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循环图

合集下载

生理学能量代谢ppt课件

生理学能量代谢ppt课件
腋 温 36.0-37.4 ℃ 最稳定 口腔温 36.7-37.7 ℃ 喘气、饮水影响 直肠温 36.9-37.9 ℃ 出汗、测量姿势 鼓膜、食道—反映脑组织和机体深部温度 可信度 :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
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 无汗、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36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5959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汗腺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手掌足跖除外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部位汗腺神经神经支配支配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刺激刺激温热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意义意义加强散热对体温调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节有重要作用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有关606033循环系统的调节反应循环系统的调节反应热环境下
14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三)临床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
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定 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量,计算呼 吸商,按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得到对应氧 热价,即可计算总产热量。
另一更简便方法是将非蛋白呼吸商定为 0.82,氧热价为20.20 kJ ,只需测定单 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便可按下式计算机 体的产热量:
高于43
生命危险
34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人体外周组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
温度称为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
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的温度 称为深部温度(core temperature)。

生物化学代谢部分课件-物质代谢的调节及代谢网络3

生物化学代谢部分课件-物质代谢的调节及代谢网络3
• 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辅酶
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 有机分子与酶或蛋白质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底物与酶分子之间的识别以及相互作用; • 无机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金
属离子与酶或蛋白质之间的络合及与生物小分子 (辅酶、ATP等)之间的络合作用。
激素可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或含量,也可改变 细胞内代谢物的浓度,从而影响代谢反应的速 度--激素水平的调节。高等动物不仅有完整的 内分泌系统,还有功能复杂的神经系统。在中 枢神经的控制下,或者通过神经递质对效应器 直接发生影响,或通过改变某些激素的分泌来 调节某些细胞的功能状态,并通过各种激素的 互相协调对整体代谢进行综合调节--整体水平 的调节。
A.
B.

蛋泛 白素
泛 素
内 源
酶化 蛋 性
体的 白 抗
降内 解源 成性 肽抗
酶 体 降 解
原 在 胞
段原 途 内
被径的 28 降
S
免解
酶原的激活
• 有些酶在生物体内合成出来的是它的无活性前 体--酶原。一定的条件下,这些酶原水解去除 一部分肽链,使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形成有活 性的酶分子—酶原激活。酶原从无活性状态转 变成有活性状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属于这种 类型的酶有消化系统的酶(如胰蛋白酶、胰凝 乳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等)以及凝血酶等。
(1)被修饰的酶可以有两种互变形式,一种为 活性形式(具有催化活性),另一种为非活性 形式(无催化活性)。正反两个方向的互变均 发生共价修饰反应,且都将引起酶活性的变化。
(2)共价修饰调节作用可以产生酶的连续激活 现象,具有信号放大效应。例如肾上腺素引起 糖原分解过程中的一系列磷酸化激活步骤,其 结果将激素的信号逐级放大了约300万倍。

2物质代谢(精)

2物质代谢(精)

§2物质代谢教学目的:1.掌握食物消化的方式、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掌握三大有机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明确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是同时又交错进行的。

教学重点:消化的基本过程、三大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三大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投影>你知道吗?例举人体物质交换及组成物质更新速度数据。

图解投影:过程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外界→人体) 物质代谢的过程 中间代谢(细胞内) (人体内细胞)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人体→外界) 一、食物的消化什么是消化?联系进食分析:大块食物————→食糜(大分子)————→小分子细胞膜只能通过小分子物质,因此要进行消化。

物理性消化:咀嚼、磨碎⒈消化 酶化学性消化:有机大分子——→有机小分子学生阅读(2min)提问:消化方式有哪些?举例、何种更进化一些?投影(变形虫的吞噬活动、白细胞变形运动及吞噬病菌)提问:水螅进行何种消化方式?展示水螅挂图分析:进化⒉消化方式: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变形虫、水螅) (水螅、高等动物)说明:⑴细胞外消化比细胞外消化优越物质代谢 外界 外界①能消化细胞不能吞入的各种食物②有专门分泌酶的细胞、酶的种类多③消化腔的容积大⑵水螅等低等多细胞动物可能同时具备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⑶人的细胞内消化遗迹:白细胞吞噬病菌(挂图)⒊消化系统组成:P97(挂图)(让学生对照添加相关内容)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胃腺─→胃液消化系统消化道内消化腺消化腺肠腺─→肠液唾液腺─→唾液消化道外消化腺胰腺─→胰液肝脏─→胆汁⒋三种有机物的消化△⑴过程:P80 (学生阅读2min)提示:酶的专一性投影简表,提问分析:如糖类:多糖→二糖→单糖唾液淀粉酶(口腔、小肠) 胰麦芽糖酶(小肠)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胰、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胆汁(小肠) 胰脂肪酶(小肠)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乳化作用肠脂肪酶胃蛋白酶(胃、小肠) 肠肽酶(小肠)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胰蛋白酶(提问: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只含一种消化酶的是?分析总结:消化场所有哪些?⑶消化场所——口腔、胃、小肠(主)练习:一课一练[第二课时]复习提问:物理性化学性①消化的定义:哪两种方式?大块食物————→食物颗粒————→小分子简提:小分子才能通过细胞膜。

回顾:1、三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回顾:1、三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回顾:1、三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师什么?板书:消化生:糖类——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2、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生:血液和淋巴循环板书:运输过度问: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后如何被人体利用?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三类营养物质的利用板书:利用一、营养物质的利用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1、糖类的利用人体内的糖类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后糖类变成小分子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形成——血糖,血糖实际上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问: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被利用的?生:氧化分解供能一产生一CO2+H2O+能量合成糖元有肝糖元(在肝脏中合成)和肌糖元(在骨骼肌细胞中合成),主要区别,肝糖元可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多个葡萄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多糖化合物)转变为脂肪贮存师:简单的我们可把利用途径归纳为三点: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变思考:提供能量的糖类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从哪里来呢?生:肝糖元的分解脂肪、蛋白质的转化师:而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用途能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保持在90mg/100ml左右思考:北京鸭是如何在短期内育肥?(分析:育肥也即增加体内的脂肪)生:人工填饲富含糖类饲料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模拟人体内糖类的利用途径分析蛋白质和脂肪在组织细胞内的利用(生讨论)脂肪一一甘油和脂肪酸一一合成脂肪贮存――氧化分解供能(C02、H20、能量)——少量转变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产物是C02、水、含氮废物, 如尿素等)――合成糖类和脂肪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人体内三大类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糖类 -------- 脂肪(板书)师: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使人体获得能量,而这些营养主要来自于食物,人体往往又要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消耗能量,体内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蛋白质糖元的形式储存。

二、人体内的能量师:获得能量=消耗能量+贮存能量(板书)A、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消耗人体有机物积累B、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消耗人体有机物减少问:1、如果一个人过度节食,会带来什么后果?能量供给不足,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身体将消瘦,体质下降,严重的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还会引起神经性厌食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根据儿童、成人、老人的主要特征,比较获得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的多少?儿童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生长发育成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维持平衡老人获得能量v消耗能量变瘦、衰老过渡: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时不仅产生能量还会产生一些废物问:人体细胞内有机物分解时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以及一些多余的无机盐问:这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否则将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和思维导图》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和思维导图》新人教版

《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酶(胃液、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

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HMG-CoA
D(-)-β-羟丁酸 丙酮
乙酰乙酸 琥珀酰CoA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 2乙酰CoA
酮体代谢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 生理意义: (1)酮体的生成是肝脏输出脂肪酸能源的 一种形
式,对在严重饥饿时保证脑组织的能量供应有 重要意义。 (2)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 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病理意义:酮症酸中毒。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糖异生
一、定义*:
从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器官:
肝脏、肾脏(严重饥饿时)
三、原料* :
甘油、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
四、反应过程(了解):
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三个不可逆反应的逆过程由四个关键酶催化
五、主要生理意义:饥饿条件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脂类(lipids)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 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用以及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种类
可变脂
脂肪:甘油三酯
脂类 类脂
固定脂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储能 细胞的膜
• 甘油三酯代谢概况:
酮体
甘油 脂肪动员 三酯
甘油二酯途径
FFA
活化,-氧化
乙酰CoA TAC
氧化磷酸化
氧化 供能
甘油 甘油激酶 3-磷酸 甘油
软脂酸
磷酸二 羟丙酮
乙酰CoA NADPH ATP
(5)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6)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糖的有氧氧化
定义: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 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 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5 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5 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高考考点5 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本类考题解答锦囊本高考考知识点综合性校强,要求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比如初中学过的对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三大营养物质生理作用,代谢场所,即细胞的结构等知识。

还要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调节的知识相联系。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牢固地掌握,并能进行分析、综合应用。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掌握三大营养物质各自的代谢过程,其次要掌握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和联系,这类体比较容易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审题准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亭、词,从考查的对象或提供的代谢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判断出要考查的是哪一种物质,再联想与此物质相关的有关知识,就能把握住解,冼此类问题的主要思珞,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Ⅰ热门题【例题】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上面的图解回答:(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2)粮食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温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的糖的代谢、种子的呼吸,同时考查对各种现象的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理解糖代谢的途径、掌握动物和植物在呼吸方式上的不同。

【解析】人体在物质代谢中,不可能使丙酮酸转化为乙醇,该过程一般发生在植物钿胞中。

粮食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堆放时间久了以后,会生水。

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水需氧。

图形中的①是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③是多数植物无氧呼吸产生的,④是动物和部分植物(玉米等)无氧呼吸的产物,丙酮酸沿③、④两条途径反应的原因是酶不同速成的。

【答案】(1)①、②、④(2)呼吸作用产生水(3)②1关于进入动物细胞内氨基酸所发生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合成蛋白质B.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直接合成性激素D.经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尿素答案: A 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蛋白质代谢的分析。

人和动物体内(精)

人和动物体内(精)
2019/3/29 28
氨基转换作用
葡萄糖 分解 COOH 谷丙转氨酶
COOH
CH2 CH2 CHNH2
CH3
CH2
GPT
CH3
+
C
O
CH2
C O
+
C H NH2
COOH 丙氨酸
29
COOH
COOH 丙酮酸
COOH
谷氨酸
2019/3/29
∝酮戊二酸
小 肠
甘 油
自 由
脂肪酸
扩 散
小 肠 绒 毛 细 胞
“喜欢吃肥肉的人易患脂肪肝”,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请阅读P70最后一自然段,分析“脂肪肝” 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9/3/29 19
巩固练习
1、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的图解,字母代表器官、细胞、 物质和 能量,数码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肝脏 3 淀粉 1 G 2 4 血糖 8 肾脏 (1)淀粉经[ 1] 消化 和[ 2 ] 吸收 6 B 组织 细胞 7 肌糖元 9 D 5 CO2+H2O+E
合 成
脂 肪
毛 细 血 管
毛 细 淋 巴 管
血 液
组织器官
2019/3/29 30
氨基转换作用
COOH CH2
非必需氨基酸
谷丙转氨酶
COOH CH2
CH3
条件? CH2 + C
CHNH2
CH3
O
GPT
CH2
C O
+
C H NH2
COOH 丙氨酸
31
COOH
COOH 丙酮酸
COOH
谷氨酸
2019/3/29

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氧化

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氧化

+能量
(80-120mg/dL)
合成
合成
分解
非糖
肝糖元
物质
肌糖元
谢代的质物养营大三内体物动和人
脂 脂质代喜正常谢欢情:吃况食肥下物肉,主的多要余人是脂容脂肪易肪在,患肝少脂脏量肪内磷合肝脂成,和脂对胆蛋固吗白醇?,。 食 (肪 肝物甘:中油将为是脂下的 三脂 脂 肪 去什脂 酯肪 蛋 在 便么肪 )运 白 肝 导?出 合 脏 致消肝 成 内 肝化细 原 堆 硬胞料积化甘脂,,。—油肪如形—和酸果成磷吸肝脂合脂收脏肪成供功肝应脂能,不肪下长足降期,,发造或展成
(3)过程[5]的生理意义是 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人摄取糖过多会发胖,说明糖可通过[6]转变为B 脂肪
谢代的质物养营大三内体物动和人
2、下图为蛋白质代谢图解,请据呼回答:
食 新的氨基酸 含氮部分 4 A
物 中
1
氨基酸
3
6 CO2+H2O+E
蛋 白 质
2
不含氮部分 5
各种组织蛋白质、
巩固练习
1、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的图解,字母代表器官、细胞、
物质和 能量,数码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肝脏
5
CO2+H2O+E
34 淀粉 1 G 2 血糖
组织 7
9
细胞
肌糖元
D
8 肾脏6ຫໍສະໝຸດ B(1)淀粉经[ 1] 消化 和[ 2] 吸收 而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2)肝脏通过[3]、[4]将血糖浓度维持在80mg/dL-120mg/dL 范围内。
哪些生物体内储存脂肪较多?试举例说明。
冬眠的动物、迁徙的鸟类。
谢代的质物养营大三内体物动和人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 ⑵蛋白质转变成糖的步骤: • 现已了解除亮氨酸、赖氨酸外,其他组
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均可转变为糖。
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可变为α-酮酸,α-酮酸再经过一系 列变化转化成糖。
• 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丙氨酸转变成丙酮酸、天冬氨酸转变成草酰乙 酸、谷氨酸转变成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经三羧酸循环变成草酰乙酸。草酰 乙酸经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作用变成烯醇丙 酮酸磷酸。烯醇丙酮酸磷酸沿酵解作用逆行, 即可生成糖原。 • 其他如精氨酸、组氨酸、脯氨酸、鸟氨酸、瓜 氨酸均可通过谷氨酸转变成α-酮戊二酸,再转 变成糖原。
由脂肪合成蛋白质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实际上仅 限于Glu。 蛋白质间接地转变为脂肪。 1.脂肪合成蛋白质 由脂肪合成蛋白质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⑴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先转变为丙酮酸,再转变 为草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然后接受氨基而转变 为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 ⑵脂肪水解形成的脂肪酸经β-氧化作用生成乙
5-磷酸核酮糖 6-Pi-葡萄糖
磷酸戊糖 途径
6-磷酸果糖
甘油
3-磷酸甘油醛
生糖氨基酸
丙酮酸
• 3-磷酸甘油醛是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
及糖异生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脂肪分 解产生的甘油通过甘油激酶催化也可形 成 3-磷酸甘油醛,另外,生糖氨基酸脱 氨以后可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所以, 3-磷酸甘油醛可以联系糖、脂质及氨基 酸代谢。
• 2.脂肪转变成糖
• ⑴实验证明:用CH3C14OOH饲喂动物后,确有
C14参入肝糖原分子中,惟量很少。近些年来,人 们对丙酮代谢的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研究已确证 脂肪酸代谢所产生的丙酮能够转变成糖。 • ⑵脂肪转变成糖的过程 糖原异生作用 • 甘油 α-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糖原 分解 三羧酸循环 •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少量) 糖 • 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动用所贮存的大量脂肪并转 化为糖类。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者以发现者Hans Adolf Krebs([英]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命名为Kre bs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Krebs循环。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乙酰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2o和co2。

由于这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在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关键步骤,草酰乙酸的供应有利于循环顺利进行。

其详细过程如下:(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酰coa具有硫酯键,乙酰基有足够能量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

首先从ch3co基上除去一个h+,生成的阴离子对草酰乙酸的羰基碳进行亲核攻击,生成柠檬酰coa中间体,然后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游离的柠檬酸,使反应不可逆地向右进行。

该反应由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etase)催化,是很强的放能反应。

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

(2)异柠檬酸形成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为一可逆反应。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ppt课件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ppt课件
经代谢转变为具有生 理功能的物质和基团
脱氨基作用 -酮酸 氨 酮体 氧化供能 糖 尿素
胺类的生成 一碳单位 含硫氨基酸代谢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定义:
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脱氨基方式*
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 联合脱氨基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偶联* 非氧化脱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 6-磷酸葡萄糖酸(C6)×3
第一阶段
3NADP+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3NADP+3H+
CO2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木酮糖 C5
3-磷酸甘 油醛 C3
5-磷酸核糖
7-磷酸C5景天糖 C7
4-磷酸赤藓糖 C4
6-磷酸果糖 C6
5-磷酸木酮糖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酮体)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酮体)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胆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3. 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甘油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其它α-酮酸
——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糖 葡萄糖或糖原
甘油三酯
脂肪

4.4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

4.4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

小结与作业 作业: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1.复习本节知识(关键是 二、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 每种物质的转移途径)
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蛋白质 氨基酸
2.完成学案习题(P56P59)
3.学案P60-P65习题补充 (选做)
糖类
脂类
准备第二册教 材和练习册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糖酵解 丙酮酸彻底分解 三羧酸循环
[细胞质基质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糖酵解)
C6H12O6 酶 2C3H4O3 +4[H] + 能量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②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3H4O3 +[H] 酶 2C2H5OH(酒精) + 2CO2
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即合理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 食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 摄入量及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要求。
中华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比例
食物种类 谷物类
在膳食中的 30-40
质量比(%) 1
肉类 和豆类 30-35
1
蔬菜 和水果 30-35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合成
肝糖原 肌糖原
分解
转变
脂肪
转变 转氨酶
非必需氨基酸
2、脂肪代谢
食物 脂肪
消化
(胆汁乳化,胰脂肪酶水解)
吸 收
合成 人体
脂肪 分解
甘油 肝脏 丙酮酸
糖代谢(氧化
分解释放能量)
+
线粒体
脂肪酸 基质
二碳 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
(释放能量)
3、蛋白质代谢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者以发现者Hans Adolf Krebs([英]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命名为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10本词条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三羧酸循环外文名称tricarboxylicacidcycle acid cycle别称TCA cycle目录1基本简介2主要特点3发现过程4化学反应5生理意义6其他资料1 基本简介2 主要特点3 发现过程4 化学反应5 生理意义6 其他资料6.1 循环过程6.2 循环总结6.3 生理意义6.4 调节功能回到顶部意见反馈基本简介折叠编辑本段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 acid cycle ,TAC cycle,TAC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NADH+H+和FADH2)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成为三羧酸循环。

主要特点折叠编辑本段柠檬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Krebs循环。

是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在三羧酸循环中,反应物葡萄糖或者脂肪酸会变成乙酰辅酶A(cetyl-CoA)。

这种"活化醋酸"(一分子辅酶和一个乙酰相连),会在循环中分解生成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并脱氢,质子将传递给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和黄素腺嘌呤(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

三大有机物

三大有机物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目标:1。

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重点:1。

糖类,蛋白质代谢难点:1。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

基本知识:1。

三大有机物代谢2.三大有机物代谢的关系(1).糖类代谢:ⅰ。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ⅱ。

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①主要来自,,;②分解产生;③转化而来。

ⅲ。

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3种途径:①供能;②合成;③转变为等物质。

另外,若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致使血糖浓度高于时,还会有相当一部分血糖以形式随尿排出体外。

ⅳ。

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①低血糖:人在长期饥饿或功能减退时,就会出现症状,此时应及时吃一些含较多的食物,若不及时治疗,继而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这是因为。

②高血糖:血糖持续高,会引发病,患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泌不足。

(2).脂类代谢:ⅰ。

食物中脂肪经消化,以形式被吸收到中。

ⅱ。

脂类代谢引发的疾病(脂肪肝):脂肪摄人过多时,会把多余的脂肪合成为并转运出去。

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

如果功能不好,或是等合成减少时,的合成受阻,就不能顺利地运出,造成在肝脏中堆积形成。

长期发展下去,最终造成。

因此,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的食物,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代谢:ⅰ。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做。

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称为,一共有种。

ⅱ。

氨基酸的三个来源:①主要来自(从中吸收而来);②通过新形成的氨基酸;③分解产生。

ⅲ。

氨基酸在体内的3个去路:①主要用来合成各种,和某些激素等。

②通过形成其它的氨基酸;③通过作用分解为部分和部分。

其中前者可以在(器官)中转变为主要经系统排出体外;后者可以氧化分解成,同时释放,也可以合成为。

ⅳ。

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贮存,也不能完全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因此,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量的。

氨基酸种类较齐全的是性蛋白质。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_图文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_图文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转变 糖元等
1.用氨基酸饲养的人工糖尿病的犬,大多数氨基 酸可以使随尿排出的葡萄糖增多.
2.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脏中糖元含 量增加.
3.用含有大量蛋白质而脂肪很少的饲料喂养宠物 ,发现仍能积累不少脂肪.
蛋白质代谢
食物中 蛋白质
消化吸收
自身的 蛋白质
分解
其他 物质
怪不得我吃素也这么胖!
4、饥饿时,血糖含量怎么样?为什么饿到极致反而不觉得饿? 血糖含量下降;肝糖元可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 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5、肌糖元可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吗? 不能;肌糖元是直接作为肌肉的能源物质,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能量
总结: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元
分解

糖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_图文.ppt
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动植物新陈代谢显著区别: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 植物为食,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问题1:动物所摄取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无机营养:水和无机盐;
有机营养: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 其中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称为三大营养物质; 纤维素又称为第七大营养物质。 问题2: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
返回
3. 蛋白质代谢
氨基酸
健康 种类齐全 蛋白质
缺乏必需 氨基酸
营养 不良
如只吃素,植物中缺少人 体某些必需氨基酸。
返回
小结: 三大营养物质(能源物质)相同点: 1、都有三个来源:食物的消化吸收为主;其他物质转
化;自身物质分解; 2、代谢过程中,都能合成、分解和转化,且都需酶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及思维导图》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及思维导图》新人教版

种消化液,有利于
消化。
(2)小肠有 5~6 米长,内表面有环形
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示意 皱襞和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三、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平衡膳食: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
维生素 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 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 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 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 D:促进 钙、 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 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
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 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
6豆制品乳制品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牛奶肉类鸡蛋维生素b1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猪肝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促进钙和磷的吸收7
66
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 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