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本着以学习内容为源泉,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以联系生活实际为着眼点,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表述: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最后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故事来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

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

文章文字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同时此文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课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在本课时里,主要实现对文本的精读、品悟。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我认为,教学应该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所以我把本课时的学习重点确立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同时,理解体会深刻的道理也将会是一个难点。

二、学生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观察看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基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朗读理解能力;对运用直观形象的媒体上课,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附件一:小学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破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

从故事中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课文看似是个简单的小故事,但是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针对学生平时朗读感悟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让他们体会到本文的内涵,激起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学习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附二: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特点,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识认文中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3.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本文特点,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1.“以读代讲法”,关注学生个性,营造一个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师生平等对话,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2.品析词句法,引领学生走近文本,品读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我抓住了许多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朗读感悟。

最后充足文本,并超越文本,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正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正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到最后被大雨冲毁的故事,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一)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3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三)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强烈呼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我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们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

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的渗透也水到渠成。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任务。

(一)、以“斧头”为主线,引发矛盾冲突在这篇课文中,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

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

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小村庄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

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

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下面是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以供借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10三年级说课人胡嵘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从盲目破坏到自觉保护环境的过程。

本文以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村庄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村庄环境变化的原因及人们的转变过程。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美丽的村庄图片,引发学生对村庄的向往。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理想的村庄。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小村庄的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讲述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村庄环境变化的原因。

4.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小村庄的人们在环境危机中有什么变化?5.体会文章主旨(1)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6.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方法。

(2)教师辅导,重点讲解难写字。

7.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船在大洋中航行。

这天,海面上出现了成群的海鸥,他们鸣叫着、飞翔着,十分热闹。

孙文听水手说:“海鸥的出现,证明快到陆地了。

”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说教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编者的意图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标是三维立体的,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按照以上基本理念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对这篇课文制定如下预设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展开,可能会生成一些新的疑难,教师将随机调整。

基于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分为三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组教材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其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现在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视觉和心理都还沉迷于动画片的瞬间快乐中,对环境的认识还很模糊。

我认为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黎明、喘气”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保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实行编排的。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不过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水平,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不过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它呼吁人们应该保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多元阅读、感悟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实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剧力量我设计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长远。

)。

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气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张开状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动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我依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这个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学为主。

所以这个环节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斧头(树减少)破坏环境受到惩罚美丽什么都没有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2字:拎、栋、柴、喘、黎、卷词:甜润、锋利、_露、造犁、锋利、咆哮、清澈见底、郁郁葱葱词语: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_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好词:【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引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部以小村庄为背景的动人故事,讲述了小村庄发生变化的故事。

通过讲述小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和村民们的相处之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村庄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档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故事的内容和主题,以及故事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二、故事梗概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庄。

村庄四周环山,群山环抱,自然风景优美。

2. 村民生活村民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他们以务农为生,种植庄稼,养殖牲畜。

村民们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传统价值观在这个小村庄中被积极传承。

3. 自然灾害一年来,连续发生了几次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洪水等。

这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家园受到了严重破坏。

4. 村民团结面对自然灾害的考验,村民们没有绝望,相反他们更加团结一致。

大家共同努力,全力修复村庄的损失。

5. 村庄的改变经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村庄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美丽。

不仅物质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村庄开始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为村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6. 村庄未来通过发展经济,村庄未来变得更加繁荣。

外出务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村民们可以在村庄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村庄的教育、医疗和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故事的主题1. 和谐共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展现小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村民们尊重自然,善待环境,同时也在和谐相处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

2. 合作与团结故事中的小村庄面对自然灾害时,村民们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这凸显了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个体的力量在团队中的作用。

3. 变革与发展故事中的小村庄通过发展经济,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这强调了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追求变革和进步。

四、结语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村庄中的村民们如何在困难中团结一致、积极应对,最终实现了村庄的蓬勃发展。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在美丽的村庄、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四、说学法:1、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锋利的斧头”和这座小村庄的消亡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体悟情感,从而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朗读品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大体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的朗读时间,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想象描述“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进行说话训练,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五、说教学程序一、反差对比,激疑读文课前先出示色彩鲜艳、图案优美的黑板画,让学生整体感知小村庄的美丽。

结合插图,在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村庄的美丽。

[板书:美丽]然后逐一擦去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蓝天,黑板上什么都没了,引起学生心理上极大的震撼,到底是谁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我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它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10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整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保护环境”的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

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
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构建,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

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

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

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

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
斧头。

”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

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

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

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

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

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

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

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