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转型与创新
![教研转型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86166cbf524ccbff12184e2.png)
②凯洛夫教学过程模式 组织上课——检查复习——提出上课的目的、
内容和要求——讲授新教材并明确内容要点——检查巩 固所学的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③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过程模式: 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
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理解性学习的四个层次(学) 五个教学基本环节(教)
结合的教学研究 。
基于证据的教研范式: 提
炼实践中的真问题——采用科学
的程序方法——注重工具研发与
使用——体现证据的整合互补—
—基于证据诊断与改进。
基于证据的问题解决创新
[案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
三、研究要素转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典型的教学过程模式: ①赫尔巴特教学过程模式(最早) 明了(明确讲授)——联想(新旧知识联
二、教研实效性、教师积极性欠缺
[案例]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教研活动常规要求》
“三多三少”:
“虎头蛇尾”多,有效落实少; 表面合作多,共同探究少; “教”“研”两皮多,深度融合少;
三、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关于全面深 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 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
兴国必先强师; 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 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第二模块 转型与创新
一、价值观念转变
李政涛教授:教研价值 观念的核心不能放在“做事” 上,应以“成人”为核心, 所有事情的完成最终的指向 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教师的 生命成长。备组组长或教研 组长不能局限于对事务性工 作的设计,而是把重心放在 对每一个成员的解读和发展 空间的营造上。
学校教研活动创新举措(3篇)
![学校教研活动创新举措(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7d297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4.png)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创新与变革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校在教研活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校在教研活动方面的创新举措:一、构建“三位一体”的教研体系1. 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单位,由校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校本教研团队,负责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
校本教研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区域教研:以区域为单位,由区域内各学校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区域教研旨在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内教育教学水平。
3. 国家级教研:以国家级教育部门为主导,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教研活动,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1. 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2. 观摩课例: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同课异构:选取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展示,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4. 教学竞赛:定期举办教师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5.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研队伍建设1. 选拔优秀教研组长:选拔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选拔、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3. 提高教师教研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搭建网络教研平台1. 建立学校教研网站:将学校教研活动、优秀教学资源、教师研究成果等上传至网站,方便教师随时查阅、交流。
中学教研深度转型(3篇)
![中学教研深度转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b782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b.png)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中学教研工作也必须进行深度转型,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个性化的转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教研深度转型的路径和策略。
一、转变教研观念,树立创新意识1. 深化对教研工作的认识教研工作不仅仅是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更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2. 树立创新意识在教研工作中,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同时,要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研组织,提升教研质量1. 完善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研制度,明确教研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教研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2. 优化教研团队加强教研团队建设,选拔具备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加入教研团队。
通过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教研质量。
3. 拓展教研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期刊、学术会议等渠道,拓宽教研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教研成果。
三、创新教研方法,提高教研实效1. 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索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举办教研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平台。
同时,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 强化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教研水平1. 构建信息化教研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创新。
新模式教研活动(3篇)
![新模式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daa67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6.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以教师经验分享、教学观摩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场以“新模式教研活动”为主题的活动,旨在打破传统教研模式的束缚,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二、活动目标1. 培养教师创新思维,提高教育教学改革意识;2. 探索新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教研活动实效;4. 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及主题演讲活动伊始,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强调新模式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对全体教师提出期望。
随后,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激发教师创新思维。
2. 小组研讨与交流分组进行研讨,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交流:(1)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如何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各小组在研讨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创新经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方法。
3. 教学观摩与反思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观看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
课后,教师们进行反思,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将观摩到的优秀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4. 互动式教学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式教学设计比赛。
要求参赛作品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5. 教学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内容涵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
分享会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6. 闭幕式及总结活动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四、活动实施1. 提前准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并提前通知教师。
教研活动模式创新举措(3篇)
![教研活动模式创新举措(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9aa1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7.png)
第1篇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然而,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
为了推动教研活动的创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创新举措1. 构建多元化教研平台(1)线上教研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教研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线下教研平台: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线下教研活动,如讲座、研讨会、观摩课等,让教师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 丰富教研活动内容(1)关注教育教学热点: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关注度和研究能力。
(2)关注教师成长需求: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如教师培训、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1)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
(2)案例教学:选取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分析、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角色扮演:模拟教育教学场景,让教师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拓展教研活动渠道(1)邀请专家学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拓宽教师的视野。
(2)开展校际交流:与其他学校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5. 建立教研评价机制(1)过程性评价:关注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态度、表现进行评价。
(2)结果性评价:对教研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如教学成果、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
区域性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性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78ec12be1e650e52ea99c8.png)
区域性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形势下,教研工作如何基于传统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实现教研职能、教研工作的转型,是摆在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提出了教研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从教学管理到教学服务的转变;二是从单一教研到“教科研训”一体化的转变;三是从研究教学到研究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就教研工作转型进行探索实践,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思考。
创新教研机制,推动“教科研训”融合发展为适应教研工作范围拓宽和职能转变的形势,我们在机构部门设置、岗位人员安排及用人机制上,集教研、科研、师训、信息“四位一体”,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集中攻关。
在教科研队伍的组成上,我们建立了一支由专职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助理教研员、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等组成的教研“集合体”,构建了“点(教研员)——线(学科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教研组)——面(学科名师、骨干、学科全体教师)——体(各学科骨干、区域全体教师)”式教研新网络。
多年来,各部门、各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科研为先导,教研为重点,培训贯全程,信息搭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实现了教研工作运行机制由单向型、单干型向多向型、合作型转变。
构建三级教研模式,实现教研网络立体化以校为本是教研工作创新的实施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区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多样性需求,我们建构了立体化教研网络,包括区域、片区、学校三级教研渠道,创立了“区校联动、校际互动和校内活动”的教研工作三维模式,其特点是“开放式、多层级、大容量、研究型、全立交”。
开放式是三维模式的基本特征,也是生命力所在;多层级是三维模式显著的结构特点;大容量是三维模式的独特优势;研究型是三维模式的基本内涵;全立交是三维模式的运行机制。
教研活动创新措施(3篇)
![教研活动创新措施(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bffeb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3.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刻板、参与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因此,创新教研活动措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研活动创新措施。
二、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1. 拓展教研主题教研活动的内容应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连,紧跟时代步伐。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教研主题:(1)课程改革: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2)教学方法:探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3)学生评价:研究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技术:探讨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2. 深化教研内容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深化以下内容:(1)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教学策略:研究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探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4)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1. 多元化教研活动形式(1)线上教研: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如在线研讨会、网络直播等。
(2)线下教研:开展实地教研活动,如观摩课、教学研讨等。
(3)跨校教研:组织不同学校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跨学科教研: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2. 创新教研活动方式(1)案例研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组织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共同研究教学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角色进行反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竞赛:开展教学竞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中拟创新点(3篇)
![教研活动中拟创新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52448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f.png)
第1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创新点,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创新点一:构建多元化教研团队1. 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打破学科壁垒,组建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团队研讨,激发教师创新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引入校外专家参与教研活动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教师视野。
同时,专家的参与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3. 建立教师志愿者团队鼓励优秀教师担任志愿者,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分享、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三、创新点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1.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如线上讲座、研讨会等。
同时,结合线下活动,如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等,实现线上线下互补。
2. 举办主题式教研活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主题式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深入思考、交流探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性教研活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创新点三:创新教研评价机制1. 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师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成果转化等过程性指标,而非单一的教学成绩。
通过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教师教研水平。
2.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其教研活动参与情况、成果转化、个人成长等,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
3. 设立教研奖项设立优秀教研团队、优秀教研个人等奖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五、创新点四:加强教研成果转化与应用1. 教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将优秀教研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鼓励教师借鉴和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建立教研成果库收集整理优秀教研成果,建立教研成果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三大转型
![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三大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559cb0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e.png)
新时期教研⼯作的三⼤转型2019-06-24这是⼀个⽇新⽉异、⾼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产业在转型,市场在转型,经济在转型,教育也在转型。
短短⼏年间,从课改初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到“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到最近提出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变化之快令⼈⽬不暇接。
新的形势、新的环境⽆疑对教研⼯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作需要转型,教研⼯作必须转型,否则只能是“温⽔煮青蛙”,在“不变”中淘汰,乃⾄成为教育发展的“阻⼒”。
针对现状,我们认为,县市级教研机构的教研⼯作必须实现三⼤转型。
⼀、⼯作范式转型:从“经验教研”⾛向“实证教研”教研员⼤多拥有⾼超的教育教学技能、丰富的教科研经验。
基于经验的听、评课,是教研员传统⽽经典的指导⽅式。
但是,在教育改⾰深⼊推进的今天,教研员的“经验”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
这⼀是因为“经验”具有时效性。
专职的教研员,⼤多不再上课,来⾃⼀线的直接经验更新滞后,⾯对⽇益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型的新课堂,原先的“⽼经验”可能会“过时”。
⼆是因为“经验”具有表层性和个体性。
利⽤“经验”诊断课堂和活动,可能出现“研判偏颇”,⽽且受教研员个⼈能⼒、喜好、习惯的影响,还可能“⾛眼”。
三是因为“经验”具有主观性。
单凭“经验”诊断课堂和活动,“说服⼒”不强,“证据不⾜”,难以令⼈信服。
因此,“经验教研”必须向“实证教研”转型。
何谓“实证教研”?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认为,实证教研就是⽤“证据⽀持教研,项⽬组织教研”,运⽤数据、案例、经验三结合的⽅式开展教学研究。
在推进“实证教研”的过程中,我市的做法是:⼀是加强教学诊断⼒。
建⽴⽹上阅卷系统,强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市考试中⼼联合开展数据分析、诊断,⽤数据指导、调控全市的教研⽅向;引进“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测、后测”活动,⽤数据及时诊断并改进课堂教学⾏为。
⼆是加强学理⽀撑⼒。
⼴泛开展“实证教研”理论学习,深⼊开展证据的收集、解答和“项⽬的运维”教研员专项培训,与华东师范⼤学专家⼀起进⾏“实证教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数学教研工作总结: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数学教研工作总结: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ae03d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4.png)
数学教研工作总结: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我的主要任务。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进,并始终秉持着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下面将对我的教研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创新教学理念,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实现更高效、更有效的教育。
首先,我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知识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创造有趣的学习氛围,比如通过游戏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和练习,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这些努力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有助于他们在数学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概念。
二、推动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也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和开发,通过网络课程和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为了有效地推动数字化转型,我不仅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和教育软件,还尝试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实验课和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探索。
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数字化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一方面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完善,不仅教授数学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我还注重评估和反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结束都会及时地进行教学总结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帮助他们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和成就。
总之,我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创新教学理念,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创新教研机制 实现职能转型
![创新教研机制 实现职能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a2300e6f1ed9ad51f01df215.png)
特 意 引 出本 模 块 的 一 个 语 法 知 识 : 缀 及 后 缀 。在 有关 环 保 的 前 语 篇 中复 习 本模 块 “ 缀 及 后 前 缀” 的语 法 点 , 现话 题 、 实 功能 与 结 构 的 有 机结 合 。通 过 师 生 、 生
一
现代 教学 的最终 目的是使 学
生具 有终身学 习的基 础和可 持续
经课堂教 学便见分 晓 。 “ 但 见分
发 展的潜 能。互动式 教学 主要是
晓” 并不等 于教学 的终止 。 互动式
通 过诱发 主体意识 、 与意识 , 参 体
现学生 的主体价值 。 实践证 明 , 互 动式教学是 一种有 助于 教学 主体 “ 识 自我 , 认 发展 自我 , 自我发 展”
堕 三 . 三 三 ◇◇◇ 三 三 三 一 三
创新教研机制 实现职能转型
◇王旭 昌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历 经 十 年 ,对 我 国基 础 教 育 发 展 产 生
了积 极 而 又 深 远 的影 响 , 同时
的 专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和教 学 实 施 能力 , 化教学研究 , 深 以应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必 须 要 重 视 教 研 工
加 强教 研 员 队伍 建设 。
要 求 。这 主要 包 括 将 传 统 的 工
作 导 向 转 变 到 课 程 与 教 学 研 究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轨 道 上 ;将 教 研 的 重 点 由 以教 材 分
析 、教 法 研 究 为 主转 向 以新 课 程理念为指导 , 学生成长 、 从 教
破 口 , 高教 研 质 量 。通 过 教学 提
新时期县域教研机构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县域教研机构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babf10e941ea76e59fa044d.png)
●文/ 张 健 钟儒成 孙 曙新时期县域教研机构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小学教研制度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制度。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当年,《中国教育报》推出“关注教研制度”系列专题,为“新时期呼唤教研深度转型”造势宣传,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之后每年的全国教研工作会,都围绕教研深度转型主题作了强调部署。
一直以来,县域教研机构是我国教研机构组织中的重要层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域教研机构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方面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
重庆市地处西南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全市共有40个区县(自治县)教研机构,其中教师进修学院(校)24个,教科所11个,教研室3个,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教育管理中心1个,具有全国县域教研机构的普遍特点。
本文以2015年来重庆市区县教研机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研究样本,期待为新时代县域教研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把盘定向:厘清县域教研机构职能定位教研机构建设的国家政策依据是1990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历经近30年,目前仍然没有国家层面对教研机构职能的最新权威定位。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术界逐渐对教研机构形成“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四大功能定位,得到普遍认同。
但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对教研机构的四大传统功能定位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2016年,重庆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新时期教研机构“建设成为新型教育智库,发展成为全程育德研究中心、课程育人研究中心、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课程资源建设中心、教学成果提炼推广中心和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努力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好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决策、引导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功能”。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641197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4.png)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创新教研教改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成为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方向。
下面将提出几种途径,以实现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的教研体系。
教研体系是保证教研教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的教研团队,包括校级、区级、市级、省级的教研团队,形成庞大而有力的组织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教研机构和平台,如成立校级教研室、区级教研中心、建设教研网站等,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研究的平台,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教改工作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落实教师的培训计划,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
建立教师评职称体系和考核机制,激励教师的进修研究,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推动教学研究和实践。
教研教改的核心是教学研究和实践,只有贴近实际教学情况,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需要积极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赛、教学研讨等,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应该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支持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完善教研教改的管理机制。
教研教改工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方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
可以建立教师个人档案,记录个人教学成果、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措施;可以制定相关的教学评估标准和指标,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和提高;可以建立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如奖励有成果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创新教研教改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研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研究和实践,完善教研教改的管理机制,能够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研活动形式创新(3篇)
![教研活动形式创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585e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6.png)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形式和内容亟待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教研活动形式创新,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然而,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2. 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3. 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4. 缺乏对教师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教研活动形式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教研活动形式创新策略1. 创设多元化的活动形式(1)线上教研: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案例分析、资源共享等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2)现场教研: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教学观摩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团队协作:组建教研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注重内容创新(1)关注前沿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针对性强的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高参与度(1)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2)营造良好氛围:营造尊重、包容、互助的教研氛围,让教师感受到教研活动的价值。
(3)关注教师个性化需求: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参与度。
4. 加强教师培训(1)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研教务的职能差别创新教研机制实现职能转型
![教研教务的职能差别创新教研机制实现职能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7e402db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6.png)
教研教务的职能差别创新教研机制实现职能转型一、更新观念,创新教研工作模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三级课程的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开设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及研究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是从观念转变人手,突出以能力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的教研目标。
教研工作应调整定位,主动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这主要包括将传统的工作导向转变到课程与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轨道上;将教研的重点由以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为主转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三级课程实施全方位开展研究;将研究内容由原来的统一性、指令性和知识性转变为多元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
二是从改进工作机制为突破口,提高教研质量。
通过教学调研,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生活,与学校领导及教师一起探讨教学问题,帮助学校、教师总结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反思不足,推动学校教学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如青岛市自2022年提出了“3+2”教研工作模式:即三天在基层学校,二天在岗位。
教研工作立足教学实际,将教学现场变为研究现场,规范并细化下校调研流程。
三是从关注教学需求出发,增强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的实效性。
如针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课改发展需要的状况,教研工作应该加大对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力度。
通过听课,深入学科组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探索基于普通学校生源的教学方法和农村教育资源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教研要以课例为载体,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城乡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同备一节课。
通过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减轻农村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难度,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和专业化水平。
四是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研方式,发挥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
课程改革十年的实践探索,增强了教研员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总结出了许多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e9df86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9.png)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教研教改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为了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需要创新教研教改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创新教研教改的途径。
一、优化教研组织和管理机制1.建立教研领导团队: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研领导团队,由专业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制定教研计划、安排教研活动,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2.拓宽教研渠道: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教学比赛和研讨会,拓宽教研渠道,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3.建立教研档案和数据库:建立教研档案和数据库,收集整理教研资料和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4.加强教研成果评价: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通过评估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等,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推动教研工作的发展。
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1.提供培训机会: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2.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建立教学交流平台,供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教材教法、教学心得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4.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学校的优秀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注重教研成果应用和效果评估1.鼓励教研成果应用: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加强效果评估:建立教学效果评估机制,通过教学观察、学生评价等方式,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改进和提高的机会。
3.推广优秀教研成果:将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和分享,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促进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
创新教研教改的途径包括优化教研组织和管理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注重教研成果应用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通过这些创新途径,可以更好地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研活动的创新模式(3篇)
![教研活动的创新模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eda7c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5.png)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参与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研活动的创新模式,旨在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一、多元化主题选择1. 结合教育热点: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如核心素养、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能够紧跟教育发展趋势。
2. 关注教师需求: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生管理等方面,设计实用、有效的教研活动。
3. 结合学科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如数学学科可以举办“数学思维培养”研讨会,语文学科可以举办“阅读教学策略”讲座等。
二、创新活动形式1. 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
同时,定期举办线下研讨会、工作坊等,增强教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2.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优秀教学案例,让教师学习借鉴,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 跨学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举办“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研讨会,探讨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相结合。
4. 体验式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如观摩公开课、参与教学竞赛等,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
三、丰富活动内容1. 教学方法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痛点,开展教学方法研讨,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
2. 课程设计与实施:针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提高课程质量。
3.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探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助力教育教学创新。
4. 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心理素质培训,提高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创新教研机制推动教学改革——2011年浙江省“教研工作亮点”综述
![创新教研机制推动教学改革——2011年浙江省“教研工作亮点”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b040f8184868762caaed583.png)
堂 建 设 活 动 。一 是 加 大 行 政 推 动 力 度 , 义 乌 市 “ 把 打 造 高效 课 堂 ”的 实 施 意 见 和 指 导 手 册 纳 入 教 育 系 统
室 也 把 推 广 课 例 研 究 作 为 工 作 重 点 , 以唤 醒 教 师 的 教 学 自觉 。 进 教 师 教 育 理 念 和 思 维 方 式 的 转 变 , 促 以
理 念 引 领 教 学 行 为 。他 们 成 立 各 学 科 课 例 研 究 小 组 ,
绍兴市从 20 0 8年 开 始 , 试 以 “ 科 教 改 项 目” 尝 学
实 施 、 点 突 破 、 面 提 升 ” 工 作 思 路 . 照 “ 范 重 全 的 按 规 年 、 新 年 、 化 年 ” 步 骤 扎 实 有 序 地 开 展 高 效 课 创 深 的
项 目试 点地 区和 众多 真 心 改革 的 学校 . 导课 堂从 “ 倡 对 话 中心 ” 向“ 务 中 心 ”让 学 生 从 “ 中学 ” 向 “ 走 任 . 听 走 读
学 设 计 ; 后 基 于对 师 生 教 与 学 的行 为 的 课 堂 观 察 , 然 聚 焦 课 堂 生 成 . 解 疑 难 问题 , 教 学 关 键 事 件 和 重 化 就
要 细节展开研讨 ; 后揭示课 例价值 , 最 紧扣 磨 题 主题
和课 堂 教 学 实 际 . 成 理 性 评 价 。金 华 市 教 育 局 教 研 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慈 溪 市 则 以农 村 小 学 小 班 化 教 育 为 切 入 点 , 探
教研活动创新点(3篇)
![教研活动创新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b333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b.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创新与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构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出发,探讨教研活动的创新点,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供参考。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是指将教师个人发展、团队协作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研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教师个人发展(1)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
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风格和教学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研活动。
如:教师读书分享会、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观摩等,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2)实施教师培训计划。
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记录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成长轨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
2. 团队协作(1)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2)实施“师徒结对”制度。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为师徒,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3)设立教研小组。
根据学科特点,组建教研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3. 学校整体发展(1)制定学校教研规划。
明确学校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教研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学校教研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教研制度,规范教研流程,提高教研效率。
(3)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研工作,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让教师安心从事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创新点1. 个性化教研活动(1)关注教师个性化需求。
根据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风格和教学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参与度。
(2)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采用讲座、研讨、观摩、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形容教研活动创新
![形容教研活动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12a7b9f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6.png)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研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探索教研活动创新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研活动创新的特点和意义。
一、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1. 关注前沿教育理念教研活动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前沿教育理念。
如核心素养、学生中心、终身学习等,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研活动中,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
2. 丰富课程资源教研活动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视频等多种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3. 强化实践研究教研活动应注重实践研究,将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1. 互动式教研传统的教研活动以讲座、培训为主,缺乏互动性。
创新教研活动应采用互动式教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2. 线上线下结合教研活动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在家中、学校等场所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率。
3. 多元化评价教研活动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同行评议、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研活动的机制1. 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制度,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等,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2. 强化教研团队建设学校应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研骨干,为教研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3.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四、创新教研活动的意义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活动创新有助于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创新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公平教研活动创新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制
发表时间:2012-09-07T17:07:22.2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陈玉琴
[导读]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玉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213003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对此人们早已达成共识。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效益还不尽人意。
基于此:
思考: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是学校和教师需要的?什么样的教研机制是教师认可的?什么样的质量管理与评价是有效的?……
回应:改变教研者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者的行走方式,改变践行者的实践行为……
一、教研机制的创新
1.“教研专题先行制”。
⑴教研专题先行。
改变土壤是植物健康生长的长效动力,改变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每学期初计划贯彻时,我就公布区级教研专题,并阐述专题生成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展开的方式和活动的要求,均在钟楼教研网上公布,做到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清楚。
⑵“三级网络”构建。
正是这个小小的举措,就将我区三级教研层并串成为一个相互勾连的教研网络。
上至各校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下至一线每一位语文教师,对区域语文教学的“序列性研究专题”、“重难点研究专题”、“特色化研究专题”都非常明晰。
2.“区级活动申报制”。
⑴公平竞争,机会相等。
当研究专题公示后,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自行申报,教研组汇总发至教研员邮箱,教研员再梳理汇总。
正是这一教研机制,改变了教研员以往“凭主观印象或人情关系,确定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和教师”的现象,让教师参与研究的机会公平、相等,让每所学校在区本教研活动上呈现研究的机会也公平、相等。
⑵拉长过程,提升实效。
这一举措还旨在拉长研究过程,要求全员参与研究,切实收到研究实效。
3.“公开展示筛选制”。
“平等”促进良性竞争。
一个研讨专题一旦公开,期初计划贯彻就跟各校教研组长透明,经过公开申报,教研员汇总材料,经过“三级选拔”——活动设计选拔、说课选拔、试教选拔,最后确定公开展示内容、人员、地点。
这样的举措,日久以来,老师都觉得公平、公正、公开。
4.“薄弱教研组蹲点制”。
⑴分析现状找问题。
区域的学科教研氛围和能力水平就看“教研组的校本教研状态”。
钟楼区是老城区,学校规模因为城区建设而不断变化,许多老校规模迅速缩小。
因此,各校教研组建设呈现出多种不同需求,这种区级教研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校级教研组建设的问题,成了全区学科教研组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⑵自主申报约蹲点。
基于这种具体情况,我区语文学科在教研室徐主任的智慧引领和策划下,运行了以“两年为限”的教研组蹲点制,帮助学校教研组加强学科建设。
学校自愿申报,教研员走进薄弱教研组,根据教研组需求和计划,双方约定时间、地点蹲点,帮助薄弱教研组完善校本教研,缩短与区域其他教研组的差距。
经过一轮蹲点,在上一轮市级优秀教研组评选中,我区西林、西新两个语文薄弱教研组成了市级优秀教研组。
二、教研方式的变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只有教研方式不断更新,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打造“潜力教师”,辐射校本教研。
“潜力教师”是区域精心打造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
团队成员采用双向选择、协商方式选定,按年度部分流动。
团队组建后,教研室给他们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区内活动展示的机会,给他们参与区级及以上比赛的机会……通过三年一轮的培养,打造一支区域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在区域学科教学中积极引领和辐射,在自身教研组内主动示范和感召,带动一组,引领一批。
2.组织“学科竞赛”,引领教师教研。
区文教局、教研室领导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区域学科竞赛,特别有针对性地改造了原有的竞赛平台。
我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历经24届,每年一次,形式从开放到全封闭,旨在“以赛促研”,促进教师日常化的研究,同时借赛事引导教师清晰专业发展的内涵。
3.借助“常规调研”,培训学科负责人。
作为区域学科教研员,我始终觉得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带好两支队伍:区域学科潜力教师和学校学科负责人。
每学期的常态调研,教研室分别组织学校学科负责人或教研组长随同参与调研,关注对被调研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组建设、常态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学科负责人参与这种调研,实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因为,在看别人的同时也想自己,自然将他律式的检查和评价变为自律式的对照与推进。
在调研和交流中,学科负责人逐步清晰了“校本教研和教研组建设”的规范、标准和参照系。
4.创新“课堂形态”,推进教学改革。
在我区文教局、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面对区域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耗时多,学生学成效小”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分析,形成了“创新课堂形态”研究课题。
语文学科确定了以“改变课堂审美为切入点,创新课堂形态为突破口,追求教育价值为主目标”为重心,围绕“板块大、问题大、学习时空大”课型三大特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广度以及空间的扩展,促进教师提升自我评估教学效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形态框架。
5.关注“学业质量”,提升学生素养。
在区域语文学业质量管理中,我们始终站在学科素养整体提升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业质量,并引领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近两年中,语文学科启动了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学生学科素养展示与竞赛。
基本原则一,面向全体,不搞精英化、突击性竞赛;原则二,面向基
础,不搞难、偏、怪题比赛;原则三,面向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搞统一内容或形式的应试能力比赛。
素养竞赛旨在:一是全面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和语文素养;二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直面问题,改进教学;三是清晰不同年段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培养重点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