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海西家园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海西家园》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佛跳墙的由来。
2、了解闽菜的大致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佛跳墙因何得名
2、培养热爱福州、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创设有关福州传统菜肴的背景;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福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福州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现在先让我们来谈一谈大家知道的福州著名菜肴有哪些呢?
二、介绍佛跳墙的由来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 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1965 年和1980 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此菜因而更加闻名于世。
三、总结
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1、按对应关系;把地名和菜名连起来
2、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制作一两种地方特色菜
二、闽南小吃有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闽南丰富的小吃种类。
2、了解一些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闽南一些有名的小吃。
2、知道一些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
教学思路:
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先由老师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闽南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 文化的故事。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小吃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
做工精细;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厨师利用丰厚的特产;融合了闽南地方美食
炒、炸、煎、烩等传统工艺;综合体现了闽南小吃的风味特色;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内容。
二、介绍闽南小吃闽南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改革。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其品种繁多;式样新颖;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地方风味小吃有:蚵仔煎、鲜酥蚵串、鱼仔粥、蚝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面线糊、扁食、肉燕、烧芋果、芋包、鸡汤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等。其中蚵不仅营养丰富;且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时令食物;调配糯米制成粥。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鲎羹是闽南特有的海产;鲎全身可食;风味特殊。
民间传统小吃有:肉粽、粳粽、豆粽、五香卷、鸡卷、炸肉丸、嫩饼菜、桂花蟹、芋鸭、肉夹包、炒米粉、烧芋果、芋包、甜芋饼、菜果、水晶菜头饼、腰子饼、肉饼、芥菜饭。其中肉粽以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久远而享誉海内外。肉粽、粳粽、豆粽都是端午节的必备供品。
三、介绍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
烧肉粽
籍贯:泉州
年龄:1000 余年关键人物:陆游掌故:中国人吃粽子由来已久;最普遍的说法是根据晋人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 ;说是为纪念楚国忠臣屈原投江;祭以五角丝角条后演化为粽子。也有说唐明皇爱杨贵妃;为玉环与梨园弟子用小弓箭射粽;谁射中就赐谁。其实;粽子早最称为角黍(箬叶包小米成方或有角状)出现于东汉;传说与关羽有涉。据说关羽本不姓关;是司隶校尉部何东郡县下冯村人。传说他前世是盐池草龙;因救解州县旱情;溢内陆湖水抗旱;但得罪了玉帝被判斩刑。在受刑前;他托盐池常与他下棋的寺庙主持帮他转世。主持依嘱盛湖中血水;百日后化为小男孩;送至下冯交龙家抚养成人。后来为了逃避仇家的追捕;关羽逃到潼关前的一个破庙里。为了救关羽;黎山请注意文明用词化身为村妇;教他以角黍干粮并加香油以贿赂守军。黎山请注意文明用词还在关羽脸上栽了五绺须;让他用黄河水洗脸。于是关羽变成了个红面有美髯的汉子。守军吃了香烂的角黍果然放行。但追兵很快就到了;化了装的关羽也没有来得及脱身;在被问话时;慌乱中;关羽指关为姓;从此便自称关羽;角黍也成为粽子的粗胚。泉州的粽子形成则是在南宋。据说与陆游有关。传说陆游到福州做官时;带来了“艾香粽子” 。这种粽用艾叶浸米裹制;吃来肉味独特。陆游走后;粽子的制作方法就由一位在陆家当差的泉州人带回泉州;并加以改良;最后演变成了品种多样、深受海内外欢迎的风味小吃。
蚝仔煎
籍贯:泉州
年龄:1000 余年
掌故:泉南沿海产蚝;所以泉州风味小吃有蚝仔煎。因其价廉物美大众化;尤受海外侨胞的珍爱。传说在蚝仔煎形成过程中;曾涉及不少历史名人。最有趣的传说是宋徽宗时;河南开封将门之子张蕴;因抗金有功;并光荣负伤;因此受到朝廷褒奖;特许到海边疗伤;传说也来过福建。后来张蕴出征安南;在同安吃到泉州东石蚝仔汤后很兴奋;就命人用蚝与绿豆粉做成羹慰劳士兵;这是蚝仔煎制作的初始阶段。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陈振龙从吕宋岛带回了番薯种。翌年;广东、福建受灾;番薯成为推广救灾品种;吃不完即制成番薯粉。同样;礁石上的蚝仔;也被挖剥来充饥;数量不多的人家;则将其与番薯粉蒸煮煎炒。至清代;闽督李鹤年吃到的蚝仔煎已发展到了掺入少许的葱花蒜丝;配上鸡蛋、肉片;煎熟后;再以乌醋、
椒辣、佳酱(甜咸均可)拌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泉州大街小巷看到的蚝仔
、几
煎。
四、总结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