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合集下载

《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古代女性地位的影响

《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古代女性地位的影响

《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古代女性地位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木兰诗是一首流传于古代的诗歌作品,以讲述中国传说人物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而闻名。

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木兰的勇敢和聪明才智,还揭示了她对家庭和孝道的高度重视。

通过分析《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女性在社会地位和家庭观念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木兰诗》对古代女性地位的突破与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及内容要点;接着分析《木兰诗》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包括她们勇敢坚毅、聪明才智以及家庭观念和孝道精神等方面;然后对比分析古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所处的基础,并深入剖析《木兰诗》对古代女性地位带来的突破与影响;最后考察现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看法与变化。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对古代女性地位的影响,并评价其深远意义。

通过研究木兰的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感受她们在家庭观念和孝道上的高度重视。

此外,我们还将对现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看法进行反思,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改变。

最终,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古代女性及其地位演变历程的理解,并倡导平等与尊重的现代价值观。

2. 木兰诗的背景及内容简介《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

该诗据传为唐代时期刘禹锡所作,以叙述一位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主线,展现出了木兰的勇敢、聪明和孝顺等优秀品质。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主题和感人的情节而广受欢迎,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木兰诗》描绘了一个关于女性英勇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北魏末年,当时边境战乱频发,每家每户都需要有男子参军保家卫国。

然而,木兰家中只有一老父和一弟弟无法承担此责任。

面对这个困境,聪明机智且有决心的木兰决定代替父亲去从军,并隐瞒了自己真实身份长达十二年之久。

整首《木兰诗》描写了木兰在部队服役期间的生活经历和她成功隐藏身份直到退役的故事。

花木兰

花木兰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多亏穆桂英用 计相救方转危为安。六郎决定让穆桂英挂帅统领三 军,众将领却不以为然,此时佘太君从孙媳身上看 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力排众议支持六郎的决 定。大帐内佘太君让穆桂英跟宋军将领们展开较量, 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了众将,掌管了元帅大印。
穆桂英率宋军大破天门阵,战胜了辽军,为两 国百姓赢得了和平。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 聚、欢乐的气氛。
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对木兰的赞美。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分析形象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 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深明大义,孝敬父母)
正 面
木兰不用尚书郎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 相。(成语)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 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 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 了,壮士归来了。
十年征战 —— 略 写 辞官还乡 —— 详 写
详写 女儿情态 略写 英雄气慨
家人团聚 —— 详 写
因为: ①突出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 不慕荣利的性格。 ②略写战争残酷、详写回乡团聚,隐含了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内容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 前后后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 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 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 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 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 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 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 敦朴的优秀品质。

木兰诗

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动词要读得 响亮,极力 表现喜悦之 情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赞美惊叹
朗读节奏:
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 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 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例如: 唧唧 复 唧唧,木兰 当户 织, 不闻 机杼 声,惟闻 女 叹息。
急骤跳跃,活 泼明快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暮”重读, 上下句之间要 读得似断实连。 “不闻、但闻” 重读,两句要 前轻后重,读 出对亲人的眷 恋之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热烈欢快,起 伏跳荡前高后 低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
贴花黄。
第六节:翻译: 爹妈听到女儿回家来,互相扶持着 到外城来迎接;姐姐听到妹妹回来,对 着门梳装打扮;小弟弟听到姐姐回来, 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面 阁楼的门,坐在我西边阁楼的床上,脱 下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 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 子贴上额头的花黄。走出门看看同伍的 士兵,他们都吃惊忙乱得不得了:在一 起打了十二年的仗,还不知道木兰是个 女孩子。

对偶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第二节: 何所思: 所思何的倒装。 翻译: 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思 念的是什么。女儿也没有想什么,女儿 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 文告,皇上正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 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我父 亲(老了)没有大儿子(接替),木兰 我没有大哥(去参军),我愿意为此去 买鞍马,从此以后替父亲去出征。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在《木兰诗》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健康明朗的女性。

她生命的充沛与情感的活跃,配合北方伟大的自然背景,组成了雄健刚强的交响乐,使我们听到了未曾听过的弦乐,体现祖国精神的无限高昂,那就是花木兰。

一、被迫的英雄1木兰为什么要出征?诗歌开篇即展开深夜纺织的情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在白天耕作之后,还要深夜织布,不仅为全家的吃尽力,还为家人的穿熬夜。

这样说,符合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

而家中缺少男丁劳力,木兰自然免不了耕作。

这样耕织兼顾,劳作自然十分辛苦。

织布机的声音是比较轻微的,却清晰在耳,反衬出夜晚的宁静。

就在这宁静的深夜,我们听到了木兰的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她为什么叹息?这样的悬念让人不禁下读。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按照当时的征兵制度,每家都有兵役任务。

《隋书》卷24《貨食志》记载北魏的征兵制度:“凡人自十八以至五十有九,皆任于役。

”这里的“人”自然是指男丁。

到战时,每家必须出丁,还自备武器装备。

花家的男丁只有木兰的父亲花弧和年幼的弟弟花雄。

当时,花弧年事已高(据各种推测,应在59岁以内),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

怎么办?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这样既可以完成兵役,也避免了父亲丧命战场。

众所周知,在当时,女子是不能出征的。

若冒名顶替,必然冒着欺君被杀的风险;若不去,兵役无法完成,全家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但为了父亲的安危,全家的安危,木兰毅然决定出征。

其实,要替父从军,还有比她稍大的姐姐花木莲更为合适。

能不能请求姐姐出征?出征还是不出征?风险如何规避?一声声轻轻“叹息”透露了她矛盾挣扎的内心活动。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一个“愿”字,写尽她的无奈和决心。

若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兴兵南下骚扰,平静的生活事多么美好啊。

然而,时局的变化迫使她做出无奈的决定。

这决定,是为了保全父亲、姐姐还有全家亲人。

为了亲人的安危,她毅然果决,决定替亲人们出征。

《木兰诗》

《木兰诗》

⒊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⒑磨刀霍霍向猪羊。 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朔:北方。 铁衣:铠甲。 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金柝:古时军 中守夜打更用 的器具。
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⒊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⒑磨刀霍霍向猪羊。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 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请读准字音噢——
jī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唧唧 机杼 军帖
jiān yān jīu
可汗
róng
鞍鞯
shuò
辔头
tuò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
朔气 金柝
zǐ bìn
红妆 鬓

帖花黄 傍
姊妹 云
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⒊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⒑磨刀霍霍向猪羊。 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古代我国某些少 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数民族君主的称 号。 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花木兰的故事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简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她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动画、电影、舞台剧等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她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女孩,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花木兰的故事源自《木兰诗》,这是一首流传在中国民间的古老诗歌,后来被改编成了戏剧、小说等形式。

故事的背景是在北魏时期,当时北方边境频繁发生战争,每个家庭都要派人参军,而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无法再上战场。

为了保护家人,她假扮成男子,代替父亲参军征战。

在军队中,花木兰表现出色,她勇敢、聪明,深受战友们的尊敬。

她在军中结交了好朋友,也结识了爱慕她的同袍。

在战场上,花木兰多次立下战功,她的勇敢和聪慧赢得了将领的赏识,但她始终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花木兰带领战友们取得了胜利,但她受了重伤。

在医治伤势的过程中,她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了。

当她的战友们得知她是女子时,都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也为她的勇敢和忠诚所感动。

最终,花木兰回到了家乡,她的父亲得知了她的事迹,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

她的故事被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个传奇。

她的勇敢和忠诚感动了无数人,她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

花木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勇敢和忠诚的故事,更是关于家国情怀和女性力量的故事。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为国家和家庭奉献,她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花木兰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她的勇敢和聪明,更因为她的忠诚和坚韧。

她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诠释,但她的形象一直都是那样坚定和动人。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心怀信念,勇敢向前,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从《木兰诗》中解读花木兰的形象

从《木兰诗》中解读花木兰的形象

从《木兰诗》中解读花木兰的形象《木兰诗》中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的女子,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体现了木兰勤劳孝顺。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体现了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体现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质。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体现了木兰归家及恢复女儿身的喜悦,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体现了木兰征途之遥,生活之苦,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体现了木兰的机智、谨慎。

木兰诗诗词鉴赏

木兰诗诗词鉴赏

木兰诗诗词鉴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木兰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性英雄木兰的事迹所作的诗歌。

木兰诗最早见于北魏初期的《楚辞》中,后来被陆放翁选入《古诗十九首》之中,成为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

木兰诗描绘了一个女子为了国家、为了家庭勇敢奋斗的形象,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共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现存的木兰诗,另一种是陆放翁选入《古诗十九首》的版本。

两者在内容上略有差异,但都描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下面先来欣赏一下现存的木兰诗:无名氏·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黑山水北流,黑山林阴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属征人客,敢告归期近。

还家换女时,家中泪如雨;慈母闻女来,双泪汪汪流。

愿为西南风,长途送马蹄,似闻子规啼夜夜,春江花柳平。

行人去后来,行行无歇期。

木兰辞描绘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英勇形象,展现了她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决心。

木兰无怨无悔地为了家庭、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女子应有的温柔与纤细,化身为英姿飒爽的勇士,挽起头发,套上铠甲,挥舞长鞭,骑上战马,踏上征途。

木兰的形象既体现了女子的柔情,又展现了女子的刚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陆放翁《木兰诗》是对木兰辞的改编,更加凝练而传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官军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不顾银枪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问之不得知,愈怀明月郎。

家中兄弟惊,妹为歌舞长;隔墙买骏马,市口买长枪。

相逢迎长鞭,未箸食嘶饧;出门搖玉佩,辞乡费白日。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28张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28张PPT)

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14]。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真(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 兰 诗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第四段:
理解: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夸张连升之速也。百千强,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定是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故天子怪而问其所欲,木兰则告以不用作官,只愿还乡。愿借千里足(指快马),婉言归心似箭也。木兰不受官职,固然可谓鄙薄官禄,但也应知她还隐蔽着女性之身份,在当时条件下,女子又岂能做官(从军本是万不得已)。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辞官一节,仍是紧扣木兰作为一女性来写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 (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 (2)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这两句是复沓句。两句文字基本相同,只 更换少数词语。“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 节八句,也是复沓。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
注释: 1.愿:愿意。 2.为:介词,为了。 3.市:名词作动词,买。
译文: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出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 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
天 子∕ 坐 ∕明 堂
唯 闻∕女 叹 息 问 女∕何 所 忆 从 此∕ 替 爷 征
“二三” 节拍
“二二一” 壮 士 ∕十 年 ∕ 归 节拍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概括各段的内容。
1-2
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3
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4
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5
写木兰还朝辞官。
6
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7
用比喻作结。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 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 动弹。迷离,眯着眼。走:跑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雌雄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 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 跑。
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 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 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

《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长期以来,人们无论是对《木兰辞》中作为文艺形象的花木兰,还是对各地民间传说中的“真实”的花木兰都存在严重的误读,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艺作品中的花木兰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里,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她的一生是个传奇。

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先后出现过多种以花木兰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剧、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

文学作品《木兰辞》以浪漫抒情的华章,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传奇,塑造了一个忠孝智勇的英雄形象,成就了一个不朽的文学经典。

《木兰辞》所描写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忠大孝的奇女子。

因为担心父亲年迈力衰,不再适合远戍边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从军之后,花木兰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立下赫赫战功,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边疆的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出对国家、对君王的赤胆忠心,并得到了君王的嘉奖———“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至此,花木兰可谓成全了大伦大礼大节,做到了忠孝两全,其形象高大完美。

更为难得的是,功成名就之后,花木兰并没有贪恋君王所赐予的荣华富贵,而是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希望君王让她回去尽孝。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种视富贵如浮云,奉孝义重千金的行为,不仅表现出她大孝的善良本性,更表现了她淡薄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从而使她的形象在高大辉煌之上,更多了一层飘逸洒脱的浪漫气质。

当然,历来最为人们所赞叹的还不只是花木兰的大忠大孝,更有她的聪明智慧。

花木兰从军多年,同行的战友们居然没有发现她女扮男装的秘密。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长期与一大帮男同志共同征战、共同生活,只要言行举止稍有破绽,就有可能泄露身份秘密,而花木兰却做到了滴水不漏。

以至于当花木兰脱下男装换女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这不只是靠细心谨慎就能够做到的,更加需要高超的智慧,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全身而退。

木兰诗

木兰诗

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 “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 互相补充的。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 修辞手法,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 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 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 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 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通假字
帖:“帖”通“贴”,粘贴 火:“火”通“伙”,伙伴 著:“著”通“着”,穿。
古今异义

{ 今义:一户人家
古义:表多数 今义:数词
古义:跑
十二{
但 不用
{ 今义:表转折
古义:不愿做
古义:只
{ 今义:不必 古义:父亲 爷 { 今义:爷爷
忆 迷离
{ 今义:回忆
{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
对偶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排比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夸张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比喻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之中有一成语:
第一节:
对着 再、又 当: 复: 户:门 翻译: 唧唧又唧唧的声音传来,木 听到 惟: 只 闻:
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
和梭子的响声,只听到木兰在叹
息。
织布机
第二节: 何所思:“所思何”的倒装。意思是想什 愿:愿意 么。 市: 买 大:大规模 忆:思念 十二: 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翻译: 试问木兰你在想什么?你在思念什 么?木兰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 么。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在大规 模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面 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 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马置鞍, 从此代替父亲去出征。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文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文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文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描述了一个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诗课件修改版

木兰诗课件修改版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 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 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 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 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 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 质。
成语积累
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 难于辨别。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顶针(前一句句尾的字作为下一 句句首的字)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关于“互文”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 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说的是一件事。) 如: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 起着什么作用?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这两句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 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 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 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 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概括诗歌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四、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
西夏议和臣服。
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

《木兰诗》一对一讲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一对一讲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织机的梭子。

惟:只。

〕〔译文〕唧唧声又是唧唧声,木兰当门把布织。

听不见织机上的梭子响,只听到木兰女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何所思:“ 所思者何”,意思是“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亦:也。

所思(忆):所思念的(所字结构)。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kè hán):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大:大规模。

点兵:征兵。

军书: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卷:指多册(十二为虚数)。

爷:与下文“阿爷”,均指父亲。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长兄:大哥。

愿为(wèi):即“愿为(之)”,意思是“愿意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名词用为动词,“买”。

鞍马:马鞍子和战马。

从此:从今(以后)。

征:出征、征战。

〕〔译文〕问女儿思什么,问女儿想什么。

女儿我没思什么,女儿我没想什么。

军中文告昨夜已见,可汗正在大规模征兵。

征兵名册实在很多。

册册都有爹爹的名。

爹爹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大哥哥,女儿我愿为出征买鞍备马,从今后替爹去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往东边集市。

(“东市”,名词做状语,以下“西市”、“南市”、“北市”用法同。

)骏(jùn)马:良马。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早晨。

辞:辞别。

暮:傍晚。

宿:住。

唤:呼唤。

但:只(副词,表范围)。

鸣溅溅:响声溅溅。

溅溅(jiānjiān):象声词,流水声。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ft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ft胡骑鸣啾啾。

〔黑ft:与下文“燕ft”,均为北方的ft 名。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时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骑:此指战马。

鸣:叫。

啾啾(jiū jiū):”象声词,战马嘶叫声。

木兰诗中木兰的心愿

木兰诗中木兰的心愿

木兰诗中木兰的心愿引言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闻名的民谣,讲述了一个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这首动人的诗中,木兰体现了她坚韧的品质和对家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文将深入探讨木兰的心愿,探寻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木兰的心愿是什么?木兰的心愿,首要的是为了家国大义,她主动代父从军,冒险投身战场。

然而,除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木兰的内心还存在其他各种各样的愿望和渴望。

1. 保护家人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木兰心系着她的家人。

她担心战争会带来伤害和麻烦,因此她决定代父从军,以保护她的家人免于受伤。

她的心愿是能够将家人带给一个安全和幸福的环境。

2. 追求自由和平等军旅生活困苦而残酷,但木兰并不向命运低头。

她渴望自由,希望能够亲身感受到与男性平等的机会。

在军队中,她忍受痛苦,克服困难,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勇气。

她的心愿是能够在男权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并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益。

3. 实现自我价值木兰在传统观念中是女子,她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中。

然而,她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才华。

通过代父从军,木兰得以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她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木兰的心愿是如何实现的?为了追寻她的心愿,木兰采取了多种行动和策略。

她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境,实现了她的愿望。

1. 勇敢面对困境木兰进入军队后,面临了各种困境和考验。

她需要忍受严苛的训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同时还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别。

她勇敢地接受这些挑战,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心态。

她的勇气和毅力帮助她成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2. 善于应对危机在战场上,木兰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才能和头脑灵活性。

她迅速做出决策,应对危机,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她的机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使她成为战场上的一员精英。

3. 发挥团队精神木兰在军队中培养了强烈的团队精神。

她与同伴紧密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

她懂得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孤军奋战。

通过与他人携手合作,她更容易实现她的心愿。

木兰的心愿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木兰的心愿不仅仅是一个古代诗歌中的故事,它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木兰诗花木兰的品质800字作文

木兰诗花木兰的品质800字作文

木兰诗花木兰的品质8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木兰诗花木兰的品质800字作文篇1“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豫剧,唱出了女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气概,这一段唱的就是花木兰。

花木兰听来并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典型女孩。

原本印象中的女孩,是生于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弱柳扶风的古典女子,眼前这位女扮男装赴戎机的女子,确实与我心中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大相径庭。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她,果敢、孝顺又坚强,在当时的社会,闺房织布的弱女子,又能有何作为?叹息中的承诺,思念中的“不罢休”的誓言,见识不广,却立志替父从军,难能可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她,奔赴前线,英勇善战,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我不知,她是否在黑暗的角落里啜泣过,呼唤自己的家乡;她是否想过做一个无人知晓的逃兵,与家人共度时光,也无从知道。

我只知道十年的坚持,需要何等的毅力?“木兰不用尚书郎”的她,淡泊名利,甚至不慕名利。

其实,为官多好!在身经百战后,百姓们的拥护,一定会使她成为一个成功的官员,有着丰厚的俸禄,供养着她和她的家人。

也许,还朝辞官,是因为她内心中的一片纯洁。

十年多的磨练,她也从风华正茂的少女变为了普通的`女人,但她在我心中从未曾老过,披着盔甲,寒冷的铁的光芒,勾勒出坚硬的线条,她的心一片纯洁。

她并不是我心中的古典女子,但此时,我心中关于她的零散形象渐渐拼出了近乎完美的剪影——坚强,机智!木兰诗花木兰的品质800字作文篇2标题: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可贵品质大家好啊,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木兰诗中花木兰的一些可贵品质。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一定不陌生,它写的就是一位勇敢的女儿代父从军的故事。

首先,花木兰最值得称赞的是她的孝心。

诗中写道"怀黄延年未树嗣,临老力衰归故乡"。

这说明木兰的父亲年纪已高,却还要被征去从军,于是木兰就主动替代父亲上战场。

你们看,木兰是多么孝顺,她宁愿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也不愿让年迈的父亲承受这份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导读:在《木兰诗》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健康明朗的女性。

她生命的充沛与情感的活跃,配合北方伟大的自然背景,组成了雄健刚强的交响乐,使我们听到了未曾听过的弦乐,体现祖国精神的无限高昂,那就是花木兰。

一、被迫的英雄1木兰为什么要出征?诗歌开篇即展开深夜纺织的情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在白天耕作之后,还要深夜织布,不仅为全家的吃尽力,还为家人的穿熬夜。

这样说,符合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

而家中缺少男丁劳力,木兰自然免不了耕作。

这样耕织兼顾,劳作自然十分辛苦。

织布机的声音是比较轻微的,却清晰在耳,反衬出夜晚的宁静。

就在这宁静的深夜,我们听到了木兰的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她为什么叹息?这样的悬念让人不禁下读。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按照当时的征兵制度,每家都有兵役任务。

《隋书》卷24《貨食志》记载北魏的征兵制度:“凡人自十八以至五十有九,皆任于役。

”这里的“人”自然是指男丁。

到战时,每家必须出丁,还自备武器装备。

花家的男丁只有木兰的父亲花弧和年幼的弟弟花雄。

当时,花弧年事已高(据各种推测,应在59岁以内),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

怎么办?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这样既可以完成兵役,也避免了父亲丧命战场。

众所周知,在当时,女子是不能出征的。

若冒名顶替,必然冒着欺君被杀的风险;若不去,兵役无法完成,全家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但为了父亲的安危,全家的安危,木兰毅然决定出征。

其实,要替父从军,还有比她稍大的姐姐花木莲更为合适。

能不能请求姐姐出征?出征还是不出征?风险如何规避?一声声轻轻“叹息”透露了她矛盾挣扎的内心活动。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一个“愿”字,写尽她的无奈和决心。

若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兴兵南下骚扰,平静的生活事多么美好啊。

然而,时局的变化迫使她做出无奈的决定。

这决定,是为了保全父亲、姐姐还有全家亲人。

为了亲人的安危,她毅然果决,决定替亲人们出征。

2在做出这被迫的决定之后,她开始了被迫的出征。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处,作者一改前文的短句紧张铺陈,而改为内涵更为丰富的长句,让朗读的节奏不由得慢下来,进入了一个情意绵绵沉重纠结的意境:“旦辞爷娘”,一定是这场痛苦长征的开始。

出生以来,日日亲人相随相伴,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今天就要离别。

而这离别,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知道,这是生离死别。

战争意味着死人,木兰还能回来吗?当时征战,“死者十九”,木兰能够经历九死一生再归故里吗?木兰心中的纠结悲苦更是难以言表:出征是为了保全亲人,保全全家的幸福,能够再与亲人们长相厮守。

这一去,生还的希望却是异常渺茫。

不能生还,还怎么与亲人们长相厮守?木兰一定是泪眼婆娑,一次次回首,想把亲人、故土都装进眼睛里带走。

她很想时间停下来,停在此时此刻,停在能够与家人相处的时刻。

但时间太长了!她必须走。

终于,她心一横,毅然决然,转身跃上马背,抖动缰绳。

马蹄激扬,亲人,房屋,熟悉的一草一木,都飞快地退到远处,没入迷茫的烟雾之中。

她也一定频频回首,向迷蒙烟雾深处极目望去。

然而,只有烟雾迷茫。

3耳畔是呼呼的风声。

她在向战场飞驰。

但这思念之情,不仅未能减轻,相反愈加强烈,刚才的一切更加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似乎透着熟悉的温热。

这正如汪国真的诗句所写:没有距离/便没有思念//当轮船的汽笛拉响/当火车的启迪长鸣/当汽车的轮子开始转动/当飞机冲出跑道腾空而起/思念便开始了。

是的,木兰一转身,马蹄飞扬时,思念便开始了,并随着距离越远而愈强。

这思念,犹如一条牢实的绳索,距离越远,拉力越大,直拉扯得木兰心儿生疼。

两处“不闻爷娘唤女声”,分别出现在远离故土的黄河边和危险临近的黑山头。

她多么想听到父母亲人的声音啊,多想回到父母亲人的身边啊!这强烈的思念之绳,一定在千百次促使她回望故乡,虽然眼前仍然是关山重重,迷雾无边。

这思念,也一定让疲惫的她无法入眠。

她的耳畔是“黄河流水鸣溅溅”,是“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在她听来,却是黄河的呜咽,是马儿的悲鸣。

移情于物,物著人情。

这景里,溢满了木兰的思家之苦!尤其后者,燕山胡骑之声,是敌人在前的证据,是残酷战斗在前,生命危险在前的警示,但木兰都毫无感知,因为她的整个心思都在思亲的浓浓愁苦之中,哪里还想得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呢?“鸣溅溅”“鸣啾啾”,作者巧用“ABB”词组结构,放在长句的末端,让读者气息难续,形成一种无言的哽咽,极为巧妙地服务了情感需要,达成了词语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但她还得忍痛赶往边塞。

因为亲人在身后。

为了团聚,必须离开。

这是多么纠结的命题啊!马背上的木兰,就这样矛盾纠结地飞一样地奔赴战场,奔赴一场被迫的战争。

4战争的细节,诗人略去了。

仅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概括性语句。

但我们可以洞见木兰的状况:为了亲人而出征,为了亲人而战斗。

残酷的征战中,唯有奋力杀敌,才可以保全自己,才能够拥有回到故土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敌兵呼啸而来,鲜血染红阴郁的天空,浸透荒芜的沙场。

木兰咬牙奋力苦战,砍倒逼近的敌人,躲开如蝗的箭矢,冲向九死一生的微茫希望,她只有一个信念:回家!凯旋时,她成了众人仰慕的英雄。

她应该没有想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她只是为了亲人。

出征是为了亲人,战斗是为了亲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她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因此,她能够果决地“不用尚书郎”,似乎不需要经过考虑权衡,也从未有过功名利禄的期待。

她只想回家!回家,是这位英雄十余年来的一贯追求,因为她是被迫的英雄!二、可爱的女子“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

”(明代谭元春)此语甚妙。

本文本是战争题材,但作者却着重铺陈木兰的'可爱女子形象,让人感慨。

1.重亲情,爱亲人胜过爱自己。

深夜忧叹,因为父亲要被迫去完成兵役。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却并不期待姐姐出征。

她“从此替爷征”,决定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亲人的生命。

为维持家庭的幸福生活,木兰愿意牺牲自己。

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追求家庭幸福生活的明证吗?从离家的痛苦,旅途的思念,可以看得出她对家人的热爱。

而归家时家人的反应更是佐证了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

你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相扶将”,说明父母已经垂垂老矣。

木兰出征时他们已经年岁不轻,何况还是木兰征战十余年之后呢?年老体衰,却出郭相迎,可见对女儿的思念之深,想见女儿的心情之切。

阿姊急忙“当户理红妆”,激动的心情在提示她:应该用一个最好的面貌来迎接妹妹!而已经初长成人的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便去杀猪,以农家隆重的礼节表示欢迎。

一家人各自忙碌,好一派欢迎亲人的景象!若不是亲情浓郁,怎会有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呢?这番真诚动人的欢迎,也进一步回答了木兰冒着风险出征的原因,也证明了她决定的正确。

她为了亲人,值得!而这样幸福的生活情景,又怎不令人羡慕呢?2.真性情,不做作。

木兰的真性情,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真实的人,有血有肉的人,甚至就是邻家的女子,就是我们自己。

常人有的离别之苦,她有;离别之后的思念之苦,她有;常人感情与现实逼迫下的无奈形成的矛盾与纠结,她也有。

而一般女儿爱美的天性和撒娇的可爱,她更是个性鲜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刚回到家,就飞一般地打开每个房间看看,每张床都坐坐。

看什么?看变化,看是不是十多年前的模样。

为什么坐?这一“坐”,既是了却思念之苦,又是对亲人的关怀之举。

其兴奋激动,令人感慨。

看完坐好之后,心情似乎平静了些。

突然才明白,自己还是戎装在身。

这哪里是面见亲人的样子?“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一“脱”,毫不犹豫,动作麻利。

十年征战,枕戈待旦,这身铠甲陪伴了她多少日夜,又多少次保护了她的身体?然而,木兰依然觉得它是多余的,可见铁衣战袍定非木兰所爱,功名利禄定非木兰所求。

这一脱,便如释重负,浑身欢畅,“若脱笼之鹄”,归水之鱼。

而“著”也急不可待,“旧时裳”才是她日思夜想的装束。

一“脱”一“著”,节奏明快,态度截然。

其间,可见她的人生选择:不做血腥英雄,而做平凡女子;不喜功名利禄,只愿亲人团聚。

你看,红装在身,多么飘逸!铁衣战袍委地,成了令人讨厌的垃圾!“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被头盔压抑十多年的长发,马上梳理成亭亭的“云鬓”。

“云鬓”指女子盛发如云。

可见发式之美。

如杨贵妃“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还要贴上“花黄”。

“花黄”,古代女子流行额饰,多为金黄色。

木兰贴花黄,点缀脸庞,增其秀美。

这番打扮之后,军人木兰,幻化为美女木兰。

难怪“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为什么要“出门看火伴”?除了应酬的必需外,一定是为了让战友惊艳。

爱美,爱打扮,并把美好展示给异性,是多真实的女儿性情啊!真是可爱的木兰!而战友们的“皆惊忙”暴露了他们的惊艳:“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他们不由得放下茶碗,停止闲谈,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木兰:想不到木兰是女郎,竟然还是这么漂亮的女郎!一起征战多年,我怎么就没有早些发现呢?瞬息之间,众人面对陌生又熟悉的女郎木兰,失态之状一定十分滑稽。

而木兰也一定抿嘴一笑。

3笑什么?在尴尬之时,木兰又是怎样对答的呢?作者之笔戛然一转,巧用兔子来设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木兰的口吻,一个“安能”反问,巧妙准确地写出木兰的骄傲得意:你们看,我掩饰得多好!我身为女子,但也能同你们男儿一样征战沙场!穿上女儿装,我又是多么漂亮!比喻一出,俏皮而幽默,含蓄而形象,小女子的调皮可爱天性就跃然纸上了!但这美丽可爱的女子,只存在于平常家庭生活中。

一旦进入战争,就消解得没了踪影。

哪怕是用十余年的时间,也难以辨识。

可见战争是对美好的摧残和毁灭。

木兰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下的判若两人,正是战争与和平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区别。

要拥有美丽可爱的木兰们,就必须反对残酷的战争。

“一将功成万骨枯”。

征战杀伐,古今多少儿郎血洒疆场,真有那么多值得争夺的利益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梦里的幸福生活与沙场森森白骨的残酷对照,撕碎了多少家庭的幸福梦境啊!威灵顿公爵目睹滑铁卢战场的惨烈之后悲戚地说:“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战争的残酷和野蛮是人类的天敌!幸好,木兰不仅没有丝毫的居功自傲,反而如弃敝履般丢弃功名官爵,只“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她的这一选择,代表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不要战争,不要杀戮,只要和平,人人和平相处。

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心愿。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分分合合之间,人们总是被绑在各种军阀势力的战车上,在“城头变幻大王旗”之间,成了路边的草芥,成了任人宰割的贱民。

然而,农业文明,种植收获的周期漫长,最需要安定和平;华夏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常发洪灾,最需要天下大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