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合集下载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幻灯共4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幻灯共44页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幻 灯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γ α1
β
α2 δ
脂质双分子层
Canti C,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 205. 102:11230 –11235.
NMDA受 体 即 为 N-甲 基 -D-天
冬氨酸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 一个亚型,主要是通过钙离子。
NMDA受体是中枢敏化形成的重 要构成。NMDA 受体的激活会导致 神经元长时期的兴奋性改变。NMDA
综上所述,钙通道的表达增多和功能增强在NP的中枢 敏化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Cavα2δ1亚单在VGCC受体参与的中枢敏化中作用是具 有重要作用,抑制Cavα2δ1受体的功能和表达将改善NP的中 枢敏化症状。
电压依赖Ca离子通道 K 离子通道
P
P
CAMKⅡ PKC PKA
NMDA 和AMPA受体活化
PKC
ERK1/2
钙离子通道增加
细胞外 γ α1
细胞 内
β
α
2
δ
脂质双分 子层
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神经纤维病理学变化,将对中枢神 经产生长时而严重的影响。如中等程度以上的疼痛刺激 若不很快消除,72h后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代表区域 产生特异性病理改变。
外周神经损伤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慢性形态学,化学和 生理学变化。如切断外周神经后,数天到数月之内在脊 髓甚至脑水平出现传导功能改变,并出现变形神经纤维。
中枢敏化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发生和发展中 占有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其分子机制正日 益清晰。
1. 黄露露,于世英。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发病机制。2011, 17(8): 463-465
P
CAMKⅡ PKC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指南与规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3.12.001△通讯作者 樊碧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Email :fbf1616@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 )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

2008年,IASP 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 )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 fi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 disease o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1]。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1]。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2]。

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 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 型(CRPS-I )、纤维肌痛症(FMS )、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NeuPSIG 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3]。

医学-神经病理性痛共识解读

医学-神经病理性痛共识解读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卒中后疼痛 脊髓空洞症疼痛 缺血性脊髓病疼痛 压迫性脊髓病(如脊髓型颈椎病、肿瘤)疼痛 放射后脊髓病疼痛 脊髓损伤性疼痛 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 帕金森病性疼痛 幻肢痛 脊髓炎疼痛
1. Dworkin RH, Backonja M, Rowbotham MC, et al. Arch Neurol. 2019;60(11):1524-34.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根性神经病变(颈、胸或腰骶) 嵌压性神经病变(如腕管综合征等) 创伤后神经痛 手术后慢性疼痛 化疗后神经病变 放疗后神经病变 残肢痛 肿瘤压迫或浸润引起的神经病变 酒精性多发神经病变 梅毒性神经病变 HIV性神经病变 营养障碍性神经病变 毒物接触性神经病变 免疫性神经病变
(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NeuPSIG: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 IASP:国际疼痛学会
Jensen TS, Baron R, HaanpääM, et al. Pain. 2019;152(10):2204-5.
NeP患者常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相关症状导致不适的患者比例(%)
1. Raymond L. Rosales, et al. School of Neuropathic Pain: 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19,12.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远低于一般人群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幻灯44页PPT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幻灯44页PPT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幻 灯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பைடு நூலகம்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神经病理性疼痛专家共识解读

神经病理性疼痛专家共识解读

下行纤维:5-HT、NE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DRG
后角对痛觉的调控—— 闸门控制学说示意图
C
脊髓 投射 神经元
SG
至丘脑
A
DRG DRG 后根神经节细胞 SG 后角胶质层中间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脑干下行抑制系统
解剖通路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 延髓上段腹内侧区(RVM) 脊髓后角 单胺能通路(5-HT、NE) ―启动神经元(on-cell)‖、“停止神经 元(off-cell)‖:存在于RVM中 阿片肽:脊髓后角胶质区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病史 全身神经科和局部检查 实验室检查 图象检查、化验血、尿、便、脑脊液、微生物、 抗体、可能的毒物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异位及自 发放电 皮肤和神经纤维活检 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功能评估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流行病学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人群中大约占3% [1] ,欧洲成年 人大约5个人中有1个有慢性疼痛[2] 。大约25%的糖尿病患 者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1型糖尿病54%,2型糖尿病 45% [3、4] 。大约25-50%的带状疱疹患者遗留疱疹后神经痛。
A C
浅层
脊髓后角
A
深层
C
Woolf CJ and Manion. Lancet 353:1959~64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神 经 损 伤
功能改变 组织学改变
脊髓后角内一级 传入神经纤维的重组
中枢致敏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Pain,IASP)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2008年,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fi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disease o 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

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CRPS-I)、纤维肌痛症(FMS)、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NeuPSIG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

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

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

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一、定义及分型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建议统称“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二、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三、治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尽可能探明病因作为有效病因治疗对疼痛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针灸、理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先选择无创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结合神经阻滞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必要时可进行其他微创或手术治疗。

㈠药物治疗⒈镇痛药物⑴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丙嗪、去甲丙咪嗪、丙咪嗪)、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⑵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⑶阿片类镇痛药:羟考酮、曲马多、美沙酮、芬太尼。

⑷N-甲基-D-天门冬氨酸拮抗剂:氯胺酮、美沙芬,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

⑸局部用药:利多卡因贴片或乳膏、辣椒素软膏。

2. 常见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一、二线之线治疗的药物推荐⑴痛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线推荐(加巴喷丁、三环抗抑郁药),二线推荐(拉莫三嗪、阿片类、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曲马多)。

⑵疱疹后神经痛:一线推荐(加巴喷丁、局部用利多卡因、三环抗抑郁药),二线推荐(辣椒素、阿片类、曲马多、丙戊酸盐)。

⑶三叉神经痛:一线推荐(卡马西平、奥卡西片),二线推荐(巴氯劳、拉莫三嗪)。

⑷中枢性疼痛:一线推荐(阿米替林、加巴喷丁),二线推荐(拉莫三嗪、阿片类)。

㈡微创神经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恢复功能。

对于一些应用药物不能控制,或控制效果不好,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可考虑以下技术:①颅神经介入治疗,②脊神经介入治疗,③交感神经介入治疗,④神经调制。

世界神经病理性疼痛指南解读-1

世界神经病理性疼痛指南解读-1

2.Davis MP, Walsh D. Am J Hosp Palliat Care.2004;21:137–42. 4.Morgello S, et al. Arch Neurol.2004;61:546–51;. 6.Smith WC, et al. Pain.1999;83:91–5. 8.Andersen G, et al. Pain.1995;61:187–93. 10.Grau -Lopez L, et al. Neurología.2011;26(4):208-213.
Langley PC, et al. J Med Econ. 2013;16(1):85-95
近五年发表的NeP药物治疗指南或共识
NeP药物治疗指南或共识
2010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EFNS指南
NICE指南 中国神经病理性 疼痛诊疗专家组 专家共识
加拿大疼痛学会 共识
IASP NeuPSIG指南
1. Portenoy R.Curr Med Res Opin 2006;22(8):1555-65. 2. 高崇荣,樊碧发,卢振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Katherine E, et al. J Am Osteopath Assoc.2007;107(suppl 6):ES39-48.
• 7-27%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疱疹后神经痛 1
中枢性NeP
卒中 脊髓损伤 多发性硬化
• 8%的卒中后患者可 出现NeP 8
• 75%的脊髓损伤患者 可出现NeP 9
• 高达58%的MS患 者可出现NeP10
• 高达37%的慢性腰背 痛患者可出现NeP 7
1.Sadosky A, et al. Pain Pract. 2008;8:45–56. 3.Schifitto G, et al. Neurology.2002;58:1764–8. 5.Stevens PE, et al. Pain.1995;61:61–8;. 7.Freynhagen R, et al. Curr Med Res Opin.2006;22:1911–20. 9.Siddall PJ, et al. Pain.2003; 103:249–57.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专家共识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专家共识

Part 2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流行病学
常见pNeP的患病情况
不同疾病中pNeP的患病率
16%
糖尿病1
9-34%
带状疱疹3
38%
化疗4
10-50%
手术5
16%的糖尿病患者受PDN影响,其中许多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1 带状疱疹(HZ)和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2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因化疗方案、暴露时间和评估方法而异3 不同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不同,截肢、开胸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发生率最高, 可达30%-50%4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患病率为182人/10万,发病率为3-5人/10万5
• 微创或手术治疗部分有新的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如周 围神经减压术
新版共识和2013版NeP共识的主要区别(1)
定义 分类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2013版共识 NeP的定义 周围性NeP和中枢性NeP
新版共识
NeP的定义以及根据损伤或者疾病的 解剖位置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NeP
常见的周围性NeP类型
NeP总的患病率
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离子通道的 异常改变
不同pNeP的患病情况
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离子通道的异 常改变、下行抑制系统
自发痛、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自发性疼痛、痛觉异常或超敏、痛觉
痛觉过敏、疼痛性质、感觉异常
过敏、感觉异常
IASP 2008诊断标准 筛查量表 辅助检查
睡眠紊乱
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生产力下降,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1. Colloca L, et al. Neuropathic pain.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3:17002. 2. Schaefer C, et al. Clinicoecon Outcomes Res. 2014;6:483-96.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康复训练和治疗后的生活调整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 疗法、按摩等,以缓解疼痛、改善功 能。
心理支持
生活调整
治疗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生活调整,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调整工作环境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 量。
物理治疗
如经皮神经电刺激、激光疗法等,可 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带来的不 良情绪。
特殊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
通过注射药物或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疼痛剧烈的患 者。
神经调控
如脊髓电刺激、深部脑刺激等,通过植入电极对神经进行调控,缓解疼痛。适用于难治性疼痛患者。
神经炎症
神经炎症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参与神经损伤和修复过程 。
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增加,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中枢 敏化与神经元可塑性改变、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 介质释放等多种因素有关。
03
诊疗流程和评估
初步评估和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疼痛部位、性质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 伴随症状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格检查
对疼痛部位进行视诊、触 诊、叩诊等,观察有无红 肿、压痛、感觉异常等。
初步诊断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 步判断疼痛原因和性质。
疼痛程度和功能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评估工具,对疼痛程度进 行量化评估。

神经病理性痛

神经病理性痛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四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分级标准
➢ 肯定:符合上述1 ~ 4 项标准 ➢ 很可能:符合上述第1、2、3 或4 项标准 ➢ 可能:符合上述第1 和2 项标准,但缺乏
辅助检查的证据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五页
评估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六页
中国专家共识2013
• 建议使用ID Pain患者自评诊断量表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筛查
• VAS无痛︱—︱—︱—︱—︱—︱—︱—︱—︱—︱—︱极痛

0
100
• VAS无痛︱—︱—︱—︱—︱—︱—︱—︱—︱—︱—︱极痛

0
100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八页
DN4 问卷:医生他评量表
下面有四组问题,请在每一项后面的方框中选择“是”,或“否”,并打钩。
由病人自己选择
问题1:疼痛是否具有下述 一个或多个特征?
• 某些情况下,有必要行神经或皮肤活检以直接观 察神经纤维。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二页
诊断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疼痛及异常感觉区域应该符合躯体感 觉神经的解剖分布,与确定的病变部位一致。
•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尤为重要。神经 传导速度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常规的电生理检查,对证实、 定位和量化中枢及周围感觉传导损害方面很有帮助。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页
症状、体征
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阳性和阴性的 感觉症状与体征。
非感觉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取决 于潜在的病因,其本身亦可引起 疼痛和残疾。
神经病理性痛
第十一页
诊断
• 神经病理性痛的诊断应根据病史、系统回顾、体格
检查、神经科体检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后者包括 血液及血清学监测、核磁共振影像和电生理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与规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3.12.001△通讯作者 樊碧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Email :fbf1616@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 )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

2008年,IASP 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 )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 fi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 disease o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1]。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1]。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2]。

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 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 型(CRPS-I )、纤维肌痛症(FMS )、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NeuPSIG 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3]。

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4]。

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

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

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约为正常人群的1/2。

三、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从物理、化学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

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却各不相同。

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5]。

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带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HIV 感染,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和创伤或术后神经损害等[6]。

四、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解剖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常由多种机制引起。

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离子通道的改变等[7]。

可能涉及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损伤、神经源性炎症、末梢神经兴奋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1. 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对传入信号的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敏感性增加。

外周神经损伤后,受损的细胞和炎性细胞(如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会释放出化学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钾离子、细胞因子、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等。

这些细胞介质可使伤害感受器发生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

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者突触传递增强,包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改变,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

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或译为触诱发痛)等[8]。

中枢敏化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主要在于中枢敏化。

2. 离子通道的异常改变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包括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氯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

目前对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脊髓后角(主要是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上的α2-δ亚基高表达,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神经元过度兴奋,从而产生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9,10]。

五、临床表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包括自觉症状和诱发症状。

主要表现为病程长,多数超过3个月。

通常疼痛部位与其受损区域一致。

多数原有致痛的病因已消除或得到控制但仍存留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常常伴有情感障碍。

其疼痛的特点如下:1. 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外伤、损伤性刺激情况下,局部或区域可出现疼痛[11]。

2. 疼痛部位可因轻微碰触,如接触衣服或床单,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为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12, 13]。

3. 痛觉过敏:指对正常致痛刺激的痛反应增强[11]。

4. 疼痛性质:患者疼痛性质不全相同,以牵扯样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烧灼样痛、重压性痛、膨胀样痛及麻木样痛较多见[11]。

5. 感觉异常:可有感觉异常(paraesthesias)、感觉迟钝(dysesthesias)、瘙痒感或其他一些不适的感觉[12]。

六、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包括发病诱因、疼痛部位、性质、诱发与减轻的因素)、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是感觉系统的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有时还要依据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

IASP 2008年推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为:①疼痛位于明确的神经解剖范围。

②病史提示周围或中枢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

③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

④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

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1~4项标准;很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1、2、3或4项标准;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1和2项标准,但缺乏辅助检查的证据[14]。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疼痛及异常感觉区域应该符合躯体感觉神经的解剖分布,与确定的病变部位一致。

对于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应包括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其中感觉神经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建议最好进行量化分析[15]。

建议使用ID Pain患者自评诊断量表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筛查[16],DN4量表和LANSS量表来鉴别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伤害感受性疼痛[17,18]。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抑郁、焦虑及睡眠、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损害,应选择相应的量表如SF-36、Nottingham健康概况(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或生活质量(QOL)指数等进行检查。

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 AS)、数字分级量表(NRS)来测量疼痛的强度[19]。

也可应用McGill 疼痛问卷(MPQ)、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等工具帮助评价疼痛的强度[20~21]。

应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血、尿、粪常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微生物、免疫学检查、可能的毒物检测等。

应开展多种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fMRI检查等以及皮肤神经活检。

其中,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尤为重要。

神经传导速度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常规的电生理检查,对证实、定位和量化中枢及周围感觉传导损害方面很有帮助。

如电刺激三叉神经反射(瞬目反射和咬肌抑制反射)有助于鉴别原发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继发于桥小脑角肿瘤和多发性硬化者)。

当激光诱发电位(LEP)检查特别是延迟的LEP能较可靠的评估周围神经病、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Wallenberg综合征及脑梗死等疾病中伤害性感觉系统的损伤[2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23]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深入了解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七、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病情可能出现反复,需要长期治疗。

本病目前的治疗现状不尽如人意,约一半左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不能充分缓解疼痛,这可能与我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认识不足有关[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一般首选药物镇痛治疗,适时进行微创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为:①早期干预,积极对因治疗。

②有效缓解疼痛及伴随症状,促进神经修复。

③酌情配合康复、心理、物理等综合治疗。

④恢复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早期进行药物干预,保证患者睡眠休息,可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而可能达到阻止疾病进展的目的,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应建立在保证睡眠、稳定情绪的基础上,并认真评估疼痛性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治疗反应。

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要缓解疼痛,同时也要治疗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共患病。

停药应建立在有效、稳定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并采取逐步减量的方法。

2010年IASP和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EFNS)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SNRI)。

此外,局部利多卡因可作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 PHN)的一线治疗用药,卡马西平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

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和曲马多。

其他药物包括其他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NMDA受体拮抗剂及局部辣椒素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选择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临床情况(如:并发症、禁忌证、合并用药情况等)。

药物选择应个体化。

对于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应考虑:①药物机制不同;②药物疗效相加或协同;③药物副作用不相加。

本共识根据不同药物的临床证据作出如下推荐。

1.一线治疗药物:(1)钙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钙通道调节剂包括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

两者作用机制为调节电压门控钙通道α2δ亚基,减少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和P物质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