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
黄振平
【期刊名称】《临床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1994(3)2
【摘要】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黄振平作者单位:解放军105中心医院(230031)室性早搏(室早)颇为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
故如何正确判断和评价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一、室早的分类室早可偶发或呈联律出现。
多形的或R撞T(RonT)则称复杂室早,具体分类...
【总页数】4页(P88-91)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律失常;临疗;治疗
【作者】黄振平
【作者单位】解放军105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婴儿为什么突然死亡婴儿猝死的治疗和预防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如何治疗血压正常为什么还要降血压降血压程度和该用什么药他汀类药物还要应用多久 B超检查对胎儿有损伤吗什么是黄斑病变 [J],
2.室性早搏的病人怎样判断心脏有病还是无病室性早搏危险吗室性早搏该怎样治疗妊娠期间服用哪些抗溃疡药最安全骨关节炎有什么新疗法功能性腹泻的治疗
[J],
3.观察基础治疗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r的临床效果 [J], 陈亮;杨光宏
4.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r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 [J], 黄敏
5.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 [J], 吴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室早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室早(五)临床意义在各种类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搏最多见(占33.85%)。
此型室性早搏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发生。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 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 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发生机制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
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
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QRS―T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正常化”的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室性过早搏动(VPBs)简称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在器质性心脏病和正常人均可见到,从胎儿直至高龄者均可发生,但在10岁以下儿童较少见。
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一)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早搏。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心室自律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室性早搏等。
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应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就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早搏,这给室性早搏的病因鉴别带来了困难。
此时应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均为器质性的。
(二)左心室内假腱索与室性早搏在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 56%~75%患者检出左心室内假腱索。
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早搏系良性早搏,如发作不频繁则不需治疗。
(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均可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早搏。
1.心肌炎:室性早搏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早搏为8%~28.1%。
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为58%~87%。
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8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出现过室早。
但人们对室早有较多的认识误区,治疗很不规范。
因此,深入了解室早,进行规范化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生通常将室早分为良性室早和恶性室早。
良性室早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很多健康人也可以出现,饮酒、浓茶和咖啡,精神受刺激、精神紧张、吸烟等,是引起良性室早的常见原因。
恶性室早则大部分是病理性室早,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低氧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诱发室早。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也可引起室早。
近年来发现,脊椎和脊神经病变,特别是脊柱骨胸1~5的错位,常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早。
因此,正确判断室早的性质和原因,对于病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判断室早的性质一般根据两个方面:心电图的表现形态、心脏的基础病变以及病人的临床症状。
但不可根据一份心电图来判断室早的性质,需要反复观察多份较长时间的心电图。
因此,仔细做好临床检查很重要。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室早可以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出现心悸或失重感。
而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衰、心绞痛,以及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和运动后、服用洋地黄后出现的室早,则多为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把无证据的老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冠心病;也不可把无充分证据的青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
实际上,大多数心脏正常人发生的室早,不论频发或偶发,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多是属于良性,预后良好。
至于室早需不需要治疗,在大医院可以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1.对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一般可不必治疗,予以定期观察。
2.对有明确原因者(如心衰、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应以治疗病因为主,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室性早搏治疗——射频还是药物
Rosenbaum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1)额面向量环向下, 电轴轻度右偏, 多在+ 60o~ + 120o之间,类似左后分支阻滞;
(2)II、III、aVF 导联常为直立高大的QRS 波, I导联为小R 或rS 型;
(3)胸导联为左束支阻滞形态, 但不同于典型的左束支阻滞 QRS 波的初始向量向前, 而且运行缓慢; 与典型的左束支阻滞不同, 横面向量环逆钟向运转。
证据级别(IIb,C类):因单形室早频繁引起 室性风暴而可能需行普肯野纤维消融的患者 证据级别(IIb,C类):无症状室早为避免发生 频发室早或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的患者
Europace(2006)8,746-837
特殊位置起源的室性早搏
CASE1
15岁男孩,因频发室性早搏(PVC)入院,心悸在运动后加重,没有晕厥 病史。入院后检查无结构性心脏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16086个室早,其中253成对室早,左室造影后用20pole电极导管和7F大头(4mm长)电极导管行心内膜标记。 无论用不用异丙肾,程序心室刺激均不能诱发室速. 电生理检查:PVC最早的激动位点位于左室后乳头肌。
室性早搏的药物治疗
①利多卡因、溴苄胺,对室性早搏较为有效。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 ②β-受体阻滞剂,对各种早搏均有效;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 ③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④洋地黄类药物:对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搏有效。需注意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早搏! ⑤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 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 β-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 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⑥如药物治疗无效,则可酌情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⑦有的可有发生SC对病因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5
(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6
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 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 /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 率分别为22.2%和14.8%
11
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 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 (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 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 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 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46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室早多见于器质性因素所致。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 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 QR或Qr型,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 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8、器质性早搏具有病理基础,它可发生室速、室颤,故 应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指南医学ppt课件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心力衰竭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过度 输液。
合理应用利尿剂,保持出入量 平衡。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调 整药物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并发症识别及应对方法分享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心理 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04
加强室性早搏的预防和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情绪稳定、减少刺激性饮食等,有 助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导管消融联合起搏器植入
对于复杂室性早搏或多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患者,可采用导管消融联合起搏 器植入的综合治疗策略。
04
患者管理与教育指导
心理干预在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减轻焦虑和压力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减 轻焦虑和压力,改善心理 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 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 方式,降低室性早搏复发 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提供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危险因素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均可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 险。
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
病史:1.患者,陈某某,男,89岁,退休干部。
2.本次因“活动后胸闷、胸痛伴纳差三天”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引流术”史。
3.查体:T:36.5℃,R:18次/分,BP:140/80mmHg。
神清,精神欠佳,推人病房,卧位,查体合作。
唇稍发绀,颈静脉稍充盈,两肺呼吸音粗,两中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心界左扩,心率70次/分,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无红肿导尿管固定佳引流术畅,双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
余可。
4.专科检查:两肺呼吸音粗,两中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心界左扩,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约0.5cm,心尖搏动无弥散,搏动直径约为1.5cm,未触及震颤、摩擦感及抬举样搏动。
心率70次/分,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5.入院辅助检查:BUN:8.10mmol/L,Cr:217.4umol/L,CRP:110.4mg/L.Hb:116 g/L.glu、UA、THCY、GYSC均有升高。
心电图:窦性心律,广泛ST-T变化,频发室早。
一、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1、1lown分级0级:无室早。
1级:偶有单发室早(1/min或≦30/h)。
2级:频发室早(>1/min或>30/h)。
3级:多源性室早。
4级:2个连发室早(A)/或3个以上连发室早(B)。
5级:伴R-on-T现象的室早。
心电图诊断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多大于0.12秒,2.无相关P波,3.ST段和T波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代偿间期。
单源性室早: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于其前的QRS波群配对间期相同,如配对间期很短(300ms)或发生在前一心搏的T波之上(R on T现象)。
多源性室早: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形态不一;于其前的QRS 波群配对间期不相同。
病因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等。
2024年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PPT)
2024/3/1
21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处理
01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 、β受体拮抗剂等,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
02 器械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心 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03 生活方式干预
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
2024/3/1
18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室性早搏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
室性早搏患者往往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关注患 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4/3/1
23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1
24
本次汇报内容回顾
室性早搏的定义、分类和
01 流行病学特征
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和标
03 准
2024/3/1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和常
02 用药物
室性早搏的并发症和预防
04 措施
25
室性早搏领域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室性早搏的发病 机制,为治疗提供更精确 的理论依据
钙通道阻滞剂
对于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 䓬等。这类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室性早搏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 帕酮等。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PPT室性早搏
临床意义
有助于发现偶发或隐匿性 室性早搏,评估治疗效果 和预后。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超声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 ,辅助判断室性早搏对心脏的影
响。
心脏核磁共振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提供 更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实验室检查
如心肌酶谱、电解质等,了解心 脏功能和代谢状态,辅助诊断室
性早搏的原因。
针对室性早搏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 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患者保持
积极乐观的心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 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心脏康复
运动等。
鼓励患者加入室性早搏患者互助 小组或参加相关健康讲座,与病 友交流经验,共同学习和提高自
我管理能力。
发病原因
室性早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 经功能失调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 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 重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排出量下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诊疗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室性早搏的智能化诊疗将 成为可能,包括自动检测、风险预测和治疗建议等方面。
精准医疗的广泛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降低,未来有望实现针对室性 早搏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综合管理模式的推广
未来室性早搏的管理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综合管理模式的推广,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特点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渠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200一、室性早搏概述(一)如何定义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常常出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中。
医学上又将室性早搏称之为室性期前收缩。
它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时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室性早搏形成的原因室性早搏不仅会发生在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还容易发生在正常人内。
根据正常健康人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人可以检测到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不管是频发还是偶发,复杂还是简单的类型都在正常人中存在。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室性早搏的几率不断增加。
室性早搏原因常见原因是心脏外因素,如:发热,手术、麻醉、贫血、药物、缺氧、电解质紊乱、中毒、甲亢、焦虑紧张、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心肌受到物理、化学、电、机械刺激而形成室性早搏。
人在药物中毒后产生快速心律失常之前会发生室性早搏。
心脏原因室性早搏常发生在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
(三)室性早搏所表现出的症状一部分室性早搏患者在发生室性早搏时期没有直接的症状,而是伴随着其他疾病就诊时突然或者意外发现的。
不同患者的室性早搏频率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甚至会与医护人员不正确的护理和患者自身的精神紧张有关。
一般室性早搏的症状包含心率不适,在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减少。
一旦患者的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就会明显增加,长时间发作可引起心绞痛、血压降低、心功能减退急性加重现象,甚至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一过性黑朦昏厥。
二、分析室性早搏的几种治疗策略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效预防猝死现象的发生。
治疗需要判断出预后的不同性,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然后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1、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针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它主要的治疗是原发疾病及室性早搏诱发因素治疗,其次才是针对早博本身治疗,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有利证据,同时也没有明确指南推荐,临床使用受到很大局限。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从临床意义到治疗方案(全文)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从临床意义到治疗方案(全文)室性早搏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心室提前除极引起的心脏搏动。
室性早搏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室性早搏,缺血缓解后早搏数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最初的数小时内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可达70%~100%,高龄、梗死面积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见频发、成对、多源性、R-on-T室性早搏,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同时也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常见征象之一。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室性早搏非常常见,复杂性室性早搏发生率可达87%。
此外,洋地黄中毒、感染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血症)可诱发室性早搏。
怎样识别室性早搏?偶尔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如早搏频发,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心脏有较长的停歇,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患者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作可加重心力衰竭,引起晕厥、心绞痛与低血压。
心脏听诊时,室早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需要注意的是,室性早搏的症状严重程度、发作频度与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
室早的心电图表现为:①提前出现的QRS-T前无相关P波;②提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④常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应注意观察早搏发生的同时是否伴随心率波动、ST-T改变、QT间期延长等现象,也可以用Holter记录协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即使频繁发生的室性早搏预后也一般良好;相反,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即使室性早搏偶发其猝死风险也将显著升高。
ACS患者的室早治疗:纠正潜在诱因是关键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重点寻找并纠正室性早搏的潜在诱因,包括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合并心力衰竭等。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治疗措施包括基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和抗心肌缺血治疗)和再灌注治疗(溶栓、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室性早搏实验报告
室性早搏实验报告室性早搏实验报告引言: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突然发生一次早搏,产生一个早于正常心搏的心电图波形。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室性早搏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10名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设备:心电图仪、心电图导联电极。
3. 实验过程:将心电图导联电极粘贴在实验对象的胸部,通过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信号,并进行实时监测。
实验结果:通过对10名实验对象进行心电图监测,我们观察到了室性早搏的出现。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波形呈现出与正常心搏不同的特征,早搏的QRS波群宽度增大,形态变异明显。
此外,室性早搏的出现也伴随着心率的突然加快和节律的紊乱。
讨论与分析:1. 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室性早搏通常由心脏内部的异常电活动引起。
可能的原因包括心室肌细胞的异常自律性增高、传导组织的异常传导、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心脏节律的紊乱,从而产生了室性早搏。
2. 室性早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室性早搏会引起心脏节律的不规则,导致心脏的有效收缩和排血量减少。
长期存在的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的恶化,增加心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风险。
3.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初步诊断室性早搏,进一步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对于无症状的室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或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室性早搏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心脏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
及早发现和诊断室性早搏,对于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心脏疾病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1. Zipes DP, Camm AJ, Borggrefe M, 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J Am Coll Cardiol. 2006;48(5):e247-e346.2. Al-Khatib SM, Stevenson WG, Ackerman MJ, et al. 2017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J Am Coll Cardiol.2018;72(14):1677-1749.。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PPT课件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保持充足的睡眠。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室性早 搏。
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积极治疗和 控制这些疾病。
避免诱发因素
如吸烟、饮酒、咖啡因等,应尽量避免或减 少接触。
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尽量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合,以提高 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室性早搏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
药物副作用
电解质紊乱
其他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 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常见
原因。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 体拮抗剂等可能导致室
性早搏。
低钾、低镁等电解质紊 乱也可能引起室性早搏。
生活习惯、环境因素、 遗传等也可能与室性早
搏的发生有关。
室性早搏的症状
01
02
03
04
心悸
感到心脏突然跳动或心跳加速 ,可能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
03
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室性早搏的常见治疗方法 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来控制症状和减少早搏的发作。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 头痛、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密切 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 医生的指示服用。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无效 的室性早搏患者,手术治疗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包括导管消融和外科手 术等,其中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
室性早搏的主要手段之一。
导管消融通过导管将电流传到心 脏,对异常电信号进行消除或调 节,从而达到治疗室性早搏的目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波形特征
P波:在QRS波群 之前出现形态正
常
QRS波群:形态 正常但时间较短
ST段:无明显变 化
T波:无明显变化
室性早搏的频率: 通常为每分钟3-5
次
室性早搏的形态: 通常为单发偶有 多发
室性早搏的分类与表现
室性早搏的分类: 分为单源性室性 早搏和多源性室
性早搏
单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 失QRS波群提前 出现形态正常或
异常
多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失 QRS波群提前出 现形态正常或异 常且QRS波群之
间存在差异
室性早搏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检查 观察P波、QRS 波群和ST段的变 化以及是否存在 室性早搏的典型
表现
室性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
房室结性室性早搏:起源于 房室结
多源性室性早搏:起源于不 同心室部位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波形
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 时发现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 的形态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 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结构和功能
射频消融等
预后评估:心电 图定位诊断可以 评估室性早搏的 预后预测患者的 生存率和复发率
临床研究:心电图 定位诊断在室性早 搏的临床研究中具 有重要价值可以帮 助研究人员了解室 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效果
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室性早搏:通过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位置和类型 评估心脏功能: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心电图定位诊断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一般按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可将其分为5个级别,即1级室早至5级室早。
1级室早是指偶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内(含2次),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内(含30次);2级室早是指频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上,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上;3级室早是指多源性室早,即患者在同一导联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4级室早又可分为4a级室早(两个室早连发)和4b级室早(室早连续发作3次或3次以上,又叫室性心动过速):5级室早是指过早出现的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早。
3级以上的室早统称为复杂性室早。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室早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不论是由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室早,其数量与级别都有较大的波动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如一。
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室早,对诊断患者的此类病情越有意义,尤其是在过去完全依靠常规心电图来诊断心律失常的年代更是如此。
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室早的检出率大大地提高了。
其实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室早,只是无需治疗而已。
目前,临床上多从预后和治疗的角度将室早进一步分为良性室早、有预后意义的室早和恶性室早三种类型:1.良性室早:该型室早不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多数该症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
有些该症患者只是在精神紧张或恐惧时才会出现室早,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预后也比较好。
但有明显症状的该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该型室早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阿替洛尔等,此外还有慢心律(美西律)、莫雷西嗪、心律平(普洛帕酮)及一些中药制剂。
由于良性室早的发生与患者植物神经系统的张力失衡有关,所以该型室早患者在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戒烟酒,不饮用浓茶和咖啡。
2.有预后意义的室早:该型室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治疗策略共37页文档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治疗策略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治疗策略
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治疗原则-辨证论治
❖ 心虚神怯:神怯易惊,多梦易惊醒,头晕,乏力,健忘,劳作或心情不良时室早次数增多,脉 弱而结代。
❖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QR或Qr型,ST段弓背 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第二十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确定功能性室性早搏与器质性心 脏病室早的基本条件
❖ 5、在12种室速中有10种系室早诱发(其中大多为R on T型)。所以在这些室速 发作间歇时的室早,应视为器质性的,或既往有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史或室 颤发作史的室早患者。
人有室早;
❖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正常人群室早为50%,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检出率为75%-85%
第六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临床意义
❖ 区分病理性室早(器质性室早)和非病理性 室早(非器质性室早)
一、从临床上判断 二、从常规心电图上判断 三、从室性早搏本身特性上判断 四、从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判断
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入、如:心肌梗死、心肌肥厚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器质性早搏伴有病理基础,它可发生室速、室颤;故应该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
第八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二、从常规心电图上判断
❖ 从室性早搏以外的心电图表现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5)现认为Lown对AMI、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早 的危险分层实用价值;对扩张性心脏病、心衰 患者室早的危险分层虽有研究,但尚缺乏共识 。对正常人的室早没有预测价值。不管患者的 临床情况统统用Lown分级对室早进行危险分层 显然是错误的。
15
2、Lown 分级法仍然是AMI室早复杂程度分级最 常用参考系统。 (1)AMI后室早的发生详细,在80%—90%,其 中室早1—10次/小时者为50%;>10次/小时为20%; 或对室早30%;短阵室速为10%。 Pantridge 294例AMI后1小时内50%的患者有室 早(连续监护),4小时内有93%。AMI早期室早发 生率100%(CCU病房监测)。
45
(二)从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预后意义的分类 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指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 律失常为持续性室速或室颤 2、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指有器质性心脏病, 其心律失常为室早或无症状的短阵室速 3、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的室性心律失常。 指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
上述分类方法仍然有不足之处
46
四、确定功能性室性早搏与器质性心脏病 室早的基本条件
47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室早多见于器质性因素所致。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 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 QR或Qr型,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 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②Ruberman报道416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无心梗证 据):1小时心电图中室早发生率为34%,其中13%为 多形性室早,6%为二联律,15%为成对、成串室早,5 年的总病死率为18%。
19
(5)慢性冠心病病死率与室早的关系: Kotlur报道253例经冠造证实的 慢性冠心病,其中221例(87%)随访时间5年。结果: 21例(10%)猝死。死亡者不仅有高级别室早(Ⅲ、 Ⅳ级)而且还有左室功能不良。
(一)功能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良性室早或不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1.多发生在健康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 2.血流动力学无障碍,也无严重后果,一般无症状或轻微 症状。 3.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有的达数年甚至十数年。 4.常在安静情况下出现室早,例如饭后、刚卧床不久,情 绪激动等时明显增多,活动后可消失或明显减少。
51
二、室早的治疗对策
1、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用药。解释 清楚。 2、无器质性心脏病,有症状而影响工作、生活者;先用 镇静剂,无效用慢心律、普罗帕酮。心率偏快、血压偏高 用β 受体阻滞剂。 3、有器质性心脏病伴轻度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只处理 基础心脏病。不必用针对室早的药物。如室早引起明显症 状者则参与2条用药。
6、室早伴发心衰、低血钾、洋地黄中毒,感染、肺源性心脏 病等情况时,应先积极治疗上述病因。 7、曾有室速、室颤发作史,或在室速发作间歇期时的室早, (尤其是R on T型室早、极短联律间期型室早)应选用曾对室 速治疗有效的药物(或相应的药物)治疗。
6
6.Myerburg的室早分类法,表2
根据频率及形态分类;Ⅰ、Ⅱ级属低频率 室早,Ⅲ、Ⅳ级高频率室早、干预性治疗。
7
按形态分A级属低危,B、C、D、高危性, ⅡB、TDB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室早
7.Moss室早的分级法 简单的分为2级:(1)低危级:指迟发性、 单源性,2年病死率10%;(2)高危级:指早 发或多形性室早,2年病死率20%(病死率均属 回顾性统计)
室性早搏的临床 意义及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 夏宏器
1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一、发生率
心律失常前三位:(1)室早;(2)房颤; (3)房早。 Pick为5000例一般人群常规ECG早搏发生率 为14%(其中室早占50%)在有症状者ECG室早达 25%以上 Bleiter用Holter检测1180人,监测10小时 约60%的人有室早。
8
8.Surawicz 按心律失常预后分为Ⅰ、Ⅱ、Ⅲ级(表3)
9
9.Bigger等按照危险程序分级 按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序及其预后, 将室早分为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表4)
10
10.判定室早临床意义的指数 (1)室性早搏指数=(R-R’)/QT <0.85时易引起室速或室颤。(R-R’为早搏联律间期, QT间期为前一个心搏的QT间期)。 (2)易颤指数=(R-R’)×QT间期/R-R’ 在1.1—1.4时易发生短阵室速;>1.4时易发生室颤
36
图15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型Tdp(R on T型室早)
37
图16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型Tdp(R on T型室早诱发)
38
图17 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速、极短联 律间期型室早(联律间期<300ms)诱发
39
图18
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速进展为心室颤动
40
图19 上条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速下 条为级短联律间期型室早
22
图1
频发室早,或对室早构成三联律
23
图2
多源性室早
24
图3
房颤伴多形性室早呈二联律
25
图4
上条室早二联律;下条或串室早
26
图5
短阵室速(非持续性室速)、成串
27
图6
R on T型室早(A型)QT间期正常
28
图7
R on T型室早引发多形性室速、心室颤动
29
图8
R on P型室早诱发Tdp
③Bigger随访2.5年、Anderson随访2年中,24小时 无短阵室速者病死率为4.7%,1次发作者为30%,2— 10次发作者为41%,>10次者为50%。
这些提示室早的复杂程度,是影响AMI预后的重要危 险因素。
18
(4)慢性冠心病(无心肌梗死)室早的发生率:
①一组报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8%—94%,平均 81%。多形性室早发生率10%—34%,平均为24%;成对 室早1%—40%,平均为16%;成串室早发生率2%—21%, 平均为11.2%;R on T现象2%。
52
4、有器质性心脏病并有较重的心功能不全,尤其是成对或成 串的室早,宜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慢心律等不用心律平。紧 急情况下可静脉给药。 5 、 AMI早期出现的室早,宜静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β 受 体阻滞剂。无效者可用普鲁卡因胺等。AMI后期及陈旧性心梗 出现的室早,可参考第3、4条用药,宜首选胺碘酮或β 受体阻 滞。
2
对检出室早患者进一步分析,对于无器质性 心脏病的正常人群室早为50%,器质性心脏病者室 早检出为75%-85%
二、室性早搏的分类
目的是区分病理性室早(器质性室早)和非 病理性室早(非器质性室早)
3
1.从心电图形态 2.Lown分级 3.Schamrah分型
(1)心脏病出现的室早:①多形性室早; ②二联律;③连发性室早(或对、短阵室连); ④R on T (2)潜在器质性心脏的室早:①伴有左室大、 ST-T异常;②运动诱发的室早; 室早QRS低电压,>0.14s,T波双支对称
11
三、具有一定共识的室早分类法
(一)Lown分级法,见表5
有人把1—2级为简单型室早,3级或3级以上为 复杂性室早,R on T系室速、室颤的先兆、警报 12 性心律失常。
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 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 (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 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 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 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13
(3)过分强调了R on T室早的预后价值。Bigger 等人认为成对室早和室速比Ron T型室早与猝死的 相关性更大。
(4)长程心电监护中,室早的发生频率及复杂性 方面有较大的自然变异。但尽管Lown分级尚有许 多不足,但临床证实频发、复杂的室早、短阵室 速仍是AMI发生心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
16
(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的 2—4倍;短阵室连是无短阵室速者的3倍。
17
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 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 /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 率分别为22.2%和14.8%
49
五、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
1、器质性、功能性室早的区分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 2、室早定位不仅有心电图诊断的价值,也有一定的临床 意义 左右室室早问题 3、肌性室性早搏 4、极短联律间期型室早 室速室颤
50
[治疗] 一、室早的治疗目的
(一)减轻室早产生的症状
(二)改善室早患者的生存 (三)对药物治疗室早的评价 1、Holter 2、药物电生理 3、其它方法
4
4.动态心电图计量及分型 铃木等将Holter的室早达到1000个/24小时,定为 LownⅡ级标准,进而按昼夜的室早数量分布分型。 (1)Ⅰ型(日型):夜间的室早>白天的2倍/1小时者, (2)Ⅱ型(夜型):夜室早>白室早的2倍/小时者,
(3)Ⅲ型(昼夜型):昼夜室早数相等。
5
5. Schamaroth 室早分类法 指出Lown级别高的室早不一定为病理;它没有考 虑到室早本身的形态特点(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