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综合测试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初一《科学》第一章复习卷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一、选择题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学习前积累的科学知识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B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巷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A 阅读,作笔记和练习B 观察讨论和交流C 观察,实验和思考D 阅读实践和应用4、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当科学家C提高智商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6、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 扩大观察范围B完成观察任务C得到观察结果D延长观察过程7、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A 1.8微米B 1.8毫米C 1.8厘米D 1.8分米8.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27.8分米B.5.8厘米C.217.80毫米D.2.79厘米9、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 1米B 1厘米C 1分米D 1纳米10、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11、《科学》作业本的宽度为()A 20毫米B 20厘米C 20分米D 0.2米1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13、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A 10厘米B 42分米 C 36000毫米 D 0.45米14、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主要取决于()A 测量人的态度B 测量的对象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D 测量工具的量程15、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氧气B.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C.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D.实验中没有发生置反应2 . 下列各个量中接近80厘米的是()A.科学课本的长度B.铅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课桌的高度3 . 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采用“转换法”的是()A.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B.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时,通过U形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D.探究两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4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量筒量取液体C.将固体药品装入试管中D.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5 . 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之后,实验考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液使细菌增殖停止。

最适合作为这个实验猜想的是:()A.青霉菌与细菌间可能是互利关系B.可能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C.可能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D.可能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6 . 某同学在用量筒取液体时,先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70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8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A.等于52毫升B.大于52毫升C.小于52毫升D.无法判断7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给液体加热8 . 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A.0.8秒B.0.08秒C.0.6秒D.1.33秒9 . 小明想探究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沉浮的现象,有如下仪器,你觉的哪种仪器是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A.药匙B.量筒C.玻璃棒D.烧杯10 . 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班级姓名得分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氢氧化钠(或浓硫酸)(都有腐蚀性)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A.爆炸性B.易燃性C.毒性D.腐蚀性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

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D .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3、某年某月某天,科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A .月亮是一个球体B .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C .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D .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4、一幢7层的普通住宅楼高约()A .2400厘米B .40米C .0.24千米D .350分米5、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乒乓球的直径C .钢笔的长度D .墨水瓶的高度6 、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图是()7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8 、下列关于量杯刻度线画法正确的是()9 、北方冬天某一天气温为-40 ℃.河水上方结一层冰,则水与冰交界处温度()A .4 ℃B .0 ℃C .-4 0℃D .略高于-40 ℃10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 40 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B .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C .提出问题、假设、实际实验和进行实验D .实际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第10题图11 、下列温度中,约在 36 ~ 37 ℃之间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B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12 、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所有变量都不同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 .所有变量都相同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13 、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 . 3260 米, 7 . 59 米, 759 毫米, 759 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 .分米、毫米、厘米、米B .厘米、分米、毫米、米C .毫米、厘米、分米、米D .毫米、分米、厘米、米14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试卷和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试卷和答案)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刚进入初中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 .身高约160厘米 B .平静时每分钟心跳18次 C .体温约35℃ D .100米跑步成绩约50秒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若发生意外要立即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并及时向老师报告。

下列处理方法不当的是( )A .做实验时,如果被火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B .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立即躺在床上休息,过一段时间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去医院C .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 .做实验时,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3.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小科同学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就“小科同学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4.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l02℃,现测得气温为20℃,那么室内实际的气温是 ( ) A .18℃ B .20℃ C . 22℃ D .24℃ 5. 裁剪衣服要量身高,下列测量工具较合适的是( ) A .最小刻度是厘米的软尺 B .最小刻度是毫米的软尺 C .最小刻度是米的测绳 D .以上三种测量工具都不能用6. 当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等,然后给你量体温,医生采取的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 .建立假设 B .制定计划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检验与评价 7. 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 .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8. 运动会上裁判员科学的测量能体现体育运动公正的精神。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A)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A)课件新版浙教版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
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
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3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
甲组
,乙组

阴暗,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②实验材料选择:
同样多株韭苗或同样多。株蒜苗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99
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
解9?5℃左右

开水并不是不响,只是响声减小一些
(2) 当 时 他 们 是 在 如 图 乙 中 所 示 的 气 温 下 进 行 实 验 的 , 则 当 时 气 温 应 该 读
可知课本的厚度是
厘米,每张纸的厚度是
毫米;
0.60
(2)小金同学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下图所
示,用刻度尺0量.0出6 20圈的宽度是 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2.00 1
(3)小董和小金同学的实验都用到“特殊”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叫做
法,这是
一 累种积常 用 的 科 学 测 量 方 法 , 使 用 这 种 方 法 的 好 处
40
60
70
80
85
90
95
M
t/℃
声强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dB
现象
更多小
水面有
有小气 少量气 上升气 大量气
气泡形
无气泡 无气泡

13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_试卷及答案

13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_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三)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2.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月亮形状的变化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C.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蛟龙号”潜水B.“神舟九号”飞天C.沙漠干旱沙雨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4.下列仪器的用途错误的是( )A.试管是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B.停表可以测量时间间隔C.酒精灯是实验室常见的热源D.药匙主要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①⑤⑥④②⑦C.③①④⑤⑥②⑦D.③①⑤④⑥②⑦6.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第7题图第8题图7.如图所示,在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都对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9.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身活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10.实验室里的量筒常常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矮而粗的形状,这主要是为了()A.美观、好看B.提高稳度C.便于操作D.提高测量的精确度11.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弯折了C.澄清的水是白色的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地消失12.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面积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②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七年级上册科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品种繁多,五彩纷呈,形态各异,不同品种的荷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数量多样性【答案】 B【解析】荷花品种资源丰富,传统品种就达200多个,且不断有新品种涌现。

荷花有不同品种,体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故选:B。

2.如图是甲、乙两点所处经纬度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都处于北半球B. 甲、乙都处于西半球C. 甲所处纬度是15°N,乙处所处纬度是45°ND. 甲所处经度是45°W,乙处所处经度是15°W【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甲的坐标为15°S、45°W,乙的坐标为45°S、15°W,故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乙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故选项ABC说法错误,选项D说法正确;故答案选:D3.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 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答案】 B【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总质量为40g;当液体体积为80cm3时,总质量为100g;根据公式m总=m杯+m液得到:40g=m杯+ρ液×20cm3;100g=m杯+ρ液×80cm3;解得:ρ液=1g/cm3, m杯=20g。

故A、C、D错误;40cm3的该液体质量m液'=ρ液V液'=1g/cm3×40cm3=40g,故B正确。

故选B。

4.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 厘米。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测试卷一、单选题1.对以下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厘米B.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分钟C.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D. 洗澡用的水温度接近70摄氏度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若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手揉眼睛,随后用大量清水清洗B. 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原瓶中C. 实验室里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有白色固体,为分清是白糖、食盐,可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开来 D. 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3.下列四个图中,测四个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4.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5.下列处理意外事故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B. 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被化学试剂灼伤,缓缓用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6.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B. 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C.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600毫升D. 我们的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7.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 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 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D. 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8.小明同学先后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2.53 厘米、2.55厘米、2.53厘米、2.75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 2.53 厘米B. 2.54 厘米C. 2.59 厘米D. 2.537 厘米9.为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 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L/L1 即为垫圈的总数 B.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 个垫圈的厚度L1,10L/L1即为垫圈的总数C.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M/M1 即为垫圈的总数D.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 个垫圈的质量M1,10M/M1 即为垫圈的总数10.某同学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向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俯视得数据为20 毫升,而放入小石块后水面上升又仰视得数据为30 毫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检测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检测卷

第1章科学入门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实验与观察时,我们常常要借助各种仪器和工具。

这是因为()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可靠的判断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D.以上说法都正确2.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最小刻度。

要较准确地一次量出125mL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A.500mL、10mLB.100mL、2mLC.250mL、5mLD.50mL、5mL3.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第3题图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C.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4.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B.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00纳米=900×10微米=9000微米B.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D.1.8米=1.8×1000=1800毫米6.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甲的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

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A.甲B.乙C.都符合D.都不符合7.下列几种用刻度尺测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8.下列几种测量工具中,其刻度线的分布不均匀的是()A.刻度尺B.温度计C.量杯D.量筒9.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A.测量跳远成绩选用量程为1米、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B.要想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128毫升液体,应选用量程为500毫升、最小刻度为5毫升的量筒C.测量体温选用测量范围是0~100℃的温度计D.测量身高选用量程为2米,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卷尺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D.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11.用金属框可以拉出一个肥皂泡,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整体评价(答案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整体评价(答案版)

第一章 科学入门 整体评价训练知识点 1实验的基本操作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B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④D .③④⑤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B )A .刷洗试管B .倾倒液体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D .向试管中加入药品3.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知识点2长度和体积的测里4.右图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D)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0 cm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5.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是2.00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1.0mm。

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2)放入小石块时要用细线系住,以下目的不能达到的是D(填字母)。

A.防止石块撞破量筒B.防止水溅起C.实验结束后便于去除石块D.便于读出示数(3)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两同学计算出来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计算出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乙(填“甲”或“乙”),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30cm 3。

浙教版7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综合能力测试

浙教版7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综合能力测试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能力测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1七上·江北期中)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A.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和证据C.提出问题D.制定计划2.(2021七上·萧山期中)小科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

在未甩的情况下,小科消毒该体温计后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39.6℃,丙为39.6℃。

则()A.只有甲、乙正确B.只有乙、丙正确C.甲、乙、丙都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3.(2021七上·萧山期中)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

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 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A.22号B.22号半C.23号D.23号半4.(2021七上·萧山期中)“你这瓜保熟吗?”,面对顾客的疑问,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

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D.得出结论5.(2021七上·萧山期中)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传染性很强。

在疫情期间,小张出去买生活用品,他戴好口罩后一路走向超市。

在超市门口,保安拿着电子体温计往小张额头上扫了一下,便测出了他的体温是正常的,随后小张进入超市买完东西后就迅速回到家。

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正常体温约为36.9℃B.小张买了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L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0.00008m﹣0.00012mD.小张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有75dm6.(2021七上·金华期中)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只有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

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雨后彩虹B.“神舟十三号”上天C.流星划破夜空D.大雁南飞2.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A.调查B.实验C.观察D.思考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5.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是6.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秒表测百米赛跑的时间④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在发音⑤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⑥用眼睛观察晶体熔化的整个过程A.②④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7.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A.延长观察时间B.获得观察结果C.扩大观察范围D.完成观察任务8.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

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A.玻璃棒B.温度计C.放大镜D.显微镜9.小金同学在做用勺子加盐的数量(勺)与鸡蛋浮沉情况实验时,最适合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A.文字描述法B.图形记录法C.表格记录法D.以上都不是10.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11.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A.1.6米=1.6×1000=1600毫米B.2.8小时=2.8×3600秒=10080秒C.45千克=45千克×1000=45000克D.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12.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月相的变化规律B.地球自转方向C.日本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零刻度”B.都是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越高C.刻度线都是均匀的D.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3.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A.AB.BC.CD.D4.某同学先后4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73厘米、1.75厘米、1.71厘米、1.93厘米,则小球的直径为()A.1.73 厘米B.1.765 厘米C.1.77 厘米D.1.78 厘米5.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A.③④B.①④C.①②D.①③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熄灭酒精灯7.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点的刻度值应该小于A点的刻度值B.如果B点为室温刻度值,则A点可能为0C.液柱上升,表明气体缩小,此时气温上升D.液柱下降,表明液体缩小,此时气温下降8.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9.分析以下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40;②测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再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 2,小石块的体积是V 2-V 1;③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10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

实验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A.①与②B.②与③C.①与③D.全部不相同10.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180秒=180秒×1/60=3分B.1.8米=1.8×1000 =1800毫米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11.下列有关于科学及科学观察、测量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B.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C.用工具可以拓展观察力,如用天文望远镜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D.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确度和环境等因素等影响,测量一定存在误差12.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1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75厘米=75厘米×米=0.75米 B.9.5厘米 3=9.5×=9.5×10-6米3 C.0.08米=0.08米×1000=80毫米 D.16分米 3=16×米 3=0.016米3 14.身高为160cm 某同学,利用自己身体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长10步幅,约30m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B.课桌长4拃,约2.8m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C.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cmD.教室宽5臂展,约8m (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15.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据表可知维生素C 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16.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17.为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 1000 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 ,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 1,L/L 1为垫圈的总数B.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 ,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 L 1,10L/L 1为垫圈的总数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 M 1,M/M 1 即为垫圈的总数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再测出 10 个垫圈的质量 M1,10M/M1 即为垫圈的总数18.“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

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1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肯定小于15 mLB.肯定大于15 mLC.肯定等于15 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 mL2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

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

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A.16℃B.18℃C.20℃D.24℃二、填空题(共8题;共18分)21.我们可以用天平测一盒大头针数目,方法如下:先测出一盒大头针质量为M1克,再测出50个大头针的质量为M2克,则一盒大头针数目为________。

22.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

(均填序号)23.某些说英语的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F。

细心的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1)请你将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________.(2)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86°F,回到北京温度为20℃,两地温差为________℃。

24.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

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25.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用来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__。

第25题图第27题图26.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单位:(1)某同学身高17.0________(2)我们正在喝的温开水的温度为45________(3)一个量筒的测量范围为0~500________(4)一片药片的质量约为480________27.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回答下列各题。

(1)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

2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 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 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V约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29.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_____。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30.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2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

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

3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 2-V 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做法:________ (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 cm 3。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A .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 .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 .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 .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四、解答题(共4题;共22分)32.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 ×10m (宽*长),厚度 0.63mm ”,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 .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 L 1B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 n 圈C .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 1D .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 D 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