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树教案

合集下载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课《窗前的树》。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棵枫树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时,应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窗前树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

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窗前的树》。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

3. 合作探究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窗前的树观察思考感悟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的短文;3. 画一画你心中的窗前的树,并配上一段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前的树,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各有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加以引导。

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朗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窗外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写一篇观察日记,培养对自然的关注和生命感悟。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语言优美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 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 象力的世界。
关键语句及段落分析
关键语句
“它像一幅画,静静地挂在窗前,默默地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这句话 表达了作者对窗前树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揭示了树在作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段落
“春天,它满树繁花,像一把撑开的彩色遮阳伞……秋天,它枝叶繁茂,像一堵厚厚 的绿色屏障……冬天,它枝桠裸露,像一幅简洁的线条画。”这段文字通过对树在不 同季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树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当代社会中树木保护意识的培养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当 代社会对树木保护的意识逐渐 增强。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广植树 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提高 公众的环保意识。
媒体和教育机构也加强对树木 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培养 民众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04 思考与实践:课 堂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
01
02
分享交流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 可以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实践 案例等。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将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
观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05 课程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树的形态与特征
总结了不同种类树的形态特征, 包括树冠、树干、树枝、树叶等
部分的特点。
树的生长环境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 钟。课程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 或下午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学校课 表安排。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写作手法独特
文章以窗前的树为线索,贯穿全文, 通过描述树的不同季节的变化,展现 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教案:窗前的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窗前的树》。

课文描述了作者在窗前观察一棵大树,通过对树的成长变化,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窗前的树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窗前的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僻字词。

3. 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实践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观察自然的任务,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并记录下树的变化。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随堂练习,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成小短文。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窗前的树,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窗前的树生长变化热爱自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窗前的树,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窗前的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自然的习惯也有所培养。

但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中多观察窗前的树,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家长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文章主题、作者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深入学习;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窗前树的意义;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窗前树的意义。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与理解,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窗前的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窗前树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窗前树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课文主题:窗前树的意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作者情感:喜爱、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窗前树的理解。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窗前树象征着美好、希望,给作者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修辞手法:如“树叶像绿色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树叶的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深入,但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教案】窗前的树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的感觉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窗前的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2. 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一棵窗前的树的图片或实物。

2. 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和画纸。

3. 相关的自然界图片或书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描述树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提问:“你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Step 2:感受自然(10分钟)1. 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图片或相关的书籍,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

2.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和想象。

Step 3:绘画表达(30分钟)1. 分发画纸和绘画工具给学生,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的感受和想象通过画画表达出来。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展现在画纸上。

Step 4:展示作品(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同时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2. 老师可以逐一点评每个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能力。

Step 5: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2. 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口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喜爱。

五、教学延伸:1. 绘画活动可以结合音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学生可以在不同季节或不同天气下观察窗前的树,并用绘画表达不同的感受。

3.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小展览,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参观和交流。

4. 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例如水彩、油画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教案】窗前的树到此结束。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

《窗前的树》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八册第二章《自然奇观》,详细内容为《窗前的树》。

通过描述窗前一棵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和角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窗前的树,体会到自然之美,并将其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并描述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树会有这样的变化?2. 新课导入:学习《窗前的树》。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并讨论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观。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作者观察窗前树的方法和角度。

(1)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如季节变化、树叶颜色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

(1)教师提供几个自然现象的例子,如夕阳、彩虹等。

(2)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描述,注意运用文章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内容:季节变化树叶颜色观察方法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作文。

答案示例:我家窗前有一棵高大的柳树。

春天,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随风摇曳;夏天,柳树叶子变得浓密,犹如一把绿色的大伞;秋天,柳树叶子渐渐变黄,飘落在地上,为大地披上一层金黄的地毯;冬天,柳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但仍然坚强地挺立在那里。

窗前的树教案通用

窗前的树教案通用
窗前的树教案通用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窗前之树:自然与人文 • 树的生长过程与特点 • 窗前之树与环境关系 • 艺术创作中的窗前之树 • 实践活动:观察与记录窗前之树
CHAPTER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 远离大自然。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窗前的树,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与自 然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跨学科综合性
本课程结合科学、艺术、语文等多个 学科,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表达中 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应掌握关于树的基本 知识,如种类、生长环境 、生长过程等。
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备观察、描述、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情感目标
学生应培养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敬畏之情,树立保护 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树的形态、生长环境、生长过程 ;树的种类与特点;树与人类的 关系;树的保护与环保。
教学方法
实地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
CHAPTER 02
窗前之树:自然与人文
树的种类与特点
常见树种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 等,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 和生长特点。
树的生长环境
不同树种适应不同的生长 环境,如阳光、水分、土 壤等条件各异。
树的生长过程
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成熟树体、衰老死亡等 阶段,呈现出生命循环的 特点。
窗前之树的文化内涵
文学表现
文化习俗
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窗前之 树常被用作寄托情感、描绘景象的元 素。

2024年《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2024年《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2024年《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课《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法知识讲解,课文结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本课生词,学会运用新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创作。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和语法知识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生词学习:讲解本课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进行随堂练习。

4. 语法知识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创作。

5.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6. 修辞手法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7.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生词、语法知识、修辞手法3.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a. 描述一幅窗前的景象,运用新学的修辞手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题目和答案。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区分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词学习和语法知识讲解,难点则是课文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窗前的树在艺术中的表现
在绘画、摄影、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中,窗前的树常被作 为创作主题,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意境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
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
窗前的树所呈现出的自然美、生命美和谐美等,能够引发人 们的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生态意义与社会价值
生态意义
窗前的树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具有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对维 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树的形态与结构、色彩与光影表 现、绘画材料与技法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指导等多 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思考、大胆实践。
02
窗前的树基本知识
树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窗前常见的树木有樟树、榕树、梧桐 等,它们各有不同的形态和生长习性 。
特点
树木通常具有高大的身躯、茂密的枝 叶以及强壮的根系,能够净化空气、 提供阴凉和美化环境。
自己的编程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 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数据结构 ,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
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窗前的树养护与管理
养护方法与措施
01
02
03
04
浇水
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合理安 排浇水次数和量,保持土壤湿
润。
施肥
春秋季节是树木生长高峰期, 应适时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

修剪
定期修剪树枝,保持树形美观 ,促进树木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树木是否有病虫害迹 象,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治疗。
窗前的树教案
目录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互相学习和交流。
写作反思
组织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 反思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05 课堂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梳理
树的形态与特征
树的象征意义
总结了不同种类树的形态特点,如树 冠、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的特征。
分析了树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的象 征意义,如生命力、坚韧、长寿等。
树的生长环境
探讨了树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适应性, 如阳光、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树生长 的影响。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树犹如此》
这是白先勇的一篇散文,通过讲 述与友人共同栽植的树木的枯荣,
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 感慨。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蓉的这首诗歌,以树为意象, 抒发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植树的男人》
这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一篇短篇小 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在荒原上坚持 不懈地植树造林的故事,传递了对 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时间安排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其中第1课时进行导入、阅读和讲解环节,第2课时进行讨论和总结环节。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窗前的树给作者带来的整体感 受,然后分述树的四季变化和不同情态,最后再总结树对作者 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写作特点上,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树的形态、 色彩和动态,同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树木种类及特点介绍
银杏树
银杏是一种古老的树种, 被誉为“活化石”。它的 叶片呈扇形,秋天时会变 成金黄色,非常美丽。
樟树
樟树是一种常见的常绿大 乔木,树形雄伟壮观,枝 叶茂密。它的木材有香气, 能够驱虫防腐。
松树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教案:窗前的树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窗前的树》。

该课文描述了一个小学生通过窗口观察到的一棵普通而富有生机的树,从而引发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窗前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生字词,然后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品词析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品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之情。

4.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创作一篇关于窗前树的作文。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窗前的树普通生机观察感悟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1) 窗前的树有什么特点?(2) 作者为什么喜欢窗前的树?(3) 你觉得窗前的树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 写一篇关于窗前树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精品教案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精品教案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与自然》单元,课文为《窗前的树》。

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作者窗前樟树的生长变化,以及樟树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描绘方法,理解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

重点: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樟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窗前的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测: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3. 课文讲解:a. 作者描绘樟树的生长变化,分析课文结构;b. 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c. 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绘自己熟悉的植物。

6. 小组讨论:探讨作者从窗前的树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主题:《窗前的树》2. 结构分析:生长变化、观察描绘、启示感悟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作文。

答案提示:注意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观察描绘方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2. 课后反思: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对自然、生命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

《窗前的树》优秀课件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5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窗前的树》。

该文通过对窗前一棵大树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季节的变换,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引入课题。

2. 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的一棵树,从不同角度进行描绘,提高观察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描写,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用彩色笔描绘窗前的树,并进行口头描述。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清晰展示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写作技巧:列举文章中的精彩描写,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学校里的树木,选择一棵进行描绘,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表达美,提高写作水平。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如《秋天的树叶》等,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观察活动。

2. 例题讲解中的写作技巧分析。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与描绘练习。

一、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观察活动1.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如远观、近观、仰视、俯视等,以丰富描绘内容。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窗前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窗前的树;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之情;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学会运用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窗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汇,思考课文主题;4.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观察类作文的写作方法;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课堂练笔;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享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课文《窗前的树》2. 生字、词汇:绿化、婆娑、摇曳、挺拔、傲然、馈赠;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4.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作文,描述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修辞手法;3. 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疑问,讲解观察类作文的写作方法;4.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作文。

8《窗前的树》教案(2024)

8《窗前的树》教案(2024)

惋惜。
03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窗前的树的观察和感悟,作者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命虽
然短暂而脆弱,但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
生命、尊重自然、追求真理和美好。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Chapter
2024/1/29
11
生字词认读及解释
生字词 繁茂 斑驳
2024/1/29
12
生字词认读及解释
摇曳
婆娑
解释
2024/1/29
13
生字词认读及解释
01
繁茂
形容(草木)茂盛而 繁密。
02
斑驳
形容色彩错杂的样子 。
03
摇曳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 摆动的样子。
04
婆娑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 子。
2024/1/29
14
重点段落分析及朗读指导
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开头部分,描述窗前的树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加深对自然与 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尝试运用所 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 自然或生命的短文;
下节课内容
学习新的文章《山居笔记》,了解作 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同时通过 对文章的解读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1/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3
一篇描写窗前梧桐树的散文,通过对树的形态、 色彩和光影的细腻描绘,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 向往。
2024/1/29
26
进行类似题材写作训练
以《我窗前的那棵树》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要求通过对树 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考。

《窗前的树》教案设计1

《窗前的树》教案设计1

《窗前的树》教案设计
以下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窗前的树》教案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起来分享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槐树朴实、坚强、沉稳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

2.梳理文章思路, 了解四季槐树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作者托物抒情槐树及人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
1.导入: 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嫩绿柔软, 舒婷笔下的橡树高大伟岸, 席慕容笔下的树美丽、端庄而作者张抗抗笔下的槐树又有怎样的风姿神韵呢?
2.:
二、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 掌握文中生要字词, 初步感知文意。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喧哗撩人心脾袅袅巍巍战栗馥郁萦绕徘徊赤裸俨然肥硕窥见秋风乍起岿然气氛璀璨默契
掌握词语
郁郁葱葱金碧辉湟休养生息陈词滥调生机勃发
三、精读文本, 理清文本的层次结构, 体味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思考:
1.“槐花开过, 才知春是真的来了”分析这句的含义。

2.“它们离开了槐绔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 是一个必然, 一种整合, 一次更新”分析这句的含义。

3.“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哪感动是什么?
4.四季的槐绎分别有什么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诵读, 概括。

5.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哪些语句表现出槐树的生命态度, 找出相关语句概括。

四、再次诵读全文, 体味修辞手法的妙用。

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语句, 仔细体味其中的妙处。

五、小结。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窗前的树》。

该文通过对窗前一棵树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具体章节内容为:1. 树的四季变化;2. 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 树给予作者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通过树来表达的人生哲理。

重点: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窗前的树》。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关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

3. 课文分析:a. 分析树的四季变化,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方法表达出树的生机与坚韧。

b. 分析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 分析作者从树身上得到的启示,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段落,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身边植物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a. 树的四季变化b. 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c. 作者从树身上得到的启示3.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细腻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以“我心中的那棵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窗前的树》。

课文以描写窗前一棵树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窗前一棵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窗前的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用自己的话描述树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生词、短语、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窗前的树,写一篇短文,描述树的生长过程。

2. 答案:参照课文结构和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观察,完成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美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前的树,用自己的话描述树的生长过程。

4. 作业设计:观察窗前的树,写一篇短文,描述树的生长过程。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

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窗前的树》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间草木》,详细内容为《窗前的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词语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语、修辞手法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并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词语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窗前树的喜爱。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提高表达能力。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窗前的树》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词语、修辞手法3. 重点:观察和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以“我喜欢的植物”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一次以“寻找身边的美好”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二、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前的树》教案
一、导入:
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嫩绿柔软,舒婷笔下的橡树高大伟岸,席慕容笔下的树美丽、端庄,而作者张抗抗笔下的槐树又有怎样的风姿神韵呢?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原名张抗美,中国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长乔。

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

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

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三、布置自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1.学生预习课本P48、49、50的内容,划出重点(分组布置任务)
2.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列出重要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分组完成任务)
3.模拟练习
(1)掌握词语
郁郁葱葱金碧辉煌休养生息陈词滥调生机勃发喧哗撩人心脾袅袅巍巍战栗馥郁萦绕徘徊赤裸俨然窥见秋风乍起岿然璀璨默契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课文的结构框架
作者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和横向思路给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脉络:
○窗前的洋槐——满足幸福
○四季的洋槐——赏心悦目
a. 春天的洋槐:灿烂壮丽
b. 夏天的洋槐:郁郁葱葱
c. 秋天的洋槐:金碧辉煌
d. 冬天的洋槐:挺拔骄傲
○窗前的洋槐——神秘默契
四、课堂抢答题
1、“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

答: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

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

2、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

3、“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落叶沉入泥十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

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不同的季节里看到槐树哪些品质?
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有自信潇洒。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特征。

答:初春的洋槐米粒般大的嫩芽,星星点点的既隐绿。

夏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倒西歪,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秋的洋槐秋风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6、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答: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7、作者写夏天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答: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洋槐坚强不屈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8、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答: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五.分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课本50页)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六.小结
《窗前的树》是作家张抗抗的一篇状物散文。

洋槐,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一棵树,当作者用和睦相处的态度与其为邻时,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它时,人与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神秘的默契”。

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原来如此美好。

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就是本文的主旨。

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美:语言美,情感美,尤其是结构美。

课文开篇就是“我的窗前有一颗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点明了文章的主角——窗前的洋槐。

接着依序写了洋槐春夏秋冬的四时姿态,作者用她生花妙笔充分展露了洋槐的形态美。

结尾写“四季的洋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使洋槐实现了从形态美到情感美的升华。

七.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
世界的万事万物,你最敬佩,或者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借物抒怀的文章。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