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字汉语汉文句的关系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36831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2.png)
同时,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也可以为其他语言的研 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语言学的整体发展。
对语言教育和语言应用的意义
在语言教育方面,通过对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可 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语言 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在语言应用方面,通过对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可以 为语言工作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语言分析和处理方法,提 高语言处理的速度和精度。同时也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 翻译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语言转换和处理工具。
03
汉字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汉字的表意功能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表意功能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汉字的表意功能使得汉语的词语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意义关联,从而影响了汉 语的语法结构。例如,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 过汉字的表意功能得以明确。
词序的灵活性
由于汉字的表意功能,汉语中的词序可以较为灵活,而不像某些语言那样严格 依赖词序来表达意义。例如,“吃饭”和“饭吃”在汉语中具有基本相同的意 义。
汉字的音节结构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音节结构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语法结 构。例如,汉语中的声调可以影响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而这种影响在其他一些语言
中并不常见。
音节结构对口语的影响
汉字的音节结构在口语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汉语中的连读、轻声等现象都与汉字 的音节结构有关。
汉字的发明为古代人们提供了文字载 体,方便了知识的传播和学习,也为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字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汉字的构造和含义与汉语的语音和语义密切相关。汉字的构 造往往基于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而汉字的使用也影响了汉语 的语音和表达方式。
《谈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谈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a0322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a.png)
谈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早就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结构主义语言学学者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他划时代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地把世界文字符号划分为两种不同体系,一种是表意体系,字形依赖语言的意义来构造;另一种是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字形依赖语言的意义来构造。
这种划分其实是从文字符号与语言的哪个要素发生直接关系的角度为标准来判断的。
汉字属于索绪尔所说的第一种类型,表意文字。
汉字与汉语相互促成,没有汉字的汉语是可以满足社会沟通和交际的,但是只能停留在口语交际的低端,无法升华到书面语的精粹,也几乎无法传承轴心时代的价值体系,它们的关系既有高度的适应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所以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具体体现在:汉字与汉语关系十分密切,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这是在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中看不到的。
其一汉字是汉语的符号,表意性是汉字的根本特征,首先从汉字符号的来源与构形原则看;其次从汉字表达汉语的情况看:汉字是音节的表意文字。
汉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表达的并不是字面传达的、视觉可见的意义,而是与字面意义有关的与语言结合起来的词义。
大多数词义是不能由符号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字意只是符号与词义之间的中转站。
正因为字意不等于词义,光靠直观视觉感受并不能知道汉字所代表的意义。
其二汉字是汉语的辅助工具,正是有了汉字,汉语才超越口语进入了书面语的崭新阶段。
由于交际环境和条件的需要,不同地方的各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会有差异。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或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方言,例如水族的水族先生在解释他们自己的水族文字时,往往是众说纷纭,答案不一。
而汉字弥补了这一点,汉字具有超方言性,每个民族或不同地区的人看了也能明白它所指的意思,并且这个意思是约定俗成的。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音发生了很多变化,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尤其是最常用的单音核心词却大体上是稳定的。
这样一来,汉字对于人们扩大交往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46756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6.png)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其形体构造体现出了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语言文学论文: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保存并流传后世,这主要归功于汉字。
汉字与汉文化密不可分,其构形及发展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汉民族观察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其本身蕴涵和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
1、汉字与风俗文化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长期的群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沿成习,渐渐形成一种风俗。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任何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风俗习惯,汉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离现在已有几千年之久,但我们却可以从汉字及用汉字所记载的文献中窥见一斑。
例如“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等词,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汉民族先民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方式。
汉民族的风俗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
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盛大的,贴红联、放鞭炮、吃饺子……习惯上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猛兽叫“年”,逢新旧岁之交,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
一次,它又跑出来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和爆竹声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的弱点。
每至辞旧迎新之际,就贴红联,放鞭炮,拢柴火,把年吓跑。
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习俗。
但这只是传说,其实“年”字,最初为“农作物生长周期”之意,由于汉字形体的楷化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造字之初,“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生长周期,庄稼成熟之时,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
从此,每当四季轮回一次之际,就出现这种庆祝丰收和和祭神祀祖的活动。
但由于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倾向,这种活动逐渐从娱神发展到自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即“年”。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48860542f60ddccdb38a055.png)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内容提要: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于此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产生和发展了书法、篆刻等艺术。
正确地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可以有利地驳斥“汉字落后论”,扩大汉语地研究范围,并且有利于克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发展意义论文提纲一、汉字从属于汉文化1、文化与汉文化2、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二、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1、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2、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3、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三、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2、有利于拓宽汉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结论: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
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
这样可以驳斥“汉字落后论”,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增加汉语的研究范围。
四、结论正文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bc52200be1e650e53ea9902.png)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字的形音义与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口语,由来已久。
汉语先于文字的产生,由于其在书写方面的缺陷,汉字应运而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语言符号,它是记录汉语的书面体工具。
因此,汉字与汉语密切相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由此观之,汉字的音形义之重要,而汉字的音形义与汉语的音义也息息相关。
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上古人民也曾结绳记事。
在一些部落里,人们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由于时间过长,人们的记忆遗忘,结绳记事也就失去了一些效用。
但随着时间的演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逐渐发展,不断的完善着中国的汉字体系。
最初人们用文字记录祭祀场面或者生产活动,但,后来,需要用到的汉字越来越多,汉字由繁至简,逐步发展。
由此观之,汉字产生于汉语之后,并适用于汉语的发展。
但,汉语与汉字之间也有许多差别。
一:解释“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词”: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二:词音与字音汉语的语音结构简单,往往一个音节就有许多不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音字,例如:qū,由这个发音我们可以联想到"驱""岖""躯"三个字,"驱"寓意驱赶,"岖"寓意山区,而"躯"是身体的意思,再比如wán,我们由发音联想到“玩”“顽””“完”,它们分别是玩耍,顽皮,结束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同音字还有很多,于是便衍生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
小议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
![小议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c07e575f242336c1eb95e33.png)
小议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的阐释已经走出了许多新的路子,许多学者都试图从汉语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语法之不同于印欧诸语言的特点。
许多观点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新方法、新思路无疑已为语法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一片生机。
其中以申小龙博士的文化语言学观最为引人注目。
笔者亦曾从社会文化心理、思维认知和汉语独特的结构出发考究语法的特征,认识到汉语语法具有较明显的弹性特征,并初步概括为语言表达时的气脉连贯性,组词成句中的链式序列性和语言理解时的整体认知性。
由此看出,汉语语法的结构是取“意合”而轻“形合”,“以神统形”,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语言的人文主义传统。
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往往跟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形式也有许多关系。
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
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
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
从汉字来看,它与汉语语法的个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特性适应并支持了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同时,汉语语法性征也是汉字得以长存的因素之一。
由于汉字的表义性功能是体现在形音义一体化上,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这与语素是音义结合体这一特点是相吻合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称做“读书识字”,我以为这正说到了点子上。
问题还不仅仅到此,关键是在于识字就能读书上。
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语句构造是依赖语义勾联起来的。
我们只要从掌握汉字的字形入手,了解了一个个汉字的音也就懂得一个个汉字的义,同时从这些串联成句的字义中又可领会出句义、文义。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在一个“悟”上。
现代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在“悟”的背后的语言人文主义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
因此,研究汉字和语法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
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一)
![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一)](https://img.taocdn.com/s3/m/10d8bb39c281e53a5802ffab.png)
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一)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的阐释已经走出了许多新的路子,许多学者都试图从汉语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语法之不同于印欧诸语言的特点。
许多观点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新方法、新思路无疑已为语法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一片生机。
其中以申小龙博士的文化语言学观最为引人注目。
笔者亦曾从社会文化心理、思维认知和汉语独特的结构出发考究语法的特征,认识到汉语语法具有较明显的弹性特征,并初步概括为语言表达时的气脉连贯性,组词成句中的链式序列性和语言理解时的整体认知性。
〔1〕由此看出,汉语语法的结构是取“意合”而轻“形合”,“以神统形”,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语言的人文主义传统。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往往跟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形式也有许多关系。
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
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
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
从汉字来看,它与汉语语法的个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特性适应并支持了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同时,汉语语法性征也是汉字得以长存的因素之一。
汉字是现代世界上各种记录语言的文字中唯一继承传统而被保留下来的文字。
它与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构成当今文字的三大类型。
音节文字与音素文字是通过记音而达到记义的。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则是直接记义的。
它在记音方面不甚明显,也就是说,汉字在联系语音方面的功能是较弱的。
在汉语圈中,同一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可以读不同音而在意义的理解上却又是相同的。
所以,汉字的功能特征在于它的表义性。
它是建构在音形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
其最大特点是既以形表音,同时又以形表义;其间音与义是通过形体建立联系的,即音与义之间是间接取得联系的。
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汉字的三维结构。
有如下图所示:形体↓↓语音……→语义(虚线表示间接性)因此,对于汉字,就有了听音尚难辨义,识音则能解义的特点。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论纲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论纲](https://img.taocdn.com/s3/m/97d03e31f111f18583d05a6a.png)
2
三、
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关系的意义
首先,既然汉语和汉字结下数千年的不解之缘,汉字又是独具一格的文字体系,不仅是汉语的 简单记录,而且对汉语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汉语的研究和汉字的研究就不能各行其是,而必须紧 密地结合起来,考察字的形、音、义和语音、 词汇、语法之间的关系,相互参照和论证。只有这样, 我们对汉字的音义系统和汉语的结构系统, 对汉字演变规律及汉语的发展规律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 汉语学和汉字学打通了就为汉语语言学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抓住汉语和汉字的关系便是抓住 了汉语的最根本、最显著的特征。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点上, 汉语语言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印欧语言 学的影响, 建立切合汉语特色的理论。 其次,汉语和汉字相伴数千年,如今已是浑然一体、难舍难分的了。如何科学地解释字和词的 交混,至今还是汉语研究中一个纠缠不清的基本问题。总的来说,汉字和汉语是相适应的,一百多 年来的汉字改革的种种方案,所以难以推行,或者试用之后收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 看来,1986 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停止“汉字改革”的口号,这是科学的、明智的决 择。汉语和汉字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河中陶冶出来的,我们应该放眼这条长河, 从民族文化的高 度上,从历史的全过程上来看待它们的过去和现在, 预测它们的未来,从而合理地制定现行的语文 政策,有效地开展各项语文工作。历史的经验证明了, 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语文工作才能获 得成功。推行共同语和规范字是社会生活的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应该是怎样的共同语, 它和众多方言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小农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 方言依然能够存在, 有的还相当活跃? 应该是什么样的规范字?它和古今南北乃至域外通行的汉字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这都还有待于我 们进行一番切实的 、科学的研究。 第三,同汉语汉字直接相关的还有母语教育和识字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迫切地需要我们作进一 步的研究和处理。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语文教育曾经有过许多讨论和试验。看来,由于我们对于汉 字和汉语的关系理解不深, 关于语文教育的种种设计并不能适应客观存在的规律。千百年来母语教 育自识字教育始,最常用的 1500 个汉字一般都可覆盖汉字总用量近百分之九十五,我们似乎可以考 虑恢复老传统, 采取从识字开始、以字带词的教学步骤,在识字教育中,又从最常用字入手,以少 驭多,从实词到虚词,以实带虚,从阅读入手,以读带听,再回到口语训练中来,以说带写。甚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可以把汉语和汉字的教育结合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国外的应用语言学理论和 实践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但是如何才能适应汉语和汉字的这个根本特点, 更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 的课题。关于训练方法, 古来的一些老办法,诸如识字、联词,作对子、造句子,还有许多朗朗上 口的儿歌、童谣、格言、民谚、日用杂字等启蒙教材,其实都是许多时代行之有效的经验结晶,很 值得我们重新加以研究,取其合理的精华,加以改造和应用。新世纪已经来临,中华民族要以崭新 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母语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是万万不可放松的一环。关于汉语和汉字 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必能为此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0-12-08 完稿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619b3c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3.png)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是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大题小作” ,简要的谈谈看法。
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汉语的书面语工具,汉字和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有汉语,后有汉字。
汉字是在汉语基础上独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自源文字①,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字体系。
汉字的独特性,集中表现在造字法或写词法上。
综合古今汉字说,汉字是按照造字法设计的一套表意、表意兼表音的结构复杂的形体符号记录汉语的语素(或词) ,字是独立的音节符号、语素符号,在书面上,字是读音单位,也是书写单位,不实行词的连写。
汉字的古老形态,殷商时代(前1 60 0~前 1 0 46)的甲骨文、周代(前 1 0 46~前 2 2 1 )的金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汉字的这种独特文字体系基本确立。
在由古代汉字演变和发展为现代汉字过程中,有两次大的飞跃或创新,一次是造字法,一次是字体,汉字的性质和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形声字的兴起并发展为汉字的主体。
东汉大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按清·戴震“四体二用”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属用字问题。
在造字法中,形声是一种创新的、最富生命力和能产性的造字法。
形声意(意符)音(声符)并用,给象形字加上了专门标音的符号,不但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上的种种局限,而且使汉字从纯表意的文字转化为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
这是重大的飞跃。
形声字的发展异常迅猛,据清·王筠统计,《说文解字》的93 53字中,形声字占82 % (7697字)。
在南宋·郑樵《通志》的 2 42 3 5字中,形声字占89% (2 1 81 0字)。
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中国文字在近古期以后,几乎完全是形声字。
”形声字是现代汉字的主体,在世界文字类型中属于“混合型”的意音文字或“表意性音节文字”。
隶书、楷书的兴起改变了汉字的面貌。
汉字的形体,经过了从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演变为隶书、楷书的由繁趋简的过程。
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21f9d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1.png)
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其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以下是我对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汉语注重上下文的语言。
在汉语中,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这种特点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传统。
在交流中,讲话者需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汉语语法灵活多变。
汉语中的词序可以随意调整,不像英语等语言那样固定。
这种特点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注重灵活性和变通性的传统。
在生活中,汉民族人民往往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情况,需要具备应变能力和灵活性,而这种特点也体现在了汉语语法上。
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
汉语中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简洁直接,没有太多修饰和委婉的说法。
这种特点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注重实际和务实的传统。
在生活中,汉民族人民往往非常务实,强调行动胜于言辞,这种特点也体现在了汉语语法上。
汉语重视词语的义理。
在汉语中,一个词汇的意义不仅来自于其字面含义,还来自于其所代表的义理。
这种特点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注重哲学和思想的传统。
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是汉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汉语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汉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7ba2b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f.png)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是密不可分的,汉字是汉语的基础,而汉语又是汉字的应用。
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商朝时期,汉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书写系统。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经历了多次演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汉字的书写方式比较独特,通常以笔画为主,而且每个字都有固定的结构,如上下、左右、内外等。
汉语则是中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汉语是由许多汉字组成的,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独立的音节,这些音节可以用来表示汉语的意思。
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具有强烈的时态和语气变化。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非常密切。
汉字是汉语的基础,每个汉字都代表着汉语中的一个音节,而汉语则是使用汉字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语言能力。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汉字,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文化背景。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374f0ca5a8102d277a22f0e.png)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发展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改进或改革文字。
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只有汉字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
汉字在书面上代表一个音节,记录一个汉语语素,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
(2)汉语音节结构较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起到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
(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
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
尽管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比一般拼音文字的关系特殊,但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
浅论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
![浅论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a9c57f0b1c59eef8c7b4a5.png)
浅论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肖佳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摘要:文字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手段,一种文字的通行兴盛于否,可以看出它所代表的文化的兴盛与否和兴衰演变。
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正确地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可以有利地驳斥“汉字落后论”,扩大汉语地研究范围,并且有利于克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94-01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曾经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最近20年,随着汉字文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以表意为主体的文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虽然说世界上各民族文字无不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汉字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是其他表音体系文字无法比拟的。
因此,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乐道,再加上历史底蕴的深厚,我们在认识汉字、更深层次理解汉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先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凭借记忆一代一代往下传,但记忆容易遗忘或走样,同时还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能长远流传。
因而,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逐渐创造了汉字。
从没有语言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没有文字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由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自古以来汉民族长期积累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我们祖先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才得以广泛传播和日益提高。
所以汉字是既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的文字体系。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研究论文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54cd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3.png)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研究论文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观念认为,汉字是表现汉语意义的最小单位,而汉语语法是运用汉字形成语言结构的规则。
然而,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讨论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汉字本身的特点。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表达着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汉语的表达中,汉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时,汉字的组合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特点。
比如,汉字的词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它的变化却会使句子的意思发生很大的变化。
汉字中的偏旁部首和字义的演化也会对汉语的语法产生影响。
另外,在汉语语法中,汉字是词汇中最基本的部分。
词汇的语法特点与汉字的组合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汉语语法的特点,比如重音、疑问句和否定句等,也都与汉字的使用密不可分。
因此,汉字与汉语语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同时,研究汉字和汉语语法的关系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会对汉语的语法产生影响。
比如,汉字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在汉语中的运用,反映了汉语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可以对汉字和汉语语法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和处理。
这也为汉字与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汉字与汉语语法之间的关系在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作为汉语的表意单位,与汉语语法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汉语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内涵。
对汉字和汉语语法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还能够进一步深化汉语语言文化的研究。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2a3d7019b89680202d82525.png)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根底上产生的。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①]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
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一在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体系中,语言无疑是表达概念的最重要的符号之一。
索绪尔在谈到语言与其所表达概念之间的联系时曾用“能指〞与“所指〞来区别“音响形象〞与这种“音响形象〞所表示的“概念〞[②]。
事物的“概念〞是事物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而“音响形象〞那么是人类表达这种概念的一种语言符号方式,即一种“能指〞。
当类人猿进化为人类时,为了到达相互之间的交流,他们可以通过听觉器官接收信号,然后再通过发音器官传达信号。
但我们必须成认,人类也可以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信号,然后再通过手或身体的某个部位的描画动作来传达信号。
初民在生产实践中不仅使用听觉器官将劳开工具和劳动对象发出的声音记忆下来,而且他的视觉器官同样将劳动对象和劳开工具印刻在大脑皮层上,在与其他的人进行交流时,他可以用声音来表达,也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主要是手势来表达。
例如他要表达一个果实的概念,他可以发出果实被他抛掷时发出的“gululu〞〔后来成为“果裸〞一词的来源〕滚动声,也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果实的圆形。
因此,与“音响形象〞一样,用手比划一个圆形也是一种“能指〞。
如果说前一种“能指〞根源于人类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那么,后一种“能指〞那么根源于人类的视觉器官和手,我们将前者姑称之为“听说器官〞,后者姑称之为“视写器官〞,当然这里的“写〞是在广义上说的,不仅指写在纸上的,刻划在石头或陶器上的符号,也指诉诸视觉的空间动作。
一些人类学家多谈到现代“原始〞民族存在着手势语,这正是由“视写器官〞产生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汉字、汉语、汉文句的关系古今汉语语句最基本的节律特点是两字成节,古代汉语尤为明显。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汉字起了主要的作用。
我在《文字对语言起反作用》一文中阐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不是消极地记录,它会对语言起制约、阻碍、推动、发展的作用,历史越悠久的文字其作用越明显。
当今世界上最“简短明确”的语言是汉语。
汉语的“简短明确”,汉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文字的发展,前人所论是从“图画文字”发展到“形声”字,进而发展到拼音文字。
这种分析是片面的,不全符合世界文字发展的现实。
以这种思想指导文字改革,必走上片面的道路;以这种思想指导文学语言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某些混乱。
在中国,目睹近七十年的文字“改革”和发展的现实便可知其然。
有人认为汉字停留在“形声”字阶段,埃及圣体字和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都发展到“形声”字后消亡了,汉字也必定是这种命运。
汉字为何至今还不消亡呢?他们认为原因是使用的人对它感情过深、文化落后、思想保守等等。
其实这是缺乏科学分析的臆断。
1956年后许多人以为汉字很快会过渡到汉语拼音文字的,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工作文字仍然是汉字,而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其“正词法”尚未研究妥当。
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化才开始振兴。
按理说,已出现了一个好的环境。
但是汉字、汉语、文学艺术形式等还得不到正确的发展,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不能不使我们深思。
发展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应遵循其内部发展规律,不能单从外部用行政命令解决。
只有深入探讨汉字、汉语、汉文句的性质、特点及相互关系,才能正确发展我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
关于汉语、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我在《汉文字学的新认识及未来》[1]、《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2]二文中已详细作了论证,本文着重讨论汉字、汉语、汉文句的相互关系。
关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问题,必须放在世界文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考察,考察各种文字的源流、变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知道汉字在世界文字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由于本文对汉字之所见,与传统的观念不同,为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列出简明《世界文字源流演变及未来预见示意图》,[3]供读者参考。
(见68页)由所列“示意图”可见,世界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进而到象形文字,由象形发展到“形声字”。
“形声字”是一部分表形一部分表音的。
在开始阶段其表声的部分并无规律可循,后来逐渐有规律了,而且形成两种类型。
汉字逐渐以根词的声表音为主要规律。
如“木”是根词,它与表形部分“氵”构成“沐”字后,就起声的作用,故“沐”读如“木”;“山”是根词,它与表形部分的“舟”构成“舢”字后,就起表声的作用,故“舢”音读“山”。
根词表声多数近似,并不全同,如“山”与表形的“氵”构成“汕”,而“汕”今读如“扇”,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山”与表形部分的“亻”构成“仙”字,而“仙”字今读如“先”,声调、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也有声调、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的。
古今音变,古相同,今不同了。
可见,以根词表声构成的形声字,是汉字最基本的发展形式,可称“根词形声字”。
埃及圣体字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楔形文字中的形声字,其表声部分是逐渐利用字母的,它一半以字母表声,一半以形表义。
埃及圣体字使用24个字母表示辅音;楔形文字用36个字母表示单音或音组的音符,另加4个表示意义的符号和1个隔词的符号,可称“字母形声字”。
以往,人们以为“形声字”情况都一样,这是缺乏深入研究的,是不符合事实的。
“根词形声字”与“字母形声字”性质是不同的,其发展的前途也不能等同看待。
“字母形声字”因为字母少,所造的单字必定少,不能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故先后绝灭,以拼音文字代替了。
[4]这种“字母形声字”的发展前途,不能套用于“根词形声字”。
前人以为世界文字的发展必定是这样的公式:“图画文字→形声字→拼音文字”,这是把两者的前途等同看待了。
由于汉字的形声字向“根词形声字”发展,因此古今汉字中字母形声字(听觉为主)形声字(视觉为主)图画文字(视觉为主)象形字(视觉为主)根词形声字(视觉为主)(已灭绝)中美洲马雅人图形文字{ }埃及圣体字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塞姆字母(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大系希伯来字拉丁字母→(西欧、美洲、澳州、及非洲大部分、东欧及其它地方也有使用的)(罗马字母)斯拉夫字母→(南斯拉夫、保加利一回事、俄罗斯及苏联的许多少数民族、蒙古等使用)(基立尔字母)俄特文字母→(日耳曼语族东部支古俄特语使用)①[ 汉 字 }希腊字母大系其它字母印度字母一→梵文一→印地文一→高棉文一→缅文一→泰文一→傣文一→藏文已成古文字,未发展。
已成古文字,现无人使用。
卡那安字母大系②腓尼基字母那马特字母一→阿拉伯字母一→维吾尔字母叙利亚字母一→经栗特文一→回鹘文一→蒙文一→满文希伯来方体字}古波斯字母以听觉为主的拼音文字以视学为主的文字为主,以听觉为主的文字辅助。
以视觉为主的汉字借用或仿造汉字(我国少数民族如水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僳僳族、纳西族等)借汉字,造假名夹注(日本)借汉字,造“字喃”,今改用拉丁字母(越南)借汉字,今用方块拼音字(朝鲜)既可以作形旁,又可以作声旁,也可以单独与别的字组成双字词、多字词的根词就有180余个。
就以180个根词计算,其构词能力就非常之大。
以两个部件组合一个字,就可以造32400个字,以三个部件组合一个字,就可以造1049600个字。
汉字多到八个部件组合,其造字能力可想而知。
现在古今汉字总数才六、七万,还大有造字之余地。
但从人们的脑力来说,字太多不易记忆,故注意控制,一般只用几千个字,向双字词发展。
汉语古今常用汉字为1万的话,其组合成双字词的能力就可以达10亿个。
而汉语双字词的数量今天还远不到10亿,但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相比,它却是最多的。
文句是以词为基础造的。
文句中双字词多,读起来必然两字成节的现象占多数了。
而汉语中的多字复词又多以双字词为基础构成,故读起来也多是两字成节的。
例如:登山|运动 等差|级数 冬虫|夏草 发射|光谱中华|民族世界|大同离子|交换|树脂资产|阶段|权利货币|信用|危机智力|常态|分配模式|输出|统计|预报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面所举的是成偶数的词,成奇数的词也多是以双字词为基础的。
例如:柠檬|油球面|镜班|主任毛|玻璃林业|机械|化机器|脚踏|车杨树|黑斑|病共同|交际|语杨家|府|演义天安|门|广场天祝|藏族|自治|县主流|的|矛盾|方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汉语多字词的结构形式绝大多数是层层附加合成的。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用线式图解,以见一斑。
现代汉语双字词最多,多字词的结构又多以双字词为基础,因此现代汉语的文句读音节奏形成两字成节为主体。
古代汉语单字词多,其文句如何念成双字节呢?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一,古汉语中双字连用成词组、成语句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由于汉字一字一个音节,又能独立成词,因此两个单字词配搭非常自由。
其主要的搭配方式有下列几种:(1)主谓形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文句中的成分或句子。
(例句汉字下加两横“=====”表示两字连用,属两字成节拍。
下同。
)例如:象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易经〃乾》)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诚意》)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列御寇》)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上述例句中,“象曰”(象:犹象征的符号、标志。
名词。
象曰,犹言象征的标志表明)、“天行”、“自强”、“任重”、“道远”、“心广”、“体胖”都属句子中的成分,不独立成句,是词组;“子行”(行:离去)、“师还”是句子。
(2)动宾形式由及物动词和宾语构成的词组。
例如: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庄子〃列御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篇》)(3)偏正(正偏)形式偏正形式,或称主从形式。
它一般是由两个单字词构成的词组,一个是正(主),一个是偏(从)。
例如: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韦毕即位于东西面。
(《仪礼〃士冠礼》)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邶风〃柏舟》)(4)联合结构形式由两个单字词构成,不分偏正(主次)。
例如: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经〃二章》)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左传〃定公十三年》)(5)介词结构形式由介词和名词、代词构成的双字节拍。
例如: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荀子〃儒效》)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孟子〃梁惠王下》)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公羊传〃桓公二年》)以吾一日长乎尔。
(《论语〃先进》)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左传〃隐公元年》)(6)代词和其它词构成的形式①疑问代词“何”何曾何也何乃何不何有何居何其何所何者何物何则何故何能何许何期何等何谓何谁何适②代词“是”是故是以是于是乃是正是则是为是谓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命是听(7)否定词和其它词构成的形式①副词“不”不毛不仁不天不吊不律不以不日不平不可不耐不刊不世不亦不朽不成不次不如不肖不轨不材不足不幸不若不齿不恙不惟不祥不器不尔不讳②副词“非”非是非但非笑非不非特非乃非人非议非刑非我非命非难非意非儒非乎(8)词头、词尾与有关词组成的形式①词头“有”、“言”、“于”、“薄”等:我不可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尚书〃召诰》)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庄子〃大宗师》)北风其凉,雨雪其(《诗经〃邶风〃北风》)八月其获,十月陨蘀。
(《诗经〃幽风〃七月》)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诗经〃周南〃葛覃》)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诗经〃召南〃草虫》)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薄氵于我私,薄澣我衣。
(《诗经〃周南〃葛覃》)②词尾“然”、“乎”、“焉”、“尔”等。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与之矣(《孟子〃梁惠王上》)辛垣衍怏然不悦。
(《战国策〃赵策》)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我心忧伤,惄(nì)焉如。
(《诗经〃小雅〃小弁》)子路率尔而对。
(《论语〃先进》)(9)若干虚词连续形式嗟呼矣哉也矣也呜呼乎哉者也也者已而且夫故夫今夫若夫然而然则虽然等等第二,古汉语中以双声叠韵构成的两字节拍。
双声叠韵构成的两字词,多数是单纯词,但也有不是单纯词的,甚或是词组。
例如:(1)单纯词①双声:参差踟蹰发憔悴犹豫栗烈蟋蟀②叠韵:窈窕婵媛颌崖嵬③双声兼叠韵:辗转(2)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同义词或近义词①双声:玄黄洒埽羁饥亲戚妻妾说怿②叠韵:涕泗经营贪婪刚强第三,古汉语中利用两字叠音构成两字节拍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