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面肌痉挛及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及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及治疗方法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得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得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得连带颈部。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就是面瘫后遗症产生得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

原发型得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得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阵发性半侧面肌得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

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得较少见。

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

多在中年起病,最小得年龄报道为两岁、以往认为女性好发,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HSF发展到最后,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度得面瘫。

⑴、血管因素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 樱桃”大小得基底动脉瘤。

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得HFS就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

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得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 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次之。

已知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最为恒定,而PICA与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她变异得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 HFS、以往认为:HFS就是由于动脉得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或多者对面神经形成联合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HFS手术得预后。

⑵、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CPA)得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与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

符为民教授运用健脾柔肝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经验

符为民教授运用健脾柔肝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经验

临证体会符为民教授运用健脾柔肝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经验杨德富仓志兰(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南京,22229/摘要探讨符为民教授运用健脾柔肝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

收集符为民教授的相关医案,对运用健脾柔肝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用药规律和诊疗思路进行总结,并对临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符教授擅长以“精准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治疗本病,认为病因,以风、痰、血瘀、虚为病理基础,正气虚为本,风、痰、瘀为标,而病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以益气健脾,柔肝熄风,舒筋活络,为治疗准则,采用健脾柔肝法对HFS患者进行治疗。

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上述治疗经验和辨证思路。

关键词健脾柔肝法;面肌痉挛;临床经验;@符为民Professor FU Weimin'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with the Method of Inviforrhng Qi and Inviforrhng SpleenYANG Defu,CANG ZhRu(Brain Disease Cena of Jiangss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714027,ehina)Abstrrci To explore the c/nicai expeTence of Professor FU Weimio R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vi spasm with the method of s/engthenRo the spleen and softening the/ver.The relevant mehicai cases of Professor FU Weimio were ccllecteP,and Professor FU Weimio's app/canok of the method of s/engthenRg the spleen and softening the liver to treat hemifaciai spasm was5011x2 Tzeh,and the Rpicai c/nicai cases were analyzeh.Professor FU is good at treating this disease with the core idea of"accurate$『02 dame diWeantiaCop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reatment T,.He believes that the etiology is baseh ox wind,phlegm,PI oo X stasis and deficiency,with the deficiency of vitai energy vs the basis;wind,phlegm and stasis vs the standarU,and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is mixeh with deficiency and deficiency,which is the standarU of deficiency and deficiency.To reylenish qi and invigorate the spleen,soften the liver and eliminate the wind,relcp the tendoxs and activate the collaterals, vs the treatment of the cToTg,Jianpi Roxoan method was useh to treat patients with hemOacivi spasm(HFS).The case cited specificaCd demoxs/ate the aPove-men-noxed treatment expeTence and dialecOcai thOVOg.Keywords Jianpi Ronoan Method;HemOacivi spasm;Clinical experience;@FU Weimio中图分类号:R249;R247文献标识码:B doi:14.3969/C ion973-7242.2424.24.227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病因性运动障碍,主要以无规律、不自主、间歇性以及无痛性的同侧神经支配范围内的肌肉阵挛或者强直性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1]。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面肌痉挛,又称为舌咽神经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疗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的最新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有所帮助。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主要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和神经系统,达到舒经活络、祛风定痉的效果。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肝风上扰、肝郁气滞、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是要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益肝肾。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镇痉、祛风、疏肝等作用的穴位进行针灸,如风池、太冲、合谷等。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熏洗也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将一定药物煎煮后,利用药物的挥发性成分渗透皮肤,达到温经散寒、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定痉的中药材进行熏洗,如川芎、当归、白芷等。

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有效地舒经活络,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调理气血,舒经活络,达到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推拿手法进行按摩,如拨筋、捏脊、搓揉等。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以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祛风定痉为核心。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治疗的效果。

希望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面肌痉挛 ppt课件

面肌痉挛  ppt课件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
1
PPT课件
2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 致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 轮 匝肌、表情肌、 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 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 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 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 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PPT课件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 电 图 (electromyography,EMG)
18
和 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 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 触传导(短路)、过度兴奋所致。
2、炎症
各种炎症引起的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局部 神经、面神经炎后遗症。
3肿瘤
PPT课件
12 后颅窝神经血管复合体
PPT课件
PPT课件
3
特点
1.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
2.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 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3.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4.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PPT课件
4
分型
原发型: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 继发型:面瘫后遗症产生,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

面肌痉挛健康宣教内容

面肌痉挛健康宣教内容

面肌痉挛健康宣教内容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引起面部疼痛、抽搐和失控的表情。

面肌痉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面肌痉挛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一、面肌痉挛的症状面肌痉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引起面部疼痛、抽搐和失控的表情。

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睑痉挛、口角歪斜、嘴唇抽搐、颈部僵硬等症状。

面肌痉挛的症状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面肌痉挛的原因面肌痉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例如,长期面部肌肉紧张、精神压力过大、颈椎病、脑血管病等都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面肌痉挛,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

三、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肌肉松弛剂、抗痉挛药、镇静剂等。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

四、面肌痉挛的预防措施面肌痉挛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注意面部肌肉的放松,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注意眼部保护。

4.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5.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面肌痉挛的护理方法面肌痉挛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注意面部肌肉的放松,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注意眼部保护。

4.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5.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理疗等。

7.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面肌痉挛患者还要学会进行自控

面肌痉挛患者还要学会进行自控

面肌痉挛患者还要学会进行自控引言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不自主的、无节律性的面部肌肉痉挛。

面肌痉挛患者在社交场合中常常会感到尴尬和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尽管面肌痉挛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患者还应该学会进行自控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患者需要学会的自控方法。

1. 改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是面肌痉挛患者自控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充足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减少疲劳对面肌痉挛的刺激。

•减少压力:学会应对压力,采用放松和冥想等技巧来减轻紧张情绪。

•避免刺激:减少摄入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等刺激性物质,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面肌痉挛患者常用的自控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热敷:使用温热湿敷或热毛巾敷在患部,可以放松面部肌肉,缓解痉挛。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部,可以缓解面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按摩:轻柔地按摩患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减轻症状。

•牵拉:通过轻轻拉扯面部肌肉,可以缓解面肌痉挛,但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3. 心理疏导面肌痉挛患者常常因为生活中的不便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因此,心理疏导在面肌痉挛的自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面肌痉挛患者群体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咨询:如果面肌痉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心理医生以帮助处理情绪问题。

•改变认知: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面肌痉挛,接受并适应这一疾病,积极面对生活。

4. 应对技巧面肌痉挛患者还可以学会一些应对技巧来自控疾病。

以下是一些建议:•深呼吸:当面肌痉挛开始时,尝试进行深呼吸,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自控症状。

•分散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阅读、听音乐或进行手工制作,减少对症状的关注。

•干预动作:通过改变面部表情或做一些其他动作,如张嘴或咽喉,来缓解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

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

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面肌痉挛为面部肌群阵发性的不规则不自主的抽动震颤,多起始于眼下睑处的轮匝肌,发展缓慢,病情常迁延加剧,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疾患,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多认为是风阳内动之象。

面肌痉挛又称偏侧面肌痉挛,为仅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抽搐,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与疑难病,在面肌痉挛的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药物,西医对面肌痉挛用镇静药或注射肉毒素或手术治疗,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疗效不持久的缺点,目前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报道很多,但在针刺方法,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指标客观化方面缺乏统一认识,使其疗效往往难以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现就目前临床比较典型的几种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传统针灸治疗1.1 辩证取穴治疗面肌痉挛1.1.1 陈杰等[1]采用四关穴为主加配穴治疗面肌痉挛,取双侧合谷、太冲、风池、复溜穴施针刺治疗,合谷、太冲、风池施以泻法,复溜施以补法,行针时指力、角度、方向均匀、灵活、轻巧,避免用力过大。

经过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6.7%。

太冲能镇肝息风解痉、养肝血,配合谷可达到上病下取的目的,两者相伍谓之四关,能通关开窍,镇静解痉,疏风理血;复溜为肾经母穴,故补复溜可育阴柔筋,配泻风池,共奏平肝息风、滋阴潜阳之功。

1.1.2 唐燕萍[2]采用多针浅刺与行气法结合,以经筋辨证治疗面肌痉挛,取穴以颧髎、瞳子髎、率谷、丝竹空、攒竹、合谷、外关为主,其中合谷与外关穴交替使用,配穴有流泪、视物不清者加承泣、四白;食欲不振、月经量少者加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烦躁易怒、失眠者加太冲、申脉、百会;体虚畏寒、久病不愈者加背俞穴。

操作上采用多针浅刺针法,即在同一穴上,同时刺人三根毫针,针刺1.2分深,使针尖处皮肤呈突起小丘,不做手法,留针10分钟;在远端穴位上,采用行气法治疗,即运用手法激发,使经气由刺激点开始,沿经到达病所。

此病虽属难治之症,但邪在络不在经,针刺局部穴位宜采用多针浅刺法。

多针浅刺法是宗《灵枢》“齐刺”、“直针刺”、“浮刺”之法而来,结合三法之特长,三针齐下,浅浅刺入,故可散在络之邪。

面肌痉挛专家共识 ppt课件

面肌痉挛专家共识  ppt课件

诊断
•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 病人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卡马西平 治疗试验。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 和异常肌反应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 或称为侧方扩散反应 (lateral spread response,LSR) 检测。在面肌痉挛病人中,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 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AMR 是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 电反应,AMR 阳性支持面肌痉挛诊断。
• 术后通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实行 24 h 连续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出现血压骤然升高同时 脉搏减慢,清醒后又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深慢甚至骤停,氧饱和度明 显下降,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均应考虑小脑或脑干梗死、 肿胀及出血的可能,应及时行头颅 CT 扫描,根据 CT 实施扩大骨窗 枕下减压或脑室外引流。
用法用量
• 采用上睑及下睑肌肉多点注射法,即上、下睑的 内外侧或外眦部颞侧皮下眼轮匝肌共 4 或 5 点。 如伴面部、口角抽动还需于面部中、下及颊部肌 内注射 3 点。依病情需要,也可对眉部内、外或 上唇或下颌部肌肉进行注射。每点起始量为 2.5 U/0.1 ml。
• 注射 1 周后有残存痉挛者可追加注射;病情复发 者可作原量或加倍量 (5.0 U/0.1 ml)注射。但 是,1 次注射总剂量应不高于 55 U,1 个月内使 用总剂量不高于 200 U。
微血管减压适应症
• ①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 CT 或 MRI 排除继发 性病变。 • ②面肌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手术意 愿强烈。 • ③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出现疗效差、无效、 药物过敏或毒副作用时应积极手术。 • ④MVD 术后复发的病人可以再次手术。 • ⑤MVD 术后无效的病人,如认为首次手术减压不够充分, 而且术后 AMR 检测阳性者,可考虑早期再次手术。随访 的病人如症状无缓解趋势甚至逐渐加重时也可考虑再次手 术。

面肌痉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无意识、间断性或持续性收缩。

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和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诊断标准面肌痉挛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 病史和症状患者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 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或痉挛,包括眼睑、面颊、唇、颏等部位; - 痉挛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频率和强度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 痉挛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 痉挛可伴随疼痛或不适感。

2. 体征面肌痉挛的常见体征包括: - 面部肌肉的无意识收缩或痉挛,可导致面部表情异常或面部扭曲; - 痉挛可波及眼睑、面颊、唇、颏等不同部位; - 痉挛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二、鉴别诊断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口腔颌面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口腔颌面部疾病鉴别•牙合不良:如果面肌痉挛是由于牙合不良引起的,可以通过检查牙齿的咬合情况来进行鉴别。

牙合不良可以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线拍片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面部神经炎:面肌痉挛也可能是面部神经炎的表现,可以与面肌痉挛进行鉴别。

面肌痉挛常常伴有肌肉收缩和扭曲,而面部神经炎则表现为感觉异常和面部肌肉无力。

2. 神经系统疾病鉴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面肌痉挛与帕金森病的鉴别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

•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可能引起面部肌肉的痉挛和扭曲。

鉴别诊断可以通过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

3. 药物相关性面肌痉挛鉴别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引起面肌痉挛。

鉴别诊断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和药物剂量来判断。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摘要:面肌痉挛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常见于面部及颈部肌肉,表现为面部不自主的抽搐、扭曲,甚至是面部肌肉僵硬。

中医学认为,面肌痉挛属于气滞血瘀的范畴,可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调理身体。

1. 疾病概述面肌痉挛是一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面神经的功能障碍有关。

面肌痉挛常伴随多种表现,如面部抽搐、扭曲,甚至面部肌肉僵硬。

2.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面肌痉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激动、疲劳、不良饮食习惯等。

中医辨证施治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诊断。

面肌痉挛的中医常见辨证为气滞血瘀、肝风内动、脾虚湿阻等。

气滞血瘀以舌质紫暗、舌苔黄腻为主要表现。

肝风内动以情绪波动、易怒、志急等为特点。

脾虚湿阻则以脘腹胀闷、食欲不振等为主要症状。

3. 中医治疗方法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施治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等。

3.1 中药治疗中医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中药的处方应根据患者的辨病证型而定。

对于气滞血瘀证,常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等。

对于肝风内动证,常用平肝降火、镇定神志的药物如柴胡、龙骨等。

对于脾虚湿阻证,常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3.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刺激穴位以调节身体功能的治疗方法,对于面肌痉挛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太冲等,施针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机制与调节面部肌肉神经的功能有关,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从而缓解症状。

3.3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也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循环,促进面部肌肉松弛,从而减轻症状。

中医推拿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手法有按揉、推捏、拍打等,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中医推拿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才能见效。

4. 预防与注意事项面肌痉挛的预防与日常生活习惯和情绪调节有关。

张仲景治面肌痉挛的经方

张仲景治面肌痉挛的经方

张仲景治面肌痉挛的经方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疾病,它是由于面部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所引起的,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和痉挛。

面肌痉挛的症状包括面部僵硬、表情僵硬、口角歪斜、眼睑痉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多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方剂,这些方剂经过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张仲景治疗面肌痉挛的经方及其临床应用。

一、张仲景治疗面肌痉挛的经方1. 左归丸【组成】左归、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温经散寒,调和营卫。

【主治】面肌痉挛、偏头痛、失眠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2. 柴胡桂枝汤加芍药【组成】柴胡、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主治】面肌痉挛、头痛、发热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3. 柴胡桂枝汤加附子【组成】柴胡、桂枝、附子、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温阳祛寒,调和营卫。

【主治】面肌痉挛、头痛、寒痹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二、张仲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张仲景的经方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应用广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临床案例:1. 患者张某,女性,45岁,面肌痉挛症状已有半年,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和痉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采用张仲景的左归丸治疗,每日口服3次,每次10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2. 患者李某,男性,60岁,面肌痉挛症状已有3个月,表现为口角歪斜和眼睑痉挛。

采用张仲景的柴胡桂枝汤加芍药治疗,每日口服3次,每次10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减轻,口角歪斜和眼睑痉挛均有所改善。

3. 患者王某,男性,50岁,面肌痉挛症状已有1年,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和痉挛,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采用张仲景的柴胡桂枝汤加附子治疗,每日口服3次,每次10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改善。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率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抽搐多从眼周开始,逐渐向下扩大,波及口周和面部表情肌,严重时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语言、睡眠。

并发症护理1听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同侧听力下降或耳鸣。

护理上应加强心理护理2低颅压综合征:由于术中长期暴露手术部位,释放大量脑脊液,加上麻醉药的刺激及术后颅内渗血,可致脑脊液分泌减少,造成低颅压。

常表现为头痛、头晕、血压偏低、脉率加快,放低头位后症状可缓解。

发现低颅压症状后给平卧位,头偏向健侧,血压偏低时适当加快补液速度;症状严重者取头低脚高位,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淡盐水以减轻症状;持续低颅压可引起出血或硬膜下血肿,应加强观察,如果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出现意识改变时,及时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血肿,单纯低颅压症状一般可在72 h内恢复。

3暂时性面瘫:由于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面神经或触动神经根,可导致术后暂时性面瘫或感觉减退,表现为同侧面部麻木,严重者面肌无力。

由于颊肌瘫痪,食物残渣可遗留颊部、齿龈之问,易发生口腔炎。

应加强口腔卫生护理,避免食物残留,勿吃过热或刺激性食物。

眼睑闭合不全者,要保护其角膜,预防膜炎发生。

4脑脊液鼻漏:因术中打开乳突气房未及时封闭或骨蜡封闭不完全;皮下感染,脑脊液从切口渗出;术后患者频繁呕吐、过度憋气、咳嗽等,均可诱发。

表现为清水样液自切口渗出,留取标本送检;如果液体中含糖量与脑脊液中含糖量相近,即可确诊。

护理应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敷料情况:有无渗出,保持切口清洁。

枕上可垫看护垫,污染及时更换。

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咳嗽、感冒和用力大便引起颅内压增高。

5颅内血肿:后窝血肿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术后24h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果患者术后出现长时间不清醒或麻醉清醒数小时后迅速转为嗜睡,头痛剧烈、喷射状呕吐、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等,预示有颅内出血6颅内感染:术后出现高热、头痛及颈抵抗常提示有颅内感染。

中医医案——面肌痉挛(二)

中医医案——面肌痉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病案:杭某,男,58岁。

初诊:1990年7月30日。

主诉及病史:左侧面肌抽动八年余,并逐渐加重。

诊查:左侧面部阵发性痉挛抽动,发作频繁,以口角及眼角为甚,精神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发作加剧。

大便干。

舌质红,苔薄,脉弦。

辨证:血虚风胜,筋脉失养。

治法:养血熄风,宁神镇痉。

针药同治,处方以四物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取穴:翳风听会耳和髎颧髎合谷刺法:合谷施以补法。

余穴均以1.5~2寸针沿皮向耳部方向透刺,施以泻法。

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处方:当归6g 生地黄15g 赤芍15g 川芎3g 丹皮10g 炒枣仁15g 茯神10g 知母10g 炙甘草5g 白附子3g 石决明20g(先下)钩藤15g 7剂二诊:1990年9月10日。

面部抽动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程度亦见减轻,尤以针刺后一段时间内为轻松。

惟因工作繁忙,不能1坚持按时针灸及服药。

三诊:1991年4月17日。

口角处抽动已止,眼角处抽动亦减轻,仅在紧张时发作。

嘱其继续治疗。

按语面肌痉挛是临床较难治疗的一种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顽固而易复发,临床不易治愈。

针灸对此病有一定疗效。

此例病人辨为血虚风胜、筋脉失养而为痉,治以养血熄风、宁神镇痉为法。

内服汤剂,处以四物汤养血和血,白附子为治面病专药;钩藤、石决明熄风;酸枣仁汤养心安神以止痉。

局部取穴,施以透刺法、强刺激,合谷施补法,可主治面部疾病,又为阳明经原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补之以调补气血。

治此病收效缓慢,病人又未能按时治疗,亦影响疗效。

目前虽未能治愈,但已明显好转,口角处抽动已止且未复发,仍不失为有效经验,供同道参考借鉴。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444-445,杨甲三医案。

杨甲三,又名汉鑫,1919年1月生。

江苏省武进县人。

教授。

13岁时受业于常州名医吴秉森先生门下,后又从师针灸大家承澹安先生,于1936年毕业于中国无锡针灸传习班,其后在武进悬壶济世,并受岳翁华庆云先生(常州名中医,尤擅内、妇科)亲传。

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法

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法

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法引言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面部肌肉无控制地发生痉挛和收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面肌痉挛患者,我们需要给予科学、全面的护理,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法。

一、病情评估在护理面肌痉挛患者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病情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和影响生活的程度。

以下是常见的病情评估内容:1.1 症状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包括痉挛部位、频率、持续时间和痛苦程度等。

常见的面肌痉挛症状有眼睑痉挛、口周肌肉痉挛等。

1.2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过去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是否有面部神经损伤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1.3 生活影响评估了解病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包括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

这有助于我们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面肌痉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肉松弛剂、抗抽搐药物、镇痛药物等。

在给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2.1 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用药史,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不同的患者可能对同一药物有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

2.2 药物的监测和调整在患者开始用药后,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疲乏等,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3 药物的注意事项在给患者用药时,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可能对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辆或从事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面肌痉挛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3.1 热敷和冷敷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冷敷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

热敷和冷敷的具体方法和时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定,一般可进行多次,每次10-15分钟。

面肌痉挛的症状及原因

面肌痉挛的症状及原因

面肌痉挛的症状及原因概述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无意识、反复、短暂且剧烈的收缩。

这种痉挛会导致患者面部肌肉的抽动、扭曲,甚至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面肌痉挛的病因复杂,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以及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面肌痉挛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面部肌肉抽动和扭曲面肌痉挛的主要表现是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和扭曲,常见的包括眼睑抽动、眼周肌肉收缩、眼球震颤、面部肌肉扭曲等。

这些抽动和扭曲的程度和频率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 疼痛和不适感面肌痉挛患者常会出现面部疼痛和不适感,这可能是由于肌肉的过度收缩引起的。

疼痛和不适感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功能障碍面肌痉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肌肉力量下降和功能障碍。

这些功能障碍可能包括面部表情受限、开口困难、说话困难等。

对于体力劳动者或某些职业要求对面部表情有要求的人群来说,功能障碍可能对其工作和社交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原因面肌痉挛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以下因素可能与面肌痉挛的发生相关:1. 神经系统异常活动面肌痉挛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有关。

神经系统异常活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发现,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释放和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活动可能是导致面肌痉挛的重要原因。

2.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与面肌痉挛的发生相关。

例如,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光线和电脑辐射等环境刺激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进而引发面肌痉挛。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面肌痉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面肌痉挛患者的家族中有其他成员也患有面肌痉挛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情况,暗示遗传因素可能在面肌痉挛的发生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诊断和治疗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观察和患者的症状描述。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患者的面部肌肉抽动和扭曲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个方面。

面肌痉挛护理查房课件

面肌痉挛护理查房课件
面肌痉挛护理查房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面肌痉挛的定义与病因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3. 护理措施与干预 4. 患者心理支持 5. 预防与随访
面肌痉挛的定义与病因
面肌痉挛的定义与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间歇性痉挛。
该病通常影响眼睑、口角等部位,给患者的生活 带来极大困扰。
互助小组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
患者心理支持 家庭支持
引导患者的家属理解病情,给予必要的支持 与关心。
家庭环境的支持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预防与随访
预防与随访
定期随访
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治 疗效果。
定期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预防与随访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 过度疲劳。
面肌痉挛的定义与病因
病因分析
面肌痉挛的病因可能与神经损伤、血管压迫或遗 传因素有关。
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是主要病因 之一。
面肌痉挛的定义与病因
发病人群
该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
男女发病比例接近1:1,然而女性患者的症状通常 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主要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面部不自主的抽动和痉挛,尤 其在情绪紧张或疲劳时加重。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面部疼痛或不适感。
临床表现与诊断 辅助检查
通过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肿瘤或 其他病变导致的症状。
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症状。
预防与随访
定期评估心理状态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 服务。

面肌痉挛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面肌痉挛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面肌痉挛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引言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无法自主控制和放松的病症,它会引起面部肌肉的痉挛、抽搐和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面肌痉挛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面肌痉挛的问题。

什么是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即面部肌肉痉挛,是一种特定面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和抽搐的病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睑抽动和面部抽搐。

面肌痉挛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面肌痉挛的护理措施1. 寻找触发点并避免刺激面肌痉挛的发作通常会因特定的触发点而加剧,常见的触发点包括情绪波动、压力、疲劳和刺激性物质。

患者应当尽量避免这些触发点,保持情绪稳定并休息充足。

2. 使用温暖敷料温暖敷料可以帮助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患者可以用热水袋或温毛巾轻轻敷在痉挛的部位,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

3. 进行物理治疗和按摩物理治疗和按摩可以通过放松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来减轻面肌痉挛的症状。

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按摩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按摩。

4. 尝试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5. 学习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肌肉和情绪,减轻面肌痉挛的症状。

6. 找到适合的面部肌肉锻炼适当的面部肌肉锻炼可以帮助加强面部肌肉的控制和平衡,从而减轻面肌痉挛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专业的理疗师或康复师,获得适合自己情况的面部肌肉锻炼方案。

面肌痉挛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面肌痉挛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并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2. 控制情绪和压力情绪和压力是面肌痉挛的常见触发因素,患者应学会控制情绪、调节压力,如通过参加运动、社交活动和学习放松技巧等方式。

3. 避免刺激性物质某些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酒精可能会加剧面肌痉挛的症状,患者应避免或限制这些物质的摄入。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痉挛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肌 痉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 冷水等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 炎等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 等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和 过度疲劳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 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难。
教授应对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放 松训练、情绪调节等方法,提高 应对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心、 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 孤独感。
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了解面肌痉挛: 了解疾病的症状、 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焦虑和恐 惧。
单击
面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
面肌痉挛的康复 训练

面肌痉挛的概述
面肌痉挛的预防 和日常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的 心理支持
定义和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快 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 自主抽搐的疾病
发病部位通常在眼睑、嘴角 等面部肌肉
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和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 术和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 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面肌痉 挛
最新技术:如面肌痉挛的电 生理监测技术、面肌痉挛的
神经调控技术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药物治疗: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药物,以减轻面肌痉挛症状。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神经调节技 术,如电刺激等,对面肌痉挛进 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肌痉挛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

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

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上区分出来。

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疾病病因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 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

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

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

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 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HFS。

以往认为:HFS 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同时对面神经形成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HFS手术的预后。

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

Singh 等报道了一例CPA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HFS;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

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

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

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HFS。

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HFS。

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HFS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HFS。

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HFS的改变。

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

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HFS,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遗传因素
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

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

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

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

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

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

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

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

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发病机制
多数面肌痉挛病人为小脑脑桥角部血管压迫所致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异常动脉血管压迫都在面神经根部5mm以内,面神经因反复受动脉搏动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受压,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传出、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现象。

跨神经元退变,中枢失去对兴奋的整合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爆发式下传,引起面肌痉挛。

压迫血管常见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多根血管襻状(复合性)、椎动脉、无名动脉及静脉。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困难。

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护理
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除神经外科术前常规准备外,还需做好电测听、核磁血管造影(MRA)等检查,认真评估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对比。

2)心理护理: 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不自主的面容严重妨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甚至对一些年轻患者的婚姻、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

加上病程迁延,辗转求医,经受了反复的药物治疗甚至肉毒素注射治疗,使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烦躁状态,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渴望诉说、被理解和关心。

因此,患者入院后,我们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耐心听取其倾诉,对患者所述痛苦及因疾病所引起的生活不顺心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引导其宣泄。

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24h去枕平卧,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语言的改变,术后护士要详细了解术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术后24h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预防切口周围脑组织水肿。

注意有无脑干受损的症状,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术后24h 禁食水,之后由流食过渡为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若出现短暂性面目麻木,食物不宜过硬、过冷或过热,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2)手术后疗效的观察患者清醒后,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

面肌痉挛严重的患者,术后即可见到患侧眼裂较术前增大,此乃病因解除后原先紧张的面肌松弛所致,而非面神经损伤所致,是手术成功的第一征兆。

但术后即刻无效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

MVD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观察应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

想了解更多关于面肌痉挛的医学常识请点击链接:
更多面肌痉挛常识:/mjjl/2013/0516/132765.html
面肌痉挛药物及手术治疗流程 治疗方法 治疗细则 治疗指征 药物治疗 苯妥英钠(Phenytoinum Natricum )或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等药。

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
有效外。

手术治疗1 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

轻则将于短期内复
发,重则遗留永久性
面瘫。

如将远侧分支
找出,在电刺激下找
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
任神经支,进行选择
性切断,效果虽较压
榨术好,但术后仍要
发生轻度面瘫,1~2
年后亦有复发,现已
很少采用。

手术治疗2 面神经减压术: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

减压术较复杂,尤其
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
大,而且有一定危险。

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
中创伤面神所致,并
非减压之效,也值得
商榷。

手术治疗3 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 ,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

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
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
挛的程度。

手术治疗4 微 血管减压术:全身麻醉下,采用耳后发际内直
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面听神经与
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
袢,确认责任血管 (即压迫面神经致临床症状的
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
适大小的Teflon 垫片。

如果 术中发现明确责任血
管,则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处理,实行减压
术。

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

原文地址:/mjjl/2013/0516/13277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