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案设计镜面对称教学反思
镜面对称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 了解镜面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 掌握镜面对称的画法和判断方法 - 学会运用镜面对称完成平面图形的构造和变换2. 教学内容1.镜面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定义:以一条直线为镜面,将平面上的一个点与它的镜像点连成的直线垂直于镜面,并平分这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这个点的镜面对称轴。
•性质:镜面对称轴上的点在镜面对称变换下不变,平面上任意一点在镜面对称变换下都有一个对称点。
2.镜面对称的画法和判断方法•编画法:在镜面上画一个垂线,然后在垂线上任取一点,连接该点和其镜像点,就得到了这个点在镜面对称变换下的对称点。
•判断法:任取平面上的一点,如果这个点在镜面对称变换下有对称点,则该点在镜面对称轴上,否则该点不在镜面对称轴上。
3.运用镜面对称完成平面图形的构造和变换•构造法:根据镜面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可以通过几何构造得出镜面对称轴上的点与其对称点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完整的对称图形。
•变换法:镜面对称变换可以将平面上一个图形在镜面对称轴两侧分别生成一个对称的镜像图形,从而实现平面图形的变换。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件讲解和示范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镜面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示相关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镜面对称的理解和运用。
4. 教学流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镜面对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2.通过课件讲解和示范演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平面图形的镜面对称构造和变换,并讲解相关的画法和判断方法。
3.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完成给定的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镜面对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课堂讨论和展示,学生展示和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教学资源1.课件资料:PPT讲解、示范演示和练习题。
2.教具材料:直尺、圆规、笔等。
6. 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课笔记和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
2.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镜面对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和反思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和反思1. 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具有镜面对称的图形。
- 利用镜面对称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1.2 教学内容•镜面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图形的镜面对称判断和构造。
1.3 教学方法•输入引入法:通过提问或展示事物,引发学生思考镜面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探究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发现图形的镜面对称特点。
•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镜面对称的判断和构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4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教师呈现一幅镜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你有没有注意到镜子中的图形和实物是什么关系?•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镜子中图形与实物镜面对称的结论。
第二阶段: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呈现镜面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具有镜面对称的图形,例如正方形、五角星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形的镜面对称轴。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镜面对称的特点,并完成相关练习。
第四阶段:探索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任意图形,并尝试找出图形的镜面对称轴。
•学生互相交换纸张,评判对方画出的图形是否具有镜面对称性,并给出理由。
第五阶段:归纳总结•学生进一步探究镜面对称的判断和构造方法,分别整理并总结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
•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醒,并复习重要概念。
1.5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口头答辩,评价学生对镜面对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尝试运用探究法和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了他们对镜面对称知识的深入理解。
然而,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学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凑,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探索时间不足。
如果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他们可能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提出更多有意义的观察和思考。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2)掌握通过镜面对称操作得到的镜像图形;(3)能够解决与镜面对称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2)通过练习画出镜像图形,让学生熟悉镜面对称的操作过程;(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镜面对称的概念及特点;2.镜面对称的操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镜面对称,并让他们观察和描述一些具有镜面对称特点的图形。
2.概念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解释镜面对称的概念:镜面对称是指一条直线将图形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通过翻折后与另一部分重合。
(2)表示镜面对称的符号: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直线和箭头表示镜面对称。
(3)讲解镜面对称的特点:镜面对称的图形在镜面翻折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3.练习画出镜像图形(30分钟)(1)给学生一个简单图形的镜面对称图形,让他们通过画出对称图形来体会镜面对称的特点。
(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尺子和铅笔画出图形的对称镜像,要求画出的对称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4.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a)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是2厘米,求它的宽。
(b)将一个图形按照镜面对称的方法画出它的镜像图形。
5.小结与扩展(10分钟)(1)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特点和操作方法。
(2)扩展: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镜面对称特点的建筑、艺术作品等,拓宽学生对镜面对称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画镜像图形的过程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镜面对称的操作方法。
2.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评价,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镜面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3.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率进行评价。
《镜面对称》教案讲稿
《镜面对称》教案讲稿xxxx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观看“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二)、新知探究1、照镜子体验。
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老师背对着大家照镜子,同学们在老师身后做动作,师: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
一齐说一遍。
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
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面对面感知左右)(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3、巩固练习游戏“照镜子”。
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师—生,生—生)4、拓展练习(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教71-5)(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教71-4)(3)、镜子中的数字。
(教71-思考题)(4)、图片欣赏。
观察一下,图片中有什么关系?小结:真实的景物和他在水中的倒影形状、大小相同;景物中上下位置不同的两个点再倒影中的位置恰好相反。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说说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货?(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2. 镜面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镜子、图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面小镜子、练习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形象,引导学生发现镜子中的自己与实际生活中的自己是否一致,引出镜面对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用镜子进行实际操作,找出对称轴、对称点,并尝试画出对称图形。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镜面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穿衣搭配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镜面对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运用镜面对称原理设计有趣的图案或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镜子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镜面对称的应用。
4. 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镜面对称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实例讲解镜面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镜面对称应用案例。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精选4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精选4篇)镜面对称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
教学过程: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
(生:镜子里。
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评析】课伊始,趣亦生。
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课件出示题目:(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
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镜面对称的定义及性质2. 镜面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镜面对称现象。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镜面对称。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具有镜面对称特点的图片或物品,如镜子、剪刀、折纸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展示镜面对称的原理及应用。
3.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镜面对称的判定与性质1. 判定一个图形是否具有镜面对称性。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性质,如坐标变换、线段长度不变等。
七、镜面对称在几何中的应用1. 利用镜面对称解决几何问题,如求对称轴上的点到点的距离。
2. 探讨镜面对称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八、镜面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镜面对称现象,如建筑、艺术作品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镜面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拓展与探究1. 研究镜面对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发现镜面对称的新用途。
十、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镜面对称的判定与性质1. 判定一个图形是否具有镜面对称性:如果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对称轴)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则该图形具有镜面对称性。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性质:a) 对称轴:镜面对称的轴线,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关于对称轴完全一致。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2)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对称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方法研究对称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美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2)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镜面对称性质的运用;(2)图形变换方法在研究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练习题;(3)相关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美;(2)提问:什么是镜面对称?2. 探究镜面对称的性质(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镜面对称与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等方面的联系。
3. 练习与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镜面对称性质的理解;(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欣赏对称美的意义;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对称作品。
六、教学延伸1. 探索更多对称现象: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如衣服设计、建筑外观等,进行展示和交流。
2. 开展对称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自己的对称艺术品。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镜面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 实践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对称现象,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对镜面对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态度、解题方法等;3.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镜面对称 教案(通用8篇)
镜面对称教案(通用8篇)镜面对称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观看物体》第三课时《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了解镜面对称及其应用,观赏镜面对称图形;思索并探究镜面对称下图形的变化。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动手操作、观看和想象力量。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照镜子、玩嬉戏等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四、教具预备:镜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观看“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二)、新知探究1、照镜子体验。
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伴侣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难点!)(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转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3、巩固练习嬉戏“照镜子”。
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同学做镜中人动作。
4、拓展练习(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3)、镜子中的数字。
(4)、图片观赏。
观看一下,图片中真实的景物和他在水中的倒影有什么关系?小结:外形、大小相同;景物中上下位置不同的两个点再倒影中的位置恰好相反。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说说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有什么收货?(四)、布置作业:写数学日记《镜子里的学问》镜面对称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熟悉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实践的力量。
3、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熟悉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镜面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如镜子、水面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引起学生对镜面对称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镜面对称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第二章:对称轴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找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2.2 教学内容介绍对称轴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绘制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和模型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正确找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第三章:对称图形的绘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对称图形。
让学生能够应用对称轴的概念绘制出正确的对称图形。
3.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对称轴绘制对称图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出各种对称图形。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和模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出对称图形。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对称图形绘制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出各种对称图形。
第四章:对称图形的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
让学生能够应用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的性质、对称图形的面积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验证对称图形的性质。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和模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对称图形的性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应用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五章:应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镜面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镜面对称的定义和性质2. 镜面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镜面对称的性质。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3. 利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镜面对称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镜子和相关物品(如图片、卡片等)3. 练习题和答案4. 小组讨论的道具或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如镜子、蝴蝶、舞蹈演员等,引导学生关注镜面对称。
2. 新课导入:讲解镜面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镜面对称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如建筑物、艺术作品等,让学生了解镜面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道具或材料制作镜面对称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和总结,使学生对镜面对称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有关镜面对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镜面对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相互批改,教师进行讲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镜面对称,还有哪些对称现象?如何运用这些对称现象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强调镜面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镜面对称》教案(精选10篇)
《镜面对称》教案(精选10篇)《镜面对称》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3 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4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教学准备多媒体,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一,激活兴趣,切入课题.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教学过程说明:我利用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称现象丰富的生活来源,在数学小精灵的引领下,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新课的探索情景.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主动建立连接.】二,提供素材,引导探究.1. 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用课件出示图片1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师: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声音:你们说的对极了,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也是对称的.我有几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愿意继续欣赏吗生:(劲头十足)愿意.l 提出观察要求.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l 同桌合作学习.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低年级学生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我在网上搜集了具有明显镜面对称现象的景物照片,学生在游历祖国东西南北,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究.】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教学过程说明:在同桌交流中,相互启发,增加信息的捕捉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体会快乐.】3.汇报探究结果.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l 联系实际.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生: 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教学过程说明:在感知镜面对称特点后,回到生活再发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决问题.找一找让学生明确镜面对称的特点.在应用中培养用数学的能力,创设情景,满足学生的自尊.】4,学以致用,体验成功.l 用一用,动手做师:你们太棒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难题吗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l 照一照,再发现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l 玩一玩,镜对称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教学过程说明: 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 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2,学生对学生,学生对镜子,韵律操活动再次提高观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为下面的练习铺平道路.玩中学.】l 想一想,多探究1. 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2. 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5,小结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6,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过程说明: 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索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教学收获】镜面对称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镜面对称》教案篇2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69例3、做一做和p71的练习4、5、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学生活动,体会和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镜面对称》教案
Don't think that doing something that seems trivial with your whole heart is a waste. Small things are done handily, and big things will come naturally.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镜面对称》教案《镜面对称》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3、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到数学交流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能够初步进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及其性质。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一面大镜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最好是长方形镜面。
四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对称现象,老师希望大家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1、观察活动一:(1)出示幻灯片:“桥梁及其倒影”。
(2)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生:桥与影子连在一起,景色很美。
生:桥与影子完全一样。
生:桥和影子是对称的。
(3)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对称现象,是桥相对于水平面和影子相互对称的一种现象。
2、观察活动二:(1)出示幻灯片:“小朋友及其镜面”(2)再来观察这幅图,比比看谁发现的多。
生:镜面里外两个小朋友动作都一样。
生:镜子里外的东西都是对称的。
......(3)小结:在生活中大家都照过镜子,都有这种体验,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是我们和镜中影象相对于竖直镜面的一种对称。
......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影子,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经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镜面对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镜面对称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镜面对称的概念•活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判断和构造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图形判断和构造能力二、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镜面对称的概念•能够通过活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判断和构造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帮助学生在活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判断和构造中发现规律和方法四、教学方法•演示法•体验法•组合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练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概念通过课件、教具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镜面对称。
同时,通过教师演示和孩子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最后,由学生归纳本节课要点。
3. 活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判断和构造通过研究教材中的实例,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如何通过镜面对称构造图形和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通过组合法或体验法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点,收集问题,梳理正确的思路。
六、课堂练习•选择题:以下哪些图形是镜面对称的?•判别题:以下哪些图形不对称?•综合应用题:根据所给图形通过镜面对称构造对称图形。
七、课后作业1.预习下节课的内容2.完成课后练习册上有关镜面对称的题目3.回家观察环境中具有镜面对称的事物、图形。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前仔细研究了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设计,灵活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不过在后续的教学中,仍应注重发掘学生的思考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镜面对称的概念,能够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镜面对称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将物体进行镜面对称操作。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概念和特点•镜面对称的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创造性进行镜面对称操作•运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学演示工具准备:黑板、粉笔、镜子、图形卡片。
•学生实践准备:纸张、铅笔、橡皮擦。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步骤一:导入和概念讲解(10分钟)1.老师利用镜子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并问学生能否看到与图片相同的东西,引出镜面对称的概念。
2.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镜面对称的特点,并解释镜面对称的定义。
步骤二:探究镜面对称法则(20分钟)1.老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并引导学生找出镜面对称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镜面对称的法则,并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3.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镜子进行镜面对称操作,验证镜面对称法则的正确性。
步骤三:操作方法示范(15分钟)1.老师现场演示如何进行图形的镜面对称操作。
2.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并实践操作。
步骤四:练习和巩固(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根据给出的图形进行镜面对称操作。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操作结果。
3.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步骤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镜面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要求他们利用镜面对称进行解答。
3.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更复杂的问题和图形。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导入和概念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了镜面对称的概念和特点;通过探究和操作方法示范,学生掌握了镜面对称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练习和应用与拓展,学生加深了对镜面对称的理解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镜子和镜面对称的操作都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知道镜面对称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镜子、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蝴蝶、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
1.2 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教师引导学生这就是镜面对称。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概念2.1 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观察镜子的对称性。
2.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镜子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
2.3 教师给出镜面对称的定义:在平面镜中,物体与其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3. 学习镜面对称的性质3.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镜面对称的性质,如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
3.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镜面对称的性质。
4. 应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4.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镜面对称的问题,如找出对称轴、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等。
4.2 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培养运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感悟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面镜,还有哪些物体或现象具有镜面对称性?2. 学生举例说明,如圆、球面、反射现象等。
3. 教师总结并强调:镜面对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设计中。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镜面对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
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教材分析《镜面对称》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见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9页)。
通俗地说,“镜面对称”是指相对于一个平面的对称。
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数学,用学得的知识解决数学现象。
本课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下面的“做一做”呈现的是照镜子的活动,意图是通过镜面内外人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初中数学镜面对称教案
初中数学镜面对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体验镜面对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镜面对称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镜面对称的本质。
2. 熟练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平面镜。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关系?2.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自己关于平面镜对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镜面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个图形叫做镜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讲解镜面对称的性质:(1)镜对称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
(2)镜对称图形的对应点关于对称轴距离相等。
(3)镜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4)镜对称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3. 讲解镜面对称的判定方法:(1)如果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折叠,使得折叠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如果一个图形相对于某条直线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镜对称图形。
2.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生活中的镜对称现象。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镜面对称。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镜面对称,研究空间几何中的其他对称性质。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与镜面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镜面对称教案
镜面对称教案镜面对称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镜面对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镜面对称教案1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
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设计举例与评析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昨天,淘气到蓝猫家做客,在蓝猫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淘气到蓝猫家做客,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淘气,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淘气呢?谁是真正的淘气呢?你们能帮淘气解开这个谜吗?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了,都兴趣盎然地猜着,有个别学生还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那是一面镜子。
评析: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游戏活动,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蓝猫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老师扮演蓝猫,请两个学生当蓝猫在镜子中的像。
)蓝猫对着两生做一些动作,两个同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生1和蓝猫的动作一样,生2和蓝猫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意见仍不统一。
评析: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游戏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的矛盾冲突,进而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索的欲望。
2、走出课堂,亲自体验镜面对称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得出结论?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的方法,但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
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教材分析《镜面对称》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见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9页)。
通俗地说,"镜面对称"是指相对于一个平面的对称。
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数学,用学得的知识解决数学现象。
本课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下面的"做一做"呈现的是照镜子的活动,意图是通过镜面内外人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对称作为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与学生的日常实际联系较多,故在二年级上册引入"对称"这一常见变换应该说是必要的。
对称的表现方式很多,如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囿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只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作了介绍,其中镜面对称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镜面对称》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来学习的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又不同于轴对称,它富有变化性。
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来体验,在"玩"中学,从体验中获得知识。
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镜面对称的特征不容理解,可能会对镜面对称特征的感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⑵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
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七、课前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
学校里有大镜子的组织学生去镜子面前“照一照”,如果没有,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引出水面对称1、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
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3、同学们,平常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第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的倒影。
4、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说明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大小形状一样,是一种上下对称。
)5、导入镜面对称师:除了水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镜子里。
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子里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镜面对称,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你们想不想自己到镜子前去做一做动作,照一照自己呢?生: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齐答:想!(学生走出教室,到大镜子前去照一照)师: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观察"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学生们投入到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在镜子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议论。
稍后回到教室。
)汇报交流:镜子外的我和镜子中的我,大小一样,前后、上下的位置也没变,就是左右的位置变了。
师:照镜子,就是我们数学中说的镜面对称,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是左右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清晰地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和相对性。
](三)、巩固练习1、游戏:《照镜子》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也可以学生跟学生做照镜子游戏。
)师:我蹲下。
生:我们也蹲下。
师:我起立。
生:我们也起立。
师:我向前走。
生:我们也向前走。
师:我向后退。
生:我们也向后退。
师:我左手摸右耳朵。
生:我右手摸左耳朵。
[说明: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也可先请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其他学生判断这名学生做得对不对。
这样设计是照顾一部分学困生。
整个游戏活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全体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动作,既巩固了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课本71页第5题。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课本71页第4题。
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4、拓展题(1)写下1-9的一排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2)找找镜子外是什么时候?教师出示几个镜子中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镜子外实际是几时几分?(四)、回顾总结说说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九、板书设计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前后左右--变上下互换十、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第40页案例反思: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所蕴含的知识。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倡导学生从身边,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于生活中去,让数学不在是纸上的数学题,更多地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生动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让学生"闹",让学生"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去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因为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内化的过程。
[问题研讨]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在选择单个物体时,容易理解左右的位置变化,但在考虑一排物体时不够严密,不能理解它的左右变化。
其二,有一小部分学生"玩"的目的性不明确,课堂上如何引导,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材分析:“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
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能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小镜子每人一面、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水面对称欣赏“倒影”,激趣导入投影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
(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师: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
(镜子里。
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二、镜面对称1、照镜子体验。
师: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
一齐说一遍。
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
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面对面感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