 响较大 ; 面积 <1 k m 的流域
兰州 市城 区 东起 桑 园 峡 、 西 至宣家沟 ( 西柳 沟) , 共分 布有 流 域 面积 大 于 0 . 1 k m 的 山 洪 泥 石 流 沟 道 1 0 5条 ( 表1 ) 。
表l 兰州市城 区山洪泥石流沟道数与流域 面积统计
流域 面积 ( k m ) 沟道数 ( 条) <1 5 0 1~1 0 1 0~5 0 5 0~1 0 0 ≥1 0 0 3 5 1 2 5 3
沟道发生灾害少 , 发生灾害的频率更小 , 该类流域范围 内沟道 的 山洪泥石 流灾 害 的易发 性小 ( 图1 ) 。
[ 关键词 ]山洪 ; 泥石 流; 防 灾减 灾; 对策 ; 兰州市
【 摘 要 ]山洪泥石流是 兰州市城 区最主要 的地 质灾害。在介 绍兰 州市城 区山洪泥石流 灾害现状 、 复核 山洪泥石流 沟道 行洪能力 、 沟道破 坏情况 、 山洪泥石流灾害危害特征的基础上 , 提 出了按 流域面积、 按 沟道过 流能力进行 分类 治理 的 防灾
6 0

5 0

■暴 发灾害沟 道 比例 口暴 发灾 害次 数 比例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P键词: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1. 地层及构造特征评估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大面积覆盖第四系马兰黄土。

河(沟)谷内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物。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出发,兰州市位于祁连褶皱系东部,横跨祁连中间隆起带和拉脊山加里东褶皱带。

大致可分为加里东以前、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五个构造期的褶皱和断裂,其中以燕山期表现最为明显。

燕山运动还使新近系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并伴随着不均匀的升降运动,并产生褶皱和断裂。

评估区发育的主要断裂有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F2),秦王川盆地东缘断裂(F5)。

评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重要的地貌梯级过渡带,其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以断裂和断块活动为基本特征。

其主要活动特征表现为构造活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空间上具有差异性。

概括起来,本区主要有大范围整体性、间歇性抬升和断裂、断块活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两个主要特征。

2. 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

2.1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指存在于新近系中的地下水,在评估区分布很广,赋存于新近系砂岩、砂砾岩、砂质泥岩的孔隙裂隙中,厚度2m~5m不等,往往与第四系黄土、砂砾卵石等构成统一含水层,含水层透水性、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流量一般小于10m3/d,枯季地下径流模数小于0.1l/s?km2,水质较差,矿化度达3g/L以上,水化学类型以Cl?D-SO42-型和Cl-型为主。

该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一般自高处向低洼处径流,绝大部分转化为沟谷潜水。

2.2 松散岩类孔隙水可细分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和沟谷潜水两类。

(1)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分布于低山丘陵区,赋存于黄土的孔隙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以泉的方式排泄,水量贫乏,水质亦较差。

区内大多地段为透水不含水的黄土,只在丰水年或雨季有季节性或暂时性的水流富集与赋存。

兰州市安宁区大青沟泥石流灾害危害性评价及治理方案

兰州市安宁区大青沟泥石流灾害危害性评价及治理方案

兰州市安宁区大青沟泥石流灾害危害性评价及治理方案作者简介:窦晓东(1984-),男,山西沁水县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㊁勘查设计工作㊂窦晓东(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730050)摘㊀要:大青沟位于安宁区北部,沟口为安宁区城区㊂大青沟泥石流形成以冲蚀汇流和主沟冲蚀为主,流域中㊁上游受平山造地㊁回填沟谷的影响,固体物质较丰富㊂泥石流堆积分为沟道堆积和沟口堆积,泥石流危害区主要是沟口堆积区,危害方式以冲毁㊁淤埋及冲刷为主,泥石流灾害损失在逐年增大㊂严重危害区占整个危险区的43%,一般危害区占整个危险区的57%㊂泥石流治理主要采用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两种治理方案,研究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㊂关键词:大青沟泥石流灾害;危害性评价;治理方案;安宁区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20)01-0110-03HazardevaluationandcontrolschemeofDaqinggoudebrisflowdisastersinAnningDistrictofLanzhouDOUXiao⁃dong(GansuInstituteof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Lanzhou730050,Gansu,China)Abstract:DaqinggouditchislocatedinthenorthernAnningDistrict,whoseentranceistheurbanareaofAnningDistrict.TheDaqinggoudebrisflowisformedmainlybyerosionconvergenceandgullyerosio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isbasinwithabundantsolidmattersareeffectedbythelandreclamationinPingshanareaandbackfillofthegully.Theaccumulationofdebrisflowcanbedividedintotwokinds,includingbothinthegullyandatitsentrance.Themaindebrisflowhazardareaistheditchmouth,andthehazardsarealwaysdestruction,siltationandscouring.Thelossduetodebrisflowhazardsisincreasingyearbyyear.Severelyhazardousareasaccountfor43%oftheentirehazardarea,andgeneralhazardousareasaccountfor57%.Debrisflowcontrolmainlyadoptstwoschemes:blockingprojectanddrainageproject.Thisresearchcanprovideareliablereferencefordisasterpreventionandreduction.Keywords:Daqinggoudebrisflowdisaster;hazardevaluation;controlscheme;AnningDistrict1㊀地质概况大青沟位于安宁区北部,大青沟流域在区域上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位于黄河兰州段北岸,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域上山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势北高南低[1]㊂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昆仑 秦岭地槽褶皱系祁连中间隆起带,区域上断裂发育,出露地层较少,主要为长城系㊁古近系及第四系地层㊂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基岩裂隙水㊁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2]㊂2㊀泥石流特征2.1㊀泥石流的形成特征据实际勘查,大青沟泥石流形成以冲蚀汇流和主沟冲蚀为主㊂区内的松散物质主要集中于流域中㊁上游的平山造地区㊂由于该区域填方土体松散㊁相互之间无固结,固体松散物质丰富,且场地平整㊁宽阔,具一定的纵坡比降,集水面积大,易于形成地表径流㊂暴雨期间,雨水顺平山造地场地地表而下,011 第35卷第1期2020年2月资源信息与工程Vol.35ɴ1February2020沿途冲蚀高填方表层的松散土体,成泥流状态汇集于下游主沟及支沟内,冲刷下游坡体坡面松散物质及沟道内滑坡㊁崩塌等物质[3]㊂由于下游坡面松散物质成分多为块石及碎石,泥流在该段冲蚀㊁冲刷㊁搬运该物质,从而转化为泥石流,而下游沟床比降所具有的势能及相对狭窄沟道的聚能,使其聚能加速,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㊂2.2㊀泥石流的径流特征泥石流的流态㊁冲淤变化㊁流量㊁流速等受流域沟道特征㊁固体松散物质数量㊁补给方式和降雨量的控制㊂大青沟流域流通区长1.4km,沟道纵比降68ɢ,形态呈 U 型,沟道较为顺直,两侧支沟汇入较少,泥石流以侧蚀为主,切冲蚀较弱㊂大青沟流域中㊁上游受平山造地㊁回填沟谷的影响,固体物质较丰富㊂大青沟首先是在中㊁上游区域形成泥流,多为连续性流动,但由于平山造地区纵比降小,洪水汇集较慢㊁流速较慢㊂流经下游时,由于沟床纵比降相对中㊁上游增大,泥流沿主沟及支沟不断冲蚀,从而使侧蚀沟道内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4]㊂泥石流基本为连续性流动,但个别时候也出现间歇性阵流,先是含沙量较高的洪水流过,继而洪水裹携泥沙㊁块石㊁碎石从沟中冲出㊂2.3㊀泥石流的堆积特征(1)沟道堆积㊂沟道堆积物主要分布于大青沟主沟下游段沟道内和支沟下游段沟道内㊂大青沟主沟下游形成区段沟床比降为68ɢ,沟谷呈 V 型向 U 型过渡,沟道较为宽阔,下切侵蚀较弱㊂依据ZK1㊁ZK2揭示,沟床堆积物厚度为3.0 3.2m,其物质多为块石,其次为粉土㊁碎石及角砾㊂块石粒径一般5 10cm,最大块石粒径0.4m,块石风化较为强烈,岩性多为石英片岩及片麻岩,质地较为坚硬,局部夹砂岩,风化强烈,手掰易碎㊂大青沟主沟下游流通区段沟道呈 U 型,沟谷较为宽阔㊂依据钻孔ZK5揭示,沟床堆积物厚度为4.1m,堆积物质多为块石,其次为角砾㊁砂砾,土的含量减少,相对形成区沟道堆积物颗粒成分有明显区别,其中碎㊁块石含量少于角砾,细粒物质显著增多,尤其粘粒含量远大于主沟道堆积物㊂大青沟支沟沟床比降为152ɢ,沟谷呈 U 型,沟道较为宽阔,下切侵蚀较弱㊂依据ZK3㊁ZK4揭示,沟床堆积物厚度为5.0 5.8m,其物质多为块石,其次为粉土㊁碎石及角砾㊂(2)沟口堆积㊂大青沟沟口为安宁区城建区,区内建筑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其原始堆积形态已被破坏,沟口泥石流扇形地不发育㊂目前,排导沟沟内所见最大粒径为0.5m,颗粒分选较差,有一定程度磨圆,浅表层颗粒粒径明显小于下游沟道内沟床堆积物㊂2.4㊀泥石流的危害特征(1)泥石流冲毁㊁淤埋沟口城建区㊂泥石流具有强大的冲毁能力,现状大青沟沟口的排导渠已被人为堆弃的弃土弃石及建筑垃圾堵塞㊂泥石流在冲出沟口时,无汇流渠道,将迅速向两侧扩散,冲毁两侧的建筑物及城区道路㊂随着泥石流冲出沟口势能锐减,大量的泥沙石块停留下来,淤埋沟口城建区㊂(2)堆积压埋沟道内道路及厂房㊂大青沟流域内主沟下游近沟口段现建设有水泥厂㊁采石厂等厂房,厂房均建设在泥石流沟道内,堵塞了大青沟泥石流的行洪通道㊂该段泥石流危害形式以堆积压埋为主,同时水流冲蚀沟道内路面路基边坡,易造成路基外缘垮塌㊂3㊀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3.1㊀泥石流处于活跃期受流域中上游平山造地回填沟谷及流域下游削坡采石的影响,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特别是松散物质的补给条件仍在不段增强,大青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其规模和活动性将进一步增强㊂3.2㊀防护措施不足大青沟主沟道下游近沟口处修建的2处挡墙并不具备防治泥石流的功能及作用,沟口的简易排导渠已被人工堵塞,需进一步拓宽㊁加固㊂流域内无任何可以阻挡或减缓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其防灾形势严峻㊂3.3㊀沟口城建区面临泥石流灾害威胁性安宁区近年来中心区域的土地均已被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㊂因此,安宁北山山前一带已成为安宁区重要的建设区㊂目前沟口有师大教学楼㊁变电所㊁驾校㊁在建北环路等重要设施,总人口2万余人,财产约3亿元㊂随着安宁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其人口及建筑物仍将不断增加,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㊁易损性将会不断增高㊂4㊀泥石流危害程度分区4.1㊀泥石流危害区计算大青沟泥石流危害区包括泥石流沟道两岸和泥111第35卷资源信息与工程第1期石流堆积区,重点确定其堆积区范围㊂泥石流堆积区以历史最大一次淹没范围或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计算的最大淹没范围为危害区㊂本次计算方法采用相关规范中提到的覆盖范围法㊂稀性泥石流扩散角一般为15ʎ左右,可按下式计算:L=60Qci0.7(1)式中:L为泥石流流动长度;Qc为泥石流最大流量,m3/s,;i为溢出处被埋没地区坡降,为0.0311㊂依据上述公式计算,泥石流流动长度为329.3m㊂泥石流危害总面积约0.045km2㊂根据大青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㊁形成规模㊁堆积区地形特征及城区企事业单位㊁居民点的分布情况,结合历次泥石流冲淤范围,可将该泥石流区分为严重危害区和一般危害区(或称波及区)㊂大青沟泥石流危害区总面积约0.051km2,人口约2万人,固定资产约3亿元㊂4.2㊀危害程度分区(1)严重危害区:为泥石流直接冲毁㊁预埋的范围,主要威胁财产为大青沟沟道内的磊鑫集团厂房及居民区㊁沟口师大教学楼㊁变电所㊁君安驾校㊁在建北环路等重要建筑物及居民区,总面积0.022km2,占整个危险区的43%㊂(2)一般危害区:为泥石流向两侧扩散后冲毁㊁预埋的范围,主要威胁财产为在建北环路㊁君安驾校部分场区等建筑物及居民区,总面积0.29km2,占整个危险区的57%㊂5㊀泥石流治理方案建议5.1㊀拦挡工程(1)拦砂坝类型及功能㊂拦砂坝主要作用是拦蓄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降低容重,减低泥沙输出沟道,减少进入排导沟中的泥沙,防止排导沟淤积㊂可选择在沟道内设置7座拦砂坝,其主要功能在于拦沙,也兼有固沟稳岸的作用,其中大青沟主沟布设4座,大青沟支沟布设3座㊂其目的是利用相对宽大的沟道地形,最大限度地拦蓄泥沙,减少泥沙输出,此外还有稳定两侧沟岸的作用㊂(2)拦砂坝构筑物形式㊂本次拦挡坝采用抗剪切㊁抗冲击力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构筑物形式上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坝㊂钢筋混凝土重力坝造价虽比浆砌块石坝要高,但防治效果良好,抗剪切㊁抗冲击力强,安全性㊁可靠性比浆砌块石坝更高㊂而且采用钢筋混凝土坝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坝高,最大限度地拦蓄泥沙,达到很好的拦沙效果㊂钢筋混凝土拦挡坝布置在沟道比降相对较缓㊁沟道宽度较宽㊁堆积粒径较小的坝址处㊂5.2㊀排导工程排导沟的设计布局上采取直排的方式,上部从磊鑫有限公司采砂厂处开始,将排导堤修建至君安驾校门口,下部与安宁区北山山前南北向主排洪通道相接㊂排导沟设计断面按复式梯形设计,总长820m㊂为防止沟床冲刷下切,保护排导沟护堤基础,建议对排导堤通道进行硬化,并在排导沟内布设防冲底槛㊂参考文献:[1]㊀甘肃省质矿产局.甘肃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2]㊀张㊀梁.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3]㊀俞㊀莉.基于GIS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4]㊀张庆丰.拦挡工程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5):170-171.211第35卷窦晓东:兰州市安宁区大青沟泥石流灾害危害性评价及治理方案第1期。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摘要】目前,地质灾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财力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在我国进行全面的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是目前地质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预防、减轻地质灾害意义重大。

针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特点。

本文以甘肃省洮河莲麓水电站工程建设评估区为例,将GIS与AHP相结合引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充分发挥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AHP善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将评价过程中的因素量化和权重判别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经详细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确定地貌类型、断层、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公路密度作为评价因子;应用GIS建立了各评价因子的专题图层和利用AHP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通过GIS空间分析,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结合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不危险区。

研究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表明将两种方法耦合在地质灾害评价方面是科学、可行的。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即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后者往往是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

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突发的地位。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的 5 处滑坡稳定性差的有 1 处,较差的有 4 处。
(2) 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评估。 根据稳定性
评价结果,按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按致灾地质体
稳定性判别,对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区内 5
处滑坡发生灾害可能性大的有 1 处,较大的有 4 处。
(3) 滑坡灾害损失程度评估。 评估区内发育的
5 处滑坡均属土质滑坡,对评估区滑坡灾害危害程
价。 评估结果为:评估区内 38 处不稳定斜坡损失程
度中等的有 18 处、小的有 20 处。
(4) 不稳定斜坡危险性评估。 根据评估区 38
度的评估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原
处不稳定斜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则。 依据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分级要求,
大小,对不稳定斜坡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
第 34 卷 第 6 期
2019 年 12 月
资源信息与工程
Vol.34 №6
December 2019
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及防治措施
郑 伟
(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 评估区地层复杂,评估区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及黄土湿陷。 本文对
文章编号: 2096-2339(2019)06-0110-02
为:评估区内滑坡可能造成的损失中等的有 2 处,小
的有 3 处。
(4) 滑坡危险性评估。 对各滑坡的危险性进行
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区内的 5 处滑坡体危险性
中等的有 3 处,小的有 2 处。
2.2 不稳定斜坡危险性现状评估
(1) 稳定性评价。 根据不稳定斜坡所在位置的

甘肃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甘肃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甘肃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估甘肃地震带是中国地震活动频发的地区之一,其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估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震风险,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甘肃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

一、甘肃地震带简介甘肃地震带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主要包括甘肃省部分地区,地理位置较为靠近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

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以及华北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甘肃地震带成为了一个具有较高地震活动性的地区。

二、地震活动性评估1. 地震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对甘肃地震带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的初步认识。

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和地震发生时间等信息,可以绘制地震事件的时空演化图,从而了解地震活动性的分布特点。

2. 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活动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甘肃地震带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地壳形变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同时,还需要分析地下断裂和断层带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壳应力水平等参数,综合评估地震的发生机制以及可能性。

3. 地震监测网络建设确保地震活动性的准确评估需要健全的地震监测网络。

甘肃地震带需要建立密集覆盖的地震台网系统,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尽可能提前预警可能的地震事件,为地震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三、地震危险性评估1. 地震危险性指标确定在评估地震危险性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些评估指标,如地震烈度、地震频率、地震风险等。

这些指标能够量化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的威胁程度,从而进行地震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2. 基于地震模拟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地震模拟是评估地震危险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甘肃地震带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数字建模,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和地震监测数据,可以进行地震场景模拟,预测不同烈度级别的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进而评估地震危险性。

3. 地震危险性评估结果分析将地震模拟的结果与地震危险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甘肃地震带不同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等级划分,以及可能受灾的建筑物、人口分布情况等。

兰州市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及治理措施

兰州市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及治理措施

兰州市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及治理措施郭靖(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兰州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兰州市地质灾害现状提出几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兰州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1 . 兰州市的地理概况兰州市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称为中国“陆都”。

深居大陆腹地,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域而过,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适宜,海拔平均高度1518m,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量327mm。

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市域总面积1.31万km2,其中市区面积1631.6km2。

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起伏、沟壑纵横、谷深坡陡、黄土广布,气候干燥、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加之人口稠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非常活跃。

2.兰州市地质灾害类型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5年在全区进行了调查、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754处,其中泥石流218处,滑坡181处、崩塌102处,不稳定斜坡236处,地面塌陷17处,分别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28.91%、24.0%、13.5%、31.2%、和2.2%。

2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预测评估、潜在危险程度特种的隐患点有96处,占总数的12.9%;潜在危险程度重的隐患点有131处,占总数的15.0;潜在危险程度较大的隐患点有414处,占总数的55%;威胁程度一般的113处,占总数的17.1%。

初步评估,兰州市有105678人,196371万元的财产处于地质灾害的威胁之中。

2.1泥石流泥石流是兰州市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26•【字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22第1号•【施行日期】2022.05.26•【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16年12月27日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第10号公布2021年11月25日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21〕第3号第一次修改2022年5月26日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22〕第1号第二次修改自2017年2月15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职能部门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住建、水务、交通运输、国资、城市管理、人防、气象、地震、教育、民政、应急、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林业、农业农村、公安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辖区内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和避难场所,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兰州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兰州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Abta t sr c :By a ay ig t h r ce itc fg olgc lh z r ,s mma iig t a a d u fe ta d ca sf ig t et p so aa d b a i n n lzn hec a a t rsiso e o ia a ads u rzn heh z r o sef c n lsiyn h y e fh z r — e rngi La z uct n ho iy。t i a e a e un r bl ya s sm e f oo ia a ads h sp p rm k sv le a it se s nto lgc lh z r .Th se s e n e n ld sl els ,eon m yls ,s ca o s i ge ea s sm ntid xicu e i o s c o s o ills f o
b l ya e slct di h o twn o a z o ,Ag n twn i t ra i o ae nt ed wn o f n h u i L a o ,Ya j nn r a n h o t wn o n d n o n ya dGa ln c u t , o i mi iga e ,a d t ed wn o f e Yo g e g c u t n oa o n y
地区为社会经济易损性低易损性 区。
关键词 : 地质 灾害 ; 社会经济 易损性 ; 评价指标 ; 兰州市
中图分类号 :64 P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18 (0 0 0 —1 30 1 7 —6 3 2 1 ) 20 0 —4
V u n r b lt s s m e to o o i a a a d n La z o t l e a iiy As e s n f Ge l g c lH z r s i n h u Ciy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中 以燕 山期 表现 最 为 明显 。燕 山运动 还 使新 近 系地 层发 生 集与 赋存 。 强 烈褶 皱 和 断裂 , 并 伴 随着 不 均匀 的升 降运 动 , 并 产 生褶 皱
( F ) , 秦王川 I 盆 地东 缘 断裂 ( F ) 。 ( 2 ) 沟 谷 潜水 分 布 于孙 家 沟 以及 大西 沟 等 较 大 沟谷 的
2 0 1 7 年第三期 水文地质 、 环境地质、 工程 地 质
部 鸳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张 亮 张 弘 曾剑楠 周虎东 甘肃 省地 矿局 第二 地质 矿产 勘查 院 兰 州 7 3 0 0 2 0
摘 要 :兰州新 区关加 地块 位 于兰 州新 区东南部 , 场地 东临新 区 中心 , 南北侧 属 于剥 蚀堆 积 黄 土丘 陵 , 中部 为 大 西 沟切 割 的 沟谷 地 貌 , 形 成 了南北 高 中部低 的地 貌形 态 , 地 质 条件 复 杂 。本 文 对评 估 区地 层 、 构 造特 征 , 水 文地 质 特征 及 岩 土体 工程 地 质 类型进 行 详 细分析 , 对通 地质 灾害危 险性 现状 与 工程 建设 引发 地 质 灾 害危 险性 预 测进 行 评 估 , 进 而提 出防治措 施 建议 , 为规 划工 程 的布局 、 勘 察设 计 及后 期施 工提 供 灾害治理 及 防 灾减 灾的地 质 依据 , 对 同类工 作具 有 十分 重要指 导 意 义。
( 1 ) 黄 土孔 隙裂 隙潜 水 分 布于低 山丘 陵 区 , 赋存 于黄 土
土 。河 ( 沟) 谷 内为 第 四系全新 统 堆 积物 。从 板 块构 造 学说
的观 点 出发 , 兰 州市 位 于祁 连 褶皱 系 东部 , 横 跨祁 连 中问 隆 的孔 隙裂 隙 中 , 地 下水 主要 接 受大 气 降水 补给 , 多 以泉 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摘要】目前,地质灾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财力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在我国进行全面的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是目前地质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预防、减轻地质灾害意义重大。

针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特点。

本文以甘肃省洮河莲麓水电站工程建设评估区为例,将GIS与AHP相结合引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充分发挥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AHP善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将评价过程中的因素量化和权重判别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经详细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确定地貌类型、断层、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公路密度作为评价因子;应用GIS建立了各评价因子的专题图层和利用AHP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通过GIS空间分析,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结合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不危险区。

研究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表明将两种方法耦合在地质灾害评价方面是科学、可行的。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即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后者往往是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

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突发的地位。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展,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此,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

目前,对地质灾害所包括的灾种范围有许多不同的认识。

主要意见之一是认为凡是与地质作用或地质条件有关的自然灾害都划为地质灾害。

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海水侵蚀、岩爆、煤瓦斯突出、煤自燃、水库淤积、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岩土、冷浸田等近30种灾害。

也有不少人提出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大自然灾害,才称为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特殊岩土等十几种灾害。

地质灾害分级是根据灾害体和受灾体的主要特征指标,划分级次,以此害程度。

其分级主要包括灾变分级和灾度分级。

灾变分级主要根据灾害活动程度来划分,灾害活动程度主要指灾害活(或规模)、活动频次。

灾害活动是自然环境变异的结果。

自然环境变异程灾害活动越强烈,破坏能力越大。

灾度分级主要是根据灾害活动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来划分。

一般灾害事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额为灾度指标,马宗晋先生等提出将自然灾害为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灾度等级。

灾度等级反映的是灾害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级次。

地质灾害和洪水、地震、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相比,由于其成灾范围和规模要相对较小所以造成的破坏损失显著低于其他自然灾害,为了能够反映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地质灾害的成灾差异,根据一次灾害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额,可将地质灾害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4个灾度等级。

一般认为,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是指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的机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

或者说,风险评价是对一特定期间内安全、健康、生态、财政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及可能的程度作出评估的系统过程。

就地质环境而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定义为对特定影响因子造成暴露于该因子的单体或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及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的程度、时间或性质进行定量描述的系统过程。

风险评价可以界定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排序,从而为降低风险提供一套科学的和系统的方法。

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1)风险的鉴别:鉴别风险的来源、范围、特性及与其行为或现象相关的不确定性。

(2)风险的量化与度量:利用主观或客观的概率,评估产生错误的可能性;模拟风险源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评估出各种可供选择的风险概率值。

(3)风险评价:是以上风险分析过程的衔接步骤。

在此之前分析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灾害自身,此后便转移到了灾害对人类社会危害的可能性上。

(4)风险接受和规避:这一步代表风险决策。

它针对每一种决策,对所有的成本、效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各种不同决策之间的成本核算,可能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或政治问题,以及目前的决策对今后的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即得出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相应也可得出风险的不可接受程度。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于1992年公布的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风险评价包括危险度评价和易损度评价。

史培军[61]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灾情(灾害损失)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轻重取决于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及承灾体的脆弱性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罗元华,等[62]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为四个方面即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效益评价构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并认为危险性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地质灾害的活动条件,确定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规模)、频度、密度、危害范围;易损性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划分受灾体类型,统计分析可能受灾损失数量、损失程度,并核算价值;破坏损失评价的基本任务是核算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程度,评定灾度等级和风险等级;防治工程效益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分析地质灾害的可防治性,评价防治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以上4个方面的评价工作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害风险性评价的基础,破坏损失评价是灾害风险评价的核心,防治工程效益评价是灾害风险评价的应用。

张梁,等[63]认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估与制图,一般包括风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受险对象的易损性评价和可能灾情(期望损失)评价三个部分。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GIS技术和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G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区划制图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靠的成果。

2000年国际滑坡会议所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GIS技术,其报道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由灾害评价向灾害管理研究方向逐步发展的趋势。

运用GIS系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大致过程是:建立完善的研究区综合地学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和范围划定;研究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因子;进行风险评估和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要清晰地反映评价区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与地区差异,为指导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环境、规划与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下列3方面内容:一是危险性分析——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以及对地质灾害各种活动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地质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确定地质灾害活动的密度、强度(规模)、发生概率(发展速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区的位置、范围。

二是易损性分析——通过对评价区内各类受灾体数量、价值和对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抗御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及防治工程、减灾能力分析,综合两方面因素,评价承灾区易损性,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国土资源的数量(或密度)及其破坏损失率。

三是期望损失分析——在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评价地质灾害的期望损失(未来一定时期内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口伤亡与经济损失的平均值资源环境破坏程度)与损失极值(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造成的人口伤亡与经济损失的最高值)。

在上述3方面分析中,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确定风险区位置、范围以及地质灾害活动的分布密度与时间概率,进而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与破坏损失率;期望损失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核心,其目标是预测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口伤亡、经济损失以及资源、环境的破坏损失程度,综合反映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平。

评价因子的选取与数据来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因子,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情况有不同的取舍。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历史灾害危险性U1、潜在灾害危险性U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U3、和承灾体U4、4个要素选择15个因子进行的。

其中各评价因子数据来源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对前人相关工作综合所得,其中主要因子数据图件包括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貌图、岩土体类型图、降雨强度图、森林覆盖率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经济密度图、交通密度图、耕地密度图等。

历史灾害危险性的密度、规模、频次3个评价因子,基本反映了过去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

历史灾害强度较大的地区,未来灾害仍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这3个因子的数据来源于野外实际调查。

潜在灾害危险性4个评价因子中,地质条件采用岩土体结构类型指标,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岩土体结构类型密切相关,岩土体越破碎,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且,构造作用经常是通过影响岩土体结构而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降雨强度采用3日降雨量指标反映暴雨强度,植被为负效用因子。

社会经济水平选择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职工平均工资(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评价因子,这四个因素基本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越大。

承灾体选择灾害密度D、灾害频数F、经济(GDP)损失模数(强度)E和生命易损模数P为评价因子。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的模型:只有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的深入了解才能建立评价模型。

模型的建立是地质模型的量化版本。

但是由于现有评价方法本身的功能限制,以及与地质实践结合时的复杂性影响,建立模型并非是一件易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最重要的是所选取的评价方法必须能够代表地质现象的本质。

例如,趋势面回归,高次趋势面虽说拟合精度高,但它是以小范围空间的多处波状起伏来拟合参与统计的实测数据。

如果地质现象本身不是这么回事,反而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和畸变。

第二,评价模型本身对数据有一定的要求。

地学数据多种多样,如何以一套简明而全面的指标来表达地质过程,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