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材原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材原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语上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2)课文词语表 (2)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5)课文知识点梳理 (8)同步练习及答案 (17)课后习题答案 (21)课文朗诵下载https:///s/1Knh_l_p77KG8Jtul_lyT6Q 提取码: 74c2课文写字表课文词语表课文原文文字版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件【最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件【最新】

谈《水浒传》 放花筒
关心女佣
说说课文中的鲁迅 给你留下了什么样 的印象?
深切怀念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 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 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 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 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深受爱戴
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
从哪里感受到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
自己想得少?
语言描写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 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别人指的哪些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 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 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 地掉下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 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 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齐读这句话,思考:
26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学习提 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 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 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新年万象更( )新,我们要 抓住新的契机,加倍努力,让我们的 生活变得更( )加美好。

zhá zhā
他从鱼钩上取下鱼时,鱼拼命挣
扎( ),鱼钩扎( )破了
他的手,他随意包扎(
)了一下。
连一连
恍然大悟 追悼 饱经风霜 张冠李戴 吊唁 囫囵吞枣
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多音字挨:ái(挨打)āi(挨门挨户)更:gēng(半夜三更)gèng(更多)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号:háo(怒号) hào(号召)扎:zā(包扎)zhā(扎破)zhá(挣扎)近义词追悼——哀悼爱抚——抚摸惊异——诧异爱戴——尊敬羞愧——惭愧悔恨——懊悔慈祥——慈爱保存——保留枯瘦——消瘦深奥——深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张冠李戴——颠倒是非饱经风霜——饱经沧桑反义词羞愧——自豪爱戴——憎恶团聚——离别慈祥——严厉深奥——浅显枯瘦——健壮详细——简略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恍然大悟——百思不解饱经风霜——养尊处优理解词语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句子解析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 好的故事品读释疑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 好的故事品读释疑课件


①伯父去世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
讲 解
追悼他呢?
②此时的“我”是怎么做的?
③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我”因为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
课 而伤心落泪。那么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
文 讲
伯父对“我”的关心与爱抚呢?

下面我们精读课文第二个故事——谈《水浒传》。
2.谈《水浒传》
精读课文,思考:

①怎样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想想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
“昏沉的夜”既是做梦时所处的环境,也是 鲁迅所处的黑暗现实的象征。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
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
昏沉的夜。
从现实生活的描写中,
鲁迅先生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

解 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追问: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鲁迅 先生的慈祥呢?

鲁迅先生对于自己的家人是这么的关爱,

文 那么他对外人有时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继

解 续走进后面的两个故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5.救助车夫

默读课文,思考:
文 讲
①第2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解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示例:它们,谁都见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它们只是 小小的树叶。春天,它们甘愿当陪衬,默默无闻地衬出花儿 的美丽。是它们,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夏天,烈日当 头,它们不怕炎热,蓬勃地生长着,为路上的行人遮阴,没 有丝毫的埋怨。秋天,寒风萧萧,街上冷冷清清,它们短暂 的生命结束了, 飘零落下。“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的一 生虽然短暂,却意义非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生字讲解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生字讲解课件
部编版 语 文六年 级 上册
26 好的故事
ɡē zōnɡ chénɡ
yànɡ
xuē shùn nínɡ zhòu zhì dǒu
我会写
ɡē

组词:耽搁 搁浅 造句:这艘渔船不小心搁浅了。
zōnɡ

组词:错综复杂 综合 造句:这件事错综复杂,办起来很难。
chénɡ
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词:澄静 澄澈 造句:澄澈的湖水有许多鱼在游动。
pínɡ

组词:浮萍 萍水相逢 造句:浮萍下有很多的小鱼游来游去。
yànɡ

组词:荡漾 造句:小船在湖面上轻轻地荡漾。
xuē

组词:削减 瘦削 造句:爷爷瘦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shùn

组词:转瞬 瞬间 造句:小鸟瞬间就飞到了树枝上。
nínɡ

组词:凝视 屏气凝神 造句:战士们卧在草丛里,凝视着敌人的阵地。
zhòu

组词:骤然 暴风骤雨 造句:一场大风过后,天气骤然变冷了。
zhì

组词:投掷 掷地有声 造句:我们不要用石子投掷小鸟。
dǒu

组词:陡峭 陡然 造句:这件事情陡然出现变化。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在知识、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当前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原文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1/ 6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课件

品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的表情描写。“慈祥”“愉”“欢 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 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 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4—13):伯父在笑谈“碰壁”中 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14—16):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 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 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26—27):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给这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沉痛悼念
谈《水浒传》
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伯父 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品读课文
(3)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
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 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 阅读,多多阅读。
品读课文
5.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
3.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侄女。 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 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 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 出作者是女性。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 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
初读课文
4.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 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 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是表 达对亲属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 崇敬的感情。
作者简介
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 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 生的侄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

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教学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设计特色: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教学流程:一、自学课文。

1、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

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

题目______________ 类别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刊物_____________期号_____________页码_________二、简要复述。

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

莱茵河皮鞋匠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

三、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

(1)“断断续续”: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2)“随便说说”: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笔记
第26课讲述的是一则关于考试成绩和友谊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学生小燕和小华。

小燕在期末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而小华则只考了第十名。

小燕因为高兴而显得有些得意,而小华则因为心情不好而不想与小燕交朋友。

然而,当小燕看到小华的成绩单后,她并没有因为小华的成绩低而把小华的分数公布出来。

相反,小燕为小华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向小华表示了她的关心和友情。

小华感受到了小燕的真诚与友好,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紧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不应该因为某些表面的因素而改变的。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用心去体会和珍惜友情。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课件 26 好的故事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课件 26 好的故事

níng
笔顺:
音序:N 结构:左右 偏旁:冫 笔画数:16 形近:怀疑 疑问 疑惑不解 组词:凝结 凝固 屏息凝视
zhòu
笔顺:
音序:Z
结构:左右
偏旁:马 笔画数:17
形近:聚集 欢聚 聚精会神
组词:骤然 急骤 疾风骤雨
zhì
笔顺:
音序:Z
结构:左右
偏旁:扌 笔画数:11
形近:郑国 郑重其事
组词:投掷 抛掷 孤注一掷
yàn
笔顺:
音序:Y
结构:左右
偏旁:火 笔画数:12
形近:陷阱 陷入 冲锋陷阵
组词:火焰 烈焰 气焰嚣张
xuē
笔顺:
音序:X
结构:左右
偏旁:刂 笔画数:9
形近:剥皮 剥离 剥开
组词:削弱 剥削 削减
shùn
笔顺: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目 笔画数:17
形近:尧舜 舜帝 舜华
组词:瞬间 瞬息 转瞬即逝
dǒu
笔顺:
音序:D 结构:左右 偏旁:阝 笔画数:9 形近:徒弟 徒步 徒有虚名 组词:陡坡 陡然 山高路陡
píng
笔顺:
音序:P
结构:上下
偏旁:艹 笔画数:11
形近:苹果 青苹
组词:浮萍 绿萍 萍水相逢
zǎo
笔顺:
音序:Z
结构:上下
偏旁:艹 笔画数:19
形近:洗澡 澡盆 澡堂
组词:海藻 水藻 词藻
yàng
笔顺:
音序:Y
结构:左右

偏旁:氵 笔画数:14
形近:游泳 泳池 泳衣
组词:荡漾 漾开 波光荡漾
六年级语文·上
26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鲁教版 (共3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鲁教版 (共35张PPT)
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 对月流珠的情形。
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 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 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 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 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 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 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 星星。
•静 夜
• 月光/淡淡,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 白云/团团, • 漏出了/几点/疏星。
• 天河/何处? • 远远的/海雾/模糊。 • 怕会有/鲛人/在岸, • 对月/流珠?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 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 和惆怅情绪。
在诗中,牛郎织女在一起过着
自由、幸福、美满的生活
定你 然看 是, 不那 甚浅 宽浅 广的 。天
河 ,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
• • “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适、幸福。
• • “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经不是
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
隐约约,若有若无。
•不甚 shèn 很,极。
•定然 必定。
灯笼 dēng long
•笼罩 lǒng
模糊 mó hu
•鲛人 jiāo 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



街 市
郭 沫 若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920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8:02:3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92021/8/292021/8/29Aug-212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92021/8/2920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好的故事课件(共3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好的故事课件(共37张PPT)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错综起来的美的人与
美的事比喻为云锦、万颗奔星。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对这“好的故事”的赞美与向往。
呼应
脉络梳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这样写容易让人们产生想象,这确实是故事, 而且不止一个。在这个美丽祥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 中都产生了那些故事呢?他们幸福吗?他们的世界真 的是“黄金世界”吗?在鲁迅的笔下,这些都是“美的人 和美的事”,就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好像米洛的维纳 斯一样,是一个无法打开的宝盒,因为神秘,所以美 丽。
导入
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 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 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 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 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 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 事呢?
鲁迅先生没有进行具体描画,只是将景物一一罗列, 给你什么感觉?
名词连排,语句简洁,且有画面感,呈现了一幅江南 水乡的水墨长卷。
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了作者内心对安宁生活的一种期望。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 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 ……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 红锦带。
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说一说“好的故事”是什么? 这个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26《好的故事》课件(共29张PPT).ppt

26《好的故事》课件(共29张PPT).ppt
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 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这使鲁迅感到信念动摇的极度苦 闷。
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战斗的孤独。 他说:“我时时说起自己的事情,怎样地碰壁,怎样地在做蜗牛 ,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
——选自王泽龙的《论鲁迅一九二五年前后的创作》(有删改)

导学单: 默读第七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 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 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 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 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 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但斑红花影 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 云里去了。
生机勃勃、和谐美丽、喜气洋洋
26.好的故事
第二课时
错综 瘦削
澄碧 浮萍 一瞬间 骤然
荡漾 陡然
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 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 ,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 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 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石油 鞭爆 膝髁 蒙眬 伽蓝 皱蹙 霓虹
煤油 鞭炮 膝盖 蒙眬 寺庙 皱缩 彩虹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Xiāo 削苹果、削铅笔 削
Xuē 剥削、削减、削弱
“瘦削”,在这里读xuē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 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点知识点一、多音字挨:ái(挨打)āi(挨门挨户)更:gēng(半夜三更)gèng(更多)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号:háo(怒号) hào(号召)扎:zā(包扎)zhā(扎破)zhá(挣扎)二、近义词追悼——哀悼爱抚——抚摸惊异——诧异爱戴——尊敬羞愧——惭愧悔恨——懊悔慈祥——慈爱保存——保留枯瘦——消瘦深奥——深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张冠李戴——颠倒是非饱经风霜——饱经沧桑三、反义词羞愧——自豪爱戴——憎恶团聚——离别慈祥——严厉深奥——浅显枯瘦——健壮详细——简略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恍然大悟——百思不解饱经风霜——养尊处优四、理解词语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五、句子解析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件(共3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件(共37张PPT)

板书设计
好的故事 第一部分(1~3):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11):“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楚地 展开。 第三部分(12):照应开头,写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píng

组词:萍水相逢 浮萍 造句:我们萍水相逢。

书写指点: 上下结构。 “氵” 在“艹 ” 下边,“平” 下 横要长,中竖两边是左点右 撇。
zǎo

组词:水藻 海藻 造句:这水藻真绿呀!

书写指点: 要写紧凑,中间三个“口” 要匀称,下边“木” 扁宽, 中竖横上部分要短,撇捺舒 展。
yàng
创作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 《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 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 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 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 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 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 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zhòu

组词:骤然 暴风骤雨 造句:一只野猫忽然窜出来,我
骤然一惊,差一点摔倒。

书写指点: 左窄右宽。 “取”下边先写 一撇,中竖左边是上下两撇 ,右边撇短捺长。
zhì

组词:投掷 抛掷 造句:我们不要用石子投掷小鸟。

书写指点:左右两边要窄长 ,中间“关” 稍窄小,两横 稍向右上拉。
dǒu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3):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楚地展开。 (12):照应开头,写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堂笔记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堂笔记

主题: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一、故事背景1. 故事名称:《穆桂英挂帅》2. 作者:关汉卿3.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讲述了穆桂英丈夫被掳走后,她顶替丈夫挂帅抵御敌军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1. 挂帅抵御敌军穆桂英的丈夫被掳走后,她为了保家卫国,不得已以丈夫的名义挂帅,率领将士抵御敌军,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品质。

2. 换帅遭奸臣陷害为了保护丈夫的声誉,穆桂英选择接受诛罚,不让丈夫知道自己替他挂帅,但却遭到了奸臣的陷害。

3. 奸臣被诛,夫妻团聚穆桂英极力辩白,揭露了奸臣的丑恶嘴脸,最终奸臣被诛杀,穆桂英也得以与丈夫团聚。

三、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穆桂英挂帅》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敢坚毅的品格。

2.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传达的精神内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敢坚毅的品格。

五、教学过程1. 具体内容1) 前期导入: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北宋年间的历史背景。

2) 故事学习:逐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经典台词:分组表演故事中的经典台词,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共享对故事的感悟,讨论穆桂英的品德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和视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2) 互动讨论:利用课堂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设计小活动:如填词表演、材料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故事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学生通过学习《穆桂英挂帅》这个故事,表现出对妇女英雄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词语解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词语解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词语解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作品现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是第27课的课文。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词语学习。

一、词语释义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雷厉风行:形容行动迅速,办事果断。

不为人知:未被人所知晓。

二、近义词和反义词1.近义词追悼——哀悼爱抚——抚摸惊异——诧异爱戴——尊敬羞愧——惭愧悔恨——懊悔慈祥——慈爱保存——保留枯瘦——消瘦深奥——深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张冠李戴——颠倒是非饱经风霜——饱经沧桑2.反义词羞愧——自豪爱戴——憎恶团聚——离别慈祥——严厉深奥——浅显枯瘦——健壮详细——简略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恍然大悟——百思不解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26课《月光曲》优秀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26课《月光曲》优秀课件

21
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 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 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 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22
齐读第8、9自然段
23
找一找,课文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幅图景?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纱,显得格外清幽。”
“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 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美, 盖过了茅屋里穷困和凄凉。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 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了深深的同 情,觉得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却爱好音乐 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
24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 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
音乐清幽、舒缓
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
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
过来……
25
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下 面的图形顺序。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26
《月光曲》的曲调应该是( 1 )
1、舒缓———明快————高昂 2、明快———高昂————舒缓
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散步着步,他听 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因为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靠近茅屋,他又听到了什么? 朗读第3自然段。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词句解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词句解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
教学设计(复案)
六年级教研组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贝多芬)
《月光曲》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2、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两百多年前的莱茵河畔,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

二、新课
1、课前我们读过课文,谁能说说这个传说的主要内容。

2、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激发了他的灵感,让他创作出这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3、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4、汇报交流:是哪段话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读一读。

(1)是兄妹俩的谈话让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到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一想,你觉得贝多芬听到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读一读。

(2)(出示句子: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按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
(3)指读,齐读,我们一字一句都要读进贝多芬的心啊!
(4)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中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呢?
(5)既然她那么喜爱音乐,此时贝多芬来到小镇上举行音乐会,那她为什么不去听?读哥哥的话,贝多芬听出了什么?
(6)妹妹听出了哥哥的不安之意,她又怎么说?“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句话?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明明是发自内心的梦寐以求的愿望,那她为什么要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7)分角色读一读,同桌读,指名读。

(8)贝多芬听出了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兄妹俩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我相信他被深深地感动了,所以他走进了茅屋。

那他又看到了什么呢?于是他为盲姑娘弹了一曲,然后又弹一曲。

5、引导学生质疑:他弹了一曲已经满足了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那么又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了心呢?
(1)(出示句子: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引导学生质疑: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又素不相识,为什么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2)此刻,她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读这句话,要读出激动的心情,为什么她那样激动?
(3)再读,读好两个“您”字,第一个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第二个表示肯定。

6、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也使贝多芬十分激动,盲姑娘这样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就是知音呀。

贝多芬没想到在一所茅屋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

正因为遇到知音,贝多芬才产生了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7、此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子,茅屋里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身旁的穷兄妹俩,这样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
应当给予那些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贝多芬要用音乐为他们带来快乐,为盲姑娘带来光明,于是他按起了琴键。

8、听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兄妹俩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自读第九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1)、都来读一读,当你读这些文字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美丽的大海,银色的月光,汹涌的波涛-----)(2)、皮鞋匠是根据什么眼前出现了这些情景?贝多芬弹琴时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根据你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变化的?(出示选择题)
(3)、再读这一段,说说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去掉这些联想的部分行不行?比较着阅读。

师小结: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这么有美感,与文章在记叙中展开联想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写作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丰富、深刻。

(4)指导再读联想部分,这是皮鞋匠眼前的画面,也是盲姑娘心里的画面;是月光曲的曲子所含的画面,也是贝多芬心中的画面,更是他想通过语言表述的情感。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仿佛进入了月光曲所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

(5)播放《月光曲》,师范读,生体会,感受月光曲那动人的弦律。

(6)章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再读,感受贝多芬音乐的魅力。

9、兄妹俩被这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更是激动万分,他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录下来,这就有了传世名曲《月光曲》。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月光曲,对曲子的创作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感受到贝多芬的博大高尚的情怀和卓越的才华,对这位著名的音乐家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贝多芬创作的小故事,欣赏他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