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doc
极值法
极值法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也称为极端假设法。
该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范围等。
一、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份在物质组成明确,列方程缺少关系无法解题时,可以根据物质组成进行极端假设得到有关极值,再结平均值原则确定正确答案。
例1 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 碱,此碱金属可能是(A)Na (B)K (C)Rb (D)Li解析本题若用常规思路列方程计算,很可能中途卡壳、劳而无功。
但是如果将 1.4g 混合物假设成纯品(碱金属或氧化物),即可很快算出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以确定是哪一种碱金属假定1.4g物质全是金属单质(设为R)假定1.40g全是氧化物设为R2O则:R→ROH △m 则:R2O → 2ROH △mM R 17 2M R+16 181.40 (1.79-1.40)解之M R=61 1.40 (1.79-1.40)解之M R=24.3既然1.40g物质是R和R2O的混合物,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24.3—61之间。
题中已指明R是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介于24.3—61之间的碱金属只有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
答案为B巩固1 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 (B) 40 (C)56 (D)65二、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份在混合物杂质成分分析时,可以将主要成分与杂质成分极值化考虑,然后与实际情况比较迅速判断出杂质的成分。
例2 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NH4HCO3、NH4NO3(B)(NH4)2CO3、NH4NO3(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中学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二)极值法
中学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二)极值法极值物是赋予某一物质或某一反应以极限值,即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然后与已知数值比较.比较.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运用此法时,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运用此法时,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运用此法时,要注意该极值在题设条件下是否能达到,要注意该极值在题设条件下是否能达到,要注意该极值在题设条件下是否能达到,从数学角从数学角度看,应考虑闭区间还是开区间.度看,应考虑闭区间还是开区间.例1例1 Na Na Na、、Mg Mg、、Al 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可得到H 2 2.24L(2.24L(标标况),则三种金属的总量不可能为(,则三种金属的总量不可能为( )) A.0.15mol .0.15mol BB.0.1mol .0.1mol CC.0.05mol .0.05mol DD.0.075mol 解析 2Na 2Na ~~ H 2,Mg Mg ~~ H 2,32Al Al ~~ H 2由此看出各制得1 mol H 2,所消耗的金属的物质的量,质的量,Na Na 最多,最多,Al Al 最少.最少.若0.1 mol H 2完全由Na 反应产生,则需0.2 mol.若全由Al 反应产生,则需Al 32×0.10.1≈≈0.067mol.故 0.067 0.067<<n 金属(总)<0.2. 0.2. C不合理.C不合理.C不合理.答案:C.答案:C.例2、某碱金属M 其氧化物M 2O 组成的混合物10.8g ,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g 。
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 是 ( B. )A.Li B.Na C.K D.Rb 解析:⑴若10.8g 全为碱金属,设其原子量为M 1,M------MOH M 1 M 1+17 10.8g 16g M 1 M 1+17 10.8g 16g 求得M 1=35.3 ⑵若10.8g 全为氧化物M 2O ,设其原子量为M 2,M 2O------2MOH 2 M 2+16 2(M 2+17) 10.8g 16g 2 M 2+16 2(M 2+17) 10.8g 16g 求得M 2=9.7 因 35.3>M >9.7 故碱金属原子量在合理范围的只有Na 答案:B. = = 例3.PCl 5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PCl PCl 5(g) = PCl 3 (g) +Cl 2 (g) (g)。
极值法,平均值法,关系式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之极值法与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其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4)用极值法确定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5)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解题一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例1. 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A.2g B.4g C.8.5g D.10g练习: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质量为0.25g,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 gB.4 gC.8 gD.10 g例2.在密闭容器中,7.2g碳与一定量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可能是()A..8.4g B.17.8g C.26.4g D.44.0g练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3Mg+N2=Mg3N2,2Mg+O2=2MgO则24 g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33.3 g B.等于40 g C.33.3 g~40 g D.小于33.3 g或大于40 g例3.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31.5%,含氯27.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 25%B 50%C 80%D 无法确定练习: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中可能含有SO3、SO2、O2中的两种或三种。
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A)50%(B)40%(C)25%(D)70%平均值法: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的相应量的最大值M2与最小值M1之间,表达式为M1 < M < M2,已知其中两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初中化学极值法
初中化学中的极值法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个化学物质的极值,即其最大或最小值。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定量测量和数据分析。
在进行极值法实验时,以下是一般的步骤: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物质和仪器设备,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制备出需要测量极值的样品。
这可能涉及到配制溶液、制备反应物等。
变量调整:在实验过程中,调整影响极值的相关变量,如浓度、温度、pH值等。
根据实验目的,逐步调整这些变量,以获得极值点。
数据记录:在每个调整变量的步骤中,记录所测得的相关数据。
这可能包括浓度的测量、反应速率的测量、溶解度的测定等。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学方法或绘制曲线图来确定极值点的位置。
结论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关于极值的结论,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解释。
请注意,具体的极值法实验会因实验目的和化学物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详细了解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步骤,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化学计算方法
2、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 、 克 和 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 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 克,求原 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的质量分数。 混合气体中 的质量分数
的质量分数为x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设原混合气体中 的质量分数为 CO+CuO 28 12x 28 12x 26 6 Cu+CO2 44 △m(气体质量增加 ) 气体质量增加 44-28=26 18g-12g=6克 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片的质量为X克 设参加反应的铁片的质量为 克 Fe+ CuSO4 === FeSO4 + Cu
56 64 56 8 0.8 △m(固体质量增加 ) 固体质量增加 8 0.8
初中化学十大计算之极值法
初中化学十大计算之极值法讲议柳州市鱼峰区里雍中学张军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极限思维来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的“极值法”主要运用在混合物组成的判断,有些涉及到化学式、有些涉及到化学反应、有些涉及到溶液pH值。
解题时往往采用极端假设法,即假设全部是A或全部是B,然后再根据计算来判断它的具体组成。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学习怎样用极值法解题。
例1.某混合气体由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组成,测该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40% B.50% C.60% D.80%[分析]1.假设该混合气体中99.9999%是二氧化硫,那么混合气体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应该约等于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O%=2.假设该混混合气体中99.9999%是二氧化碳,那么混合气体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应该约等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O%=3.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时候约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时候约为。
这就排除了答案A和D,也排除了答案B[如果答案是B,那就说明气体只是由二氧化硫(它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恰好为50%)组成,它不属于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两种物质A和B,它们都含有氧元素,A含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B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那么将它们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据此,我们归纳出极值法的解题思路是:假若混合物由A和B两种物质组成,可以先假设该混合物中只有A,计算得出一个数值XA;再假设该混合物质中只有B,计算得出另一个数值XB,所求解的数值X求解往往为XA和XB之间的一个数值。
练习1.已知某气体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而成,则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40% B.56% C.70% D.74%[分析]假设混合气体中仅含有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分别计算出他们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化学计算方法-极限法共25页文档
18、化合价守恒 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 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 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 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 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 则38.4g/24×2=a/80 × 1+(100g-38.4g-a)/16 × 2
关系为:
2HCl ~ CaCl2
73
111
292g×10% x
x=44.4g
所以此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4.4g/316g × 100%=14.0% 到tiangong100, 免费下载中考数学压轴题软件
五、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 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 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 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 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根据已知条件和解题要求,把 难以下手的问题通过等效变换或转换假设,从而使非标 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这 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 学生接受和理解。
16、元素守恒 将5克含杂质的金属A样品投入到 25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盐 酸反应),并测得A的氯化物中氯的质量分数约为 52.2%,试求样品中金属A的质量分数89.06%
解析:盐酸所含氯元素质量
25g × 20% × 35.5/36.5=4.863g 所得A的氯化物所含 氯元素质量 4.863g A的氯化物含A的质量 4.863g /52.2% × (1-52.2%) =4.453g
极值法在初中化学计算题中应用-精选教育文档
极值法在初中化学计算题中应用最常见的是涉及金属与酸反应知识点,本文用以下几个例题来详细说明这类题型。
例题:1.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A. ZnB. CuC. MgD. Ag解析:铜、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5.6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克氢气,5.6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17克氢气,5.6克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47克氢气。
由此可知,不纯的铁5.6克中,如果含有铜或者银,由于铜或银与稀硫酸不反应,则生成氢气质量一定小于0.2克,则B选项和D选项均不正确;如果铁中含有锌,5.6克铁、5.6克锌分别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一个等于0.2克,一个小于0.2克,也就是5.6克铁锌混合物与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也一定小于0.2克,A选项也不正确;如果含有镁,5.6克铁、5.6克镁分别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时,则生成的氢气质量一个等于0.2克,另一个大于0.2克,也就是5.6克铁镁混合物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质量一定大于0.2克。
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镁。
故答案选:C。
点拨:本题关键一种金属铁已经给出,另一种金属必须符合下面的特点:这种金属5.6克与足量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一定要大于0.2克。
2.某合金由两种金属元素组成,取该合金60克投入足量稀硫酸中,等充分反应完全后,?y得生成氢气质量3克,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A. Fe与ZnB. Mg与CuC. Ag与AlD. Al与Fe解析:铜、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60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2.1克氢气,60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1.8克氢气,60克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5克氢气,60克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6.7克氢气。
A.当合金是铁和锌组合时,生成氢气质量一定小于3克,B.当合金是镁和铜组合时,生成氢气质量可能是3克,C.当合金是银和铝组合时,生成氢气质量可能是3克,D.当合金是铝和铁组合时,生成氢气质量可能是3克。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常见题型1、确定物质的成分例1 某气体是由SO2、N2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1、由Na、Mg、Al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5g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A AlB MgC NaD 都有可能练习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A Al和FeB Zn和FeC Mg和ZnD Mg和Fe2 确定杂质的成分例2 某含有杂质的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A SiO2B CuC NaClD CaO练习1、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L(密度为17g/22.4L),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 NH4HCO3、NH4NO3B (NH4)2CO3 、NH4NO3C NH4HCO3、NH4ClD NH4Cl、(NH4)2CO32、不纯的CuCl2样品13.5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 AlCl3B NaClC ZnCl2D CaCl2练习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 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
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 肯定有KNO3和Na2CO3,肯定没有Ba(NO3)2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还可能有Na2CO3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 2,可能有KNO3D 无法判断练习4、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
极值法的计算
CO2为0.75 mol,再通入1 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和H2的
物质的量之和为 ( )
A.1.2 mol
C.1.8 mol
B.1.5 mol
D.2.5 mol
【解析】选C。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原平衡状态时CO2和H2的物 质的量之和为0.75 mol+0.75 mol=1.5 mol, 再加入1 mol水蒸 气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假设反应正向进行且完全反应,则 生成的CO2和H2分别为1 mol,此时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2 mol,因反应是可逆反应,故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应小于 2 mol,即应在1.5 mol和2 mol之间。
此为a∶b的最大值。 所以a∶b的取值范围为3≤ a ≤ 9 ,即a∶b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
b 2
合理。
【典题示范2】使1 mol CO与1 mol H2O(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CO(g)+H2O(g) ƒ CO2(g)+H2(g),达平衡时有2/3 mol的CO转
变成CO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
M1 0.005 30 0.045 46 44.4 0.05
假设x=0,即N2O4物质的量为0.01 mol,则NO2为0.04 mol
M2 0.04 46 0.01 92 55.2 0.05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4.4和55.2之间。
就能迅速判断出杂质的成分。
【典题示范1】在含有ag HNO3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bg铁粉充 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有 a g HNO3被还原,则a∶b不可
4
能为
(
)
B.3∶1 C.4∶1 D.9∶2
(完整word)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计算题是中考化学考试的一个难点,主要分布在选择题24或25题和最后一个大题。
选择题中的计算一般是技巧型的计算题,一般可以用守恒法、极限、平均值法、差量法、假设数据法来解答。
以下,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中考化学史红梅老师一一介绍:1、中考化学守恒法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
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
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中考化学极限、平均值法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中考化学差量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中考化学假设数据法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
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
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1、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
化学计算方法之极值法-最新教育文档
化学计算方法之极值法
“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
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a mol H2S和b mol SO2(a、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A)25.5 g•L-1 (B)14.4 g•L-1 (C)8 g•L-1 (D)5.1 g•L-1
解析:本题提供的思路是运用极限法来分析求解。
因为
M(SO2)>M(H2S),要达到最大密度,必然剩余SO2气体,且物质的量为最多,因此极端考虑,起始时,SO2物质的量取最大(5mol),H2S物质的量取最小(1 mol),故反应后剩余SO2为,密度为。
所以(B)选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本题正确选项为(B)。
2.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 2g B. 4g C. 8g D. 10g
解析本题给出的数据不足,故不能求出每一种金属的质量,只能确定取值范围。
三种金属中产生等量的氢气质量最大的为锌,质量最小的为铝。
故假设金属全部为锌可求的金属质
量为8.125g,假设金属全部为铝可求的金属质量为2.25g,金属实际质量应在2.25g ~8.125g之间。
故答案为B、C。
3. 极值法 试题
化学计算专题三、 极值法“极值法”即 “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
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特点是“抓两端、定中间”,基本思路是将混合物成分的含量以两种极端情况考虑,由此推算判断反应的结果,从而缩小范围,简化计算过程。
从数学角度看,应考虑闭区间还是开区间。
1. 将一定质量的Mg 、Zn 、Al 混合物与足量稀H 2SO 4反应,生成H 22.8 L (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 2gB. 4gC. 8gD. 10g解析 本题给出的数据不足,故不能求出每一种金属的质量,只能确定取值范围。
三种金属中产生等量的氢气质量最大的为锌,质量最小的为铝。
故假设金属全部为锌可求的金属质量为8.125g ,假设金属全部为铝可求的金属质量为2.25g ,金属实际质量应在2.25g ~8.125g 之间。
故答案为B 、C 。
2. 某碱金属M 其氧化物M 2O 组成的混合物10.8g ,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g 。
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 是A. LiB. NaC. KD. Rb解析:⑴若10.8g 全为碱金属,设其原子量为M 1,M------MOHM 1 M 1+1710.8g 16g M 1 M 1+1710.8g 16g求得M 1=35.3⑵若10.8g 全为氧化物M 2O ,设其原子量为M 2,M 2O------2MOH2 M 2+16 2(M 2+17)10.8g 16g2 M 2+16 2(M 2+17)10.8g 16g 求得M 2=9.7因 35.3>M>9.7 故碱金属原子量在合理范围的只有Na 答案:B.3. 含8.0g NaOH 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 2S 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 ,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 .Na 2SB .NaHSC .Na 2S 和NaHSD .NaOH 和NaHS解析:⑴若10.8g 全为碱金属,设其原子量为M 1,M------MOHM 1 M 1+1710.8g 16gM 1 M 1+17 = = =10.8g 16g求得M 1=35.3⑵若10.8g 全为氧化物M 2O ,设其原子量为M 2,M 2O------2MOH2 M 2+16 2(M 2+17)10.8g 16g2 M 2+16 2(M 2+17)10.8g 16g 求得M 2=9.7因 35.3>M>9.7 故碱金属原子量在合理范围的只有Na 答案:B.4. 0.03mol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 、NO 2、N 2O 4混合气体共0.05mol 。
极值法在初中化学计算题中应用
可能是3克,D.当合金是铝和 铁 组 合 时,生 成 氢 气 质 量 可 能
是 3 克 . 故 答 案 选 :A.
点拨:本题关键要明确答案中的两种 金 属 必 须 符 合 下 面
的特点:两种金属质量各为60克分别 与 足 量 稀 硫 酸 反 应 时,
一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要大于3克,另 一 种 金 属 不 产 生 氢
点 拨:本 题 关 键 一 种 金 属 铁 已 经 给 出,另 一 种 金 属 必 须
符合下面的特点:
这种金属5.6克与足量硫 酸 反 应 时,产 生 氢 气 质 量 一 定
要 大 于 0.2 克 .
2.某合金由两种金 属 元 素 组 成,取 该 合 金 60 克 投 入 足
量稀硫酸中,等充分反应完全后,测得 生 成 氢 气 质 量 3 克,则
○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
的 稀 硫 酸 充 分 反 应 生 成5 克 氢 气 ,60 克 铝 与 足 量 的 稀 硫 酸 充
分反应生成6.7克氢气.A.当合金是铁和锌组合时,生成 氢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
( ( A c - b整理得: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2) ----极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三.极值法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模糊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
它采用的是“抓两端、定中间”的方法,即将题设条件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 其中间量值。
例 1 0.03mol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混合气体(NO 、NO 2、N 2O 4) 共 0.05mol 。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30B .46C .60D .66【思路】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两种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三种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这个范围太大,依据题目内在关系和极值法可使范围更加准确。
【方法归纳】解题一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极值法的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4)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5)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四.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各组分中 相应量的最大值)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
例 2 由 CO 2 、H 2、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 CO 2 、H 2、 CO 的体积比为A 29:8:13B 22:1:14C 13:8:29D 26:16:57【方法指导】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差量法_平均值法_极值法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极值法
• 3.在标准状况下,将混合后充入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 3.在标准状况下,将混合后充入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
剩余。若产物不扩散,则所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的数值范 剩余。若产物不扩散,则所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的数值范 围是( ) B. 1/39.2<C<1/22.4 D. 1/28<C<1/22.4 A. 0<C<1/22.4 • C. 1/39.2<C<1/28
上了一节课,累了吗
• 让我们把视角转向大自然吧! • 看看绿色吧
下课!
2.用极值法确定溶液的浓度 2.用极值法确定溶液的浓度
• 碱金属(如锂、钠、钾、铷等)溶于汞中
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7g某种 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7g某种 碱金属的汞齐与水作用得到0.2g氢气,并得 碱金属的汞齐与水作用得到0.2g氢气,并得 到1L 密度为p g·cm-3的溶液,则溶液中溶 密度为p g·cm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是( ) B.0.48g% B.0.48g%/p D.0.7g% D.0.7g%/p
•
巩固吧!
• 某碱金属M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 某碱金属M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
10.8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 10.8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 和干燥得固体16g。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 和干燥得固体16g。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是 ( ) • A.Li B.Na C.K D.Rb
0.763mol ,①假设这0.763mol的Cl-全部来自于 ,①假设这0.763mol的Cl-全部来自于 KCl(即混合物为KCl和Na2CO3)则 KCl(即混合物为KCl和Na2CO3)则 m(KCl)=56.84g,②假设这0.763mol的Cl-全部 m(KCl)=56.84g,②假设这0.763mol的Cl-全部 来自于NaCl(即混合物为NaCl和Na2CO3)则 来自于NaCl(即混合物为NaCl和Na2CO3)则 m(NaCl)=44.63g,因Cl-来自于NaCl、KCl两种 m(NaCl)=44.63g,因Cl-来自于NaCl、KCl两种 物质,由平均值原理知(1 56.84%)< 物质,由平均值原理知(1-56.84%)< m(Na2CO3) %<(1-44.63%)。 %<(1 44.63%)。 答案:B 答案:B答案为BFra bibliotek练习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计算极值法
基本原理:极值法== 极端假设+ 平均思想
常见题型
1、确定物质的成分
例 1 某气体是由SO2、 N2和 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50% ,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有①;②;③。
练习 1、由 Na、Mg 、 Al 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
0.5g 氢气,则此混合物必定含有()
A Al
B Mg
C Na
D 都有可能
练习 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2g,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产生1g 氢气,该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A Al 和 Fe
B Zn 和 Fe
C Mg 和 Zn
D Mg 和 Fe
2确定杂质的成分
例 2 某含有杂质的 Fe2O3粉末,测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5%,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 SiO 2
B Cu
C NaCl
D CaO
练习1、将 13.2g 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 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 反应,可收集到气体 4.3L( 密度为 17g/22.4L) ,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NH 4HCO 3、NH 4NO 3 C NH 4HCO 3、NH 4Cl
B ( NH 4)2CO3、 NH 4NO 3 D NH 4Cl 、( NH 4)2CO3
2、不纯的 CuCl 2样品 13.5g 与足量的 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9g,则样品中不可
能含有的杂质是()
A AlCl3
B NaCl
C ZnCl2
D CaCl 2
练习 3、某 K 2CO3样品中含有 Na 2CO3、 KNO 3、 Ba(NO 3) 2 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 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
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得到 4.5g 沉淀,对
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 KNO 3和 Na2 CO3,肯定没有 Ba(NO 3)2
B肯定有 KNO 3,没有 Ba(NO 3 )2,还可能有 Na2CO3
C肯定没有 Na2CO3和 Ba(NO 3) 2,可能有 KNO 3
D无法判断
练习 4、有一种不纯的K 2CO3固体,可能含有 Na2CO3、 MgCO 3、 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
到该样品 13.8g 加入 5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 4.4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 样品中一定含有 MgCO 3
C 样品中一定含有Na2 CO3
D 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练习 5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 Ba(NO 3) 2、 KCl 、 NaHCO3的一种或几种。
取 10.6g 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 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样品中只混有KCl
B.样品中有NaHCO 3,也有 Ba(NO 3) 2
C.样品中一定混有KCl ,可能有NaHCO 3
D.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 3,可能有KCl
3确定元素的质量比
例 3 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到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未完全分
解,则剩余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
A 55: 45B55: 50 C 55: 58 D 55 : 62
4 确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 4 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中可能含有 SO3、 SO2、 O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该混合气
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A 50%
B 40%
C 25%
D 70%
5确定混合物组成的质量分数
例 5 某混合物含有KCl 、 NaCl 和 Na 2CO3,经分析含钠 31.5%,含氯 27.08% (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50%
C 80%
D 无法确定
练习现将一定质量的由CuO 和 Fe2O3 组成的混合物加到质量为混合物 5 倍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 10%
B 20%
C 30% D40%
6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及变化情况
例 6 将一定量的Mg 、Zn、Al 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可能是0.25g 氢气,则原混合
()、
A 2g
B 6g
C 10g
D 14g
练习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由此可以推
知 2.4g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 等于4g
B 小于4g
C 大于4g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提示:镁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 2==Mg 3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