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一章_导论

合集下载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导论PPT课件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导论PPT课件

约翰.F.纳什 Jr. 莱因哈德.泽尔腾
普林斯顿大学
法兰克福大学
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博弈论 ——现象、模型与科学理论 ——经济现象与经济模型
作为科学理论的博弈论 —— 解释、预测、提出建议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博弈论 ——日常生活、政治竞争、商业争斗……都需要一点策略思 维 ——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学好博弈论,并不保证您能成为常胜将军,但是却可以 让你更明智地参与竞争、避免无谓的失败
博弈论:研究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局中人如何选 择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化的均衡问题。
.
11
博弈论的发展
2000多年前齐威王田忌赛马,春秋时的《孙子兵法》,1500年 前巴比伦犹太教法典中的婚姻合同问题
.
12
博弈论的发展
1838年,古诺寡头产量竞争;1883年,伯特朗寡头价格竞争; 1913年,齐默罗关于象棋博弈的定理,提出逆推归纳法;19211927年,波雷尔给出混合策略的表述,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解
.
9
1.1 博弈和博弈论
1.1.1 从游戏到博弈
博弈——丰富多彩的对抗性游戏(现代汉语词典) 博弈论 Game Theory—直译“游戏理论”,“对策论” 游戏的共同点:规则、策略、结果、策略和利益相互依存
(不仅取决于己方策略,也取决于对方策略)
博弈的四个主要方面 ——参加者(Players):自然人、企业、国家、国家集团等 ——策略(Strategies)或行动(Actions) ——博弈的顺序(Orders) ——博弈方的支付或得益(Payoffs)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版
《策略博弈》第二版,(美)迪克西特著,蒲永健译,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第01章-博弈与社会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第01章-博弈与社会
《博弈与社会》
导论:个人理性与社会效率
张维迎 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章目录
• • • • 社会问题; 理性人行为; 效率标准;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
• 社会是什么? • 协调(coordination) • 合作(cooperation)
协调问题:以交通为例
B
靠左行
靠 左 行
– Cognitive ability(limited computational skill and serious flawed memories)
• 有限毅力(bounded willpower);
– Present-biased preference
• 有限自利(bounded self-interest)
Homo economicus vs. Homo sociologicus
• Adam Smith vs. Emile Durkheim • Rational, outcome-oriented; social normoriented, not outcome-oriented:
• “the former is supposed to be guided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while the behavior of the latter is dictated by social norms. The former is „pulled‟ by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wards, whereas the latter is „pushed from behind by quasi-inertial forces.
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1.2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美] 马克卢普 (F. Marklup)
《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1962)
书中提出知识产业和知识职业问题 1980-1983,陆续发表《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 经济意义》三卷本
1.2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3)70年代 发展时期
微观信息经济学 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 的影响及其后果;对信 息进行经济学研究
宏观信息经济学 国家和世界的信息 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 问题
第一章
社会经济信息化
1 信息经济的兴起 1.1 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传统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
以美国为例
9% 8% 7% 6% 5% 4% 3% 2% 1%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导论部分
信息经济学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信息活动的经济研究 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Information Economics
信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
信息产业 信息资源管理
导论部分
1 信息经济学的沿革与发展
1.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信息时代的产物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的主导因素 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 大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 化趋势日益加强
课程介绍
三、内容安排 导论部分
第一章 社会信息化
第二章 信息产业 第三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测度 第四章 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第五章 信息产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乌家培)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乌家培)

信息经济学(乌家培)第一章导论▉信息经济学含义: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再次理解: 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具体来说是研究信息如何制约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如何改变经济参与者和决策环境而影响经济行为,或者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自身处于更为有利的博弈地位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的作用:1)有利于揭示市场中低效率的原因所在。

2)可帮助人们建立对市场经济中无形的信息市场运行的认识框架。

3)有助于人们掌握和运用信息系统、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

4)有利于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成因。

5)促使人们理解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披露方式对市场和政府有效运作的重要性。

6)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越是复杂的经济活动(如金融、环保、脱贫因素等)越依赖于信息。

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不确定性的含义:是与确定性相对立的,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不确定性基本类型:外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的不确定性。

内生不确定性:产生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畴之内,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用的不确定性。

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风险的含义: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

它是比一般不确定性包含更多的确定内容的不确定性。

▉风险偏好类型:1)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风险爱好者(Risk Lover):其效用和风险规避者一样,也会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的是其边际效用呈现递增趋势,这是风险爱好者与风险厌恶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3)风险中性(Risk Neutral):其既不厌恶风险也不爱好风险,对风险没有明显的偏好。

他们既愿意接受无风险的较大收益,也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不确定的随机收益,风险对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原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信息经济学对市场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2. 课程目标- 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掌握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模型和方法;- 学会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内容单元一:信息经济学导论- 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框架单元二: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和影响- 不对称信息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单元三:激励与合约理论- 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合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单元四:市场与组织- 市场和组织的选择- 信息经济学对市场和组织行为的解释单元五:战略与信息- 信息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在战略分析中的应用4.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理论讲解主要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案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模型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和思考。

5. 评估方式课程评估将采用作业、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作业旨在测试学生对信息经济学概念和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将综合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参考书目- Varian, H. R.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Milgrom, P., & Roberts, J. 《Economic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Gibbons, R. 《A Primer in Game Theory》以上为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初步安排,具体内容和进度可能会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PPT课件

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失
业、免于受伤害等;③社会需要,即感情、爱、归属感的需要
等;④尊重需要,即需要有名誉、威望和地位等;⑤自我实现
的需要,即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等。这些欲望从低到高依次排
列,当前一种比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后一
种更高层次的欲望便会产生,因此,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 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 支学科,经济学之所以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与 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微观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个 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以资源利 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问题已经解决。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 政策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 经济问题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市场 体系中人的行为,而市场经济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而产生的,因而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不是脱 离一般社会思想的独立体系,甚至到了18世纪晚期,经济学的 创造人亚当·斯密还把经济学看作法律学的一个分支。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 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 学、当代经济学。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
5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 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 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 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 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 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 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 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 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 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 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 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 解决的永恒主题。
1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1.What——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How——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生 产方式生产。
7
一、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
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 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 源。
2.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 气候、 环境 社会资源 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
8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 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 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 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信息经济学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第一章
投掷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可赢2元;如果 硬币反面朝上,输1元。
投掷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可赢双倍你本年 的学费;如果硬币反面朝上,输去全年的 学费。
你暑假计划去张家界度假旅游,你打算用掉你 手上可得的所有现金。假定你有500元。再假设 你也面临一场赌局:如果硬币正面朝上,你可赢 得另外500元;如果硬币反面朝上,那么你就输 去原先计划用于度假旅游的500元。赌不赌?
论基础。
授课内容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概述 一、信息的经济功能 二、信息经济学的概念 三、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四、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五、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六、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七、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不确定性 二、风险 三、信息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五、费希尔——克拉克体系
条件
不完全信息 非对称信息 私人信息 异质信息
预期经济行为 对策
隐藏信息:逆向选择 信号
激励机制
隐藏行为:道德风险
商业周期
宏观调控
对策失灵 影响
信号失灵 激励失灵 外部性 配置失灵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价格离散 交易成本 不确定性
最优信息经济选择
信息搜寻 信息市场效率 信息失灵 最优信息系统
管理效率 企业决策 信息管理
③是厂商管理的手段或工具
2.宏观
①现代社会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
②信息与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 成要素
③信息和信息服务正在成为商品,并形成市 场,发展为产业
④信息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财富
二、信息经济学的概念 马尔萨克:最优信息系统、最优信息结构 赫什雷弗:不确定性经济理论 增田米二:信息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规律 陈禹:经济活动中的信息 乌家培:综合“经济和信息” 张维迎:非对称博弈论

网络经济学_第一章导论

网络经济学_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 导论
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不仅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基 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网络经济学最为基本 的研究方法,它在整个网络经济学的方法 论中居于核心地位。研究社会所面临的经 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规范分析法:是指研究活动“应该是什么” 或是研究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
第一章 导论
★五、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界定 本书认为网络经济学是对网络经济系统中 所有有关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具体讲,网络经济学实际上是对前述各种 研究角度的一次整理和归纳,试图在它们 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并将它们纳入一个较 为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
第一章 导论
★六、网络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 第一,网络经济学不应只是特定领域的行 业经济学。 第二,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 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第一章 导论
★七、网络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奠基与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 期 应用和拓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第一章 导论
★八、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经济系统时,先要进行化繁为简的工作, 将一个复杂系统拆分成若干个子系统,然后将这 些子系统组成一个分析框架,而各子系统之间要 保持系统内部的逻辑一致,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 情况。 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是一种或一类单一的方 法,而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集合,这个研究方法的 集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研究方法: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 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 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 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 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 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 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1导论

1导论

得益矩阵
取胜关键:不让对方猜到自己策略,尽可能猜出对方策略
猜硬币博弈
猜硬币方 正 面 盖 硬 币 方 正 面 -1, 1 1, -1 反 面 1, -1 -1, 1
反 面
石头、剪子、布
博弈方2
石 头 博 弈 方 1 石 头 剪 子 布 0, 0 -1, 1 1, -1 剪 子 1, -1 0, 0 -1, 1 布 -1, 1 1, -1 0, 0
1.4.2博弈论的形成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1944
引进扩展形(extensive form)表示和正规形 (normal form)或称策略形(strategy form)、 矩阵形(matrix form)表示 提出稳定集(stable sets)解概念
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
1.3.7 博弈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
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 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否则就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强调的是效率、 公平、公正。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 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有效率也可能无效 率。
本章分五节
1. 1什么是博弈论
1. 2几类经典博弈模型
1. 3博弈结构和博弈的分类
1. 4博弈论历史和发展的简要评述
1.1 什么是博弈论
1.1.1 从游戏到博弈 1.1.2 一个非技术性定义
1.1.1 从游戏到博弈
游戏一:写数字游戏
每人给出一个从0到100之间的数字。把所 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值。谁选的数字最 接近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谁就赢得整 场游戏。选一个数,写一个理由哦!

导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导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30,100 0,400
-10,140 0,400
市场进入: 表0.8 市场进入:低成本情况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陶长琪
“自然”不同于一般参与 人之处在于它在所有后果之是是无差异的。
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参与人的“类型” 自然首先行动 选择参与人的“类型”。被选择的参与 人知 选择参与人的 自己的真实类型, 道 自己的真实类型,而其他参与 人并不清楚这个被选择的参 与人的真实类型,自然知道各种可能的概率分布。 与人的真实类型,自然知道各种可能的概率分布。 另外, 人心目中的这个分布函数---另外,被选择的参与 人也知道 其他参与 人心目中的这个分布函数 -就是说分布函数是一种 共同知识” -就是说分布函数是一种“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 就是说分布函数是一种“ knowledge)。 他的上述工作被称为“海萨尼转换” 他的上述工作被称为“海萨尼转换”(the harsanyi transformation)。 。 通过这个转换,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博弈”转换成“ 通过这个转换,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博弈”转换成“完全但不完美 信息博弈” 信息博弈”(complete but imperfect information)。 。 在这个基础上,海萨尼定义了“贝叶斯纳什均衡” 在这个基础上,海萨尼定义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给定自己 给定自己 的类型和别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 的类型和别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的期望效用达 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 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陶长琪
0.2.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通过对动态博弈的分析完善了纳什均衡的 概念, 定义 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这个概念的中心意义是: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 的威胁战略剔除出去。 他要求参与人的决策在任何时点上都是最优的,决策都 要“随机应变”,“向前看”,而不是固守旧略。 博弈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扩展型(extensive form),它 包含五个要素: 1,参与人,2,每个参与人选择行动的时点,3,每个 参与人在每次行动时可供选择的行动集合,4,每个参 与人在每次行动时可供选择的信息,5,支付函数。

信息经济学导论

信息经济学导论

– 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
• 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资本的性质》(1919)
–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冯•诺依曼
• 1944年,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 (Oscar Morgenstern) ——预期 效用理论
• 1959年杰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 择理论
本章学习要求
• 理解和掌握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 • 掌握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发展脉络; • 了解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多样
性和广泛性; • 掌握本教材的内容安排体系 ,形成系统
的框架概念。
引言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
——电脑厂商和消费者 ——雇主和应聘者 ——安装路灯的困境 ——贪污腐败的盛行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
奥斯卡•摩根斯坦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弗兰克•奈特
(Frank H. Knight,1885-1972 )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1921)
–由于企业家愈来愈认识到信息或知识在经营 中的效用,信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在自由竞 争的社会里,也就无可争议地构成社会的商 品形式之一。市场竞争愈加剧烈,企业家所 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愈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 或者打击竞争对手的优势,企业家必然会更 多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这样,大量的公共财 富和巨大的社会资本,将会被投入到企业和 社会的信息活动中。
给看问题一个新的视角--------
信息经济学
课程介绍
信息经济学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一门主要 面向经济学信息管理等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 讲授不确定环境中如何缩小或排除不确定性因 素的影响,并运用博弈论思维方式预计事件发 展结果,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下制定规则, 强调市场或组织激励机制设计的重要性。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第⼀章导论1、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研究的经济学。

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①思想萌芽:凡勃伦《资本的性质》②信息经济学的产⽣: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信息经济学的拓展时期的发展:①1970年,阿克洛夫提出“柠檬”市场理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由产⽣形成阶段进⼊到发展阶段;②斯彭斯,信号发送理论;③1976年,斯蒂格利茨,信息甄别理论;④斯蒂格利茨与格罗斯曼提出市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之间存在悖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4、信息经济学⼋⼤理论:①1970年,阿克洛夫创⽴柠檬市场理论;②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③1972年马夏克和拉得纳完善团队的经济理论;④1973年斯彭斯提出信号发送理论;⑤1976年斯蒂格利茨提出信息甄别理论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⑥1976年,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⑦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⑧史蒂格勒搜寻理论和马夏克信息系统选择理论5、三位⾮合作博弈的主要学者及其理论:①美国普林斯顿⼤学的约翰.纳什—静态环境,纳什均衡;②加利福尼亚⼤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海撒尼—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海撒尼转换;③德国波恩⼤学的莱恩哈德.泽尔腾—动态博弈6、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度:①不完全信息与⾮对称信息②统计决策③企业管理与信息管理④信息产业⑤信息经济第⼆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1、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不可控制变量的产⽣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根据已经认识的可能经济环境状态的不同,分为外⽣不确定性和内⽣不确定性。

外⽣不确定性:⽣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也指与⾏为者本⾝⽆关的环境不确定性;内⽣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成于经济系统内部,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的不确定性2、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

信息经济学 (1至6章)PPT

信息经济学  (1至6章)PPT
罗斯曼、斯蒂格利兹悖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委
④迈托克代尔理·理论斯。宾这塞些(理M论ich与ae施l 蒂Sp格en勒ce搜1寻97理3、论、19马74夏)(克美信) 息 ⑤桑系 形福统式德选。·择理格论罗,斯共曼同(构19成75微、观1信97息6)经、济约学瑟最夫为基·本斯的蒂理格论利茨 (J· Stiglitz 1976、1979)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狭义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信息产业(部门)经济学
微 宏 信 信信息计经软济通学邮 的教细文化新 出 情 知 专 科
观观息 信信产 息息业 经经经
息算件信电 技机经经经 术经济济济 经济学学学
育 经 济 学
化 经 济 学
闻 经 济 学
版 经 济 学
报 经 济 学
识 产 权 经
利 经 济 学
信– 息拓展经时济期学(的19细70化-1979)国际经济学 经 济 学
– 演进时期(1979-)

微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传统微观经济学 传统宏观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理论信息 经济学
应用信息 经济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课程《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广义息信息经经济济学学的产生与开展
对信息成柠本檬、理信论息(二的手经车济市价场值)指、出信息不
第一节 信信息息对经对经济称行济性为可学的导影致的响市产、场非上生对的称逆与向开选择展;
信 信–– 息 息拓产酝展经 经生酿时与阶济 济期形段学学信 件 “ 刻 究 学在地济立(成(阐 知 的息 下 的 厂 等热维 解 起激的的11阶述情 可与 风 讨 商 信点克 决 委励99产发7了方 观市 险 论 的 息”论 与 济 章段1里 了 托机1系 率 后 论09在有 察场 转 ; 信 经9问生展市学文 。研 所制—-(-者之 不统711信题失 移 息 济8动 措场文《6问究 谓代9还间 完》109年息灵 等 结 问,机 施机献次7年基 最题9理5发存 备,共959不、 信 构 题进通 ,制品作代础 优;人9))表在 信提同-对行不 息 、 。过 向出市》后开上 所关《悖 息出1发称完 经 代了代 不最场被,更 得创系9竞论 经市表7的全 济 理系价 知大:认又加 税性的质0争的 济场《市统信 学 人)高 情贡为继地完 等基量性重 学信信场息 的 经而昂 方献是续整 经建本、保要》息息,条 济深的对研不险学,效与单信确市说率提竞篇息定场。与出争文经性的同处市性均年场于价衡,效信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要求
• 理解和掌握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 • 掌握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发展脉络; • 了解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多样
性和广泛性; • 掌握本教材的内容安排体系 ,形成系统
的框架概念。
引言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
——电脑厂商和消费者 ——雇主和应聘者 ——安装路灯的困境 ——贪污腐败的盛行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
奥斯卡•摩根斯坦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弗兰克•奈特
(Frank H. Knight,1885-1972 )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1921)
–由于企业家愈来愈认识到信息或知识在经营 中的效用,信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在自由竞 争的社会里,也就无可争议地构成社会的商 品形式之一。市场竞争愈加剧烈,企业家所 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愈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 或者打击竞争对手的优势,企业家必然会更 多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这样,大量的公共财 富和巨大的社会资本,将会被投入到企业和 社会的信息活动中。
雅各布•马夏克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肯尼思•阿罗
(kenneth Arrow ,1885-1972 )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统计和经济政策》&《决策理论 和运筹学》 (1957)
–在经济行为过程中存在三种时间,即连 续时间、计算时间和累积时间,并以此 为基础提出连续信息、计算信息和累积 信息三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 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 三、信息经济学的细化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 (一)酝酿阶段(1919-1959)
– 18世纪贝叶斯(Thomas Bayes) 定理:信息经济学最初的数学 分析基础
pB A pA BpB pA
• (一)酝酿阶段(1年,《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和《市场的信号发送》
• 施蒂格利茨(J. E. Stigliz)
– 1976年,《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
•在维克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 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激励机制
设计理论。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
(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管理行为》(1947) •《组织》(1958)
•《组织控制部门中的集权与分权》 (1954)
弗兰克•奈特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Friedrich A. Hayek,1899~1992 )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货币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的主要代表
•《社会中知识的利用》 (1949)
–对传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的完备市场 信息假设提出挑战,同时,对市场 信息的不完备性质及其影响做了深 刻论述。
–管理决策四阶段理论框架中“情报活动” 概念 。
赫伯特•西蒙
• (一)产生与形成阶段(1959-1970)
雅各布•马夏克
–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 1959年 马夏克 《信息经济学评论》
• 1968年 马夏克&宫泽(日本经济
学家)
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
——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 础理论之一。
–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
• 赫伯特•西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 (1960)
• 乔治•施蒂格勒 《信息经济学》 (1961)
• 肯尼思•阿罗 《希腊经济计划的统 计要求》(1965)
• 希尔(H. Theil) 《经济学与信息论》 (1967)
乔治•施蒂格勒 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 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
代表作:《信息经济学》、
《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和 《论寡占》(1964) 提出“搜寻”概念及其理论方法,
是施蒂格勒对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 献。
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 (一)拓展时期(1970-1980)
– 标志:
• 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 1970年,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 理论
给看问题一个新的视角--------
信息经济学
课程介绍
信息经济学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一门主要 面向经济学信息管理等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 讲授不确定环境中如何缩小或排除不确定性因 素的影响,并运用博弈论思维方式预计事件发 展结果,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下制定规则, 强调市场或组织激励机制设计的重要性。
kenneth Arrow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维克里
•(William S. Vickrey,1914-1996) •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所得税和投标、减价的研究中解决了 在信息分布不对称条件下使掌握较多信 息者有效地运用其信息以获取利益并优 化资源配置的问题 。
–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1936-) •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课程学习要求
1. 具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供 给需求的基本原理、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 场的分析、市场和经济效率国民经济测算方法等基 础理论。
2.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系统的认识。 3. 能够较好的结合社会生活的信息经济性,应用所学
理论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结果在小组讨 论中报告。
– 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
• 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资本的性质》(1919)
–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冯•诺依曼
• 1944年,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 (Oscar Morgenstern) ——预期 效用理论
• 1959年杰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 择理论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雅各布•马夏克
(Jacob Marschak,1898-1977 )
• 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
• 随机决策、信息的经济理论和团 队的经济理论
–《完备和不完备信息条件下流动性的作 用》(1949) –《面向组织和信息的一个经济理论》 (1954) –《团队理论的基础》 (1955) –《随机决策理论的经验测试》 (19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