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万国专题讲座讲义 韩友谊:刑法80分的必胜方案——精巧理论构成的刑法学习
刑法总则——韩友谊

刑法总则——韩友谊如何复习刑法总则部分韩友谊做过司考刑法题目的考生都知道,目前司考的刑法部分命题偏重于理论,专门考察总则部分理论问题的考题和需要与理论结合才能解答的法条理解题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分值。
难度比前几年明显加大,使得很多考生在第二卷丢分,痛失通过司考的机会。
仔细分析近3年的刑法考题,会发现刑法题目从总体上有这样的变化:一是单纯的法条记忆题少了,需要理论深度的法条理解题多了。
这样的题目成为没有时间进行长期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考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出现即使拿着法条和教材也无法正确作答的情况。
二是问题的综合性变强,很多难题的难点就在于需要考生有有很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做题时能够总分则结合。
最典型的题目就是04年卷四第六题。
一道题目中考的罪名是抢劫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盗窃罪,但用到的知识点却很多,包括抢劫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另起犯意的处理、销赃罪的认识错误等知识点。
面对这样的困境,考生在复习刑法总则部分时,要做到事半功倍,确实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一、复习刑法需要时刻注意刑法知识的整体性特定。
1、尽量对刑法有整体上的把握,在学习研究具体问题时能够高屋建瓴。
刑法作为一种禁止性规范,本身遵循着极强的规律在运作。
总则的所有问题都是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和细化。
刑罚发动的前提是犯罪,犯罪的成立要求:一,行为人基于自己的自由选择破坏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守法角色,因而具有了可谴责性——罪责成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恶性(包括主体的内容)。
二,作为现代刑法惩罚的对象,行为人必须客观地侵害了受到刑法所保护的利益——不法确立,也就是客观危害(包括客体)。
所以对任何一个犯罪事实的判断,都必须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圭臬。
这一点在处理刑法总则中的难题如共同犯罪和认识错误时必不可少,而且非常有效。
比如连续两年考察的侵占罪的认识错误问题,如果考生对主客观相一致原则能够牢牢把握的话,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8)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8)第八章、刑罚的体系一、主刑刑期以及刑期计算、刑期折抵问题;2、罪犯的权利义务问题,如管制犯参加劳动的“同工同酬”,而拘役犯“酌量报酬”,有期徒刑犯以上而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3、死刑问题死刑的限制:(1)适用条件的限制:罪行极其严重者;(2)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审判时”:扩大解释到羁押期间;“怀孕的妇女”:扩大解释到流产。
(3)适用程序的限制;4、死缓制度:死缓的法律后果三种可能性的结局及其条件。
一是执行死刑,二是减为无期徒刑,三是减为有期徒刑。
三种后果各自必须具备的相应条件:首先,执行死刑的条件是在二年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注意这里要求是故意犯罪而非一般的犯新罪,也就是说虽然在二年期又犯了新罪,但为过失犯罪的,仍不能立即执行死刑;其次,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二年期内是没有故意犯罪,即使有一般的违法行为甚至是过失犯罪行为而非故意犯罪的,也应当减为无期徒刑;第三,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二年期间不但没有故意犯罪反而有重大立功的,“重大立功”应当参照《刑法》第78条之规定的几个法定情形;最后注意如果因故意犯罪而核准死刑立即执行的不需要必须等到二年期满,原则上发现故意犯罪并经查证属实的即可报请核准执行。
而减为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则不然,需要等到二年执行期满之后才可以依法减处。
对“故意犯罪”的限制性解释:(1)反映抗拒改造主观恶性,(2)情节严重。
二、附加刑罚金刑:(1)罚金的数额问题;(2)罚金执行中的二个重要问题:随时追缴和减免缴纳2、没收财产刑:(1)没收财产的对象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2)没收财产刑的方式:部分没收和全部没收;(3)没收财产与偿还犯罪分子的债务问题;(36。
韩友谊《刑法修正案八》解读讲义(精)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总则一、刑罚内容的变化(一)社区矫正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
(修正案第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二)禁止性判令对判处管制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况,可以判令其在管制期间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的人。
同样适用于缓刑。
(修正案第二条、第十一条)(三)死刑1、减少死刑罪名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具体是:(1)走私类: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2)金融诈骗类: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死刑仅留集资诈骗罪)(3)发票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4)盗窃罪;(5)妨害社会管理类: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2、限制死刑的适用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修正案第三条)3、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1)将《刑法》第五十条规定的“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修正案第四条)(2)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修正案第四条)(与修正案第十五条的减刑条款对应)二、量刑情节(一)尊老爱幼条款1、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修正案第一条)2、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
(修正案第十九条)(二)减轻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6)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6)第六章、单位犯罪一、单位犯罪的特征:单位特征依法成立、拥有一定财产或者经费、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构成单位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性质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
司法实践中,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2、行为特征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相关性的行为、并常常以单位名义实施。
3、主观特征体现单位意志与单位整体利益。
4、法律特征法定性,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由单位构成。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有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一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二是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直接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而不以单位犯罪论。
二、单位犯罪的类型纯正的单位犯罪和不纯正的单位犯罪2、一般单位犯罪和特殊单位犯罪三、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
单罚的情况:(1)并非为本单位谋利益,而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私分国家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396);(2)对单位的过失犯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3)处罚单位会损害无辜者的利益(第161条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
四、单位犯罪的特殊问题当单位犯罪时,对该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多人时,是否应做主犯、从犯的区分问题,根据《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不区分主犯、从犯,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
2013年万国民刑先修班刑法韩友谊讲义

2013年民刑先修班刑法讲义(韩友谊主讲)刑法总则的基本架构刑法的概念和性质罪刑法定原则刑法概论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罪刑相适应原则构成要件该当性:主体、行为、对象、结果、因果关系违法性:是否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其他犯罪构成故意、过失、目的、动机责任总论责任阻却事由:责任能力、责任年龄预备未完成形态未遂“修正”的犯罪构成中止犯罪论共犯形态:教唆、帮助继续犯单纯一罪法条竞合连续犯罪数论包括的一罪集合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想象竞合犯科刑的一罪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刑种:主刑、附加刑量刑情节:从轻、减轻、从重、累犯、自首、立功量刑制度:、数罪并罚、缓刑刑罚论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假释刑罚消灭制度:赦免、时效第一编 刑法概论第一章序论(基本概念)一、刑法指规定何种行为属于犯罪、对于犯罪如何科处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表现形式有:1、刑法典:(1)规定了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的犯罪类型及其处罚;(2)总则适用于其他单行刑法。
我国刑法制定于1979年7月1日,修订于1997年3月14日并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是直接对刑法典的修改,也属于刑法典的内容。
2、单行刑法,指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附属刑法,指规定在其他性质法律中的罪刑条文。
二、犯罪犯罪,指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值得刑罚处罚的行为。
对犯罪的认定,通过犯罪构成明确。
总则是对全部犯罪的共通的成立要件加以明确。
分则是以犯罪的一般成立要件为前提,明确各个犯罪所固有的、具体的成立要件。
三、刑罚刑罚,对犯罪的反作用,是对实施了犯罪的人所科处的制裁,目的在于通过惩罚抑制乃至预防犯罪。
四、刑法基本立场罪与非罪的法律规定在不同的时空是不一样的,选择何种标准来解释刑法规则,就是选择刑法的基本立场。
2韩友谊-刑总高频-构成要件该当性

构成要件该当性一、犯罪构成理论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的,反映行为的危害性(法益侵害性)和应当承担责任性(有责性)的客观和主观构成要件的有机整体。
前者重点在法益保护,后者重点在非难可能性。
犯罪 = 构成要件该当性 + 违法性 + 罪责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具备违法性,欠缺阻却违法事由具备有责性,犯罪行为成立1、构成要件符合性:主体、行为、结果、因果关系。
2、违法性:没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3、有责性:责任能力(年龄、精神状态等)、故意和过失、责任阻却事由(缺乏期待可能性、违法性认识错误)。
二、主体行为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一)身份犯身份犯,指成立犯罪要求主体具有一定的属性,对其范围予以限定。
普通人不能单独成立身份犯,但是可以成立身份犯的共犯。
如果普通人利用无罪的有身份者实施特殊主体的犯罪的,也不能成立身份犯的间接正犯。
如普通人甲利用患了精神病的警察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的,由于实行者不能成立刑讯逼供罪,而甲也不具备刑讯逼供罪所要求的司法工作人员身份,甲既不能成立刑讯逼供罪的教唆犯,也不能成立刑讯逼供罪的间接正犯。
身份犯分为两种:真正身份犯(定罪身份)和不真正身份犯(量刑身份)。
真正身份犯例如:特定职位(第382条、397条)、特定职业(第304、335条)、特定法律义务(第201、261条)、特定法律地位(第305、306条)、特定疾病(第360条)、持有特定物品(第128条)、参与某种活动(第223、159条)、居住地(第294条)、消极身份(第336条)。
疑似身份犯:事实上有主体限制,但是法条未言明的情况。
如强奸罪。
(二)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单位犯罪,是指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集合,也不是指单位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犯罪。
1、主体特征依法成立的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国有、集体性质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2)司法实践中,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韩友谊精辟讲解量刑情节

韩友谊精辟讲解量刑情节——累犯、自首与立功2010-05-24一、累犯(一)一般累犯1、主观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如果其中一个罪是过失犯罪,则不能成立累犯。
2、刑度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或者应当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3、时间条件: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之内。
(二)特殊累犯1、罪质条件:前后两个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2、时间、刑种条件: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再犯罪,但是不受时间和刑种的限制。
(三)累犯的法律后果应当从重处罚;不能适用缓刑、不能适用假释。
二、自首(一)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1、自动投案: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合法控制之下。
(1)自动投案既可以是有选择余地下的自动投案,也可以是走投无路的自动投案。
(2)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等办案机关以外的单位、组织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3)没有自动投案,在办案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所针对的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2、如实供述罪:如实供述必须是自己的罪行。
不允许翻供,如果翻供不能成立自首。
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则仍视为自首。
(二)特殊自首(准自首)的成立条件1、主体必须是依法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等(可以扩大解释到正在被行政拘留的人)三种人。
因其人身已经处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故不存在“自动投案”问题。
2、犯罪分子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的罪行必须是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1)即自己实施的而司法机关尚未掌握或者不知道、不了解的罪行以及其所供述的罪行在犯罪性质或罪名上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不同。
(2)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种罪行的。
(3)如果其供述的罪行与已被掌握的罪行属同种的,虽然可以酌情从轻,但不属于自首,只能叫坦白。
3、单位犯罪的自首:(1)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
万国重点学科刑法讲义-韩友谊

万国重点学科刑法讲义-韩友谊2010年刑法学授课提纲韩友谊第一编刑法的基础第一章刑法的渊源和解释一、刑法的渊源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与犯罪相对应的刑罚的种类和量的法规,也称刑罚法规。
(一)刑法典刑法典是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我国1979年颁布、经过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谓我国的刑法典。
刑法修正案是直接对刑法典内容的修改,也属于刑法典的内容。
(二)单行刑法单行刑法是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
目前我国生效的单行刑法只有一部,即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三)附属刑法附属刑法,指在其他性质的法律中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中附带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条文。
与国外的附属刑法不同,我国的所谓“附属刑法”都没有直接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定刑,没有独立的实际意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机能(一)行为规制(二)保护法益(三)保障人权三、刑法的解释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条文的真实含义的说明。
对刑法的解释构成,应该是透过文字寻找正义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文字,也不能背弃正义。
(一)刑法的解释效力刑法解释按其效力分为三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如2004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2、司法解释,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在我国具有普遍效力的司法解释,只能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进行解释。
3、学理解释又称非正式解释,是未经国家授权的国家机关、团体、个人对刑法所作的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对于刑事司法活动和立法活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刑法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就是用条文用语的通常意义来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11)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11)第十一章、刑罚的消灭(第87-89条)追诉时效设置的档次性:5年、10年、15年与20年2、追诉时效的起算从“犯罪之日”或者“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3、追诉时效的延长(即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形):(1)案件已经立案或受理而逃避侦查与审判的;(2)被害人在追诉时效内已经提出控告的;(3)最高检核准的;4、追诉时效的中断(重新起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限制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刑罚(刑期)计算问题的归纳1.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起点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分别是41.44.47条规定),注意不要混淆为判决确定之日起。
(“判决执行之日”与“判决确定之日”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判决确定之后,还有一个交付执行与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收监执行问题,中间尚有一段时间间隔。
)2.死刑缓期执行的两年考验期限与缓刑的考验期限,计算起点是一样的,都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51.73条),不要混淆为执行之日起(这一点正好与上述管制等刑期起算点相反)。
3.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即两年考验期满的次日就应开始计算所减的有期徒刑之期限,而不要混淆为减刑裁定之日起(51条)。
4.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而有计算意义的情况下(即主刑不是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以及附加与管制的也无计算的意义),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58条),不要混淆为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刑法典中有一个地方是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的,即第65条第2款关于构成累犯的前后两罪时间间隔)。
5.前罪被假释时,再故意犯罪而构成累犯的时间(5年),自前罪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而不要混淆为假释之日。
6.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83条),不要混淆为假释决。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3)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3)第三章、正当行为-排除犯罪的事由一、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1)起因条件:现实的不法侵害(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
对物防卫,对不作为的防卫,对幼童和精神病人的防卫条件,假想防卫。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当场发现并同时受到追捕的,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其所取得的财物藏匿至安全场所为止,追捕者可以适用正当防卫。
防卫不适时。
(3)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包括共犯中的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
行为必须是给不法侵害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
防卫第三者,大喊行为。
(4)主观条件:排斥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的正当性。
(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罪过形式:过失、间接故意(通说)。
注意“防卫过当”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明确如何对“正当防卫”进行定性与处罚,定性上应根据行为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如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3、特殊正当防卫权:只有当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条件(1)起因条件:现实危险。
同正当防卫一样,紧急避险不仅仅是为保护行为人本人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了保护他人的乃至国家、社会的利益。
(2)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3)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4)损害的是一般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5)主观条件(6)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第21条第3款之规定为紧急避险制度适用的例外,是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如消防队员等而言的,其前提在于当“避免本。
韩友谊:司法考试刑法复习四步走

目录韩友谊:司法考试刑法复习“四步走〞司法考试刑法精讲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二节司法考试刑法精讲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三节韩友谊:司法考试刑法复习“四步走〞对刑法的复习我认为分四步走,如果都做到了那么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最起码刑法不是什么障碍。
这四步要做不到的话,那么刑法很难变成得分强的部门法。
第一个,由于刑法的理论相比其他法而言比拟深厚,概念也比拟多。
需要记的东西相对来说比拟少,所以对刑法学习而言,第一件事情必须认真听取教师的讲授。
这一般是学刑法必经的步骤,在课堂上能够紧随教师的思维,能够掌握要求掌握的东西,这就是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呢,承受的能力呢对学生来说都是问题不大的,如果承受有问题的话,就可能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听第二遍。
如果第一个听的能力解决了,必须转化为第二个能力,即说的能力。
一个人能听懂一件事情和把这件事情向别人交代清楚,这完全是两种能力,千万不要以为听懂了就能做对。
那么向别人说的能力指什么意思呢,刑法来讲指的是,拿着教师的讲义,回忆教师讲的内容,能够随时向身边任何一个人讲清楚那个知识点,像教师一样讲清楚,自以为像教师一样的能够讲清楚那个知识点,这就是说的能力。
说的能力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当你把讲清楚的时候,你的思维一定是清晰的,思维混乱不可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当你能够向别人说清楚的时候呢,你头脑当中的对知识点的理解、条理性、逻辑性、深度、广度,一定是更深刻的,此时才能说是真正地把它理解了。
所以第一种能力是听的能力,第二种能力是说的能力。
实际上指的是整体思维能力。
但是一个人能说不一定意味着真的能做题,因为做的时候,由于对出题思路的一种把握不清,因为你别忘了那个题目其实是出题教师的思想表达,所以你从另一个角度承受他的思想,你承受的跟出题教师一致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出题教师的出题脉络,找到他的题点。
所以第三件事情必须大量做题,这个题包括历年真题和新出现的,比拟有价值的题目。
通过一些题目的训练,我们才能够熟悉出题的套路,才能够熟悉出题的用语,它实际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2013新增司法解释解读-韩友谊

2013年新增司法解释解读一、盗窃罪(一)盗窃罪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的行为。
(二)盗窃罪构成条件1、盗窃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控制)的财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数额较大或者使用价值较大。
此外:(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也构成盗窃罪。
(2)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
(3)盗窃发票的,成立盗窃罪。
2、盗窃行为窃取行为是使用非暴力胁迫手段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建立新的支配关系的过程。
(1)盗窃数额较大:以一千至三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2)盗窃多次:二年内三次以上。
(3)入户盗窃: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
(4)携凶盗窃: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
(5)扒窃: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
【附】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1)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2)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3)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4)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5)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6)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7)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8)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3、盗窃目的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数额较大财物为目的。
非法占有目的(“不法领得”):排除权利人,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进行支配,并遵从财物可能具有的用途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
司法考试讲座老师评价

司法考试讲座老师:讲座每门课程只选一人即可,多选反而不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系,多选多记反而不利于我这以讲义不变应司考万变之理。
刑法:韩友谊,他的课程把刑法讲活了,讲透了。
嘿嘿,真不是盖的,我答刑法都是上手就选,对了答案感觉也是这几门错的最好的,再说谁让他与两个出题人关系好呢!民法:张翔、马特。
听着课还可以,就是考试时,感到民法比较迷糊,可能是我没掌握扎实的原因。
李建伟,李仁玉,钟秀勇,张翔,段波各有特点,听谁都可以?如果基础好的话听李建伟的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果基础不是特别好听李仁玉或者隋鹏生的他俩讲的比较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林鸿潮的88表。
把行政法讲得深入浅出,88表总结的也挺漂亮,背起来也挺爽的,不过最好在最后阶段听听别人的,毕竟林鸿潮的比较基础,可以弄懂行政法,却不一定能答好行政法。
刑诉:汪海燕。
称霸武林是不能的,但是拿到80%分是可以的,但是应该重视法条。
法理:高其才,杨帆民诉:杨秀清。
同上三国:杨帆(女)。
嘿嘿,那声音!升入浅出,总结的也不错。
法史、宪法、法理等:杨帆(男)。
对着三大本第一本自己划去,一遍过。
商法、经济法、产权法:鄢梦萱。
鄢姐姐,讲得挺中肯的,也挺温柔的。
商经法听张海峡论述题:邹建章。
“你们就把我这12道题看了,别的不用看”。
真中了还!民诉法学:杨秀清:中国政法大学民诉法教师,普通话说得很好,授课认真负责,深入浅出,对重要知识点和民诉法有效答题方法等反复强调,讲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法条运用娴熟,是难得的司法考试民诉法老师,风格与常英老师相同,但效果略逊于常英老师,极个别情况下讲课比较啰嗦,另有好卖弄知识之嫌。
侍东波,司法考试民诉法培训教师。
这个老师搞司法考试培训应当说不少年了,但明显是个混差事的,与民诉讲得好的几个女教师,如杨秀清,常英等几乎不在一个档次。
这个教师的问题是,语言逻辑差,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
每一学科的司法考试培训,如果取得好的效果,是学员与教师合作的结果,教师不行,如语言逻辑性,知识点要点的把握、层次等不行,结果和效果不会太好。
2013年万国系统强化班刑法分则-韩友谊讲义

2013年万国系统强化班刑法分则韩友谊讲义罪刑各论第一章 刑法分则的条文构成一、罪状和法定刑(一)罪状简单罪状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叙明罪状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引证罪状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指出了必须参照的法律、法规。
特点:参照其他法规,避免复杂表述。
(二)罪名1、类罪名和具体罪名类罪名是某类犯罪的总名称。
具体罪名是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只能依具体罪名定罪。
2、单一罪名、选择罪名、概括罪名单一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单一,只能反映一个犯罪行为,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选择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出多种行为类型,既可概括使用,也可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概括罪名,指其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出多种具体行为类型,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如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了五种不同的具体行为类型,不管行为人是实施其中一种还是数种行为,都定信用卡诈骗罪。
(三)法定刑法定刑是指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所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在条文中仅规定单一的刑种与固定的刑度,如第121条、239条、240条、317条第2款、383条第1款第2项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在条文中规定一定的刑种与刑度,并明确规定最高刑与最低刑。
如“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浮动法定刑(机动刑) 法定刑的具体期限或者具体数量并非确定,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升降,如“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四)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区别法定刑是法条中表现的、供法官选择适用的刑种与刑度。
宣告刑是法官在判决书中确定的特定刑种与刑度。
二、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一)注意规定注意规定是指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
(二)法律拟制法律拟制的特点是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按照该规定处理。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1)

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01)2007年刑法授课提纲韩友谊刑法学总论讲义第一章、刑法概说一、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和分类刑法典、单行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
(二)刑法之机能行为规制机能: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机能。
国民得以自由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确立公正且透明的行为规范,使其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在此规范的范围内,人们的自由活动将被保障,同时,当违反规范侵害他人利益时,将被追究责任。
2、保护法益机能:法益:有益于个人及其自由发展的,以及有益于为了这个目标而建设的制度本身功能的一种现实或者目标设定。
是对立法的限制。
3、自由保障机能:保障公民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的机能。
(三)刑法的解释任何解释都必须符合刑法的目的。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大解释:341条:“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
116条:“汽车”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
2、缩小解释:111条:“情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3、体系解释4、补正解释(63条)5、历史解释6、比较解释7、目的解释立法中的解释:第91条至99条。
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2006年卷二第20题,单选)【答案】D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二、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第3、4、5条)不仅对刑事司法而且对刑事立法也具有指导和制约意义。
(一)罪刑法定原则:1、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国民具有预测可能性(尊重人权)2、主要要求(派生原则)形式的侧面:(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2)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即不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3)禁止有罪类推(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实质的侧面:(5)明确性: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习,就是发现、掌握案件背后的精巧理论。“精”,逻辑严密;“巧”,点睛之笔。 1、类推和扩大解释的区别: 【案例】携带砖头抢夺,可以解释为携带“凶器”;那么带着眼镜抢夺,可否将眼镜解 释为“凶器”? 【点睛】 2、因果关系: 【案例 1】女子地铁站内辱骂老伯,致其心脏病突发而死。 【点睛】 【案例 2】劝说他人前往叙利亚旅游,他人在叙利亚被打死 【点睛】 3、正当防卫 【案例】甲乙丙三人深夜持凶器抢劫丁,打斗不休。乙将丁死抱住,甲持刀猛捅丁。丁 奋力挣脱逃跑,甲收刀不住,捅死乙。 【点睛】 4、故意与过失 【案例】甲乙欲从山顶推石头下山,发现半山一老人,甲问乙“会不会砸着老头”,乙 回曰“不会那么巧吧”。结果砸死老人。甲乙对老人死亡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点睛】 5、共犯 【案例 1】甲以杀人故意向乙提供凶器,乙仅有伤害故意,只实施了伤害行为。二人的 共犯关系如何认定? 【点睛】 【案例 2】甲对乙喊道:“把这碗毒药端给丙喝!”乙却听成“把这碗土药端给丙喝!” 最终乙将毒药当作土药给丙喝,丙死亡。二人共犯关系如何? 【点睛】 6、罪数 【案例】甲乙偶然同列车伤乙左臂, 然后将斧别回腰间,得意地问:还敢骂黑社会吗?乙包扎伤口毕,继续辱骂。甲愤然,二次 拔斧砍左臂。乙仍然倔强,甲遂三次拔斧砍左腿,四次拔斧砍右腿。乙仍然无惧,甲最后一 次拔斧砍向脖子。甲有几个行为?构成几个罪?如何处理? 【点睛】 7、盗窃与敲诈勒索 【案例】甲盗窃乙手机一部(价值二千),留条要求乙三千元来取手机。若乙确实拿三 千元换回手机,甲构成何罪? 【点睛】 8、前沿讨论 【案情】广西一大学副教授用精液做药引子为女子治疗妇科病,被诉强奸罪。如何评价 此案? 【发条】刑法第 236 条: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 刑法第 237 条: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以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