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最终答案重点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 病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炎症的五个基本病理过程。
3. 简述肿瘤的分类及其特点。
4. 何为细胞凋亡?它在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5. 解释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区别。
6. 描述癌症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7. 列举常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8. 何为病理性肥大?分为哪几种类型?9. 病理性萎缩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10. 简述病理性钙化的原因和后果。
答案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 炎症的五个基本病理过程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局部组织损伤和修复。
3.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快速生长、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特点。
4.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维持组织稳态和清除损伤或老化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细胞坏死是一种非程序化的细胞死亡,通常由外部因素引起,如缺氧、感染等,而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由内部信号控制。
6. 癌症的侵袭机制包括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转移机制包括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
7. 常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包括: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检测等。
8. 病理性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后者又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失代偿性肥大。
9. 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和去神经性萎缩,各有不同的原因和特点。
10. 病理性钙化是由于组织损伤、代谢紊乱或局部环境改变导致的钙盐沉积,可能引起组织功能损害。
以上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学习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病理学考试题详解及答案

病理学考试题详解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A.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是意外死亡B. 细胞凋亡是病理性死亡,细胞坏死是生理性死亡C.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生理性死亡D.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意外死亡答案:A2. 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血管扩张B. 细胞浸润C. 组织损伤D. 所有上述答案:D二、填空题1. 肿瘤的_______是指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起源组织相似,分化程度高。
2. 病理学中的“肉芽肿”是由_______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
答案:1. 良性2. 异物或病原体三、简答题1. 简述病理学中“肉芽肿”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肉芽肿是一种由炎症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其特点是组织内出现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颗粒状组织增生,通常伴随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
四、论述题1. 论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病理学中的意义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维持组织稳态、清除损伤或老化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细胞坏死是一种无序的、意外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与急性损伤或病理状态相关。
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有助于防止病变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而细胞坏死则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加剧。
五、病例分析题1. 患者,男性,45岁,因持续咳嗽和咳痰入院。
胸部X光显示右肺下叶有不规则阴影。
初步诊断为肺炎。
请根据病理学知识,分析可能的病理变化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答案:根据病理学知识,肺炎的病理变化可能包括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肺泡壁的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受损,影响气体交换。
治疗上,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可能需要支持治疗以改善呼吸功能。
六、实验操作题1. 如何进行组织切片的染色以观察细胞凋亡?答案:首先,将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然后进行常规的脱水和透明处理。
接着,使用特定的染色剂(如TUNEL染色)来标记凋亡细胞的DNA断裂。
病理学题库及答案(全题型含答案)

萎缩:就是指已经发育正常得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得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得减少。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见于左心室内膜下心肌与乳头肌,呈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ﻫ1老年人产生萎缩得器官主要有(B)ﻫA 心、肾B脑、心 C 肝、肺 D 心、肺E肾、脑ﻫ三、就是非判断题1 心衰细胞中出现色素颗粒就是脂褐素。
(╳)ﻫ2心肌脂肪性引起“虎斑心"时,最易出现变化得部位就是左心室得内膜下与乳头肌。
(√)ﻫ3血管壁玻璃样变时,形成病变物质得主要成分就是血浆蛋白。
(╳)4 胃粘膜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但绝不可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5 萎缩就是适应性变化,去除原因后,都可恢复正常。
(╳)ﻫ四、简答题1 试述“三性”坏疽得区别.答:干性湿性气性ﻫ病因A阻塞、V通A、V均阻塞深且开口性损伤,有含气菌部位四肢多肠、肺子宫等深部肌肉特点干、分界清界线不清气泡成蜂窝状临床症状轻,预后好毒血症明显预后差毒血症差,预后差,截肢2试述脂肪变性得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ﻫ答:1)形成原因:血管中逸出得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
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得血红蛋白得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得含铁血黄素。
2)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得颗粒。
3)临床意义:①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②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1 化生:由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得分化组织得过程。
2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过程,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ﻫ3溃疡:皮肤与粘膜得坏死组织崩解或液化后脱离原来得组织,可留下局部组织缺损,称为溃疡。
ﻫ4坏疽:就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得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ﻫ5凋亡:就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得死亡,死亡细胞得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得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有人也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ﻫﻫ2在萎缩肌细胞内可见(B)ﻫA含铁血黄素B脂褐素 C 黑色素D胆色素E 纤维素3 下列哪项变性实质上为组织坏死(C)A 细胞水变性B 玻璃样变性C纤维素样变性D 粘液样变性E淀粉样变性5。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生理学分支,其研究内容涉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机体的代偿和调节等方面。
在病理生理学考试中,通常会涉及一些重要的大题,下面是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参考。
1.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炎症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2.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3.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机体为了回应损伤而进行的自我修复过程,其主要包括再生修复和瘢痕修复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组织修复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4. 肿瘤发生和发展: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殖的细胞构成的肿块,有恶性和良性之分。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转移和肿瘤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5. 血液循环疾病:血液循环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血液循环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6.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7.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胃溃疡、胰腺炎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8.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生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病理生理学是与疾病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病理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低钾血症最严重的表现是:A、麻痹性肠梗阻B、心室纤维颤动C、呼吸肌麻痹D、肌无力E、心律失常正确答案:B2.恶性肿瘤在显微镜下最重要的特征是:A、病理性核分裂B、瘤细胞生长活跃C、肿瘤组织坏死出血D、间质少,实质多正确答案:A3.原尿回漏可造成下列现象,除外: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B、原尿流速缓慢C、肾小管阻塞D、渗透性利尿E、肾间质水肿正确答案:D4.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正确答案:E5.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是:A、四肢动脉B、冠状动脉C、肾动脉D、主动脉E、脑动态正确答案:D6.创面一期愈合的条件是:A、创面小、创缘整齐,组织损伤少B、手术创伤C、已经扩创处理的大面积创伤D、刀伤正确答案:A7.下列各项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肝硬变的假小叶病变特点?A、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一至数个肝小叶形成肝细胞团B、肝细胞团内缺少中央静脉C、肝细胞团内中央静脉偏位或有2个以上D、肝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系乱,有脂肪变或坏死E、肝细胞团内出现汇管区正确答案:D8.炎症时,血管内血液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A、转移B、漏出C、浸润D、扩散E、渗出正确答案:E9.有关门脉性肝硬变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继发性肝细胞结节状再生B、晚期肝肿大,变硬C、肝细胞有变性,坏死D、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E、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正确答案:B10.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是:A、基底膜呈“双轨状”B、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C、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成环状体D、基底膜有许多钉突形成E、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正确答案:C11.某患者因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余,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何种电解质紊乱?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D、低血钠E、低血氧正确答案:B12.下述哪一点不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根据?A、不可逆性昏迷B、脑血流停止C、心跳停止D、脑电波消失E、颅神经反射消失正确答案:C13.肿瘤错误的描述是:A、肿瘤可由机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分化而成B、肿瘤可发生于各种族C、人体一生中只限于某一器官组织发生肿瘤D、肿瘤可见于各年龄正确答案:C14.下列哪种物质下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A、肌酐B、中分子物质C、甲状腺激素D、PTHE、尿素正确答案:C15.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烧伤B、感染C、肠梗阻D、脱水E、腹泻正确答案:B16.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诊断根据是:A、肺泡腔内有角化上皮,胎便小体B、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C、肺内透明膜形成D、微循环内透明血栓E、肺广泛出血正确答案:B17.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哪项结局不易发生:A、血流完全恢复正常B、机化C、钙化D、阻塞血流E、脱落正确答案:B18.下述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发热、腰酸、腰痛B、氮质血症、高血压C、血中白细胞增多D、尿中有脓细胞E、尿频、尿急、尿痛正确答案:B19.宫颈癌通过淋巴道首先转移到:A、腹股沟淋巴结B、骶前淋巴结C、髂总淋巴结D、闭孔髂内淋巴结正确答案:D20.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导致GFR↓A、肾血管收缩B、肾灌注压下降C、肾小管堵塞D、原尿返流E、肾小球超滤分数↑正确答案:E21.SB>AB表明可能有: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代酸伴代碱正确答案:B22.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A、炎区血管扩张、血流加快B、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C、增强分解代谢,局部组织酸中毒D、K+、H+浓度增高E、增强分解代谢,K+、H+浓度增高,正确答案:B2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累及中小型动脉B、心脑血管受累可致严重后果C、在内膜下有脂质,胆固醇结晶沉着D、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E、好发于中、老年人正确答案:A24.“心力衰竭细胞”是指:A、褐色硬化肺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B、心力衰竭时肺泡腔内的泡沫细胞C、心力衰竭时某些形态特殊的心肌细胞D、心力衰竭时肺内吞噬炭末的巨噬细胞E、硅沉着病(矽肺)致右心衰竭时,肺内吞噬矽尘的巨噬细胞正确答案:A25.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被消耗的凝血物质是:A、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B、纤维酶原和纤溶酶C、FDP和MDPD、C\-3和C\-5E、激肽释放酶原和激肽释放酶正确答案:A26.衰老是A、整体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消失B、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的病理过程C、是疾病的一种表现D、生命发展必然的生物学现象E、自身稳态调节紊乱正确答案:D27.对于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A、应当使用扩血管药B、尽早使用缩血管药C、先用扩血管药再补液D、扩血管药与缩血管药联合应用E、先补足液再用缩血管药正确答案:B28.细胞缺氧,细胞受损,细胞内出现的变化是:A、钠多、钾多、水分多B、钠少、钾少、水分少C、钠多、钾少、水分多D、钠少、钾多、水分少正确答案:C29.氰化钾引起的缺O2,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的变化为: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C、血氧容量正常D、静脉血氧含量上升E、动脉血氧饱含度正常正确答案:D30.肾小球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常见于:A、膜性肾小球肾炎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慢性肾小球肾炎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E31.下列哪一种细胞是化脓性炎症特征性细胞:A、变性坏死中性白细胞B、郎罕氏巨细胞C、嗜酸性白细胞D、异物巨细胞E、浆细胞正确答案:A32.在肺组织切片中见到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并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管腔中也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其周围肺泡内也有较多的浆液,中性白细胞等渗出物,应诊断为:A、干酪性肺炎B、大叶性肺炎充血、水肿期C、小叶性肺炎D、间质性肺炎正确答案:C33.高渗性脱水最突出的表现是:A、尿中氯化物极少B、血清钾离子正常C、细胞内液量增多D、口渴E、外周循环衰竭正确答案:E34.疾病的本质是A、细胞的损伤过程B、人体对损伤的代偿过程C、人体的抗损伤过程D、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35.慢性肾衰合并高钾血症主要是因为:A、呕吐腹泻B、肾单位中原尿过多C、代谢性碱中毒D、长期用排钾血症E、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正确答案:E36.休克微循环淤血期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多流,灌少于流B、多灌多流,灌多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正确答案:C37.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C、肺淋巴回流障碍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正确答案:E38.血液循环中血凝块随血流运行发生血管阻塞的过程称之为:A、血栓栓塞B、梗死C、血栓转移D、血栓形成E、血栓正确答案:A39.休克死亡者,在某些脏器的组织切片中可见到:A、白色血栓B、附壁血栓C、混合血栓D、红色血栓E、透明血栓正确答案:E40.手术后好发血栓的部位是:A、冠状动脉B、颈静脉C、肾动脉D、门静脉E、下肢静脉正确答案:E41.酸中毒时血钾变化的规律是: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C、降低D、不变E、升高正确答案:E42.某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反复呕吐伴高热一天而入院,该患者可发生何类型水电解质紊乱?A、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B、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C、低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高渗性脱水正确答案:E43.休克早期发生的肾功能衰竭属:A、肾性肾功能衰竭B、器质性肾功能衰竭C、肾质性功能衰竭D、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E、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正确答案:E44.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导致DIC的原因是:A、溶酶增加B、血因子ⅩⅡ增加C、细血管脆性增强D、小板受损E、细胞大量死亡释放出组织因子正确答案:E45.下列哪项不属于化生:A、宫颈柱状上皮及腺体被鳞状上皮所取代B、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所取代C、胃粘膜固有腺体被肠腺所取代D、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所取氏正确答案:B46.易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病因是A、水中毒B、二硝基酚中毒C、窒息D、尿毒症E、脑梗塞正确答案:E47.与雌激素过多持续刺激最为密切关系的肿瘤为:A、绒毛膜癌B、卵巢囊腺癌C、子宫颈鳞癌D、子宫内膜癌正确答案:D48.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或通风不良的矿井可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血液携氧能力低B、吸入气的氧分压低C、肺气体交换差D、肺循环血流量少E、组织血流量少正确答案:B49.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临床表现?A、表情淡漠B、血压降低C、皮肤紫绀D、脉压增大E、无尿正确答案:D50.下列哪一类情况可引起血管源性休克?A、动脉破裂出血B、心肌梗塞C、创伤D、青霉素过敏E、烧伤正确答案:D51.患者有明显脱水征象并出现外周循环衰竭,但不口渴,提示该患者发生: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未经任何处理的等渗性脱水晚期D、高渗性脱水但已补足水分E、低渗性脱水正确答案:E52.肝硬变发生脾肿大最主要原因是:A、纤维组织增生B、脾功能亢进C、慢性淤血D、单核吞噬细胞增生E、淋巴组织增生正确答案:C53.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肺血流量增加B、左心功能不全C、肺小动脉痉挛D、肺小静脉淤血E、右心输出量增加正确答案:C54.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膜内的离子浓度变化为A、Na+外流,K+外流,Ca2+内流B、Na+内流,K+内流,Ca2+内流C、Na+内流,K+外流,Ca2+内流D、Na+外流,K+外流,Ca2+外流E、Na+内流,K+内流,Ca2+外流正确答案:C55.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A、失血性休克B、烧伤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正确答案:D56.关于休克早期下列哪项描述最正确?A、血压普遍升高B、血压可以正常或明显升高C、血压均下降D、血压先升高后降低E、血压正常或略低,或稍为升高正确答案:E57.下列何种疾病发生水肿的机制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无关A、营养不良B、肾病综合征C、恶性肿瘤D、肝硬变E、丝虫病正确答案:E58.休克过程中前列腺素类物质是由:A、花生四烯酸在加氧酶作用下合成的B、花生四烯酸在中氧酶作用下合成的C、白细胞膜磷脂分解产生的D、肾近球细胞释放的E、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入血的正确答案:A59.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引起的DIC的主要机制是: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酶性激活因子ⅩⅡB、大量组织因子入血与血Ca\+\{2+\}和因子Ⅶ形成复合物C、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害D、激活血小板E、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组织因子增多正确答案:A60.关于钾代谢紊乱的错误说法是:A、血清钾浓度和体内钾总量一定呈平行关系B、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Eg/L为低钾血症C、高钾血症可导致血液pH降低D、急性碱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E、严重的急性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呼吸肌麻痹。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疾病的发生原因B. 疾病的发生机制C. 疾病的临床表现D.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答案:B2. 细胞凋亡属于哪种类型的细胞死亡?A. 坏死B. 凋亡C. 自噬D. 程序性死亡答案:B3. 炎症反应中,哪种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答案:B二、填空题4.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_________来划分的。
答案:恶性程度5. 病理学中,_________是指细胞或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
答案:病变三、简答题6. 简述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病变特点以及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四、论述题7. 论述肿瘤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肿瘤可以根据其来源组织的不同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
上皮性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如皮肤癌、乳腺癌等;间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神经源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等。
肿瘤还可以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转移性等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8. 患者,男性,45岁,因咳嗽、咳痰、胸痛就诊。
胸部X线显示右肺上叶有不规则阴影,经活检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
请分析该病例的可能病因及病理变化。
答案:该病例可能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
病理变化可能包括:肺组织内出现鳞状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结节;肿瘤细胞破坏周围正常肺组织,导致组织结构紊乱;肿瘤可能侵犯支气管,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可能侵犯胸膜,引起胸痛,甚至发生远处转移。
六、计算题9. 如果一个肿瘤细胞的体积增加了1倍,其直径增加了多少?答案:假设肿瘤细胞的初始直径为d,体积为V。
根据球体体积公式V=(4/3)πr^3,其中r为半径,当体积增加1倍时,新的体积为2V。
病理学的题库及答案详解

病理学的题库及答案详解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本质、发展过程和机体对疾病的反应的医学基础科学。
以下是一些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的示例内容: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1. 问题:什么是病理学?答案详解: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
它不仅包括对疾病形态学变化的研究,还包括对疾病过程中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变化的研究。
2. 问题:炎症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详解:炎症反应的基本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这些特征是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白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引起的。
3. 问题:肿瘤的分类有哪些?答案详解:肿瘤可以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组织来源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癌和肉瘤。
4. 问题:何为凋亡?答案详解: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是细胞生命周期的正常组成部分。
它与坏死不同,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毁灭过程。
5. 问题:什么是细胞周期?答案详解: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G1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DNA复制的阶段;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G2期是细胞准备进入分裂的阶段;M期是细胞分裂的阶段。
6. 问题:何为病理性钙化?答案详解:病理性钙化是指在正常不应出现钙化的部位出现的钙盐沉积。
这种沉积可能与组织损伤、代谢紊乱或某些病理过程有关。
7. 问题:什么是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答案详解: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毁灭过程,通常不引起炎症反应。
而坏死是一种细胞死亡方式,通常是由于外界因素如缺氧、感染或物理损伤引起的,会引起炎症反应。
8. 问题:何为病理学中的“三联症”?答案详解:在病理学中,“三联症”通常指的是一组三个相互关联的病理变化,它们共同出现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三联症包括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化。
病理学习题库及答案

病理学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引起槟榔肝的原因是( )A、酒精性肝硬化B、慢性肝淤血C、门脉性肝硬化D、坏死性肝硬化E、胆汁性肝硬化正确答案:B2.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镜下特点有( )A、血管丰富B、细胞质嗜酸性C、角化珠的形成D、核分裂相少见E、细胞核大小不一正确答案:C3.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 ( )A、肠结核B、阿米巴痢疾C、急性细菌性痢疾D、溃疡性结肠炎E、肠伤寒正确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骨肉瘤的特点A、起源于干骺端,呈偏心性B、是由前成骨细胞发生的C、肿瘤质地柔软,无砂粒感D、X线上可见Codman三角E、可有肿瘤性新生骨正确答案:C5.肉芽肿性炎症病灶中的主要炎症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成纤维细胞D、嗜酸粒细胞E、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正确答案:B6.患者,男,50岁,肝炎病史10年,近期出现食欲缺乏、呕血及腹水,腹壁静脉扩张,其症状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A、慢性萎缩性胃炎B、门脉高压C、溃疡性结肠炎D、慢性胃溃疡E、急性胃炎正确答案:B7.不属于癌的镜下组织学特点的是( )A、癌巢周围可有网状纤维分布B、癌细胞可呈腺腔样或条索状排列窗体底端C、有癌巢形成D、实质间质分界清楚E、癌细胞间可有网状纤维分布正确答案:E8.在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以增生为主时,常形成A、假结核结节B、增生性息肉C、结核球D、结核结节E、炎性假瘤正确答案:D9.根据肿瘤在肺内分布部位,肺癌可分为 ( )A、表浅型、深部浸润型B、弥漫型、多结节型、巨块型C、特发型、家族遗传型D、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E、息肉型、菜花型、浸润型正确答案:D10.有一中年妇女,患高血压病,心前区不适感,与其夫吵架后,吃完午饭,上床午休,出现头痛晕厥,急送医院途中死亡,家属拒绝解剖,引起死亡的可能病变是A、心力衰竭B、心肌梗死C、脑出血D、服毒E、胰腺炎正确答案:C11.出现Aschoff细胞的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C、扩张性心肌病D、风湿性心脏病E、病毒性心肌炎正确答案:D12.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脑出血B、左心室肥大C、视网膜出血D、脑软化E、颗粒性固缩肾正确答案:A13.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高 ()A、肿瘤转移越早B、对放射治疗越敏感C、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D、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越大E、预后越差正确答案:C14.有一城市病人的心脏标本,肉眼观察,心脏明显增大呈球形,心脏扩张,乳头肌,肉柱扁平, 细看心室壁可见灰色小的瘢痕,有附壁血栓。
病理专业复习题及答案

病理专业复习题及答案1. 简述病理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 描述细胞损伤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 阐述炎症反应的四个主要阶段及其各自的特征。
4. 解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要点。
5. 描述坏死的类型及其在病理学中的意义。
6. 简述病理学中的免疫组化技术及其应用。
7. 阐述病理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
8. 描述病理学中肿瘤分级和分期的重要性。
9. 解释病理学中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10. 简述病理学中的分子病理学概念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修复、适应性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2. 细胞损伤的基本类型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3. 炎症反应的四个主要阶段包括:血管扩张、白细胞渗出、白细胞的激活和组织损伤。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细胞类型参与和生物学功能。
4.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要点包括:生长速度、边界清晰度、侵袭性、转移能力、细胞异型性等。
5. 坏死的类型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性坏死、干酪性坏死等。
不同类型的坏死在病理学中具有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6.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
7.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等。
每种染色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8. 肿瘤分级和分期是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9.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学机制的科学,对于理解病理变化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0. 分子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分子机制的科学,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
结束语病理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学科,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病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1. 病理学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而坏死是一
种细胞死亡的被动、无序过程。
2. 何为肿瘤的分级?
答案:肿瘤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异型性进行的分类,通常分为低级别(分化好)和高级别(分化差)。
3. 炎症反应中,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慢性炎症反应缓慢,持续时间长,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
4. 何为原位癌?
答案: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进入间质
的早期癌症。
5. 肿瘤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答案: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和种
植性转移。
6. 何为肉芽肿性炎?
答案:肉芽肿性炎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组成的结节状结构。
7. 何为肿瘤的分期?
答案:肿瘤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
是否有远处转移来评估肿瘤进展程度的过程。
8. 何为病理性钙化?
答案:病理性钙化是指在软组织或血管壁中异常沉积钙盐的过程,
常见于坏死组织、肿瘤、炎症等病变中。
9. 何为癌前病变?
答案:癌前病变是指具有癌变潜在风险的病变,但尚未发展为癌症,如宫颈上皮内瘤变、结肠息肉等。
10. 何为免疫组化染色?
答案: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
定抗原的技术,常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理复习资料答案(1)

一、名词解释1.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保持躯体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完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2.疾病: 指机体在病因和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3.萎缩: 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4.肥大: 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5.增生: 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6.化生: 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适应机体需要,而转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7.变性: 指细胞或组织因受损伤而发生代谢障碍所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8.坏死: 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 静脉性充血(淤血): 指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量增多。
10. 血栓形成 :指在活体的心脏、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 栓塞: 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管腔的现象。
12. 梗死: 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局部组织、器官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3.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14. 癌前病变: 指某些具有恶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15. 原位癌:指累及上皮全层的癌变,尚未突破基底膜,局限于黏膜上皮层内、皮肤表皮层内、腺体内的非浸润性癌。
16. 心力衰竭: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的输出量减少,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17. 慢性支气管炎: 指由致炎因子引起的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8. 肺气肿: 指细、小支气管以下的末梢肺组织(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含气量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19. 呼吸衰竭: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静息状态下、海平面水平、呼吸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8kPa)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6.7kPa),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病理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病理试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B、瘤细胞大C、瘤细胞核大D、核深染E、瘤细胞排列异常正确答案:E2、二尖瓣狭窄首先引起A、肺动脉高压B、右心衰竭C、左心房肥大扩张D、肺淤血水肿E、心室肥大扩张正确答案:C3、黏膜大量浆液渗出属A、纤维素性炎B、积脓C、脓肿D、蜂窝织炎E、卡他性炎正确答案:E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B、所有恶性肿瘤统称癌C、癌肉瘤是所有恶性肿瘤的总称D、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症E、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正确答案:A5、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凡是能够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的疾病都可引慢性肺B、慢性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原发疾病C、间质性肺炎引起肺间质纤维化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肺动脉高压E、右心肥大、扩张是其病变特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源性心脏病脏病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 )A、增生性炎症B、浆液性炎症C、化脓性炎症D、变质性炎症E、肉芽肿性炎症正确答案:C7、下列哪项病变不会引起梗死( )A、血管受压B、栓塞C、动脉痉挛D、血管瘤E、血栓形成正确答案:D8、肠上皮化生多见于()A、十二指肠溃疡B、慢性萎缩性胃炎C、溃疡性结肠炎D、慢性肠炎E、慢性胃溃疡正确答案:B9、病人右侧内囊出血常表现为: ( )A、左侧偏瘫B、右侧偏瘫C、双侧瘫痪D、意识障碍E、肢体麻木正确答案:A10、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B、原发灶多在肺尖部C、多发生在儿童D、肺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E、可发展成为全身粟粒性结核正确答案:B11、下列能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原体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肺炎克雷伯杆菌E、肺炎支原体正确答案:E12、伤寒溃疡最常位于( )A、降结肠B、直肠C、横结肠D、回肠下段E、空肠正确答案:D13、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A、出血B、癌变C、粘连D、幽门梗阻E、穿孔正确答案:A14、下述哪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弱A、淋巴细胞B、肝细胞C、心肌细胞D、骨细胞E、成纤维细胞正确答案:C15、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继发变化( )A、斑块内出血B、动脉瘤形成C、钙化D、血栓形成E、平滑肌瘤样增生正确答案:E16、妊娠期的子宫肥大、哺乳期的乳腺肥大属于A、代偿性肥大B、内分泌性肥大C、替代性肥大D、生理性肥大E、病理性肥大正确答案:D17、男,30岁。
病理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病理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涉及对疾病性质的理解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
以下是一套病理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1. 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简述炎症的一般过程。
答案:炎症的一般过程包括血管反应、细胞反应和组织修复三个阶段。
血管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细胞反应主要是白细胞的浸润;组织修复则涉及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肿瘤的良恶性如何区分?答案: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主要在于生长速度、侵袭性、转移能力等方面。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
4. 何为凋亡?其在病理学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由细胞内部程序控制。
在病理学中,凋亡是维持组织稳态的重要机制,异常的凋亡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5. 简述病理学中的坏死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坏死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性坏死、干酪性坏死等类型。
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脏、肾脏等器官,细胞结构消失,组织变硬;液化性坏死常见于脑组织,细胞结构溶解;脂肪性坏死常见于脂肪组织,因脂肪酶作用导致脂肪分解;干酪性坏死常见于结核病,坏死组织干燥、坚硬。
6. 何为病理切片?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病理切片是将组织或器官制成薄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病理学方法。
病理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7. 简述病理学中的免疫组化技术及其应用。
答案: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在病理学中,免疫组化技术常用于肿瘤的诊断、分型、分级以及预后评估。
8. 何为病理学中的原位杂交技术?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核酸序列的技术。
病理学重点答案

1.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课本P15)(1)核固缩(2)核碎裂(3)核溶解2.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为(课本P17)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3.脂肪变性最常见于(课本P11)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成为脂肪变,多发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4.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课本P15P16)有无腐败菌感染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5.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为(P46)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6.某患者下肢肿胀,污黑色,恶臭,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体温38.6℃。
该患者下肢病变属于湿性坏疽7.缺乏再生能力的细胞(P22)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8.淤血的概念(P38)充血和淤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9.肺淤血的特点(P40)肺淤血时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1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心衰竭,易导致哪一脏器淤血(P40)肺(左心衰竭引起)肝(右心衰竭引起)11.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P46)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12.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P53)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13.最常见的栓塞类型(P53)(1)贫血性梗死(2)出血性梗死(3)败血性梗死14.炎症的定义(P58)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15.急性炎症局部病变常以哪种为主(P70)局部病变常以变质、渗出为主16.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症状称为(P72)败血症17.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P92)肿瘤的异形性18.肺转移性肝癌是指(p87)肝癌转移至肺19.原位癌的概念(P100)原位癌是指异性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上皮内癌。
病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病理学重点总结1、常见的病理性萎缩包括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2、细胞坏死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是核的变化,光镜下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3、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4、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有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5、常见的病理性色素沉着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_。
6、细胞、组织的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7、骨折愈合的过程依次分为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四个阶段。
8、器官和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淤血9、血液自心脏和血管内逸出称出血。
10、动脉性充血时,光镜下可见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11、引起淤血的原因除了静脉外压、静脉内塞外,还有心力衰竭。
12、最常见的栓塞是血栓栓塞。
13、最常见的栓子是_血栓_。
14、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常栓塞到肝。
15、白色血栓主要由_血小板组成。
16、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称血栓机化。
17、透明血栓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
18、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常栓塞到肺。
19、淤血时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引起淤血性水肿,潴留在浆膜腔引起浆膜腔积液。
20、血栓形成的条件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的凝固性增强。
21、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称透明血栓,主要由粘集的血小板构成的血栓称白色血栓,血栓呈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混合血栓。
22、羊水栓塞除引起肺循环的机械羊水栓塞除引起肺循环的机戒性阻塞外,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3、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前者常见于脾、肾脏、心脏等器官,而后者常见于肠、肺等器官。
24、当失血量较快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迅速进入静脉的空气量超过100ml时,可致循环中断而猝死。
25、血栓结局为溶解软化吸收、机化再通和钙化。
26、淤血的后果有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硬化、萎缩变性坏死。
病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病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下是病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1. 简述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血管反应、细胞反应和组织结构的破坏。
血管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充血、渗出和水肿。
细胞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渗出和聚集,以及局部组织的细胞增生。
组织结构的破坏则表现为炎症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2. 描述肿瘤的异型性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改变,包括细胞异型性和组织异型性。
细胞异型性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大小、形态、核质比例和染色质的异常;组织异型性则表现为肿瘤组织结构的紊乱和异常。
肿瘤的异型性是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志,异型性越大,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3.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纤维化和钙化。
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在于,它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4. 描述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广泛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再生。
肝细胞坏死导致肝脏功能减退,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再生则形成假小叶,破坏了正常的肝小叶结构。
肝硬化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并发症,如黄疸、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5. 简述风湿病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表现。
风湿病是一种以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包括滑膜炎、血管炎和肉芽肿形成。
滑膜炎表现为关节滑膜的炎症和渗出,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血管炎则表现为血管壁的炎症和坏死,可引起皮肤、肾脏等多器官损害;肉芽肿形成则为风湿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等。
动物病理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参考答案动物病理参考答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科学,而动物病理学则是研究动物身体组织和器官的异常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在动物病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常见的病理变化进行鉴别和分析。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
1. 肝脏病理变化肝脏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在病理学上,我们常见到的肝脏病理变化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肝细胞变性是指肝细胞内的代谢功能发生异常,通常由于酒精、药物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肝细胞坏死则是指肝细胞死亡,常见于急性肝炎或中毒等情况。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则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硬化,常见于长期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
2. 肺部病理变化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也是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的部位。
在肺部病理学中,我们常见到的病理变化包括:肺炎、肺纤维化和肺癌等。
肺炎是指肺组织的感染和炎症反应,常见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肺纤维化是指肺组织的纤维增生和结缔组织增加,常见于长期慢性肺疾病或矽肺等职业病。
肺癌则是指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通常由吸烟、空气污染或遗传因素等引起。
3. 心脏病理变化心脏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也是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的部位。
在心脏病理学中,我们常见到的病理变化包括:心肌细胞坏死、心肌肥厚和心脏瓣膜病变等。
心肌细胞坏死是指心肌细胞死亡,常见于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情况。
心肌肥厚是指心肌细胞增生和肥大,常见于高血压或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变是指心脏瓣膜的异常结构或功能,常见于风湿热或先天性心脏病。
4. 肾脏病理变化肾脏是动物体内的重要排泄器官,也是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的部位。
在肾脏病理学中,我们常见到的病理变化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等。
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小管坏死是指肾小管的坏死和功能丧失,常见于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的作用。
病理各章题库及答案详解

病理各章题库及答案详解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原因、发展过程以及机体对疾病反应的医学基础科学。
以下是一个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的示例内容,用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
病理学题库及答案详解1. 病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的医学科学。
2. 简述细胞损伤的基本类型。
- 答案:细胞损伤的基本类型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3. 炎症反应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答案:炎症反应的四大特征是:红、肿、热、痛。
4. 肿瘤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癌和肉瘤。
5. 何为病理学的“三步法”?- 答案:病理学的“三步法”指的是:宏观检查、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6. 描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 答案: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包括:疾病诊断、疾病分类、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7. 何为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答案: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来划分的,而分期则是根据肿瘤的扩散程度来划分的。
8. 简述病理学中的“四步法”诊断程序。
- 答案:病理学中的“四步法”诊断程序包括:病史收集、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
9. 病理学中“原位癌”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原位癌是指肿瘤细胞仅限于发生部位的上皮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恶性肿瘤。
10. 病理学中“转移”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并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的过程。
11. 病理学中的“异位”和“同位”是什么意思?- 答案:异位是指组织或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在正常解剖位置以外的部位;同位则是指组织或器官出现在其正常解剖位置。
12. 病理学中的“肉芽肿”是什么?- 答案:肉芽肿是一种由炎症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新生血管组成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13. 何为病理学中的“纤维化”?- 答案:纤维化是指组织损伤后,由纤维母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大量沉积,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病理学作业姓名:高晨鑫学号:22014418班级:联合培养班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1.谈谈你对应用退热剂的看法。
答: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
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来自体内的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 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
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
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
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对于退热剂首先对于应用退热剂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注意其使用的合理性的,退热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环氧酶,从而达到了即时退热的作用。
但有时这种即时退热不是我们想要的,发热大多时候是一种自身的防御反应,一般情况下,体温低于38.5度时,不主张使用退热剂。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等方式!那么这时我们在降热之前就要首先明确发热的病因。
第一、退热剂会改变热型,影响诊断与预后的判断。
第二、过度使用退热剂会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第三、我们在临床应用退热剂是,要及时补充水分,体温骤然下降伴有大量出汗时,可导致虚脱或休克。
第四、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千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使发烧的儿童爆发雷氏症候群,这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疾病。
儿童可以用扑热息痛代替2. 应激对机体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答:定义: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指各种过强的不良刺激,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
应激反应指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
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应激源)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时机体出现的适应过程分为三期:1)警觉期时,神经—内分泌改变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并伴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为主,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增强抵抗力或回避损害的能力;2)抵抗期时,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反应为主,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适应性增强,机体代谢率升高,使得机体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程度增强,因防御储备力消耗,使得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下降;3)衰竭期时,持续而强烈的有害刺激将消耗机体的抵抗力,警觉期的反应再次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内环境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如应激相关性疾病、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都将会出现。
总体而言,短暂的应激对机体有利,使机体在内外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但是过强和(或)持久的应激反应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例如 1.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时反应的调控中心,机体会出现紧张、专注程度升高,但也会引起焦虑、害怕、抑郁、厌食等。
2、免疫系统: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但是持久过强的应激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
3、心血管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会使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外周总阻力升高、血液重分布,有利于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保证心脑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但也使皮肤、内脏产生缺血缺氧。
4、消化系统:主要为食欲减退,但也有出现进食增加的病例。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缺血,是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的基本原因。
5、血液系统:急性应激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增多、核左移,血小板数增多、粘附力增强、部分凝血因子浓度升高等,表现出抗感染能力和凝血能力增强。
慢性应激时,病人可出现贫血,血清铁降低,似缺铁性贫血,但与之不同,补铁治疗无效。
6、泌尿生殖系统: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ADH分泌增加,出现尿少等。
应激对生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如过强应激原作用后妇女出现的月经紊乱、哺乳期妇女的泌乳停止等。
3.你遇到应激时如何应对?答:1.去除应激源,遇到应激时最主要的原则就是第一时间去除应激源!2.避免产生新的应激,在此基础上及时识别、治疗应激性所产生的损伤,避免大脏器的损伤。
3.药物的应用,针对应激源的特点,充分补水、并给予对症治疗4.激素制剂的使用5.恰当心里治疗和护理6. 在平时生活中的锻炼1、应激管理:个体主动采用一定技术对付应激事件,渡过心理难关,从而减轻或消除可能导致的对自己的身心伤害。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锻炼习惯、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等调节技术。
2、应激预防训练:(1)教育阶段:让个体理解应激反应的本质,阐述认知的基本原理;(2)演练阶段:个体应用放松训练法以减轻焦虑,发展有关情境多次重复的适应性自我对话或应付性自我对话;(3)应用训练阶段:鼓励个体在应激情境中使用新的应付技巧,在这一阶段应付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包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3、应激控制训练:一种主动减少个体焦虑情绪的控制技术,多运用于运动员竞赛。
训练程序包括三个阶段:(1)理解应激反应,并将自己的应激体验加以概括化;(2)学习应对应激的心理技能,包括学习放松技术,加强深呼吸来促进放松等;(3)要求个体在应激情境中实际运用控制应激的技术。
4.血压降低是否可以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标准?1)不能(2)休克是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神态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或出现花纹,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无尿,脉搏细数,脉压变小和(或)血压降低。
3)而在其中血压降低只是其中较为危险的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能作为判断的标准!还必须要兼有循环、代谢等问题!因此,光凭血压降低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休克。
4)其实休克期间血压也是有很大变化的,初期血压正常甚至稍高,舒张压高,脉压减小。
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循环容量降低引起动脉压下降。
在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血量减少,通常是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会有所增加,脉压减少!5.休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1.一般紧急措施:尽快控制大出血等主要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人安静;避免过多搬动;体位一般应采取头和躯干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保暖但不加温;间歇给氧(6~8L/min);适当给予镇痛剂。
2.补充血容量:不仅要补充已丧失的血容量,还要补充扩大的毛细血管床;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根据其变化调节补液量。
积极处理原发病:积极进行抗休克的同时,及早进行手术。
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早期不必处理;休克严重时,经检验确有酸中毒,可考虑输注碱性药物,以减轻酸中毒和减少酸中毒对机体的损害。
常用的碱性药物为4%或5%碳酸氢钠溶液。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现代抗休克治疗中,已极少应用血管收缩剂,但多巴胺还常在早期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它能解除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痉挛,关闭动脉短路,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和回心血量,但在应用前,需先补足血容量,以免血压骤降,造成死亡。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苯苄胺、苄胺唑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毛花苷丙(西地兰)等。
5.改善微循环:通过扩充血容量和应用血管扩张剂,微循环障碍一般可以得到改善;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征象时,应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尚可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阻止纤维蛋白溶酶的形成。
6.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皮质类固醇一般用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休克;主张应用大剂量,如甲泼尼龙30mg/kg或地塞米松1~3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滴注!6.DIC患者为什么会有出血倾向?DIC 时,早期血液处于高凝阶段,有微血栓形成,大量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后期血液由高凝状态转入低凝阶段,呈现出多发性出血。
其出血是因为:纤溶系统活性 > 凝血系统活性:(1)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广泛微血栓形成使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
(2)纤溶系统的激活:纤溶功能增强,产生大量的PLn,PLn能降解Fbn在内的各种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加剧凝血功能障碍并引起出血。
(3) FDP 的形成:具有抗凝作用、抑制血小板、加重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升高。
(4)血管损伤: 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原始病因和继发病因引起的缺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可导致微小血管管壁损伤,也是DIC出血的原因之一。
7. 简述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的机制。
1.Na+/Ca2+交换异常①细胞内高Na+对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②细胞内高H+对Na+/Ca2+交换蛋白间接激活③蛋白激酶C(PKC)活化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④缺血-再灌注时,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加,通过α1肾上腺素受体激活G蛋白-磷脂酶C(PLC)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PLC 分解磷脂酰肌醇,生成IP3和DG,IP3促进钙释放,DG激活PKC促进Na+/H+交换,进而增加Na+/Ca2+交换。
2.生物膜损伤①细胞膜损伤,对Ca2+ 的通透性增加。
②肌浆网膜损伤,对Ca2+ 的回摄减少。
③线粒体膜受损,产能降低,细胞膜和肌浆网膜能量供应不足。
8. 谈谈你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认识。
(1)防:一、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即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膳食总热量不能过高,超过正常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②年过40岁者应避免食用过多胆固醇较高的食物;③严禁暴饮暴食;④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⑤不吸烟、不饮烈性酒;⑥适量运动,规律生活。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做到的预防手段。
除此之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体检检测有血脂异常的人群也应该积极调整饮食,必要时口服调脂药治疗。
二、如已患有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应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