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正文:----------------------------------------------------------------------------------------------------------------------------------------------------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1996年10月7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繁荣发展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下简称社科研究),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社科研究管理体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教委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社科研究项目管理工作。
第三条项目管理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贯彻科学、公正原则,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以下简称社科司)负责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研究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制定和发布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课题指南;2.组织和指导国家教委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资助、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3.管理国家教委社科研究项目经费;4.制定国家教委社科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5.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和支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第五条国家教委社科司聘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专业咨询组,咨询组的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学科研究发展规划、课题指南;2.评议各学科申报项目,提出资助金额建议;3.参与国家教委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4.其他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以下简称省区市教委)、国务院其他部委教育司(局)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所属高等学校的国家教委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工作。
第七条高等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校的社科研究项目管理工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
变更事由:
(变更项目责任人须写明新项目责任人的性别、出生时间、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情况;变更项目管理单位须由调出、调入单位签署意见。)
----------------------------------------------------------------------
项目责任人(签字)
附件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要事项变更申请表
项目名称
批准号
项目责任人
工作单位
批准立项时间
年 月
原项目成果形式
原完成时间
年 月
延期完成时间
变更内容(请在方框内打“√”):
□变更项目责任人 □变更项目管理单位 □改变成果形式
□更改项目名称 □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延期
年 月 日
项目依托学校意见
社科研究管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门(签章):
年 月 日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意见
教育委员会(签章):
年 月 日
教育部社科司意见
教育部社科司(签章):
年 月 日
注: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1年,一个项目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2次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文社科研究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设立旨在促进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创新和学术交流,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智力资源。
二、项目目标1.支持和促进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鼓励学者在相关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
2.增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促进国内外学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培养和支持优秀的人文社科研究人才,提高国家的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4.推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项目类型1.主题调研项目:主要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挖掘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解决途径。
2.国际合作项目:通过与国外机构或学者的合作,开展国际性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促进学术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3.青年项目:针对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者,提供资金和支持,支持其开展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4.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面向重大的人文社科研究课题,提供资金和支持,鼓励多学科的合作和研究。
四、项目申请流程1.申请资格:申请人必须是具有相关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的专业人士,有一定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课题选择和研究设想。
2.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包括研究计划、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经过学术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筛选后确定资助名单。
3.项目实施:获得资助的项目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工作,并按照项目计划提交研究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
4.资金管理:资助资金需用于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严格按照资助协议和要求进行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五、项目评审标准1.学术水平: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学术成果和研究能力是评审的主要标准之一。
2.研究计划: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期成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等是评审的关键点。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一、引言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是为了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而设立的项目。
本指南旨在帮助申请者了解项目的申报流程、资助政策和要求,提供指导和参考。
希望申请者充分了解项目指南,按照规定认真准备申请材料,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二、项目概述1.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支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学科和学术交叉融合,培养青年学者,推动学术进步与社会发展。
2.项目分类人文社科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学术研究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及应用项目等。
详细的项目分类和资助内容可参考官方发布的项目指南。
3.项目资助对象本项目资助对象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资助建立在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研究能力的单位基础上。
三、申报流程1.项目申请时间一般每年教育部会公布人文社科项目的申请时间,申请者需在规定的申请时间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准备并提交。
2.项目申请材料申请者需准备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研究计划、研究团队情况、预算报告、研究成果等。
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和格式可在官方发布的项目指南中找到。
3.项目评审和资助名单公布经过初审和专家评审,教育部将公布资助名单,资助名单中获得资助的项目将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
四、资助政策和要求1.经费支持获得资助的项目将根据实际需要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具体支持标准和资助金额在项目指南中有详细规定。
2.项目执行获得资助的项目执行单位需按照申报的研究计划和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获得资助的项目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重要成果等,项目执行单位需保证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并遵守相关规定。
五、申请常见问题解答1.如何确定申请项目的合适类型?申请者需根据自身的研究内容和需求,结合项目指南的要求,选择最符合自己研究方向和实际需求的项目类型进行申请。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一、引言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旨在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二、申报范围本次指南所涉及的人文社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
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前沿课题的申报。
三、项目类别1.基础研究项目:对某一领域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项目,注重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
2.应用研究项目:围绕时代需求和社会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3.青年项目:专门针对35周岁以下年轻学者的项目,培养和支持新一代人文社科研究人才。
四、项目申报流程1.申报阶段: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在线申报系统提交项目申请。
2.审查评审阶段:教育部设立专家组对项目申请进行评审。
3.立项公示:教育部公示所获得的项目立项名单,以便各高校自主选择合作项目和课题组。
4.项目执行阶段:批准立项的项目开始组织实施,严格按照申报书中的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进行研究工作。
5.项目结题:项目执行完毕后,需要提交结项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项目经验。
五、经费和管理1.经费支持:教育部将拨款支持人文社科项目,包括项目启动费、课题经费、研究设备购置费、人员经费等。
2.管理要求:项目经费使用应按照规定及时、合规进行,研究成果经过评估合理使用和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记录和管理。
六、项目执行期限和成果要求1.执行期限:一般为1至3年,根据具体项目类型和研究周期而定。
2.成果要求:对于基础研究项目,要求产出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学术报告等;对于应用研究项目,要求提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并推动实际应用。
七、项目评估和考核1.中期评估:项目执行中,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项目中期成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结项评估:项目结项后,教育部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考核。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教育部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划部署,采取经费投入方式,资助学者开展社会
科学理论、实践、服务的基础性研究,满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热点和
紧迫关注的研究需求。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成果,应具有国家领先水平、开
展原创性研究,在申请项目提出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验测量结
果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家领先水平。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设立科研1-7类项目,包
括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字学、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项目。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立的项目分类:论证性研究项目,
横向项目,培训项目,联合项目,研究计划项目,落实性研究项目,
典型调查项目等,主要涉及文科学科的重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可资助学者个人研究项目、项目组合
作研究项目、研究组会议费、技术分析费、培训费等,以满足他们的
研究、开展学术活动及集中会议等需要,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敬爱的教育部领导、各位评审专家、申请人:为了规范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教育部制定了《2024年人文社科项目指南》,旨在为申请人提供明确的申报要求和评审标准,促进人文社科项目的科学、规范、高效管理。
特向各位申请人和评审专家介绍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人文社科项目指南2.申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项目。
3.资助方式:包括一般课题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学科建设项目等不同资助方式。
4.申报要求:针对各类项目,需根据具体要求提供项目研究内容、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和研究团队等相关资料。
二、申报流程1.申报资格:申报人需要具备相关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对所申报的课题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计划。
2.申报材料:申请人需要提交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团队构成等相关材料。
3.申报流程:申请人需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指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渠道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初审、复审、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资助名单。
三、评审标准1.学术水平: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团队构成、研究计划等方面的评价。
2.研究内容: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是否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研究方法:申请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够有效实现研究目标。
4.预期成果:申请人对研究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5.资金使用:申请人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以及对项目执行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四、项目管理1.资金管理:资助项目的资金使用要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申请人需按时按要求提交项目执行报告和财务报告。
2.进度管理:资助项目的执行进度和成果需按时上报,教育部将进行跟踪监督和考核。
3.成果管理:资助项目的成果应及时发布和转化,申请人需按要求提交成果报告和转化计划。
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
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是一项旨在促进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资助了大量的人文社科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和教学活动,为推动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围绕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来一一介绍其主要特点和作用。
一、项目特点1.资助范围:该项目所资助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且涵盖了教育科学、传媒与传播学、文化与艺术学等更为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
2.资助形式: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的资助方式采取了项目经费的分配形式。
申请者需要提交研究或教学计划,并在一定的经费范围内进行资金申请。
资助的形式有包括人员经费、实验设备、场地租赁费用等。
3.评审标准:该项目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研究或教学计划的创新、研究或教学计划的分析能力、研究或教学计划的实施能力等。
同时,评审委员会也会考虑申请人的学术成果、研究经历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项目作用1.推进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了大量的人文社科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和教学活动,为推进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鼓励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资助了大量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3.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了大量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项目,其主要特点是资助范围广、资助形式多样、评审标准严格。
该项目的主要作用是推进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项目的发展必将推动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社科研究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育部作为国家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推动相关项目的开展,教育部特别制定了人文社科项目指南,以便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一、项目范围与资助内容人文社科项目指南首先明确了项目的范围和资助内容。
在项目的范围方面,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资助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经费、人员支持、实验设备和文献资料的收集等。
此外,对于跨学科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得到了加强。
二、项目申请条件及流程人文社科项目指南对于项目申请条件和流程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申请条件方面,明确规定了申请者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熟悉国内外学术动态,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和成果。
此外,团队负责人应当具备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管理能力。
而在申请流程方面,则明确了申请流程和材料提交的要求,包括项目申请书、研究计划、经费预算等。
三、评审标准和办法人文社科项目指南对于评审标准和办法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项目的学术价值、创新性、可行性、预期成果等方面。
而在评审办法上,则明确了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评审、公示和投票等程序,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性。
四、项目管理与执行人文社科项目指南对项目的管理与执行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其中包括对项目实施的时间安排、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的评价、专家论证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对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评审、结题和验收等程序做了详细的规定。
五、项目经费管理人文社科项目指南对项目经费管理作出了细致的规定。
包括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使用管理、结余处置等方面。
在经费使用上,要求项目经费应当严格用于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的推广,禁止挪用和挥霍。
六、成果评价与奖励人文社科项目指南明确了对项目成果的评价与奖励办法。
在成果评价上,对于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专利和奖项等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和资助。
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
宁波大学
“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王菁华
宁波工程学院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
陈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策略及院校行动研究
杨秋波
天津大学
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张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工科学术英语论文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其在国际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陈群
福建工程学院
面向“中国制造”的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罗洁
广州大学
基于挖掘的工程硕士培养及政策支持研究
文益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行业特色型高校新工科实践研究
刘胜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面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协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张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教育理念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政策研究
付冬娟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互联网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杨世关
华北电力大学
“互联网+”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融合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孙宝凤
吉林大学
面向"中国制造"的机械专业人才中职本科专业硕士衔接培养体系研究
叶霞
江苏理工学院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四导向一改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年度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校
项目批准号
面向化工行业全生命周期工程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
薛庆国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文社科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教育部制定了2024年的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本指南将重点介绍项目申报的要求、评审标准以及资助方式,以便申请人清晰了解学术研究项目的相关政策和流程。
一、项目申报要求1.项目主题:申报人需要明确列出研究项目的主题,如古代文化研究、社会变迁分析、心理学研究等。
2.研究内容:申报人需要详细描述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包括研究方法、理论基础、预期成果等。
3.学术背景:申报人需要说明研究项目的学术背景和意义,以及项目在学术领域中的创新之处。
4.团队构成:申报人需要清晰列出项目团队成员的信息及分工,包括团队成员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和专业能力。
5.预算明细:申报人需要逐项列出项目所需经费的详细预算,包括人员费用、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
6.申报条件:申报人需要符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条件,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等。
7.申报材料:申报人需要提交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研究计划、团队成员简历、预算表等。
二、评审标准1.学术水平:评审专家将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进行评估,包括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获得学术荣誉等。
2.研究内容:评审专家将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
3.创新性:评审专家将对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进行评估,包括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思想,是否能推动学科发展。
4.可行性:评审专家将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研究条件是否具备等。
5.预期成果:评审专家将对项目的预期成果进行评估,包括是否有望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是否有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信息等。
6.经费使用:评审专家将对项目的经费使用计划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项目的研究需要等。
三、资助方式1.项目资助:符合条件的项目将获得教育部的项目资助,资助金额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因素确定。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学科分类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学科分类摘要:一、引言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简介1.项目设立背景2.项目目标与意义三、学科分类体系1.分类原则2.分类层次3.分类目录四、学科分类应用实例1.项目申报2.成果评价3.资源整合五、对我国人文社科发展的启示1.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2.提高学科竞争力3.推动人才培养与创新六、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社科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作为推动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学科的发展。
学科分类作为项目管理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我国人文社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简介1.项目设立背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支持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整体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项目目标与意义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过资助具有创新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社科人才,推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繁荣发展。
三、学科分类体系1.分类原则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学科分类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层次性。
2.分类层次学科分类分为三层: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
3.分类目录根据以上原则和层次,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学科分类目录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一级学科,以及各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
四、学科分类应用实例1.项目申报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过程中,学科分类作为申报指南,帮助申报者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申报成功率。
2.成果评价学科分类为项目成果评价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评价成果的学术价值、创新程度和实践意义。
3.资源整合通过学科分类,可以有效整合各类人文社科研究资源,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五、对我国人文社科发展的启示1.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分类鼓励跨学科研究,有助于发掘潜在的研究方向,提高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结项须知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结项须知一、结项范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包括: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3.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4.教育部专项任务研究项目5.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二、结项办法及要求1.一般项目结项材料由每年3月和9月集中上报教育部,改为随来随结。
凡已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符合结项条件者,经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可随时申请结项,按结项程序报送结项材料,结项审核通过后预留保证金一般在每年年末拨付。
2.一般项目的结项由项目承担人自行组织5位专家(校外专家至少五分之三)进行评审鉴定,并填写专家鉴定意见表和专家鉴定意见书,但一般项目完成《申请评审书》约定的研究任务(即完成《申请评审书》中选定的最终成果),研究成果标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且符合下列情形者,可申请免于鉴定结项:①论文类成果在SSCI、A&HCI等国际索引期刊或CSSCI 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②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一级行业学会三等奖以上奖励。
③最终成果是研究咨询报告的,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地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采纳并取得实际效果;成果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不宜公开,而质量和水平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可。
请提供采纳证明。
3.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可免于鉴定。
4、专著类成果已正式出版;即最终成果是专著,且在结项前已经公开出版(且标注受"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的可免予鉴定结项。
三、鉴定程序1.项目承担人提出建议鉴定专家名单,报科研部批准;2.项目承担人将被鉴定成果和有关材料寄送给鉴定专家;3.鉴定专家在详细审阅基础上,提出鉴定意见并进行通讯投票,填写并提交《鉴定意见表(个人用)》。
4.项目承担人回收并汇总专家鉴定意见和投票结果,形成《鉴定意见书(汇总用)》。
四、结项一般项目,由教育部社科司对申请结项单位集中报送的结项材料进行复审和抽查,对确认可以结项者颁发结项证明,拨付项目经费的剩余部分。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
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指南一、引言人文社科项目是教育部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而设置的资助计划,旨在支持和培育我国人文社科学术团队,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本指南旨在为研究者提供申请人文社科项目资助的相关要求和指引,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人文社科研究工作。
二、人文社科项目资助范围1.人文社科项目主要支持哲学、历史、文化、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
2.资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研究经费、学术交流费用、出版经费等。
三、申请资格要求1.申请人需为中国大陆公民,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备相关研究能力和条件。
2.申请人需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并在相关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3.申请人需为在职教育工作者,受聘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
四、申请流程和要求1.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包括项目研究计划、研究预算、研究成果目标等。
2.申请人需通过教育部指定的网站或平台进行在线申请,并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和上传申请材料。
3.申请人需在资助项目周期内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并提交符合要求的研究成果。
五、评审标准1.评审标准主要包括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研究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预期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
2.评审标准还包括项目对学术领域的推动作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方面的考量。
六、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对受资助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对研究进展和成果的跟踪和评估。
2.项目管理还包括对研究人员的学术指导和辅导,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协调。
七、经费管理1.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持项目研究人员的工资、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研究交流、成果出版等方面的开支。
2.经费使用应符合项目预算和研究计划,不得私划私用,需严格按规定使用并及时报账。
八、成果评价1.项目执行期间和结束后,需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专利申请等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社科【20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我部在总结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6年印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附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
规范管理,择优立项;集中征集选题,集中申报,集中评审,集中公布结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扶持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有特色的社科研究。
第四条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分级管理。
教育部负责制订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布置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结项;负责重大项目的成果鉴定等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所属高等学校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推广等工作。
各高等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项目管理细则并进行日常管理;组织项目申报、跟踪检查和成果验收;负责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等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08•【文号】教社科厅函〔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论教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阐释,教育部决定开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重点。
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战略图景,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强国建设科学规律,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论教育》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强对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等的研究,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申报条件。
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申报人须为在编在岗教师。
申报人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专长,围绕本项目研究重点深化研究阐释,产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服务决策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成果要求。
申报人须提交研究成果2项及以上(申报人原则上为第一作者,成果发表时间在通知发布之后),成果形式为理论文章、咨政报告、学术著作等。
理论文章主要刊载于中央主流报刊、高水平学术期刊或重要网络媒体;咨政报告须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提供脱密证明);学术著作若未正式出版,可提供完整版书稿。
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是为了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为高校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设立的。
该项目旨在引导高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推动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创新。
以下是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项目目标该项目的目标是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项目内容1.高校思想教育研究该方向主要围绕高校思想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教育的方向、方法和路径,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和吸引力。
3.高校思想教育实践与创新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教育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和创新成果,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和分享不同高校的成功经验,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法。
三、项目要求1.学科交叉研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求研究项目既有扎实的理论研究,也要有创新的实践研究,推动高校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
3.创新成果转化:鼓励研究团队在项目研究中形成创新成果,并推动这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实用化的建议和方案。
4.开放与合作:鼓励项目团队与国内外的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升项目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要求项目团队主动开放研究成果,为其他高校和社会各界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项目资助和评估教育部将拨付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资助金额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规模进行合理的安排。
2021年度XX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_1_2
XX:2021年度XX人文XX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指南1、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工作研究作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学位专业,工程硕士规模快速增长,工程博士也在部分高校开始试点。
本选题重点研究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的有关问题,如培养规模、培养模式、质量保障、成本分担以及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和XX策建议等。
2、高等学校与工程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案例研究高校与科研院所是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两支主要力量。
近年来,许多高等学校和工程科研院所XX产学研合作,发挥XX自优势开展强强联合,结合项目,通过导师组形式联合培养工程类研究生,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高水平工程项目XX锻炼,促进了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教结合、协同创新。
同时,在双方联合培养合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希望通过联合培养实际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全过程跟踪和描述,总结我国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效果,分析联合培养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提出未来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策略。
3、XX工程科技人才培养XX环节研究XX教育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影响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选题重点研究工程教育中XX 环节的模式和评价,如何调动XX方的积极性参与XX教育,以及与XX环节相关的安全、法律、XX策等问题。
4、工程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XX研究本选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跨学科"的基本定义;(2)国内外高校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3)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侧重总结已有成功经验的共同特点,并从理论上加以阐释;(4)当前我国高校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面临的主要障碍,从XX策、认识、学科专业特点、导师、研究生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5)促进高校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建议,可从XX、学校等不同层面提出建议,力求具体、可操作.5、高校搭建XX、产、学、研平台开展工程科技人才继续工程教育的模式研究高校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施教主体,拥有教育、科研、人才和XX优势,结合XX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XX自优势,以高校为基础搭建继续工程教育的施教平台.本选题研究旨在探索XX、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基本模式、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论证合作XX方的职责定位、管理制度和创新举措,落实XX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纲要精神,推动高校继续工程教育进一步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
16JDGC003
4
依托“三创”实践基地培养工程人才创造力的实践研究
付冬娟
大连理工大学
16JDGC004
5
基于互联网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杨世关
华北电力大学
16JDGC005
6
“互联网+”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融合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17JDGC002
3
工程应用导向的食品工程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朱蓓薇
大连工业大学
17JDGC003
4
校企合作培养采矿卓越工程师模式研究
邵安林
东北大学
17JDGC004
5
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与政策研究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
17JDGC005
6
新工科、新理念、新实践——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6JDGC020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校
项目批准号
1
基于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下我国化工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苏海佳
北京化工大学17JDGC源自012“医教协同”:心血管外科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郑哲
北京协和医学院
30
“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王菁华
宁波工程学院
17JDGC030
31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
陈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7JDGC031
32
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策略及院校行动研究
杨秋波
天津大学
17JDGC032
33
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张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协同研究—基于“医教协同”的背景
郑飞中
温州医科大学
16JDGC013
14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硕士层次工程教育认证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传毅
武汉大学
16JDGC014
15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邹晓东
浙江大学
16JDGC015
16
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陈群
福建工程学院
17JDGC020
21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罗洁
广州大学
17JDGC021
22
基于Web挖掘的工程硕士培养及政策支持研究
文益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7JDGC022
23
行业特色型高校新工科实践研究
刘胜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17JDGC023
杨宇
重庆大学
16JDGC016
17
高等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何继善
中南大学
16JDGC017
18
“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周绪红
重庆大学
16JDGC018
19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周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16JDGC019
2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37
“互联网+”创业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研究
叶伟巍
浙江财经大学
17JDGC037
38
工程人才创造力的系统性开发路径研究
姚威
浙江大学
17JDGC038
39
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校企互惠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王文顺
中国矿业大学
17JDGC039
江苏理工学院
17JDGC026
27
基于产教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永生
聊城大学
17JDGC027
28
“互联网+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刘国买
龙岩学院
17JDGC028
29
“县校合作”协同创新下工程类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机械类专业为例
蒋亚南
宁波大学
17JDGC029
我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最佳实践与政策研究
陆国栋
浙江大学
17JDGC010
11
海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潘德炉
浙江海洋大学
17JDGC011
12
跨界融合视角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张春
安徽工程大学
17JDGC012
13
我国工科大学生国际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及其对策研究
2016年度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校
项目批准号
1
面向化工行业全生命周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任新钢
北京化工大学
16JDGC001
2
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
薛庆国
北京科技大学
16JDGC002
3
国内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
17JDGC016
17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培养民航飞行员机制研究与实践
杜玉杰
滨州学院
17JDGC017
18
工程教育强国视域下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朱正伟
重庆大学
17JDGC018
19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交通运输类)工程人才创造力培养与提升模式研究
秦霞
东南大学
17JDGC019
20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4
面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协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张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17JDGC024
25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政策研究
白逸仙
华北电力大学
17JDGC025
26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赵景波
刘吉臻
华北电力大学
17JDGC006
7
基于胜任力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姚强
清华大学
17JDGC007
8
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谢友柏
上海交通大学
17JDGC008
9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最佳实践与政策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
张亚雷
同济大学
17JDGC009
10
刘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JDGC013
14
我国高校工科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宋中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JDGC014
15
中、英、美、加高校信息类大学生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谭志
北京建筑大学
17JDGC015
16
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陈雯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6JDGC009
10
“互联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范式变革与实践探索
张永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6JDGC010
11
基于“中国制造2025”创新网络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
周源
清华大学
16JDGC011
1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工程人才混合式培养模式研究
刘爱芳
山东理工大学
16JDGC012
孙宝凤
吉林大学
16JDGC006
7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专业人才中职-本科-专业硕士衔接培养体系研究
叶霞
江苏理工学院
16JDGC007
8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四导向一改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曾岳
金陵科技学院
16JDGC008
9
基于目标导向的工程人才创造力提升路径研究
白俊红
南京师范大学
17JDGC033
34
工科学术英语论文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其在国际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玉香
同济大学
17JDGC034
35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李秉祥
西安理工大学
17JDGC035
3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新疆高校纺织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
贾丽霞
新疆大学
17JDGC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