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综合题
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
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 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区。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可知,弱水
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内陆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解析:水水量较为丰富的原因是祁连山冰雪面积广,冰雪融水 量大。
)
解析: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 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B
探究二: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读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
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命题视角
考查目标: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例】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8年1月24日于北京
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已有20%的 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 (
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
绿洲农业为 主
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 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 山麓冲积扇 地区
城镇、工矿 区、交通线 附近
绿洲农业为 主 工矿开发、 居民点和道 路建设
中上游绿洲过量利用地表 水或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 地下水;樵采破坏绿洲周 围的固定沙丘
基本建设不重视环保,破 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 弃渣等
片状或带状分 布
空间分布特征
呈斑点状及片 状分布 地表集水坑和 放牧点井泉附 近,形成斑点 状土地荒漠化 圈 片状或带状分 布
重难点1 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
半干旱的草 原牧区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 林郭勒草原等地区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干旱的绿洲 边缘地区
塔里木盆地边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南缘、河西走廊等 地区 塔里木河下游、石 羊河下游等地区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
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知识整合
知识点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知识点2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知识点3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知识点4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深化拓展
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2.表解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 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答案: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解析:针对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 草、确定合理载畜量等。
荒漠化地区
半干旱的旱 农垦区周围 科尔沁沙地、内蒙 古后山地区
土地利用
核心解读 旱作农业为 沙质草原遭过度农垦,或
主 固定沙丘被开垦后活化 草原放牧业“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 保 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 退耕还林还牧。 答案:D
1.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用水
C.过度放牧
B.沙漠广布
D.气候干旱
解析:主要是考查影响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解答本题
的关键必须要明确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尤其是人口增加、 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 导致土地的荒漠化,故答案选A,本题中的答案就蕴藏在 试题的文字信息中。
【规律· 方法· 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
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一、选择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
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新中国 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 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 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 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 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 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 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 悔一辈子”。读图,回答1~2题。
B.地下水位下降 D.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

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子在风力 的吹拂作用下而出现的。 答案:A
6.“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解析:“黑风暴”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 素 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 影响,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当地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
答题启示:重视不同版本教材的作用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阅读不同版本的教 材。毕竟教材中的素材还是比较经典的,很多高考试题的素
材都源于教材。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学习,考生可以明确
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讲解角度,从而领会知识的精髓,并学 会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哪
一个?(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解析: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 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 迁移。
答案:B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A.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D.地面沉降
答案:A
2.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 自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②合理调水
)
④恢复
③加强能源建设
解析:本题是考查针对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问题应该采取
的措施。放弃全部耕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注重
经济效益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①;加强能源建设,往往 会剥离地表,加大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程度,因此排除 ③,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 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________、________、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经典借鉴
试题:(2009· 江苏地理,21~22)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 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 题。(双选)
(1)P地与Q地相比,P地( AB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C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 地表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
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

过度农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表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4.结合荒漠化形成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考点探究
探究一: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化 读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下列哪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 干旱
__________________。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樵采
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大的自然原因是干旱,绿洲土地荒漠 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 有效措施来防止日渐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
一个?(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结合区
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域镇分布及城镇人 口规模的主导因素。 答案:D
东胜煤田、准格尔 煤田等
呈点、线状, 面积小而分散
重难点2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 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2)生态恢复与建设 ①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荒漠化地区的农林牧之间的争地矛盾不可 避免,今后应向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方向 发展, 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护和建 设带动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加强草场建设:在中、低产田地区,改革种植方式,实行草田 合一机制,通过畜粪还田和豆科牧草固氮,实现“草多—畜多—粮多” 的良性循环。同时,固定草场使用权,处罚破坏草场者,还要加大退 化草原的恢复与重建力度。
纠错分析:试题图中有银川,此信息非常清楚地告诉考生图示 区域的地理位臵。另外,利用图例获取信息也可以进行分析判 断。第(1)题考查地形对环境的影响,考生很容易看出山脉的影 响。第(2)题,则是完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臵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 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
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 陵实行退耕还林是正确的,但“均实行”是不可能的。露天 矿 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
加剧荒漠化。 答案:B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 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5~7题。 5.“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 C.降水异常减少 )
是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东部季风区 ,以西
解析:A山脉是大兴安岭,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 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
及形成原因。
答案: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解析:科尔沁沙地属于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是由于过 度开垦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主要
原因。③④属于人为原因。①②属于自然原因,对荒漠化有影响, 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C
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 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3~4题。
年份(年)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3.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草场被破坏 A.①②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多,根据实际退耕还
林、还草。减少放养牲畜数量,减轻对草场的压力。改变目前
以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为主的状况,增加水土保持林、农牧防
护林的比例,积极发展薪炭林和经济林,逐步形成多林种、多
功能、高效益的林业体系。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 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3)A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解析:呼伦贝尔草原的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集 中连片的掘水工程使得牲畜数目迅速增加,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 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解析: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